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捕风追影》,可以说远超预期,大概是成龙近十年来最好的电影之一。
翻看下电影的基本面,成龙最近主演电影的豆瓣成绩是:《功夫梦:融合之道》5.5分,《熊猫计划》5.5分,《传说》4.3分,《龙马精神》5.3分,《急先锋》4.4分,《神探蒲松龄》3.8分,非常稳定地低位水平。
铁打的“大哥”,流水的带不太动的年轻人,但大哥毕竟70多岁了,实在打不动也带不动了,观众口味又不断在变。如果创作者还是路径依赖按部就班想拍old school的成龙电影,大概率会陷入差评循环。唐季礼已经连续用好几部商业失败的作品,证明了这点。
那本片导演呢?即便是资深影迷,对“扬子”可能都会感到陌生,更多人大概率会跟那个黄圣依前夫傻傻分不清楚。打开导演履历,作品不多,爱情片为主,大部分在及格线以下。最近与“大哥”合作的,正是那部5.3分,口碑碎了一地的《龙马精神》。
再加上《捕风追影》这么个毫无特色且不得要领的名字,不再时兴的警匪犯罪题材,即便最乐观的观众,恐怕也不敢对电影抱太高的预期,甚至想当然地在这个佳片频出的暑期档,错过这部电影。
没想到,就这样的排面,却交出了非常好的答卷。电影完成度很高,节奏感很好,它充分吸收了过往一些成功作品的有益经验,内化为己用,甚至搞出了新鲜感。
这部电影里,母本是银河映像的《跟踪》,游乃海和欧健儿的好剧本,搭建出整个故事和人物关系的骨架,一些高光段落,也做了还原度极高的呈现;反派塑造上,对冲主角的“老态”,延续了《新警察故事》里青春潮流加高智商犯罪的设计,此沙一举一动都是“阿祖”;动作戏上,行云流水的“换装离场”量大管饱,让人想起《顺流逆流》里的伍佰,也有些“碟中谍”的影子。
电影的好看,几乎全建立在这些成功样本基础上,然后做了巧妙融合。再用两段没有血缘的亲子关系作为映照,刻画出互为镜像的两个“父亲”,补齐文戏。梁家辉来了,他镇住了文戏。
导演是极聪明的,拿来主义,元素拼贴,有取巧在,但不是一拼了事,而是在节奏上做了很好排布。要照顾成龙的动作戏,又要用好梁家辉的演技,新生代要有存在感又不能生硬关照,几条线交织还能不乱,都需要细节上下功夫。电影最终成品,看上去颇有“韩味”,节奏快、口味重,打斗精彩、情绪外化,没有《追踪》的作者性和宿命论,放弃了深刻叙事,但也摆脱了原作的压抑,更像一部完全的商业娱乐电影了。
实事求是讲,这么多元素,这么多角色,还要做高智商犯罪,改编难度,其实比单纯翻拍《跟踪》高很多。电影在故事上一直做减法,也留下了不少逻辑和人设上的瑕疵,很多剧本里没讲清楚的点,都是囫囵而过。比如一张模糊不清的脸马上就精准定位到“影子”;黑客几乎等同于金手指,在警察和酒店的安防系统里如入无人之境;最后人工智能更离谱,直接用概率把罪犯的计划全盘道出,其实是给编剧省事。感觉最后高科技方面就是比谁金手指开得大,纯魔法对轰了。
相比之下,我还是更喜欢梁家辉的老派。老派的人物,老派的犯罪,老派的狠辣,这个人物本身也有不自洽的地方,但梁家辉的演技拯救了一切,他真是连一部普通商业电影,也要拿出争影帝的功夫。这个角色其实就是《跟踪》里梁家辉的延续,阴鸷、狠辣、职业,为了适应风格转变,他的表演更加外化,套用了“独狼”的喻意,甚至发出狼的嘶吼,又通过在舐犊情深和切割自保中拉扯丰富人物。而一旦打定主意,就决绝无情,毫不拖泥带水,魅力值拉满。可以说,仅梁家辉就单独为本片贡献一颗星,让三星电影升级到四星。
成龙的打戏肉眼可见日趋减少,他其实可以不用那么在意招牌的成龙式花哨,比如本片里梁家辉的匕首杀人技,显然就更符合当下审美,也更适合剧情设定,其实也更省体力。最后,两个六七十岁老人打在一起,真挺让人心疼的,成龙还在硬挺着,这可能就是他的一口精气神。
相比之下,中生代和新生代还是没能挑起大梁,大家只能是勉强跟住不拖后腿而已。张子枫在港韩中三个版本里没有任何出挑,倒是此沙表现出了更多可能性,能文能武,有颜有演技,值得好好培养。已经不记得是第几次看到王紫逸和郎月婷在电影里打包了,他们继续一如既往地,戏份不少,意义不多,很奇妙地存在着。
《捕风追影》目前豆瓣评分8.1,后续可能会滑落,但依然是近十几年来最受好评的成龙电影。它传达出一个信号,成龙非常需要和不同风格的导演碰撞和探索,摆脱成龙电影的束缚,去顺从和激发新的风格。就像像当年的陈木胜、尔冬升、丁晟和马丁坎贝尔,拍出不一样的成龙和成龙电影,不一定部部成功,但常会带来变化和惊喜。这应该是七十岁后成龙的新路径,忘掉正在老去的功夫巨星,回归为一个纯粹的演员,成龙依然还有无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