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吧作文体裁读后感内容页

戴老师高能唐诗课读后感

2023-12-18 10:56:43 读后感 打开翻译

戴老师高能唐诗课读后感 篇1

一场来自千年之外的文字邂逅

翻开这本书的时候,并没有像我想象的一样,要去倾听古代圣贤的轻诵,又或是对过往历史的崇敬,书中扑面而来的是少有提及的那些千古诗人的精神世界,是他们生活理想与苟且的相撞,是其精神阅历的风雅,更是与千年前文字的的一场邂逅。

我一遍、两遍吟书中的唐诗,诗意如清风穿堂而过,来时有如雨洒翠荷,那滚动晶莹的水珠,映着那年长安的飞絮,又展开如翠荷的胸臆,气吞千年风韵,转而犹如山中幽兰,奈千秋岁月奔腾而去,我自翩然绽放,自赏芬芳,这样的文字是带着气息来的,你嗅得见,缺摸不到。

为那段漂泊的岁月正名

其实很多诗词歌赋流传到今天,之所以不再那么让人值得去沉思,又或是少有人静静地拿来去相伴一段岁月。就是因为它距离我们的生活越来越远,在于当前的学者们又或是诗歌爱好者们将唐诗放的太高,放的太远,也太故弄玄虚。像是那高呼“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陈子昂,实际上是他高举着文学革新大旗,是他揭开了李唐王朝现实主义诗文的革命序幕。

行家况且莫名所以,遑论其他,诗从来不怕深奥,所选的唐诗,能与读者沟通,让一首首文化愧宝与我们再度重逢,重温一首诗,给予不同的诠释与解读,不是对于诗歌的阅读理解,更不是所谓学者,这只是为那段漂泊的岁月正名,在当今的世界上谋求一个立足的点,从过军的陈子昂就极力要求带着诗歌的风骨,对浮华诗风痛心疾首。他极力倡导诗歌“兴寄”以及“风骨”,“且歌玄云曲,御酒舞薰风。勿使青衿子,嗟尔白头翁。”

尽显文人情怀,家国理念

读完这本书之后,再去看那些词句,我得到的全新的感受是一种漂泊,一种流离失所,一种在千年的传承中失去其本有的蕴含的流离失所。触碰历史的长河,有些诗句是几个世纪的朗朗上口,有些则在古籍之中静水自流,无论是作为诗歌的爱好者还是文学的传承人,对待这些几千年的风雅典范,我们应当去细细品味其中的人如花景如画,更应该去将它们背后的精神含义和人们对生活对世界一丝一毫的感知,对一草一木的情感,都将融于其中。才看到的是诗歌的魅力,当去以诗为史,见字如面,一首好诗是一段流离的岁月,更是一场梦里的相见。

诗人对人与自然,人与宇宙的关系的思考就没有停止过。就像陈子昂,一位有着政治思维的文人,他常常探讨人的命运,值得一提的是,陈子昂对人生的价值与生命的意义做不停的追问,“岁华尽摇落,

芳意竟何成?”

翻开初唐,一句“脉脉广川流,驱马历长洲。鹊飞山月曙,蝉噪野风秋”,领略上官仪士林中的男神的风采。“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炝然而涕下。”感受了陈子昂的风骨,他以天才自居,豪杰自命,《燕昭王》一句“霸图今已矣,驱马复归来。”是他的代表作。走向盛唐,惊叹杜甫的语不惊人死不休,“吾文章当得屈宋作衙官”,忘不了王之涣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又领悟孟浩然的求官不露寒乞相,“欲济无舟,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以及他的佛系心境“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王维自诩“前身应画师”,“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春烟”,诗中画意名符其实。再来感受王绩的孤独,“眼看人竟醉,何忍独为醒。”“百年长扰扰,万事悉悠悠。不如高枕卧,时取醉消愁。”接着遥想王昌龄的侠骨柔情,“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强盛时代彪悍人生,“葡萄美酒夜光杯”非王翰莫属,三首出赛代表作《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体验了岑参的奇才奇气奇境。最后感叹李白的豪放飘逸,不愧是盛唐气象的杰出代表,一首豪气《蜀道难》展示民族雄气,转眼豪饮“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一日须倾三百杯”,“此江若变作春酒,垒曲便筑糟丘台。”醒来豪迈的吼一声“飞流直下三千尺,疑似银河落九天。”他时而欲济苍生,时而黄金买醉,对抗的情绪谱写出跌宕的章法。诗是各民族最早的文学,从诗中可以看出一个民族的理念与习俗,看出一位诗人的情怀和价值观。

