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吧作文体裁观后感内容页

学习《天渠》观后感500字

2024-01-28 18:10:28 观后感 打开翻译

学习《天渠》观后感 篇1

《天渠》一部能震撼人心的影片,讲述了作为一名党员要时刻具备奉献精神,遇到困难不退缩,不放弃,以群众的利益为重,把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落实到实践中去。片中的主角黄大发就是当代党员的楷模,因为有他的坚持奋斗才有了草王坝村百姓的幸福生活。

一条渠,承载的不仅仅是水,而是草王坝村百姓的所有希望。它更是一条“生命渠”,不仅能让百姓摆脱贫穷的状态,还能从此让百姓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黄大发深深的意识到这条渠的重要性,为了能让百姓脱离苦海,修渠成为了他一生的目标,而这个目标一走就是36年,过程中经历了无数的失败,挫折,面对着百姓一次次落寞的深情,他顶着巨大的压力独步前行,他深知自己是一名党员,不能造福百姓就违背了自己的信仰。

在个人和党两者之间,黄大发无疑选择做党坚强的臂膀,为党服务,传承党的精神。岁月如梭,时光带走了他的容颜,带走了百姓们的希望,却带不走黄大发修渠的决心。他四处学习,讨教修渠的方法,向上级请示帮助,在面临诸多的问题上,黄大发从不退缩,而是冷静沉着地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这种不忘初心,坚强乐观,迎难而上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片中我们看到黄大发在平凡岗位中做着不平凡的事,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党和百姓,带领百姓能真正过上好日子。遇事自己身先士卒,没有一点领导作派,这样才能使百姓信服,表现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匠人精神的优秀品质。作文吧 WWW.zuOwEnBa.Net

这部电影掀起了学习当代愚公精神的热潮,大力弘扬并践行愚公移山精神,团结奋斗,苦干实干的品格,也让我学习到不管是在党的哪个地方工作,首先作为一名党员就要为党干实事,永做人民公仆,争做时代先锋。

学习《天渠》观后感 篇2

4月15日主题党日活动,支部组织全体党员在储运部会议室共同观看《天渠》这部电影,看完后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感触很深。有以下可以值得借鉴学习的。

1、黄大发愚公移山的精神

电影中黄大发利用毕生的时间,将水渠最终建设成功。我们在平时的工作中同样要具备这样的精神,不屈不挠,始终如一,迎难而上。目前摆在我工作的重要事项就是改革,用信息化、系统化代替现有自己的操作,从一人参与转变到多人同时参与,形成互相监督和互相督促的工作模式,这些都是基于新信息系统平台的基础上。

2、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

电影中黄大发舍小家顾大家,具体表现为:女儿的嫁妆钱、儿子的工作、甚至于因耽误治疗失去了女儿的生命等等,这些鲜活的实际事件,深深的刻在我的心里。在工作上只有具备了为公的心,才能将工作做好。

3、勇挑重担,发挥带头人的作用

在修建到难度特别大的工段时,工人们已经无法攻克这么大的难度时,黄大发挺身而出,踊跃投入到建设最前沿,将问题攻克。在工作中一定要具备这样的胆量,发挥党员的带头作用。

4、切身为民,为民请命。

为什么能有黄大发的先进事迹,原因就在于他看到了祖祖辈辈的人就是被水难倒了,这些是广大草王坝村全体村民世代的最大问题,为民请命,切身为民。

以上几点对我很是震撼,值得我去认真思考。生活中和工作上我将以黄大发的精神作为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克服困难,砥砺奋进。

学习《天渠》观后感 篇3

“山高石头多,出门就爬坡,一年四季包沙饭,过年才有米汤喝……”一首群众自创的童谣,反映了20世纪60年代播州区平正乡草王坝村的贫苦日子。

电影《天渠》就是以这个不起眼的村落所发生的感人故事为题材,讲述了“时代楷模”、“全国道德模范”、“2017全国脱贫攻坚奋进奖”、“感动中国2017年度人物”的获得者——黄大发凿山修渠,带领群众战天地、斗贫穷,共同富裕奔小康的先进事迹。

电影再现了黄大发老支书不忘初心的坚定信念,持之以恒的拼搏精神,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诠释了一名基层党员干部不忘初心敢担当、牢记使命有作为的优良作风。黄大发老支书号召全村山下,历时三十余载,在悬崖峭壁上开凿出了一条长9400米,绕3座高山的生命之渠,结束了滴水贵如油的落后历史,创造了百姓富裕的美好未来。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给群众交上了一张完整答卷,他无愧于党员信念、无愧于群众信任,是一名合格优秀的基层党员干部。

