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吧作文大全1000字作文内容页

美丽中国双碳有我作文1000字

2024-01-16 22:41:13 1000字作文 打开翻译

美丽中国双碳有我作文 篇1

一、为什么要实现“双碳”

作为进化论的奠基人,达尔文曾说过:“只有服从大自然,才能战胜大自然。”自然给予了我们壮丽的山川大河,给予了我们丰富的资源财富,更是教会了我们优胜劣汰的自然法则。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人们逐渐将改造自然变得简单化,发明了更多、更便利的工具,心态也发生了巨大转变,从敬畏自然变成了贪得无厌,仿佛自然本该默默地接受不断被索取的事实。但真正的事实却并非如此,自然以其强大的张力,向世人表达它的不满。温室气体的不断排放,极端气候不断出现,新闻中也会经常出现“百年一遇”这样的字眼。人们也从这一次次的地质灾害中得到警醒,或许是时候做出改变了,“双碳”的目标也开始逐渐深入到人们的理念中。

二、什么是“双碳”

所谓“双碳”,是指碳达峰碳中和的碳减排目标。在2030年以前中国温室气体排放量可以湿度增加,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在加以控制的情况下为满足生产需求可以适当增加其消耗量,但在2030年达到峰值,即2030年是一个重要拐点,是碳排放量由增转减的关键战略节点;从2030年开始到2060年,中国就要开始逐步减少温室气体的净排放量,这里净排放量指的是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与温室气体吸收量的差值,在2060年实现中国碳排放绝对值为0的目标。这是中国对世界的庄严承诺,也是为了将地球上升温度控制在1。5度以内的重要政治任务。

三、供给侧的改变

“扬扬止沸,不如去薪”。实现“双碳”目标的最根本的举措就是从源头抓起,让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减少。从能源供给端进行改变,减少化石能源的消耗,提高绿色能源的供给。中国是发展中国家,能源中煤炭仍然占据着巨大份额,每年消耗的煤炭量约40亿吨,其中用于发电的煤炭量超过一半,这也必然会造成大量的二氧化碳排放到大气中,据统计,我国发电所产生的二氧化碳量超过了二氧化碳总排放量的一半。因此,从能源供给侧进行改革刻不容缓,中国地大物博,其中清洁能源的资源也十分丰富,包括风能、水能、光伏能等等。问题的关键不在于用什么能源,而是如何高效地利用这些可再生能源。这些可再生能源并非近期才被发现的,他是伴随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的,但人们之所以使用煤炭进行电能转换,是因为它的成本更低,它的利用率更高,而风光水能都存在共同的缺点:不稳定性,它们并不像化石能源那样方便存储,需要及时的加以处理利用,而且就现阶段的技术,可再生能源的电能转换率也较低,除此以外,我国能源分布极不均衡,大量的风光资源在西部地区,而用电需求端则集中在我国东部。这就对可再生能源的存储、转换和传输等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快速推进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的研发,提高其转换效率,降低开发成本,同时,在输电线路上实现更低损耗,实现高效传输。出处 wWW.zuOWeNBa.nEt

四、需求侧的提升

在“以碳为主”向“以清洁能源为主”转变的过程中,我国的能源供给结构可能还是依赖于煤炭等化石能源,这就需要我们在需求侧做出改变。当人们对新能源产品的诉求慢慢提升时,自然碳排放量便会逐渐减少。以新能源汽车为例,该行业在中国起步较早,至2020年底,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492万辆,占汽车总量的1。75%,可以看出,新能源汽车逐渐进入大众视野,但发展速度仍然有待提高。首先,可能最让用户或者设计者为难得到问题便是电池续航的问题,这使得电动汽车不能应用于远距离的使用;其次是电动车配套的基础设施建设并不完备,针对燃油汽车而言,各种品牌的加油站已经遍布全国各地,很少有人会因为没有加油而苦恼,而充电桩的分布却极为有限,这也让本就存在续航问题的电动车雪上加霜。但值得欣慰的是,我国坚持纯电动驱动战略取向,纯电动车相较于插电式混合电动车以及燃料电池汽车而言,市场占有量更多,这也给需求侧改革提供了重要保障。从需求侧削弱碳排放的同时,还可以加强对温室气体的吸收,在全球绿色发展高峰论坛上,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研究员唐元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他提出了建设园林生态住房以及利用荒山荒地发展油料能源林两大建议。这两点建议无疑是可持续发展的集中体现,中国城市面积较小,却在碳排放的过程中负主要责任,建设园林生态住房,让参天大树和绿植成为居民住房的固定配套设施,将碳中和的理念融入到每一个居民住所,这种理念异于大规模整治,他是从细节出发,缓解法规模碳吸收的压力。关于油料能源林,则是合理利用荒废地区,形成碳汇林,在吸收二氧化碳的同时,提高柴油供给,柴油虽然是一种重污染的能源,但它对于农民日常农耕活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提高农民收入。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难以成江海。“双碳”目标的实现任重而道远,并不是纸上谈兵,而需要我们每个人从生活的点滴做起,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贯彻于日常生活中,做环保的倡导者,碳循环的践行者。

美丽中国双碳有我作文 篇2

一滴水可以折射出太阳的光辉,一朵花可以点缀出春天的美丽,一颗螺丝钉可以带动机器的运转。如果太阳没有水的折射,它的光辉还会那么夺目吗?如果春天没有花的点缀,她的美丽还会那么引人吗?如果机器没有螺丝钉的带动,他的运转还会那么流畅吗?