读唐诗本身就是一场与漂泊的共生

中国主体民族—-汉族,因汉王朝而得名,而今“唐人街”遍布海外各地。诗人们出生在不同的年代,从初唐、盛唐、中唐、到晚唐,来自不同的地域,却共同经历了汉唐的盛世,盛唐气象无论对内多么清平富庶,对外军威远振,经历时代兴盛与衰微,诗人们内心总觉得骚动,在世纪大潮中内心总觉漂泊,为了直抒胸臆,他们不约而同地用共同的文化思想,共同的母语文字,编织谱曲一首首隽美的盛唐之音。或有磅礴的气势,或有袅袅的低吟,诗风或雄壮或隽秀,或平淡或浓丽,各种风格争奇斗艳,在感怀和壮志之间,呈现出诗人丰富的情感及对生命的热爱。诗人不但热爱生命,也深知生命中无以迥避的苦难;诗人歌颂爱情,也呈现爱情的非理性;用冷眼观察人生,也用热心体会人生。诗人追求革新与创立,却不失对传统体制的尊重,即使偶尔游戏文字,必也深切了解语言的限制。诗人以真性情真智慧描绘人生各种面向,丰富有趣而又复杂深沉,他们的作品值得我品嚼再三。

读唐诗本身就是一场与漂泊的共生,你要去想那些诗句从浮华中一跃而起,那些诗人摔杯高歌,还有那个繁华的时代严重的阶级分化和内忧外患。书里的文字渲染着整个大唐,又从来不是大唐,是一群流离的历史中的文人笔下的存在与笔钱的沉思,是一场与心灵的邂逅。《戴老师的高能唐诗课》,你可以大赞唐诗的高级,但从来不是见不得岁月的飘然,触碰心灵,这本是一场邂逅。

戴老师高能唐诗课读后感 篇2

唐代是古代诗歌发展的巅峰时期,也正值山水诗的昌盛时。翻开《戴老师高能唐诗课》,那一个个课本上熟悉的名字,不再是历史上遥远的模糊影子,而是有血有肉的形象。那一首首唐诗背后,藏着诗人的匠心独运,透着别样的风骨意趣。俄国作家车尔尼雪夫斯基曾说过,“诗的范围是全部的生活和自然。诗人观照森罗万象,他的观照是如同思想家对这些森罗万象的概念一样多方面的。”诗歌源于生活与自然,却又高于生活与自然。德国浪漫派诗人荷尔德林也曾留下名句,“生命充满了劳绩,然而人诗意地栖居在这块土地上。”品味唐代山水诗,且跟随那惊才绝艳的风雅名士,漫游于山水之间,感受自然之美背后的意趣,在滚滚红尘中择一方心灵的憩息,觅一处诗意的栖居。

野趣:鸟兽虫鱼皆性灵

唐代山水诗人的眼中,美其一,当属山水生灵的风物野趣之美。被苏轼在《书摩诘蓝田烟雨图》中盛赞“诗中有画”的王维,有着尊重自然的自觉意识,用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挖掘出了自然本真的美。在王维的笔下,《木兰柴》里“秋山敛余照,飞鸟逐前侣,”秋山敛去了落日余晖,飞鸟追逐着前方的同伴入山林,由远及近;《山居秋暝》中“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明月映照着松林,清澈的泉水从山石上流过,由上及下。诗人用日月、秋山、松林、泉水、飞鸟、山石等意象来表现空间,用绘画构图的点线面色来造就诗歌的光影婆娑,用移步换形的手法造就动静结合的效果,让诗歌得以具象化,生动而清丽。事实上,自觉在诗歌中运用绘画技巧的王维,也对自己的绘画优势也颇为自得。他曾在《偶然作》中写道,“宿世谬词客,前身应画师。”这位诗画双绝的才子,从自然的野趣中画出了独抒性灵的园地。

