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吧实用文档范文大全内容页

幼儿园春季疾病预防小知识

2023-08-24 10:26:39 范文大全 打开翻译

幼儿园春季疾病预防小知识 篇1

亲爱的家长:

您好!春暖花开,万物复苏,各种病菌生长、繁殖加快,加上气候变化无常,早晚温差较大,导致人的抵抗力下降,因此春季是各种传染病的高发季节,幼儿年龄较小,很容易被传染。在这里向您介绍几种幼儿春季常见的传染病请您关注。

什么是流感?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潜伏期1—3日,主要症状为发热、头痛、流涕、咽痛、干咳,全身肌肉、关节酸痛不适等,发热一般持续3—4天,也有表现为较重的肺炎或胃肠型流感。

流感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潜伏期1-3日,主要症状为发热、头痛、流涕、咽痛、干咳、全身肌肉、关节酸痛不适等症状,发热一般持续3-4天,体温可达39-40度,也有表现为较重的肺炎或胃肠型流感。

人群对流感普遍易感,病后有一定的免疫力,但维持的时间不长,病毒不断发生变异,可引起反复感染发病。流感传播途径: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也可通过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间接传播。

预防措施

第一:重要措施

1、接种疫苗

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手段;

2、药物预防

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抗流感病毒的针对性药物;药物预防不能代替疫苗接种,只能作为没有接种疫苗或者接种疫苗后尚未获得免疫力的重症流感高危人群的紧急的预防措施。

第二:一般措施

1、注意室内通风

正常情况下,在家至少保证每天通风一次,每次不低于30分钟。公共场所(教室等地)通风频率可适当增加。通风可以让孩子呼吸新鲜空气,排出室内的浊气、病菌等,减少得流感的几率。

2、三餐规律,适当补充维生素C

注意给孩子三餐的饮食搭配(主食、肉类、蔬菜水果)营养均衡,不可纵容孩子偏食。维生素C可预防感冒,正常的蔬果中就含有大量的维生素C。如果孩子蔬果吃得少,可以购买水果味的泡腾片泡水给孩子喝。

3、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从户外回家后要让孩子养成(用香皂、洗手液)洗手、用清水漱口、换上家居服的习惯,防止将室外的病毒细菌带回室内。此外,饭前便后要洗手、打喷嚏要用纸巾捂住口鼻。

4、不扎堆

去医院、车站等人流量密集的公共场所,最好给孩子带上口罩。不要让孩子与陌生人有肢体接触,降低被传染风险。从公共场所回家后要洗手漱口换衣服,避免将病毒带回家。

5、注意保暖,加强锻炼

流感主要多发于季节交替之时,季节交替尤其要注意孩子衣物的增减。此外,周末多带孩子进行户外运动加强锻炼,提高对流感的抵抗力。

温馨提示:

__幼儿园提示您,若发现孩子有感染流感征兆时,注意让他保持充分休息,多喝水、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主。注意观察孩子的后续表现,如果出现持续发高烧、咳嗽症状加重等情况,请及时就医(自己也要注意不要被传染)!

幼儿园春季疾病预防小知识 篇2

尊敬的各位家长:

您好!

春季是疾病特别是传染性疾病的多发季节,为了确保幼儿的安全,我园除了做好幼儿的宣传教育、严格执行晨午检制度、认真做好开窗通风、校园清洁消毒外,也希望各位家长做到以下几点:

春季常见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1、勤洗手

勤洗手是预防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的重要措施。提倡勤洗手,尤其是在咳嗽或打喷嚏后、就餐前或接触污染环境后要洗手。

2、保持环境清洁和通风

保持居家环境清洁和良好通风状态。经常打扫室内,每天保证一定时间的开窗通风。

3、天气变化多端,注意及时增减衣物

春季幼儿衣服的增减要适当,并且及时根据天气状况调整。还注意孩子运动后出汗较多容易着凉现象。

4、尽量减少到人群密集场所活动

在呼吸道传染病高发季节,尽量少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以减少可能与患病人群接触的机会。尽量避免接触呼吸道感染患者,平时要佩戴口罩。

5、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咳嗽或打喷嚏后洗手,尽量避免用手触摸眼睛、鼻或口。

6、出现症状应居家休息,及早就医

一旦孩子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应让他在家休息。在公共场所要佩戴口罩,避免将病毒传染给其他人员。如症状较重,应尽早前往医院就诊,以及时获得有效治疗。

7、及时接种相关疫苗

常见传染病一般都有疫苗,及时接种疫苗是阻击传染病发生的最佳手段。

春季饮食注意事项

1、保证钙质的充足供应

春天是孩子长个的好季节。孩子长高主要是骨骼发育的结果,而骨的主要成分是钙。含钙丰富的食物有牛奶、肉类、虾皮、芝麻、海带等。不能让孩子多吃糖、巧克力、甜饮料,因为里面含有较多的磷酸盐,会阻碍钙在体内吸收代谢。

2、多补充维生素C

维生素C能提高免疫力和抗病能力,对孩子的身体有很重要的作用,因此应尽量多吃些含维生素C的蔬菜和水果。如:柑橘、苹果、西红柿、青菜、大枣等。

3、多吃粗粮、杂粮有好处

粗粮、杂粮能给人体补充微量元素、各种维生素和纤维素,可以多食用粗、杂粮,如玉米、小米、山芋、干豆等。

健康的生活方式对预防疾病非常重要,为了您和孩子的健康,一定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__市第二实验幼儿园

20__年__月__日

春季常见传染病与预防

一、新冠肺炎

新冠肺炎,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疾病。以发热、干咳、乏力为主要表现。如有发热、咳嗽、呼吸短促等症状出现时,应及时监测体温,并做好防护。

临床表现:

1、患者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咳嗽以干咳为主。逐渐加重的呼吸困难,全身乏力,鼻塞,流鼻涕等上呼吸道的症状。

2、严重的情况下会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甚至死亡。

3、有的患者是以消化道症状为首发症状,比如患者会出现腹痛,腹泻等症状,也有的患者会出现眼部的感染。

预防措施:

1、出门戴好有效口罩。

2、保持适当社交距离,排队间隔1米以上,尽量避免人群聚集的地方。

3、饭前便后、以及外出归来一定要按七步洗手法洗手,打喷嚏、咳嗽和清洁鼻子应用卫生纸掩盖,尽量避免用手接触口咽鼻等粘膜部位,个人卫生用品切勿混用。

4、室内多开窗通风。

二、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潜伏期1~3日,主要症状为发热、头痛、流涕、咽痛、干咳,全身肌肉、关节酸痛不适等,发热一般持续3~4天,也有表现为较重的肺炎或胃肠型流感。

预防措施:

1、饭前便后、以及外出归来一定要按七步洗手法洗手,打喷嚏、咳嗽和清洁鼻子应用卫生纸掩盖,个人卫生用品切勿混用。

2、自然通风可有效降低室内空气中微生物的数量,是最简单、行之有效的室内空气消毒方法。

3、常见的传染病现在一般都有疫苗,预防性疫苗是阻击传染病发生的积极手段。

4、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多到郊外、户外呼吸新鲜空气,每天锻炼使身体气血畅通,筋骨舒展,增强体质。