如果地球没有了大自然的锦上添花,那么,这个地球会变成什么样子呢?

——题记

当你看到大城市里雾霾满天,当你看到家乡垃圾遍地,当你看到河水不再流淌……这一切的一切,都是我们人类造成的。难道你看到这些的时候,不会心痛吗?

西雅图酋长的演讲里说过:“是清风给了我们祖先第一口呼吸,也是清风送走了我们祖先的最后一口叹息。”大自然给予了我们地球一切资源,一切绿色,同时,它也在接受着我们给予它的痛苦。看着被我们伤害的伤痕累累的地球母亲,难道我们的心中没有一丝忏悔吗?没有一丝廉耻吗?

在全国各地张贴的各式各样的环保的标语,绝不是拿来做欣赏作用的,而是需要我们付出实际行动的。在生活中,随手捡起一张纸;随手把垃圾丢进垃圾桶;随手拧紧水龙头,……这些数不胜数的小事,全是都在为环保作出努力,让我们一起跨出这保护环境的一步,把我们的家园建设得更美好。

每年的2月2日“世界湿地日”——是为了让全球人民都有保护湿地的共识;每年的3月22日“世界水日”——是为了让全球人民都有保护水资源的共识;每年的3月23日“世界气象日”——是为了让全球人民都有保护空气的共识;每年的4月22日“世界地球日”——是为了让全球人民都有保护地球的共识;每年的6月5日“世界环境日”——是为了让全球人民都有保护环境的共识。环保就在我们身边的一点一滴里,一件小事里,只要你认真的去做,我相信人们团结起来,环境一定会得到改善!

古往今来,地球母亲用它那甘甜的乳汁孕育了我们世世代代的人类。对于这份恩情,我们应该永生难忘,用我们的实际行动来报答地球母亲。让我们共同保护地球母亲,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从大家做起!从我们身边的一点一滴做起!

美丽中国双碳有我作文 篇3

“秩秩斯干,幽幽南山,如竹苞矣,如松茂矣……”

《诗经》中有草名一百零五种,木名七十五种,鸟名三十九种,兽名六十七种,昆虫名二十九种,鱼名二十种。古人对大自然如此繁复却不失细致的描述,不仅构筑出宏大唯美且令人遐想的意境,而且也因此得以在天人合一的环境背景中,充分抒发进而表现人的性灵与情感。彼时人与自然如此和谐生动的关系,也恰恰对比折射出工业社会在观念领域带来的负面影响——对自然的不珍视。

在过往所存在的“唯经济论”的腔调下,我们愈发难以亲近自然而获取健康快乐。种种自然灾害也因人类的过多活动而变得频发:澳洲山火、北美暴雪、南北极冰融……气候变化所导致的问题,让我们一次又一次的付出了惨重代价。孔子有言“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这绝非枯燥乏味的教条,而是一种深沉而极富意义的启示。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所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逐渐深入人心,不仅深入阐述了我国经济发展与自然保护之间辩证统一的客观规律,更为开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全新局面提供了确切的理论指导。这句简短而响亮的口号,不仅吹响了传统产业向低碳环保、高质量方向发展的冲锋号角,也让越来越多徜徉于美好自然的人们感受到了一种期待已久的幸福感。

如果将自然比作希腊神话中面庞姣好的森林女神,那么日益扩增的碳排放量便犹如一面逐渐挂下的门帘,阻挡我们一睹其芳容。解决气候问题的关键在于控制碳排放。

新使命,呼唤新作为!

面对全球气候变化愈演愈烈的现实,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庄严宣告“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双碳战略充分展现了我国坚持环保发展、勇敢应对气候变化的使命担当。中国是负责任的大国,我们从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角度出发,主动承担与相符的国际义务,这既是出于环境生态平衡的考量,也是为了在世界上起到良好的表率与示范作用!

我们自豪,这一次,中国又走在了世界前列!

