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吧实用文档范文大全内容页

贵州侗族导游词

2023-09-30 00:02:49 范文大全 打开翻译

贵州侗族导游词 篇1

镇远县位于贵州省东缘,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6.4℃,年降水量1093.3毫米,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面积1878平方公里,人口近24万人,县城面积约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近5万人,是一座历史悠久,物阜境优的文明古城,是国家批准的黔东南州民族改革开放试验区所辖县市之一。

镇远自然资源丰富,全县有大小河流106条,水力理论蕴藏量10.55万千瓦,可开发装机5.3万千瓦矿产资源经勘察探明不同级别储量的矿床24个,矿点54个;森林覆盖率在30.2的基础上逐年递增,土地肥沃,果树品种多,分布面积广,为绿色产业开发加工创造了条件;饲养动物已基本实现良种化。

镇远县交通通讯方便,湘黔电气化铁路、公路与舞阳河穿城而过,纵贯县境90多公里,320国道和多条省县乡级公路纵横全境。近年来围绕撤县建市的奋斗目标,基础设施和市镇建设步伐加快,为交通运输、投资办厂、旅游观光提供了方便。电力工业发展迅速,开发建成了大小水电站18座和11万伏国网变 电站3座,22万伏国网变电站2座。装机容量分别为2.26万千瓦和3.6万千伏安,年发电量6千万度,基本实现了工业生产电气化。依托电力优势和交通通讯便利的条件,镇远县初步建起了拥有能源、冶金、化工、纺织、制造、建材、酿造、食品、皮革、加工等行业的工业企业480家,产值近3.5亿元,主要支柱产业有电力、冶金、酿造。

镇远──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融佛、儒、道三教文化内涵于一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舞阳河,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青龙洞古建筑群吸引了国内外大批游客观光、考察。全县对外开放旅游的历史文物名有200余处; 自然风光景观景点300余处;民族民俗文化风情点有3处。镇远旅游资源以其山川奇隽秀、野风光秀丽、历史文化内涵深邃、侗族苗族等民俗等民俗风情别具风采,具有极高的科学研究和欣赏价值。作文吧 WWW.zuOwEnBa.Net

改革开放以来,镇远县明确了“加强农业,强化工业,振兴旅游,富民强县”的工作思路,提出了“引资抓突破,加快县域经济发展为重点”,不断完善外商投资政策,改善综合投资环境,加大经济和产业结构调整力度,调动各方力量,以实干取实绩,有力地促进了镇远县经济和社会发展。目前外来 投资企业已发展到30余家。

贵州侗族导游词 篇2

欢迎大家来到这!我是你们的导游,我姓x,大家可以叫我小x。为了便于大家参观游玩,下面我首先大家介绍一下。

侗戏大致在清嘉庆、道光年间(1796—1850)形成。侗戏的剧目,主要有两部分。一是描写汉族生活的剧目,大多从汉族戏曲中进行移植;一是描写侗族生活的剧目。后者如《吴勉》,以浪漫主义手法,描写明初侗族民族英雄吴勉率领人民起义抗粮抗税,不幸被俘,不屈而死。《秦娘美》,写珠郎与娘美相爱,地主银宜欲霸占娘美,谋杀珠郎,娘美设计刺杀银宜,为爱人报了仇。《门龙》,描写门龙离家十八年未归,其母逼其妻改嫁,其妻不从,直等门龙归家,夫妻团聚。此外,还有《雪》、《乃桃补桃》、《金汉》、《妹莽子》等。

