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读后感作文初三 篇1
“大河向东流哇,天上的星星参北斗……”每当我哼起这首歌,脑海中便会浮现出梁山好汉的飒爽英姿,也正是因为对这些江湖英雄好汉的喜爱和崇拜,施耐庵的《水浒传》才让我印象深刻,同时也让我受益匪浅。
《水浒传》开创了白话章回体小说的先河,小说讲述了北宋时期一群好汉从被官府迫害到聚义梁山,再到接受朝廷招安,最终或战死沙场,或被朝廷所害的悲壮历程。其中,起义英雄的热血与勇气,智慧与义气深深地打动了我。很多没有读过《水浒传》的人说,它仅仅是打打杀杀的江湖世界,但在这本书中我却看到了满腔的热血和忠义的光辉。
施耐庵的精彩描绘,让梁山的一百零八位好汉有血有肉,他们的性格鲜明,不枉“好汉”一称,其中,江湖上的刀光剑影和精彩的战斗,更是像电影一般引人入胜,令人着迷。
豹子头林冲由隐忍顺从到绝地抗争,花和尚鲁智深嫉恶如仇,宋江及时雨仗义友善以及吴用的神机妙算,他们性格各异,各怀抱负展现出的万千风采英雄面叫人热血沸腾。这些浓墨重彩的豪侠描绘,打动了古往今来每个走进梁山水泊的读者,这般鲜活的性情真真叫人过目难忘。
“人无刚骨,安身不牢”书中的英雄豪杰们虽来自社会底层或受到压迫和不公待遇,但他们没有逆来顺受或者退缩,而是选择了勇敢战斗,毅然决然踏上反抗道路。梁山好汉们同舟共济,始终为共同的目标而奋斗,着实感人,这也引起了我的深思,或许正义与勇气不仅仅是一种品质,也更是一种选择。
水浒传读后感作文初三 篇2
“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微风掀起书页,那淡泊的墨香拂面而来,书中那博大精深的汉字将我卷入知识的流波,细细品味那浓厚的韵味,酸甜苦辣,或悲或喜,深陷其中,让人睿智。许多年来,我读过不计其数的书,其中我与《水浒传》这本古典名著之间的故事令我至今难忘。
我是怎么和《水浒传》这本书相识的呢?记得那年贸易节,有个卖旧书的摊位,昏暗的角落中,一本被人忽视的破书躺在那儿。来往的同学络绎不绝,但始终没有人注意到那本陈年老书。我好奇地走到那个角落,拿起了那本被压在最下面,并且破烂不堪的书。拍拍上面的灰尘,没错这本书就是《水浒传》。这时,摊主瞧见我在仔细端详着这本老书,就过来说:“我这本《水浒传》是四大名著之一,你想要的话可以半价给你。”我想:四大名著之一?我还没有看过呢!于是我就爽快地答应了他。
就是这样,我认识了《水浒传》这位“挚友”。从今往后,每天回到家,我饭也不吃,一声不吭地读着《水浒传》。虽然是文言文,但仍挡不住我读书的热情。这本书中我最喜欢的故事莫过于“武松打虎”了!施耐庵笔下的武松,充分地表现出了人物鲜明的特点,把这位机智、勇敢、豪放、倔强的打虎英雄写得栩栩如生。
武松这种“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精神,是最值得我们学习的。在一次考试中,我遇到了一道极其困难的数学题,怎么做都做不对,正当我想空出这道题时,我想到了武松。武松连老虎都不怕,我可不能被这道小小的数学题“打倒”!我越想越自信,最后硬是将这道题做了出来。
生活中《水浒传》中的故事都特别激励我,每当我遇到困难,它就像一面旗帜指引我不断向前。
《水浒传》将是我一生的挚友。
水浒传读后感作文初三 篇3
读《水浒传》,让我心潮澎湃。《水浒传》是我国著名的古代长篇小说,写了北宋末年梁山一百零八位好汉的故事。有位叫金圣叹的大师最爱武松,评价他具有“鲁达之阔,林冲之毒,杨志之正,柴进之良,阮七之快,李逵之真,吴用之捷……”而我最钦佩的却是花和尚鲁智深。
最令我百读不厌的是第三回《鲁提辖拳打镇关西》。鲁智深得知一对父女被镇关西欺负,马上给了盘缠为他们解难,接着又去教训镇关西。读到这,我对鲁智深嫉恶如仇、见义勇为的精神敬佩不已。这让我明白:有人遇到因难时我们要出手帮助,不要冷眼旁观。
有一次,在放学回家的路上,我就遇到了高年级学生欺负弱小的情况。只见一群男同学仗着自己人高马大,竟然将一个小弟弟的书包当足球踢来踢去。那时,我真想像鲁智深一样“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可是对方人多势众,我身材瘦小又不会武功,怎么办呢?我灵机一动,冲着他们“着急”地喊道:“校长来了,校长来了……”果然,那群学生“哗”的一声四处逃窜。我趁机捡起地上的书包,拉着小弟弟跑回学校,把这件事告诉了班主任。第二天,老师在班里表扬了我。虽然我没有像鲁智深一样用武力见义勇为,但我也发挥了自身优势,帮助了别人,我特别自豪。
古人云:“不读水浒,不知天下之奇。”《水浒传》的英雄故事让我入迷,我一定要好好学习,让自己变得更加强大,才能帮助更多的人。
水浒传读后感作文初三 篇4
《水浒传》,四大名著之一,而这本书,深深地走进了我的心灵。这本书讲述了各位好汉历经各种磨难,聚在梁山泊,最后被朝廷陷害的故事。虽然结局有点遗憾,但它一样教给了我们许多知识。
其中,武松这个人给我的印象最深。武松的勇敢,让我夸赞不已,武松的正义,让我明白了梁山泊的意义;武松的诚实,让我清楚了他的为人;而对于武松的隐退,我也常常感到惋惜。
