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吧作文体裁读后感内容页

读《傅雷家书》有感1500字

2023-08-01 23:02:26 读后感 打开翻译

读《傅雷家书》有感 篇1

文/枞阳二中804班孙韵涵

父子关系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容易被忽视的话题,生活中最能让人羡慕的父子关系,我认为非傅雷傅聪父子莫属了。

《傅雷家书》这本书记录了傅聪在波兰留学时与父亲13年的通信,在一百多封信中不仅有父亲的忏悔和对儿子的思念,还包含了对孩子的鼓励开导。傅雷是一名父亲,更是一名良师,但我从中感受最深的是作为父亲的傅雷对儿子深深的爱。他给孩子提出了很多宝贵的建议,教会他如何面对困难与挫折,并用克利斯朵夫的事例来激励他。当傅聪向傅雷报喜时,他是这样回复的:“亲爱的孩子二月二十日报告的喜讯使我们心中说不出的欢喜和兴奋。”信中还这样写道:“我高兴的是我又多了一个朋友;儿子变成朋友,世上有什么事可以和这种幸福相比的!”傅先生把孩子当成了朋友,把自己的经验毫无保留的交给了孩子。因此甚至有人这么评价:《傅雷家书》就是一位君子在教他的孩子成为一名真正的中国君子。

是的,站在傅聪的角度看,父亲不仅是一位良师,也是一位益友。父亲的信是他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让远在异国他乡的傅聪感受到家的温暖,即使相隔数万里之遥,也仿佛感觉爱无时无刻不在身边。事实上,正是因为父亲独特的教育态度与教育方式,才让傅聪在艺术方面有如此高的成就。我相信当他获得成就时,最感谢的也一定是他的父亲。因此,我读出了父亲对儿子的教诲与鼓励,读出了儿子对父亲的理解与感激。

我曾经读过一篇文章,意思是说父母和孩子,从来都是一种相互成全的状态:孩子的爱,可以治愈父母生活的苦,给到父母最柔软、最温情的力量;同样,父母的爱与陪伴,也是孩子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的营养液。我从傅聪与傅雷之间浓浓的父子亲情中,我想到自己父母给予我的爱,也如此伟大。不是吗?他们常常利用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和碎片时间,关注我生活与学习的点点滴滴,用温暖、艺术的方式去沟通。因此我在成长中学会了一些面对挫折的方法,懂得了要冷静、沉着的面对问题。

此刻,读《傅雷家书》,一瞬间,我的心情便平缓下来,感受到了一种温暖。藏在《傅雷家书》中的爱让我深深感动;写在书中的建议,也让我深受启迪。这是一本留给后人的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读《傅雷家书》有感 篇2

所谓的自我,起初只是一个模糊的影子,全靠他人的生命体验唤出方向,并用自已的经历去充填,渐渐成为实心人。而在这个由假及真的过程中,最具决定性的力量却是家庭和时间。《傅雷家书》传递的便是旧时中国的齐家哲学。

傅雷在家书中所写的通常是处世为人之道,之所以又称其为齐家哲学,是因为古时《曾国藩家书》中就传输了“耕读传家”的思想。因此,可见齐家必先修身,修身正为齐家。傅雷的齐家哲学,就是修身。

“致知格物”是傅雷修身之道中一个重要的部分。傅雷家书中常提及傅聪兄弟少年时学习音乐艺术,读《克利斯朵夫》,被要求讲求礼仪。这便是所谓的“底色”。而它的目的在于熏养气质,然后融入人的精神世界。这种气质在中国文化中称为“儒”,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正是如此。《法言·君子》云:“通天地之人曰儒”。可见,音乐文学艺术所培养的不只是气质,更是生活的积累、人生的态度。这种气质在精神中更可以体现出“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的上善若水。这种儒学气质在潜移默化中升华了傅聪兄弟的灵魂。作文 WwW.ZuOwENbA.NeT

