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吧初中作文初二作文内容页

鲁迅的童年作文800字

2023-12-14 12:41:21 初二作文 打开翻译

鲁迅的童年作文 篇1

陈铭浩

童年是一个人成长的重要阶段,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的一生。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独一无二的童年,有的丰富多彩,有的单一枯燥……今天请大家跟随我的脚步一起去探讨一下鲁迅的童年吧!

鲁迅出生在一个大家族,在当时那样恶劣的社会环境中,这无疑是幸运的。他的祖父是一个京官,家里有四五十亩水田,生活阔绰甚至不知贫穷为何物。周家是个书香世家,全家上上下下都弥漫着书香气。家中有两口大书箱,藏书很多,不光有经典的国学,科举专用的书,还有带插画的小人书,名著小说等,应有尽有。

他不但自家有书,亲朋好友家中也有不少的经典藏书,不仅仅是那些枯燥乏味的正经书,更有许多让小孩子非常喜欢的书,几乎什么题材的都有,令幼时酷爱阅读的鲁迅如痴如醉,流连其中。他家里有钱,有地,有佣人,使鲁迅在少年时代就衣食无忧,大量的藏书更为他日后踏上文学之路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鲁迅的童年是自由快乐的。他有个心爱的宝地——百草园。百草园简直就是一个小型生态系统:有扑鼻的花香,可口的水果,还有各种小鸟和昆虫。虽然只是野草一片,但却是鲁迅小时候的乐园。在百草园中,小鲁迅整天无忧无虑,以虫草为友,以花草为伴,这既造就了童年鲁迅的天真无邪,也激发了他对大自然浓厚和深沉的爱。在迎神赛会上,乡村特有的新鲜有趣、繁盛多样的活动(虽然有些是迷信活动),也让鲁迅了解了许多社会知识。

在与长工家的孩子——闰土的玩耍时,小鲁迅还学到了一些生产知识,渐渐地了解到农民勤劳、质朴的美好品质,同时也看到了旧社会阶级压迫和剥削的事实。这些对小鲁迅的思想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当鲁迅对比着曾经活泼可爱的闰土和后来那个麻木呆板的中年人,他深刻意识到了生活在最底层农民的艰辛,其根源是愚昧的思想。

生活在封建社会家庭中的鲁迅也是可怜的。“学而优则仕”是封建家庭教育自己儿女的第一准则。《二十四孝图》一文提到,鲁迅回忆起和他一样的同窗好友的童年,却不能不以为他们幸福,给鲁迅永逝的韶光一个悲哀的吊唁。他们那时有什么可看呢?只要略有图画的本子,就要被塾师也就是当时的“引导青年的前辈”禁止呵斥甚至打手心。

当他进入三味书屋读书后,枯燥乏味的学习方式,严肃刻板的私塾先生,呆板单调的教育形式,严重束缚了孩子的身心发展。在家里,鲁迅的父亲虽不是封建社会的顽固派,却认为“读书——科举——做官”才是人生唯一能成功的正确道路。他毕竟不了解孩子的心理,甚至消灭、压制小鲁迅爱玩的天性,从七岁开始,强制性地要求孩子读死书,死读书,即使在少有的隆重的过年时看迎神赛会的临行前,也要抓住机会让小鲁迅背上二三十行的《鉴略》,如梦魇一般令鲁迅讨厌至极。这样的鲁迅,只能看到“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

童年生活对一个人的影响是深远的。复杂的家庭,多舛的命运,形成了鲁迅坚毅果敢的性格,也塑造了他深刻的思想。我虽然羡慕他拥有百草园那一方乐土,也羡慕他出生在书香世家,但我更庆幸自己生活在平等、和谐、自由的社会中,享受着科学、多元、幸福的教育。

鲁迅的童年作文 篇2

应棋佐

“我有一时,曾经屡次忆起儿时在故乡所吃的蔬果:菱角、罗汉豆、茭白、香瓜。凡这些,都是极其鲜美可口的;都曾是使我思乡的蛊惑。”