不过,最让我羡慕的,还是武松的勇敢和诚实。因为这样东西都是不可或缺的,偏偏在这方面上,我又是缺少的。
先说勇敢。我很不勇敢,每次遇到困难,我只会大略地想一想,想不出来就放弃,或者请教别人。有时候还会给自己找借口。书上说:勇敢是一种永不服输的内在品质。说得没错,遇到难题,只要有这种品质,都能迎刃而解。
再说诚实。我经常耍小聪明,为了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就说谎,有时被发现,还会掩盖。如果说了谎,就会用更多的谎言去弥补,所以,还不如诚实面对。武松的品质是我学习的榜样,梁山泊众多好汉的精神更值得我去学习。
水浒传读后感作文初三 篇5
九六班王雅慧指导老师:姜艳艳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能载舟,亦可覆舟。”
——题记
《水浒传》中所记一百零八人,人人有性格。他们行侠仗义,深受人们的喜爱。小说前四十四回,先讲述单个英雄的故事,后来逐步发展为梁山大聚义。七十回以后,写他们归顺朝廷走向失败的故事,整部小说环环相扣,线索分明。
《水浒传》情节生动曲折,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智取生辰纲》这回。小说有两条线索,明线是杨志押运生辰纲,暗线则是晁盖吴用智取生辰纲。通过对环境的描写,将人物形象刻画的生动形象,如“此时,正是五月半天气,虽是晴明的好,只是酷热难行”,这处环境描写突出了当时天气的炎热,杨志急功近利,粗暴蛮横,使其与厢禁军发生冲突。
作者又通过对杨志及押送人员的语言描写,在矛盾冲突中推进情节,快速转换场景,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吴用等人又运用心理战,让众人先吃好酒,使杨志等人误认为酒中无毒,是好酒,让人放下顾虑,这个便是计策。
《水浒传》中人物形象鲜明,深入刻画了人物的性格以及他们命运的发展史。这些梁山好汉号称“一百单八将”,宋江、吴用、林冲、鲁智深、武松……无不有血有肉,个性鲜明。
武松是下层侠义之士的典型人物,有仇必复,有恩必报。为兄报仇,不惜斗杀西门庆,血溅鸳鸯楼。林冲是上层人物的代表,他一直安分守己,却因被陷害误入白虎堂,在发配期间,又被董超和薛霸陷害,幸得鲁智深相救,最后被逼上了梁山。
《水浒传》是一部不朽的传奇,它记叙了梁山好汉们从起义到兴盛再到失败的全过程,表达了作者对平等社会的向往。
正如胡适所说的“重兴《水浒》,再造梁山,画出十来个不会磨灭的英雄人物,造出一部永不磨灭的奇书。”我想,这也正是从古至今,人们都爱《水浒传》的原因吧!
水浒传读后感作文初三 篇6
“虎啸而谷风至兮,龙举而景云往”这是一部英雄的史诗,这是一曲在经典长河里经久传唱的不朽赞歌,这就是《水浒传》。
《水浒传》讲述了宋朝末年,社会动荡不安,百姓生活困苦,一群来自各行各业的英雄好汉,因为种种原因,被迫走上了反抗腐败统治的道路。他们齐聚梁山泊,高举起义的旗帜,与朝廷展开了激烈的斗争。在这一过程中,他们经历了无数的生死考验,也展现了各自的英勇和智慧。
书中的每一个人物都塑造得栩栩如生,让我仿佛置身于那个充满热血和激情的年代。其中,宋江的仁义、鲁智深的豪放、武松的勇猛、林冲的沉稳、吴用的机智……都深深地打动了我。他们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和性格,都有着不屈不挠的精神和追求正义的信念。
我特别喜欢宋江这个人物,他被称为“及时雨”,总是能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为兄弟们排忧解难。他对待朋友真诚无私,对待敌人则毫不留情,这种侠义精神让我深受感动。还有鲁智深,他的性格直爽豪放,不拘小节,但却有着一颗善良的心。他为了保护弱者,不惜与强权作斗争,这种勇敢和正义感让我敬佩不已。
《水浒传》不仅是一部讲述英雄故事的书,更是一部揭示人性光辉的文学巨著。它让我看到了人性的复杂和多样,也让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什么是真正的友谊和忠诚。书中的英雄好汉们虽然身处乱世,但却始终坚守着自己的信仰和原则,为了正义和真理而奋斗。他们的精神不仅在当时具有普遍意义,在当今社会也同样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
读完这本书后,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历史的厚重和人生的无常。书中的英雄好汉们虽然最终没有改变历史的走向,但他们的精神却永远铭刻在了人们的心中。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英雄主义,也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光辉和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