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

傅雷教导子女最为重要的思想是先做人后做事。几天前,我曾听说上大学的第一天时,辅导员会告诉学生做人的基本原则。原因很简单:如果你学会了如何做人,那么你就能做任何事了。做人是最累的,也是最难的。从外而内做人是最难的。傅雷曾说,一个好的演员不仅是戏中角色,也是剧外的观众。傅雷认为,从外而内的做人,在于内心对事物真理的正确认知。对于他而言,真理在于道德,也在于理性。道德在于由外而内的修养,而修养在于知至的感悟,气质与灵魂的融合。“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耻禄之不伙,百耻智之不博”也是一样的道理。古时家国一体,便是对道德的推崇,正所谓“首孝悌,次见闻”。而理性既是从外而内的辨证自我的道德,汲取别人的意见,又是从内而外划清道德的底线,把握做事的分寸,权衡情感的冲动与得失。傅雷便多次提到理性地把握乐理与实践,对待青春的感情,在陌生的场合待人接物。所以,从内而外做人最累。黑格乐也认为理性是真正的哲学,这也因为一个被情感支配的人永远不见真理。要成功地寻求真理,就要完全从爱与憎、福与祸的双重包围中解脱出来。傅雷教导子女不近人情而傅聪能够地自我批评也是因此。这也正是傅雷感慨自已沧海一粟的原因。

傅雷也曾多次谈及对于家国的感情,这也是中华上下五千年的一个共同目标——“止于至善”,及为平天下。这是最崇高的目标也是真理辨证无数次也亘古不变的信仰。这又可以提及前文所说的“家国一体”;只有先忠于家庭,才可能忠于国家;而只有忠于国家,才可能客观地对自我、对家庭的忠诚。曾国藩可为家背负万众唾骂,也可抛却一切功名为母丁忧就是例证。傅雷曾在信中与傅聪探讨过中国无西方诸国的宗教信仰,却为何延续千年文明。傅雷就曾说过是因为这种不变的家庭环境。这当然不是最本质的原因,但至少可以肯定这是那些原因共同希望所创造的结果。而只有忠国才能孝家,只有孝家才能忠国。而我想,只有这种崇高的信仰,才能炼就傅聪坚定的意志。正所谓:止于至善,知止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定,定而后能虑,虑而必有所得。

而追本朔源,至知格物,追求真理,止于至善的共同结果就是修身齐家。傅雷作为傅聪父亲与益友在普通的来信中,只是以一种极为细腻的笔触表达对傅聪涓涓细流般的情感,当面临傅聪生活中的问题时,不难在严肃的语言背后看到一颗理性冷静而又深邃的赤子之心。面临人生大节之事,心志坚定,宁愿以死明志;这足以看出他的修身为人,信仰与执著。

在这个互联网的时代,傅雷这种以国家为主,中西文化兼容并济的传家方法在声色犬马的视觉冲击下已被逐渐遗忘。人们常认为国学刻板俗套,但只有当人的阅历与对历史的见解达到一定程度时,才会发现国学传家不仅是千年前“三江六塘河”古老桨声,海上丝绸之路的微波荡漾,更是历史的风尘里开出的一朵智慧之花。庄子苟子所提出的自发性,不只是抛下一切,来一场环球旅行。因为我们是人,生活在人与人组成社会中,或许在闲暇时,我们会在海边玩平板滑翔,但最终,我们会自发地回归本来生活。同样,我们最终都会回归那片热血浇灌过的黄土地,回到诸子百家的轴心时代。而这,也便是傅雷以及千千万万个与他同道之人的智慧传承。在那时,我们的人生可能才算是一个总结。

读《傅雷家书》有感 篇3

文/枞阳二中804班陈轶君

“心中的苦闷不在家书中发泄,又哪里去发泄呢?孩子不向父母诉苦,还能向谁去诉苦?我们不来安慰你,又该谁来安慰你呢?”

这是翻译家傅雷写给儿子傅聪信中的话。傅雷也是一位特别的教育家:他严厉又慈爱,苦心孤诣、呕心沥血地培养孩子,期望他们成长为“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人。他写给儿子的书信,编撰成《傅雷家书》,字里行间,满是殷切的期望与深厚的爱。

傅雷望子成龙,却并不拔苗助长。他把儿子当作朋友、知交,与儿子一同长大、修身:“这些毛病,我自己也常犯,但愿与你共勉之!”在教育、培养儿子的同时,自己也收获了许多:“孩子,我从你身上得到的教训,恐怕不比你从我这儿得到的少。”傅雷不像现在的一些父母,把教育孩子当成苦恼;相反,在这个过程中他的思想得到了沉淀与升华。

