作文吧初中作文初二作文内容页

傅雷家书读后感1000字初二水平

2023-12-12 00:57:22 初二作文 打开翻译

傅雷家书读后感初二水平 篇1

两地书,父子情——读《傅雷家书》有感

程家铭

在《傅雷家书》中,傅雷曾对傅聪写道:“我完全信任你,我多少年来播的种子,必有一日在你身上开花结果——我指的是一个德艺具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这是一个父亲对孩子最殷切的期望,与最深沉的爱。

悠悠岁月,茫茫大海,这么长时期,在遥遥数万里的两地间,把父子之情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就是这一张张薄薄的信纸。

在生活上,傅雷如细心的保姆,呵护着傅聪的成长。如一九五四年七月二十七日那封信写到:“你现在住哪里?食宿是受招待?零用钱是怎样的?将来倘住定……”一连串的问号,问不完父亲的关切与担忧,此时的傅雷,一定想飞渡重洋,为儿子置办这一切吧。这样的问候全文随处可见,就连“出门不要搔头”“做客到别人家时,应脱下围巾的与人说话”“不可手插裤兜”都一一指正。真是心细如发,没有深厚的父子之情,怎能关怀到如此之细?

在艺术上,傅雷如知己,与傅聪共论古今。音乐必然是讨论的重中之重,从“音乐”与“技巧”的辨析,到傅雷询问“弹till,弹doublenotes,弹octaves等是否有新方法?”再到莫扎特、贝多芬、巴赫、柴可夫斯基等音乐大师的艺术漫步,让我看到两个热爱艺术的人的深厚感情。更让我感动的是,傅雷不忘让傅聪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名闻世界的扬子江与黄河比莱茵的气势还要大呢,有这种诗人灵魂的传统的民族,应该有气吞斗牛的表现才对!”当父子之间的情感融入对艺术的执着追求,对文化的一脉相承中时,一定会奏出亲子之爱的最强音。

在道德上。傅雷是儿子的灯塔。傅雷曾写道:“把人格教育作为主要,把知识与技术的传授看做次要。”傅雷小时的教育生活为典型的儒家教育,讲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而少时傅雷留学瑞士等西欧国家,接受了西方自由、平等、博爱思想与科学理性思维的熏陶,使傅雷在教子方面中西兼容。正如他所说:“赤子便不知道孤独的。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创造许多心灵的朋友!”傅雷多么希望儿子能始终做一个人格卓越坚持真理的人啊!这恐怕是一个父亲对儿子最高的期望,与最深的感情了。

即使在一九六零年那最艰苦的日子里,即使傅雷遭遇无尽的批斗与羞辱,他也绝不动摇对祖国最诚挚的爱,更绝不在信中对傅聪提一个字。他为了儿子在海外安心学习,默默承受所有的黑暗与苦难,不吭一声……他用行动向儿子传递最深情的爱!

而反观傅聪,在听到父亲被捕入狱的消息时,迫于当时形势,无奈之下出走英国,凭借出色的钢琴才华,独步于世界乐坛。但我相信,即使最辉煌的日子里,他也没有忘记父亲,更不会忘记父亲给予他的教诲,他用自己的每个音符,书写对世界另一边父亲的思念。

所以,在一九七九年四月二十六日那天,迎着刺骨的寒风,傅聪抱住那方小小骨灰盒时,只有父子情深,才能让岁月永存吧。

傅雷家书读后感初二水平 篇2

傅聪求学之路

赵意翔

今天我阅读了《傅雷家书》,深有所感。

《傅雷家书》是父亲傅雷写给儿子傅聪的书信汇总。傅聪是著名的钢琴家,因为要留在国外演奏,长时间不能回家,因此,只能用书信与父母交流。每一封书信都包含着父母对远在别国的儿子的关心与期望,他们用最精炼的语言书写最真挚的情感。出处 wWW.zuOWeNBa.nEt

每封信中,令我最难忘的是父母在傅聪求学之路上给予他的鼓励和期望。

父母从小就对傅聪要求严格,以至于达到了他所不能忍受的地步。父亲也曾在家书中写道:“跟着你痛苦的童年一起过去的,是我不懂做爸爸的艺术,幸亏你得天独厚,任凭如何打击都摧毁不了你,我始终埋葬不了自己的错误。”可见,傅聪的童年并没有那么快乐,而是被父亲严格管教,可这管教究竟有没有错?在傅聪很小的时候,父亲就要求他专注练琴几个小时,艰苦难熬的时光练就了他专注做事的品质。能让他在波兰的音乐学校里连续练习六个小时。父亲要求他弹琴时一点错误也不能出,否则就会狠狠地批评他。这让傅聪在很小时就打下了坚实的钢琴基础,为他后半生的求学之路指明方向。如果父亲在小时候对傅聪放松要求,又怎能让傅聪成为一名伟大的钢琴家?任何事的开始总是很艰难的,我们只有度过刚开始那段难熬的时光,坚持下去,练就顽强的意志,打好基础,后面的求学之路才会顺利。

