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吧实用文档范文大全内容页

山西景点的导游词范文

2023-09-29 20:40:01 范文大全 打开翻译

山西景点的导游词范文 篇1

太谷县位于山西省中部,地处晋中盆地,始建与西汉,历史悠久,文化商贸发达,是文明遐迩的晋商发祥地之一,是盛人白居易的祖籍,近代名人孔祥熙的出生地。久负盛名的清宫圣药“龟龄集”和“定坤丹”出产于太谷。明末清初,太谷达官富贵云集,因资本一度集中而成为山西的金融、商业中心,固有“旱码头”、“小北京”之称。太谷县总面积1033.6平方公里,总人口27万人,其中耕地面积45万亩,农业人口21万人。

太谷县属暖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9.8摄氏度,无霜期175天,降雨量462.9毫米,地下水资源可开采量9600立方米。农业基础条件好。因盛产粮、棉、油、果、菜、肉、蛋、奶而著称三晋,是山西省的商品粮基地县,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师范区,全国的瘦肉型猪基地。太谷拥有各类工业企业20_余家,目前已形成玛钢铸造加工、精细化工、农机、建材、农副产品加工、制药、纺织、运输等主导产业。第三产业、城乡基础建设以及社会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城乡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太谷县农副产品资源十分丰富,四十五亩粮田,适宜北方各种农作物生长,而且是全国八个最适宜种植优质酿酒葡萄的区域之一。近年来,除了稳定以小麦、玉米为主的粮田面积外,大力发展蔬菜、林果、色素、酿酒葡萄等特色经济作物。

其中年产小麦0.6亿公斤,玉米0.5亿公斤;蔬菜种植9万亩,总产量3.2亿攻击;红枣、核桃产量1.4亿公斤;水果产量1.2亿公斤;色素种植年加工菊花和辣椒0.3亿公斤;法国葡萄拈阄葡萄种植3000亩;畜牧业方面已形成规模养殖小区206个,虎年饲养量38万头,虎年饲养量300万只,产蛋3700万公斤。通讯十分方便。城内程控交换机容量10000门,农村交换机容量5000门。人均拥有电话量名列全省前茅。无线寻呼机和移动电话畅通,实现了全国联网漫游。科技、文化、医疗卫生发达。本世纪初孔祥熙就在太谷创办了铭贤学校,目前县境内还有“一大三专”,即山西农业大学和太谷师范学校,晋中卫校、山西交通技工学校等三所中等专业学校,县内还驻有山西果树研究所、山西生物制药厂、兵器工业部753厂,航天工业部513所等研究单位和军工企业,为我县增添了浓厚的科技文化氛围。医疗卫生方面,县内有山西省精神病院、晋中二院、人民医院、中医院、职工医院等较强的理疗体系。

本县工业已初步形成玛钢、农机、化工、建材、食品五大支柱产业,其中玛钢管件年产量占全国三分之一,中华精品飞象牌农用车、“远”字牌龟龄集和定坤丹、糖醛、树脂、顺酐、硫酸、水泥、铁锹、药用曲颈安瓶及乳制品、电力金具、纸面石膏板等名优产品在国内国际市场享有教高声誉。农业基础交好,规模种植、养殖、林果业发展迅速,成为远近闻名的瓜、果、菜、肉、蛋、奶之乡和农副产品基地。同时,商业兴盛,市场日益繁荣。

山西景点的导游词范文 篇2

乔家大院位于祁县乔家堡村正中。这是一座雄伟壮观的建筑群体,从高空俯视院落布局,很似一个象征大吉大利的双“喜”字。整个大院占地8724平方米,建筑面积3870平方米。分六个大院,内套20个小院,313间房屋。大院形如城堡,三面临街,四周全是封闭式砖墙,高三丈有余,上边有掩身女儿墙和了望探口,既安全牢固,又显得威严气派。其设计之精巧,工艺之精细,充分体现了我国清代民居建筑的独特风格,具有相当高的观赏、科研和历史价值,确实是一座无与伦比的艺术宝库,被专家学者恰如其分地赞美为“北方民居建筑的一颗明珠。”难怪有人参观后感慨地说:“皇家有故宫,民宅着乔家。”

进入乔家院大门是一条长80米笔直的石铺甬道,把六个大院分为南北两排,甬道两侧靠墙有护坡。西尽头处是乔家祠堂,与大门遥相对应。大院有主楼四座,门楼、更楼、眺阁六座。各院房顶上有走道相通,用于巡更护院。纵观全院,从外面看,威严高大,整齐端庄;进院里看,富丽堂皇,井然有序,显示了我国北方封建大家庭的居住格调。整个大院,布局严谨,建筑考究,规范而有变化,不但有整体美感,而且在局部建筑上各有特色,即使是房顶上的140余个烟囱也都各有特异。全院亭台楼阁,雕梁画栋,堆金立粉,完全显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高超的建筑艺术水平,确实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

大院始建于清乾隆二十年(公元1756年),以后有两次扩建,一次增修。第一次扩建约在清同治年间,由乔致庸主持,第二次扩建为光绪中、晚期,由乔景仪、乔最俨经手;最后一次增修是在民国十年后,由乔映霞、乔映奎分别完成。从始建到最后建成现在的格局,中间经过近两个世纪。虽然时间跨度很大,但后来的扩建和增修都能按原先的构思进行,使整个大院风格一致,浑然一体。

乔家大院依照传统的叫法,北面三个大院,从东往西依次叫老院、西北院、书房院。南面三个大院依次为东南院、西南院、新院。南北六个大院的称谓,表现了乔家大院中各个院落的建筑顺序。出自 wwW.zuoWEnBA.nEt

清乾隆年间,现乔家大院坐落的地方,一部分正好是乔家堡村的大街与小巷交叉的十字口。乔全美和他的两个兄长分家后,买下了十字口东北角的几处宅地,起建楼房。主楼为硬山顶砖瓦房,砖木结构,有窗棂而无门户,在室内筑楼梯上楼。特点是墙壁厚,窗户小,坚实牢固,为里五外三院。主楼的东面是原先的宅院,也进行了翻修,作为偏院。还把偏院中的二进门改建为书塾,这是乔家大院最早的院落,也就是老院。传说偏院外原来有个五道祠,祠前有两株槐树,长的奇离古怪,人们称为“神树”。乔家取得这块地皮的使用权后,原打算移庙不移树。后来乔全美在夜间做了一梦,梦见金甲神告他说:“树移活,祠移富,若要两相宜,祠树一齐移。往东四五步,便是树活处。如果移祠不移树,树死人不富……。”没有多久,此树便奄奄一息。乔全美恐怕得罪了神灵,便照梦中指示的地方,把树移了过去,树真的复活了,而且枝叶繁茂如初。这好象是“真神显灵”,真有其神,于是又在侧院前修了个五道祠,直至今天依然存在。同时主院与侧院间有一大型砖雕土地祠,雕有石山及口衔灵芝的鹿等。土地祠额有四个砖雕狮子和一柄如意,隐喻“四时如意”。祠壁上还有梧桐和松树,六对鹿双双合在一起,喻意“六合通顺”。

