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与做人读后感 篇1
人们常说,读一本好书,就像是在和一位哲人交谈,而我觉得读季羡林老先生的书,与其说是听取长辈的循循善诱,倒不如称这段“旅程”仿若老友间的洽谈,彼此思维互通,这让我收获良多,季老先生于我是难以望其项背的,遂以学徒之心将其捧读。
《我的读书经历》中有一段写到:“我的经验压缩成两个字是勤奋。再多说两句就是:争分夺秒,念念不忘。灵感这东西不能说没有,但是,它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勤奋出灵感。”我不禁被这话猝然绊倒。这几句话无不透露着学者大师的睿智。满篇人生经历的记录文字,满心启示人心的淳淳言语,唯有“勤奋”二字动我心念,照耀我的文思。人生行事亦如此,古来万事唯时光不可欺,唯勤奋之人不可负。
在满是勤奋字眼的名人名言里,我并未能够体会到季老先生说出这段话的深意。现在读来,一字一句,都深有感触。勤奋二字,对于现在的我来说做得太不够了,再次阅读,幡然醒悟,在后悔之前浪费了许多的光阴之余,也开始紧张后面要努力的地方尚有很多。在恰逢我的城市将要举办亚运之际,46岁体操名将丘索维金娜将参加杭州亚运会的消息映入我的眼帘,从最开始的感动于她作为母亲为儿治病勇夺奖牌,到佩服体操界有因她命名的跳马动作,再到鞭策,46岁的她尚且如此勤奋,我又何谈放松对自己的要求,我必将从这位老将的亚运精神上汲取养分,珍惜光阴,勤奋向前!
又如体坛名将苏炳添,他已经是田径项目的高龄选手,尽管如此他依然从不懈怠。苏炳添的队友曾经说过,在他们的眼里苏炳添是一个非常自律且勤奋的运动员,每天除了训练就是训练,很少见他休息,并且苏炳添平日的作息非常规律,每天晚上都是准时10点睡觉,就算明天是比赛日或者是刚参加完比赛的晚上苏炳添也如往常一样雷打不动的10点上床睡觉,从不熬夜。2023年8月1日,在东京奥运会男子100米半决赛中,苏炳添跑出9”83,成功闯入决赛并创造亚洲纪录,成为中国首位闯入奥运男子百米决赛的运动员。由此看来,正是因为苏神这勤奋的训练和极度自律的作息才造就了9”83的亚洲神话,由此可见成功并不是随随便便,天才往往出于勤奋。作文吧 WWW.zuOwEnBa.Net
可独有勤奋,一味地像无头苍蝇般莽撞,难道就有用?
正如季老后半部分提到的“灵感”,正如体操名将丘索维金娜为了超越年龄,为了站上亚运的赛场,付出超越常人的艰辛,带给我的震撼与启迪,也正如2023年亚运会斩获百米冠军的且打破“魔咒”的飞人苏炳添带给我的深思。恍然大悟,这不就是最近自己一直想找到的行事节奏吗?毕竟,任何一项学习和研究里都存在目标,可能有哪怕一点思路灵感,也是自己达成学习目标的敲门砖。感谢季老先生给我的这句“勤奋出灵感”的鼓舞!虽然尚不知自己的灵感思路何时才能到来,可既然有前辈这么鼓励,就不必渴盼灵感的到来。把握时光,勤奋乃第一要务。
思及此,我感悟良多。如果我们没有天才的头脑,那么就靠勤劳的双手去奋斗;如果我们没有过人的才智,那么就用辛勤的汗水去浇灌;如果没有快捷的步伐,那么就靠不停的脚步行进;如果没有良好的机遇就靠不断地探索去实现。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我们从来不是过客与看客,每个人都应当为自己、为社会、为国家而不懈努力!我们内心潜藏着无穷的力量,只有如季老先生所说,如拿到亚运入场券的体操名将丘索维金娜所行,以时间为刀斧,以勤奋为动力,方能开天辟地,撼动山河!勤奋从来不是简单言语,行动会是我们最好的证明!