通过电影的观看,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要学习他心系群众的为民情怀,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切实为群众排忧难、做好事、办实事,凡是想着人民,自觉接受群众的批评和监督,保持党员干部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要学习他清正廉洁的高尚情操,要懂得感党恩、守纪律,不为金钱所诱、不为名利所惑、不为人情所困,严以律己,带头弘扬清风正气,保持党员本色;要学习他奋斗不止的奉献精神,在本职工作中,积极主动,废寝忘食,坚守工作岗位,兢兢业业办事,践行党的群众路线,以负责的工作态度、高昂的工作激情,自我加压,精准发力,强化担当,努力为社会事业奋斗。

学习《天渠》观后感 篇4

昨天,老师带我们观看了以时代楷模黄大发为主人公的电影《天渠》。影片讲述了遵义市播州区正仡佬族乡原草王坝村党支部书记黄大发带领当地的群众靠着锄头,铁锤和双手,硬生生的在绝壁上凿出一条长九千多米的渠。这条渠是绕三重大山,过三道绝壁,穿三道险崖的“生命渠”,这是一个让人为之感动和敬仰的事迹。他的这一举动让我感受到了知识就是力量,知识改变命运。

影片开始时,黄大发把红星水利修在了两山之间的夹道上,因为遵义市的气候炎热且雨水集中,如果不下雨就好长时间不下雨,一旦下雨,就一定是大暴雨,暴雨把山上的泥土都冲了下来,因为没用水泥修,导致一场暴雨后,所谓的渠已经不见踪影。就这样,知识欠缺导致了这一次失败。可是黄大发心里不甘,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决心去县水利站学习,从一无所知,到最后做出了设计方案。是啊,村支书黄大发的这种精神让我想起了我国的数学家陈景润,他原本家境贫寒,但并不屈从命运的安排,自强不息努力学习,并在清华大学旁听,后来因著名的歌德巴赫猜想改变了自己的命运,还使世界为之震惊。果然知识会改变命运,他用自己的毅力缔造自己命运的神话!同样村支书黄大发在修渠的道路上经历这样那样的艰难困苦,他却用正确的设计方案为草王坝修成了渠,让这里青山绿水富饶美丽。

若是不学习先进技术而一味埋头苦干,这是没有结果的,而学习先进技术,不光是选择了希望,更是选择了用知识的力量,掌控自己的命运。改变贫穷,在脱贫攻坚的道路上。草王坝的村支书黄大发很好的诠释了:只有用专业相关知识才能做成想要的事情,一句话;知识就是力量,知识改变命运。

学习《天渠》观后感 篇5

2019年4月15日下午,部门全体党员共同观看了电影《天渠》。电影讲述了共产党员、村书记黄大发几十年如一日,克服艰难困苦,带领群众在绝壁上开凿出一条生命之渠,称为“天渠”,实现了脱贫致富的奋斗历程。这部电影的内涵是希望,传递着共产党员的奉献精神。

电影对我产生了极大的触动和震撼。作为村书记的黄大发始终把全村人的困难放在心上,急民之所需,为大家而忘小家。在尝试失败之后,他意识到之前的所有努力之所以失败都是因为没有知识作为支撑。通过在水利局的学习,终于研究出了可行的方案,最终成功。这情节中我意识到了知识的重要性。盲目蛮干只会事倍功半,而在科学知识的指引下,我们就能事半功倍。时代在进步,科技技能日新月异,我们作为共产党员更加要注重自身的修养,拓展视野,在各自的领域中吸收相关的先进知识,响应习近平主席的学习强国号召。更要把知识融贯到生活工作中,转变为效率、生产力。

在片中贫困的电影镜头深刻在脑海中,未曾想中国还有这么艰难的地方,喝的水竟会黄泥在水中。我深刻地了解到习近平主席提出的脱贫攻坚意义深远。从小生活在中国东部的我们,体会不到由于地理原因而长期处于贫困状态中的村民的无助。习近平主席亲自去贫困地区去了解,去帮助他们,希望他们能早日脱贫。我知道,在习近平主席的带领和共产党员以及全国人民共同的努力下,我们定会取得脱贫攻坚战的胜利。