5、由于春季传染病初期多有类似感冒的症状,易被忽视,因此身体有不适应及时就医,特别是有发热症状,应尽早明确诊断,及时进行治疗。如有传染病的情况,应立刻采取隔离措施,以免范围扩大。

三、手足口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少数患儿可能会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呼吸系统损害,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尽快就医。

预防措施:

1、饭前便后、外出回家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

2、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3、儿童使用的餐具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消毒,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

4、手足口高发期,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避免接触病患儿童。

5、儿童出现发热、出疹等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院就诊。

6、患手足口病居家治疗的患儿,避免与其他儿童接触,以减少交叉感染;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对患儿粪便及时进行消毒处理。

四、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简称腮腺炎。四季均有流行,以冬、春季常见。是儿童和青少年期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病人是传染源,通过直接接触、飞沫、唾液的吸入为主要传播途径。接触病人后2-3周发病。有发热、畏寒、头痛、肌痛、咽痛、食欲不佳、恶心、呕吐、全身不适等,数小时腮腺肿痛,逐渐明显,体温可达39℃以上。

预防措施:

1、在腮腺炎流行期间,尽量不要带孩子到人群密集的场所去,更不要与已患有腮腺炎的孩子一起玩耍或聚会。

2、室内要注意通风,保持空气流通,可用0。2%过氧乙酸消毒。

3、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多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4、幼儿园会定期排查,加强晨午检,做好健康教育。

5、对接触过传染期流行性腮腺炎病人的易感者(既往未患病或未接种过疫苗者)密切观察。

五、荨麻疹(风疹)

小儿荨麻疹,俗称风疹团,是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皮肤病,主要表现为皮肤大小不一的红斑性及水肿性反应,常伴瘙痒。引起荨麻疹的原因很多,细菌、病毒、花粉、灰尘等都可以成为过敏原。

预防措施:

1、首先要消除诱发荨麻疹的外在病因,尽量远离过敏原,避免接触花粉、甲醛、动物毛发等物质,从而防止荨麻疹的发生。

2、注重良好的生活方式,身着宽松舒适的衣服,保持皮肤干燥。对于反复发作的患者,需随身携带抗组胺等药物。

3、避免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和发物,荨麻疹体质的患者饮食宜清淡。

六、水痘

水痘是由带状疱疹病毒初次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发生在幼儿和学龄前儿童。冬春两季高发,其传染力强,自发病前1-2天直至皮疹干燥结痂期均有传染性,接触或飞沫吸入均可传染,易感儿接触传染源发病率可达95%以上。

预防措施:

1、不要接触病人。所以如果所在地出现有水痘病例,就不要带孩子去一些人群密集的场所。

2、隔离观察。如果孩子不小心直接接触过病人水痘疱疹的液体、被病人污染过的用具,或是有被患者飞沫碰触到的可能,应将孩子隔离观察两到三周。

3、增强抵抗力。平时要让孩子多锻炼身体,坚持运动,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提高抗病能力。

4、接种疫苗。接种水痘疫苗是目前最有效的预防措施,因水痘具有免疫时间超长的特点,只要感染过一次,几乎就不会再发生。所以建议家长们都带孩子去疾控中心接种疫苗。

七、诺如病毒

诺如病毒是一种比较常见、会引起急性感染性腹泻的病毒,全年均可发生感染,冬春季节高发。

临床表现:

腹泻、腹痛、恶心、呕吐,可伴有低热、头痛、乏力及食欲减退。

粪便为黄色浠水便,患者经常无预兆剧烈呕吐,呕吐物有感染性,成人腹泻较突出,儿童呕吐较多。

诺如病毒潜伏期为24-48小时,病程为自限性,一般2—3天即可恢复。

预防措施:

1、少去人群聚集的地方,避免交叉感染。

2、流行季节建议戴口罩,注意手卫生,不要到处乱摸。

3、提倡健康饮食,尽量不要吃没有煮熟的食品,水果一定要洗干净再吃。

4、如果有腹泻,就不要吃高脂肪和难消化的食物。

5、教育孩子要注意饮食卫生。

八、过敏

导致过敏的因素较复杂,比如环境因素、遗传和个体差异、饮食习惯、生活方式、户外活动和日光照射不足等。

临床表现:

常见表现为咳嗽、气喘、鼻塞、打喷嚏、流鼻涕、瘙痒红疹等。根据个人体质状态不同,以及气候条件差异等,也可能形成风寒、风热、风湿等多种病理状态。

常见过敏源有粉尘、雾霾、潮湿、柳絮、花粉、动物毛皮等。

预防措施:

1、注意过敏者的过敏史。根据过敏源预防过敏。

2、过敏人群应避免在花粉密集的地方逗留,外出做好防护、遮光,可戴帽子、戴口罩、面纱等。

幼儿园春季疾病预防小知识 篇3

春暖花开,万物复苏,各种致病菌生长、繁殖加快,加上气候变化无常,春季是各种传染病的高发季节,加之幼儿年龄较小,很容易被传染。幼儿园提醒广大家长,一定要做好疾病预防与健康保健措施。

流行性感冒

概念说明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感染引起的对人类危害较严重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传播途径

流感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是季节性流感的主要传染源,主要通过其呼吸道分泌物的飞沫传播,也可以通过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

预防建议

室内应经常开窗通风,注意个人卫生,咳嗽、打喷嚏时应使用纸巾等,避免飞沫传播。经常彻底洗手,避免脏手接触口、眼、鼻。适当参加运动锻炼,合理膳食和休息,增强体质。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方法是接种“流感”疫苗,可以显著降低接种者患流感和发生严重并发症的风险。

诺如病毒

概念说明

诺如病毒是一种引起非细菌性急性肠胃炎的病毒。

传播途径

诺如病毒传播途径多样,可通过污染的水源、食物、物品、空气等传播。

预防建议

注意个人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饭前便后要洗手。注意饮食和饮水卫生,喝开水、吃熟食,不食不洁、无证食品。在秋冬季腹泻高发期尽量少去人多的公共场所,保持室内良好的空气流通,每日开窗通风不少于2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减少病毒感染的机会。多吃新鲜蔬果,多元化饮食;增强锻炼,改善体质。

细菌性结膜炎

概念说明

细菌性结膜炎是一种常见的急性传染性眼病,又称“红眼病”,多发于春季。儿童患细菌性结膜炎多为流感嗜血杆菌或肺炎链球菌引起,流感嗜血杆菌性结膜炎易在学校和家庭中传播感染。

传播途径

结膜炎致病菌有可能经呼吸道分泌物传播,还可通过接触患者用过的毛巾、玩具、水龙头、门把手等传播。

预防建议

要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剪指甲,饭前便后要洗手,严禁用脏手揉眼睛。在流行期,公用水龙头、电梯扶手、门把手、电话、用具、玩具等要注意消毒;接触电脑键盘后要洗手,切忌揉眼、搓脸,尤其是使用公共键盘者。不要与别人共用毛巾或个人卫生用品,用流动水洗脸和手,不接触患者用过的洗脸用具、手帕及治疗使用过的医疗器具。

水痘

概念说明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初次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其传染力强,主要发生在婴幼儿和学龄前儿童。