傅聪经过自己的努力,成功进入了波兰的肖邦音乐学院,但是一切并不是那么顺利,很快他就进入了国外留学的第一个低潮,曾经在国内是著名音乐家,到了国外才知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父亲理解他低落的心情,在信中安慰他,孩子耐着性子度过消沉的时间,无论谁都要遇到,但很快就会过去。父亲的信给了他前进的动力,他比别人更加努力,更加刻苦。虽然不能马上和他们的钢琴家那么好,但他相信自己很快会赶上。每天八小时的练琴时间的确很苦很累,但他只难而进的精神驱使了他前进。终于,他的前方迎来了曙光。在之后的一次比赛中,傅聪获得了第二的好成绩。求学的道路像没有终点的马拉松,有时难免会有失意,但我们要有信心,有战胜困难的恒心,成功就在不远处等你。

在傅聪取得全场第二的好成绩时,家人也为之而感到高兴。可这并没有使傅聪对自己取得的成就而感到满足。他在给父母的书信中写道,这次比赛我很不满意,那天我很紧张,我事先没有试一下钢琴,导致触摸很不平稳,踏板难以控制。看到这里,我对他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虽已经取得了第二,但他仍不因此满足,反而做了反思,并进行了记录。求学之路上最需要的就是这种精益求精、乐于反思的品质。学习中不是也一样吗?只有找出自己的不足,分析并找出改进方法,才会取得成绩进步。

傅聪的求学之路,值得我们学习。

傅雷家书读后感初二水平 篇3

杨学思

傅雷家书,翻开米黄扉页,工整或杂乱的笔迹中蕴含了无数。浓情或正道,虽都是近七十年前的事了,在如今却也看得如此真切。傅雷对儿子傅聪的谆谆教诲是最让我无法忘怀的,在脑海挥之不去。

“要把一个‘人’尽量发展,没成为某某家某某家以前,要先学做人;否则那种某某家无论如何高明也不会对人类有多大贡献。”——傅雷

生活细节

“你素来有两个习惯,这两件都不合西洋的礼貌。”这是傅雷写给儿子傅聪的家书中的话。即使傅聪背井离乡已经很久,但这些他曾经的生活细节却被傅雷深刻在心。他们都明白,傅聪的这一去是代表着中国的形象,不能出差错;所在的圈子又是有教育的圈子,更不能接受无法融入的错误生活习惯。傅雷认为,学会做人,是成为伟大之人以及一切的根本;而良好而融入周围人的生活习惯,又是更加基础的做人之道。因此,傅雷用大段苦口婆心的文字来改进傅聪的生活习惯,“必须”“切忌”“特别留意”“尤其不要”之类的字眼反复出现加重语气,想必傅聪看到此处时也一定会怀着深深的感动而付诸实践。想到我平时的生活,虽然有着来之不易的与父母朝夕相处的机会,却不想听父母的话,有多少错误的习惯仍未改掉。每每看到父母无奈的眼神却丝毫不留意,未曾想到傅雷父子虽远隔一片大陆,但傅聪却还是践行着父亲的建议与要求,甚至是多么细节的系围巾、插口袋、脱外衣。我渐渐醒悟,着手决定从以后开始边学习傅聪,将父母的话记在心间,落实行动,从最简单的生活习惯开始!

