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吧实用文档范文大全内容页

校庆主题征文优秀作品

2024-03-05 13:58:49 范文大全 打开翻译

校庆主题征文优秀作品 篇1

我梦想开始的地方

这是我来到xx一中的第四年,也是xx一中的xxx年华诞!

小时,在爸爸和姑姑的聊天中知晓了xx一中,而他们都因为没有在xx一中这个xx最高学府学习过而遗憾。那时我觉得,xx一中是神圣而又可望而不可即的。

小学时,妈妈带着我第一次进入xx一中。一中很大,很美,绿叶衬托红花,红花牵引绿叶,生机勃勃,其中万物在我眼中是那么美好。我小心翼翼地揣着正在萌生的小小的愿望。

六年级的一个假期,我和朋友来到xx一中游玩。生物园不大,但里面的景色却让人流连忘返。一中的操场很大,四周有着莽莽榛榛的树丛,红色的跑道在阳光的照耀下闪耀着光芒。彼时的我更坚定了自己的愿望,往后一定要来xx一中上学,在xx一中的每一个角落都留下真真正正属于我的足迹。

我成了目前家里唯一一个上过xx一中的幸运儿。初一入学时,独自背负行囊踏入校园,抬头仰望树林,斑驳的光影透过树荫投下,落在地上,伸脚踩碎一片落叶,看它破碎的躯干在脚下发出“咔”一声。校园里的一切对我来说是那么新奇,走上楼梯,心中满怀着紧张,却不失期待。彼时清风轻抚我的脸庞。初入班级,一张张陌生却又亲切的脸蛋,带走了心中的忐忑,我试着与身后的同学交谈,原本不善言语的我却也与同桌聊得不亦乐乎,我们不在意不同的过往,只期待未来的征途是多么美好。那时,我想:xx一中一定是个温暖的家庭吧。

运动会在繁忙的半期考后到来。那是我来xx一中的第一次运动会,我满怀欣喜参加了八百米。那天,骄阳刚好,天空蓝得清透澄澈,我如愿以偿在xx一中操场上肆意奔跑,听着他人的加油喝彩,拼劲挥洒汗水。那时,我真正感受到了“青春”的肆意张扬,“热血”的恣意挥洒。

初二,参加了合唱团。“红千层放飞,灿灿希望;紫玉兰伴着,阵阵书香……”我做梦都想不到,xx一中的校歌会如此动听地从我们的口中流淌出来,我们随着律动摇摆,我甚至可以从歌声中浮现出xx一中校园里充满文化底蕴的画面。

不知不觉中我在xx一中学习了三年。初三临近毕业,我竟对这校园产生了不舍。百日誓师大会上我那热切的期盼——高中我也一定要在xx一中,也在这一刻达到了顶峰。xx一中的一切的一切都在呼唤着我,斑驳的光影透过绿叶折射入教室的一角,这一切都是如此的美妙。我坐在教室中,埋头,奋笔疾书着,为了那小小的期盼,努力着,拼搏着。

当我再一次迈入xx一中,万物可爱,如此熟悉,绿树红墙,如此多彩。我凭借着自己的努力,完成了和xx一中的约定——在顶峰再次相见。

斗转星移,冬去春来。在xx一中的三年多,我学会了很多。我与同学间建立起了深厚的友谊,我懂得了独立,懂得了知识的重要性,懂得了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尊重,懂得了集体的力量是无穷的,懂得了不成材先成人的道理,懂得了不应该徘徊,不应该彷徨,要相信自己……

时光荏苒,岁月蹉跎,xx一中的前117年我并未在此拥有过痕迹,我愿在xx一中百廿校庆中留下我的脚印。从对xx一中可望而不可即的想法,到坚定自己的志向,再到如今对自己和对xx一中未来的美好祝愿。愿彼此都能在未来的日子里,携手同行,共同进步。不管未来有多长久,珍惜相聚的每一刻;不管多少个春夏秋冬,我将永远铭记着xx一中。

校庆主题征文优秀作品 篇2

沁园春·贺晨一十年校庆

银屏山畔,

教学高楼,

拔地而起。

望校园内外,

一派生机,

绿树红花,

交相辉映。

看罗汉松,

苍翠欲滴,

四季常青鱼池立。

洋紫荆,

娇艳吐芬芳,

硕果依依。

晨一如此风貌,

引莘莘学子入校来。

听书声琅琅,

歌声悠扬。

植物园里,

鸟语花香。

食堂华丽,

饭菜飘香,

干净卫生难相忘。

展未来,

教书育人路,

与日同辉。

校庆主题征文优秀作品 篇3

十年校庆

风萧萧兮易水寒,晨一建校兮十年安。

在那个略带炎热的夏天,我们都义无反顾地把自己的孩子投入了学校的怀抱,这一所母亲一样的学校,就是丰富孩子们的知识,充实他们生命的地方。

时隔几年,只是短短的几年,就随着这流逝的一年时光默默成长了不少,这一年他将会迈入他的十周年校庆,他将会再一次展开剧情的翅膀,在接下来的日子冲上云霄,再创辉煌,也许曾经的学校略显年轻,略带羞涩,而此时的学校已经茁壮成长,渐渐露出锋芒,十年的磨砺,褪去了稚嫩的羞涩,历练出了微熟的坚韧,走入了一个新的境界,他已经成长,并且将一直成长下去,继续枝繁叶茂。

十年或许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只是弹指一挥间,充其量也只能算是1/10个世纪的时光,十年载栉风沐雨,十年春华秋实。在这十年里经历了风风雨雨,但同时也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辉煌,十年的时光,或许不够一个民族真正的强大起来,但是却能够让一个民族的教育强大起来。晨光第一已经真真正正的蜕变,真真正正的成长,增设的足球场。校舍。逐步加强的师资……这都是晨光第一成长的脚步,印证着一步步的成长起来。