至此,与季老先生的畅谈已然结束,内心仍感回味无穷。
读书与做人读后感 篇2
翻开书的扉页是季爷爷纯朴的照片,穿着褪了色的衬衫斜侧面更加展现了真实真挚真切的瘦削形象。温总理曾说过:“先生的人品为我所景仰。”这也是全国人民共同的心声。面对这样一个纯朴的形象,着实让人感到亲切。季爷爷在自己写的序中,首先就亮出了自己的观点:“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由此可见他对读书重要性的认识。季爷爷在书中写道:“如果读书也能算是一个嗜好的话,我的唯一嗜好就是读书。人必须读书,才能继承和发扬先人的智慧。人类之所以能进步,靠的就是能读书又写书的本领。”这句话朴实中透露着一位学术大家的睿智。
书从“读书”与“做人”两个基本层面,向我们呈现了一种学术严谨、为人纯良的大家风范。我从书中明白了许多道理。
一要养成多读书的良好习惯。季爷爷之所以成为大师,正是他拥有对书籍孜孜不倦的追求,养成了终生读书、常年学习的良好习惯。
二要合理分配好读书时间。时间对任何人是一个固定的常量,绝不会厚此薄彼。我们经常抱怨学业繁忙作业成堆,没时间看书,其实只是我们回避问题的托辞和惰性在作怪,关键在于看我们要如何合理分配时间,尽一切可能挤出时间多读书、读好书,日积月累必将有所收获。
三要培养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季爷爷做学问严谨、细致的作风,是我们每个人应当学习借鉴的。
读书固然重要但在读书过程中不能迷失自我变得自私自利急功近利。鲁迅爷爷在《隐士》一文中,生动地描写出了知识分子们的虚伪面孔,他写道:“泰山崩,黄河溢,隐士们目无见,耳无闻,但苟有议及自己们或他的一伙的,则虽千里之外,半句之微,他便耳聪目明,奋袂而起,好象事件之大,远胜于宇宙之灭亡者,也就为了这缘故。其实连和苍蝇也何尝有什么相关。”知识分子们是双标的,当事情不涉及他们自己时,就占据舆论高台夸夸其谈,但当事情牵涉到他们的利益时,便会紧紧护住。如今的知识分子,正如古代的知识分子一样,凭借着对舆论的垄断权和解释权,操纵、歪曲民意,欺上瞒下。
我们是祖国未来的花朵我们在读书的过程中也要学会如何做人。在图书馆你会看到,家长带着孩子来学习但他们自己都在干嘛呢?在刷手机。现在大多数家长只教会了孩子读书。虽然每一次的读书都伴随着父母的良苦用心,而每一次的良苦用心背后都会伴随着一些看似无关紧要实则违背道德的做人行为。为了学习,不顾美德;为了学习,不守规矩;为了学习,家中独大;为了学习,一切从众。只要是跟学习有关的,完全的绿灯,只要是跟学习无关的,一切都是红灯。这不是成了只会读书不会做人的书呆子吗。
读书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但是,在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依然不乏对读书,对知识缺乏认知的人,《今日说法》中我们反复看到农民工没有和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最后讨薪无果;屠户不知道往牛肉里掺“巴西疯牛肉”是犯法的;某父母坚持“棍棒底下出孝子”结果伤害了孩子的身心,也将自己送进了班房……对书本,对知识的零解读让他们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知识改变命运,知识改变气度。读书可以提升个人的修养,修养是做人必备的。读书与做人是相互联系的,两者需兼顾。读书可以使人更充实、丰富,提升人的境界。读书可以让人滤除浮躁,撇开喧嚣,拨开冗务,于小楼一角仔细的品味,咀嚼书中的宁静和快感,在寂静中体会人生的滋味,在书海中滤除浮躁的心态,淡泊名利,淡然处世,无疑是愉悦沧桑人生的美好享受。所有的好书都将教会我们怎样靠近本真生活。读书,让人视野开阔,头脑冷静,正像深水表面,总是波澜不惊,做到每临大事有静气,处理问题从容不迫,举重若轻。正气在身,淡泊名利,无欲则刚,无欲则静,心态平静,心有定力。读书若水,川流不息,潜移默化,润物无声。
书中有人,人在书里,书人合一。正是读书教会我们如何做人,每天与人打交道时发现自己不足并通过读书来弥补。
读书与做人读后感 篇3
《读书与做人》是大作家季羡林的作品。季老先生谈读书,深入浅出,举重若轻,以大学者身份而作小文章,从中可见一代学问家对学术的真诚与崇敬;季老先生论人生,信笔拈来,娓娓道出,以近于期颐之历练与心态,平和面对人世间的种种苦难,给人以启迪与心灵的抚慰。
