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吧实用文档范文大全内容页

介绍四川景点导游词

2023-09-30 14:51:30 范文大全 打开翻译

介绍四川景点导游词 篇1

1. 阆中概况

各位亲爱的游客朋友大家好:

非常欢迎各位来到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古城阆中旅游,阆中位于嘉陵江中游,四川西北部,全市幅员面积1878平方公里,全市人口90万左右。1986年由国务院批准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阆中是整个四川迄今为止保留最为完整,规模最大的古城,和云南丽江、山西平遥、安徽歙县并称为咱们中国的四大古城。阆中素有“阆苑仙境”、“嘉陵第一江山”的美誉,唐代诗人杜甫就在这里留下了“阆苑城南天下稀”的千古名句。

说到阆中的阆字,很多外地人由于平常极少接触到这个字,都对这个字比较陌生,就连很多旅游节目到阆中采访的时候,主持人都会把阆中读成是郎中。那么,阆中的阆究竟是什么意思呢?阆中又是因何而得名的呢?我们现在翻开的话,阆字就只有唯一的一种解释了,那就是位于四川省西北部的一个地名。其实关于阆中这个名字的由来,说法有很多,在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中,把阆,解释为门高也,即阆中周围的山,形似高门,城在其中,而古时候把住在城中的居民统称为良,所以,因而得名--阆中。然而,在旧唐书地理志中又说,“阆水迂曲,绕经三面”,意思是说嘉陵江绕城三面而过,在古代人们把嘉陵江称之为阆水,所以人们又说阆中是因为水得名的。其实,不管阆中是因山得名,还是因水得名也罢,正是有了这片土地上的山山水水才成就了现在的阆中古城。

阆中这座山水秀丽的古城,不仅吸引了历代众多文人墨客来此游览居住,留下大量文物古迹,而且,古城本身就是一个人杰地灵、人才辈出的地方,汉武帝时,这里诞生了伟大的天文学家落下闳,其后,又有东汉时

的大气象学家任文孙父子。而且,据统计,从晚唐到清朝1000多年间,阆中先后出了四个状元,94个进士,几百个举人。( 作文网 wWW.zUowEnBA.neT )

除此之外,阆中还是中国春节的源头,这是因为西汉天文学家落下闳编制的《太初历》,正是由于这部历法,才把正月规定为岁首,每年的正月初一规定为新年的第一天,从此才有了现在的“春节”,落下闳也被后人尊称为“中国春节老人”,阆中也自然而然也就成为中国春节的源头。

阆中古城在历史上一直是川北重镇,乃兵家必争之地。自古就是文人云集、商贾来往,这也因此为阆中带来了繁荣的多元文化。无论是风水、天文、三国文化,还是道教、佛教、伊斯兰教等宗教文化,以及阆中本土民俗文化,都在这片土地上和谐共融,相互发展。

好了,说到这里,我们第一个要参观的景点-张飞庙,马上就要到了。

2. 华光楼

各位亲爱的游客朋友大家好:

咱们现在所在的景点就是阆中古城的地标性建筑----华光楼。这座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矗立于阆中城南、嘉陵江边,说到这阆中的楼阁,华光楼便是首当其冲、不得不提。历代到过阆中的文人墨客,无不以此楼为诗。整座楼通高25·5米,在一大片古城居民区中拔地而起,气势恢宏,极富古典建筑的特色,素有“阆苑第一楼”的称号。

大家可以看到,华光楼的楼下是一个五米高的石拱门,这是用于人们来往穿行的过街门。由于华光楼靠近嘉陵江,古代是阆中的航运枢纽中心,加之当时楼的两边都是手工业加工作坊,所以昔日华光楼下是商贾云集、热闹非凡,曾有

诗云“春城天不夜,人语市如潮”,以此来描写它的热闹。楼上则是古时候的达官贵人们邀请文人墨客吟诗作对的、欣赏山水的地方。

说到华光楼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朝初年,相传华光楼是由于唐腾王李元婴,也就是唐太祖李渊的儿子,被贬阆中时所修建的,当时称之为南楼,古南楼历代跌遭火灾,咱们现在所看到的这座楼是清代同治六年也就是公元一八六七年时所重建的,距今已有一百四十多年的历史了。

