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吧作文体裁读后感内容页

三国演义读后感正标题和副标题

2023-12-09 15:11:14 读后感 打开翻译

三国演义读后感正标题和副标题 篇1

忠义和诚信是做人的基础——读《三国演义》有感

代诺恩

《三国演义》是我喜欢的一本书。它让我明白了一个人的忠贞不二有多么重要。

《三国演义》以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近百年的历史风云为背景,以描写战争为主,诉说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

在众多《三国演义》所描写的人物中,我最喜欢的就是诸葛亮。诸葛亮胸怀大志,忠贞不二。一生尽心尽力为国家效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在诸葛亮去世时,作者写一首诗:

长星昨夜坠前营,讣告先生此日倾。

虎帐不闻施号令,麟台惟显著勋名。

空余门下三千客,辜负胸中十万兵。

好看绿阴清昼里,于今无复雅歌声。

这一首诗可看出诸葛亮在生命的最后一刻,都在为国家战斗。诸葛亮这一活跃三国舞台二十七年的人物战死于绵竹,巨星陨落,贤相逝世。

读完后,我对诸葛亮的忠义感到无比钦佩。他将他的一生全部献给了国家,将自己的聪明才智献于国家。刘备对他更是百般信任。我对诸葛亮佩服得五体投地。

诸葛亮的忠诚让我想起了钱学森爷爷。钱学森爷爷在美国学业有成时,听到新中国成立,舍下金钱、名声,不顾一切回到祖国报效祖国。

还有共产党叔叔阿姨们,他们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不屈不挠。不说出一点儿出卖国家的话,坚持守口如瓶。

在生活中我们更要做到诚信,对身边的朋友,亲人言而有信。

读了《三国演义》后,我明白了诚信、忠义的道理,真所谓: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三国演义读后感正标题和副标题 篇2

逐鹿中原,三分天下——读《三国演义》有感

牛子涵

“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三国亦是如此。

要问三国是哪三国?东汉末年,黄巾起义,烽火连天,董贼入京祸害百姓。众诸侯割地称王,打打杀杀,后成三足鼎立之势,这三足便是三国—孙权之东吴,刘备之西蜀,曹操之曹魏。

要问我最喜欢哪一段?当属赤壁之战也。那时曹操于官渡大胜袁本初,欲南下战刘备、孙权等势力,一统天下。而刘备孙权结为“孙刘联盟”共抵曹操。两各领三军在赤壁相遇。在这期间,令我印象深刻的便是诸葛亮草船借箭,于大战之前七星坛上借东风。周瑜苦肉计打黄盖更可谓一个愿打一个愿挨,最终由黄盖炸降曹操,将其战船焚烧殆尽。曹操败退,后在华容道遇关羽,关羽念昔日恩情,义释曹操。在罗贯中先生的笔下写出了诸葛亮的机智过人、写出了周瑜的足智多谋、写出了曹操的谨慎多疑,写出了关羽的义薄云天。

要问读三国有何好处?其一可以提高自我的思维水平、文学素养以及史学修养;其二可了解古代战争学以及罗贯中先生笔下人物的性格特点,以便于生活中知天命,识人心;其三,在罗贯中先生的笔下突出两个字:“忠”与“义”。告诫我们在生活中要知恩图报,而非恩将仇报;其四,读三国可以树立一个人的信念,争当开拓者、拓荒者;其五,读三国可以提高一个人的语言水平……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这本书不仅将三国时期的故事告诉我,还教会我很多道理。《三国演义》值得我读千遍万遍!

三国演义读后感正标题和副标题 篇3

智慧从何而来?——读《草船借箭》有感

秦一杰

《三国演义》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作者罗贯中,他以汉末三国历史和民间流传的三国故事为基础创作而成。书中精彩故事众多,我最喜欢的是《草船借箭》,该故事以“借箭”为明线,以“斗智”为暗线,描写了诸葛亮同周瑜斗智斗勇,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阴谋,尽显经典作品的艺术魅力。凡是读过这个故事的人,无不敬畏诸葛亮高超的智慧,但这智慧是从何而来的呢?却很少有人去深入地思考。我的答案是:

智慧源于渊博的知识。十天造出十万支箭,在当时所有的人看来都是不可能完成的,而诸葛亮却答应三天之内交箭,而且立下军令状,是因为他提前预测到了三天之后有漫天大雾。为什么能做出这么准确地预测呢?是因为他有渊博的气象知识。

智慧源于对人和事地准确掌握。诸葛亮之所以叫鲁肃去提前准备船只、人员,是因为诸葛亮对鲁肃的人品和性格有特别准确的判断和把握,他深知鲁肃不会提前把事情告诉周瑜,正因为诸葛亮是知人善任的大师,才成就了“草船借箭”,才成就诸葛亮过人的智慧。

智慧源于宽广的胸怀,因为诸葛亮原本知道周瑜是在陷害他,但他的反应却是沉着、冷静,他以战胜曹操为心中大事,从不因私费公,如果诸葛亮没有公而忘私的宽广胸怀,大战未开,他俩就先拼个你死我活,就没了借箭成功的智慧。

诸葛亮是一位了不起的军事家、政治家,在中国悠久的历史中,诸葛亮成了家喻户晓的智慧化身,我以后要向诸葛亮那样,多读书,增知识;知人之长,广交朋友;胸怀大局,见贤思齐,长大后做国家的栋梁。

三国演义读后感正标题和副标题 篇4

学习是人生唯一的“捷径”——读《三国演义》有感

陈孜赫

俗话说:“人中吕布,马中赤兔。”在三国时期,出了很多杰出的人才:有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诸葛亮;有过五关斩六将的关羽;也有一统三国的司马炎。他们当中的每一位都令我敬佩。

难道他们出生就是天才吗?不!他们在成为人才之前都是普通人,但谁又能想到诸葛亮只是一代农民,关羽更只是一个卖绿豆的小贩。司马炎虽出生高贵,但也很谦虚、爱学习。

诸葛亮曾经多日闭门不出,只为学习天下之事,关羽虽是大将军,但也刻苦钻研兵法,变得有勇有谋。我悟出了学习是人生的一条“捷径”。

通过学习为社会作出贡献的人还有很多很多,如大将军叶挺,他学习兵法,当上了大将军,还带领士兵打了许多胜仗;如杨利伟飞天,他凭借年少时刻苦学习,长大后当上了大名鼎鼎的宇航员,为中国航天事业奉献了谁也不可替代的力量;如钟南山抗疫,20年前的非典,是他,组织人们抗疫;今年的新冠,也是他,为制造疫苗贡献了很多的力量。

再来说说我自己吧,我在平时的学习中虽然很认真,但也有走神的读时候,读了《三国演义》,我以后就要一心一意地学习。

读了《三国演义》,我悟出了一个道理:读书是人生中一条“捷径”,唯一的一条“捷径”。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