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吧作文体裁观后感内容页

《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阅兵仪式》教师观后感

2025-09-03 22:03:23 观后感 打开翻译

2025年9月3日,我以教育工作者身份,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全程观礼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式。当三军将士以排山倒海之势接受检阅,当新型装备以雷霆万钧之势列阵长空,当抗战老兵代表以颤抖却坚定的手行军礼时,这场跨越时空的精神对话,既是对民族记忆的庄严致敬,更是对新时代教育者的深刻启迪。

一、历史回响:在记忆传承中筑牢精神根基

站在历史与现实的交汇点,80年前的烽烟岁月愈发清晰。1945年的胜利曙光,是3500万中华儿女用血肉之躯铸就的民族丰碑。此刻凝望阅兵场上年轻官兵的飒爽英姿,仿佛看见当年太行山上冲锋的八路军战士,听见平型关前响彻云霄的杀敌声。这种跨越时空的精神共振,提醒我们:铭记不是简单的历史回溯,而是要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转化为立德树人的生动教材。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当以史为鉴,在青少年心中播撒"知来处、明去处"的精神种子。

二、家国同心:在价值塑造中培育时代新人

此次阅兵展现的国防实力,本质是民族精神的具象化表达。当新型战略武器缓缓驶过天安门广场,我深刻认识到:强军梦与中国梦始终同频共振。这启示我们,新时代教育要超越知识传授的维度,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在语文课堂品读《出师表》时,可感悟"鞠躬尽瘁"的家国情怀;在物理实验探索能量转换时,可关联国防科技的创新突破;在历史课讲述淞沪会战时,可延伸讨论和平发展的时代价值。唯有将爱国情怀融入教学全链条,才能培养出既有科学素养又具家国担当的栋梁之才。

三、强军兴国:在科技赋能中坚定教育自信

装备方阵展现的硬核实力,与教育领域的软实力建设相得益彰。看到055型驱逐舰的流线型舰体划破海面,想到实验室里青少年进行的舰船模型设计;目睹歼-20战机编队划出完美弧线,联想到校园科技节上学生操控的无人机方阵。这种跨越军民界限的创新传承,印证着"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的深刻内涵。作为教师,我们既要为国防现代化成就自豪,更要清醒认识到:今日课堂上的每一次思维碰撞,都在为明日国家竞争力积蓄能量。

四、师者担当:在立德树人中接续精神火炬

观礼过程中,"传承"二字始终萦绕心间。当看到年轻士兵与抗战老兵同框受阅,我深刻体悟到教育工作的时代使命:我们既是历史见证者,更是精神传递者。要将"铭记历史、开创未来"的主题贯穿教育教学,在数学题中融入淞沪会战的兵力推演,在美术课上临摹《愚公移山》的抗战版画,在班会活动中开展"我与先辈对话"主题演讲。通过润物无声的价值引领,让爱国主义精神在青少年血脉中奔涌不息。

五、面向未来:在接续奋斗中书写教育答卷

从1945到2025,八十年风雨兼程,见证着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阅兵式上整齐划一的步幅,丈量着强国强军的坚定决心;教室里求知若渴的眼神,映照着民族复兴的希望之光。作为新时代教师,我们要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将抗战精神转化为立德树人的生动实践。让每个孩子懂得:个人理想只有融入民族复兴的洪流,才能绽放最绚丽的光彩;青春奋斗只有与国家需求同向同行,才能书写最壮丽的篇章。

当最后架战机消失在云层深处,我的思绪仍久久停留在那震撼人心的场景中。这场阅兵不仅是对胜利的礼赞,更是对未来的期许。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当以抗战精神为坐标,在青少年心中树起精神丰碑,用知识火种点亮理想之光,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而不懈奋斗。这,便是我们献给历史、献给时代最庄严的承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