乔致庸当家后,为光大门庭,继续大兴土木。他在老院西侧隔小巷置买了一大片宅基地,又盖了一座楼房院,也是里五外三,形成两楼对峙,主楼为悬山顶露明柱结构。通天棂门,门楼的卡口是南极星骑鹿和百子图木雕。上有阳台走廊。上得走廊,前沿有砖雕扶栏,正中为葡萄百子图,往东是奎龙和喜鹊儿登海;西面为鹭丝戏莲花和麻雀戏菊花,最上面为木雕,刻有奎龙博古图。站在阳台上可观全院。由于两楼院隔小巷并列,且南北楼翘起,故叫做“双元宝”式。

明楼竣工后,乔致庸又在与两楼隔街相望的地方建筑了两个横五竖五的四合斗院,使四座院落正好位于街巷交叉的四角,奠定了后来连成一体的格局。

光绪中晚期,地方治安不稳,乔家的景仪、景俨为了保护自身的安危,费了不少周折,花了很多银两,买下了当时街巷的占用权。乔家取得占用权后,把巷口堵了,小巷建成西北院和西南院的侧院;东面堵了街口,修建了大门;西面建了祠堂;北面两楼院外又扩建成两个外跨院,新建两个芜廊大门。跨院间有栅栏通过,并以拱形大门顶为过桥,把南北院互相连接起来,形成城堡式的建筑群。

民国初年,乔家人口增多,住房显得不足,因而又购买地皮,向西扩张延伸。民国十年后,乔映霞、乔映奎又在紧靠西南院建起新院,格局和东南院相似。但窗户全部刻上大格玻璃,西洋式装饰,朱光效果也很好,显然在式样上有了改观。就是院内迎门掩壁雕刻也十分细致。与此同时,西北院也由乔映霞设计改建,把和老院相通的外院之敞廊堵塞,连同原来的灶房,改建为客厅。还在客厅旁建了浴室,修了“洋茅厕”,增添了异国风情。

靠西北院,原来有一小院,为乔家的家塾,故把此院叫做书房院。分家后,乔健打算建内花园,从太谷县一个破落大户家买回了全套假山。正待兴建时,“七七事变”爆发,日军侵华,工程停止。日军侵占时期,全家外逃,剩下空院一处,只留部分家人看护。延续至今,乔家大院成了北方民居中一颗光彩夺目的明珠。

乔家大院大门座西向东,为拱形门洞,上有高大的顶楼,顶楼正中悬挂着山西巡抚受慈禧太后面喻而赠送的匾额,上书“福种琅环”四个大字。黑漆大门扇上装有一对椒图兽街大铜环,并镶嵌着铜底板对联一付:“子孙贤,族将大;兄弟睦,家之肥。”字里行间透露着乔在中堂主人的希望和追求,也许正是遵循这样的治家之道,乔在中堂经过连续几代人的努力,达到了后来人丁兴旺、家资万贯的辉煌。

山西景点的导游词范文 篇3

大家好!欢迎光临北岳恒山旅游、观光!北岳恒山与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中岳嵩山并称五岳,齐名天下。既是我国重要的文物古迹荟萃地,又是著名的道教发祥地和北方著名的风景游览胜地,现为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级旅游区。

恒山,亦名“太恒山”,又名“元岳、紫岳、大茂山”,汉时因避汉文帝刘恒讳,一度改称为“常山”。据《尚书》载:舜帝北巡时,曾遥祭北岳,遂封北岳为万山之宗主;之后,大禹治水时有“河之北属恒山”的记载;先后有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唐玄宗、宋真宗封北岳为王、为帝,明太祖又尊北岳为神,可见历史之悠久。

恒山山脉祖于内蒙阴山,西衔雁门、东跨河北、南屏三晋、北临燕云,奔腾起伏,绵延五百里,号称108峰。主峰天峰岭坐落于浑源城南,海拔20xx米,叠嶂拔峙、气势雄伟,自古以来被誉为“人天北柱”、“绝塞名山”。同西面的翠屏峰两山对峙,浑水从中奔腾而泻,幽峡深谷,蓝天一线,形成一道绝塞天险。唐代著名诗人贾岛曾有“天地有五岳,恒岳居其北,岩峦叠万重,诡怪浩难测”的诗句,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面对恒山的雄浑险峻,惊叹不已,在其游记中写道:“伊阙双峙,武夷九曲,俱不足以比拟也!”正因为恒山具有扼关带水,地险山雄的特殊地理环境,成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其特殊的军事战略地位受到历代军事专家所倚重,后人集历史经验总结的“代国靠恒山而存天下,燕赵凭恒山而立天下,匈奴依恒山而争天下,晋慕容据恒山而威天下,拓跋氏靠恒山而分天下”,充分证实了恒山的军事价值。

恒山汉代建庙,到清初仅恒山主峰周边就建有各种寺庙六十余处,有三寺四祠七亭阁,七宫八洞十五庙之说,形成蔚为壮观庞大的古建筑群,和浓郁的道教文化氛围,显示出北岳恒山无穷的魅力。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玄妙古老的中国道教在恒山留下了他们风雨苍桑的足迹。远在春秋太上老君相传在北岳恒山千佛岭结炉炼丹,燃灯道人演兵斗法;西汉初昌蓉往来于恒山;西汉景帝、宣帝年间三茅真君(即茅盈、茅固、茅衷兄弟三人)在恒山修炼神仙之术,留下了千年不解的三茅窟;北魏被太武帝尊为天师的寇谦之在北岳宣扬道教新法,其高足李皎从嵩岳投奔恒山修炼香火盛极一时;唐朝时八仙之一的张果老在恒山修炼,名道人管革结炉悟道,致使恒山道教道场香火名扬天下。恒山道教主流属全真教龙门派,也有正一教分支和太乙派,丹道、符篆,性、命双修一应俱全。

恒山道教文化博大精深,而恒山的风光美景更是锦绣中华壮丽山河的杰出代表。出浑源城南不远,雄伟的恒山拔地而起,东为天峰岭,西为翠屏峰,浑水从深峡窄谷中奔腾而泻,注入桑干河,这段深谷长峡就是“金龙峡”。相传公元前220xx年(即始皇二十九年),秦始皇祭祀恒山,穿行此处时,面对飞舞的巨龙,夺口而泻的飞瀑,一幅活灵活现的“巨龙吐瀑”图,使这位中国的始皇惊叹不已:“乃为神龙也”,后人在山崖上镌刻了“金龙口”三个字。

走出金龙口便是恒山山门。恒山山门高10米,宽16米,明清风格,为四柱七楼,三开门格式,混凝土浇注,纯白大理石围基,斗拱铺作,黄琉璃瓦覆顶,正面正中匾额“北岳恒山”为原新华社长、当代大手笔穆青题写,后面匾额“绝塞胜境”系当代书法名家夏桐郁所书,整个山门庄严雄浑。