此书,的确是一本整书都是精华。但这么厚的一本书,直接对全书泛泛而谈读书和人生未免太空洞了些。我感受最深的部分是在“读书”中的“学外语”。最近在某些家长和学生中流传着一种“英语无用论”,大概就是“英语在学了后,走上社会却发现几乎没什么用,所以学英语没有用。”;甚至还有更极端的人说:“英语残害了很多高考生,让本来有希望跨进大学门的学子因为薄弱的英语学科抱憾终生。”,近些年来英语应改为选修课的呼声好像一波比一波高。
对此,我要提出我的反对意见。国人学英语一定是必要的。季老先生也说“现在全国正弥漫着学外语的风气,学习的主要是英语,而这个选择完全是正确的。”我认为学英语带来的好处有以下几点:
一、对于自己
英语是一门国际语言,去哪里几乎都可以用得上英语,比如你想充实自己,给自己一个放松的机会,要去国外旅行,那用英语交流一般是不二之选。另外国外的很多文学著作,虽然有中文译本,但品味原著又是另一番独特的意境。所以当我学会英语,就可以用英语的思维方式去看,去感受文化差异给这本书带来的另一种美妙。
二、对于中国
有人说“从小学习英语,长大后会被养成崇洋媚外的性格”。首先,让我们一起回顾一下清朝时期,统治者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任何外国文化都进不了中国,可那迎来了什么后果呢?闭关锁国使中国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极大地阻断了中国吸收先进文化和科学技术的道路,最终八国联军的大炮轰开了这空有其表的国门,给无数国人带来难以磨灭的伤害。再者,英语是当今世界上最广泛使用的语言。实际上,现在英语已经成为了一种世界语言,如果不学英语,那么如何与这世界沟通?如何了解世界进步的进程?再不学?来不及了!“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在目前世界的发展形势下,不学英语,中国将会越来越落后;想成为世界强国,英语是必要的。
根据季老先生的观点,中国学习外语的目的和方针是:需要和自用。从以上两点来看,英语均符合这两点。我们需要通过学习英语敲开国门,走向世界,跟上进步国家的步伐;充实完善自己,给自己一个发展进步,丰富人生的机会。
最后,我还想表达的一个观点是:并不是学习外语就是崇洋媚外。这只是在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使人生得到充盈,以及满足自己的需求罢了。很多人一边说学外语是崇洋媚外一边想把汉语推向全世界的人,何不是另一种“固步自封”呢?我们需要做得是,一边取其精华,弃之糟粕地学习外语,使之唯一所用,成为自己的一份工具,从而推动自身的发展;一边又要积极地宣传我国博大精深的汉语文化,推动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发展,让更多的人品味到中华文化的优美。
“汉语”和“英语”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学英语是为了打开国门,了解世界的瞬息变化,使中国在世界中领先。学汉语是为了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播者,让更多人了解、热爱上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振兴中华的责任,如今由我们这一代背负着。让我们在继承好汉语的基础上努力学好英语,充实自己,丰富自己!加油中国少年!
读书与做人读后感 篇4
我是一名“特长生”。之所以给这个特长打上引号,是因为我擅长的既不是强手如云的体育或艺术项目,也不是高大上的信奥竞赛项目,我只是英语学得很棒而已。我读过很多英文书,语文课的必读书目,比如《哈利波特》、《基地》,我可以直接读英文原版。除此之外,我还会说流利的美语,各种英文考试对我来说也不在话下。这个不算特长的“特长”,曾令我充满自信。
去年冬天的一个周末,我在书店一口气读完季羡林的《留德十年》。当我意识到季老先生不但擅长英文、德文、梵文,还能阅读俄文、法文、斯拉夫文,更是精通一种很特别的佛教语言“吐火罗文”,不由惊叹!一个人怎么能学会这么多种语言?对这个问题的思考,使我原本在英语上自信的那道光,逐渐变得暗淡了。人外有人,一门语言学得好,其实根本不算什么。我决定趁着自己年纪小,学得快,开始自学西班牙语。