傅雷从不溺爱孩子,他是严厉的,常常一针见血地指出儿子的错误,在待人、做事、礼仪等方面耐心地一一纠正。他同时也是慈爱的,会夸奖儿子取得的成就,在儿子苦闷、消沉的时候不厌其烦地安慰他,鼓励他;傅雷关注儿子傅聪在音乐艺术道路上的成长,不时给予指点,帮助儿子提高艺术修养。他和儿子的关系亦师亦友,每一封信的写就,都是一次谈心,倾注了他的心血与爱意。

傅雷的家庭教育是中国传统教育的典范。这些家书中首先强调的,是如何做人的问题。一封薄薄的信,承载了无数立身处世的道理,越过千山万水,去指导傅聪。“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些沉默的教导,一点一滴地让傅聪成长为理想的自己。经历了时空的沉淀,信中的每一句话,都凝练而精深。

新买的《傅雷家书》在桌上摊开,散发出淡淡墨香,一如它承载的文字那样,恬静而余韵无穷。我想象着傅雷亲手写下这一封封信时的情形:万籁俱寂的深夜,钢笔书写的沙沙声沉稳庄严,墨迹未干的字渐渐模糊起来,流动起来,汇成一条条涓涓细流,托起儿子傅聪在远方的行舟。

读《傅雷家书》有感 篇4

丁家俊

翻开《傅雷家书》浓浓亲情溢于字里行间,傅聪出国在外,父母的一封封家书表达出对他的学习生活无微不至的关爱和对他的引导教育。傅雷夫妇是中国父母的典范。

家书合理的教育中隐藏着深深的爱。傅雷多次与傅聪交流音乐上的技巧,为他点名方向,还不断要求他拥有高尚的思想,顽强的精神。在经济上给傅聪合理规划,使在国外的傅聪并没有坠入寂寞的深渊,对学习生活手忙脚乱,而是井井有条,最终拥有了自己的幸福。

傅雷如此重视教育孩子,以至于卧病在床也不忘写家书。这不得不引起我们深刻的思考。教育自古以来都是大事,而现在不少父母忽略教育,一味地溺爱孩子,认为足够的金钱让他们过上丰衣足食的日子是对他们的爱。傅雷在儿子出国时没有塞给他大把大把的钞票,而是给予他经济上的建议,做出合理的规划,每月将所有花费记下来与月初的打算对比,然后做出下个月的打算。这让傅聪获得了比金钱还要珍贵的东西——合理支配金钱或时间。在21世纪,金钱已经贬值,更不能满足精神世界,而最值钱的就是教育,合理的教育让儿女受益终生,并非一时之乐。

傅雷夫妇会为傅聪的离别难过的茶不思饭不想,也会因为“第五届肖邦国际钢琴比赛”傅聪的第三名的成绩欣喜若狂但不忘上进。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值得我们学习。

读《傅雷家书》有感 篇5

文/枞阳二中804班朱嘉怡

《傅雷家书》在出版后一直卖得很好,可能是因为一些家长希望从中得到育儿秘籍,也可能是因为对傅雷的好奇,而我正是怀着这份好奇去看了这本书。

一翻开这本书,我就震惊了,因为开头第一篇竟是忏悔书。时间是一九五四年一月十八日,而前一天正是傅雷的儿子傅聪去波兰参加第五届国际肖邦的钢琴赛,傅雷一家去送他的日子。这是多么值得傅雷骄傲的日子啊!我认为更多的父母在这种情况下应该是说自己的教育方法是多么正确吧!现在很多父母都做着这样的事,而令我万万想不到的是,傅雷这个时候会保持镇定,忏悔自已对儿子的教育方法,而且异常的深刻。

