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吧作文大全800字作文内容页

二月二龙抬头的作文800字

2024-03-10 22:17:15 800字作文 打开翻译

二月二龙抬头的作文 篇1

“二月二”是一个与天文、气候、农事、卫生等等都相关的日子,讲究特别的多。既然想龙抬头,就要设法引龙出来。自打明朝以后,就有撒灰引龙之举,沈榜的《宛署杂诗》写道:“宛人呼二月二为龙抬头。乡民用灰自门外委婉布入厨,旋绕水缸,呼为引龙回。”每到二月二,各家都从大门外到屋中,再到厨房绕水缸一圈撒上石灰,这天不许扫地、做针线活,说是怕伤了龙。撒石灰粉的另一层意思是不让复苏的虫子在屋内繁殖。为此,要用明火遍照墙壁房梁、犄角旮旯,“二月二照房梁,蝎子蜈蚣无处藏”。有的老奶奶一边说着“敲炕谣”一边手握笤帚敲打炕:“敲呀敲,敲炕头,金子银子往家流,敲呀敲,敲炕沿,蝎子蜈蚣不见面!”在农村,这天早晨,庄稼人要在院子里用灶灰画五个大圆圈,把五谷杂粮放在中间,称之为“打囤”,预祝当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仓满囤圆。要不怎么说“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呢。

在北方,二月初二,已是春开解冻,阵雁北飞,犁牛遍地,即将是整地播种的好时节了。据《古今北京》载:清代定制,每岁仲亥日,皇帝要到先农坛祭祀农神。行礼完毕,还要自扶犁耕地做出样子,就算是玉帝亲耕了,然后,坐在观耕台上观“庶人终亩”。皇帝在此时祭祀农神,本意是号召人民起来春耕,后来经过一些人的神化,成为二月二龙抬头的美好传说。

民间一直有“理发去旧”的说法,二月二去理发,据说能够带来一年的好运。这天,理发的地方,会忙得不亦乐乎,皆因人们一个多月没理发了。所有的理发师傅,歇了整整一个月,赶到二月二这天,早早开门,不用迎接客人,客人自然蜂拥而至,“二月二,龙抬头,孩子大人要剃头。”

二月二这天所有吃的东西均和龙有关,饭叫龙子、面叫龙须、饺子叫龙牙、馄饨叫龙眼、春饼叫龙鳞、肉卷馍叫懒龙。酱肉必吃不可。汉族的传统习俗是在二月二这天吃猪头肉。以前人们通常在腊月二十三过小年时杀猪宰羊,初一、破五、十五都完了,肉也基本上吃光了,最后剩下一个猪头。到了二月二,就把这“龙头”作为供品拿来享用了。

二月二,除了是龙的生日,也是土地爷的生日,旧时各家各户都要到土地庙祭拜。光拜土地还不行。北京还有一个风俗是进香祭神,二月二,男男女 女额上贴了金字,骑上毛驴相继来到涿州的碧霞元君庙烧香,寄予美好的愿望,希望得到神仙的眷顾。名为到庙上香,实则踏青外游。《岁华纪丽谱》记载:“二月二踏青节,初郡人游赏,散在四郊。”

二月二龙抬头的作文 篇2

二月初二,是一个与节令关系极其密切但又不是二十四节气的日子,二月二又称春耕节、农事节。

二月二,这天被人们称为龙抬头,因为在农历的这一天前后是二十四节气中的雨水和惊蛰。在这些日子里,大地万物开始复苏,冬眠的"龙“(古人想象的),此时也被隆隆的春雷声惊醒了,抬头而起,所以这天又被叫做青龙节、春龙节,相必这也是龙抬头的由来之一吧。

有谚语说“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也有谚语说“二月二,龙抬头,一年都有精神头”。一听这些谚语,让人立马就有一种富足、有活力、有盼头的感觉!

二月二到来之时,立春已过,雨水已过,万物复苏,树木花草已经回黄转绿,春天的气息越来越浓,非常适合去踏青郊游了,所以有了大诗人白居易所写的郊游诗“二月二日新雨晴,草芽菜甲一时生,青山细马春年少,十字津头一字行”。

你看,雨后天晴,在春雨的滋润下,花草树木都争先成长,给大地披上了清新的绿装。

二月二,好像是最接近我们生活、习俗最多的节日。比如在传统习俗里,为取龙抬头之吉兆,儿童在二月二这天,会举行“开笔礼”,现在也有些学校会举行这样的活动,祝愿每个孩子长大后会断文识字。有歌谣是这样唱的“二月二,龙抬头,龙不抬头我抬头”,这是一首催人奋进的儿歌,“一年之计在于春”,这都是在表现春天的气息吧。