侗戏角色虽有生、巳之分,但并未形成定型的行当,一般是根据剧中人物的需要来分配演员。只有小丑有些独特的表演,动作滑稽可笑,以说白为主,蹦蹦跳跳,称为“跳丑脚”、演员念白很少,以唱为主。唱腔一般是上下句结构,中间都有过门。演员每唱完一句,都要在过门中与另一个演员互走一字,交换位置。遇有三人以上在场时,也只有对唱的两人在过门中互走一字,其余的人原地不动。侗戏的音乐,由于受侗族叙事歌和琵琶歌的影响,长于叙事,唱腔平稳柔和,优美动人。唱腔主要有 “平板”、“哭板”、“仙腔”三种。“平板”,用胡琴伴奏,故又称 “胡琴歌”,为侗戏最基本的唱腔。“哭板”,无乐器伴奏,在表现悲哀情绪时于唱,往往要伴有自然的哭声。“仙腔”,用于神仙出现时演唱。伴奏乐器主要有二胡,辅之以琵琶、牛腿琴,打击乐器有大锣、小锣、钹、边鼓、铃等。侗戏多在戏台上演出,很少在平地上演出。戏台通常是用木板搭盖,一般无顶盖,观众可三面围观。在装扮上,通常只穿侗族生活服装,整齐、鲜艳。脸谱以黑、白二色为基础,小丑除在鼻子上画一个青蛙以外,两颊上还要各写一个“丰”字,以示吉祥。

侗戏的演出,有一定的仪式。第一天开演正戏之前,要供神请师,由“掌簿”主持:台口中间摆上酒、菜、纸钱等供品,由掌簿焚香请神,然后鸣放铁炮。每个剧目开演之前,先由一演员朗诵一段;正戏结束后,全体演员唱歌致谢;整个演出结束后,要跳加官,被提到名字的人,都要把红包扔到台上以作赏钱,他们大多是寨里的头面人物和富裕人,除此之外,戏班不再收钱。

侗族的村寨都建有鼓楼,戏班的组织是以鼓楼为单位,一个鼓楼有一个戏班,属业余性质。一个戏班一般为十几个人,有戏师傅、歌师傅、演员和伴奏人员,无女演员。戏班除在本寨演出外,也到外面去“走寨”演出。演出时间,主要集中在春节、二月二、三月三、秋后或本寨的会期。活动方式有“尾夜”和“多夜”两种。“尾夜”,是村寨之间进行联欢,旨在联络双方感情。演出时间一般从上午开始,直到吃夜饭、散戏之后,戏班的小伙子们便与姑娘们去“行歌坐月”。“多夜”,是以文艺活动为主的联欢形式,戏班不代表村寨,不必由头人带队。

贵州侗族导游词 篇3

石门坎是贵州近百年来最有文化活力和创造力的地区之一,是特定历史条件下,西方与东方、本土和世界文化交流的奇异花朵。

在生态版图上,石门坎原本边远洪荒之地,位于贵州接近川滇最边缘的西北角,古时被称作乌撒蛮的乌蒙山区腹地,属威宁,距县城140公里。平均海拔2200米,最高处薄刀岭2762米,最低河谷1218米。生态恶劣、稼穑艰难;古来瘴疠之地,贫病交加,生计难;大雾阴雨、沟壑纵深,行路难。到了机动车时代,石门乡处在贵州公路网末梢,与云南路网不衔接,退居边缘之边缘。至今,乡村交通仍然羊肠细路,村民往来依旧人背马驮。《石门坎溯源碑》曰:“天荒未破,畴咨冒棘披荆,古径云封,遑恤残山剩水”。

在文化版图上石门坎曾是茅塞未开的村落,居住着所谓“晦盲否塞”、结绳刻木的苗族。苗语称石门坎为“卯岭南”,苗文写作 "hmaob lisnaf",有两种解释:一说意为像岭南那么兴旺的苗族居住地;另一说为从利亚那搬迁来的苗家,二者都寄寓对好生活的向往。苗族苦难数千年,迁到黔西北、滇东北的一支称大花苗,栖身在彝族土目的地盘上,刀耕火种,受土目和官府的歧视盘剥,被官府划为尚未教化的“生苗”。处于半农奴半奴隶境地。迁来石门坎时,大花苗是汉字文盲,汉语语盲和数字数盲。

石门坎近百年历史令人叹为观止:这个从物质角度观察近乎“炼狱”的地方,在文化视野中别有一番景致,这里曾经是文化“圣地”,一个蛮荒不驯的小村落,异军突起,带领苗族和周边川滇黔十多个县少数民族扫除文盲,勃兴教育,风云叱咤,成为西南苗族最高文化区。关于石门坎教育和卫生的成就,文献这样记载:

创制苗文,结束了苗族无母语文字的历史。这种文字以石门坎语音为滇东北方言区的标准音,在川滇黔苗族中广泛传播。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