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吧作文体裁写景作文内容页

给曹雪芹的一封信

2023-07-07 20:24:02 写景作文 打开翻译

给曹雪芹的一封信 篇1

敬爱的曹雪芹先生:

偶然间,我发现了书柜上厚厚的《红楼梦》,它的封皮已有些陈旧,拂去上面的灰尘,坐在椅子上,走进经典的殿堂。

我惊叹,在您的笔下,每个人物都是如此活灵活现。

林黛玉 “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她的诗意与聪慧,让我羡慕,让我喜爱,她的凄婉结局让我感慨。我恨,恨那对人束缚的时代;我悲,悲那七零八落的结局;我笑,笑那荒唐的人生。

贾宝玉“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他对女孩的高度评价,让我吃惊。在当时的社会中,女子的地位是何等的低下,宝玉竟如此与封建社会格格不入,他的这些话以及他的人都可能被视为疯傻。他不怕,他根本不会怕。您也不怕,借宝玉之口,述出了您的心声。

王熙凤“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生前心已碎,死后性空灵”,人人都说她狠毒,她是个坏女人,不知有多少人恨她恨得牙痒痒。她不会落泪,也不愿流泪,甚至不为自己流泪,即使临死前境况如此凄惨,她也只是“心里悲苦”。她狠,她毒,只不过是选择伤害别人来保护自己,来保住丈夫对自己那少的可怜的关注。其实她该哭的,不为别的,只为拉着黛玉的手又哭又笑演戏,她的年纪也不比黛玉大多少啊!

贾政的威严,贾母的和蔼,宝钗的圆滑,湘云的豪爽……凝成了大观园独特的风景。

我咋舌,世间竟会如此残酷。甄家、贾家,无一不是登得很高,而后摔得很痛。秦氏在临死前,告诫过熙凤:倘若宁荣两府再这么奢侈下去,那后果只会是人去楼空。熙凤忘了,贾家败了,在真真假假的烟尘中,远处甄家也败了。

或许这正是您的道理,世间真真假假难以分辨,只有看淡了,心正了,一切烦恼也就会远去了。

《红楼梦》是用泪与血写成的,只有用纯洁的心去读,去理解,才能对得起您这部芳香四溢、发人深省的经典和您这位付出无限精力的作者。

红楼之花开遍每个人的心

一名普通初中生:陈怡静

给曹雪芹的一封信 篇2

亲爱的曹雪芹

您好!

我是公元20xx年的一名学生,我可是你的粉丝哦!在这,我是来拜你为师的!

我发现,在您的书中,所有人物都描写的栩栩如生,活灵活现。在我自己看到红楼梦的一半时,我突然发现,我和湘云有很多地方简直一模一样!我从史湘云说有一个戏子像林黛玉这件事发现,我和她一样,没心没肺,做什么事情都不想后果,并且性格活泼,喜欢交朋友。但,我最关心的史湘云和其他人结果如何,现在已经有许多红学家在考证中,不仅如此,现在有很多研究建筑,研究画画,研究食谱,研究服装等等行业的专家从您的著作里吸取精华。

但是,正因为如此,我才会如此痴迷于您的著作——《红楼梦》。我虽然没有多大才华,但是,我还可以像金陵12釵她们学习写诗填词。在此,我想拜您为师,请您同意。在这,我还想告诉您,我非常喜欢林黛玉在诗社中写的海棠诗里面的一句:“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这句话体现出林黛玉的孤独,她就像梅花一样,冷冷清清。她又像梨花,淡淡清香。

当然,我拜您为师,并不是为了做大官,考试之类的事情,我是想把您的学问传授给我的子孙,让他们知道,有一个名字叫曹雪芹的人,曾读懂过他们的童年生活,读懂过他们童年生活的点点滴滴……

最后,我想把我自己写的如梦令送给您,希望您喜欢。

如梦令

己是春风露露,却又秋寒夏暑。回身空想来,懵懂万物之处。也罢,也罢。早回起始之处。

给曹雪芹的一封信 篇3

雪芹兄:

你好!见字如面。

由于工作需要,最近我在毁你的大作《红楼梦》,是对经典的亵渎、大不敬,说实话,改的结结巴巴,惨不忍读:我让宝玉、黛玉、妙玉、宝钗和刘姥姥等人都和油烟净化器扯上了关系,不瞒你说,我还让贾府的伙房都换上了科怡环保的油烟净化器设备;黛玉的妈妈因胃病而终,皆由长期吸入油烟中的有毒有害成分所致;黛玉哮喘,见不得油烟,她所到之处必装油烟净化器;宝玉调皮起来,动不动就拆伙房的油烟净化器,《红楼梦》已被我肢解的支离破碎、面目全非。因心里有愧,便向你打个招呼。想想几百年来,有那么多人(所谓红学家之流)和机构(所谓红研所等乌合之众),靠毁你的大作为生,结果连个招呼也不打,实在没有礼貌的很。

事情是这样的,我想在文案上精进,在纵览古今、横征中西、请教三教九流和取经天地人虫后,才发现你的文案《红楼梦》最美。你流畅细腻的文笔和对人类心理的精准把握,使你成为当之无愧的文案大师和营销高手,是不争的事实。汉语被你玩到了极致,人性的外衣和内衣被你无情的撕碎,你能耐这么大,让我们这些凡夫俗子望尘莫及,只有嫉妒的份儿。

每次我写完东西,都会不自觉的拿你写过的东西来作对比,比较之后立马崩溃,顿觉生活暗无天日,根本不在一个档次上,我写的勉强称作作业,你写的才叫作品,既生老曹,何生老王。

幸运的是,我有互联网工具可以用,还有足够的时间赶超你(事实上绝无可能,但人活着总得有个理想吧),我今年才四十,胃不疼、心不慌、肾不虚,肝不肿大、胆不结石、肺不窝囊、腿不抽筋,内分泌平衡、血压正常、耳聪目明、头脑复杂,四肢发达,可可爬树,依然虎虎有生气,照此下去,还可向天再借一百年。

好了,雪芹兄,先说这么多,百年之后我带着草原白酒下去找你再聊,你就不用给我回信了,目前的快递还没开通阴间到人间的业务。你知道了我在糟践你的《红楼梦》后,也别气急败坏的,都是出来混的,都不容易,就别托恶梦给我了,我相信你是个宽宏大量的人,不会和我计较的。你在下面要好好的,多注意身体,没事泡泡妞,逛逛酒吧,缺酒了就给我托个梦,跟我就不要这么见外了。

给曹雪芹的一封信 篇4

敬爱的曹雪芹先生:

我是您的忠实粉丝。今天我怀着一颗崇敬的心与您交流。

首先,让我告诉您一个好消息:您的著作《红楼梦》成为了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并在1987年和20xx年,两度被拍成了电视剧。在21世纪还成为了学生们的必读书目。同时还出现了“红学”学派,专门来研究分析您的世界和您的《红楼梦》。我想,对此您一定感到很欣慰吧。

我知道,您生长在富贵人家,从小就过着富贵奢华的生活。雍正初年,由于封建内部政治斗争的牵连,您的家族遭受一系列打击。您的爸爸被革职下狱,家产抄没,您被迫举家搬迁。悲惨的人生让您深感世态炎凉和封建专制的压迫,于是您蔑视权贵,远离官场,过着贫困如洗的艰难日子。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之下,您凭借着坚定执着的心,呕心沥血写下了鸿篇巨作《红楼梦》。有人说,《红楼梦》讲的就是您自己的故事。

在您愤恨离世后,您的《红楼梦》正式上市了!但是您知道吗?《红楼梦》八十回以后的故事在您好友传阅的过程中弄丢了,后四十回故事都是高鹗同学为您续写的,但他的续写没有得到广大读者的认可。于是,庞大的“红学军团成员们”开始刻苦研究,细读甲戌本、庚辰本、靖藏本等原版《红楼梦》,在其中发现蛛丝马迹。同时,还凭借您忠实的好友+读者——脂砚斋先生OR女士的批注进行了一系列的奇妙联想。几个世纪来,红学家们各抒己见,对“黛玉究竟是怎么死的?”“贾宝玉的原型到底是谁?”等问题展开了激烈争论。有的红学家出了系列丛书,有的走上了百家讲坛,还有人将80回以后的故事续写了下去。《红楼梦》就像一个难以的千古疑团,红学家们就像侦探家们,夜以继日地寻找着字里行间的线索和证据。