还有就是流传至今的剃龙头的习俗,那就是在二月二这天,人们会争先恐后地迫不及待地去理发,称之为“剃龙头”,据说在这天理发可以让人一年鸿运高照,一年都有精神气。在正月,大人是不让去理发的,这是非常重要的,至今被人们熟知的不去破坏的禁忌习俗,那就是“正月不剃头,剃头死舅舅”。所以,熬了一个正月,估计头发也迫切需要修剪了,刚好借龙抬头之喜气,去剃个龙头。

龙抬头这一天,除了习俗,在民间还是有很多禁忌的,比如这天妇女不可以做针线活,因为龙要抬头望苍天,如果要是做针线活的话,会刺伤龙的眼睛,是不吉利的。

龙抬头这天的习俗还有很多,比如起龙船、放龙灯、敲龙头、吃龙食等,吃春饼名称“吃龙鳞”,吃面条名曰“扶龙须”,吃米饭是“吃龙子”,吃馄饨为“吃龙眼”,吃饺子则叫“吃龙耳”,所有食物都来带着“龙”字来沾点“龙气”。

除了龙气,我倒是觉得这个不是节气胜似节气的日子,更接地气,一是这个节日的习俗流传至今,二是大家都愿意约定俗成的去接受它,去发扬它。

二月二龙抬头的作文 篇3

农历二月初二,是我国广大农村重要的传统节日。此时,春节刚过,田间农事活动即将展开,故“二月二”又称“春农节”、“农头节”。农谚曰:“二月二,农抬头,大家小户使耕牛。”依据气候规律,“二月二”之时,我国大部分地区受季风气候影响,温度回升,日照时数增加,雨水也逐渐增多,光、温、水条件已能满足农作物的生长,所以“二月二”也是南方农村的农事节。

据说,龙头节起源于三皇之首伏羲氏时期。伏羲氏“重农桑,务耕田”,每年二月二这天,“皇娘送饭,御驾亲耕”。后来的黄帝、唐尧、夏禹等纷纷效法先王。到了周武王,这一习俗还被发扬光大;每逢二月初二,都举行盛大仪式,让文武百官都亲耕一亩三分地。这以后,“二月二”便定名为“农头节”。

“龙抬头”一说,最早见于明人刘侗《帝京景物略》:“二月二,龙抬头,蒸元旦,祭馀饼,熏床炕......”至于抬头的为何是龙,又为何只与“二月二”有关,说法和故事就多了。民间认为,龙系吉祥物,主管云雨,而“二月二”则是龙欲升 天的日子。此时,正值惊蛰节气,我国许多地方已进入雨季。这是自然规律,但古人却认为是“龙”的功劳,加之不少地方又将“二月二”视为土地神的生日,所以祭祀活动便名目繁多。明朝《宛署杂记》曰:“乡民用灰自门外蜿蜒入宅厨,旋绕水缸,呼为‘引龙回’。”清人让廉的《春明岁时琐记》载:“二日为土地真君生辰,城内外土地神庙,香火不绝,游人亦众。”

有关“二月二,龙抬头”的民间传说故事很多,这里不妨说一例。相传,武则天费唐立周称帝,惹得玉帝大怒,遂命令龙王三年不雨。龙王不忍生灵涂炭,偷偷降了一场大雨。玉帝得知后,便将龙王逐出天宫,压于大山之下。黎民百姓感激龙王降雨之恩,天天对天祈祷,最后感动了玉帝,于二月二将龙王释放,于是龙王又抬起头来耕云播雨,滋润禾苗,造福农人。

这种“天上人间,融为一体”的民间故事,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从另一个角度也反映出古代农业受天气制约的现实以及耕者渴望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美好愿望,正如农谚所言:“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

二月二龙抬头的作文 篇4

农历二月初二,是俗称龙抬头的日子。据易经中的说法,这一天之前,虽然已属春天,但还蛰伏着,称之为“潜龙在渊”。这一天之后,阳气上升,春意隐约可见,故曰“见龙在田”。顾名思义,龙出现了,一切都开始崭露头角。到了这一天,北方的迎春花开始露出笑脸,仿佛在告诉人们:春天真的来了。

相传当年女皇武则天自立周朝,面南称帝。玉帝遂降旨龙王三年不许周界有雨。龙王心慈,不忍见生灵受苦,甘犯天威,降了一场大雨,玉皇大怒,将其拿下治罪,压于山下。后因百姓日日为其祈祷,感动玉帝,将龙王释放。这一天刚好是二月二。于是,以后就有了“二月二,龙抬头”的典故。