传播途径

水痘患者是传染源,病毒存在于患者上呼吸道和疱疹液中,自发病前1至2天直至皮疹干燥结痂期均有传染性,易感儿发病率可达95%以上。接触患者12至21天发病。

预防建议

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不共用毛巾。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接种水痘疫苗。经医生诊断为水痘的孩子,要在家中休息,暂时不要上学和避免去人多的公共场所,以免将疾病传染给其他人,等到全身的疹子都结痂脱落了,才可以去学校和其他公共场所。

流行性腮腺炎

概念说明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好发年龄为1到15岁,四季均有流行。

传播途径

患者是传染源,通过直接接触、飞沫、唾液的吸入传播,接触患者2至3周发病。

预防建议

房间开窗通风很重要。早期隔离患者至腮腺肿胀完全消退,且病程至少达9天后才能上学。接触过腮腺炎患者需要密切观察3周。给予规范的腮腺炎减毒活疫苗或麻腮风三联疫苗接种,免疫成功率可达70-90%。

疱疹性咽峡炎

概念说明

疱疹性咽峡炎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以急性发热和咽峡部疱疹溃疡为特征的急性传染性咽峡炎。

传播途径

以粪、口、接触、短距离空气飞沫传播。

预防建议

预防疱疹性咽峡炎,要保持孩子的手、口卫生,家中经常开窗通风,到人群聚集处应注意戴口罩。

春季的传染病虽然种类繁多,

但是只要我们重视预防工作,

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

就可以有效地阻断病毒的流行和传播。

家长朋友们,

从现在起,我们一起努力,

让我们一起用细心和耐心,

给孩子们一个可以尽情玩耍的温暖春季。

幼儿园春季疾病预防小知识 篇4

尊敬的各位家长:

您好!

春季是传染性疾病的多发季节,近期常见的传染性疾病包括:流行性感冒、手足口病、疱疹性咽颊炎、诺如病毒。而幼儿年龄小,自我保护意识弱,是属于易感人群。因此,只有做好充足预防控制工作,才能有效防止病毒感染。

如何做好健康防护,预防常见的春季传染病?以下春季传染病预防知识请您仔细阅读:

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流感病毒分为甲、乙、丙三型。

传播途径

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也可通过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间接传播。

主要症状

1、一般表现为急性发病,有高热,伴畏寒、可持续2-3天。

2、多伴全身酸痛、乏力、咽痛、咳嗽、流涕等呼吸道症状。

3、少数有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等表现。

预防措施

接种流感疫苗已被国际医学界公认是防范流感的最有效的武器。每年接种最新的流感疫苗才能达到预防的效果。另外,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经常开窗通风,尽量少去人群密集的地方等。

诺如病毒

诺如病毒原名诺瓦克病毒,诺如病毒感染有很强的传染性。

传播途径

诺如病毒是“病从口入”为主,属于肠道性疾病。通过接触、水源、食物、呼吸均可传播。

主要症状

该病毒感染引起的胃肠炎,起病急,传播快,爆发多,多以呕吐、腹泻、低程度的发热、腹痛、精神状态差等为主要表现。

预防措施

注意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食品卫生和饮水卫生是关键。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身体抵抗力。如出现症状,居家隔离休息至症状完全消失后72小时在复课。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

传播途径

主要经消化道或呼吸道飞沫传播,亦可经接触病人皮肤、粘膜疱疹液而感染

主要症状

1、出现发烧症状,手心、脚心、屁股出现斑丘疹和疱疹疹子周围可发红,口腔粘膜出现疱疹或溃疡,吞咽疼痛明显。

2、部分患者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等症状。

3、5岁以下幼儿属于易感人群。

预防措施

勤洗手、勤通风,流行期间避免去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及时接种疫苗,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

疱疹性咽峡炎

疱疹性咽峡炎是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性疾病。

传播途径

疱疹性咽峡炎的传染性较强,尤其是6岁以内学龄前儿童,患儿和隐性感染者是传染源,主要经粪-口途径、呼吸道飞沫、接触患儿口鼻分泌物以及被污染的物品而感染。

主要症状

1、临床以发热、咽痛、咽峡部黏膜小疱疹和溃疡为主要表现。

2、伴有咳嗽、流涕等呼吸道感染症状。

预防措施

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正确洗手。避免前往人口密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定期打开门窗保持空气流通,勤晒衣被。

预防不松懈

春季传染病虽然种类繁多,但只要我们重视预防工作,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就可以有效地阻断传染病的流行与传播。

家长朋友们,从现在起一起努力吧!

让我们用细心与耐心给孩子一个可以尽情玩耍的温暖春季!

幼儿园春季疾病预防小知识 篇5

尊敬的各位幼儿家长:

俗话说“早春早春,慎防春瘟”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也是传染病的多发季节。常见的传染性疾病包括:流行性感冒、手足口病、麻疹、水痘、腮腺炎、风疹、肠道传染病等。

为了确保幼儿的安全,我园除了做好幼儿的宣传教育、严格执行晨午检制度,认真做好开窗通风、幼儿园清洁消毒外也希望各位家长一定要做好疾病预防与健康保健措施,实现家园共育。

一、春季常见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1、勤洗手

勤洗手是预防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的重要措施。提倡勤洗手,尤其是在咳嗽或打喷嚏后、就餐前或接触污染环境后要洗手。

2、保持环境清洁和通风

保持家里环境清洁和良好通风状态。经常打扫室内,每天保证一定时间的开窗通风。

3、天气变化多端,注意及时增减衣物

春季幼儿衣服的增减要适当,并且及时根据天气状况调整。还注意孩子运动后出汗较多容易着凉现象。

4、尽量减少到人群密集场所活动

在呼吸道传染病高发季节,尽量少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以减少可能与患病人群接触的机会。尽量避免接触呼吸道感染患者,平时要佩戴口罩。

5、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咳嗽或打喷嚏后洗手,尽量避免用手触摸眼睛、鼻或口。

6、出现症状应居家休息,及早就医

一旦孩子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应让他在家休息。在公共场所要佩戴口罩,避免将病毒传染给其他人员。如症状较重,应尽早前往医院就诊,以及时获得有效治疗。

7、及时接种相关疫苗

常见传染病一般都有疫苗,及时接种疫苗是阻击传染病发生的最佳手段。

二、春季饮食注意事项

1、保证钙质的充足供应

春天是孩子长个的好季节。孩子长高主要是骨骼发育的结果,而骨的主要成分是钙。含钙丰富的食物有牛奶、肉类、虾皮、芝麻、海带等。不能让孩子多吃糖、巧克力、甜饮料,因为里面含有较多的磷酸盐,会阻碍钙在体内吸收代谢。

2、多补充维生素C

维生素C能提高免疫力和抗病能力,对孩子的身体有很重要的作用,因此应尽量多吃些含维生素C的蔬菜和水果。如:柑橘、苹果、西红柿、青菜、大枣等。

3、多吃粗粮、杂粮有好处

粗粮、杂粮能给人体补充微量元素、各种维生素和纤维素,可以多食用粗、杂粮,如玉米、小米、山芋、干豆等。

健康的生活方式对预防疾病非常重要,为了您和孩子的健康,一定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__幼儿园

