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吧实用文档范文大全内容页

家教故事征文

2023-04-16 15:07:19 范文大全 打开翻译

家教故事征文(家长篇)2000字 (篇1)

我要孩子比较晚,第一次做妈妈的心情也是和大家一样,既惊喜、高兴而又忐忑和不安。忽然感到任重道远,心里铭刻下了沉甸甸的责任。

生育,生不容易,育更不容易,育这才是关键,因为关系到她的一生。

自从有了这个女儿,我也改变了许多。经常想的一个问题,就是怎样把她教育好。可以说是“摸着石头过河”,好在也可以借鉴学习他人的经验,借鉴学习他人的方式方法,争取让她做一个“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综合素质优秀的孩子。期待她将来可以自食其力,有所作为,做一个幸福指数高的人,做一个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

有了想法和目标,我们就开始选择学校,最终选择了以“功崇惟志,业广惟勤”具有优秀口碑的渤海中学小学部。实践证明这项选择也是正确的,校领导们敬业、用心,管理到位;老师们也都兢兢业业、辛勤工作。老师们受人爱戴,令人敬仰。渤海小学有一个整体氛围非常好的教育环境。因此,选择了渤海是令我们放心的。

家里呢?那我就谈几个心得体会。俗话说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教是很重要的。从《戒伯禽书》《诫子书》《曾国藩家书》《颜氏家训》《朱子家训》等诸多古典家训家规中,可见一斑。国人自古都是很重视家教的。

一般节假日周末等空闲,我和孩子爸爸总是谁有空的时候,谁就带她去参加一些有意义正能量的社会活动。例如去图书馆阅读;去科技馆感受那些科技发明增长科学知识;去博物馆感受传统文化、历史文化的熏陶;去文化馆参加有关的手工制作,体验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去美术馆欣赏祖国的秀美山川和花鸟人物,体会书画之美,并亲自实践参与创作;去剧院欣赏经典话剧,优秀的儿童电影,从中受到启发和正能量的熏陶。

除了滨州外,我们也带孩子去过其他省市山川秀美的地方,切身感受祖国的大好河山。之前,我们去过北京,看了长城,游览了故宫,参观了北大清华;去过上海迪士尼游玩,参观过交大复旦。游玩之余,孩子切身感受了高校的学府氛围和文化魅力。

考虑到她的爱好和身体素质,还给她报了一个舞蹈班。没成想很对路,非常适合她,而且通过自身努力进了重点班。不但多次获奖,还参与过省市级的比赛,以及有关党政部门的演出,省市二级电视台都播出过她的节目,也成为舞蹈学校的代言人之一。

我们也带她去过儿童福利院和敬老院献爱心,通过与社会人群的零距离接触,她也切身体会到了这个社会需要爱的传递,要心存感恩。2020年的疫情期间,她还拿出自己存的零花钱通过滨州红十字会捐献给了武汉抗疫一线,受到红十字会的通报表彰。

很多事看来无关学校的课程学习,但我想这些点点滴滴的社会活动会影响她的一生,利于树立正确的三观。另外有个好的、适合她的爱好和特长,起码一生会活的更幸福、有意义和有质量。

平时带她出去玩的时候,我们也是总是教育她,对小朋友们要热心,不要自私自利,好东西要分享,要乐于助人,尊老爱幼等。这一点也影响到了在校时的她,在校她参与活动积极,尊敬老师,团结同学,也是老师的小助手。因此,她从幼小衔接开始一直当着班长,小学也进了少先队大队委,多次受到表扬和奖励。

再说说我是怎么做的,自从有了她,我也开始变得爱看点书,爱学习。起码守着孩子不会拿着手机聊天或看与学习不相关的视频。为此,她在家学习时,我也在翻看孩子的阅读书本和家长书籍。我要给她做个好榜样,我相信言传身教的力量!