鲁迅从小在绍兴长大,家里是绍兴城中一位周姓的大户人家。在十三岁以前,他大部分时光都是快乐的。十三岁时,鲁迅的祖父被打入监狱,父亲又生了重病,此后家里便大不如前。

提到鲁迅的童年,一定少不了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百草园,鲁迅在这儿发现了大自然的无穷趣味:碧绿的菜畦,紫红的桑椹;蟋蟀弹琴,油蛉低唱;吃了便可以成仙的像人形的何首乌……鲁迅的童年有花有草,有猫有鼠。从小就活泼的他,因为外祖母家在农村,常常在夏夜听祖母讲猫的故事、猜谜,还在房间里养了一只小隐鼠(《狗·猫·鼠》)。这样丰富多彩的童年生活,必定是快乐的。所以尽管社会动荡,鲁迅却度过了幸福自由的童年时期,这段时期更开发培养了日后作家鲁迅的创造力与想象力。

鲁迅童年的无忧无虑,不仅是精神方面的,也有生活、物质方面的。在《阿长与<山海经>》中,鲁迅写到他有一个保姆阿长,这在普通家庭中是没有的,说明鲁迅小时候家里是富裕的。《二十四孝图》中,鲁迅请人讲完了二十四孝图,“请”字也说明了他儿时家中富裕。《五猖会》中,鲁迅一家去看迎神赛会,搬货上船时的热闹场面也从侧面反映出鲁迅家里的富裕和人丁兴旺。

当然,鲁迅的童年不止于乐。他六岁时拜本城中极方正、有学问的寿镜吾老先生为师,在三味书屋学习。在这里,他不再像六岁前那无忧无虑,开始走上了学习之路。他熟读了儒家经典,又在课余时间广泛阅读四书五经之外的各种杂书:小说,野史、笔记……他的心态似乎也从玩乐转变成了认真学习刻苦读书。他不再只有快乐,他开始有了学识,有了对社会的认识,更有了广阔的精神空间,这为之后鲁迅文学的深造和思想的发展奠定了宽广深厚的知识基础。

可是,随着父亲入狱,鲁迅一家开始家道中落。鲁迅十三岁时,全家到亲戚家避难,之后鲁迅的父亲病重,家里的生活状况更是每况愈下,陷入了困顿。作为长子的鲁迅,在周围人的歧视与侮辱中,感受社会的冷酷与势利,逐渐成长为有思想、有态度的新青年,开始了对旧中国社会、文化、人世与人心的审视与思考。鲁迅的童年就此结束,而未来的他,会成为一名能够用笔战斗的革命斗士。

鲁迅的童年作文 篇3

胡炳晨

《朝花夕拾》共十篇文章,描绘了鲁迅童年的应该主要是《二十四孝图》、《五猖会》、《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等。《琐记》、《藤野先生》中的鲁迅,则是更“成熟”的童年。在“乌烟瘴气”的弥漫下,鲁迅记下了那个时代的人们相似的童年经历,回忆着曾经的“真善美”,也用笔戈讽刺着腐败的社会。

小时候,鲁迅可以自由自在地在百草园中玩耍。百草园中有多种各样与童年的鲁迅为伴。这时候的鲁迅充满着天真童趣。因此,他在回忆中评价道:“都曾是使我思乡的蛊惑。”

在被送进私塾后,鲁迅才慢慢地开始对社会有所认知。寿镜吾先生无疑是位好老师,可在时代的熏陶下,天真自由的儿童读的是看不懂的书,学的是枯燥的知识。因为教育的古板与封建,所谓的知识和知识分子无法推进社会,反而步步退缩。这样的教育一点点地抹杀着儿童活泼聪灵的天性,就如《二十四孝图》中被众人熟知的那样,“人之初”的思想被禁锢,人们失去了意识。