穿过山门沿山路盘行十里便到了停旨岭村。因过去皇帝祭祀北岳,此处为停接御旨的地方,故而得名。并建真武大庙,立“停旨”石碑一通。近几年,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在停旨岭新架客运索道一条,新修全国最大的山岳型停车场14000平方米,旅游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为中外游客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站在停车场向东仰望,一座刀削般突兀的峭壁映入眼帘,峭壁上“恒宗”两个大字分外耀眼,此乃明成化三十年大同知府张升手笔,两字总高十三米,宽六米,字体雄浑,遒劲刚健,横直如栋梁,点捺大如牛。恒山作为道教名山留下数以千计的石刻铭文,但“恒宗”二字最具恒山特色。

连接“恒宗”与“恒宗殿”的这段路叫“步云路”。过去,恒山林茂树密,除少有的晴天朗日外,大多为烟云缭绕,当您踏上步云路,犹如在浓云密雾中穿行,所以又有“云路春晓”之说,为恒山古十八景之一。在这云雾弥漫中,一里一亭,一步一松,亭亭不同,松松各异,有诗赞曰:“鸟道横斜一线天,谁知高上最翩翩,青来两眼千山翠,白曳又凫万壑烟,抱朴古松阴道左,避人元鹤午云边,扶藜待叩元通迹,踏遍灵崖采石莲”。

沿步云路上行至一华里,便是著名的“虎风口”。不远处屹立着一株参天古松曰“悬根松”,所以此处又称“虎口悬松”,为恒山古十八景之一。因地处风口,恒山又山高风大,登临此处,风声树声交织在一起,如猛虎咆哮,声震幽谷。穿过悬根松,我们发现在光滑的岩石路面上有许多蹄形的小圆坑,浅的一、二寸,深的四、五寸。传说,八仙之一的张果老在恒山修道,经常骑一白驴出入恒山,天长日久留下了行行仙踪,至今仙驴蹄迹依稀可见,后世人习惯地称这段路为“果老岭”,也称“果老仙迹”,恒山古十八景之一。

果老岭东侧是一处耸入云天的万仞绝壁,危崖欲倾,古松摩云,大有恒山压顶,悬崖欲摧之势。每当夕阳西下,残阳辉映山壁,便会出现“余辉返照千山色,满峪参差入画中”的奇光异景,名曰“夕阳返照”为恒山一大奇观。穿越林荫道,走出果老岭,正陶醉于峰回路转之时,便看到一座木刻牌坊,上有道光皇帝御书“人天北柱”四个大字,过牌坊,穿马殿,在接官厅旁是一座四柱木结构方亭,名曰玄井亭,这便是恒山著名的“苦甜井”。亭内并列两井,相距不足三尺,而水质大相径庭。一口如甘似露,清凉爽口,一口奇苦浑浊,难以下咽。明代诗人曾留下这样的诗名:

山腰双涌碧瑶泉,甘苦平分别有天。

闻说应龙频洒泽,为霖济旱别有天。

因恒山苦甜井有“潜龙泉”之说,大唐玄宗皇帝亲下御书,赐额“龙泉观”。后来,苦井被填没,现仅存甜井一眼。

离开“龙泉观”沿着林荫曲径继续向东南攀越,峰南高处有一大石窟,名曰:“飞石窟”。恒山自古有“灵石东飞”之说,相传,舜帝北巡,祭祀北岳,时值隆冬,大雪封山。将舜帝阻于河北界内,不能登岳祭拜,只好在曲阳遥祭。正当祭典之时,突有一块巨石从恒山飞落帝前,便将此石封为“安王石”,并建庙宇在曲阳祭之,这便是“恒山下庙”。灵石飞去,形成一处大的幽窟,名曰“飞石窟”。之后此处建“北岳庙”,为“恒山上庙”,后毁于大火,魏武帝太延元年(公元438年)重建。明洪治十四年(公元1520xx年)明王朝为进一步扩建恒山,将飞石窟旧岳庙改为“北岳寝宫”,在天峰岭的半崖间兴建新岳庙,即今天的“恒宗殿”。

飞石窟内,布满了历代名士墨客的题刻和诗碑,在众多的题刻中,以明御史王献臣题写的“千岩竟秀,万壑争流”和雁门使者郑洛题写的“耸翠流丹”最为上乘。不但书体流畅,字迹佳丽,同时也是对恒山奇峰怪石赞叹的绝笔。透过文人墨客的生花之笔,高悬于飞石窟南崖的“一德峰”更是含概了宗教文化的玄机。从道家来讲一者万物之本也,道于一,造化天地,化成万物。德者八功德水,佛界认为须弥山大海中,有八功德水(一甘、二冷、三软、四轻、五清净、六不臭、七不损喉、八不伤腹)把道家的根本和佛界的万能,有机地融合,反映出道教的文化精髓。飞石窟西侧是一道草木丛丛,曲折出奇的深沟,沟内山桃花遍峪盛开,灌木林遮天蔽日,这里生长着几十种名贵中药材,在众多的中药材中,尤以恒山紫芝最为名贵。据《恒山志》记载,恒山灵芝仙草为镇山之宝,状如紫色云锦,服之可延年益寿,起死回生,当地人们传说:每一株灵芝草,便有一条双头毒蛇看护,又说恒山灵芝平时肉眼看不到,只有祈祷北岳大帝,灵芝才会现形放光。神奇的恒山灵芝仙草飞飞扬扬传遍四方,嘉靖二十五年,明世宗委派朝廷大员,指令州衙官吏,摘取真芝十二本(株)。留下了《采取玄芝记》的石碑一通。

紫芝峪的东北是一道十分险峻的岗岭,名栈云岗,上有一石洞,洞口的大小、深浅、通向,向来无人知晓,因岗上经常凝云聚雾,不时有云雾进出,当地人称为“出云洞”,又称“白云灵穴”。为恒山十八景之中的奇观。诗曰:

玉洞空明秘宝藏,白龙蟠引气舒扬。

谁知变化须臾及,沛作甘霖遍四方。

过了紫芝峪就是规模宏大的“恒宗殿”。恒宗殿,亦名贞元殿,又名元灵宫,俗称朝殿,是明洪治十四年(公元1520xx年)都御史刘宇奉孝宗皇帝御旨兴建。大殿位于天峰岭半崖峭壁间,这组建筑群包括藏经楼、更衣楼、钟鼓楼、青龙殿、白虎殿、崇灵门、二郎庙,总占地面积为1215.23平方米。恒宗殿是一座单檐双下昂五铺作斗拱,坐北朝南的歇山土木建筑,进深三间,面宽五间,殿身崇高,用材硕大。大殿内塑北岳大帝金身神像,头戴天冠,身披朱绫,目光微启,端庄沉静,一派帝王气概。两旁恭立四大文臣和四大武将,高达丈余,置身朝殿,如赴金銮,令人诚惶诚恐。神座上方悬挂清康熙皇帝御匾“化垂悠久”题额。