而在这本书中,傅雷的舔犊之情更是让我动容。在第二篇中的一句话:可怜过了四十五岁,父性才真正觉醒!这句话到底包含了一种怎样的情感呀!既有着对傅聪过去极其严厉教导的后悔,又有对自己一生的反悔和感概。在后面,我看到许多傅雷对儿子的教导,什么手不应插在口袋里,不要把每场练习中投入大量的感情,既有繁琐的小事,也有关于音乐让比较重要的建议,这包含一位父亲对自己儿子更好的希望和关爱。从中我能感受到傅雷的身份从一位人生导师变成一位父亲,一个朋友。开头更是称呼儿子为“聪”,一下子拉近了两人之间的距离。在前面几段书信中,傅雷安慰孩子,排解孩子的烦恼,并且列举种种例子希望让他渡过难关,虽然家书带着傅雷对儿子的思念、关切和爱,但并不总是家里长短,其中更是对儿子的教育和建议。其中一篇便有以下文字:“长篇累牍的给你写信,不是空唠叨,不是莫名其妙的gassip(说长道短,而是有好几种作用的。第一我的确把你当作一个讨论艺术,讨论音乐的对手;第二极想激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让我做父亲的得些新鲜养料,同时也可以间接传布给别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训练你的一一一不但是文笔,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时时刻刻,随处给你做个警钟,做面“忠实的镜子,不论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细节方面,艺术修养方面,在演奏姿态方面”,在这一段中,傅雷总结了他写书信的四个作用,其中对儿子的关爱和教育十分明显。傅雷在书信中有让儿子对自己数次反省,其中让我的印象比较深刻的是傅雷给傅聪的一个建议:给自己的理智做个天平,书信总结了一些钢琴比赛中的问题,还有傅聪想去苏联学习相关的问题,让傅聪在天平另一端加上相应的理由。看到这儿,我受益匪浅,这种方法会使我们更加冷静、周密地思考问题,而不是因为一个想法就让我们向前冲。

我从这本书中学到了很多,但也有很多的方面我并未看到,俗话说“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的人在不同境遇中想到的也就不一样,“好书不厌百回读”,相信下次再读,我会感受到更多。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读《傅雷家书》有感 篇6

张义鹏

品經典文学,忆过往生活。傅雷,字怒安,号怒庵。一代翻译巨匠,更是一位爱子情深的伟大父亲。

《傅雷家书》收录了傅雷先生1954年至1966年6月给儿子傅聪的书信。家书有长有短,但字里行间却都被“爱”所贯穿着。尽管傅雷先生的工作有多忙,但给儿子写信却是工作之余必不可少的“工作”,在生病时依旧如此。

在信中,傅雷先生与傅聪融洽相谈,互诉真心,尽管不在儿子身边,但却仔细了解着儿子的情况,盼望着儿子的来信。在儿子悲伤、难过时,宽慰儿子,当在儿子迷惘时,为儿子指点迷津;在儿子犯错误时,严厉批评,毫不顾忌儿子的面子……耐心教导孩子,相信孩子。

阅读之际,不禁使我想起自己的父亲。在生活中,父亲宽厚的臂膀是我强有力的依靠,为我撑起一片天空;父亲严厉的话语使我可以正视自己的缺点,不断改正,为我仔细梳理好羽毛。帮我做好起飞的准备:父亲稳重的行动,助我展翅高飞,给我以鹰击长空的力量!

无论我身处何方,无论我遭遇怎样的困难,都不能忘记,父亲就站在我身后,默默地等着我的倾诉;无论我在外面表现得多么优秀、多么坚强。回到家中,总会需要父亲真情地呵护。

读《傅雷家书》有感 篇7

家书是什么?字典的解释很简短:“家庭成员写的书信。”但是透过一封封傅雷的家书,我却看到了蕴含其中的无限亲情。

书中的父子,就像两个朋友一样,通过书信的方式互相切磋自己对艺术的见解。信中有对过去教子过于严格的悔赎,有对儿子进步的表扬和鼓励,有对音乐和艺术的指导和探讨,有对党和国家建设及运动的看法和意见,有对儿子生活的嘘问和关心。

傅雷在给儿子的信中这样写道:“长篇累牍的给你写信,不是空唠叨,不是莫名其妙的gossip,而是有好几种作用的。第一,我的确把你当作一个讨论艺术、讨论音乐的对手;第二,极想激出你一些青年人的感想,让我做父亲的得些新鲜养料,同时也可以间接传布给别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训练你的——不单是文笔,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时时刻刻,随处给你做个警钟,做面‘忠实的镜子’,不论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细节方面,在艺术修养方面,在演奏姿态方面。”