如今,已经十岁了,它承载着优良的传统,开阔着换新的明天,革故鼎新,以超强的生命力和创造力继续着他的成长,”遇见最好的自己,预约最美的未来”这四字校训深深地印在他培养的代代英才心中,让他的学子为他自豪,或许在今后的日子里,更多的孩子会将自己的脚步遍布祖国山河世界各地,再过若干年,他们也将像这天一样,带着兴奋的情绪回到母校,再次感受母校所取得的辉煌这一片沃土,每个孩子在这里走过了最最难忘的青葱岁月,也见证了他们学习的进步和茁壮。

我们会和我们的孩子们深深爱着这一片充满激情和青春的土地一一他让我们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归属感,让我们感受到前所未有的进取热情。

这样一所学校怎能让我忘怀!就是这肥沃的一片土地,充足的养分孱弱柔嫩的幼苗长成参天大树,晨光第一也是这样如椽的一支画笔,怀着莘莘学子绘出青春灿烂的蓝图。

校庆主题征文优秀作品 篇4

不灭的光

那夜,又梦到你,梦到幼时的澄澈明朗,梦见春风吹落花雪一瓣瓣,蓝花楹树的紫朵儿纷纷坠衣衫,梦里孩童的笑声清脆,梦里窗外树上的天光迟迟,梦见一张张莞然而笑的脸……长情的人想将儿时的梦做完,滚滚的川却把梦中的人倾翻。醒来间恍然已过了十几个春秋。

您不知,在梦里,我已探访了您千万遍。

小时候对这有百年历史的永泰一中没有概念,对后山的那幢楼也没概念,只知道那是我的家,是我成长的地方。童年时,和妈妈的许多同事住在一起,大家都亲切地叫我“小郭”。

宿舍楼前的那个菜园子,是我和小伙伴们过家家的“快乐星球”。楼左,校长家门前的玫瑰不能摘。楼前通往校园的路上有几棵高大的白玉兰树和蓝花楹树,洁白芳香的玉兰花和碧绿的大叶子是我“包粽子”的材料,那蓝花楹树上漫天紫色的花仙子高不可攀,一遇到雨季就会簌簌地掉落满地,一朵朵地插在我的手指头上,那一刻觉得自己也变成了花仙子。宿舍楼后有棵干瘦的枇杷树,爸爸爬上树,用长长的竹竿摘枇杷,我们小孩子眼巴巴的在树下守望,枇杷很甜。

八角楼前的落叶怎么也扫不完,厚厚的黄叶像是柔软的被子,我和小伙伴在地上拿起粗粗的木枝,在地上推来推去,花了整个下午,把落叶堆成一座座“小山包”,落日余晖亲吻着我们的汗流浃背,感到很骄傲。辉映着金色的霞光,八角楼披上了金光。

连幼儿园都还没有上,就会去操场捡瓶瓶啦。傍晚,开着我的电动小摩托,外婆跟在我的后面织毛衣。大哥哥们都在篮球场挥洒汗水,我的眼睛亮亮地扫荡着球场边空的矿泉水瓶,一一捡来放进小摩托车的后备箱。得来的瓶瓶罐罐换来的钱,换成了三狮超市门口“摇摇车”里享受的时光。

俊祥叔叔的儿子叫博恩,他还很小,在他奶奶的怀抱里,我会喂他吃饭,他叫我“小郭姐姐”。有一次房门锁了没带钥匙,站在门口一声呼唤,俊祥叔叔带上来一张卡,往把手边的门缝里一塞,“啪”就成功打开了门!啊,还有爱画画的,有很多芭比娃娃的阿静姐姐;爱吃酸菜鱼,一手好字的阿婕姐姐……

童年里的老一中,我从没觉得她很老,她很亲切,她很包容,她是大海,我是徜徉其中一的一条小鱼儿,荡悠悠地游荡在校园的每个角落,蹦跳在那条悠长而光滑的石板路上,在那里,我度过了童年。

上小学时,我搬离了老一中。后来两次回去摘楼后的桑叶,却发现怎么也拼凑不起记忆里曾经家的样子。曾经大片齐整的菜地荒芜了,楼里堆满了杂物。只有窗前的那片风景半颓,美丽的蓝花楹树只剩了一棵,白玉兰树没了头,校园里的风景熟悉。可是,她叫“城关中学”了。不知道,曾经从这校园里出去的哥哥姐姐们,是否还会回到这,能否寻找得到那逝去的记忆和青春。可以确定的是,我找不到我的童年了。

我的青少年是与新一中一起成长的。在建设新一中校园时,也常过来玩,小时侯的我还认领了一棵树,可惜没有印象是哪棵了。最吸引人的就是植物园了。初一时,步入新校区的初中部,这里对我来说陌生又熟悉。又与一些熟悉的面孔重逢,虽然我不记得这些曾经和我是邻居的老师们的称谓,但他们的音容笑貌和亲切的“小郭”,让我仿佛又回到了龙峰老校区的童年。

最令人惊喜的是,近七年未曾谋面的阿婕姐姐在我妈妈的班上,那时的她读高三,初一的我满怀期待和激动,和她在年段室前再见,发现以前小小的我已经比她高了,二人早已不复当初的样貌,也没有了往日的熟络,可见面时的会心一笑,又把我们拉回了满是童声的菜园子,而她的妈妈岳闽玉老师也成为了我初三时的历史老师。去操场跑步时,也老是遇见阿静姐姐的爸爸卢达老师,他是马拉松长跑健将,总是乐呵呵地拉着我多跑几圈。