华光楼上有很多牌匾,历史也非常的悠久,例如:清朝阆中知事彭凤藻所题的“古镇江楼”,大诗人苏轼所题的“灵景”,等等,这些牌匾都分别介绍了华光楼的独特之处。如今登楼远眺,丹青城郭,无限风华尽收眼底。

各位现在是不是很想马上就登上这座楼去眺望咱们阆中古城的全景呢?咱们在登楼之前,还要请各位朋友仔细看一看这座石拱门上雕刻的内容,拱门上南北两面分别刻着“只有打倒才好打帝国主义”和“苏维埃政府是工农兵自己的政府”大家可不要小看了这两幅标语,这些标语是中国工农红军红四方面军在阆中征战时所留下的,正是因为这些标语,在华光楼才免遭红卫兵的破坏。咱们现在也才有机会看到这座保存完好的华光楼。

好了,各位朋友,说了这么多,俗话说的好“百闻不如一见”,接下来咱们就一起登上华光楼去一看阆中古城的美景!

3. 张飞庙墓亭

各位亲爱的游客朋友们,大家好

我们现在所在的就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汉桓侯祠,俗称张飞庙,张飞庙迄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了。现在的桓侯祠是明清时重建的四合庭院式古建筑群,占地5000多平方米,规模恢弘、建造精美。

张飞字益德,东汉末年跟随刘备起兵,刘备益州称帝之后,把张飞封为巴西太守,镇守阆中前后长达七年之久。大家眼前的这座山门,是由明代时重建的,大门上高悬的《汉桓侯祠》的匾额是我国著名书法家赵朴初先生题写的。

我们现在所在的就是张飞的墓亭了,大家可以看到这边墓亭亭柱上有一幅。上联是“随先主逐鹿中原,北征南战,地只西川称帝业”意思是说张飞追随刘备一生征战,但实现统一全国的壮志未酬,英魂仍存有遗憾。下联是“剩残躯付诸荒冢,春去冬来,人犹千古吊忠魂”,意思是说张飞死后,此墓虽然只埋了无头之躯,但人们纪念其英勇的情怀千古不衰。关于这个无头之躯还有一个民间传说。据说当年张飞被杀害之后,凶手范强、张达二人割下其头颅想拿到东吴献给孙权作为进身之阶,他们乘船东下时,却听说孙权正向刘备求和,二人惊慌失措之下,便把张飞的头颅抛到江中,头浮到河南云阳地界被一位渔翁捞起,葬在云阳凤凰山麓,这就是张飞“头葬云阳,身葬阆中”的悲壮故事了。

这墓亭下放的拱穴内,端坐的是张飞的武身像,大家仔细看一下这豹头环眼、燕颌虎须的猛张飞是不是和大家心目中的张飞有几分相似呢?这像前摆的盘龙石斗窝叫“长明灯”,据说,张飞在驻守阆中的时候,曹魏大

将张合带领五万大军进攻巴西首府阆中,当时张飞手足不过万人,却依靠阆中人民的支持,以少胜多,大败张合,取得了保境安民的胜利。阆中人为感戴他的英勇,在其死后,特意选取最好的石头精工雕成这座“长明灯”。千百年来,每到清明时节,人们都要为张飞扫墓,给长明灯献油。

这墓亭后方就是张飞的墓冢,我们再接着往前走。。

3. 张飞庙大殿

各位亲爱的游客朋友们,大家好。

我们现在所在的就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汉桓侯祠,俗称张飞庙,迄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了。现在的桓侯祠是明清时重建的四合庭院式古建筑群,占地5000多平方米,规模恢弘、建造精美。

张飞字益德,东汉末年跟随刘备起兵,刘备益州称帝之后,把张飞封为巴西太守,镇守阆中前后长达七年之久。大家眼前的这座山门,是由明代时重建的,大门上高悬的《汉桓侯祠》的匾额是我国著名书法家赵朴初先生题写的。