志趣:一草一木总关情

唐代山水诗人的眼中,美其二,当属寄情山水的哲思志趣之美。和王维齐名、被李白青睐并感慨“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的孟浩然,有着天人合一的返璞情怀,用一腔婉转千回的思绪,流转出了融情于景的美。《岁暮归南山》里“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诗人写至景色时饱含思绪,颈联从“青阳”想到自己的光阴流逝,“逼”字活灵活现,展现时间之疾,抒以壮志难酬之情。尾联从“松月”感叹自己的空寂愁绪,“虚”字意境悠远,心境空虚,似观虚像。《夏日南亭怀辛大》“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日月之色,一“忽”一“渐”,于空灵幽远之景色中透出诗人心境,诗人仕途坎坷,隐居在野,方有这闲适观日落月升的的缓慢动态,并在后文追忆故人。如今已然家喻户晓的《春晓》中,“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从春夜之时的风雨鸟叫,怜惜此夜花朵落了多少,诗人思绪百转,融情于景。近代国学大师王国维也曾在《人间词话删稿》说,“昔人论诗词,有景语、情语之别,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也。”这位归隐终身的“孟山人”,从景语的志趣中达成了妙手天成的意境。

逸趣:田园山水净修心

唐代山水诗人的眼中,美其三,当属净化修心的漫游逸趣之美。位列“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曾提笔写下了千古绝句《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落笔遒劲冷峻,皑皑白雪,不见诸踪迹,然而在这千山茫茫中,偏有一老翁遗世独立,独钓苍茫风雪。时值诗人被贬永州任司马,母亲病逝,仕途失意,心中孤寂却又不乏斗志。此刻自然之空旷寒冷、万籁无声,与他孤傲清高的心境交相辉映。同样的精神隐喻,在《早梅》中也可得见:“早梅发高树,迥映楚天碧。朔吹飘夜香,繁霜滋晓白。”表面写冬季寒梅,实则勉励自身,勿忘修身养性。而在后来的《渔翁》中,这位“永州司马”在漫游山水之间,心中的不平逐渐被山水所治愈,“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通过渔翁的漫游动态,勾连起永州西山、清澈湘水、雾笼湘竹等景色;通过日出之下山水由隐至显的渐变色彩,尾句化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云无心以出岫”,来追寻闲逸超旷的慰藉心境。此等奇趣脱俗之境,让苏轼也为之称道,宋代惠洪《冷斋夜话》曾忆道,“东坡评诗云:以奇趣为宗,反常合道为趣。熟味之,此诗有奇趣。”曾经孤身独钓寒江雪的渔翁,现在融化了心中的坚冰,在自然山水的滋养中平复了心境。这位“河东先生”,从漫游的逸趣中达成了物我两忘的意境。

趣游山水,一重境界,是“望尽天涯路”时的“见山是山”,是初识山水生灵的风物野趣之美。二重境界,是“为伊消得人憔悴”时的“见山不是山”,是顿悟寄情山水的哲思志趣之美。三重境界,是“众里寻他千百度后蓦然回首”时的“见山祇是山”,是彻悟净化修心的漫游逸趣之美。只要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生活处处都能发掘出诗,并不需要挖空心思追寻。顺乎情理写作,便能着手成春。

戴老师高能唐诗课读后感 篇3

栉风沐雨的大唐收容了太多声色呓语,或有隐士,是天际散淡星河,明主见弃,故人疏离,依旧有风雨时节,聆听一场落红雨的悠闲自适;或有剑客,是边塞滚烫疾风,行子飞蓬,金鞭铁骢,在云雪漫漫的塞外,奏响“功名只向马上取”的慷慨之歌;或有天边翩跹而至的谪仙人,矫矫不群飘飘欲飞,搅动大唐文脉百年风流;或有深谙黎庶之苦的慈悲者,沉郁顿挫千锤百炼,以诗为史见证历史荣悲……在《戴老师高能唐诗课》一书中,戴建业老师以21篇讲稿向我们展示了初唐、盛唐、中唐时期,诗歌诗体的发展,诗技的成熟,诗人审美偏好的变迁。大唐的荣光,从来不仅仅是绢帛白纸之上的锦绣诗文,而是透过文墨背后,那一个个动人心魄、傲岸不屈、昂扬奋进,极具生命张力的自由灵魂。阅读整本书,戴老师以幽默风趣的语言,带领读者去触摸盛世之下的不同生命形态。