如今值百廿华诞,我是永泰一中高二(11)的一名学生,正与同学们为自己的梦想披荆斩棘,播撒汗水。当看到“我与一中的故事”的征稿时,过去那一幅幅美好的、深藏心底的、都快要被遗忘的画面,纷纷侵涌而上,断断续续的小片段突然就不由自主地拼凑起来,眼眶不知不觉地湿润了。很久没有再回去老一中了,听说后山的楼当做危楼被拆成了一片废墟,校长的玫瑰还在吗?据说八角楼还保留着老样貌,不知道那我和小伙伴们怎么也扫不完的叶子,如今还铺满了老树下吗?昔日的玩伴,只能偶尔从他人嘴里听到,有的上大学了,有的已经要工作了。一切成为回忆。

只争朝夕,不负韶华。今日,老师们春风化雨,学子们泛舟学海,“育德至善,格物致知”,百年之光,跨过泱泱樟溪,从龙峰山麓到鲤渚水边,炬火相承。美如画的校园,我辈少年意气激荡,青春飞扬,书山题田,勤耕不辍,他日的我们必将使百廿风华更加闪耀。

明年,我也要高考了,风景如画的永泰一中——曾经的家,现在的校园,将成为我的母校。过去的老邻居和现在的老师同学将是我绵绵岁月里一道道不灭的记忆风景。

多年后,会有一位耄耋老者,踟蹰在校园里,来和您一起回忆,那时候,您还会不会记得我?您曾经的少年,依然温柔果敢,任井边俗谈,岁月蹉跎,也困不住她眼底,依旧不灭的光。

校庆主题征文优秀作品 篇5

晨光十年,风华正茂

晨光第一学校——我孩子的母校。一颗位于全国最美小镇——清溪镇的璀璨明珠,更是一所教书育人、桃李芬芳、书香弥漫的美丽花园。

晨光第一学校创办于2010年,随着学校办学条件的不断优化,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家长选择晨光第一学校作为孩子学习成长的起点。历经十年风雨,学校始终带着崇高的教育使命和坚定的办学理念为社会培育一代又一代的接班人。学校始终致力于精致教育,追求高雅、追求卓越、培养高品位的现代人。每一个心灵都有属于自己的梦想,每一个梦想都有属于自己的天空。晨光第一学校就是这样一片智慧的沃土,晨光第一学校就是这样一片广阔的天地,孕育着我们的信仰,放飞我们的梦想,我们的孩子在这里扬帆启航,昂首走向美好的明天。

十年,春华秋实,润物无声。十年,更是一所学校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里程碑,是学校拼博进取、再创辉煌的新起点。晨光第一学校,名师汇集,师资力量雄厚,教学经验丰富,每个教学阶段都取得可喜的成绩,教育佳绩再上新台阶。它就像一位智慧的使者,一朝一夕、一静一动都透露着名校的沉稳与气度。

我是一位来自小学毕业班的学生家长,我孩子是三年级插班来到晨光第一学校的,如今已是第四个春秋了。我对于晨光第一学校的选择,可谓是:始于颜值,敬于才华。因为颜值选择了晨一,却因晨一的内涵与洋溢的才华肯定了自己的选择。我记得孩子刚进学校,他对一切都很陌生,不过老师们的热情和同学们的关心,使他感受到了集体的温暖。渐渐地他对学校产生了热爱之情,对学校的各项活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学习也充满了热情。在老师的细心启蒙与指引下我的孩子融入了班级的生活,也磨砺了自己的性格与学习能力。在这里同学们给予我孩子的帮助,老师给予我孩子的信心,班级给予我孩子的温暖,学校创造了每个学生的发展平台。唯有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方能报答这份同窗情谊,师生情谊。

十年执着追求,十年开拓创新,十年风雨兼程,十年青春如歌,必将化作一路芬芳。听,校园内书声琅琅、歌声琅琅、笑声琅琅,正大步迈向下一个十年。

校庆主题征文优秀作品 篇6

理想从这里启程

2021年春天,迎着一场淅淅沥沥的春雨,我回到母校黑龙江大学参加《黑大文苑》座谈会。座谈期间,母校工作人员把最新的一期《黑龙江大学》校报,分发给参会的校友。那熟悉的报头让我的心为之一动,记忆的闸门瞬间被这张普通的报纸打开了。四十多年前的往事像电影特写镜头般地推送到我的眼前。

1978年10月,入读黑龙江大学中文系不久,我就看到了《黑龙江大学》校报。那是一张对开的小报,铅印,每期都能发到班级几份。我很快被这张报纸吸引了,特别是副刊经常刊登的一些老师和同学的文学作品,每期我都要认真阅读,感觉很亲切。

写作是我们中文系的必修课,也是我喜欢的一门课。让自己的文字变成铅字,是我青年时代最大的梦想。当时,我非常钦佩发表过作品的同学。我在入学前也写过几篇稿子,但最高只是达到过团广播站的层次。我下决心在写作上能取得进步。

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我在课余时间加大了写作能力的训练,为自己订了《人民文学》、《小说选刊》、《世界文学》等文学刊物,不管学习多么紧张,每天都坚持阅读一会儿。每到星期天,都会把自己关在教室里,练习写点短篇小说、散文之类的东西。稍有空闲就和几个喜欢写作的同学切磋一番,并开始屡败屡战地给社会上的报刊投稿。

其实,在初学写作之时,我就曾想到了《黑龙江大学》校报,并知道了编辑部的房间,几次想去投稿,但都因缺乏勇气而放弃了。直到大学三年级开学后,我终于拿着自己的一篇习作,壮着胆子敲响了校报编辑部那扇神秘的门。