走进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翘脚联运、气势不凡的敌万楼了,敌万故名思议,就是说张飞有力敌万夫之勇的意思,楼的两边分别是文物展览厅和群塑厅,穿过这两个展厅,我们来到的就是张飞庙的大殿了。大家可以首先从外观上观赏一下整个大殿的建筑风格,大殿为歇山式屋顶,砖雕拼合屋脊,屋檐下有题为“刚强直理”的金匾,这是清代果亲王亲自撰写的。走进大殿,中间端坐的那座两米多高、状貌威武的塑像,便是张飞了。也许大家觉得奇怪了,为什么这尊张飞塑像,是头戴王冠、

介绍四川景点导游词 篇2

青城山山青水秀,风景优美,文化灿烂、历史悠久,所以有人形象地说,青城山既是一位美女,更是一位才女。美女的特征是一个字——“幽”,才女的灵魂是一个字一一“道”。先说幽。

自古就有“青城天下幽”的美誉,它象清丽脱俗的仙女,写一下这个“幽”字,就是“山”里藏着“丝丝”,意思就是说,青城山里蕴藏着丝丝不断、连绵不绝的生命力呀。‘

多年来,青城山的平均气温一直都是15摄氏度,非常宜人,年平均降雨量是1300毫米,非常湿润:也非常有利于植物的生长,青城山风景区的林木总面积达2350公顷,可以说是植被繁茂,晶类众多,仅木本植物就达110余科、730余种,既有挺立在庙观旁的参天大树,又有丰富多彩的原始森林和壮观秀丽的大面积人工林,其中的古树名木有银杏,它是世界上稀有的最古树种之一,俗称白果树,最著名最神奇的是青城山天师洞银杏,传说是张天师手植的,高50多米,径围20米,距今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现在已被四川省林业厅正式封为“天府树王”,它有很多白果笋密集下垂,极为壮观,是青城山的镇山之宝,是中国道教诞生、发展的见证。另外,青城山还有大量的楠木、唐衫、棕树、珙桐等珍稀树种,青城山的花卉资源也非常丰富,青城幽兰驰名中外。青城山的森林植被,都有很高的生态、科研、旅游价值,是大自然遗留给人类的无价之宝。植被丰茂,林木有情,空气自然也就十分新鲜有灵气。

此外,青城山也是野生动物的天堂,这里的野生动物有197科50多种。禽鸟约200余种,鱼类品种有20余种,野生两栖动物、爬行动物20多种,属国家级保护动物的有:大熊猫、金丝猴、还有青城玉鸦、红嘴相思鸟、杜鹃鸟、娃娃鱼等等。

最早用“幽”字形容青城山的,是唐朝诗圣杜甫,他在《丈人山》一诗中写道:自为青城客,不唾青城地。为爱丈人山,丹梯近幽意。后陆游赞叹青城说“坐观山水气幽清”,近人吴稚晖更是直接说:“青城在亦雄亦奇亦秀外,而其幽邃曲深,似剑阁、三峡、峨嵋皆无逊色。故以天下幽标明青城特点。”这就是常说的“青城天下幽”的来历。

青城山与道教的关系,那可真是源远流长,可以看到道教的整个发展历史。远在东汉顺帝汉安二年(公元143年),在青城山支脉鹤鸣山修道的张陵,来到青城山赤城崖创立道教。据说他“会三界万神于青城黄帝坛下,立二十四治”,也就是将当时的四川及汉中的部分地区划分为二十四个教区,分别管理,所谓“治”,与乱相对,含有管理、有序、安定、文明等内容,建立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政教合一的政权。