然而,在一门新语言的学习中,愿望跟现实之间,是枯燥的单词和语法的漫漫长路。当感觉难以坚持的时候,我在图书馆又读了季羡林的另外两本书,《读书与做人》和《牛棚杂忆》。这两本书中,我感受到季老先生在世事沉浮中所坚守的精神世界。他顺境不骄,逆境不惧,始终保持宽广的心胸与平和的心态。因此,他才能在二战那艰苦的饥饿生活中,学有所成;也才能在饱经沧桑的动荡之后,潜心翻译出佛教梵文巨著《罗摩衍那》。
《读书与做人》一书中,有一节“学外语”的专题,给予我很大触动。季老先生说,学外语离不开努力和勤奋,但学外语的方针是:需要和有用。如果我学会的外语,只是用来读书和考试,好像还达不到他说的“有用”的境界。也许,我应该用学会的语言去做点什么,而不是只沉浸在个人的小世界中。
正当我不知所措时,看到了2023杭州亚运城市志愿者招募的通知。去年招募赛场志愿者,我就曾想报名参加“语言服务”,但被“必须年满18岁”限制了。这次的城市志愿者没有年龄限制,我立刻在线上填写了申请。可是,还没等收到回复,就传来了“第19届亚洲运动会将延期举行”的消息。
听到新闻的那一刻,我真的万分失望。不过,静下心来想想,东京奥运会延迟的那一年,人类对新冠病毒的了解更多了,疫苗和治疗方法都取得了进展,奥运会办得很成功,一年并没有虚度。再想起季羡林书中的情节,跟他在德国被战争所困的那十年相比,这点等待也不值一提。对杭州来说,延迟举办亚运会,我们的城市可以建设得更美好,各项服务能够准备得更充分。奥运会只延期一年,那么我想亚运会应该不会延期很久。
果然,2023年7月19日,亚奥理事会宣布,杭州2023年第19届亚运会将于2023年9月23日至10月8日举行。我又打起精神,在暑假里观看了乒乓球、羽毛球、体操等体育比赛的英文解说,学习体育词汇,立志为当个合格的亚运城市志愿者而努力。
虽然,我至今都没有收到城市志愿者的申请回复,却丝毫没有感到焦虑和茫然。因为,我看到“志愿浙江”的小程序里,又增加了很多与亚运宣传有关的项目。更是因为,暑假里我又读了季羡林的另一本书,《时间从来不语,却回答了所有问题》。他不平凡的一生,写出了任何事都不会一帆风顺,告诉我们珍惜当下,不惧未来。继续努力,保持思考,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读书与做人读后感 篇5
“只是因为在书单中多看了你一眼,再也没能忘掉你名字。”就是“这一眼”,我与季羡林先生的作品——《读书与做人》在这个炎炎暑期结下了缘分。
《读书与做人》,顾名思义,这本书的内容就是围绕这两方面展开的。整本书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读书”,第二部分是“做人”,共收录了62篇文章。其中一篇名为《关于人的素质的几点思考》,引起了我极大的兴趣。这篇文章第二小节“关于人的天性”,季羡林先生用了一个中国哲学史上始终争论不休的问题——“性善与性恶”来引出。也是这一点,让我思考良久。
孟子认为:“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人之为善,是他本性的表现,人之为恶,是形势迫使而非天生的本质。即使普通平凡如你我,也皆有“恻隐之心”。历史上舍生取义、重义轻利的人更比比皆是,如富贵不能淫的文天祥,贫贱不能移的杜甫,威武不能屈的刘胡兰……然而荀子却提出了一种截然相反的思想观——“性恶论”。他认为“饥而欲饱”、“寒而欲暖”、“劳而欲休”都是人的天性,人天生就“好利而恶害”。左看右看都有道理,以我浅薄的短短十三载的人生经验,委实难以分辨孰是孰非。
我刚降生于世时,张开嘴除了吃就是哭。身为婴儿,我自不会体贴家人,被父母精心照料才是我的每日日常。等我再大一些,我发现家里有不少东西是独属于我的,例如奶粉、玩具、图画书等等,因此表姐来我家时,我牢牢管着属于我的东西,不让她染指分毫,后果自然不美妙,领到了一份来自母亲的“爱之教育大礼包”。随着时间的流逝,我渐渐长大,一出生即点亮的“学习”技能的熟练度越来越高。我领悟了“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懂得了“上善若水,水善万物而不争”,奉行着“弟子入则孝,出则弟”……我觉得,不管人的天性如何,“善”是可以引导的,学习的,领悟的。它是人性中的一盏明灯,它一直都在,只不过有时暗淡有时明亮。什么是善?季先生在文中说:“自己生存,也让别的人或动植物生存,这就是善。”现今世界,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国际纷争连绵不断,令人忧虑。俄乌战争已经持续两个多月,不说深受战争之苦的两国民众,就是周边国家也未能幸免。几日前就有新闻报道斯里兰卡“资不抵债”,宣布破产。而这绝不只是个别现象,还有几十个国家在破产边缘苦苦挣扎。