短短的四句话,就贯穿全部家书的情意。从一九五四年到一九六六年六月,累计186封书信,最长的一封信长达七千多字;从生活的方方面面一直到艺术,字里行间,无不充满着父亲教子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以及对国家和世界的高尚情感。傅雷家书的内涵,需要我更用心,用心去感受,去贴近一颗绘满了绚丽色彩但依旧渴望画笔的心,去感受一个父亲的谆谆教诲和无微不至的爱。

人的生命总是局限的,漫漫长路终有尽头。然而教育和艺术却是无穷无尽的,能量和智慧需要不断地为下一代灌输,才能让其延续。作为一名严谨的学者,傅雷先生对于傅聪的爱总是把道德与艺术放在第一位,没有任何的溺爱和娇宠。但对儿子的思念和爱却是压抑不住的,它总是随着笔尖在不经意间流泻出来。

“一切做人的道理,你心里无不明白,吃亏的是没有事实表现;希望你从今以后,一辈子记住这一点。大小事都要对人家有交待!……多用理智、少用感情,当然,那是要靠你坚强的信心,克制一切的烦恼,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非克服不可。”

孩子行走在路上,父母就是引路人,带领着孩子往着正确的方向行进;孩子扬帆远航,父母就是灯塔,让孩子的前方充满光明;孩子在迷茫的深山中探险,父母就是指南针,为孩子指明一条智慧的路。父亲的话语通过书信传来,如精神养料一般,使傅雷在海外依旧感受得到父亲对自己的殷切期盼和教导鞭策。这些正是他努力面对生活中困境的勇气和力量来源。他学会了在面对挫折时,敢于正视现实,变得越来越坚强。同时明白了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意气用事都是不对的,要控制住自己的感情,理智分析,彻底感悟。

傅聪动身赴波留学后,母亲在给他的回信中这样写道:“你临走前七日发的信,到十日下午才收到,那几天我们左等右等老不见你来信,焦急万分,究竟怎么回事?走了没有?终于信来了,一块石头落了地。原来你是一个人走的,旅途的寂寞,这种滋味我也想象得出来。”相隔千里的他们,思念依旧牢牢地悬着不肯落下。此时,也只有母亲才能够补偿父亲角色里所缺失的温暖的颜色。但不论如何,父母都永远是坚实的岸,始终用平静的怀抱,等待着归航的船。

书信仿佛是一座无形的桥梁,建立在傅聪与家人之间,让傅聪时时刻刻铭记着父亲的教诲,永不忘怀祖国的恩情。

家书是什么?是爱的传递,心的沟通。这些如细流般温润人心的句句话语,不只是一般父母意义上的唠叨,更是向儿子吐露的琐碎的爱。翻动着书本,我的心也渐渐被暖流灌注。

读《傅雷家书》有感 篇8

文/枞阳二中804班汪欣怡

《傅雷家书》这本书凝聚了傅雷对祖国对儿子的爱。

傅雷写给儿子每一封信中都包含了他对傅聪的爱,整整一本书信写下了多少个春夏秋冬对儿子的期盼与思念。

傅雷呢,可以说是一位严父,傅聪从小就被傅雷严格的管教着,但是从出发点来说,他只是希望子女成才。事实上父亲的严厉对傅聪今后的成功也是必不可少的因素之一。

傅聪在出国学习的那段日子里,傅雷以写信的方式与傅聪交流,让他有一种父母与他天涯若比邻之感。傅雷说他和儿子是最亲密的朋友,父子之间的关系能好成这样实在是不可多得的。信中的内容除了生活琐事之外,更多的是谈论艺术与人生,灌输一个艺术家应有的高尚情操。傅雷在儿子的教育上倾注了全部的心血,他将大儿子傅聪培养成为了一个世界级的钢琴家,在傅聪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后毫不吝啬自己的夸奖,在生活中也时常给儿子谈心,为他排忧解难,教给他宝贵的人生,这足以证明他是一个合格,优秀,成功的父母。

金庸也曾这样评价过这本书:“这是一本中国君子教育自己的孩子如何成为中国君子的一本书。”我想这也就是这本书为何到现在还如此畅销的原因吧!