恒宗殿殿西侧,置一块状如古磬的青石,以石击之,声震幽谷,酷似雄鸡鸣叫,称为“金鸡石”,为恒山又一奇观。从朝殿向东远望,在翠壁丹崖处,有白石累累,在云的拂动下犹如绵羊吃草,别有情趣,称为“玉羊游云”。与“金鸡石”并称“金鸡玉羊”,为恒山十八景之一。有诗云:

东岳大夫之松,西岳仙人之掌,

南衡龙书蛇篆,北恒金鸡玉羊。

恒宗殿西北上方,名曰“集仙洞”,依崖建有“会仙府”古建筑群。整组建筑占地381.9平方米,主殿会仙府坐北向南,面宽三间11.5米,进深10.43米,出廊硬山土木建筑。殿内塑有二十七尊神象,正中是福禄寿三星,两旁是上中下八洞神仙。会仙府又名“集仙阁”,自古为仙人炼丹之处,《广仙列传》中记载汉武帝元光五年以后,先后有茅氏三兄弟茅盈、茅衷、茅固在此修炼,东汉明帝永平20xx年(公元71年)五岳道士与佛教徒焚经斗法,参加头号斗法的道士裴文度也曾居于此。北魏天师寇谦之在恒山讲经说法后,将高足弟子李皎等多人留此修炼,唐代管革,恒山遇张果老,果老见他道骨不凡,收为弟子,在这里修炼成仙。

会仙府四周悬崖上集中了大量的摩崖题刻。“天地大观”、“壁立万仞”、“昆仑首派”等历朝历代各种书体应有尽有,笔划如椽,字大过丈,为书法佳品,体现了恒山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在会仙府东建有“玉皇阁”、“御碑亭”。“御碑亭”是一处八面出廊,四面有门窗的八角单檐尖顶建筑,亭中竖高三米,宽90厘米,厚30厘米的青石石碑一通,碑刻“化垂悠久”四个大字,系清代康熙皇帝的亲笔御书。

沿会仙府西北攀越,有巨石迸裂,裂石中有一条半米宽的岩缝,沿岩缝攀上陡壁高处在一片2.5平方米的方形岩石,台平如砥,台上残棋一局,台岩上刻“琴棋台”三个大字。台西侧为“通元谷”,是当年张果老修练之处,因昔日果老与仙人抚琴、对奕,故留下此景。金庸老先生笔下的《笑傲江湖》,恒山掌门令狐冲征服魔教后,把天下的三教九流集中到“通元谷”修行,说的就是此处。琴棋台除留有历代文人题诗外,台畔峭壁上还刻有“悟道仙踪”,“一局烂柯”,“斗北一柱”,“仙山显岳”,“石壁凌云”等题刻。

顺“通元谷”沿阶而上,便登上了北岳恒山的主峰“天峰岭”。天峰岭海拔20xx米,在五岳中海拔高度仅次于西岳华山,排行第二。登临此处,良辰美景尽收眼底,您可以尽情地体验“一览众山小”的感受。

“通元谷”下线,是恒山“九天宫”,又称“娘娘庙”。正殿两旁建有配殿和钟鼓楼,整体结构对称,规模仅次于恒宗殿,可见九天宫的特殊地位。明万历二十四年,神宗皇帝赐给北岳道径五百一十二卷,共一千四百七十九种,派遣御马监白忠专程从北京护送到恒山,神宗勒渝恒山北岳住持道士的亲笔圣旨就存放在九天宫内。九天宫内塑有九天玄女娘娘、眼光娘娘、耳光娘娘、乳母娘娘诸神象。九天玄女亦称“元女”,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女神。一九八五年中国台湾“九天玄女”道教团,回国寻根,确认恒山九天宫为“九天玄女祖庙”。

于九天宫平行修建的还有“纯阳宫”。此宫面宽三间,进深一间,三面有廊,插木入山为基,上铺龙骨作面,下用长短不等的木材支撑,总建筑面积37.2平方米,内塑吕洞宾,柳仙等神像。吕洞宾,唐末进士,号重阳子,山西永乐县人,六十四岁进士及第,游长安遇汉钟离“授以大道天遁剑法”、“龙虎金庙秘文”,百余岁而童颜,步履轻疾,系八洞神仙之一,全真教奉为北五祖之一。他的理论道德以慈悲度世为成道之路径,对中国道教的发展和释道儒三者的通融有着极大的影响。

纯阳宫东南不远是“十王殿”,殿内正中塑汉化的地藏王菩萨,左右分开塑十殿闫君神像,主管人世间生死轮回。

各位朋友!恒山的主要景点和美丽传说还有很多,作为一座历史悠久的道教名山,它的文化博大精深,每一处景观都赋予了深刻的文化内涵。漫山游遍,意犹未尽。它不仅景观奇特,植被同样丰富多样。每当春夏之交,满山遍野的山桃花,红如朱点,粉似女颊,含娇滴露,烂若云霞。恒山桃花美丽娇艳,不知陶醉了多少风流人物,《笑傲江湖》中就有“桃谷六仙”的神话形象,传说中的“桃花仙子”就是在恒山修练得道的。另外,恒山豹榆,是恒山独特的树种,为全国所稀有。因树干酷似金钱豹斑剥陆离的花纹而得名,生长于恒宗殿四周,质地坚实而又顽韧,是古代将士制作弓箭的上等原料。传说中“后羿射日”所用弓箭就是恒山豹榆材质。

恒山的游历,会使您灵魂得到净化,人格得以升华,刹那间您将会从浮衍走向现实,从平庸走向高尚。当您感受千峰竞秀,万山胜境时,会情不自禁地感叹:北岳山川秀,风光在险峰。

山西景点的导游词范文 篇4

五台山位于山西省东北部五台县境内。五台山方圆约300公里,因五峰如五根擎天大柱,拔地崛起,巍然矗立,峰顶平坦如台,故名五台。又因山上气候多寒,盛夏仍不知炎暑,故又别称清凉山。

五台山是驰名中外的佛教胜地,是文殊菩萨的道场,而五台山又以其建寺历史之悠久和规模之宏大,而居佛教四大名山之首,在日本、印度、斯里兰卡、缅甸、尼泊尔等国享有盛名。五台山寺庙始建于汉明帝,唐代因“文殊信仰”的繁盛,寺院多达360多处。清代,随着喇嘛宗教传入五台山,出现了各具特色的青、黄二庙。五台山五座台顶合围的地区,称为台内,其外围则称台外。

现五台山寺庙尚存43处,其中台内37处,台外6处。五台山众多的佛寺皆聚集在台内台怀镇。这里寺庙林立,殿宇鳞次栉比,圣景圣迹荟萃一处,其中显通寺、塔院寺、殊像寺、罗寺和菩萨顶被称为五台山五大禅处。