一场自2023年爆发延绵至今的疫情,一场雪上加霜的两国战争,以及伴随战争而来的“经济制裁”,导致多个国家能源紧缺,物价上涨,通货膨胀,人民生活艰难。人类为了自身的发展,试图“征服自然”,得到了一个糟糕的后果——环境日益恶化,与气候有关的自然灾害数量急剧上升;一些国家无限放任发展扩张的野心,不断侵害别的国家的利益;更有一些人,利欲熏心,损害他人、社会的利益。在此,我要呼吁,要呐喊,“自己生存,也让别的人或动植物生存”。动植物不会思考,只能“他律”,而作为万物之灵的人,有思想,能学习,会思考,除了“他律”更应“自律”。小溪涓涓,终成大海;小草萋萋,遍布大地。发展与扩张是一切生物的本能,人生在世,亦有欲望和追求。每个人都是一个战场,“放任本性”与“遏制本性”争斗不休,此消彼长。为了“蓝天,绿水,净土”,愿我辈少年,眼有星辰大海,胸有丘壑万千,心有繁花似锦,静心守志,保持初心,勇往直前。
读书与做人读后感 篇6
读了季先生的《读书与做人》一书后,最深切的感受是《人生的意义与价值》一文。季老从批判现代人扭曲的价值观开始,通过回顾自己的生活经历,从而回答了生活在人类发展过程中的高度的意义和价值,以及“人类发展承上启下、承前启后的责任感”中的责任感是什么。读了这句话,我突然意识到,季先生眼中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就像古人所说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身为耄耋之年的季羡林,一生中经历的酸甜苦辣,使得他对于人生的总结是真诚。他改变不了别人对他的看法,也或许是误会,但有些已不能弥补,唯一能做的,是用真诚的心对待人和事。他说他每次读书,都会有所收获,但我就是觉得很散甚至是无序,细想了一下,可能是因为还不够淡定。
做学问唯有勤奋,才可能有所成就。就像虱子要“勤捉”的故事,在捉虱子的过程中是没有捷径的;对于值得推敲的书,应该用一生来读;对于外语的学习,在学会基本的发音后,最重要的是,让自己试着读一本原著书。读的过程中,以及读完后,才知道什么是该学和不该学的,或者是暂时不需要学的,人的任务是行动,不管结果如何!关于做人,季羡林通过几个与人生有关的关键词,以小文的形式一一介绍。慢慢读来,还是有些味道可以咂摸。关于读书,是人生的必修课,人就应该像吃饭、睡觉一样对待它。所以,季老的中心论点是:天下第一好事是读书,中间穿插了好多他的经历,以及对读书的认识。他认为应该尽量多地创造条件,比如拥有一间书房,最低条件是拥有一个书架,因为环境造就人,如果让一个人喜欢做一件事,尽最大程度的给他相关情景再现,这或许是一个好方法。当然,也或许这辈子没能影响到他,但他的下一代就可能受用了。
季老的藏书说起来如数家珍,所有的书是否都看过也可能未必,这是他自己说的,但对于书香的沁润,他是有强烈感觉的。在散文集《读书与做人》中,季老讲的是简单的文字阅读,既重又轻,从中我们看到了一代学者对学术界的诚实和尊重,读者也可以了解到文学史学科的一般做法。在一个简单的风格中,却可以给人智慧启蒙和精神慰藉。“多读书、读好书”,多读书是厚积薄发的根基,读好书更是修身进步的捷径。“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读过季老的文章之后,对我今后的处事有了很大启发。比如亚运中的马拉松比赛,马拉松同时也是一场精神上的游戏,寻找快乐的源泉,自娱自乐且积极向上,把自己放在自己心中的那个“快乐老家”,不要让消极的想法占据自己的内心,一直保持积极的态度,这样就不会轻易放弃了。但是,越是在比赛的后半程,疲劳感越强烈,人很自然就会使用负面的话语。技术上推荐采用“YES……BUT”法,简单说就是承认负面的,但是告诉自己能够战胜它,把自己的负能量给否决掉。笑容是最好的正能量,如果你不能保持笑容,说明跑得完全没有余力,需要降低配速。对于两边支援的人群,也请露出你的笑容,互动、打招呼或者是挥手,会让自己更有精神,更有动力。
我们应该找到读书的乐趣,让读书满足我们的精神需要,读书是为了提高我们的素质,从而让我们努力做到负责任。此外,我们应该发挥出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为人类发展做出贡献,唯有不断学习才能不断地提升自我,只有具备了真才实学,才能做一个对社会有意义、对人类有贡献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