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党员看《秋之白华》观后感
血红与玫瑰红,本不应默契地交融。
男子与女子干净通透的心境,革命年代的炮火都喑哑为沉默。
革命与爱情,利炮与风月,国家和我们与我和你。好在《秋之白华》让它们相交,交融,融洽为一部集革命精神教育与崇高爱情歌颂的影视作品。诚然,就内容而言,结合我们本次观影选题的初衷,《秋之白华》当之无愧。
然而,此片在形式上的败笔也清晰可辨。不自然的唯美一如因化妆产生的清纯。
导演过度渲染的柔情伤感基调(或许在拍摄技法之高超的对比之下,情节运行处于弱势),过于单薄的人物塑造(或许出于时间上的控制,不能过分铺展),过于贫乏无力的情节模式(或许导演以为唯美应如细水长流),使该影片在革命与爱情两大主题间难以权衡,且将革命的一面淡化为背景的烘托。虽突出爱情主题对于影片本身并无过错,然而这使影片宣传时“建党90周年献礼”的描述就有些牵强。作文吧 WWW.zuOwEnBa.Net
瑕不掩瑜,《秋之白华》总体来看仍然算是一部中等偏上之作。作为爱情片,加入革命元素有历史普及与思想教育之用;作为革命片,以爱情故事特有拍摄技法作为烘托,一改空洞的大喊口号、生硬的直接描写。
篇二:党员看《秋之白华》观后感
革命是红色的激情,爱情是激情的红色,但秋白与之华的革命与爱情却是安宁与纯白的,一个顾盼的眼神,一颗渴望的心灵,一种执着的信仰,共同交织成一段惊鸿的革命爱情。
我欣赏之华的勇敢。一段感情凋零了,她坦然的结束:一种心情萌发了,她便大步向前追寻。就如她面对衰弱的中国,明白此景已无可挽回,因此便决然地踏上了寻求真理的道路。她虽是女子,却没有将自己埋葬在深院中,而是冲破桎梏,明确内心的方向,迈向更广阔的世界中。她的力量卑微,但她曾用尽全力为自己争取,不管结局怎样,有过轰轰烈烈的过程,又有何遗憾可言?
我欣赏秋白的纯净。他是革命党人,但也是一个书生,也是一个用心去爱的男人。他爱国家,爱学术,也深爱自己的家人。无论境况如何,他始终保持着温和纯净的笑容。他也曾爱情憔悴,也曾为革命前途怅惘,但他始终没有放弃,以一颗纯净的赤子之心来面对革命与爱情,在爱情中依然坚定革命的信仰,在革命的道路上收获爱情的芬芳,且歌且行,他是一个瘦弱的文艺青年,也是一个拥护共产党的钢铁战士,一个愿为国家和民族献出所有的伟人!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是他们的永恒誓言,如此浓情,如此坚定,如此令人神往。为了革命,他们不得不牺牲了爱情,但也正是革命,让他们的爱情萌发,成长,升华!在秋的旷野,在黄叶随思念飘落的季节,他们相遇相知相守,至死不渝!就如舒淇在《致橡树》中所说:“这才是伟大的爱情!坚贞就在这里!”
秋白茫茫,伊人逝往,唯有华光,千载独放!
篇三:党员看《秋之白华》观后感
满地的黄叶,是不是暗示了一个唯美的爱情,凄美的结局。
秋白,本就是个美的名字。这个文人又拥有性格美,在他身上又偏偏发生了美的故事。一口的江浙口音,演绎了在革命年代一段江南式的儿女情长。
就是因为说类几句真话,只是显示了文人的真性情,便落得了不幸。也许,他真不是一个出色的政治家,他太真实了。在一个黑白界限模糊的年代,真实往往是被批判的对象。他不是一个热血沸腾的`革命者,历史一度把他推上了领导者的地位,但是他没有什么过错,只是因为追求了美,也许是真理的美。
那段历史在影片中更为虚无,小场景的迭出不断,打造了私人空间。我们看到了他们对小天地的追求,但是革命的事实却永远是他们不变的主色调。杨之华的思想在影片中经历了蜕变。我们从中看到了真实的历史。
也去真的正如影片所演,他们是一片生命的柔光。即便对于生前视为知己的妻子,瞿的情感似乎也同样复杂。前句才言:“除开我的之华以外,我对你们也始终不是完全坦白的”,后句又说:“就是对于之华,我也只露过一点口风。我始终带着假面具。”上面才讲:“我留恋什么?我最亲爱的人,我曾经依傍着她度过了这十年的生命。”下面又道:“我许多次对不起我这个亲人,尤其是我的精神上的懦怯,使我对于她也终究没有彻底的坦白,但愿她从此厌恶我,忘记我,使我心安罢。”这样的纠结反复,当真可谓“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吊诡的是,文本外的现实中,“知我者”杨之华“谓我何求”地认为该文系敌人捏造中伤;反倒是“不知我者”丁玲从一开始就“谓我心忧”地相信此文出自“韦护”之手——“知”乎?“不知”乎?……吾辈不敢妄论。
希望“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情感在人世间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