记得编辑部是一个狭长的房间,一楼,光线不是很好。一位和我年龄相仿、戴着眼镜、很有学者风度的男编辑,听我说明了来意,很热情地让我坐下。交谈中,我知道这位编辑老师叫周尊海,是中文系76级学生,我的师兄,毕业分到了校报编辑部。我入学时76级的同学还在校,我们还一起参加过系里的活动,可惜各自忙于学习,我们之间并不熟悉。后来说到我们入学不久系里排的话剧《有这样一个小院》,才知道周尊海在剧中扮演了一个叫于副处长的角色。这部话剧是中文系77级学生李龙云创作的,在专家指导下由中文系学生排练并在哈尔滨话剧院进行了公演,我和同学去看过演出。这是我们中文系乃至整个学校的一件大事,而参加演出的同学也像明星一样荣耀。我对周尊海的敬意油然而生。

几天之后,1981年4月5日,刊登着我的散文习作《心血凝成的批语》的那期《黑龙江大学》校报送到了我们班级。我按捺不住心跳,悄悄看了几遍,并把报纸收藏起来。好在我署的是笔名,没人知道。几天后,学生会的一位同学给我带回2元稿费和一张稿费单。那是我的文章第一次变成铅字,虽然不过短短的千字文,却让我看到了希望,增强了自信,一连好多天我都非常高兴。

第一篇稿件的刊发,对于正在写作的路上艰难爬坡的我来说,如同一场及时雨,极大地激发了我的写作热情。过了一阵子,我又陆续给校报送去《温暖》《一封信的启示》两篇散文稿,很快也都被采用了。

与此同时,我在社会报刊的努力也开始有了突破。1981年11月3日,家乡的《大庆报》刊发了我的散文《希望》。寄给哈尔滨市《小说林》杂志的一篇6000字的短篇小说《老师像妈妈》也三审通过,并在焦急期盼中于1982年6月发出。

让我没想到的是,在毕业前夕的一天,一位学生会的同学告诉我,《黑龙江大学》校报要发一期毕业生专版,约我写一篇散文。这个信息让我感到激动,年级里有很多写作高手,能约到我真是幸运。我用了1天的时间,写出了一篇千余字的散文《恋情》,回顾了四年的大学生活,表达了对母校的感激和留恋之情。我在文章结尾写道:

四年中的每一件事情都是那样清晰,那样令人留恋。当然留恋并不意味着悲伤。告别过去正是为了更美好的理想。

再见吧,亲爱的母校。明天,在祖国的四面八方,我们将用奋斗者的汗水,为你的名字增光。

这篇散文习作刊发在1982年6月28日《黑龙江大学》校报上,成为我离开母校前获得的一份最珍贵的礼物。

毕业40年我再也没见到《黑龙江大学》校报,但我心里始终保存着一种深深的感激之情。我把校报刊发的4篇习作精心地剪裁下来,粘贴在一个精致的剪报本里,摆放在我的书柜里。几十年里经过几次搬迁,弄丢了很多书籍资料,但这几份剪报一直完好无损。

大学毕业后,我进入了省公安厅机关,在繁忙的工作中,在大学期间养成的写作爱好一直没有放弃。几十年来,我在几十家报刊杂志发表了上百万字的各类作品,出版了三本文集,并于1995年加入黑龙江省作家协会。担任过省公安厅《警官》杂志总编辑。2015年退休后,又被省警察协会聘任内部资料《龙江警察》的主编,至今仍在继续着自己的文字理想。

回顾自己几十年的人生经历,我深深懂得,自己能取得一点成绩,离不开母校黑龙江大学奠定的基础,还有让我的写作理想得以启程的《黑龙江大学》校报。

让我感到高兴的是,今天的《黑龙江大学》校报已经发展成对开大报,而且有了正式的刊号。报纸显得更大气,内容也更加丰富了。相信今天的黑大学子们也会像当年的我们一样喜欢她。也希望有更多的抱有写作梦想的学子在这里放飞理想。

校庆主题征文优秀作品 篇7

从这里出发

铁中旧谓,实中新称,名称的变革实为历史的悠久。距离上次校庆已过去了十年,弹指一挥、光阴荏苒。十年意味着什么?如果是一棵树,想必已然枝繁叶茂;如果是一坛酒,想必已然芳香四溢;如果是一片田,想必已然硕果丰盈;如果是一本书,想必已然精熟于心。

“通辽铁中”那个承载着无数情结的名字,我的求学之旅、就业之路都是从这里开始的。从铁路一小到铁路中学,一直与“铁”结下了不解之缘。如今,我就像一粒种子在通辽实验中学里生根发芽,并且成长为一株还算挺拔的大树。如今,很多先前给我授课的老师都成了我的同事甚至是朋友。还有什么感情比这还要浓厚,醇香吗?这里是我们共同的家,有我们最美的年华。“母校”这个称谓对于我而言,显然包含着更多的深意在其中。

五十年的历史,作为铁中学子的我几乎已经找不到当年学校的影子了,如今呈现在眼前的是全新的现代化的校园。还记得2003年,学校为每一位教师都配备了液晶显示屏的高配置电脑,在当时绝对是全市一流。至今,我还记得那时欣喜若狂的样子,当我向同在通辽市其他学校任教的同学讲起此事时,他们都投以欣羡的目光,我心里的成就感溢于言表。

现在回想起来,也许就是从那时开始,学校极速发展催促我更加努力奋进。我能真切的感受到学校的脉搏和气息,是那样的强劲有力,是那样的生生不息。“超越”的理念似乎已经融入到通辽实验中学的血液里。学校规模迅速扩大,基础设施全区乃至全国一流,硬件设施总能带给我们期待和惊喜。宏伟的第一、第二、第三教学楼让我们感受到了磅礴大气,气派的体育馆更是带给我们无限的愉悦,不仅馆内的篮球、排球、羽毛球、毽球场地强健身体,而且教师节元旦迎新大家欢聚一堂。想起当年我的孩子升入小学,当我带着孩子步入小学校门的时候,已经在学校享受了多年优质场地的孩子和他的小伙伴们都惊呆了——长满杂草的操场,破旧不堪的厕所……孩子由衷的感叹:“还是你们学校好!”