他告诫儿子:到别人家里进了屋子脱了大衣越留着丝围巾,把手常常插在口袋或衣裤袋这都是不礼貌的行为。他教育儿子要懂得尊重他人,要注意个人礼仪,由此可见傅雷先生是一个谨慎、注意细节的人,令人肃然起敬。

傅雷是一位好的翻译家,但他更是一位好的父亲,他在教育子女中自身的思想也在不断提高。高尚的父亲培养出成功的儿子,使我深深地感受到了父爱。

浓浓的舔犊之情

读《傅雷家书》有感 篇9

文/枞阳二中804班王馨

家书,是亲人、朋友间相互倾诉的媒介。思念之人以情为笔,以感为纸,书写下一行行语句,字里行间都流露出对对方的祝福、担忧、思念的种种真情,同时也期待着对方能回一封,以平了自己浮躁的心。

《傅雷家书》是一本傅雷给儿子的书信。全书中的每一封家书都充满傅雷先生“拳拳父爱”之情,字里行间流露出一个博学且具有丰富情感的父亲对儿子的淳淳教诲、细心引导和健康成长的期待。

“亲爱的孩子:你走后第二天就想写信,怕你嫌烦,也就罢了。可是没有一天不想着你,每天清早六七点就醒,翻来覆去睡不着,也说不出为什么”,可以看得出傅雷先生对儿子离家后想写信的矛盾心理。傅雷先生作为父亲,他的情感是丰富的,我们每一个人的父亲也跟傅雷一样伟大的而又平凡。父亲们都会为了子女的生活,为子女能够上得了他们梦寐以求的学校,甚至有时会为了子女一些无理取闹的要求,而费尽了心血。他们一样伟大,这才是真正的父亲!

“昨夜一上床,又把你的童年温了一遍。可怜的孩子,怎么你的童年会跟我的那么相似呢?我也知道你从小受的挫折对于你今日的成就并非没有帮助;但我做爸爸的总是犯了很多很重大的错误”。在这些语句中都流露出傅雷先生对儿子的披肝沥胆的忏悔,真诚坦然的致歉。这哪像一个饱尝传统文化精髓的中国父亲!对于我们在与父亲争执时,总会抱怨父亲不理解自己,埋怨父亲管得过宽,可是我们何不思考一下,父亲的严教会将自己带入怎样的人生呢?

现在21世纪的家庭教育逐渐沦为对孩子的溺爱,每天将孩子封锁在书房中,在书的世界感悟人生,并且在物质方面统统满足孩子。让孩子养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对于孩子,父母应跟傅雷先生学习,不应过分溺爱,让他自己去感受一些事情,让孩子们明白自已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而不是一味地去敷衍;那样他会不珍惜人生,成为没有情感的机器。

《傅雷家书》是中国现代最经典的家教范本,是作为人父人母的教子经典,更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人生修养读物,值得我们每个人阅读。

读《傅雷家书》有感 篇10

文/枞阳二中804班804汪逸凡

放下《傅雷家书》的那一刻,我心中涌起无数感慨,久久不能平静,信中字里行间都流露着一位父亲对儿子的谆谆教诲、循循善诱和细心呵护。

傅雷是我国著名的翻译家、文艺评论家,更是一位伟大的父亲。他工作认真、严谨。教育子女严格、耐心。无论是学习上遇上的难题、还是日常生活琐碎、思想感情方面他都给予帮助、关心、理解。虽然他也曾打骂过孩子。读到这里的一瞬间,我想到了父母打骂我时的情景,对父母少了一份怨恨,多了一份理解。所谓“爱之深则责之切”“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若父母不关心我,不在乎我,不是为了我有一个美好的未来,何必事无巨细地操心、严格地要求我呢?我就像一颗小树苗,需要父母的细心照顾为我提供阳光雨露,使我枝繁叶茂;更需要父母对我鞭策指引,使我杆直入云。只有这样才能成长为一颗参天大树,成为顶天立地的可用之才。今后我要好好努力,改正自己的缺点,打造出一个完美的自己,不辜负父母的期盼。

傅雷教育孩子首先要学会如何做人,教育孩子要谦虚谨慎,做事严谨;困境中不气馁,成功面前不骄傲。得失成败尽量置之度外,只求竭尽所能,无愧于心。这是我最喜欢的句子。她已成为我的座右铭,让我在每一次竞争中不再注重成败,只尽已所能,取得属于自己的最好的成绩。