毋庸置疑,科技创新是实现碳中和的核心内驱力,大力推动和依靠技术创新作为一致的战略选择来实现碳中和目标已成为国际共识。近年来,世界各国的理论研究和科学实践均已证明,要成功实现能源系统的清洁低碳转型目标,核能必将发挥重大作用。依托核能进行发电,利用其生产过程没有碳排放的天然优势,是助力早日实现我国双碳战略目标的关键。

实现碳排放、碳中和的任务的艰巨性不可轻视,但机遇总是伴随着挑战并生。我们核工学子当扬青春之帆,怀报国之志,有信心、有能力,为实现中国绿色能源的安全保障供应而不懈奋斗。

“秩秩斯干,幽幽南山,如竹苞矣,如松茂矣……”相信在将来,那梦境中如织如画的古典意象,必将在现实中一一寻得;那一张张已勾勒出框架的远大蓝图,必将在神州大地一一铺展!

美丽中国双碳有我作文 篇4

一湖碧水,一树繁华,对自然的向往曾经流淌在我们的血脉中。然而,当经济发展的巨浪滚滚而来,城市化作钢筋水泥筑起的森林。广袤的大地扬起尘埃雾霾,蓝天碧水芳踪难觅,我们肉体和心灵失去诗意的栖居之地。可生态环境从来不是文明的敌人,美丽中国的梦想需要自然的保驾护航。基于此,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双碳政策,为我国经济实现低碳转型和高质量绿色发展奠定了基础。

漫漫双碳路,戚戚绿水情

我们中华民族传承五千多年,积淀了丰富的生态智慧。“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哲理思想,“劝君莫打三春鸟,子在巢中望母归”的经典诗句。“一粥一饭,当思来属不易;半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的治家格言,这些质朴睿智的自然观,至今仍给新时代的我们以深刻启示。为应对气候变化,我国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等庄严的目标承诺。从我国的角度看,根据倒U形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图,促进“双碳”目标能有效倒逼我国的产业转型,使我国更快地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目标迈进。从世界的角度看,减少碳排放能有效减弱全球气候变暖对环境带来的影响,这关乎着人类未来的命运。而在绿色发展新时代和新一轮科技革命背景下,绿色技术创新正成为全球新一轮科技竞争的重要新兴领域。基于“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制造业企业成为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主体,而助力“双碳”目标的绿色技术创新也成为当前讨论的热点。绿色技术创新具有较强的外部性,通过充分利用市场化手段,能够撬动更多社会资本进入绿色生态领域。此外,2019年11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第六次会议审议通过《科技部关于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的指导意见》,首次针对绿色技术创新领域提出了体系建设意见。由此,如何基于“双碳”目标构建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对于缓解制造业行业经济绩效与环境绩效的“两维困境”,实现绿色发展的全面跃升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目前学界持续关注绿色创新研究领域,而“双碳”目标为企业及相关产业带来的挑战与机遇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但从研究内容来看,现有研究缺乏从全面系统的视角对现代绿色技术创新体系的剖析,尤其缺乏对“双碳”议题下制造业企业绿色转型、绿色制造数字化、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的探索性研究。实现漫漫双碳之路,我们还在路上。

漫漫双碳路,青年齐奋进

那么,除了全面的绿色改革,制造业的绿色转型,作为新时代青年的我们,应如何响应国家提出的伟大双碳号召呢?第一,我们要对“双碳”目标有一个更为深刻的理解。面对全球的环境问题,我国提出了这项伟大目标,并积极地实践。这是我国对于全球问题做出的贡献,是我国主动担当大国责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具体体现。我们应充分理解“双碳”目标的价值,并积极地做出响应。第二,我们要对我国所处的局势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从我国的能源消费数据上看,可以发现我国的煤炭资源消费占比有所下降,但仍占绝大部分。换言之,我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并未发生根本性转变。此外,我国的部分能源产业的发展也受到了一些欧美国家的制约。因此,我国才会提出“双碳”目标。一是为了促进我国一些企业的转型,通过发展来保护环境;二是为了打破欧美国家的限制,更快地达到碳达峰,提升国际地位,争取跻身发达国家的行列之中。第三,我们要在生活中通过实践来响应“双碳”目标。一方面,我们应“被动防守”。这要求我们在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注意节能减排,比如多绿色出行等。我们要将“减排”融入生活的点点滴滴。另一方面,我们应“主动出击”。为了促进我国“双碳”目标的实施,我辈当努力学习,奋发读书,用高端的科学技术知识充实自己,将来为祖国的环境保护、资源产业等领域做出自己的贡献。“碳达峰”“碳中和”愿景的提出,是对我们伟大祖国的考验,也是对作为新时代青年的我们的考验。薪火理应相传,我等尽皆可做双碳的“点灯人”!只要我等能以防微虑远之思待自然,而非竭泽焚薮,则薪火可继,青山绿水终现。我国双碳薪火不灭,终可见掬水捞明月,弄花香满衣之时!让我们携起手来,为实现“双碳”目标注入自己的新鲜血液!

漫漫双碳路,壮哉中国梦。正所谓“天育物有时,地生财有限。”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绝,失之难存。只有每个人都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环境,我们才有可能期待一个绿意盎然的明天。让我们探寻绿色发展之路,让我们善待这片蓝天,给子孙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赢得永续发展的美好未来,为实现中国梦奋斗!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