其实,作为一名教师,最能体现价值,最有成就感的也许就是教育、教学的成绩。这些年,我积极参加学校的各种教学竞赛并被推荐到通辽市参赛并获得“教学能手”称号。那天我翻开了装有各种荣誉证书的小箱子,数一数,几乎每年都有“先进教师”或“先进班主任”的证书。我骨子里也有和学校一样的不甘人后的品格,无论是教学成绩还是班级整体素养,我都尽力达到最好,几届的高考成绩都名列前茅。最让我欣慰也最让我倍感压力的是很多家长都慕名把孩子放在我的班级,这也许是对一名教师价值的最真实的评价吧!

在通辽实验中学每一个默默无闻的普通教师身上都有着一种孜孜以求、踏实奋进的铁人精神,薪火相传。我想,正是通过普通教师一点一滴的积累,一点一滴的努力,厚积薄发,使得我校在中高考、学业水平考试、各类体育赛事及机器人大赛等等拔得头筹。尤其是2018年高考我校异军突起、摘得桂冠,成为全社会共识的孕育人才的摇篮。身为一个实验中学人真是倍感荣耀!

通辽实验中学成了我们每个人的最幸福的港湾。记得去年在我生病住院时学校领导第一时间给予了关怀与温暖,嘱咐我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不能一味拼命干要注意锻炼身体,老师们犹如亲人般地问候帮助给了我更多的感动。实验中学是一个温暖的大家庭。在这里工作,不仅生活两大重任吃、住得到了最便捷的保障,而且帮助孩子小的老师解决工作和照顾孩子两难的问题,能够安心培养学生。社团生活异彩纷呈,朗诵团、合唱团、书法团、舞蹈团等,让我们的精神生活过得红红火火,激情四射。

年轻的梦在这里发芽,走过了春秋冬夏,明天又开始新的出发~~实验中学是永不满足的,她会向更高远的目标迈进。同样,作为学校的一名普通教师,我会更加努力,为了自己的幸福,为了学校更美好的未来而贡献自己的力量!

校庆主题征文优秀作品 篇8

彼时春光好,恰与少年同

春和景明,阳光正好,听闻四中喜迎八十周年校庆,有感而发,记录下四中与我的故事。

与四中的缘分始于什么时候呢?细细想来,也是一个繁花似锦的春天。求真馆外的春花簇拥着开放,不远处的雏艺楼传来清澈悦耳的歌声,微风裹挟着清香拂过少年的脸颊,活像饱蘸了生命繁华的画卷。那天实验室被布置成了考场,黑板上写着工整大气的“xx四中欢迎你”,一群青涩的学生略带紧张地四望,用几张考卷定下了未来三年的归宿——那是2018年四中创新班的选拔考试现场。

我曾经听过许多人形容四中,有人说是“家”,有人说是“梦”,也有人说是“终点”。可是比起“终点”,我更愿意用“起点”来形容她——征途的起点。我们从四中出发,开启浪漫的北京游学,完成艰辛的春季远足,走过喧闹的市井街头,前往肃穆的高考考场。最后,我们从这里出发,奔向世界各地。

在这场征途中,有幸遇良师,成一番学业。回忆里,拂晓时分,比晨光更准时的是老师们匆匆的身影;晌午已过,办公室里低喃着的不是鼾声而是耐心的答疑;星夜低垂,台灯下是堆叠的教案和批改的作业。她们总是校园里第一个开灯最后一个关门的人,多少时光从她们的笔尖逝去,多少个不眠之夜只为让学生拥有更美好的未来……三尺讲台,三千桃李,她们用粉笔无言写下春秋,用冰心玉壶道尽师魂。以己之光,照亮莘莘学子的路,只愿“新竹高于旧竹枝”,这份殷切的期望无时无刻不在激励着我前行,天涯海角有尽处,只有师恩无穷期。

在这场征途中,有幸遇益友,结轻风高谊。我曾形容同学们“左右皆荆山之玉,遍地是才子佳人”,时至今日,结识了更多的人,路过了更多的风景,我也从未改变对昔日同学的评价。我们一起走过故宫,感慨“皇家之神韵,帝都之恢宏”;我们一起参观北大,想象“明年此日青云上,却笑人间举子忙”;我们一起聆听课堂,只为“行遍书山,金榜题名”;我们一起散步闲庭,享受“春雨听眠,浮生半日闲”……我们以文会友,以友辅仁,以仁待人,我们在盛夏别离,却从未在盛夏走散。光亮所及之处,你我同样镀上余晖,与彼此同在。

在这场征途中,有幸遇自我,修灿烂人生。在四中生活的三年里,我曾无数次伴晨曦而出,踏星月归来,这里教会了我最可贵的奋斗。烂熟于心的课文里装着我的梦想,工整的笔记中藏着我的抱负,数不清的公式计算着我的野心,桌前的座右铭涵盖着我的志向……xx四中,承载了我三年所有的荣耀、失意、泪水、汗水,让我在欣赏丰沛的人的同时遇见更加优秀的自己。记得高考前一天,我在日记本里郑重写下“躬逢胜饯,高朋满座,期待已久,盛大开场”,是与诸君共勉,也是与自己共勉。