爱国教育

傅雷整日与外文打交道,傅聪远赴波兰,但他们却从未忘记家乡中国,爱国也同样是做人的一个重要部分。傅雷曾多次强调:“你如今每次登台都与国家面子有关:个人的荣辱得失事小,国家的荣辱得失事大!”傅聪也深刻明白:“国交给我的责任是如何重大。”新中国不过成立不到十年,还不算强大,也远比不上发达国家,艺术在中国还得不到太大发展。傅雷叮嘱傅聪要时刻关心外国音乐,吸取优点,也要发扬民族音乐,并随时写信给傅雷,为中国音乐做出贡献。傅聪也不负众望,取得无数大奖之余,还了解了波兰的音乐;同时他的心也紧紧地连着祖国,时刻没有忘记过,还在波兰参加了无数中国国庆,弹了中国民歌《牧童短笛》等,读傅雷推荐的中国诗词体味传统文化,通过高超的技艺让外国人认可了他——同时认可了他所代表的中国——“你和中国成了我整天思念的题目了”。傅雷非常欣慰,同时向傅聪赞扬中华民族传统,随时介绍祖国最新发展情况,还描绘祖国的大好河山。傅雷用大量篇幅讨论李白杜甫、祖国工程建设、黄山的雄奇壮伟,让傅聪即使身在他乡却时刻关心祖国,明白一举一动都是代表着亲爱的祖国。我翻开微博,看到有网友正在说中国音乐不好,而其他国家歌曲怎么样,愤怒之火瞬间席卷心房,这样错误的崇洋媚外怎么对得起傅雷傅聪以及众多为中国音乐事业付出的人,怎么对得起中国五千年的传统文化。还好评论区一片骂声,果然大部分人都是和傅雷傅聪一样心系祖国的中国人,如果被他们看到,一定是欣慰的,他们对中国音乐事业的努力没有被吹散,没有白费,他们对祖国那样深切的爱意也永远名垂青史。

“中国正到了‘复旦’的黎明时期,但愿你做中国的——新中国的钟声,响遍世界,响遍每个人的心!把大家都带着,跟你一块到无边无岸的音响的海洋中去吧!”——傅雷。

再次看向扉页上傅雷傅聪对视而笑的温馨场面,我更深刻地理解了这个笑容——不仅是父子情深,也是做人之道教导与学习的感动与欣慰吧。近七十年前的话语始终在我脑海里浮现……

傅雷家书读后感初二水平 篇4

周莉滢

“得失成败,尽量置之于度外,只求竭尽所能,无愧于心。”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这句话,甚至还是不少人的座右铭。而这句话,是一位名叫傅雷的父亲,对他远在海外的儿子所说的。

楼适夷曾在《傅雷家书》的代序中写到:“他规定孩子应该怎样说话,怎样行动,做什么,吃什么,不能有所逾越。比方每天同桌进餐,他就注意孩子坐得是否端正,手肘靠在桌边的姿势,是否妨碍了同席的人,饭菜咀嚼,是否发出丧失礼貌的咀嚼声。”或许有些人会觉得傅雷这样的教育方式太过严厉,对一个只有五六岁的孩子这般严苛,这个年纪的孩子不应当是被抱在怀里宠着的吗?可你又是否知道,傅雷从不会扼杀孩子的想象力,听到傅聪在弹琴时奏出自己的调子,他不予责骂,还听了一遍又一遍,并亲自用空白五线谱,把曲调记录下来,夸奖儿子这是一曲很好的创作,还特地给起了一个题目,叫做《春天》。他对一个只有五六岁的孩子倾注自己的心血,想要激发他身上对于音乐的特异气质。这又怎能说他严苛呢?这般的父亲,虽说不上多温柔和蔼,但也谈得上尽责尽心。这样的父亲,也是在尽己所能的去帮助孩子的啊。

傅聪在国外时,他会仔细收听儿子在电台广播中弹的曲子,并赋予理性地评价。没有人会比父母更了解自己的孩子。傅雷从琴声微小的变化中,可以清清楚楚地感受到儿子的成熟。对于儿子来信中的一个小小的错别字,他都会找出告诉儿子并提醒告诫他。他总是抱着一份对孩子的挚爱,全身心地投入儿子的生活,从细小变化中体会孩子的成长。对于要对傅聪提出的建议,他常以自身的生活经历,人生体验为例引入,总结自己或失败或成功的经验,对儿子提出最诚恳的建议,告诫教导他:“要有艺术人格的尊严,做一个德才兼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这般的父亲,应是令人羡慕的吧。

人常说,家书是真情的流露,是最能让人感同身受的文字。不错,那12年间的186封家书中,都倾注着他的心血,他的真挚。爱之深、教育之恳切,我们怎能看不到在傅聪成长的道路上,父亲傅雷洒下的心迹呢?