台外的寺庙比较分散,其中以南禅寺、佛光寺最著名。五台山是文殊菩萨的道场,所以这里众多寺庙的正殿都以供奉文殊菩萨为主。文殊菩萨是释迦牟尼的左胁侍,关于他的来历,说法很多,而最流行的说法是他出身于舍卫国的婆罗门家庭,因有慈爱之心,后随释迦牟尼佛出家,成为佛的大弟子,帮助佛化导芸芸众生。他在诸大菩萨中智慧辩才第一,故专司佛的智慧,有“大智文殊”的尊号。文殊的坐骑为一青狮,表示智慧威猛。他手持宝剑,表示智慧锐利。文殊菩萨因智慧第一,所以被推为众菩萨之首,后因对观音信仰流传,逐渐被取而代之。

山西景点的导游词范文 篇5

崇福寺始建于唐高宗麟德二年(公元655年)的金代建筑,规模可观,气魄宏大,是国务院批准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正殿用减柱法建筑,乃国内孤例,堪称一绝,弥陀殿为全国金代最大建筑之一。

崇福寺坐落在朔城区东大街 ,门前有石狮一对,自山门由南向北有金刚殿、钟楼、鼓楼、千佛阁、文殊殿、地藏殿、大雄段、弥陀殿和观音殿,占地23400平方米,前后5重院落,布列适当、主次分明,是一座规模完整、宏伟壮丽的古代建筑。崇福寺乃鄯阳古刹,藏经阁始建于唐高宗麟德二年(公元665年,明代重修后更名为千佛阁),契丹时,其地为林太师府署。辽统和间复为增会,这可能是隋、唐“舍宅为寺”的遗风,因名林衙寺,金天德年间(公元1149——1153年)赐额崇福禅寺。现寺内弥陀殿、观音殿为金建,山门为清建,其余为明建。弥陀殿为寺内主殿,建于金皇统年间(公元1141——1149年),由开国侯翟昭度负责施工,殿宇正檐下悬挂的“弥陀殿”竖匾,为金大定二十四年(公元1184年)原物。

弥陀殿建于2米多高的台基上,通高21米,冠于全寺,是全国现存较大的金代建筑。建筑面宽7间,进深4间入椽。殿前有宽敞的月台,后与观音殿月台相连。单檐九脊歇山式。殿内梁架结构具有独到之处,随着殿内金柱的减少,主体结构与其他建筑不同。弥陀殿棂窗也很精致,镂刻透心图案纹样达15种之多,有三角纹、古钱纹、桃白球纹等,这些图案不仅是优秀的艺术佳作,而且对研究金代建筑装饰具有很高的价值。殿内中央砖砌佛坛上置三尊主像,中为弥陀佛,左为观音菩萨,右为大势至菩萨,称“西方三圣”。主像两侧胁侍菩萨表情恭谦。别具神态。两大天王怒目狰狞,似在护法守职。主像背光为编条泥壁,图案呈草叶纹,边沿是焰光。中间背光浮壁13尊伎乐天,姿态各异,栩栩如生。殿内四壁满绘壁画,10躯高大佛像结趺而坐,端庄慈祥,分布于东西山墙和后墙。壁画上方为飞天,翱翔于五彩祥云之间。西尽间绘有千手千眼观音菩萨,立姿,变化身,18面,千手,掌心各绘一眼,手中各擎一件法器,星辰日月,龙楼宝盘,刀戈剑戟,琴棋书画等应有尽有,千变万化。下左为婆薮仙,神情自若,老态龙钟,下右方为吉祥天,神情安详,持重彬彬。东尽间分上下两层,绘三佛三菩萨,后壁门榻上绘16宝观。整个壁画庄重宏伟,气势夺人,画工精细,设色以朱红、石绿为主,色彩绚丽,壁画与佛像交相辉映,大殿更加金碧辉煌。殿外九脊全为瓦条砌垒,殿顶上筒坂布瓦覆盖,绿色琉璃和脊饰剪边。两个高大邸吻矗立正脊之上,正脊中间置有瓦楼一座,将军居中,神志昂扬。戗兽、垂兽巨口獠牙,气势威武。整个弥陀殿集建筑、壁画 、塑像 、背光 、琉璃、棂窗、匾额等于一体,虽经历代风雨寒暑,至今仍光泽灿烂。

观音殿是仅次于弥陀殿的金代建筑,其梁架结构最富有独创性。为“四椽伏对乳伏用三柱”。殿内前槽金柱全部减去,后槽金柱置在佛坛两侧,使殿内前部更加宽广。因省去前槽金柱,四椽伏跨度加大到10米,所以为减轻其负荷,在梁上和平梁前端施较大的人字叉手,把殿前槽上部载荷传递到前檐和后檐柱上。这种神奇的建造能力,充分反映了古代建筑匠师的才能技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了保护文物古迹,1953年对观音殿进行了整修,1986年又拨款对弥陀殿进行落架大修。崇福寺,以其古朴巍峨的雄姿 ,再现于朔州大地。

在朔州崇福寺,珍藏着一座展示我国北朝佛教艺术成就的珍贵文物枣北魏石塔。塔高2.5米,平面呈方形,因在塔刹、塔身和基座上雕有小佛像1349尊,故而也被称为千佛石塔。石塔的塔身是九层楼阁,楼阁四面皆雕有斗拱和塔檐,周围空间则布满小佛坐像,最下层每面中间都雕有一龛,龛内雕有一尊较大的主佛和左右胁侍佛两尊,龛的外部是五排坐佛。佛像大小不等,神态各异。整座佛像塔设计巧妙,工艺精湛,把中国古建艺术和印度佛塔艺术融为一体,创造了我国现存最早的楼阁式佛塔,令人惊叹叫绝。

但让人痛惜的是,这件备受世人瞩目的艺术珍品,因世事变迁,饱受风霜,在半个多世纪前身首分离,不能合璧。目前,塔杀只能以一级藏品保存于崇福寺内,塔身则被台北国立博物馆收藏。

这座千佛石塔塔刹和塔身的分离,还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千佛石塔建造于北魏天安元年(公元446年),是献文帝拓跋弘宫中的小官曹天度为了祈求国家太平,耗尽全家资产,在平城(今大同市)所造。建塔的人把天下太平的美好祝愿寄托在千佛石塔上,但石塔的命运却与这个愿望大相径庭。1937年,中华大地阴去密布,血雨腥风,日寇入侵,国土沦丧。保存在朔州崇福寺的千佛石塔也未能逃此劫难。当时,日本出版的《艺术美术全集》中收录了千佛塔的全部资料。资料证实,当石塔在劫运日本装箱时,朔县城内一位爱国者,在敌人的严密监视下,冒着生命危险将塔刹暗自藏回家中。全国解放后,这位爱国志士把塔刹献给国家,交回崇福寺,而塔身归初被陈列在日本东京博物馆。1945年,中国人民历经8年的浴血奋战,取得了抗日战争胜利,千佛石塔的塔身又回到了祖国的怀抱,当时的国民党政府将其存放在南京博物馆,尔后又运往中国台湾,在台北国立博物馆栖居。

