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吧作文体裁状物作文内容页

家乡的风俗作文400字

2023-11-08 10:43:37 状物作文 打开翻译

家乡的风俗作文 篇1

家乡的风俗多种多样,最有特色的是过春节时的风俗。春季这也是我最喜欢的节日,既可以吃到美食,又可以收到很多红包。

在春节前最忙的一天应该就是年二十八了,因为那天是大扫除。我要和爸爸打扫好家裡的每一个角落,把旧的春联撕下,贴上新的春联,可真是旧的不去新的不来啊!做完这些我可都要累坏了。

到了年三十晚上就是我最喜欢的环节了——吃团年饭。只见爸爸端起一盆盆菜,上面有著我爱吃的烧鹅、鲍鱼、海参、白萝卜等等。烧鹅的外皮看起来很酥脆,闻起来也足以让人“望梅止渴”了,再看看白萝卜,一个个圆形的“月亮”正躺在盆菜内。吃完这些东西的我可真快活!一家人正围著桌子,准备大快朵颐呢!

睡了一觉后就是年初一,也就说明新的一年到来了。我本能地摸了摸枕头底下,果真给我发现了压岁钱,这是爸爸妈妈给我的。过了一会儿,爸妈就叫我去跟亲戚们拜年了,心中不禁在想:“又能拿红包了。”只需要和亲戚们说几句祝福语就能拿到红包,多好一件美事啊!

这就是我家乡风俗裡,让我记忆最深刻的。

家乡的风俗作文 篇2

林子淮

家乡有很多风俗,但我最喜欢过大年与打锣鼓。

首先是过大年,就是年三十,也就是过年气氛最为热烈、最为欢乐愉快的一天。这天早上,家家都要拜苦萨、敬先人、放鞭炮、烧纸钱。大年三十,各家的屋里都挂起祖宗的画像,在大门口贴上红火的对联。小孩洗澡后,穿上新衣服,迎接红包的“到来”,各家都要准备鸡、鸭、鱼,去祖屋祭祖,缅怀我们的老祖先,祈求祖宗的庇佑。

年三十,不仅白天热闹,晚上也停不下来。因为村里人会聚在一起打锣鼓。左敲敲,右敲敲,一会这敲,一会儿那敲,敲击的多么有节奏,多么的规律呀!只见打鼓的人,手一会儿快,一会儿慢,面带微笑,气定神闲。打锣的人随着鼓的节奏,一下下的敲击,配合默契。没想到,就这不到50人的地方,竟然锣鼓喧天的,好不喜庆,好不欢乐呀!

等大家闲下来时,我也忍不住走上前去,敲了一下鼓,咚!很大声,又一次,咚!力量比刚才大,声音也比刚才的更震耳欲聋!那种强大的震撼,是多么大声,也震撼到了周围的所有人,我仿佛看到了长大后的我,在有节奏地敲击着鼓!

这就是我家乡梅州独有的习俗,我喜欢这些习俗,因为充满着童年的回忆,因为凝聚着浓浓的亲情。

家乡的风俗作文 篇3

林娜

春节炸圆子

春节是一年里最热闹的日子,这天家家都会包饺子、贴春联、炸圆子……其中我最喜欢炸圆子了。

大清早,我就看见妈妈提着一袋糯米,我很疑惑:“妈妈,你提着糯米干什么?”妈妈回答:“做糯米圆子呀,今天过年了。”我乐不可支,又不大相信地问:“真的吗?”妈妈点了点头。我跑到厨房与妈妈一起准备食材。摆好食材,我跃跃欲试,好像等会轮到我大显身手了一样!

妈妈把糯米倒入锅中蒸。你是不是在蒸的过程中无数次地看躺在里面的糯米呢?一股一股淡淡的水汽冲出,不一会白花花的白雾就笼罩了整个厨房。到处弥漫着丝丝甜香,这次圆子一定好吃,我这样想着,充满期待。

把一大团蒸好的糯米放入盆中,切碎的肉与葱也放进去,依次加入油盐,糊糊涂涂地搅和着,最后再捏一块,搓圆球。一个个圆子跃进油锅,“噼里啪啦”打了个滚,圆子们在油锅中游泳,他们穿上一层金黄的外套!这样一盘传统的糯米圆子就做好啦!

年夜饭怎么能没有圆子呢!油亮亮的散发着金光的一盘圆子多耀眼呀!你刚咬一口,只听“咔嚓”一声脆响,金黄酥脆的外壳夹带着软软的糯米,在嘴里游荡,一口一个,永远不满足!

晚饭到了,我捧着一个装满圆子的碗,站在窗户前看烟花,“嘭”“啪”,一朵朵灿烂的烟花在空中绽放,照亮了我们开心的脸,这是多么美好的一天啊!

家乡的风俗作文 篇4

花鼓戏

文林锐

花鼓戏是我们老家的著名的风俗,无论男女老少,没有一个不爱看的,没有一个不为它着迷的。

一天,奶奶急急忙忙的把正在看电视的我拽了起来,兴奋地对我说:“花鼓戏要在村口的台子上演出了,我们快去!”我一边快步走,一边问:“奶奶,花鼓戏是什么?”“花鼓戏就是湘南民歌的进化变种,以唢呐、锣鼓伴奏,既活泼又轻快。听起来非常十分好听。”我想:那花鼓戏怎么表演的呢?

我们很快就来到了现场,伴随着唢呐和几声锣鼓与二胡的声音,一位精心打扮的演员就慢慢走上了台,看他不急不慢地用湖南话唱歌词,听他时而高昂时而低沉的唱腔。我不由得赞叹道:花鼓戏可太好听了。

表演结束了,奶奶对我说:“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位破落子弟,生活很困难。一次碰到了花鼓戏戏班,拉来了一位琴师,两人将一对儿女妆扮起来,后来一炮而红,独创了花鼓戏。”奶奶说完后,就哼起了著名的《刘海砍樵》的调子,拉起我的手一起回家了。我在心里暗想:原来花鼓戏还有一个这么有趣的传说啊!

花鼓戏吸收了各种民间艺术的精华,是地方传统文化的一块瑰宝,我喜欢花鼓戏。

家乡的风俗作文 篇5

高莹莹

“家离三里远,别是一乡风。”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我的家乡也是如此。

从腊月二十六开始,每家人都会来到集上筹备年货,集市异常的热闹,人山人海。买灶糖的,买炮的,买对联的,买年画的,买猪肉等等。人们在这边看看,又在那边看看,不知道该买哪一边的,看看这边东西好,看看那边你便宜。站在那不知道如何是好。

到了除夕那天晚上,每家每户的电视上都播放着春晚节目,外面的鞭炮声震耳欲聋,但是不影响人们其乐融融地吃着团圆饭,看着电视。

初一的清晨是那么的安静,好像闹了很久的孩子睡着了一样。到了中午,人们换上了新衣服,拿着礼品大摇大摆的去拜年。在这几天里人们总是笑盈盈的,小孩子收到了许许多多的压岁钱,少则五百多,则一两千,但是没有高兴多久,钱就被大人们拿走了,不过还是给我们留了一些听戏的时候花的。

过不了多久就会唱戏,戏场有很多人,有大人,也有小孩,小孩哪里能听懂戏呀?只不过是图个新鲜罢了。

这个春节已经过去了,该走的都坐上车走了,该上学的上学,该上班的上班。校园里传来一阵阵的读书声,细细的听一听,他们在读老舍写的《北京的春节》,原来《北京的春节》和我们的春节一样,都有很多有趣的风俗。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