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读后感左右高中 篇1
自由幸福的悲歌
春梦随云散,飞花逐水流。寄言众儿女,何必觅闲愁。
——《红楼梦》题记
唐诗宋词,明曲清作,类丹似牡,如珠同玉,而最让我放不下的便是那泣血而成的《红楼梦》,玉中最洁,雪中最傲。千百年来,无数文人骚客推开了那扇大门,有人顿悟,有人沉醉,有人听到那远处传来的悠悠丧钟,有人只道是烈火烹油的灼灼热烈。
推开大观园的红木双门,我仿佛听到少女说笑的清音。她们遵循着那个时代的轨迹,生活着,绽放着。可是,金玉堆砌也改变不了她们注定的命运,欢笑早被泪水浸透。
开篇不谈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一把辛酸泪,浸透了满纸的荒唐言。曹雪芹手中握了一卷一梦千古的红楼,笔下的人物细腻生动,个性出彩,流露着儿女情长,眉宇间隐约一丝悲辛。这本名著描写的生活琐事像油盐酱醋茶一般平淡无奇,但正是如此才把家族的盛衰变幻、凄美无果的爱情、欢声笑语中的离别之绪写得直揪心弦。每每掩卷,心里总想,这可真有味呀!
中华文化此中含,含笑悲欢味自耽。初读时,这就是红遍整个童年时代的“红楼记忆”,历历在目的是那一班懵懵懂懂的儿女天真烂漫的嬉戏。再读时,却多了几分忧愁。
书中许多角色都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泼辣子王熙凤、慈心爱子的贾母、温柔细致的袭人……而对黛玉的记忆总是最深,黛玉对宝玉的挂念像清风如影随形。她爱用诗词宣泄离愁别绪,“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她吟葬花吟,与宝玉共读《西厢》。似弱柳扶风的她,拒绝佩戴礼教的镣铐,枝头抱香,零落成泥,把一生化作一曲充满万钧之力的葬花绝唱。以卵击石,看似悲哀,却也蕴含着无尽的力量。或许,黛玉是带着笑离开了这个充满枷锁的世界,用尽最后一丝力气讥讽着虚伪荒唐的世人。而宝玉好吟诗,“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他像是一个向往自由的风筝,向往广袤的天空。率性纯真、性格随和的他,放美人风筝时,自己放了半天,只起房高,就落下来,急得头上的汗都出来了。他指着风筝说道:“要不是个美人,我一顿脚跺个稀烂。”他对林妹妹是独有的喜欢,两人到最后仍在思念对方。但最终,四大家族灭亡,黛玉葬花,宝玉出家,各人的眼泪不知流给了谁?
如今,我们生活在幸福时代,没有了红楼辛酸,没有了封建社会的压迫和受限,人们自由地追求美好,享受着幸福。
当下无关性别身份地位,我们可以是这本书里的任何人,在不同的生活环境下,努力地绽放着。月夜是那样宁静,一轮新月挂在空中,没有一点儿喧闹声。而此刻的我却心潮澎湃,我为旧时封建社会的黑暗而愤怒,为旧时封建大家庭由兴到衰而感叹。
红楼梦读后感左右高中 篇2
这个假期,在老师的引导下初读了《红楼梦》,深有感触。中国古典小说多半都以欢结尾,以悲开头,然而《红楼梦》则不同。《红楼梦》主要讲述了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从中也体现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荣辱兴衰。我们见证了大观园从热闹繁华到人去楼空,贾府从昔日的“金银满箱笏满床”到“陋室空堂衰草黄”。在《红楼梦》中的人物大多都是失意的,宝玉绝望出家,黛玉抱恨而亡,宝钗守了一年活寡,就连凤辣子也病死了。
作者笔下的人物个性鲜明,它并不像别的小说将正面人物塑造的完美无瑕,将反面人物塑造的一文不值。在刚开始读到宝玉和黛玉初见,宝玉摔玉的时候觉得他无理取闹,可当读到后面时发现他能平等待人、尊重女性,这在当时这种封建社会是相当不易的。再说林黛玉,她生性孤傲,天真率直,但又多愁善感,为一点点小事伤心自责,让本就不好的身体雪上加霜。在这本书中我最欣赏和喜欢的就是王熙凤,她自幼性格果断泼辣,敢想敢做,有胆识,有谋略,更是凭一己之力将贾府打理的井井有条。虽说她心狠手辣,心机深沉,阿谀奉承,圆滑世故,但在我看来这不就是职场中的都市女强人该具备的吗?试问哪家公司会不爱一个雷厉风行,能力超群的人呢?若是将林黛玉放到职场生活中去,遇到一点小事就哭,郁郁寡欢,运气不好再被针对一下,那不得哭死!