俗话说“孩子是家长的一面镜子”,这是很有道理的,父母以身作则,言传身教,那么一定会培养出品质不错的孩子。

考虑到现在孩子们动手能力差,不热爱劳动,不会做家务。平时我会有意识地锻炼她的动手能力,除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外,家务也是要做的。打扫卫生,拖地,洗袜子,甚至和大人一起和面包饺子,炒菜。因此,我家的孩子也爱上了劳动。

随着孩子渐渐大了,她今年也马上升五年级了。有些方式方法我也在与时俱进的改变。规矩也是要有的,育儿理念的夫妻一致性这也是必须要强调的,一个红脸,一个白脸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做错了,那就批评;做好了那就鼓励和表扬。黑白是非和方向问题,不容篡改和混淆,这是作为家长必须把握好的。

我再说一个小例子,买了好吃的,她现在总是知道先给奶奶,也会想到给姥姥、姥爷送点去。有时在家吃饭时,也是好吃的先给奶奶夹,帮奶奶端碗拿筷。这一点令我欣慰,这一切不但是成功于家教,也是我们渤海小学德育教育的成果。

其实孩子就像一张白纸,你涂抹什么颜色,那就呈现什么色彩。很多家庭缺乏的并不是智慧,而是你在孩子这张白纸上描绘靓丽彩虹时所需要的耐心和细心。

以上几点育儿心得,愿与大家共勉!

家教故事征文(家长篇)2000字 (篇2)

教育孩子是门非常深奥的学问,我们做家长的也要不断学习,陪着孩子一起成长。

小学阶段还有一年就进入尾声,现在正在最关键的时期,这个时候孩子们也逐步进入了青春期,一些习惯已经养成。此时的孩子们不论是生理还是心理上,或者说学业的发展上,正面临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

针对这个时期孩子的特点,我觉得平时的教育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及时更新在家庭教育中角色的转换。此时的孩子俨然是一个小大人了,不能再用前几年像教育小朋友的方式对待他们,不然会引起他们的不服及不满。试着以朋友的身份,平等地对待他们,给予他们理解与尊重,遇事与孩子沟通,而不是自作主张地替孩子做决定。

简单举个例子:每周末做作业时,我希望他早早完成作业,所以习惯根据他的作业情况给他做一些分配。每次他都很不高兴,告诉我他的作业可以自己安排,因此每个周末我们都过得不是很愉快。后来我开始试着慢慢放手,我发现他自己规划地也很好,我之前担心他安排不合理、完不成作业的情况并未出现。原来是我自己不放心,而不是孩子做不好,说到底还是对孩子的不信任,不相信他能够做好统筹规划,所以适当地放手,有时孩子真得会给你惊喜。

二、不要在公开场合批评教育孩子。这个阶段的孩子自我意识增强,自尊心较强,随便公开批评,非但起不到教育的效果,反而会引起他们的不满,甚至更加逆反。我们可以旁敲侧击,用互动性的事例予以启发,孩子们其实很聪明,你一侧击,他们就明白你的用意,此时他们也会感激你给他们留面子,更容易反思自己的问题。

比如,有一次周末的篮球比赛他们输了,事后他特别生气,说裁判不公平,说他的团队根本没有犯规却有几次都判他们犯规了。我并没有直接批评他这样是不对的,而是首先认同他的情绪,表示理解他的心情,然后试着告诉他生活中没有绝对的公平,所有的公平都是相对的。比赛那么激烈,有时候教练看不清楚是正常的;又或者自己队员确实犯了规,而自己没有意识到错误也是有可能的。如果你们觉得自己队员真的没有犯规,事后可以心平气和地与教练沟通,教练也会还你们一个公平。如果真的违犯了,听取教练的讲解,以后吸取经验才是更宝贵的财富,而不能全场带着不满的情绪。既然选择比赛,就要接受全部,我们能做的是努力提升自己,争取下次不要存在不小心犯规或者形似犯规的动作,把每个动作做的干净漂亮就好了。生活中每个人都有受委屈的时候,我们不能受一点委屈就抱怨这抱怨那,因为这没有任何意义,什么都改变不了,但会影响你的心情,甚至影响你之后做其他事情的热情,产生一系列不好的连锁反应。要试着自己消化遇到的委屈,你看你们不服裁判判你们犯规,是不是并没有改变比赛结果,而你们反而因此郁闷,心情不好,导致没有享受到比赛给你们带来的激动和喜悦啊。孩子一听,瞬间明白了。后来慢慢开始试着接受比赛的各种结果,虽然偶尔也会有点点小情绪,但是已经在进步了,成长不是一蹴而就的,要慢慢来,我们要看到孩子们的进步,给孩子成长的时间。