20__年__月__日

春季常见传染病预防

流感

流感,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潜伏期1~3日,主要症状为发热、头痛、流涕、咽痛、干咳,全身肌肉、关节酸痛不适等,发热一般持续3~4天,也有表现为较重的肺炎或胃肠型流感。

预防措施:

1、饭前便后、以及外出归来一定要按规定程序洗手,打喷嚏、咳嗽和清洁鼻子应用卫生纸掩盖,个人卫生用品切勿混用。

2、自然通风可有效降低室内空气中微生物的数量,是最简单、行之有效的室内空气消毒方法。

3、常见的传染病现在一般都有疫苗,预防性疫苗是阻击传染病发生的积极手段。

4、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多到郊外、户外呼吸新鲜空气,每天锻炼使身体气血畅通,筋骨舒展,增强体质。

5、由于春季传染病初期多有类似感冒的症状,易被忽视,因此身体有不适应及时就医,特别是有发热症状,应尽早明确诊断,及时进行治疗。如有传染病的情况,应立刻采取隔离措施,以免范围扩大。

手足口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少数患儿可能会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呼吸系统损害,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容易发生死亡。

预防措施:

1、饭前便后、外出回家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

2、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3、儿童使用的餐具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消毒;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

4、手足口高发期,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5、儿童出现发热、出疹等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院就诊。

6、患手足口病居家治疗的患儿避免与其他儿童接触,以减少交叉感染;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对患儿粪便及时进行消毒处理

水痘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初次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发生在幼儿和学龄前儿童。冬春两季高发,其传染力强,自发病前1-2天直至皮疹干燥结痂期均有传染性,接触或飞沫吸入均可传染,易感儿接触传染源发病率可达95%以上。

预防措施:

1、不要接触病人。所以如果所在地出现有水痘病例,就不要带孩子去一些人群密集的场所,医院也尽量不要去,那里本身就是细菌病毒聚集的地方。

2、适时停课。如果幼儿园或者学校班级里出现了感染水痘的小朋友,家长应该提出停课,学校也应主动停止上课及大型聚会和活动。

3、隔离观察。如果孩子不小心直接接触过病人水痘疱疹的液体、被病人污染过的用具,或是有被患者飞沫碰触到的可能,应将孩子隔离观察两到三周。

4、增强抵抗力。平时要让孩子多锻炼身体,坚持运动,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提高抗病能力。

5、接种疫苗。接种水痘疫苗是目前最有效的预防措施,因水痘具有免疫时间超长的特点,只要感染过一次,几乎就不会再发生。所以建议家长们都带孩子去疾控中心接种疫苗。

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简称流腮,俗称痄腮。四季均有流行,以冬、春季常见。是儿童和青少年期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病人是传染源,通过直接接触、飞沫、唾液的吸入为主要传播途径。接触病人后2-3周发病。有发热、畏寒、头痛、肌痛、咽痛、食欲不佳、恶心、呕吐、全身不适等,数小时腮腺肿痛,逐渐明显,体温可达39℃以上。

预防措施:

1、在腮腺炎流行时,尽量不要带孩子到人群密集的场所去,更不要与已患有腮腺炎的孩子一起玩耍或聚会。

2、教室要注意通风,保持空气流通,可用0。2%过氧乙酸消毒。

3、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多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4、在学校最好有保健员进行监控,定期排查,增加晨检,做好健康教育;发现可疑病例及时进行医学观察;出现疫情,要及时报告当地卫生机构,并做好活动场所消毒,同时尽早对易感人群进行含腮腺炎成分疫苗的应急接种工作。

5、对接触过传染期流行性腮腺炎病人的易感者(既往未患病或未接种过疫苗者)要密切观察。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是脑膜炎双球菌由鼻咽部侵入血循环,形成败血症,最后局限于脑膜及脊髓膜,形成化脓性脑脊髓膜病变。

多发生于冬春季节,患者以儿童为主,其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头痛、呕吐、出血点及颈项强直等脑膜刺激症状。

预防措施:

1、预防接种(最重要);

2、流行季节尽量少带孩子到人群密集、通风效果差的拥挤的公共场所去;

3、要保持居住环境的空气清洁和流通;

4、发现患者,及时送医,并做好隔离消毒。

荨麻疹(风疹)

小儿荨麻疹,俗称风疹团,是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皮肤病,主要表现为皮肤大小不一的红斑性及水肿性反应,常伴瘙痒。

引起荨麻疹的原因很多,细菌、病毒、花粉、灰尘等都可以成为过敏原。一般的荨麻疹都是由过敏引起的,因此,要让孩子远离过敏原。

孩子是祖国的花朵,我们会用爱心、耐心、细心呵护每一位孩子。

让我们家园携手,共同为孩子们创造一个安全、快乐的成长环境。

春天是花开的季节,也是万物生长的季节,祝所有的小朋友都能健康、幸福、快乐地成长!

幼儿园春季疾病预防小知识 篇6

随着春天的脚步向我们走来,各种传染病也悄悄的来到我们的身边,春季是疾病特别是传染性疾病的多发季节,而儿童为传染病的高发人群。常见的传染性疾病包括:新冠病毒感染、流行性感冒、手足口病、诺如病毒、麻疹、水痘、腮腺炎、风疹、肠道传染病等。而随着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预防及康复家长朋友们也需要特别关注。

春季常见传染疾病与预防

一、流感

流感,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潜伏期1~3日,主要症状为发热、头痛、流涕、咽痛、干咳,全身肌肉、关节酸痛不适等,发热一般持续3~4天,也有表现为较重的肺炎或胃肠型流感。

预防措施

1、饭前便后、以及外出归来一定要按规定程序洗手,打喷嚏、咳嗽和清洁鼻子应用卫生纸掩盖,个人卫生用品切勿混用。

2、自然通风可有效降低室内空气中微生物的数量,是最简单、行之有效的室内空气消毒方法。

3、常见的传染病现在一般都有疫苗,预防性疫苗是阻击传染病发生的积极手段。

4、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多到郊外、户外呼吸新鲜空气,每天锻炼使身体气血畅通,筋骨舒展,增强体质。

5、由于春季传染病初期多有类似感冒的症状,易被忽视,因此身体有不适应及时就医,特别是有发热症状,应尽早明确诊断,及时进行治疗。如有传染病的情况,应立刻采取隔离措施,以免范围扩大。

二、手足口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少数患儿可能会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呼吸系统损害。

预防措施

1、饭前便后、外出回家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看护人接触儿童前、后均要洗手。

2、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3、儿童使用的餐具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消毒;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

4、手足口高发期,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5、儿童出现发热、出疹等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院就诊。

6、患手足口病居家治疗的患儿避免与其他儿童接触,以减少交叉感染;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对患儿粪便及时进行消毒处理。

5、由于春季传染病初期多有类似感冒的症状,易被忽视,因此身体有不适应及时就医,特别是有发热症状,应尽早明确诊断,及时进行治疗。如有传染病的情况,应立刻采取隔离措施,以免范围扩大。

三、诺如病毒

诺如病毒,是一种肠道病毒,潜伏期短,感染剂量低,传染性强,是引起急性肠胃炎的最主要病原体。临床表现既包括恶心、呕吐,也包括腹泻,而且大便是比较稀的水样便,一般不会有脓血,与痢疾不同,腹痛一般也不明显。除胃肠道表现外,还可以有发烧的表现。

