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外38℃,电影院里冷气足。银幕上,梁家辉饰演的“影子”傅隆生正被养子用刮刀抵住脖子,他却突然抓住对方的手,淡淡问道:“有没有想过,把我做掉。”
那一刻,我仿佛被什么击中了。
《捕风追影》说是警匪动作片,打斗场面确实精彩。71岁的成龙和67岁的梁家辉身手依然矫健,仿佛回到了香港电影的黄金年代。 但让我沉思良久的,却是反派“影子”和他那群被培养成犯罪工具的养子们之间复杂微妙的关系。
“影子”傅隆生这个角色很复杂。他本是特种侦察兵出身,擅长暗杀,匕首使得出神入化。 年老后,他隐姓埋名,收养了六个孤儿,培养他们成为犯罪团队。 电影里,他既是养父,又是首领;既有保护欲,又有控制欲。来自作文吧 zUOwENbA.net
当他说出“钱不是最重要的,自由才是”时,我愣住了。
我不由想起自己的四年军校时光。那时候青春年少,却要在严格的纪律约束下生活。每天早晨六点准时出操,晚上九点熄灯就寝。整齐的队列,统一的着装,一切行动听指挥。那时候最渴望的,就是周末能请个假进城,哪怕只是在街上漫无目的地闲逛,也觉得无比自由。
毕业后在部队工作的六年,同样如此。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个人的时间和空间都被压缩到极致。记得有一次执行任务,连续一个多月大夜班、小夜班连轴转,困得站着都能睡着。任务完成后,领导只给了一天调休,让我好好休息。那一刻的喜悦,胜过任何奖金。
后来转业到地方,终于过上了所谓“自由”的生活。可以随意安排自己的时间,可以选择自己想做的事情。曾经梦寐以求的自由得到了,却又开始为另一些东西奔波忙碌——房子、车子、票子……
直到20xx年3月底,上海因为“口罩事件”彻底停摆。
最初以为只是短暂的几天,没想到是一天接一天。六十多天足不出户的日子,让我对“自由”有了全新的认识。每天最期待的时刻,就是下楼做核酸的那几分钟。哪怕只是站在楼门口,呼吸一下新鲜空气,看看天空中的飞鸟,都成为一种奢侈。
那时候才真正体会到,钱不是万能的。当整个城市静默,你有钱也买不到一两猪肉,有钱也不能去郊外看看盛开的春花,有钱也不能与好友面对面小酌一杯。物质上的丰富,替代不了行动受限带来的压抑感。
《捕风追影》里的“影子”傅隆生,一手培养了六个养子,教会他们技能,却也将他们工具化。当他们想要挣脱他的控制时,矛盾就爆发了。 电影中有一场戏,傅隆生一个人单挑30个壮汉,刺、劈、砍,招招致命、血肉横飞。 但比动作戏更打动我的,是他与养子们之间那种既像亲人又像敌人的复杂关系。
某种程度上,我们每个人都在追求自由,却又不知不觉为自己和他人设置牢笼。
电影结尾,傅隆生被张子枫饰演的女警何秋果制服。 导演杨子在采访中说,这处设计是故意为之,傅隆生看似束手就擒,实则是主动将自己送入监狱这一“安全区”,为后续故事埋下了伏笔。
监狱,某种意义上,不也是一种“足不出户”吗?
走出影院,夏夜的风迎面扑来。我掏出手机,看了看余额宝里的数字,又抬头望了望街上来来往往的人群。每个人都在为生活奔波,每个人都在追寻着什么。
钱不是最重要的,自由才是。
也许真正的自由,不在外面,而在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