正如当今社会中的普通人一样,傅雷也是这千千万万普通父母中的一个,他也有着望子成龙的热烈愿望。他说,“无论从事什么职业,做人是第一位的。”他认为学会做人是我们立身处世的原则,这是最重要的。他希望把自己的儿子培养成一个对社会,对国家,对人类有贡献,有价值的人。这是他的愿望,也是他的理想。这样的傅雷,心中怕是真的装着一个中国吧。

有人说,《傅雷家书》是位中国的君子,在教他的孩子如何做一位真正的中国君子;有人说,傅雷的教育是传统的中式教育,有着浓厚的文化底蕴;也有人说,傅雷的教育是相当危险的,没有几个人能成功,但他成功了。

可无论如何,透过这本书,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最普通的父亲,在昏暗的灯光下,拿着笔,呕心沥血,苦心孤诣创造出来的一部满载着父爱的教子篇;是一代中国人,期望努力培养出下一代更优秀的中国人的梦;是一颗炽热的赤子之心!

傅雷家书读后感初二水平 篇5

求学之路

张寒丁

“车一开动,大家都变了泪人儿,呆呆的直立在月台上,等到冗长的列车全部出了站方始回身。”

求学自古以来都不是一件易事,傅聪求学之路的成功,除了自身的天赋外,与其父傅雷的帮助和鼓励是分不开的。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傅雷就是傅聪的一面“人镜”交给他做人的道理。

“骄傲”也许是每一个艺术家都会犯的毛病,傅雷在信中也多次提出。“一个成了名的艺术家,处处要当心,无意中得罪了人,自己还不知道呢!我现在顺便告诉你,就是要你以后做人,好好提高警惕,待人千万和气,也不要乱批评人家,病从口入,祸从口出,这几句话要牢牢记住。”当傅聪在国际音乐比赛中获的第三名时,人尽皆知。本应高兴的傅雷却不忘给他敲响警钟,求学求的不仅是知识,还有做人的道理。

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老师只是自己的启蒙者,并不能掌管所有。傅雷在这一方面也有所说明,老师是路,最终选择走哪条路还是你自己。傅雷告诉傅聪,不论是英国的、苏联的、波兰的老师最终决定命运的还是傅聪自己。看到这儿,也使我受益匪浅,是啊!成功是一小部分靠老师,大部分是靠自己啊!

当然,傅雷也是傅聪人生中最好的导师。

“不过劳逸也要调节得好:你弄音乐,神经与感情特别紧张,一年下来也该彻底休息一下。暑假里到乡下去住个十天八天,不但身心得益,便是对你的音乐感受也有好处。何况入国问禁,入境问俗,对他们的人情风俗也该体会观察。老关在伦敦,或者老是忙忙碌碌在各地奔走演出,一些不接触现实,并不相宜。见信后望立刻收拾行装,出去歇歇,即是三五天也是好的。”从这段话里我们不难看出傅雷那浓浓的父爱,担心傅聪的身体健康,在信中也多次提到让他出去走走、散散心。这不光是想让傅聪休息休息,也是让他多去感受英国的生活氛围,增加他的创作灵感,极有远见。

傅雷不光是傅聪的人生导师,也是他在艺术方面的批评家。不论是在钢琴方面、在演奏方面,都通过朴实而又有分量的语言去评判。似乎每一个字都值千金。也许这也是使傅聪成功的重要原因吧!但傅聪对自己的要求也很高,他在给父母的书信中写道:“这次比赛我很不满意,那天我很紧张,我事先没有试一下钢琴,导致触摸很不平稳,踏板难以控制。”看到这里,我对他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虽已经取得了第二,但他仍不因此满足,反而做了反思,并进行了记录。求学之路上最需要的就是这种精益求精、乐于反思的品质。学习中不是也一样吗?只有找出自己的不足,分析并找出改进方法,才会取得成绩进步。

严厉的父爱,伟大的父亲,亲切的父爱,都不能准确形容傅雷对傅聪的爱。自己深受创伤,却把自己抛之于外,一心只为傅聪的成长和成功。无论在做人,在艺术,在生活上,仿佛傅雷就是一盏灯,照亮孩子的求学之路。

傅雷家书读后感初二水平 篇6

家书中的爱与光——傅聪的自述

谢一诺

我捧着骨灰,思绪中多了几分沉重,步伐沉重地挪到那方小小的墓碑前。心中充满了愧疚。

我的人生注定不同,不像别人一样守在父母旁安度一生。1954年就已决定了这一切。我去波兰留学,开始一场慢慢地钢琴之旅,也是人生之旅。那天,我站在上海的火车站前,大家都哭成了泪人,我也不例外。时间定格在那一刻,我一辈子都无法忘却这瞬间。父母的面容烙印在我的脑中。后来寄去的无数张照片都无法洗涤我对父母这一刻“固有”的思想。每当那些一封封启迪思路或者开拓眼界的家书寄到时父母的面容都会浮现。人生路那么孤单,我一路也无依无伴,只有一封封家信温暖,充斥着我空无的心里。