傅雷与孩子们之间,不仅是父子关系,更是朋友关系,师生关系。他是孩子们倾诉的对象,是孩子们的知己,更是孩子们成长路上的提灯人。父母与子女消除了隔阂,拉近了距离,交往变得轻松无比,是东方式教育的成功典范,无数家庭学习的模板。从书中我们可以得到许许多多启发,她必将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培养出更多德艺兼备、人格卓越的人才。

致敬合格、优秀的父母

读《傅雷家书》有感 篇11

逯靖琰

初次读《傅雷家书》时,我没有很深的感触,就只是觉得这是一本普通的家书。可不知怎的,越读好像就越着迷,从这本书里,我感受到了傅雷对儿子浓浓的爱。而我,也为傅雷对人生的认真和对子女的如此关爱而感动万分。

傅雷是一个对儿子要求极为严格的人。比如:“你很懂这些做人之道,但却永远不能以此来改掉懒惰的习惯。人人都多少有些惰性,假如你的惰性与偏向不能受道德约束,又怎么能够实现我们教育你的信条:先为人,次为艺术家,再为音乐家,终为钢琴家。生活要严肃,有规律,有节制,经济方面要有计划预算,用钱要适当,总之,行事不可凭冲动,图一时之快,必须深思熟虑,你个人更不可使性。”大到人生艺术,小到穿衣花钱,事无巨细。或许单单的这么一读,觉得傅雷好像有些啰嗦,但这么细细的一想,无不看出傅雷对儿子无微不至的爱。

傅雷给儿子立下过三个原则:不说对不起祖国的话、不做对不起祖国的事、不入他国籍。他还曾对儿子:说在国外要保持中国艺术家最优美的传统之一,靠艺术谋生,给西方人做榜样。你不是抱着一腔热情,想为祖国、为人民服务吗?而为祖国、为人民服务是多方面的,并不限于在国外为祖国争光,也不限于用音乐去安慰人家——虽然这是你最主要的任务。我们的艺术家还需要把自己的感想、心得,时时刻刻传达给别人,让别人去作为参考的或者是批判的资料。通过这段话,我们可以看出傅雷是一个非常有抱负的人,他时时刻刻都有着一颗爱国的心。

“以演奏而论,我觉得大体很好,一气呵成,精神饱满,细腻的地方非常细腻,tonecolour变化的确很多。我们听了都很高兴,很感动。好孩子,我真该夸奖你几句才好。回想一九五一年四月刚从昆明回沪的时期,你真是从低洼中到了半山腰了。希望你从此注意整个的修养,将来一定能攀蹬峰顶。”这是傅雷听过儿子傅聪的录音后,对儿子所讲评的。这里面包括了傅雷对儿子录音的分析赞赏,并且在后面一直鼓励儿子,在这段话中傅雷既体现出自己对孩子的肯定,让孩子有努力拼搏的决心,也给孩子指明了前进的路线,发展的方向。

读《傅雷家书》,我体会了父母对我含辛茹苦的养育,他们辛辛苦苦的工作,为我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过上不愁吃不愁穿的生活。我想对爸爸妈妈说:“爸爸妈妈,你们辛苦了!我们还总是不懂事,不顾你们的苦口婆心,总是一意孤行。其实到最后吃亏的还是我们!没有才能、水平,以后如何面对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

通过读《傅雷家书》,我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我们应该努力学习,使自己成为社会上有用的人才。身为子女,我们也应在父母指引的道路上,吸取父母的经验,取长补短发展自己的新道路。

读《傅雷家书》有感 篇12

137张芷若

几个老师都推荐读《傅雷家书》,空闲时,我也静下心来读了这本书。

《傅雷家书》是儿子傅聪留学波兰时,傅雷夫妇因想念关爱孩子而给其写的家信。傅雷,我国著名文学翻译家,文艺评论家,这本书中摘录的信件时间为1954年至1961年期间。

