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吧作文体裁观后感内容页

《南京照相馆》观后感

2025-08-25 22:39:35 观后感 打开翻译

《南京照相馆》观后感 篇1

昏黄灯光下,老旧相机静静伫立,可谁能想到,它曾见证过山河破碎,定格过人性的闪耀与至暗。《南京照相馆》这部影片,没有硝烟弥漫的宏大战争场景,却用一家小小照相馆的故事,撕开了历史的沉痛伤疤,让我真切触摸到那段满是血泪的过往。

影片将镜头对准 1937 年南京城沦陷后的吉祥照相馆,这里成了邮差阿昌、戏伶毓秀、老板老金一家以及翻译官王广海等普通百姓的避风港。日军闯入,逼迫众人冲洗照片,暗房红灯闪烁,显影液中浮现出的,竟是同胞被屠戮、南京城被焚毁的残酷画面。这些照片,是日军暴行的铁证,也成了百姓们守护真相的 “战书”。印象最深的,是阿昌的转变。起初,他只是个在乱世中只求自保的邮差,面对日军,眼神里满是恐惧与怯懦。可随着剧情推进,他目睹同胞惨状,内心的爱国之火被点燃。他不再逃避,勇敢地与日军周旋,为保护罪证,不惜将生死置之度外。阿昌的成长,是无数平凡人在战争中觉醒与抗争的缩影,让我看到了普通民众骨子里的坚韧与勇气。还有老金,他操着口热辣方言,平时是个再普通不过的照相馆老板,可当面对日军威胁,他毫不退缩,用自己的方式守护着大家,守护着真相。他那坚定的眼神和挺直的脊梁,彰显着中国人的硬气。

电影里,日军的残暴与虚伪令人发指。摄影师伊藤表面温文尔雅,甚至会给阿昌糖果,可他镜头下记录的,却是南京城的人间炼狱。他一边用血腥照片满足侵略欲望,一边又拿出写有 “仁义礼智信” 的卷轴,妄图粉饰罪行,其丑恶嘴脸令人作呕。翻译官王广海这个角色则把人性的复杂展现得淋漓尽致。他起初为求自保,协助日军做事,可当看到亲人、同胞遭受迫害,内心良知被唤醒,在痛苦挣扎后,选择站在正义一方,即便付出生命代价,也要守护罪证。

影片还有一处细节让我深受触动。众人在照相馆躲避危险时,小姑娘说还有很多地方没去过,老板老金便用照相馆的幕布,展示出各地的名胜风景,从北京故宫到杭州西湖,从武汉黄鹤楼到万里长城。那一刻,“大好河山,寸土不让” 的信念深深扎根在每个人心中。这幕布后的山河,是大家心中的精神寄托,即便身处黑暗,对祖国的热爱也从未熄灭。

走出影院,心情久久无法平静。南京大屠杀,不再是历史课本上冰冷的 “30 万” 数字,而是无数鲜活生命的消逝,是一个个家庭的破碎。那些在战火中挣扎求生的人们,他们的恐惧、绝望与不屈,透过影片,直击我的内心深处。作为新时代的学生,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享受着先辈们用鲜血换来的幸福,更应铭记这段历史,传承先辈们的精神。我们要时刻保持警醒,努力学习知识,增强自身本领,让祖国变得更加强大,唯有如此,才能避免历史的悲剧再次上演。“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南京照相馆》是一部电影,更是一堂生动的历史课。它时刻提醒着我们,勿忘国耻,吾辈自强,要用实际行动捍卫历史的真相,守护和平的曙光。

《南京照相馆》观后感 篇2

《南京照相馆》是一部电影,它讲述了日本在侵略中国时犯下的滔天罪行,让国人牢记这段屈辱的历史。

1937 年 12 月 13 日,日本开始全面侵略中国,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南京有一家照相馆,靠着为日本人洗照片生存。

他们每次洗照片时都需要谨小慎微,稍有不慎便小命不保。就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他们一边生存,一边与日本人斗智。看似只是在为日本人洗照片,实则早已将那些记录日本人烧杀抢掠、攻击平民的照片储存起来,盼着有一天能走出南京,把这些罪行公之于世界。

在当时,只有拿到通行证才能走出南京,逃离这座死城。

这天,日本人强求中国人跟他们合照,中国人民被逼无奈,只好配合。这时,一个婴儿不停啼哭,一个日本鬼子见状,抱起婴儿就往地上使劲一摔,就这样,一条活生生的生命没了。事后,日本人却像没事发生一样,把死去的婴儿交给照相馆的人,让他们一起合照。

要从日本人手里逃走,必须拿到通行证,而拿到通行证十分不易,一个通行证只允许一人走出。这天,照相馆的老金意外得到两张通行证,他决定让其他人先逃,便让小女孩和她的妈妈先走。

本以为走出这里就能万事大吉,谁知日本人看到她们的通行证后,一把撕毁,将她们抓起来殴打,就这样,两条活生生的人命又被可恶的日本人杀害了。

之后,他们又在照相馆里待了许久。一天,几个日本人闯入照相馆,准备搜刮一番,想找出他们藏照片的证据。经过与日本人的几番搏斗,他们终于将日本人反杀。这时,电影里的一名汉奸也在战斗中倒下。清理现场时,他们发现这名汉奸竟藏有两枚通行证。直到这一刻,他们才明白,他并非自愿当汉奸。这一次,老金和照相馆里的一名妇女准备拿着通行证,带着一个婴儿离开。

日本人没发现异常,便放了他们。可这时,日本人的一只恶犬发现了妇女携带的婴儿。为了掩护她,老金独自与日本人对抗,最终被一枪打死。这名妇女带着储存的照片逃出南京后,立刻将照片交给外国记者,让他们向全世界发报。这件事很快传开,日本人的丑恶嘴脸在全世界暴露无遗。

1945 年 8 月 15 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那些战犯挨个被执行死刑,可即便如此,谁又能替那些无辜的百姓讨回公道呢?