现在想起那一封封家信,里面讲的实在太多了,平时的行为举止,钢琴事业上的指引迷路,爱国的赤子之心。如果我父亲也是一个实践家,那么他注定会是一个杰出的钢琴师,一个爱国的有为之人,而不只是停留在笔尖上的一个结论家,停留在教导他儿子的每一言一行上。书信似乎消除了我与这个家庭的隔膜。我以前常说“我常在矛盾与快乐之中”,而你来信告诉我“相信艺术家没有矛盾不会进步,不会演变,不会深入。有矛盾正是生机蓬勃的明证。”在异国飘乡日子里。缺少了这份鼓励和鞭策,还有驱使我做出选择的力量,真不知道该如何存活。人们常说见字如面,而这些信则像是父亲思想的精华,与我的内心深处产生共鸣。

后来十年文革,我的父亲备受迫害,心中往日的激情少了很多,有关钢琴的术语也寥寥无几。虽然如此,但我的父亲在这样的政治环境中依然坚持给我写信,而这些字就像是在烈火中淬炼的钢铁,更加坚毅顽强,促使我们奋发图强。父亲自幼埋下的爱国种子,如今发芽了。“我也不想千言万语多说,以免增加你的负担。你既没有忘怀祖国,祖国也没有忘了你,始终给你留着余地,等你醒悟。我相信:祖国的大门是永远向你开着的”这番话我现在也记得真切,所以我始终如一地爱着我的祖国,不管他发生什么,不管国内家庭的残酷遭遇,不管我所背负的恶名,这一切无法打消我的爱国之情,只会让我爱得更加深沉。这仿佛也是我父亲所做的,也是他希望我所做的。在这十几年中,有许多青年得到锻炼,涌现出来,父亲的灵魂在此时冉冉不熄。他见证了我的成长,国家的成长,也学会满足,我手中的骨灰更加炙热,我刨了一撮土将他放下,致敬这个伟大的父亲。

“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创造许多心灵的朋友!永远保持赤子之心,到老也不会落伍,永远能够与普天下的赤子之心相接相契相抱!”现在看来这才是钢琴之道。心灵再无杂念,无比纯洁时我才能再次弹出打动心弦的乐章,在若隐若现的歌声中因为父亲您逝世前也没来得及看一眼的愧疚之情也慢慢被打消。几沓厚厚的家信代表了我与您的这一生。

正所谓父子情深,这家书中的呕心沥血也能够见证。我与家庭的真正的交集少之又少,因而这家信代表了一切,也留给后人,得以让他们了解父亲的良心用苦。一颗纯洁、正直、真诚、高尚的灵魂,尽管有时难免遭到磨难、侮辱、迫害,陷入几乎不齿于人群的绝境,而最后的光不能永远泯灭,还是要为大家所认识,使它的光照彻人间,得到他应该得到的尊重和爱。

傅雷家书读后感初二水平 篇7

父子情深

史墨涵

翻开傅雷家书,满满的都是傅雷对傅聪的父子深情。字里行间充满了父亲对儿子的挚爱、期望以及对国家的高尚情感。上百封家书,数余万字中,无时无刻不体现了浓浓的父爱。而在爱儿子的同时,也不忘了进行对学术,艺术等方面的全面教育。无一不细致入微,渗透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

而开篇第一封信,就是写于1954年1月18日晚,他说:“聪,车一开动,大家都变成了泪人。昨夜月台上的滋味,多少年都没有尝到了,胸口抽痛,胃里难过,只有从前失恋的时候才有过这样的经验。”而傅雷这种痛,我仿佛隔着纸张也能感受得到。这种痛,想必只有在经历过后,才能如此生动地描绘出来,才会如此真实。而在我眼前,一位父亲的形象跃然纸上,那是一位深爱着自己儿子的父亲。傅雷曾将自己毕生经验传授给自己的儿子,他告诉傅聪,做人第一,做艺术家其次,再次是做音乐家,最后才是钢琴家。他还告诉傅聪,他要学习的不仅仅是音乐,还有举动、态度、礼貌各方面都要吸收别人的长处,要谦卑,要懂得礼仪,要懂得吃亏,要大小事都要对人家有交代。而傅聪也在长大后的一次采访中说过,他的父亲傅雷教育他这些,他一生受用。尤其是父亲教给他这些做人的道理,他从未忘过并铭记于心。采访中的傅聪,眼神坚定,无一不充满了对自己父亲强烈的敬畏。