预防措施

1、饭前便后勤洗手,使用肥皂和清水认真洗干净。

2、水果和蔬菜食用前要洗干净,贝类海水产品则一定要煮熟煮透方可食用;

3、避免交叉感染,病人患病期至康复后3天内不能准备加工食物或为其他患者陪护;

4、及时用消毒剂清洗消毒被患者呕吐物或粪便污染的表面,立即脱掉和清洗被污染的衣物或床单等,清洗时应戴上橡胶或一次性手套,并在清洗后认真洗手;

5、对出现聚集性病例的学校等集体单位要及时报告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有关部门。

四、水痘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初次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发生在幼儿和学龄前儿童。冬春两季高发,其传染力强,自发病前1-2天直至皮疹干燥结痂期均有传染性,接触或飞沫吸入均可传染,易感儿接触传染源发病率可达95%以上。

预防措施

1、不要接触病人。所以如果所在地出现有水痘病例,就不要带孩子去一些人群密集的场所,医院也尽量不要去,那里本身就是细菌病毒聚集的地方。

2、隔离观察。如果孩子不小心直接接触过病人水痘疱疹的液体、被病人污染过的用具,或是有被患者飞沫碰触到的可能,应将孩子隔离观察两到三周。

3、增强抵抗力。平时要让孩子多锻炼身体,坚持运动,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提高抗病能力。

4、接种疫苗。接种水痘疫苗是目前最有效的预防措施,因水痘具有免疫时间超长的特点,只要感染过一次,几乎就不会再发生。所以建议家长们都带孩子去疾控中心接种疫苗。

五、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简称流腮,俗称痄腮。四季均有流行,以冬、春季常见。是儿童和青少年期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病人是传染源,通过直接接触、飞沫、唾液的吸入为主要传播途径。接触病人后2-3周发病。有发热、畏寒、头痛、肌痛、咽痛、食欲不佳、恶心、呕吐、全身不适等,数小时腮腺肿痛,逐渐明显,体温可达39℃以上。

预防措施

1、在腮腺炎流行时,尽量不要带孩子到人群密集的场所去,更不要与已患有腮腺炎的孩子一起玩耍或聚会。

2、教室要注意通风,保持空气流通。

3、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多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4、在学校有保健员进行监控,定期排查,增加晨检,做好健康教育;发现可疑病例及时进行医学观察;出现疫情,要及时报告当地卫生防疫部门,并做好活动场所消毒,同时尽早对易感人群进行含腮腺炎成分疫苗的应急接种工作。

5、对接触过传染期流行性腮腺炎病人的易感者(既往未患病或未接种过疫苗者)要密切观察。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与康复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已调整为“乙类乙管”,疫情防控也进入新阶段,但预防新冠仍不容忽视,建议群众应继续保持良好卫生习惯。

为了避免再次感染,或者由于感染遗留的问题影响幼儿健康,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做好工作:

[小朋友方面 篇6

1、儿童外出仍建议正确佩戴口罩,尤其是人多或比较密闭的场所;口罩可能会引起儿童一定程度的呼吸不畅。

2、在日常生活中督促孩子继续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教会小朋友六步洗手法。

3、告诉小朋友不要用手随意触碰自己的鼻子、嘴巴、眼睛。打喷嚏用手肘捂住口鼻,或者使用纸巾。

4、在恢复期小朋友应尽量避免剧烈运动,可在家适当的活动,比如帮助家长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适当的户外运动等。

5、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恢复期,幼儿如有明显面色苍白、精神萎靡、食欲明显减退、心慌、乏力等不适,还是需要及时到医院就诊。

[家长方面 篇6

1、家长回家后应换掉外面穿的衣物,洗手后再抱孩子。

2、用餐时,不要与小朋友共用餐具。给孩子喂食时,不要用嘴吹食物,也不要用嘴尝试食物后再喂给孩子,更不要用嘴嚼完食物后再喂给孩子。

3、小朋友的玩具和用物,应定期消毒(无电路塑料玩具、橡胶玩具可清水冲洗,然后放在通风的地方晾干即可;电动玩具、木制玩具可用擦洗的方式进行清洁;毛绒玩具可直接放到洗衣机,可加入一些婴幼儿专业洗衣液,然后甩干晾在通风的地方晒干)。

4、室内常通风,每天通风2-3次,每次20-30分钟/次。

5、带孩子外出玩耍尽量不聚集,不去空气密闭的场所;与他人保持1米的距离。

另外,儿童因其独有的生理特点,全身各个系统处于动态变化中,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发育不完善,易受病原体感染,合理的膳食不仅能满足儿童生长发育需求,也能增强机体免疫力;养成喝水的习惯,保证充足的饮水量;适当运动是儿童最佳生长和发育及维持身体长期健康的必备条件。

春季饮食注意事项

1、保证钙质的充足供应

春天是孩子长个的好季节。孩子长高主要是骨骼发育的结果,而骨的主要成分是钙。含钙丰富的食物有牛奶、肉类、虾皮、芝麻、海带等。不能让孩子多吃糖、巧克力、甜饮料,因为里面含有较多的磷酸盐,会阻碍钙在体内吸收代谢。

2、多补充维生素C

维生素C能提高免疫力和抗病能力,对孩子的身体有很重要的作用,因此应尽量多吃些含维生素C的蔬菜和水果。如:柑橘、苹果、西红柿、青菜、大枣等。

3、多吃粗粮、杂粮有好处

粗粮、杂粮能给人体补充微量元素、各种维生素和纤维素,可以多食用粗、杂粮,如玉米、小米、山芋、干豆等。

健康的生活方式对预防疾病非常重要,为了您和孩子的健康,一定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家园共育:我们这样做

1、配合幼儿园及时带幼儿到正规二甲以上医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治疗,建议家长勿去一些医资得不到保证的医疗机构就诊,避免导致不能得到有效的救治,从而延误幼儿病情。若医院确诊幼儿为疑似传染病时,要立即和班级教师联系。

2、按照医生要求对孩子进行治疗,痊愈后须持痊愈证明给保健医生检查,无任何症状后入园,保护易感人群(其他孩子)。

3、在观察和治疗期间,希望家长多和班级老师保持联系,便于班级教师了解幼儿情况,共同给孩子以身心关爱。

春季传染病虽然种类繁多,但只要我们重视预防工作,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就可以有效地阻断传染病的流行与传播。家长朋友们,从现在起一起努力吧,让我们用细心与耐心给孩子一个可以尽情玩耍的温暖春季!

幼儿园春季疾病预防小知识 篇7

随着春天的脚步向我们走来,万物复苏,气温渐暖,多种病毒和细菌会大量繁殖,是各种传染性疾病高发季节。幼儿的抵抗力弱,极易感染疾病。__中心幼儿园提醒广大家长一定要做好疾病预防与健康保健措施。一些关于春季卫生保健的小知识,家长们可要记得收藏哦!