电影中有一句很励志的话:“大好河山,寸土不让!”

《南京照相馆》观后感 篇3

光影里的血泪与希望

前几天,我怀着沉重的心情,与爸爸妈妈一同观看了电影《南京照相馆》。观影结束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那一段充斥着血与泪的沉重历史,仿佛就在眼前一幕幕地上演。

这部电影将时间的指针拨回到 1937 年,彼时南京沦陷,黑暗如潮水般迅速蔓延。吉祥照相馆中,生活着一群平凡的人:善良憨厚的邮差阿昌、热心正义的照相馆老板老金、美丽坚强的女演员毓秀……

他们原本各自在平淡的日子里按部就班地生活着,然而,战争如同一头凶猛的野兽,瞬间打破了这份宁静,将他们的命运紧紧地交织在了一起。为了在这乱世中活下去,他们不得不忍辱负重,帮日军冲洗照片。可当那一张张照片在显影液中逐渐清晰时,他们看到的竟是日军屠城的血腥罪证。

起初,阿昌只是一个普通青年,面对日军时,他的眼中满是恐惧与怯懦。然而,当他目睹了无数同胞在日军的屠刀下悲惨死去,那一幕幕惨绝人寰的场景如同重锤一般,一次次地敲击着他的内心,他心中那原本微弱的爱国之情被彻底点燃。从此,他变得勇敢无畏,哪怕前方是刀山火海,哪怕付出生命的代价,他也毅然决然地选择与日军抗争到底。老金则是个热心肠的人,他身上有着南京人特有的豪爽和正义。面对日军的威胁,他的眼神中没有丝毫的畏惧,反而闪烁着坚定的光芒。他绞尽脑汁,想尽一切办法保护大家的安全,同时也守护着那些记录日军罪行的珍贵照片。

电影里有一个画面,让我感动得热泪盈眶。大家躲在照相馆里,气氛压抑而沉重。这时,一个小姑娘稚嫩的声音打破了沉默,她说好多地方都没去过。老金听后,立刻用幕布展示出各地的美景,有雄伟壮观的北京故宫,宛如人间仙境的杭州西湖,巍峨耸立的武汉黄鹤楼…… 大家一起轻声念着这些地名,眼睛里闪烁着光芒,那光芒中满是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还有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在那个黑暗到让人绝望的时刻,这份炽热的家国情怀就像一束穿透阴霾的光,给人们带来了希望。

看完电影,我的心情久久无法平复。南京大屠杀那段历史,是中华民族永远的伤痛,是一段惨痛到让人不忍直视的记忆,我们绝不能忘记。如今我们所拥有的和平生活,是无数先辈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

我们要牢牢记住这段历史,倍加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在今后的日子里,我要努力学习,不断提升自己,让自己变得更强大。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保护好我们的国家,让这样的悲剧永远不再发生。以后,我也要像电影里的人物一样,勇敢、有担当,为祖国的美好未来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南京照相馆》观后感 篇4

今晚,我身处于我的故乡南京,观看了电影《南京照相馆》。

观影之后,我更加坚信,这部影片足以触动每一位中国人的心弦,让人难以平静地离席。

尽管影片的情节在网络上已被广泛讨论,我在观影前也已尽力平复了自己的情绪。然而,当置身于单位包场的影院,四周环绕着平日里并肩工作的同事时,那份 “职业素养” 的提醒 —— 不要在人前轻易落泪,却难以抵挡内心深处情感的涌动。更遗憾的是,观影前的匆忙准备让我仅带了半包餐巾纸,面对影片中触动人心的瞬间,这些纸张显得如此捉襟见肘。

南京大屠杀,这段历史对于每一个中国人而言,都是刻骨铭心的耻辱与仇恨,尤其是对于南京人民。影片中,导演虽已尽力淡化日寇残暴行径的镜头,许多血腥画面只是轻轻掠过,但每一个中国人都深知那段历史的真相,我们都知道会发生什么,不容置疑。

影片中的角色塑造同样令人印象深刻。刘昊然饰演的编号 1213 邮差、王传君所饰演的日语翻译、高叶演绎的落魄戏子,以及王骁生动刻画的照相馆老板,每一个人物都鲜活地跃然于银幕之上,令人动容。

当那句 “大好河山,寸土不让” 的台词响起时,我内心深处压抑已久的泪水终于决堤而出。直至影片结束,那份哀伤与愤慨如同当年南京遇难同胞的鲜血,从未停歇,永远铭记。

这部影片最为出彩之处,在于它深刻地揭示了日本人的伪善与骨子里的残忍。他们一面挥舞着屠刀,一面却虚伪地谈论着中国的 “仁义礼智信”,这种荒唐与变态的行为令人发指。我们不应奢望日本人的真诚道歉,因为他们往往只会虚伪地表达歉意,甚至对此都懒得虚伪一下。而我们,作为活在当下的中国人,必须铭记这段历史,以此为耻,刻在灵魂深处,绝不让历史重演,绝不让国家再次陷入一盘散沙、任人宰割的境地。

走出影院,南京的夜景如诗如画,灯火阑珊。我特意路过新街口中山先生的塑像,他依旧挺立,俯瞰这座古城。南京新百大楼上,鲜红的 “我爱南京” 四个大字,是那么耀眼。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他们曾经梦想的生活。

我爱南京,这座承载着历史与未来的城市。

勿忘国耻,铭记历史,吾辈当自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