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好》观后感 (一)
星期五下午,学校组织我们六、七年级去看电影。这算是学校给我们的优待,其余班级可是无福享受的。我们怀着急切的心情来到了帝豪影院。
我们观看的电影名字叫《老师,好》。电影主要讲了苗宛秋老师与学生们“斗智斗勇”的有趣故事。苗老师考上了北大,却因为家里“成分”低,不能去上学。他把希望寄托在了班里品学兼优的安静同学身上,谁知车祸来的突然,安静躺在了手术室中。苗老师的希望彻底破灭。
苗老师为了一位长了脑瘤的同学东奔西走的筹集捐款,同时他带头捐出了全部的工资却无怨无悔。劳累了一天的苗老师甚至还要拖着疲惫的身体,走街串巷的寻找着混混队伍的洛小乙。他没有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并为之指引着前进的方向。这就是他伟大的精神与品格,这就是普普通通一位爱生胜爱己的老师。
是啊,“人生就是一次次幸福的相聚,夹杂着一次次伤感的别离,我不是在最好的时光遇见了你们,而是因为遇见了你们,我才有了这段最好的时光。”苗老师的这一句话,使我很受感动,这不仅是老师的心声,也是身为一个学生的心声。老师啊,您如一支蜡烛在我需要帮助的时候,给我点亮了前进的方向,在我长大了,懂事了,您离开了,我们感谢您的点亮,更感谢您来到过我们身边。
身为学生的我,那一瞬间,便觉得每一节课堂上的那一声“老师好”三个字学生时代最幸福的事。从哪一刻开始,“老师好”三个字便在我的心中小心翼翼的珍藏着。生怕它伴随着时光的流逝而一去不返。
老师!好。哪洪亮的回音时不时的回荡在我的耳畔,飘出了校园,飘到了每一个渴望知识的莘莘学子心中。
我想真心的说一声:老师,谢谢您!您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将会永生指引着我前进的人生道路。
《老师好》观后感 (二)
人生就是一次次相逢与别离,我不是在最好的时光里遇到了你们,而是遇到你们,成了我生命中最好的时光。
——苗宛秋
高中的我们,脱离了稚嫩,逐步迈向成熟的大门。这条路荆棘遍布,坎坷丛生,还不时有许许多多的岔路口和死胡同。我们就像无所畏惧的勇士,被道路尽头美妙的光景吸引着,四处莽撞,倔强、不驯,张扬、癫狂。但一直有一双大手为我们圈起一片安全的天地,我们不曾迷失,更不曾跌落。一路走来,有人加入,也有人离开。离开会让我们纠结,伤感,脑海中便会浮现过往种种,回望过去青涩岁月,但大多成为了过眼云烟。
可是,有些人和事却成为永恒。正如影片中说的那样,"当你细细回想,就会发现,有些人看似离去,其实不曾真正离开。"老师就是这样的人,尽管有过怨,有过恨,曾经无数次想着反叛,想着逃离,但真正离开,却总在不经意的瞬间,被点点滴滴唤醒。和父母一样,我们的生活里再也缺少不了老师的影子,他们的影响深入骨髓——生活、学习,为人、处世。
苗宛秋身上,带着几乎每一位老师的影子。他们时而严厉,时而活泼;既是慈父,又严母(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在学习上中国的妈妈们比爸爸们表现的更为急切些)。他们是视每一名学生为自己的孩子,循循善诱,悉心指导,倾尽心血,乐此不疲。是他们挽救无数学子于悬崖,使无数学子勒马于险境,用无私之爱铸就了我们。他们嘴上说着"朽木不可雕也",却仍呕心沥血;口中念叨着"简直是胡闹",却因为学生的一点点关心而暗自热泪盈眶。备战考试,最紧张的是老师;学生生病,最担心的也是老师。当时遭遇严苛的训斥,年少轻狂不知好歹的顶撞,时过境迁,才发现那是一种幸福,起码有人在乎你,更能体会那背后的无奈、痛惜与殷切期待。离开那片净土,父母都不再管着你,还有谁可以为你送上一句忠告,无助时拖你拉你,无私为你保驾护航?
应该,那句"总是向你索取,却不曾说声谢谢,直到长大后才懂得你的不易"同样适用于老师。当粉尘将他们的鬓发染白,当岁月的痕迹悄无声息地爬上他们眼角,我们才会意识到:原来,我们的老师为教育奉献了一生,原来老师平凡而伟大。才会感觉到我们欠老师太多,仅是那句"我等你成功",抑或"我看好你",或者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你可以的",我们就还不起,至少,我们欠他们一声——谢谢!
想起一则公益广告,不同的年龄,不变的场景,一个男孩渐次长大,而那位老师逐渐衰老。走出那片四角的天空,我们各奔东西,分道扬镳,唯有老师,还留在原地。一群群的鸟儿放飞了,一茬茬的庄稼收获过了,春夏秋冬,寒来暑往,只有那块地从不曾变过。
多年后如果我们心血来潮想回来看看,他们便成了我们同学的纽带,而过后便成为一种回忆,回忆中的他们总是微笑着,被煽情的镀上太阳般柔和的光芒,但常常仅此而已。
多年后也许路边会有一个步履蹒跚的老人,似曾相识,他不认得你了,他有好多孩子,好多好多啊,他记不得了,何况他也老了,但希望你能记得他。陪他走一段,拉拉家常,他孤独啊,他的记忆里,他的唠叨里,也许你从不曾缺失。
师恩似海,师情如山,与您师生一场,我感激,您才是我的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