星河流转,时光荏苒,从四中的“风雪夜归人”到四中的“风雪未归人”,我收获了许多,也失去了许多。时光匆匆划过,这只是我人生的一个转折点,此后,有人无限荣光,有人一去不返,我也曾以为故事就此结束。直到教师节看着手机里早已编辑好给老师们的祝福,假期与昔日同窗约定在异地他乡相聚,甚至在大学里每一个奋斗的日子,都在提醒我,这一切都是我与四中故事的延续,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重温旧梦,我曾用了整整三年的时间去憧憬京城的十里长街、明灯映雪,可是在大学,我愿意用往后余生去追忆在四中度过的每一幕欢声笑语、每一出良辰美景。

写下这段文字的时候,我身在北京,窗明几净,满室暇思,笔尖在泛黄纸页上流泻出的,是彼时的潋滟春光。看着这里的花开花落,云卷云舒,我以京城的山花烂漫来迎接四中的春天,想象着千里之外母校的樱花是否已经分外妖娆,锁住了满园春色,关不住余韵千里,为这不凡的八十年贺礼。

纸短情长,不变的唯有情谊,愿母校,风华正茂!

校庆主题征文优秀作品 篇9

《我们的故事仍在继续》

这一年,二十岁的你,季花盛开春风轻浅,前路且歌且行。

在季花盛开的时节,生命仿佛永恒的像四月天这般美好。停驻在春风化雨的校园林荫,一树树花开,桃粉藕白相间在风中摇曳,杏花如雪、樱花灿烂,漫步其中,只觉得时光不扰,岁月静好。

而我们的故事正是从这里开始。

这里有古朴典雅的彭氏民居,有文艺高雅,相互照应的五教学楼和六教学楼,有宏大庄严的图书馆,有焕然一新的室内篮球场,有青春洋溢的田径运动场,有饱含深情的学术报告厅,有排列整齐的学生公寓与分工明确的学生食堂……这里有和蔼可亲,学富五车的名师教授,有努力向上的莘莘学子,有爱岗敬业的学校员工……这里是全国物联网技术应用人才培养基地,是全国动漫游戏产业人才培养基地,是重庆软件产业人才培养基地……这里位于龙水湖旁,这里地处花溪河畔,有樱花大道,微风轻拂,芳香四溢,亦有羊肠小道,曲折蜿蜒,百转千回。这里花溪流水潺潺,温婉娴静,这里校园小径幽幽,轻灵活泼,哼着香樟之曲,一路深远……没错,这里是重庆工程学院。

转眼间,廿载时岁重工校庆踏着春的和润而来。空中散落着向上生长的光,我们在这里播种希望也在这里收获成长。我们自五湖四海为你而来,梦想拥抱于此,你是相逢将这些风景与美妙汇聚,你是分别将更高的天高海阔给我们俯瞰。不知不觉,我已在这里度过了将近三年的时光,我们的故事,八百多个日日夜夜,不长也不短,却足够我怀念一生。

重工的晨曦,是让人心动的开始。犹记得大一大二的时候,我们为了晨读晨跑而时常早起早训的情景。每到晨跑时总是难以摆脱那股清晨的困倦与乏累,操场上六点多时那一抹清亮的鹅黄,带着内敛的天蓝,掩不住背后蓄势而生的初日,却以最自然的景色带着诱人的魔力,安抚我们心间的怠惰与不愿,唤醒我们内心最纯粹的感动。越到后来便越清楚的知道,那段时光是多么的美好,每日晨读、晨跑与重工的朝阳相伴,给予了我们心灵的慰藉;而现在,每每想到那每日或是晨跑或是赶早读时的晨曦,则是一种莫大的激励,给了我坚强的理由。在那每日如一的晨曦前,在这片每个人都在拼搏的舞台上,它赐予了我日出而作的坚持,赐予我现在以及今后战胜怠惰的勇气,永远、永远。

每天最充实的时光是重工的课业与自习氛围给予的。在这里,我能够跳脱曾经中学时“学步式”的教学,敢于求精创新,去勇于探索出以自己思考总结为核心的学习模式。在设备齐全的实训楼,那些丰富的实验使我们及时将理论付诸于实践;公选课程则为我们提供了追随爱好并且丰富自我的途径,主修的导师耐心答疑解惑、指导所学,让我学会以转化式的视野融汇所有相关的知识,让我得以从埋头纯粹的吸收,变为主动的求索与思考。

刻意的美丽,只是短暂的惊鸿一瞥,只有不经意的美才最是刻骨铭心。在重工的两年多时光,我曾闲来信步走在樱花大道,看着那些初成未茂的樱花,带着青春的稚嫩与渴望绽放自我的热情,我有了共鸣的怜惜与悸动——我期待着它茂密而存,芳香四溢的一刻。为了在学习间歇放空片刻,我也曾静默花溪,在这片清净享受者的净土,静心聆听虫鸣与羽翅的律动,感受混沌的思绪逐渐清明,把握脑海一闪而过的灵感,提笔而过,以记者的身份记录下她最真实的故事,在感动别人的同时也给予着我不断前进的力量。有时,我也会去图书馆借本书,找一个无事的午后,寻一处安静的角落,捧一杯茗,读一本书,一个下午,往往受益良多。因为不经意间,你就会掉入一片知识的海洋,深邃无边。在这里,寻觅到了太多的惊喜与奥秘,在她的面前,你永远是不知餍足的探索者,面对未知的精彩,探寻并且沉醉其中。

温存于此,你早已欲罢不能。“人生最重要的不是我们置身何处,而是我们将前往何处”。身未动,心已远,常怀一颗向美之心,只要心有远方,便抬眼即是风景。这里潜藏的美无处不在,看春风桃李花开半夏,品重工学子砥砺芳华。