山西景点的导游词范文 篇6

大寨位于山西省昔阳县,解放前,这里穷山恶水,七沟八梁一面坡,自然环境恶劣,群众生活十分艰苦。

解放后,当地人民当家做了主人,在思想的指引下,以陈永贵、郭凤莲等为带头人的大寨人决心改变落后的面貌,敢于战天斗地,艰苦奋斗,治山治水,在七沟八梁一面坡上建设了层层梯田,并通过艰巨劳动引水浇地,改变了靠天吃饭的状况。1964年毛主席发出了“农业学大寨”的号召,从而成为全国农业的一面旗帜。全国掀起了“农业学大寨”的高潮,大寨精神得到发扬,大寨经验得到推广。

现在大寨已经成为一个优美的公园山村。层层梯田庄稼葱绿,田田池水波光旖旎,人造森林郁郁葱葱,处处果园硕果累累。大寨村窑洞整齐,街道干净、清洁,人民热情好客。大寨的交通、通讯等基础条件已经大有改善,是一个成熟的农业旅游区。

大寨相继建成了陈永贵墓、大寨陈列馆、郭沫若诗碑、梅花鹿场、六个纪念观景亭, 开放了陈永贵故居、周恩来住址等,为大寨增色不少。

改革开放以来,大寨人把大寨精神发扬光大,利用优势,发扬长处,创造条件,开始建立基础工业,建成水泥厂、衬衫厂、羊毛衫厂、地方特产制品厂等,还通过生产原煤等,打开了致富门路,大寨人正用双手建设富裕美丽的新农村。

现在大寨已经成为一个优美的公园山村。层层梯田庄稼葱绿,田田池水波光旖旎,人造森林郁郁葱葱,处处果园硕果累累。大寨村窑洞整齐,街道干净、清洁,人民热情好客。大寨的交通、通讯等基础条件已经大有改善,是一个成熟的农业旅游区。

山西景点的导游词范文 篇7

绵山以寒食清明节的发源地闻名於世。也许是寒食清明的名气太大,遮掩了它种种的神奇。今年清明时节,去到绵山拜谒大情大义的介子推墓,进山一看,吃了一惊,绵山竟藏龙卧虎有此绝世的奇观!

归来与友人侃一侃绵山的见闻。友人便给我出一道题:“你能给绵山的神奇起个名目吗?”我说:“至少三大奇观”。友人说:“说说看,哪三样奇观。不过,每一样必能称奇於天下,方可谓之奇观。”我听罢笑而道来——

第一样是佛教奇观:全身舍利。

早听说古代高僧修成正果,圆寂之后,身体不坏,僧人们便请来彩塑工匠,以泥土包其身,依其容塑其形。佛教中,高僧尸体火化后米粒状的凝结物,称做舍利,并视做勤修得来功德的成果与标志。而这种圆寂后身体不坏的高僧更具同样的意义,故称全身舍利。一般的佛像都是用泥土草木塑造的,全身舍利却有高僧的身体与精神在其中,自然对敬奉者有一种震憾力和影响力。要有怎样坚定的意志和信念,才能成就这样的全身舍利?

所有全身舍利都是古代留下来的。如今不再有了,故极其珍罕。然而,谁会想到绵山上竟还有十四、五尊之多!大都完好地保存在云峰山顶上的正果寺中。

在古代绵山,修炼一生的高僧,自知大限将至,便由一根铁索攀至山顶,或通过一个临时搭架的木梯爬到悬崖绝壁上天然的洞穴里,停食净身,结跏趺坐,瞑目凝神,安然真寂。据说只有真正修成的高僧才能肉身不腐。如今绵山正果寺中东西殿的全身舍利共十二尊。由於身体风干后抽缩,体量显得比常人略小,其神气却栩栩如生。三晋彩塑艺人的技术真是高超绝伦,居然把每一位“包塑真容”的高僧的个性都传达出来。有的仁慈和善,有的忧患悲悯,有的明彻空灵,有的沉静淡定。他们大多是唐宋金元几代的高僧,至今最少也七八百甚至上千年!岁月太长,泥皮破裂,里边露出僧袍;那位唐代天宝年间的高僧师显的脚指甲也能清晰地看到呢!历史赤裸裸和千真万确地呈现在眼前。一种坚韧追求的精神得到见证,令人敬佩。当今世上哪里还能见到这样佛教的奇观?

再一样是山水的奇观。先说山。绵山以石为骨骼,土为血肉,树为衣衫。山多巨岩,往往直立百丈,巍然博大,颇为壮观。最奇特的是这些巨岩的半腰或下部,常常向内深凹进去,有如大汉吸腹,深邃如洞。里边既宁静又安全,无风无雨,冬暖夏凉。绵山里这种内凹的岩洞随处可见,最大的要算是云峰寺山的抱腹岩,中间竟然凹进去五六十米,高五六十米,宽竟达二百米!我此次到绵山已是春暖花开,岩腹内冬天里冻结的冰竟然依旧坚硬不化。古人早就看上这大自然神奇的恩赐,便在这巨大而幽深的岩腹里建庙筑寺。自三国以降,历代修建的庙寺层层叠叠,高低错落,优美异常。年年逢到庙会,来朝拜的香客多达万人。一时香烟缭绕,溢满岩腹。这样的奇观何处之有?

绵山的山奇水亦奇。

原以为绵山多石,水必定少。山里的人却告我一句不可思议的话:“绵山山有多高,水有多高”。待我山上山下留心察看,竟然真的如此。不单溪水在谷底奔流,就连近两千米的龙脊岭和李姑岩的极顶也可以见到泉水从石缝里涓涓冒出。奇怪的是,这些水好似从石头里溢出来的。有的像雨水一样滴滴答答落下来,有的汇成细流沿着石壁蜿蜒而下,有的从岩石里渗到表面湿漉漉地洇成一片,难道绵山的石头里都是水——就像古人所说好的石头都是“负土胎泉”?

绵山最神奇的水莫过於圣乳泉。

圣乳泉在一块巨大的石壁上。但不是挂在石壁之上,而是从岩石的裂缝或洞眼里一点点淌出来的。时间太久,渐成石乳,饱满地隆起在岩壁上。这泉水便沿着圆圆的石乳头亮晶晶地滴下。

关於圣乳泉的传说,与寒食节有关。据说那位春秋时晋国大臣介子推搀扶母亲避火来到这里,一时口渴难忍,正巧绵山的五龙圣母路经此地,解开衣襟以乳水相救。但是火太大了,把圣母的双乳烧成石乳,五龙圣母就把石乳留在这里,以帮助山中口渴的人。人们感激圣母,称之为圣乳泉或母奶泉。据说这圣乳慈爱有灵,每一百年会再生出一对石乳来。从春秋至今2520xx年,岩壁上大大小小的石乳已生出25对。大的如枕头,小的似南瓜。而且全都是对对成双,酷似妇女的双乳。如果饮一口这圣乳滴下的泉水,还真的甘甜清洌,沁人心脾!

