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吧作文体裁话题作文内容页

敢于质疑作文800字议论文

2023-12-19 12:21:54 话题作文 打开翻译

敢于质疑作文议论文 篇1

生活中,人们常碍于固有观念,对前人观点或口耳相传之事信以为真。他们无法明辨是非,将他人观点照单全收,一句“为什么”,便能将他们问得哑口无言。

此类人碍于思维定势,随个人阅历的丰富逐渐忘却质疑。正如《小王子》中,同一幅画,小王子能看出是蟒蛇吞象,而大人眼中不过是一顶寻常不过的帽子。若他们有问“一定是这样吗?”的勇气,怀有质疑精神,真理必然会呈现出来。

找准问题是质疑之匙,问题的发现往往源于对事实与理论不符发出的质疑。伽利略“两个铁球同时落地”的背后,是他对日常生活的观察思考和准确发问,没有发问,也就没有他今后的探究,又何谈他的瞩目成就?可见,找准问题之重要性。若只观察到现象,而发出的问题却在真理的四周打转,不能一针见血,一击毙命,同样也是徒劳。

由此看来,发问却乎是质疑过程中必不可缺的因素,但此外,更需不断实践。

笛卡尔有言“我思故我在”,若将发问看作质疑之基,那实践才能搭建起新的理论。否之,若仅凭正确的提问,不用思想及行动将其筑高、筑坚,又如何能撼动前人呕心沥血所筑起的思维大厦?万丈高楼平地起固然没错,但仅有平地而不“起”,显然也是一事无成。

拥有发问能力,并不断实践,即使这样也不乏绕进死胡同原地打转者,他们有对现状的质疑,却无法推翻现状树立新观点,是因为他们缺少对观点的修正。

发问者在探究过程中必须独树一帜,另辟蹊径,他们既然选择否定前人观点,就应不断在探究中更换道路,不断对自己的观点加以修正。正如赫拉克里特认为“世界秩序是永恒的活火,在一定的分寸上燃烧,在一定分寸上熄灭”,亚里士多德对于自己老师的观点道出“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的话语,他们都强有力地证明修正观点的重要性,万物流变,我们的观点也需不断变换。

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我们会遇到他人的否定,抑或立意的艰难。若我们满怀质疑精神,不断探究,并对观点加以修正,那我们总能够拨开云雾见到自己追求的真相。

敢于质疑作文议论文 篇2

社会上总有人说“你大一点,要让着弟弟”“鲁迅先生的作品有难度”“再过一百年,太阳会变成一颗的矮星”。

一定是这样吗?

这些结论,都经常出现在身边,久而久之,让人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式,比如看见东西不见了就以为有贼,看见外国人就想起大鼻子,长期以往,就会缺乏自我意识和创新精神,从而只会盲从于他人言论,迷失自我,无法突破。心理学上把这种现象叫作“套板效应”。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笛卡尔说:“我思故我在。”而这些人听到他人看法时,不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或者盲从太久已缺乏思考的能力,所以无法辨别看法真假,只好接受。归根结底,便是思维的惰性。

当我们面对这些结论时,要学会说“不一定”,敢于质疑,超越自我。

首先我们要理性分析。

面对一件事情,首要思考它的真实性,来源是否可靠,理性分析。宋朝皇帝听说丁氏挖井挖出一人,马上相信并派人追察。倘若他思考,穿井怎能挖出人?在哪里被什么人挖出?就不会做出派使者的实事了。所以我们要理性分析,方有“知者不惑”。

其次我们要提出质疑。

分析出不足后,便要敢于质疑。罗曼罗兰说:“质疑能把昨天的信仰摧毁,替明天的信仰开路。”这说明质疑既然辨别过去结论的正误,又能启迪新结论的诞生。伽利略质疑两个铁球重的先着地,在此萨斜塔通过实验证明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王阳明质疑朱熹理学的正确性,使格竹七日,无为而归,终在龙场悟得心学。如果两人没有质疑精神,又何来真理的更替?因此,我们要提出质疑。

最后,我们要创新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创新是驱动发展的第一动力。”质疑后便要不断实践,以效创新,从而超越自我。裘法祖在医学上孜孜以求,终创造出“裘氏刀法”,超越自我;吴孟超探索肝脏奥秘,一颗小行星被命名“吴孟超星”,超越自我。正源于他们的质疑与创新,医学才不断进步,他们也自我超越。

反观身边,竞有同学高喊:“躺平!摆烂!”他们已经被网络侵蚀,没有质疑,从而堕落,平庸。苏格拉底说:“认识你自己!”自我质疑,方能成长,超越自我,学会说:“不一定。”

综上所述,面对结论,敢于质疑,超越自我。

敢于质疑作文议论文 篇3

生活中我们总会听见太多的“一定”:有“你大一点,一定要让着弟弟”,还有“鲁迅先生的作品一定很难理解”,或者“再过50亿年,太阳会变成一颗白矮星”等诸如此类的问题。

然而,事实是一定的吗?

所谓“一定”即指事件的确定性,而“不一定”即指多样的可能性,没有笃定的结果。

人们口中的“一定”是建立在固定思维上的,正如心理学上的“套板效应”。从个人角度看,这是人们普遍存在的思维惰性,不愿意自我思考,总想借助前人看似“一定”的发现或社会环境形成的事理来引领自己的判断。殊不知,世事流转变迁,在每时每刻改变的世界中,哪有“一定”之谈呢?总有不确定性。若是笃定,即为悖论。

假如一个人认为某件事是一定的,那必然是建立在某些“一定”的条件上,才得以成立。而条件的成立必然是因有所依靠的事实。那事理又是亘古不变的吗?环环相扣,难以追根溯源,所以“一定”自然也就不存在了。

由上可见,“一定”必然无法成立,“一定”中总包含了“不一定”。

遥想西楚霸王项羽,在楚汉争霸中失败而自刎。若他在江边回心转意,重返江东,历史也不一定是刘邦建立汉朝。《红楼梦》开篇都有“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若非曹雪芹家道中落,又何以创作四大名著之首?再看海伦·凯勒,假如她未因病失去视觉和听觉,又如何能够有感而发,完成《假如给我三天光明》,鼓舞一代又一代人在困境中奋发进取呢?就如《阿甘正传》所说:“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颗是什么味道。”

那么,在面对生活中无限的“不一定”时,我们应该如何去做呢?

首先,要放平心态,理性分析。告诉自己,我能接受所有未知并迎接生活的挑战。接受变化,磨炼自我。“一个能够升起月亮的身体,必然驮住了无数次落日。”

其次,要鼓励自我,勇敢面对。木心在《素履之往》里说:“所谓无底深渊,下去,也是前程万里。”在困境中,真诚接受光阴的打磨。

最后,要积极昂扬,奋勇拼搏。在变化中迎难而上,探索、追寻、触及并成就自我。

综上所述,凡事无一定,正如《自卑与超越》里说:“生活的不确定性正是我们希望的来源。”接受所有可能性,坦然面对“不一定”。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