蓝天白云下,每个中国人的脸上都会绽放幸福的笑容,不再有为生活所迫,我相信。

学习《天渠》观后感 篇6

电影《天渠》讲的是从上世纪60年代起,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平正仡佬族乡原草王坝村党支部书记黄大发带领群众靠着锄头、钢钎、铁锤和双手,硬生生的在绝壁上凿出一条长9400米、绕三重大山、过三道绝壁、穿三道险崖的“生命渠”,结束了当地长期缺水的历史。

在观看电影过程中,心情复杂,感慨,感动,感激,几度热泪夺眶。

感慨是因为那个年代还有人生活在如此缺水的地方,让人难以想象,正是因为如此缺水,才出现了共产党员黄大发这样的新愚公,花了36年时间,带头开创了’天渠’。

感动是因为主人公黄大发的新时期愚公移山精神,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带领其他党员以及老百姓开渠,没有技术,他去学;没有资金,他去申请;资金不够,他带头凑;没有运输车,他就去找;悬崖边上没人敢下,他第一个上,最为感动的是,当他下崖多次后,体力不支时,马上安排儿子下崖开凿,儿子不解问原因,答案是:别人出事,我赔不起。这是何等伟大的舍小家顾大家精神。

感激是因为正是有许许多多黄大发这样的人物,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创造了新时代的新生活。让我们生活在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现代化强国中。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将以黄大发精神为榜样,指引我今后的学习,工作,生活。

学习《天渠》观后感 篇7

“山高石头多,出门就爬坡,一年四季包沙饭,过年才有米汤喝……”,一首群众自创的顺口溜,充分反映了20世纪60年代播州区平正乡草王坝村的贫苦日子。

电影《天渠》再现了老支书黄大发带领群众历时三十余载,绕3座高山,在悬崖峭壁上开凿出一条长9400米水渠的感人故事。黄大发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现了共产党员不忘初心的坚定信念,持之以恒的拼搏精神,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给群众交上了一张满意答卷,他无愧于党员信念、无愧于群众信任。

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要学习黄大发心系群众的为民情怀,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切实为群众排忧解难,做好事、办实事。心里要装着群众,凡是想着人民,自觉接受群众批评和监督,始终保持党员干部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要学习黄大发清正廉洁的高尚情操,懂得感党恩、守纪律,不为金钱所诱、不为名利所惑、不为人情所困,严以律己,带头弘扬清风正气,始终保持党员本色。要学习黄大发奋斗不止的奉献精神,在本职工作中,积极主动,兢兢业业,践行党的群众路线,以负责的工作态度、高昂的工作激情,自我加压,精准发力,强化担当,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服务。

学习《天渠》观后感 篇8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百折不挠、自强不息,勤于学习、知行合一,敢于担当、勇于创造,心系群众、廉洁奉公……我知道可以用这样一些词汇来形容黄大发的精神品质,但是,也只有当我从影片《天渠》中目睹一位年过半百的共产党员,为了让饥肠辘辘的乡亲吃上米饭、喝上清水,而苦学技术,而忍辱负重,而栉风沐雨,而冒死凿岩,而强忍悲痛的场景时,我才明白:这每一个词汇的背后,都是数不尽的艰辛,都有说不完的故事。

扎根人民、扎根生活,以德服人、以文化人,启迪思想、温润心灵,陶冶人生、触及灵魂……我也知道可以用这样一些词汇来评价电影《天渠》的艺术特点和价值,但是,如果不去亲眼看看影片中黄大发的妻子为了阻止丈夫变卖棺材筹钱修渠而哀声恸哭,看看黄大发那体贴孝顺的女儿病危之时硬撑着让父亲忙自己的事情却说自己没事,看看沟渠通水后乡亲们欢欣不已而痛失爱女的黄大发独自一人以水祭女的镜头……不听一听影院里观众轻声抽泣的声音,便体会不到那些词汇的真正含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既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历史的见证者,既是历史的‘剧中人’,也是历史的‘剧作者’。”“艺术的最高境界就是让人动心,让人们的灵魂经受洗礼,让人们发现自然的美、生活的美、心灵的美。”看了电影《天渠》之后,我对这些论述有了更深的理解。

时代需要英雄模范鼓舞士气,时代需要精品力作成风化人。期待黄大发这样的时代楷模不断涌现,期待影片《天渠》这样的精品力作层出不穷。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