其实,知道这个农历节日的人不多,尤其是南方人,我甚至试了下一些长年岁的老人,也说不知道其为何节。

而在我国的北方广泛的流传着“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的民谚。民间传说,每逢农历二月初二,是天上主管云雨的龙王抬头的日子;从此以后,雨水会逐渐增多起来。因此,这天就叫“春龙节”。每当春龙节到来,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在这天早晨家家户户打着灯笼到井边或河边挑水,回到家里便点灯、烧香、上供。旧时,人们把这种仪式叫做“引田龙”。这一天,家家户户还要吃面条、炸油糕、爆玉米花,比作为“挑龙头”、“吃龙胆”、“金豆开花,龙王升 天,兴云布雨,五谷丰登”,以示吉庆。

还是在我17岁的时候,当时正在黑龙江当知青小农民。那年,因没有钱作路费回家,就孤身在那个荒芜的边疆小屯子里,度过了我有生以来的第一个没有家人合聚的春节。也就是那年的农历二月初二,老乡们为庆祝这个节日,自发的组织起秧歌和锣鼓队,在自己的村子里欢畅寻乐,我也被老乡们拉去参加了扭秧歌的行列。我感觉当时的欢闹气氛比大年三十夜还热闹还兴奋......

在南方的城市,对这个带着浓厚的农历节气的乡土节日,是陌生的。于是,几十年过去了,对这个节日也淡忘了。......

重新记忆起这个节日,是半个月前晚上突然入梦,我乘着一条玉龙在天空飞舞,吓得一身冷汗,后来是观音菩萨用拂尘轻轻一挥,我才恍然梦醒,然而全身汗淋淋衣服尽亦湿透。

自己属龙,龙的本命年刚过去,梦见飞龙,必有事联,我就绞尽脑汁想着和龙有联系的事情和日子,终于想起了还有二月二“龙抬头”的日子。于是,在我的心底永远刻印下了梦中听见菩萨口念的一句“谶语”。

愿天下太平,祝百姓吉祥吧!翁嘛呢叭咪?恕?/p>

二月二龙抬头的作文 篇5

农历二月初二,古代称之为中和节,俗称龙抬头。民间传说,每逢农历二月初二,是天上主管云雨的龙王抬头的日子,从此以后,雨水会逐渐增多起来。所谓“龙抬头”指的是经过冬眠,百虫开始苏醒。所以俗话说“二月二,龙抬头,蝎子、蜈蚣都露头。”因此,这天也叫“春龙节”。

农历二月初二还是“惊蛰”前后,大地开始解冻,天气逐渐转暖,春回大地,万物复苏,蛰伏在泥土或洞穴里的昆虫蛇兽,将从冬眠中醒来,传说中的龙也从沉睡中醒来,农民告别农闲,开始下地劳作了。所以,古时也把“二月二”又叫做“上二日”。因此,盛行于我国民间的春龙节,在古时又称“春耕节”。据说,这一天如果还没有醒的话,那轰轰隆隆的雷声就要来呼唤它了。

在北方,二月二又叫龙抬头日、春龙节、农头节。广泛的流传着“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的民谚。在南方叫踏青节,古称挑菜节。依据气候规律,农历二月二之时,我国大部分地区受季风气候影响,温度回升,日照时数增加,雨水也逐渐增多,光、温、水条件已能满足农作物的生长,所以二月二也是南方农村的农事节。大约从唐朝开始,中国人就有过二月二的习俗。

沈榜《宛署杂记》记载:“宛人呼二月二为龙抬头。乡民用灰自门外委婉布入宅厨,旋绕水缸,呼为引龙回。”明人于奕正、刘侗的《帝京景物略》中说:“二月二日曰,龙抬头、煎元旦祭余饼,熏床炕,曰,熏虫儿;谓引龙,虫不出也。”俗话说“龙不抬头天不下雨”,龙是祥瑞之物,和风化雨的主宰。“春雨贵如油”,人们祈望龙抬头兴云作雨,滋润万物。同时,二月二正是惊蛰前后,百虫蠢动,疫病易生,古代中国人把生物分成毛虫(披毛兽类)、羽虫(鸟类)、介虫(有甲壳类)、鳞虫(有鳞之鱼类和有翅之昆虫类)和人类五大类。龙是鳞虫之长,龙出则百虫伏藏。所以,农历二月初二龙抬头,是希望借龙威以慑服蠢蠢欲动的虫子,目的在于祈求农业丰收与人畜平安。古代中国人把生物分成毛虫(披毛兽类)、羽虫(鸟类)、介虫(有甲壳类)、鳞虫(有鳞之鱼类和有翅之昆虫类)和人类五大类。龙是鳞虫之长,龙出则百虫伏藏。所以,农历二月初二龙抬头,是希望借龙威以慑服蠢蠢欲动的虫子,目的在于祈求农业丰收与人畜平安。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