青城山的历史极其悠久,在青城山的东麓发现的芒城古遗址,出土了大量文物证明,早在新石器时代,这里就已经建立了城郭,正是以此为中心,才繁衍、发展出了后来震惊天下的古蜀文明。到了秦代,青城山就已经成为皇帝敕封的国家祭祀山川的圣地,在当时,全国也只有18座山川享受这种国家祭祀的待遇。青城山的得名也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说青城山有阴阳36座山峰环状排列,峰锐崖陡,林木葱笼,4就象一座绿色的城郭,以形得名,所以叫做青城山;第二种说法是说青城山原名清城山,青字有三点水偏旁,因古代神话说“清都、紫微,天帝所居”,这里就是神仙居住的地方,所以取名“清城山”。后来,道教创始人东汉的张道陵张天师以清城山为基地创立天师道,道教主张“清虚自持”“返朴归真”的教义,与清城仙都的意思一致,山名就没变。唐代佛教发展很快,清城山上发生了佛道间地盘之争,官司打到皇帝那里,当时的皇帝唐玄宗非常崇信道教,唐朝李氏天下都非常重视道教,据说是因为道教教祖老子姓李名耳,与李唐同出一家。对青城山道佛之争这段公案,玄宗亲自下诏书判定“观还道家,寺依山外”。道家胜利了。可是诏书把清城山的清字写成了没有水旁的青了。道家既借助于皇帝亲判的威力收回地盘,也就顺势把清城山改称青城山了。

这个故事并非传说,山上保存的唐碑诏书全文具在,足以作证。青城山与道教的关系可谓源远流长,从青城山这里可以看到道教的整个发展历史。早在1800多年前,我国本土宗教道教的创始人张陵来此结茅传道,开辟了东方神秘宗教——中华民族传统本土宗教“道教”的历史新篇章,因此青城山也就成为了中国道教的发源地。我们知道,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道教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近20_年的历史发展中积累成丰富的道教文化,对我国古代社会的哲学、伦理、文学、艺术、医学、养生学等方面乃至政治和军事方面以及民族心理和社会习俗等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深刻的和久远的影响。道教积淀下来的大量经籍文献及宫观建筑、雕塑石刻等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

介绍四川景点导游词 篇3

各位游客:

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都江堰旅游,我是你们的导游__。

城山位于都江堰市西南,东距成都市区68公里。青城山是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四大道教名山之一

青城山镇镇境有省道大三公路穿越,入青城山公路在镇治地与其连接,公路总长29公里,其中水泥路面19公里。有村道6条,总长8.7公里,一般宽为5-6米。1999年,实现村村通电话目标。青城山镇建立后,镇境逐步建立起真正意义上的企业,镇企业以生产旅游产品为主。至1999年末,有酿造、茶叶加工、制陶及食品与竹木加工等企业24个,其中个体私营7家。主要产品为老妈红系列酒、老腊肉、青城泡菜、青城山老窖系列、紫砂制品等,年产值7002万元,营销收入6750万元。

青城山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历史悠久,闻名遐迩。1986年后,又先后自筹和引进资金十数亿元,兴建了月城湖、月城湖至四望观的架空索道,开辟了青城后山风景区,建成了王小波、李顺起义陈列馆,恢复了泰安古镇,开辟成了水晶溶洞、神仙洞、白云群洞、翠映湖、五龙沟、红岩等景点,修建了泰安寺至又一村、又一村至白云寺的架空索道,兴建了娱乐中心、味江漂流冲浪、旅游小火车等游乐设施,修建了别墅、度假村、宾馆、会议中心等旅游服务设施。同时加强和不断完善景区管理,青城山景区已连续多年被评为省级优秀旅游风景区。

青城山位于都江堰市西南,乘车前往大约需要20分钟,我想就利用途中的时间,给诸位介绍一下青城山的概况。

青城山距离成都市区63公里,因景区青山环列,林木繁茂,终年幽静清凉,历来是川西著名的游览和避暑的胜地。又因这里是中国道教的发源地之一,东汉以来历经二千多年,一直是道教存在和发展的重要基地,影响广及全国,所以青城山也是著名的道教名山。说到这里,大家可能已经听出青城山的基本特点了;那就是离都市最近的、自然景色清幽和道教文化源远流长的风景名胜地,而且还要加上六个字:保护相当完好。因此,1982年就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1999年青城山与都江堰景区联名申报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得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来的专家充分肯定。当然,“眼见为实”,一会儿大家亲临其境,就知道我所言非虚了。