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空气中的飞沫、人与人之间的接触或与被污染物品的接触传播,具有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等特点。

预防措施

1、勤洗手

用肥皂/洗手液及流动水洗手,尤其是在咳嗽或打喷嚏后及饭前便后,注意个人卫生。

2、勤通风

室内多开窗通风,流感高峰期尽量少到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

3、多运动

加强体育锻炼,增强抵抗力。

4、打疫苗

接种流感疫苗是最经济有效的方法。

水痘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唾液飞沫和空气传播(比如咳嗽或打喷嚏),也可通过直接接触水痘患者(比如疱疹的疱液)或水痘病毒污染的物体表面进行传播,以发热、皮肤和黏膜分批出现周身性红色斑丘疹、疱疹、痂疹为特征,皮疹呈向心性分布。水痘传染性极强,人群普遍易感,主要发生在婴幼儿和学龄前儿童。

预防措施

1、注意保持室内外空气流通。

2、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做到勤洗手,保持皮肤清洁,尽可能减少皮肤的破溃,防止继发感染。

3、注意隔离,避免接触患者。接种水痘疫苗是预防和控制水痘的有效手段。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以发热、口腔溃疡、手、脚及臀部的水疱性皮疹为主要表现。主要经消化道或呼吸道飞沫传播,亦可经接触病人皮肤、粘膜疱疹液而感染。

预防措施

1、饭前便后、外出回家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孩子洗手。

2、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3、孩子使用的餐具、毛巾等物品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消毒。

4、本病流行期间,不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

5、孩子出现发热、出疹等相关症状要及时到正规的医疗机构就诊。

6、接种EV71型手足口病疫苗可以有效降低儿童手足口病发病率,尤其是减少该病的重症及死亡病例。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是脑膜炎双球菌由鼻咽部侵入血循环,形成败血症,最后局限于脑膜及脊髓膜,形成化脓性脑脊髓膜病变。多发生于冬春季节,患者以儿童为主,其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头痛、呕吐、出血点及颈项强直等脑膜刺激症状。

预防措施

1、预防接种(最重要)。

2、流行季节尽量少带孩子到人群密集、通风效果差的拥挤的公共场所去。

3、要保持居住环境的空气清洁和流通。

4、发现患者,及时送医,并做好隔离消毒。

春季的传染病虽然种类繁多,但是只要我们重视预防工作,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就可以有效地阻断病毒的流行和传播。让我们一起用细心和耐心,给孩子们一个可以尽情玩耍的温暖春季。

幼儿园春季疾病预防小知识 篇8

春暖花开,万物复苏,各种致病菌生长、繁殖加快,加上气候变化无常,早晚温差较大,导致人的抵抗力下降,因此,春季也是各种传染病的高发季节。

现将几种常见的春季传染病的预防知识与各位家长分享,希望家长们能积极关注,做好预防措施,共同保护孩子的健康。

流感的发病率很高,全人群普遍容易感染,儿童的感染率尤其高。流感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是季节性流感的主要传染源,主要通过其呼吸道分泌物的飞沫传播,也可以通过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

1、儿童流感常常突然起病,主要的症状为发热,最高体温可达39-40度,常伴有畏寒、寒颤。

2、孩子还会出现头痛、肌肉酸痛、乏力、食欲减退等表现。

3、也可能会出现咳嗽、咽痛、流涕、鼻塞这些感冒的症状。

4、少部分可能会有消化道的表现,比如恶心、呕吐、腹泻等等,而且这个症状多于成人。

5、儿童流感引起急性的喉炎、中耳炎、气管炎、支气管炎以及肺炎等都比成人常见。

如何预防流感

勤洗手、常通风,

多锻炼、少聚集,

戴口罩、降风险,

打疫苗、早预防。

诺如病毒是一种引起非细菌性急性肠胃炎的病毒,秋冬是诺如病毒的高发期。虽然目前诺如病毒急性肠胃炎没有特效药,以补剂及对症治疗为主,但也不必过于紧张,因为它为自限性疾病,病情轻微,愈后良好,恢复后无后遗症。传播途径多样,可通过污染的水源、食物、物品、空气等传播。

如何预防诺如病毒

1、注意个人卫生和饮食、饮水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喝开水、吃熟食,不食不洁、无证食品。

2、在冬季腹泻高发期尽量少去人多的公共场所,保持室内良好的空气流通,每日开窗通风不少于2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减少病毒感染的机会。

3、多吃新鲜蔬果,多元化饮食;增强锻炼,改善体质。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初次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冬春两季多发,其传染力强,主要发生在婴幼儿和学龄前儿童。水痘的症状起初类似于感冒如发烧、头痛、喉咙痛等,1—2天后开始出现与皮肤齐平的红色“斑疹”并且会很痒,不久疹子就会稍微突出皮肤形成“丘疹”,很快这些“丘疹”就变成了里面含有液体的透明“疱疹”,3—4天后疱疹变干“结痂”。斑疹、丘疹、疱疹、结痂往往同时出现,称为“四代同堂”,这是水痘特有的症状。

水痘的疹子一般首先在胸部、肚子和后背出现,然后陆续在面部和身体的其他部位出现。得过一次水痘,一般都不会再得。水痘为自限性疾病,约10天左右可自愈。

如何预防水痘

主要做好以下几点:

1、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不共用毛巾。

2、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3、接种水痘疫苗是预防水痘的关键。

流行性腮腺炎简称流腮,俗称痄腮,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好发年龄为5-15岁,四季均有流行。主要表现为腮腺肿痛,肿痛具有特征性,一般以耳垂为中心,状如梨形或马蹄形,边缘不清,有触痛,张口、咀嚼时刺激唾液分泌,导致疼痛加剧。部分患儿可伴有发热、咽痛、全身不适等表现,部分患儿常伴有并发症。患者是传染源,通过直接接触、飞沫、唾液的吸入传播,接触患者2-3周发病。

如何预防流行性腮腺炎

1、房间开窗通风很重要。

2、早期隔离患者至腮腺肿胀完全消退,且病程至少达9天后才能上学。接触过腮腺炎患者需要密切观察3周。

3、给予规范的腮腺炎减毒活疫苗或麻腮风三联疫苗接种,免疫成功率可达70%-90%。

春季虽然是传染病的高发时期,但只要我们重视预防工作,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就可以有效地阻断传染病的流行与传播。

随着新冠病毒调整为“乙类乙管”后,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作为健康第一责任人,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防护。

科学防疫

乙类乙管”温馨提示

1、日常做好自我防护,做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

2、牢记“防疫四件套”(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风、少聚集),保护自身和家长的健康安全。

3、加强幼儿日常健康监测,如出现发热、干咳、乏力、咽痛等症状时,请及时就诊并主动告知班级老师。

4、相信科学,根据实际情况主动进行疫苗接种。

亲爱的家长朋友们,让我们从现在一起努力,用细心与耐心给孩子一个可以尽情玩耍的温暖春季吧!

幼儿园春季疾病预防小知识 篇9

亲爱的家长朋友们:

你们好!