傅聪与傅雷之间,父子情深,坦诚相待,傅雷也曾向儿子承认过自己从前。过于严厉的错误,“跟着你痛苦的童年一起过去的,是我不懂做爸爸的艺术的壮年。幸亏你得天独厚,任凭如何打击都摧毁不了你,因而减少了我一部分的罪过。可是,结果是一回事儿,当年的事实又是另一回事儿,尽管我埋葬了自己的过去,却始终埋葬不了自己的错误。孩子,孩子,孩子,我要怎样才能拥抱你,来表示我的悔恨与热爱的?“

他告诉过儿子,自己也不是万能的。坦白地向儿子说明自己的身体情况,他们之间平等交流,谈论古今诗词书本、音乐、艺术等各个领域。每当看到这里我都不禁感叹到,傅雷与傅聪之间到不像是一位父亲在与儿子交流,倒像是两位学者在相互发表自己的见解,没有辈分的代沟,显得亲密融洽。傅雷给予了傅聪在生活上的关怀,希望傅聪有什么问题一定要告知。他还提醒傅聪要多吃肉,保证营养,提醒他要保护手,让儿子诉说苦衷,提醒她练琴要注意身体也在情感上成了对方相互寄托的港湾。在信中,回忆着满满的儿子的童年……

还有许多许多,百十来封家书,满满的全是爱,是情感的寄托,是思想的碰撞,读傅雷家书,使我受到了父子之间爱的震撼,我们在生活中也更是要趁着青春思维最是活跃的年华,与父母多些交流,世上最无私,最纯真的爱是亲情。

傅雷家书读后感初二水平 篇8

《傅雷家书》之做人之道

贾振羽

提起《傅雷家书》许多人会说:“看人家之间的来信难道不无聊吗?”但是,他们错了,在傅雷写给远在波兰的傅聪的一封封真挚的信中,我领悟到的不仅有父子情深,更多的是教给傅聪的做人之道。

出国留学—嘱咐

“我们听了都很高兴,很感动,我真该夸你几句才好。希望你从此注意整个人的修养,将来一定能攀登峰顶……”虽是我们将来在一起的时候不会多,但是凭了回忆,宝贵的回忆,我也会破涕而笑……”这两段信是傅聪刚走后父母写的信,从中我感受到了离别后他们的不舍,还有傅雷对聪未来的期许,希望注意个人修养。离别没多久仍注意对孩子的教育,令我敬佩。体现他教子有方。

遭遇挫折—安慰

“你的比赛问题固然是重负,但无论如何要做一番思想准备。只要尽量将得失置之度外,就能心平气和,精神肉体完全放松,只有如此才能有希望有好成绩。”这是傅雷在傅聪遭遇困难时对其的安慰提议信。在傅聪认为自己在这儿有点着急,周围全是一流的技巧,使自己觉得惭愧。傅雷在回信中马上给予了安慰,并详细告诉傅聪自己的建议。希望他心平气和,不能过于着急。从中我感受到傅雷的周到,感到敬佩,他提议井然有序,不愧能培养出如此优秀的孩子。

当然,看到此处我也不禁想到了自己的父亲。我的父亲与傅雷很相似,虽然有时很严厉,但对我的成长傅出了许多。有一段时间,我学弹吉他,一年多竟没学会几首曲子。我惭愧地问父母:“爸,为什么我的吉他水平没有显著的提高呢?”父亲马上耐心地教导我:“你看,你每天就练习四十分钟吉他,中间还觉得没意思,很长时间都在发呆,并没有达到练习的效果,三心二意,自然就练不好了!所以你应该改变吉他练习的态度,你说呢?”我恍然大悟,虽然现在没能坚持下来,但当时受益颇丰。

成名之后—提醒

“一个成了名的艺术家,处处要当心,无意中得罪了人,自己还不知道呢!你以后做人,要好好的提高警惕,待人千万和气不要让人误认为你高傲自大……”在傅聪成名之后,他的父母亲也不忘对他警醒,保持谦虚,这才是美名永传的真正法宝。从中,我也看出傅雷夫妇早忆领悟了人生的真谛。