青城山的得名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说青城山有阴阳36峰环状排列,峰锐崖陡,林木葱笼,宛如一座绿色的城郭,以形得名,叫做青城山;第二种说法是说青城山原名清城山,青字有三点水偏旁,因古代神话说“清都、紫微,天帝所居”,这里就是神仙居住的地方,所以取名“清城山”。后来,道教创始人东汉的张陵张天师创立天师道以清城山为基地,道教主张“清虚自持”“返朴归真”的教义,与清城仙都的意思相合,山名就无变化。

唐初佛教发展很快,清城山上发生了佛道间地盘之争,官司打到皇帝那里,唐玄宗信道,亲自下诏书判定“观还道家,寺依山外”。道家胜利了。可是诏书把清城山的清字写成了没有水旁的青了。道家既借助于皇帝亲判的威力收回地盘,也就将清城山改称青城山了。

青城山为中国道教发源地之一,属道教名山。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西南,古名“天仓山”,又名“丈人山”。东距成都市68公里,处于都江堰水利工程西南10公里处。主峰老霄顶海拔1600米。在四川名山中与剑门之险、峨嵋之秀、夔门之雄齐名,有“青城天下幽”之美誉。青城山是中国著名的历史名山和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并于20_年同都江堰共同作为一项世界文化遗产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_年汶川地震中青城山受到比较大的影响。青城山在历史上名称很多,曾叫“汶山”、“天谷山”、渎山、丈人山、赤城山、清城都、天国山等名。青城山被誉为“天下第五名山”。

青城山,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遗产,中国四大道教名山之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青城山位于都江堰市西南,东距成都市区68公里。主峰老霄顶海拔1260米。青城山群峰环绕起伏、林木葱茏幽翠,享有“青城天下幽”的美誊。青城山历史悠久,是中国道教发祥地之一,是全国道教十大洞天的第五洞天。

青城山分前、后山。前山是青城山风景名胜区的主体部分,约15平方千米,景色优美,文物古迹众多,主要景点有建福宫、天然图画、天师洞、朝阳洞、祖师殿、上清宫等;后山总面积100平方公里,水秀、林幽、山雄,高不可攀,直上而去,冬天则寒气逼人、夏天则凉爽无比,蔚为奇观,主要景点有金壁天仓、圣母洞、山泉雾潭、白云群洞、天桥奇景等。

自古以来,人们以“幽”字来概括青城山的特色。青城山空翠四合,峰峦、溪谷、宫观皆掩映于繁茂苍翠的林木之中。道观亭阁取材自然,不假雕饰,与山林岩泉融为一体,体现出道家崇尚朴素自然的风格。堪称青城山特色的还有日出、云海、圣灯三大自然奇观。其中圣灯(又称神灯)尤为奇特。上清宫是观赏圣灯的最佳观景处。每逢雨后天晴的夏日,夜幕降临后,在上清宫附近的圣灯亭内可见山中光亮点点,闪烁飘荡,少时三、五盏,忽生忽灭,多时成百上千,山谷一时灿若星汉。传说是"神仙都会"青城山的神仙朝贺张天师时点亮的灯笼,称为圣灯。实际上,这只是山中磷氧化燃烧的自然景象。青城之幽素为历代文人墨客所推崇,唐代“诗圣”杜甫来到青城山写下了“自为青城客,不唾青城地。为爱丈人山,丹梯近幽意”的佳句。

1940年前后,当代国画大师张大千举家寓居青城山上清宫。他寻幽探胜,泼墨弄清彩,作品愈千幅,还篆刻图章一方,自号"青城客"。六十年代,张大千在远隔重洋的巴西圣保罗画巨幅《青城山全图》,供自己及家人卧游。晚年自云:“看山还故乡青”,“而今能画不能归”,终身对故乡青城仙山充满着眷恋之情。在中国,这世外桃源是十分美丽的。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