俗话说“早春早春,慎防春瘟”。春季天气多变,易滋生细菌,是部分传染病易发和高发的季节,我们的孩子抵抗力又较弱。为了确保孩子们健康快乐生活,实现家园共育的目标,所以家长们需要格外注意

春季常见传染疾病

春季是传染病的高发季节,在儿童中常见的传染病有以下几个:

流行性感冒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感染引起的对人类危害较严重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一般表现为急性起病、发热(部分病例可出现高热,达39-40℃),伴畏寒、寒战、头痛、肌肉、关节酸痛、极度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常有咽痛、咳嗽,可有鼻塞、流涕、胸骨后不适、颜面潮红,结膜轻度充血,也可有呕吐、腹泻等症状。区别于普通感冒。

关于预防

1、加强个人卫生。勤洗手、多通风。

2、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流行高峰期避免去人群聚集场所。

3、咳嗽、打喷嚏时应使用纸巾等,避免飞沫传播。

4、经常彻底洗手,避免脏手接触口、眼、鼻。

5、流行期间如出现流感样症状及时就医,并减少接触他人,尽量居家休息。

手足口病和疱疹性咽峡炎

4月开始是手足口病的高发期,手足口病多发于5岁以下的儿童。主要症状为低热,厌食,手、足、口腔出现疱疹等,疱疹性咽峡炎主要症状为突发高热、咽喉红肿、口腔粘膜出现白色疱疹,咽峡部溃疡。当出现症状时,家长们要予以重视,及时送医。确诊后要隔离患儿14天,14天后家长需在庵东中心卫生院新城分院一楼全科门诊医生开具证明,再到三楼疾病预防控制科查验盖章,再上交到幼儿园留档存档,幼儿方可返园。接触者应注意消毒隔离,避免交叉感染。

关于预防

1、不让孩子喝生水,吃生冷的食物。

2、保持床单、被褥的清洁,勤洗勤换。

3、不带孩子去到人员聚集、空气不流通的场所。

4、要定期对孩子使用的物品进行消毒、晾晒。

诺如病毒

主要症状为发热、恶心、呕吐、痉挛性腹痛及腹泻,密切接触是重要的传播方式。

关于预防

1、饭前洗手。最基本的预防方法最不能忘,洗手时打上肥皂多次揉搓,然后用清水冲洗。

2、注意饮食卫生。水果要清洗干净,蔬菜要确保煮熟(生熟食物要分开),饮用水要烧开。

3、个人用品不共用。个人用品如毛巾、牙刷等,一定要杜绝公用。

4、病人采取适当隔离。如果家中有一人感染了诺如病毒,应该尽量不外出,同时避免频繁与家人近距离接触,直到病情好转。

5、病人衣物进行消毒。感染诺如病毒的病人所穿衣物可以进行煮沸消毒,然后充分晾晒,以将病毒杀灭。

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在冬、春季(2-5月)比较常见,是由于腮腺炎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疾病。主要表现为腮腺肿大、胀痛。由于是传染性疾病,确诊后患儿需要进行隔离。

关于预防

1、在身边出现感染患者时,一定不要让孩子进行接触,防止被传染。

2、注射疫苗进行预防,是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水痘

水痘是0~6岁孩子常见传染病之一,常发于春秋季。它的传染力非常强,水痘患者是唯一的传染源。

其最开始的特征表现为粉红色小斑疹,迅即变为米粒至豌豆大的圆型紧张水疱,周围明显红晕。

关于预防

1、要隔离患儿至皮疹全部结痂为止,避免与其他儿童进行接触。对已接触的易感儿,要实行检疫3周。

2、注意房间通风换气,保持空气的流通。

3、对孩子使用的物品,要定期采取洗、晒、烫、煮、烧等方式进行清洁、消毒。

风疹

风疹极易引起暴发传染,冬春季发病为高发期,易感人群为1-5岁的学龄前儿童。主要表现为发热、全身皮肤在起病1-2天内出现红色斑丘疹,耳后、枕后、颈部淋巴结肿、以及结膜炎。

关于预防

1、免疫接种是预防风疹的有效方法。

2、对孩子使用的物品,要定期采取洗、晒、烫、煮、烧等方式进行清洁、消毒。

春季过敏性疾病预防

除了上述这些传染性疾病,春季也是过敏性疾病的高发季。由于春季空气较为干燥,再加上风大,导致花粉、柳絮、粉尘等飘散在空气中,过敏体质的儿童极易引发过敏性哮喘、鼻炎、皮肤病、结膜炎等。

关于过敏性疾病的预防,家长们要注意以下几点:

1、部分孩子对尘螨过敏,家长们要保持室内清洁,勤打扫卫生,防止灰尘堆积。

2、外出时,一定要让孩子佩戴适合的口罩。在预防新冠病毒的同时,也防止空气中大量的漂浮物吸入鼻腔,产生过敏症状。

3、避免让孩子用鼻子去闻花,不让孩子去采摘花草。

4、在平时,也要让孩子学会注意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我们也可以利用下面这样活泼欢快的手指谣和洗手歌,让孩子们了解疾病预防的小知识哦-

春季的饮食

春天是孩子长身体的关键时期,幼儿春季的饮食可大有讲究,我们要保证孩子营养均衡,满足孩子的生长需要。

1、少吃生冷的食物

气温开始回升,有的孩子会贪凉,吃上一些冷饮、冰棍之类的小零食。生冷的食物容易导致孩子脾胃受伤,引起呕吐、腹泻等。家长们还是需要注意,少让孩子吃生冷的食物。

2、少吃油炸食品

一方面油炸的食品容易引起上火,导致溃疡。另一方面,油炸食品不易消化,高温食品进入胃内易损伤胃黏膜。

摄入过多的油炸食品还容易导致肥胖,这些都是非常不利于孩子健康的。

3、多吃蔬菜、水果

蔬菜中富含大量孩子身体所需的维生素及微量元素,还可以增加胃肠蠕动,利于消化。

我们在烹饪蔬菜的时候,可以选择一些不同颜色、不同品种的蔬菜,当孩子们看到五颜六色的蔬菜时,就会有满满的食欲哦。

4、保证蛋白质的摄入

蛋白质被称为成长的营养基石,只吃蔬菜水果也是不行的。家长们要通过让孩子们吃奶类食品、鱼肉、蛋类食物等食物,来平衡孩子们的膳食均衡哦。

春季的穿衣

一、谨遵“下厚上薄”

1、上半身要轻薄

孩子大多活泼好动,如果穿得太厚,在玩耍的时候,腋下、后背容易出汗,因此要给孩子选择纯棉、宽松的衣服。当然如果气温确实比较低,那么可以给孩子加个小马甲、坎肩,这样可以保护他们的肚子。

2、下半身要捂着

下半身还需要继续捂着,冬天的小绒裤、秋裤还是要穿着,在户外活动,腿部和脚部会先感觉到冷,即所谓的“乍暖还寒”。那么什么时候脱掉秋裤呢?一般超过15℃,就可以脱掉厚裤子了。

二、日常护理小常识

1、当孩子玩得满身出汗时,不要立刻脱衣服,应该用毛巾把胸背上的汗擦干,让孩子安静下来,待汗水完全下去时再脱外衣。

2、简洁、舒适、透气性好的服装能让孩子玩得更尽兴。

3、小脑袋、小肚子、背脊、小脚丫要适当捂一捂。

4、15℃是个临界温度,超过15℃可以脱掉孩子的棉衣棉裤,否则容易感觉到热。日夜温差大于8℃的话,也可以适当捂一捂。天气预报冷空气来袭之前的24~48小时,就应该开始给孩子添衣了!减衣需要一个过程,以1~2周为宜。

三、洋葱穿衣法

多几层、薄一点、易穿脱。

内层穿透气、吸汗的纯棉内衣;

中层穿保暖、透气的毛衣;

外层以防风、防水的外套。

亲爱的家长们,针对当前疫情防控形式,我们携手做好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同时,也做好各种传染病的预防,做到不大意、不放松、坚定信心,共同维护幼儿的健康安全。

幼儿园春季疾病预防小知识 篇10

亲爱的家长朋友:

您好!