抬眼间,重工的花草若倩,轻嗅间的清香弥漫,重工用最细腻醉人的的身影成为每个重工学子心中最美的风景。我愿意在你长椅上小憩,细听叶落肩上的声音;我愿溪边凭栏,任思绪飘过我的脑海。何其荣幸,我能够在这里遇见你,在这里从畏惧争夺到享受竞争,从经历坎坷的懊丧到越挫越勇的坚强,为了不后悔来过,为了未来回首的从容,我始终无怨地付出着我青春的一切力量。在重工的每一日都充满新鲜感,在这里,我有勇气争取,我有动力探求,我有由心而生的激情让我在求索反思中迎向无限可能的未来,去在推陈出新中别开生面。

一路走来,我们始终并肩成长!“坚持立德树人、敢于实践创新,质量为本,抓重点、补短板、强基础,推动应用型人才培养,奋力建设新时代学校事业发展新局面。”看着你的方向,我仿佛已经看到了一个更加精彩与辉煌的未来。

春日的重工花开烂漫,莺歌燕舞,而我们正追求着不甘平庸,超越平凡的美丽梦想。梦想在这片春日融融的乐土中开花,绽放,飞扬。

CQIE,你和我的故事有着最浪漫唯美的开始,我却愿你我的未来永远没有结局。在最美最火热的年华与你同在,真好。值此廿载华诞,唯愿你在这浮世浪波里乘风破浪,直济沧海!

这一年,二十岁的你,季花盛开春风轻浅,前路且歌且行。

校庆主题征文优秀作品 篇10

回眸更美

四十年转瞬即逝,我们的学校经历了很多风风雨雨,它在不断成长、进步,一步一步变得更好更优秀。光阴如梭,不知不觉中我们已经二年级了。随着19届学弟学妹们的到来,我们更加感觉到时间的流逝。看到他们的身影,宛如看到那时的我们。那时的我们,懵懂、单纯、充满幻想;那时的我们,青春、活力、充满激情。

人们常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我们学校为了学生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每天早上都会组织晨跑。每天早上,我们都要和时间赛跑。朝阳下面的操场散发出青春的气息,就如同早已排着整齐划一的队伍学弟学妹们,让我不禁感慨:曾经的我们也是如此,只是经历了时间的沉淀与岁月的洗礼,变得成熟与淡定。

每天校门口都有和蔼的保安大叔为我们站岗,食堂里总是有一群忙碌的身影在为我们服务,道路上还有为了校园环境而忙碌的清洁工阿姨们……秋日的傍晚,漫步在干净整洁的校园里,又见金黄色的银杏叶随风起舞,激发了我无尽的想象与灵感。

艺术设计专业的我们,每周都要在画室画画。如果没有一个好的环境,就很难静下心来。在高职校完全没有这样的顾虑,我们的画室明亮而且温暖。每次步入艺术系的实训楼,都仿佛置身于艺术的殿堂,一次次接受艺术的熏陶和洗礼。

20xx年是我来到美丽高职校的第二年,能够在如此美好的家园里成长,体验春夏秋冬的不同景色,体会人生的各种经历,我的心中不胜感激。20xx年我学会了回眸,回眸是对自己人生的一种审视,更是对母校的一种感恩,回眸更美!

校庆主题征文优秀作品 篇11

圆梦

上世纪五十年代,我还在上小学的时候,家族里有一个叫陈德禹的青年在天津某大学“水利专业”上学,假期回家帮助村里修水库。长辈们对他赞不绝口,在我心中留下了深刻印象。从那时起,“上大学”就成了我心中的夙梦。

初中毕业后,我以较好成绩考入xx县第一中学,(周家坪中学)。六十年代初,国家面临“暂时困难”,大专院校招生较少。高中毕业我也参加了高考,不幸名落孙山!我的“大学梦”第一次落空了!

回到农村后,在老人们的催促下我匆匆结了婚,并有了心爱的女儿。我高中的班主任老师是清华大学的高才生,对我影响很深,因此我给女儿取名“清华”,把“大学梦”寄托在下一代身上。

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后,美国、苏联两个超级大国对中国实行“核讹诈”,国际形势很紧张。作为农村知识青年,我不顧亲人们的反对,选择了从军报国,用参军的方式改变自己的命运。离开父母、妻女,到了驻军青海的国防野战部队。参军时我还带了部分复习资料,准备有机会时报考军事院校。

在部队的培养和战友们的帮助下,我进步较快,入伍一年多就成为一名“上士”军人,担任了文书兼军械员工作。服役期间我多次受到隹奖,被评为“五好战士”,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服役期满时,部队准备推荐我上军事院校,首长找我谈话后,我欣喜若狂!心想我的“大学梦”就要实现了!赶紧写信把喜讯告诉了远在汉中xx山区当小学教师的妻子古德英,希望得到她的支持。沒想到妻子收信后利用寒假,带着四岁的女儿来到冰天雪地的青藏高原,向部队首长哭诉家庭困难,要求让我转业!部队首长答应了她的要求。就这样,“大学梦”又与我擦肩而过!

转业后我被安置到陕西省生物制品研究所做技术工作。因工作需要,我先后在上海、成都和北京培训。我曾利用在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学习的机会,抽空去拜访了在清华大学读研究生的高中同学。参观了“清华园”,这座誉世学府的宏阔庄严使我心情激荡、眼界大开!憧憬让女儿高中毕业报考清华大学,谁知孩子大了“人各有志”,女儿高中毕业后,未征求父母意见就参加了当地政府的招工考试,并被录取到政府部门工作。我既高兴又无奈,只好把期望的“大学梦”隐藏在自己心中。

在陕西省生物制品研究所工作的三十多年间,我提了干、升了职,技术职称晋升到了“技师”,工作上也小有成就,但“大学梦”时常在我心中萦怀。退休后心里空荡荡的,觉得此生的“大学梦”算是真落空了!