再长大些,鲁迅成了明白人,他看见了社会现象的本质。从矿路学堂到日本仙台,鲁迅的亲身体验使他开始意识到中国应该苏醒,使他从天真无知的少年,变成用笔抗击社会的伟人。

鲁迅的童年显然不会止步于此,但在那个时代,无数原本聪慧机灵的人过着鲁迅笔下的童年生活,却曾“教坏了后人”。鲁迅的童年是美好的,天真的,有过善与恶、欢与悲的,就像鲁迅自述的:“他们也许要哄骗我一生,使我时时反顾。”可在文章中却时时能看到资本阶级与封建思想擦身而过的影子,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当时即使像鲁迅一样的明白人也无法阻止四周平庸的人相互配合,催发着封建童年的诞生,所以鲁迅的童年也应是遗憾的,悲伤的,百草园中的美好事物也只不过是鲁迅在毫无束缚之下的回味罢了。当鲁迅回忆自己的童年时,他仍没有忘记唤醒当时麻木的人们。他的一生,用笔墨在“呐喊”,没有鲁迅这样真正意义上的“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又怎会有后人打造出辉煌澎湃的新中国。

鲁迅美好的童年,或许正是推动中华民族新文化发展的结实奠基。

鲁迅的童年作文 篇4

胡祖宾

鲁迅的童年,与我们的童年一样,也是终日与书香为伴的。他的阅读书单与我们的有所不同,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童年的鲁迅,生活在封建社会,当时的书籍肯定没有现在复杂多样,大多是古代流转下来的名人著作。在《阿长与<山海经>》中,童年的鲁迅一直“渴慕着绘画的《山海经》”,后来在长妈妈手中得到了《山海经》。这是一部刻印都十分粗拙的本子,十分破旧,但鲁迅还是认为这是他最心爱的宝书。由此可见,鲁迅对书籍的热爱是深沉的。

说到鲁迅童年的阅读书单,就不得不提到鲁迅的一个远房叔祖。在他的书斋里,鲁迅看见过陆玑的《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还有许多名目很生的书籍。他那时最爱看陈淏子的《花镜》。得到《山海经》后,鲁迅就更其搜集绘图的书,于是他有了石印的《尔雅音图》和《毛诗品物图考》,又有了《点石斋从画》和《诗画舫》。从此,童年的鲁迅越来越痴迷这些书了。

鲁迅是个聪明的孩子,四书五经之类的书并不能满足他的求知欲。对于这些枯燥乏味的书,他从心里不感兴趣。因此,他从很小的时候起,就能自己开辟新的求知途径。首先就是看杂书,从画着奇怪形状的神话人物的《山海经》,到《封神演义》和《西游记》之类的神话传说,凡是觉得有趣的,他都千方百计搜来读。其次是抄书,从陆羽《茶经》和陆龟蒙的《耒耜经》,一直抄到《西西从书》里的古史传和地方志。书中插图,他也会描到画谱上,就如《荡寇志》,他就把里面的一百多张绣像全部描下来,可见鲁迅最大的兴趣就是阅读有图画的书了。

除此之外,《四书》、《易经》、《书经》、《诗经》、《礼记》、《左传》、《老子》、《墨子》、《庄子》、《荀子》、《韩非子》、《战国策》、《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资治通鉴》、《楚辞》、《文选》、《李太白集》、《杜工部集》、《韩昌黎集》、《柳河东集》、《白香山集》·……这些都是鲁迅童年时所读过的书。有人说,鲁迅一生大概看了两万本书,这些只是冰山一角罢了。我想,鲁迅之所以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就,是因为有无数本书籍为他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本好书,一段人生,童年鲁迅的阅读书单亦是如此,其中包含着太多的努力与汗水,艰难与不易,我们应该向童年鲁迅看齐,陶醉在那迷人的书香之中。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