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春天来了,天气乍暖还寒,病毒也开始蠢蠢欲动。幼儿正处于生长发育时期,身体各器官发育尚不完善,抵抗力低,是传染病的易感人群。为了让幼儿在这草长莺飞的季节里健康快乐地成长,我们特邀请家长朋友和幼儿园一起努力,共同做好春季传染病防控工作,为孩子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春季常见传染病与预防

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

传播途径:以空气飞沫传播为主。

主要症状:发热、全身酸痛、咽痛、咳嗽等症状。

易感人群:学龄儿童普遍易感。

预防措施:及时接种流感疫苗,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在流感季节经常开窗通风,儿童尽量少去人群密集的地方等,都是预防流感的有效措施。

麻疹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

传播途径:麻疹是通过呼吸道飞沫途径传播,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

主要症状:典型的临床症状可概括为“三、三、三”,即前驱期3天:出疹前3天出现38度左右的中等度发热,伴有咳嗽、流涕、流泪、畏光,口腔颊粘膜出现灰白色小点(这是特点),出疹期3天:病程第4-5天体温升高达40度左右,红色斑丘疹从头而始渐及躯干、上肢、下肢,恢复期3天:出疹3-4天后,体温逐渐恢复正常,皮疹开始消退,皮肤留有糖麸状脱屑及棕色色素沉着。

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多见于婴幼儿。

预防措施:接种疫苗,当然通风、尽量不接触麻疹患儿也非常重要。

水痘

水痘是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传播途径:水痘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接触被病毒污染的尘土、衣服、用具等也有可能被传染。

主要症状:水痘病毒感染人体后,经过大约2周的潜伏期,患者可出现头痛、全身不适、发热、食欲下降等前期症状,继而出现有特征性的红色斑疹,后变为丘疹,再发展为水疱,常伴有瘙痒,1-2天后开始干枯结痂,持续一周左右痂皮脱落。

易感人群:水痘患者多为1-14岁的孩子,在幼儿园和小学最容易发生和流行。

预防措施:接种水痘疫苗是最有效、最经济的预防措施。

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流行性腮腺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病毒性传染病。

传播途径:早期患者及隐形感染者均为传染源。病原体主要通过空气传播或飞沫传播,也可通过直接接触感染者的唾液传播。

主要症状:部分患者可有倦怠、畏寒、食欲不振、低热、头痛等症状,其后则出现一侧腮腺肿大或两侧腮腺同时肿大,2-3日内达高峰,面部一侧或双侧因肿大而变形,局部疼痛、过敏,开口及咀嚼时疼痛明显,含食酸性食物胀痛加剧,常可波及邻近的颔下腺、舌下腺及颈部淋巴结。整个病程约7-12天。

易感人群:多见于5-15岁的儿童和青少年。一次感染后可获终生免疫。

预防措施:及时隔离患者至消肿为止。接种腮腺炎疫苗。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

传播途径:主要经消化道或呼吸道飞沫传播,亦可经接触病人皮肤、粘膜疱疹液而感染。

主要症状:先出现发烧症状,手心、脚心出现斑丘疹和疱疹(疹子周围可发红),口腔粘膜出现疱疹或溃疡,疼痛明显。部分患者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等症状。少数患者病情较重,可并发脑炎、脑膜炎、心肌炎、肺炎等。

易感人群:婴幼儿和儿童普遍多发。

预防措施:勤洗手、勤通风,流行期间避免去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

诺如病毒

诺如病毒,是一种引起非细菌性急性胃肠炎的病毒。

传播途径:主要有感染性食物中毒和传染性胃肠炎、生食海贝类及牡蛎等水生动物、非细菌性急性胃肠炎患者的呕吐物及粪便,或者干燥之后通过尘埃感染。

主要症状:潜伏期为24-48小时,一般不超过96小时。症状与其他病毒性胃肠炎相似,起病突然,主要症状为发热、恶心、呕吐、痉挛性腹痛及腹泻。可单有呕吐或腹泻,亦可先吐后泻。

儿童呕吐较多。粪便呈黄色稀水便,每日数次至十数次不等,无脓血与黏液。可伴有低热、咽痛、流涕、咳嗽、头痛、肌痛、乏力及食欲减退。病程长及病情较重者排毒时间也较长,传染性可持续到症状消失后两日。本病免疫期短暂,可反复感染。

易感人群:学龄儿童普遍易感。

预防措施:不吃生冷食品和未煮熟煮透的食物,对一些放置时间较久的冷菜最好少吃或不吃,不喝生水。避免进食未经彻底煮熟的食物,在超过摄氏80℃,高温环境达30秒,诺如病毒便会死亡。

温馨提示

为了确保幼儿的健康,我园在做好宣传教育、严格各项卫生保健制度、认真做好开窗通风、清洁消毒外,也希望各位家长做到以下几点:

1、室内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畅。

注意室内环境的温度、湿度、空气新鲜度。温度在18-20℃,湿度在50—60%最为合适,每天开窗2—3次,每次约30分钟左右。

2、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对病原菌的抵抗力。

注意从小给孩子必要的身体锻炼,多增加户外活动,以锻炼幼儿各器官、各系统的功能,提高幼儿对周围环境冷热变化的适应力和对疾病的抵抗力,从而增强体质减少患病。

3、注意孩子的衣着,孩子穿衣要适当,随气温变化增减,衣着要以脊背无汗为适度。

很多家长把孩子包裹得很严密,误以为这样就不会得病。其实孩子活动量大、容易出汗,衣服就穿得太多了,孩子不能动,一活动就汗水淋淋,风一吹就易感冒。所以及时增减衣服十分必要,一味地“捂”并不可取。

4、注意给孩子平衡膳食,这样可以增强身体的抵抗力。

在饮食上可以多给孩子补充些维生素,多给孩子喝水也可以达到预防的目的。

5、及时接种疫苗。

严格按照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程序按时注射疫苗,提高对传染病的免疫力,以预防传染病。

6、教育孩子讲究饮食卫生、个人卫生和文明的生活方式。

养成餐前便后洗手的习惯。尽量少去公共场所和人群较为拥挤的地方。呼吸道传染病主要是通过飞沫传播,如打喷嚏、咳嗽等。必须去人多的地方,必要时可以戴口罩。

7、孩子的物品定期消毒。

孩子的被褥、衣物、手帕经常拿到阳光下暴晒,食具、玩具和便器要定期消毒,消除病原菌的传播。

春季传染病虽然种类多,但只要我们重视预防这项工作,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就可以有效阻断传染病的传播与流行。

亲爱的家长朋友们,让我们行动起来,帮助孩子预防疾病,增强体质,拥有健康,快乐成长!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