传说的圣乳是一种理想,现实的石乳却更奇异。所有石乳都长满厚厚的生气盈盈的绿苔,好似毛绒绒翠绿色的乳罩。有时上边还生出一种紫色小花,娇艳可爱。

这美丽而神奇的圣乳不是绵山独有的奇观吗?

更加惊心动魄的绵山奇观是——挂祥铃。这个原本在唐代是一种祈雨谢佛的法事活动,渐渐已演化为绵山一带的民间习俗。

绵山的挂祥铃在抱腹岩的空王寺。人们在寺中拜求空王佛许愿或还愿之后,便请专事挂铃的艺人上山,将一只水罐大小的铜铃挂在岩腹上方陡峭的岩壁上。

挂铃之举十分惊险。艺人先要爬到山顶,将一条绳索系在松树上,然后扯住绳索一点点降落下来,直至岩腹上方,遂以绳荡身,直到贴附岩壁,再把铜铃牢牢挂在洞口上方的岩壁上。整个过程令人心惊胆战。艺人只身悬吊,下临无地,全凭一根绳索,需要非凡的胆量与技能,是不是非此不能表达对佛的虔敬?故而,每每将铜铃挂好,随即燃放红鞭一挂,以庆事成,亦报吉祥。

挂祥铃这个古俗为绵山人所喜爱,千年不绝。如今抱腹岩洞口挂着铜铃密密麻麻一片,山风吹来,铃声叮当,清脆悠远,与下边寺庙中的钟鼓和梵乐合奏成乐,悦耳亦悦心。此情此景此民俗。何处还有?

山西景点的导游词范文 篇8

大家好!欢迎您来大同参加晋北古建宗教之旅!在这次旅程开始之前,我先给大家通报一下我们此行的线路和景点。我们首先要和大家一起领略塞外古城大同的风采,参观著名的云冈石窟、华严寺、善化寺、九龙壁;接下来,我们要参观的是著名的北岳恒山悬空寺,以及世界最古、最高的木塔——应县木塔;当然,我们还要登上华北屋脊,去朝拜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首的文殊道场五台山,参观以佛光寺、显通寺为代表的五台古刹,感受那里清凉宜人的气候风光。

好的,我们的旅程已经开始了,现在,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大同的概况。大同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战国时期,这里是赵国的领地,汉代的时候设置平城县,北魏在此设立都城,辽代设西京道、大同府,大同之名首次出现,取《礼记》中“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是为大同”的含义,寄托着“同心同德,巩固基业”的美好愿望。大同市是山西省最北的城市,是全省第二大城市,面积1万4千平方公里,人口314万,下辖5区7县。这里地处黄土高原,海拔较高,大陆性气候较为明显,冬季漫长寒冷干燥,夏季短暂温热多雨,春秋凉爽温差较大。因此,处于同一纬度的北京每年超过30摄氏度的炎热天数达80多天,而大同仅为20多天,是一处得天独厚的避暑胜地。来到大同,虽然正值盛夏,但大家是不是感觉就像是初秋时节,特别的清爽凉快。

我们的右面是观音庙,观音庙的门前有一座流光溢彩的琉璃三龙壁。大同市著名的龙壁至城,除了全国最大、最古、最精彩的九龙壁,还有五龙壁、三龙壁、一龙壁,算得上是琳琅满目了。

大家请看,这面就是著名的晋华宫矿。作为“中国煤都”,大同在全国率先推出了别开生面的井下探秘游,您可以身穿矿工的行头,乘坐井下小火车,进入深达300米的地下王国去了解煤炭知识、观看采煤工艺和罕见的地质奇观。

好,过了佛字湾,云冈石窟就快到了。作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大同最辉煌的时代就是北魏王朝,而最辉煌的文化遗产则是北魏王朝倾全国之力营建而成的云冈石窟,1520xx年过去了,北魏王朝早已烟消云散,而云冈石窟仍然笑迎八方来客,向全世界展示着一部雕刻在石头上的北魏史诗。

山西景点的导游词范文 篇9

各位游客:

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晋中,我是你们的导游。

山西素有“中国古代建筑博物馆”之称。全省现存有大量明清时期的民居建筑,它们大都集中在晋中的祁县、平遥、太谷、介休一带,这些深宅大院不仅是当时富商大贾的宅第,也是显赫一时的晋商的历史见证。那我们今天参观的乔家大院就是它们其中的一个代表。

乔家大院位于祁县东观镇乔家堡村,距太原54公里,乘车大约一小时就可以到达。乔家大院是一所民居建筑,是我国保存下来的最完整的一座民居建筑。占地8725㎡,建筑面积3870㎡,共6个大院,20个小院,313间房屋。1985年乔家大院被开辟成为晋中民俗博物馆,一部《大红灯笼高高挂》使得乔家大院名扬海外,20xx年拍摄的《乔家大院》更是让许多人了解了乔家大院,了解了晋商。我们现在就来到了乔家大院的大门口了,我们现少停留一下。

我们看到乔家大院的门前并没有旗杆和石狮子,但是高大的院墙,足以显示出主人的威严气派。院内房屋设计的十分完美,错落有致,体现了我国清代北方民居建筑的独特风格,具有相当高的观赏、科研和历史价值。专家学者赞誉其为“北方民居建筑的一颗明珠”。因此人们常说“皇家有故宫,民家看乔家”。我们看到大门正对的这个照壁,它叫做“百寿图”是由一百个寿字构成的,在百寿图的两边有一幅“损人欲以覆天理,续道德而能文章”这是当时左宗棠写的,他先了主人淡泊心志,,百寿图的上方有“履和”二字,是从“端详步履由中道,怡然胸襟养太和”一句中意化出来的,体现了乔家主人的中庸思想。

大门上有一副对联“子孙贤,族将大”;“兄弟睦,家之肥”,可以看出乔家主人的最高追求,就是人丁兴旺,家庭和睦,只是致富的前提,也是富贵的归宿。进入大门后我们首先来看一下大院的简单构造图,我们面前的这条常80米的甬道,将乔家大院的六个大院分为南北两院,北院房屋大都高大,是长辈居住的地方,南面的房屋相对较低是晚辈居住的地方,大门是朝东开的,所谓“紫气东来”这个大门就是吸收祥气的。那我门一个大院一个大院来参观。

山西景点的导游词范文 篇10

五台山位于山西省东北部五台县境内。五台山方圆约300公里,因五峰如五根擎天大柱,拔地崛起, 巍然矗立,峰顶平坦如台,故名五台。又因山上气候多寒,盛夏仍不知炎暑,故又别称清凉山。