我也成为了一名小小红学研究者。

首先,我将红楼梦的人物关系表罗列了出来。之后,我开始了“文本探究”。为了读得更加细致,我还买来了后人编写的《红楼梦诗词曲赋详解》,进行了详细剖析。

不知不觉中,我穿越时空来到了一个令我魂牵梦萦的国度:

我坐着一叶采莲船,荡漾在大观园的流香溪上。一个个鲜活的艺术形象相继走近了我。不禁意间,我已为之倾倒:我喜爱黛玉的善良,喜爱宝钗的大度,喜爱湘云的率真,喜爱妙玉的清净,喜爱晴雯的高洁······

放下船桨,我走上岸。我绕过一片即将凋零的海棠花,穿过一片瑟瑟作响的潇湘竹林,我看到了您。您正斜倚在一块石头上,望着眼前的沁芳溪,看着残败的.桃花随波逝去,缓缓叹息着。我停住了脚步,不敢打扰。我知道,您的心头有千愁万绪无处可诉,而您能做的,便是将思绪化作生动的文字,注入小说人物的灵魂之中,展现在字里行间,驻留在读者的心中。《红楼梦》编织着一个凄美的红楼“梦”,述说着一个王朝的悲哀。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您是一位千古痴人,而您的心,21世纪的我们又能知道多少呢?

梦里梦外,我捧着《红楼梦》,细细品赏。

因为喜爱,我愿用心去聆听您的心声;因为迷恋,我愿用心去寻找《红楼梦》中不为人知的谜团。

祝曹雪芹先生天天开心!

20xx年9月16日

您的粉丝:周欣吾桐

给曹雪芹的一封信 篇5

敬爱的曹雪芹先生:

“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日葬侬知是谁。”葬花吟中的一句,勾起了几代人对红楼梦的回忆,对人物的命运而纠葛的心情,也对凄凉的故事结局而叹息......

“只道他腹内草莽人轻浮,却原来骨骼清奇非俗流。”简单的几句,将主人公的性格特征道的淋漓尽致,一个又奇又俗的人物,他便是贾宝玉。从小在女儿堆里长大,喜欢亲近女孩,与林黛玉的爱情世间少有。有人曾说过,在宝玉的眼里,人只有真假、善恶、美丑的区别。而宝玉也就象征了平等待人的感情思想。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婉转的几句,勾勒出黛玉凄美、动人的姿态。而我们对她最了解的故事,相比定是“黛玉葬花”了,把自己比喻成花,她不甘沉灭,又无力摆脱。怜花更是怜自己,当她看到鲜花的凋零就仿佛看到了自己的将来。这便是林黛玉,有人曾说过,她与宝玉在葬花时的一段对话成为红楼梦中一场情人之间解除误会的绝唱。

“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绝美的几句,诉说了宝钗的人生经历,家中财产无数,是金陵十二钗之一,她恪守妇德,而且城府极深,善于笼络人心,得到贾府上下不少人的夸赞。但有一点不得不提,她虽城府颇深,但天资聪颖,博学宏览成就了这位才女。她便是薛宝钗,有人曾说,正是她破坏了宝、黛的两情相悦.

“昔日知己,桃花树下读西厢,宝玉道‘我就是那多愁多病身,你就是那倾国倾城貌’”,这无不透露出宝玉对黛玉的爱慕之情,“昔日葬花,花落人亡两不知”对黛玉的怜惜,也就从这儿开始......

不知为何你写下了这不朽的文章,也不知我为何爱上了它。或许是唯美的故事,亦或者是黛玉与宝玉之间的荡气回肠的爱情吧。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