大唐的生命形态,是无论生在何时,身处何地,都能拥有济世之心,以及对实现自身价值的强烈渴望。书中谈到了盛唐的两种重要的诗歌类型,分别是边塞诗和田园诗。边塞诗中,作者以岑参、高适、王昌龄、王之涣等为例,为读者展现了“看取宝刀雄”的英雄群像。在盛唐之前,我们常提建安风骨,这种忧时伤乱,悲叹人生苦短,渴望建功立业的情感在边塞诗派中展现得淋漓尽致。譬如高适,作者以他的《塞下曲》为例:“万里不惜死,一朝得成功。画图麒麟阁,入朝明光宫”,谈到高适渴望名垂青史,但他追求实现自身价值的途径是洒血疆场以建不世之功,为此甘愿将生命置之度外。“公侯皆我辈,动用在谋略”,这种“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自信豪情让今人读来也尤为热血沸腾。高适祖辈为唐开国名将,他不曾依靠祖辈的荫庇,赴边塞,闯江湖,失败后毫不气馁,心气高却不浮躁,有才华又绝不狂傲,因此作者评价他为“达者”。诚然,这份自信离不开盛世大唐的依托,国力的强盛,清明的政治环境,科举制的设立,为无论上下的有志之士提供了相对公平的晋升之道。因此,后人读唐诗,萦绕在耳边的是大唐强劲有力的脉搏声,而少嗣宗式的穷途之哭。这样环境诞生的才子,自信却不骄矜,与士卒同悲喜,愿意以一己之身承担社会责任,正是这一股股来自疆场的滚烫的热流,为时代增添了区别于后世的大开大合,波澜壮阔的美。

相较于边塞的热风,田园的风光或许会显得内敛婉约,但这些山水诗区别于陶、谢在内的六朝山水田园诗对现实的灰心失望,大唐的山水是“对现实的介入和肯定,热爱自然和热爱时代在这些诗中获得了有机的统一”。无论在朝在野,这些诗人都有着自己的政治追求和人格坚守。书中以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为例:“盛唐的那些隐士其实大部分都是假隐士,不是把隐居作为出仕的‘终南捷径’,就是无可奈何把隐居作为暂时栖身的‘衡门’,一有机会就会夺门而出。”即使生性散淡如孟浩然,也有“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的感叹。但区别于前朝潘岳《闲居赋》的为文造情,将灵果菜蔬的一一罗列,在田园山水笔下暗藏着对世俗之物的难以忘怀,希望以此赋为自己另觅政治机会,孟浩然的这首干谒诗写山水,是于雄阔景物的真挚热爱;写干谒,更有不卑不亢,不露一丝寒乞相的精神坚守。一个时代的自信从内而外福泽每个诗人,他们笔下的文字在洞庭波涛澎湃的水声中,有生机勃勃、兼济天下的入世之情,也有敞亮动人的人格魅力。

此外,大唐的生命形态体现在追求个人英雄主义的同时兼顾关心黎庶的慈悲心肠。前者并不少见,也是大唐常见的价值追求,“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然而在经历了一场安史之乱后,这场巨创震颤了唐人心弦,诗歌转向了新的方向。书中以杜甫为例,通过《画鹰》中“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看到“年轻的杜甫激荡着英雄主义激情,他崇尚卓越、强悍、威猛,厌恶懦弱、平庸、愚昧”,而在经历这场动乱之后,在饱受离散之苦,见证民生多艰之后,他将百姓的苦难凝成了诗的珍珠,奏响盛唐变音。已识乾坤大,仍怜草木青,这场动荡并没有将他逼至山野一隅而逃避现实,也没有让他的笔墨着落于对自身遭遇的自悲自怜,风霜锤炼了他的精神韧性,此后诗风宕开一笔,有对堂前扑枣老妇的关照,有想庇护天下寒士的胸怀……书中完整地再现了杜甫前后期精神世界的变化,让读者看到了杜甫在怜悯孤弱,沉郁悲壮之外的另一面,从而感受那份强韧的精神力量。

通过《戴老师高能唐诗课》一书,我们看到了大唐的诗人,在漏声几重时相聚,在天光熹微时分别,灯花下有人手挽剑花,新醅中有人独酌陪月。今之视昔,那些激荡在后人心中的是极具生命张力的姿态,“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鸡一声天下白”,盛世之音,是兼济天下的壮怀激烈,是唱给迷茫困顿中的人最好的精神慰藉,是历史长河下民族的浪漫发声。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