五台山是驰名中外的佛教胜地,是文殊菩萨的道场,而五台山又以其建寺历史之悠久和规模之宏大,而居佛教四大名山之首,在日本、印度、斯里兰卡、缅甸、尼泊尔等国享有盛名。五台山寺庙始建于汉明帝,唐代因“文殊信仰”的繁盛,寺院多达360多处。清代,随着喇嘛教传入五台山,出现了各具特色的青、黄二庙。五台山五座台顶合围的地区,称为台内,其外围则称台外。

现五台山寺庙尚存43处,其中台内37处,台外6 处。 五台山众多的佛寺皆聚集在台内台怀镇。这里寺庙林立,殿宇鳞次栉比,圣景圣迹荟萃一处,其中显通寺、塔院寺、殊像寺、罗寺和菩萨顶被称为五台山五大禅处。

台外的寺庙比较分散,其中以南禅寺、佛光寺最著名。五台山是文殊菩萨的道场,所以这里众多寺庙的正殿都以供奉文殊菩萨为主。文殊菩萨是释迦牟尼的左胁侍,关于他的来历,说法很多,而最流行的说法是他出身于舍卫国的婆罗门家庭,因有慈爱之心,后随释迦牟尼佛出家,成为佛的大弟子,帮助佛化导芸芸众生。他在诸大菩萨中智慧辩才第一,故专司佛的智慧,有“大智文殊”的尊号。文殊的坐骑为一青狮,表示智慧威猛。他手持宝剑,表示智慧锐利。文殊菩萨因智慧第一,所以被推为众菩萨之首,后因对观音信仰流传,逐渐被取而代之。

山西景点的导游词范文 篇11

王家大院在灵石县静升村。包括东大院、西大院和孝义祠,总面积34650平方米。东大院俗称高家崖,建于清嘉庆初年,是一个不规则形城堡式串联住宅群。城堡因地布局,顺势而建。鸟瞰东大院,是由三个大小不同的矩形院落组成:中部是两座主院和北围院;东北部是俗称"柏树院"的小偏院;西南部是大偏院。城堡的四面各开一个堡门。东堡门位于主院前大通道的东端,西堡门开在大偏院的西南角,南堡门开在主院前大通道的中间,北堡门开在小偏院的东北角。南堡门外是一条长50米、宽3米的石板坡路,直通村中的五里后街。主院前的大通道长127米,宽11米,全部用青石铺成。大通道的南面是高高的砖砌花墙,墙内建有60多米长的风雨长廊。东大院主体建筑是两座三进四合院,院门前都有高大的照壁、上马石、旗杆石、石狮、石台阶等。从布局看,每座主院都有宽敞的正院、偏院、套院、穿心院、跨院等;按用途分,有堂屋、客厅、厢房、绣楼、过厅、书院、厨房之别。院内因地而异,修有甬道、幽径、低栏、高墙等。院中有院,门内有门,窑顶建窑,房上座房。主院西南角的大偏院是由两座花园式庭院组成的,可供主人小憩。主院正北的后院是由一排13孔窑洞组成而又分隔为四个小院的护堡院。整个东大院建筑规模宏大,结构严谨。

出东大院的西堡门,走过一条马蹄形的沟涧小道,就是西大院。西大院俗称红门堡,是一处十分规则的城堡式封闭型住宅群,面向与背靠同东大院完全相同。俯视西大院,其平面呈十分规则的矩形,东西宽105米,南北长180米。只有一个堡门,开在南堡墙稍偏东的位置,正对着城堡的主街。雄伟的堡门为两进两层,一方刻有"恒祯堡"的青石牌匾镶嵌在堡门正中央,因堡门为红色,所以人们都叫西大院为"红门堡"。堡墙外高八米,内高四米,厚二米多,用青砖砌筑。堡墙上有垛口。堡门外正对堡门的地方,有一座砖雕照壁。堡门左右及堡墙东北、西北角各有一条踏道可上堡墙。堡内南北向有一条用大块河卵石铺成的主街,人称"龙鳞街",街长133米,宽3.6米。主街将西大院划为东、西两大区,东西方向有三条横巷。横巷把西大院分为南北四排。从下往上数,各排院落依次叫底甲、二甲、三甲、顶甲。一条纵街和三条横巷相交,正好组成一个很大的"王"字。堡墙东北角和西北角各有更楼一座。堡内东南角、西北角各有水井一口。堡内共有院落27座,除顶甲为6座外,其余三甲均为七座。各院的布局大同小异,多数为一正两厢二进院,正面以窑洞加穿廊为主,顶层有建窑洞或建阁房的。大部分院落以南北中心线为对称轴,东西基本对称。也有一部分院落为偏正套院,院门偏在东南方向,院门内是一条较长的通道,通道西侧南端是通往前院的门,北端是通往后院的门。

王家大院位于灵石县静升村北端黄土丘上。北距太原150公里,距灵石县城12公里。院落座北面南,居高临下,面对静升村,视野开阔。

王家大院建筑规模宏大,有东大院、西大院、孝义祠三部分,总面积达34450平方米,相当于祁县乔家大院的4倍,为灵石王家官商皆有的院落,王家大院不仅是一组民居建筑群,而且是一座很有特色的建筑艺术博物馆。

王家大院布局的构思独特,结构合理,“三雕”艺术精湛。院内,随处可见木雕、砖雕、石雕作品,从屋檐、斗拱、照壁、兽吻到础石、神龛、石鼓、门窗,构思奇妙,造型逼真,精工雕造,独具匠心。这里既有北方建筑的雄伟气势,又有南方建筑的秀美。与此同时,绘画、书法、诗文熔于一炉,人物花卉、禽兽汇于一体,姿态秀美,是晋中民居中的一处奇葩。

山西景点的导游词范文 篇12

晋祠,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位于太原市西南郊25公里处的悬瓮山麓。晋祠原为纪念晋国开国君主唐叔虞而建。创建年代已不可考。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就有关于唐叔虞祠(即晋祠)的记载,可见当时已经颇为出名了。

晋祠现已称为一个有着几十座古建筑的中国古典园林的游览胜地。晋祠的文物古迹很多,比较著名的有:

圣母殿和其中的42尊侍女像。圣母殿十晋祠的主体,也是现在晋祠的最古老的建筑(始建于北宋),殿高19米,面宽7间,进深6间,殿的四周有围廊。建筑学家们认为这个殿是宋代建筑的代表作。

晋祠的参天古树也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周柏,又名“齐年柏”,相传为西周时所植,由于年代久远,树身已向南倾斜约40度,但仍充满了生机。隋槐在祠内的关帝庙内,老枝纵横,盘根错节。

难老泉,素有“晋阳第一泉”之誉,与侍女像、齐年柏并称“晋祠三绝”。因它晶莹澄澈,畅流不断,人们便以“难老”名之,泉水常年保持在17℃,灌溉着附近数万亩稻田。李白、范仲淹等大诗人都曾写过赞美难老泉的诗。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