《傅雷家书》是一本呕心沥血的教子名作,短短的一封封家信中,凝聚着傅雷夫妇对儿子浓浓的爱。傅雷不仅仅是普通的父亲,还是孩子的知己、朋友、长者。他在信中不仅关心儿子的生活琐事,而且还与之谈人生,谈艺术,内容涉及面很多。

在傅聪很小时候的傅雷是一个典型的中国式父母,坚信给孩子压力让他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去效果会好,却使傅聪的童年黯然失色。傅聪到波兰留学后,傅雷已过45岁,这时他才真正觉醒,改善父子关系及做法。在这么多封信中,傅雷夫妇始终坚持,不能忘记初心,要始终有一颗爱国之心,不说对不起国家的话,不做对不起国家的事,不入他国国籍,体现出傅雷夫妇满腔的爱国热情。

正如傅雷所言,他给儿子的书信有多种用途:讨论艺术,激发青年人的感想,训练服从思想的文笔,做一面“忠实的镜子”。

书信中有多处傅雷催促傅聪回信,期盼远在异国他乡的儿子能和他们说说话,哪怕只是只言片语,舐犊之情由此可见一斑。我们作学生的都是晚辈,要理解父辈们的浓浓爱意,多向父母汇报自己的生活学习情况,沟通思想,交流感情,用青春的激情奉献展示美好的未来人生,让他们为我们的健康成长感到无比的骄傲自豪。

这是我读《傅雷家书》的一点感悟。

读《傅雷家书》有感 篇13

张雷强

距离阻碍不了爱的存在,关怀并不会因为距离相隔而不复存在,甚至是减少半分。——题记

父爱如山,高大而险峻;父爱如海,深沉而宽广;父爱如书,字里行间洋溢着浓浓的父爱。父爱更是一本永远也读不透的书。因为父爱的力量是无私和伟大的。千言万语,也表达不出父爱的力量。有这样一本书,影响了一代又一代,这本书就是傅雷的《傅雷家书》。

书中主人公傅雷的长子傅聪是幸运的,因为他成长在一个充满爱的家庭。这本书是傅雷夫妇在长子傅聪留学波兰期间书写的家信。尽管傅聪身在他乡,但傅聪丝毫没有缺乏爱,对于傅聪来说,家信是自己向父母诉苦的对象和坚实的后盾。

信中傅雷既是父亲,也是老师、朋友、知己。信中傅雷不仅关心傅聪的生活琐事,还同儿子热烈讨论艺术、感情问题和学习中的方方面面。在信中傅雷多次教导儿子做一个大写的“人”。不管是弄学问还是艺术。顶紧的是“人”,这些品质表现在多方面上:待人要和蔼,做事要严谨,学习要认真,谦虚,等等,其中令我感受最深的是傅雷教育儿子如何学习。学习不能偏重某一科,要合理安排学习。还应当劳逸结合,学会放松。

看完这本书,我联想到了自己的父亲。平时父亲对我关爱有加。而提到学习就像变了个脸,对我十分严格。也许是父亲不想让我走上他这条路吧。而叛逆的我反倒不理解父亲的苦心。常常气父亲,学习更是不堪一击。自从读了傅雷家书,我反倒更加了解父亲了。一本好书就是一剂良药。我从中汲取了健康,傅雷家书就是这样一本好书,大家不妨读一读?

读《傅雷家书》有感 篇14

张一博

句句金言流思念,

封封家书教子方。

在一封封家书中,在一段段教导中,在一句句思念中,哪一次没有流露出傅雷对儿子的培养。

在书中,傅雷对儿子爱国情怀的培养无疑是最多的,无论是哪一年无处不在强调,无处不在提醒,为国争光,为民族争气的志向。在傅雷心中,对祖国奉献为祖国贡献是最重要的事。身在海外的儿子也无时不刻不在受父亲的影响。而父亲也无时无刻不在有意影响孩子为祖国贡献。为祖国贡献的思想已经从字里行间中流露出来,传承给了下一代。

傅雷对身在海外的儿子也是思念有加,他何尝不是在日日夜夜盼望着孩子来信?哪一晚不是梦见孩子的归来?哪一封信中没有对孩子健康嘱托。但傅雷对儿子为祖国奉献远大于他对儿子的思念。

《傅雷家书》是父亲对儿子的教导,是对孩子的培养。傅雷是一位伟大的父亲。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