看到王熙凤的结尾我还惋惜了好久,可惜这么一个人了,因为小产而留下病根,后又郁结于心、病重而亡。我也为薛宝钗的经历而感到悲伤。薛宝钗出身于皇商家庭,是大家闺秀的代表人物。她宽厚随和,豁达大度,只可惜深受封建礼教的荼毒。在林黛玉死后她与贾宝玉成婚,虽有一段美好时光,但随着贾府的衰落,贾宝玉出家,她便一个人独自终老。在看到这一部分时我是有些生气的,对贾宝玉是有所不满的。作为一个成年人,没有能力挽回贾府的衰败,惭愧内疚,看破红尘竟出了家。空留薛宝钗一人,多少有些不负责任。
《红楼梦》也充满了神秘色彩。在小说第一回提到了宝黛两人的前身,绛珠仙子用眼泪来报答神瑛侍者的浇灌之恩,这是不是也就暗示了林黛玉为何多愁善感、终日以泪洗面?而宝玉则是女娲补天遗留下的一块顽石,这是不是暗示了贾宝玉为何顽劣不堪?然而,书中提到的那一僧一道最让人感到好奇。结合贾宝玉的梦境,那二人大概也是从仙界来的吧?文中的名字也都暗含其意。就比如说开头提到的“青埂峰”谐音“情根峰”,“甄士隐”和“贾雨存”分别为“真事隐”“假语存”,这也暗示了小说的后续内容诸如此类。贾府中的人名,也暗示了他们的性格特点。
《红楼梦》作为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值得每个人去细细品读,每次阅读都会有不同的发现和感触。所以在闲余时间我会再次阅读,争取有更好的发现。
红楼梦读后感左右高中 篇3
第一次接触《红楼梦》时,早已被它厚实的身体吓破了胆。于我而言,可能它就是一个应付老师的工具、闲了之后的课外读物。但我对《红楼梦》的来历十分感兴趣,相传他是曹雪芹与高鹗共作,可是又流传这世上就没有曹雪芹这个人。我没有那么多闲时间不会去做专门调查,我唯一能做的就是去书中看看吧!
不看不知道,《红楼梦》并没有那么难。看《甄士隐梦幻识通灵,贾雨村风尘怀闺秀》时,看到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来历时,我对这本书产生了兴趣。一块玉石,一株绛珠草,一起去了人间,这一番神话般的描写,使我非常好奇。我初进大观园,便迎来了林黛玉和贾宝玉,与前文十分搭配。林黛玉是来还眼泪的,一进门便开始了哭戏。然后便是一大帮子人涌进了我的视野,什么四姨母,什么王夫人,什么大舅母,还有一群我也记不住的仆人。这一部分叙写远亲初次见面,无非就是谈一谈家里人,说一说客套话,所以对这一部分我读得不是很详细。但不久便难到了我,不了解人物,根本不知道讲的是哪个故事。读《红楼梦》就变成了读天书,不知从何下手,所以人物一定是要了解的。
《红楼梦》这部兼具人性美和悲剧美的史诗,演绎了凡尘世间的人生百态。由富贵显荣的云端跌落至落寞幻灭之谷底,如此真实细腻的人情冷暖背后体现的是作者看到什么是人生的起伏。看完《红楼梦》后,我很惊讶这本书并没有我所说的那般,它不单单有大观园中的趣事,更有十分感人的爱情故事。就谈一谈贾宝玉和林黛玉罢,忆起《红楼梦》里那个一眼万年的初见,宝玉一见黛玉便移不开目光,只是痴痴地说道:“这个妹妹我曾见过。”宝玉并非胡诌,他确是见过黛玉的。不过那时,一个是神瑛侍者,一个是绛珠仙草。前世的缘,今世的劫,到底是怎样的一番缘、一番情,要在世间兜兜转转,用尽一生眼泪来偿还?
在林黛玉和贾宝玉的爱情故事上,有一段故事令我心中难以平息,那便是《林黛玉焚稿断痴情,薛宝钗出闺成大礼》。在这一章回中,林黛玉知晓宝玉将娶宝钗。这本是她数年的心病,只求速死已完此债。贾母探望,知其不好,预备后事,责备黛玉不知本分。凤姐建议,宝玉娶亲之事更为重要。凤姐骗宝玉欲娶黛玉,宝玉大喜。可在凤姐和贾母的操纵下,却与宝钗成事,黛玉知后便撒绝人寰了。看到这儿,我真正认清了贾母与众太太的嘴脸。可至《红楼梦》全集,贾宝玉也只规矩了这一回,那便是他被骗与宝钗成亲时,他以为他所迎娶的是林妹妹,可曾想他的林妹妹早已撒手而去。在宝玉知道林黛玉已经病逝后十分心痛,因此便有了宝玉出家的现实。
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看了三两遍的《红楼》,不过是太虚幻境红楼梦一场。“质本洁来还洁来,强于污淖陷沟渠。”便是曹雪芹之于《红楼梦》此南柯一梦的伏笔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