结婚之后—操心

“在日常生活与休息方面,千万多听她的话,有些为你身心健康的劝告,更应当多多接受。但愿你脾气好,我最怕在这方面给你不良影响。”从中我看出了傅雷为了聪的健康和聪与弥拉的幸福生活的良苦用心,也使我想起了我的父亲。

父亲是一个“老好人”,每次别人对他的请求他都会接受,因为他不好意思拒绝。所以我从小他就教导我不要向他学习,自己没能力办到的要学会拒绝,也体现出对我未来生活的良苦用心。

总之,《傅雷家书》带给我们的远不止这几百封看似无聊的信。更多带来的是教育、爱国的内容,以及我们能产生的共鸣。

傅雷家书读后感初二水平 篇9

余锦易

合上《傅雷家书》,我斗胆给傅雷做一番评价的话,我觉得傅雷是一位有拳拳挚子情,深深爱国心,殷殷爱子意的人。一个“优秀”都不足以来概括他,他想得很多,看得很远的,内心世界非常丰富,能保持独立见解。

傅雷很细致,《傅雷家书》中我看到他对孩子的衣食住行都很关注。傅聪年少时就远赴重洋,专心艺术追求,作为父亲,他事无巨细,即使远隔重洋,通过书信的方式悉心指导。每一封信都是一片爱子之心。读完《傅雷家书》,我又查阅了关于傅聪的资料。傅聪是一位很卓越的音乐家,其实不仅仅如此,在楼适夷为《傅雷家书》所做的序言中,我了解到傅聪低调朴实,这得益于傅雷的教导。傅雷时常为自己过于严厉向儿子忏悔,儿子自然也是理解父亲的苦心的。在文章中傅雷这么讲到:“我高兴的是我又多了一个朋友,儿子变了朋友,世界上有什么事可以和这种幸福比。”

《傅雷家书》适合父母阅读,也适合我们阅读。我们可以从傅雷这位父亲身上精神力量。傅雷一生勤勉,督促傅聪一生勤勉,勤勉一定成为优秀之人的基础。那一件事让我印象深刻。

我的生活跟傅聪与傅雷的生活并不一样,我的父母在我的身边,会忽视了很多触手可及的事,但去读《傅雷家书》之后,让我有了更细腻的视角。那是新年的第一天,我平常起得很晚,但是那天我起得特别早。我长大了一岁,父母又老去了一岁。我早早起来把他们的脏衣服泡进水槽里,我的一举一动并没有给父母听见,一开始我把洗衣粉倒入水桶里,加进适量的水,才没搓一会,我就觉得手特别的酸,原来洗衣服的滋味真是不好受啊!我深深地感受到:为人父母是多么辛苦,而为人子女却是一件幸福的事啊!正如傅雷教导傅聪那样,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并且一定要把事情做好。是的,洗衣服是一件很小的事情,但重要的在于去做,重要的在于“心”,在于这样的从小事而为之的“勤勉之心”。

傅雷愿意为儿子做一面“忠实的镜子”。傅雷觉得自己可以随时提醒儿子,告诉儿子真实的一切。我的父母都是普通人,没有更高深的教育理论,但我发现我父母一样是我的“镜子”。让我想到了这么一件事。我本来就怕黑,童年时,在一天晚上我去田间小路找朋友玩,回来就天黑了,我不敢回去……父亲终是来找我了,告诉我:“是啊!生活中不能没有挫折,挫折能使生活变得更丰富,挫折会使人成长。”是啊,父母总是很真实地反馈着我的问题。当我一次次放纵自己对自己不负责时,生活也会毫不犹豫将这段时间的放纵反弹给你。那是初二学期的的一个周末,作业多,英语作文很难写,我想:“反正明天早上还有一个早上,我可以早上起来再背。”一拖再拖!父亲看出我的懈怠,批评教育了我,让我惭愧不已。其实,无论是像傅雷那样伟大的父亲也好,如我父亲那样平凡的父亲也好,都有一颗爱子之心。阅读,真的让我发现了生活中很容易被忽视的美好。

《傅雷家书》可以把它奉为我的精神食粮,而且还将它变为我全部行动的指南。让我慢慢看懂了父母,让我慢慢了解了自己,让我慢慢坚定了前行的路。

常读常悟,常读常思,常读常新!