为了健身,我参加了“太极拳”晨练,有幸和汉中老年大学诗文班張晓峰班长在同一个团队!在交谈中,晓峰了解了我的心愿和爱好,建议我上汉中老年大学。就这样我走进了汉中市老年大学诗文班。

当初我以为“老年大学”只是唱歌跳舞、绘画写字……玩玩而已,报着“试试看”的态度报名的。进入诗文班后,使我脑洞大开,有如醍醐灌顶!汉中市老年大学环境优美、纪律严明、校风良好、科目齐全。诗文班的教师都是大学教授或著作等身的学者!同学们团结友爱、相互尊重、相互帮助鼓励,是一个温馨高雅的班集体!每学期都有一两次校外采风活动。师生们欢乐聚会、各显其才。我热爱汉中老年大学,热爱诗文班,荣幸地成了一名“大学生”,圆了我努力半生的“大学梦”!

我喜爱《毛主席诗词》,也模仿《毛主席诗词》写过一些诗词。在诗文班学习后,我才认识到以前的习作与古典格律诗词相差甚远!特别在“韵律”方面还处在摸索阶段。经过两年多的学习,使我受益匪浅。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征文活动中,我的习作《华诞怀英烈》荣获优秀奖。在潘藩会长、田宝丰、张晓峰老班长的帮助和推荐下,我加入了《汉中市诗词家协会》,后又批准成为陕西省诗词学会会员。我的多篇习作荣登《天汉诗词》微刊,激励我的学习热情不断高涨。

步入汉中老年大学,使我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获!退休生活更加充实、更加丰富、更加快乐!

有诗为证:

酬梦大学半世空,历经数载未殊荣。古稀暮岁龙门跃,诗海飞舟多友朋。

校庆主题征文优秀作品 篇12

樟绿风起

漫步八角楼畔,眼前樟树繁茂,绿意盎然,春风拂过,树叶窸窣,不禁梦回当年,樟绿风起……

“樟绿风”不是一阵风,《樟绿风》其实是一本刊物,它是xx一中樟绿文学社的社刊。樟绿风又是一阵风,它在我年少的心头拂过,吹绿了我心中的文学梦,三十四年过去了,依然枝繁叶茂,生机勃勃。

我是在xx一中襁褓里长大的孩子。1989年,11岁的我考入xx一中初中部就读。漫步在伊芳廷先生筹建的八角楼外,春风拂过,听樟树绿叶窸窣,为古朴的八角楼所承载的一中悠久的历史文化所熏陶,一个深藏心底的梦渐渐被唤醒。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那是一个以梦为马的文学时代,我们的书包里永远放着一本抄着诗歌的笔记本,嘴上时不时总要背两句“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那是一个没有内卷和校外辅导班的时代,我们在田野里撒野,在溪水旁嬉戏,在每一个刻意关掉电灯,点起蜡烛的夜晚,为赋新词强说愁。

我有两个志同道合的同学——阿力和阿顺。我们的文学梦就在樟绿风里萌芽,壮大。阿力自小饱读诗书,见识广泛,能背出很多我们没听过的诗词,他家的书架上摆着许多当时的我觉得非常深奥的文学巨著,这让我的内心充满了羡慕和崇拜。阿力天资聪颖,他喜欢漫画,在课本的每一寸空白处画满变形金刚,文学只是他的“副业”,却比我高出了许多段位。他对很多文学作品有自己独立的思考和不同的见解,自然成了我和阿顺的带头大哥。阿顺和我一样,内心燃烧着文学的梦想,或许也和我一样,希望能通过文学得到女同学们的青睐。

那个时代,没有手机、电脑、网络,街上的书店屈指可数,我们的物质生活仅处于基本满足温饱的水平,也没有什么闲钱买书,这注定了我们的文学土壤比较贫瘠,而母校位于红砖楼一层的图书馆和阅览室,为嗷嗷待哺的我们提供了文学甘甜的乳汁。我们经常在周一的下午一起去图书馆借书;每天中午一点时分,我们在阅览室不见不散。我们在各自两点一线的学习生活里寻找着灵感,然后在教室的课堂上,家里的书桌前,用满溢的荷尔蒙倾泻诗情。如果要给当时我们的诗歌归一个流派的话,那大体上属于无病呻吟派,但这并不影响我们乐在其中。我们还约定长大以后要一起出一本诗集。

1990年的一天,我们在学校的宣传栏看到了樟绿文学社的纳新通知,内心无比兴奋,有一种各自为战的地下党终于找到了组织的感觉。我们很快都按纳新要求在投稿箱里投递了一篇自己的文章,满心期待着成为文学社的一员。当学校的宣传栏再一次出现文学社的公告时,我们都焦急地在公告上寻找着自己的名字,忐忑的心情,即使与高考放榜时相比也不遑多让。阿力和阿顺相继欢呼了起来,而我找遍了公告的每一个角落,却没有看见自己的名字,我落选了……

下午的班会课,阿力和阿顺这两个幸运儿接到通知,到红砖楼二楼音乐室参加文学社的会议。我落寞地看着他们走出教室,心乱如麻。我还清楚地记得自己当时投递的文章是多么地幼稚和苍白,简直可以称得上是无病呻吟派的扛鼎之作。下课了,阿力和阿顺始终没有回到班上。我的脚支撑着沮丧而沉重的我走到红砖楼下。文学社的会议还没有结束,我的脑海里一直在想象阿力和阿顺骄傲而自豪地在台上做自我介绍的样子,心情沉到了谷底。忽然,一阵风吹过,红砖楼前的樟树绿叶窸窣,仿佛在给我安慰和鼓励,我当时的脑海里一定闪过了苏轼柳宗元司马迁张海迪海伦凯勒,我从这阵风里获得了越挫越勇的力量。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