傅雷家书读后感初二水平 篇10

郑妙鑫

古有司马光教子有方,“途之人见容止,虽不识,皆知司马氏子也。”现有傅雷教子亦有方,一封封家书千斤重,孜孜不倦地教育儿子如何做人做事,大到事业人生艺术,小到吃饭花钱,事无巨细,无不关怀备至。

傅雷对傅聪的爱是溢于言表的。当傅聪出国学习时,傅雷在每一封信的末尾会款款道:“来信潦草,不妨只求详细些!”“你忙少写心不打紧,绝不怨怪。只是饮食勿需有度,营养必须充足。”“维他命b每顿三粒,维他命c每天两粒,勿要为忘。“不要穿的西装放在行李箱里,免吃灰。”……他对傅聪的爱与牵挂体现在每一件小事上,体现在连傅聪本人可能都不会注意的细节上。教儿子应如何说好话,行为举止如何得体等。可有的人认为这样的教育是控制。不!控制是指掌握住不使任意活动或越出范围,约等于操纵。我认为傅雷对傅聪爱的表现十纯粹的,亦父亦师亦友,不能用“控制”那么可怕的词语来形容。“我高兴的是,我又多了一个朋友,儿子变成了朋友,世界上有什么事可以和这样的幸福相比的”能放下自己父亲的身份,与儿子成为关系甚好的朋友。一起讨论交流音乐与艺术,平等交流。书信中,字里行间无不在透露着爱这个字。

在教育方面,傅雷为了培养孩子的思考能力与基本逻辑,选择的教学方式是不直接讲,而是让孩子先前准备,对于不了解的文艺,则是用旁敲侧击的语言指引。这个使傅聪虽然无良师指导,但也能够自信地单独摸索,不误入歧途。同时,傅雷努力营造家庭艺术氛围,在书信里常常探讨社会事件。儿子傅聪长年累月浸淫在此中,大大提升了艺术修养,并逐渐养成了时刻关切社会上大小问题的习惯,这对他后来的成才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此外,傅雷通过屡次的书信往来,不断给儿子强化生活的基本原则:“做人第一,其次才是做艺术家,再其次才是做音乐家,最后才是做钢琴家。”傅雷对儿子如此严格要求,也使傅聪最终扎扎实实地成为一名对国家过社会有责任感的钢琴家。再其次,傅雷的观察极其细致,在儿子的回信中,能察觉到自己儿子的不对劲,及时地安慰儿子,给予儿子建议,尽自己的绵薄之力帮助儿子解决问题。傅雷对傅聪的爱却没有成为那种普通的温情脉脉,而是始终把道德与艺术放在舐犊之情之前。正如他对傅聪童年严格的管教,虽然不为常人所认同,但这是他对儿子更为深沉的爱。从傅雷的话语中我看到了作为父亲的他在儿子长大成才的道路上所灌注的心血。傅雷说过:“孩子,我从你身上得到的教训,恐怕不比你从我得到的少”。可见傅雷并不是病态的教育,以及傅聪的成功就极大地印证了傅雷教育的成功。虽然,他们的事迹早已湮没于历史尘海,但傅雷的教育理念与部分教育方式仍适用于今日。

傅雷对儿子的爱让人动容,我联想到了我的父亲。他在外地打工时,每个月只回家一次,但是他每日都会给我打电话,关心我吃得好不好,睡得香不香,与同学相处怎么样,学习有什么困难……絮絮叨叨里充满了暖意。而且他难得回一次家,一定会带我去超市,肆意地让我买零食。我能体会到父亲对我的沉甸甸的爱,不会因为相处时间的缺稀,以及空间上的距离而产生隔阂。

当然,傅雷的教育方式不是完全可取的,正如他自己在家书中提到他所用的方式过于严厉,过于偏激,使傅聪的童年与少年时代远不如一般青少年轻松快乐,无忧无虑。傅雷先生对儿子孜孜不倦的教诲,是许多家长的好榜样。但我不希望家长不要只学傅雷先生的一个“打”字,那样光打孩子只会给孩子带来无尽的痛苦,要是“打”会有乐观的结果,那么孩子们还有什么生活的余地。我只希望家长能用平和的口气和的口和与自己的孩子好好谈谈。平时,父母对我们实行“暴力”的时候,我们应该抱有理解的态度,我们要体谅父母的心急如焚。因为他们这么做是对我们好,也是恨铁不成钢。毕竟父母们都抱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愿望啊。

傅雷先生就是父爱的代表,用他的一笔一划、一撇一捺濯洗我们的心灵。《傅雷家书》虽然只是一本200页有余的书,但我读起来,用心思考起来,仿佛有千斤重。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