三、制定规则,同孩子一起制定破坏规则的惩罚。前面说了那么多,并不是什么事都由着孩子。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让孩子明白凡事都有规矩,家有家规,校有校规,社会上还有各种规则和法律,一旦破坏规则,就要按照之前协商好的进行惩罚,绝不迁就,让孩子明白民主与自由都是在不破坏规则的前提下。

有一次周末我跟孩子去上课,一个路口的红绿灯坏了,路口的车辆堵得满满的。我借此告诉孩子,你看红绿灯就是一个规则,当所有人都遵守这个规则的时候大家都受益,都能顺利通过路口;但是当这个规则被破坏了,像现在的红绿灯坏掉了,大家没有一个统一的规则执行,是不是就乱套了啊。所以做任何事情都要有规则,只有人人都遵守社会制度及规则,社会才能和谐美好。孩子听了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四、积极让孩子参与到家务劳动中来。这个年龄的孩子需要特别培养他的责任心,而做家务就能够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增强孩子的责任心,让他们能够正确认识自己,正确对待他人。让孩子参与到家务劳动中来,对孩子的成长及今后孩子们未来的事业与婚姻都是非常有益的。

我告诉孩子做任何事情都尽量以不给别人带来麻烦或不便为前提。在家里也是一样,要积极参与家务劳动,自己吃东西造成的垃圾一定要扔到垃圾桶里,家里有脏的地方要及时清扫。有一次,他吃东西的垃圾随手吃哪儿扔哪儿,坐在沙发上也把沙发弄得乱七八糟,我惩罚他把客厅彻底打扫干净。在他好不容易打扫干净后,我开始坐在沙发上吃东西,垃圾弄得到处都是,沙发上也弄得乱七八糟。然后他开始不高兴了,告诉我他好不容易打扫干净了,却被我这么轻易地破坏了。这个时候我告诉他是不是破坏别人的劳动成果特别不好啊,可是刚刚你弄得乱七八糟是不是也破坏了妈妈辛辛苦苦打扫的卫生啊。经过刚才的换位,再加上这么一说他瞬间明白了,了解到只有自己参与到家务劳动中来,才明白做家务的辛苦,才更懂得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从而正确地对待他人及他人的劳动成果。

良好的亲子关系是家庭教育的前提,只有在这个前提下,孩子才愿意与你沟通,愿意与你分享,你的话他才能听进去,才能拥有良好的学习态度,才能成长成心理健康、有责任、有担当的上进好少年。

家教故事征文(家长篇)2000字 (篇3)

我的儿子刘__,他品学兼优,全面发展,一直是我们的骄傲。

我和丈夫都是教育工作者,俗语说“师不教子,医不自医”,我们却不这么认为,一个教师如果连自己的孩子都教育不好,如何去教育其他的学生?家庭是人生最重要的场所。父母对孩子的成长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父母是孩子最长久的老师,孩子的行为习惯、个性特点等,都是在家庭中初步形成的。在教育孩子方面,我们也慢慢积累了点滴经验。

一、做一名善于研究的家长

我的孩子从初中二年级开始进入“青春期”,喜爱打扮了,面对家长絮絮叨叨的教育会和家长顶撞,周六周日会呆在房间偷偷上网……面对孩子出现的一系列变化,多数家长可能会厉声斥责甚至武力解决。作为一名教师,我知道孩子进入青春期了,这个时期也被称之为“断乳期”、“危险期”,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一个充满矛盾困惑的阶段,这个时候,家长的指责、训斥,往往会事与愿违,起不到教育作用。

但怎样引导效果才好?我和丈夫捧起了书本,先后读了《父母的觉醒》《高效能家庭的7个习惯》等书籍,研究孩子青春期教育问题,通过大量的案例寻找适合自己用的教育方法。有了这些研究,我们商量制定了对孩子的教育方案,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一是放下架子,多倾听孩子的呼声,赢得孩子的信任;二是对孩子的问题不妥协、不包庇、不纵容;三是引导孩子读书、锻炼、培养艺术特长……孩子也逐渐顺利度过了令多数家长绞尽脑汁、头疼不已的青春期。

二、做一名善于与孩子对话交流的家长

从孩子小学阶段,我和丈夫就定下一个规矩,每天无论工作多忙,也要挤出时间,保证每天与孩子进行不少于半小时的对话交流时间,这种交流是随机的,有可能是午饭、晚饭时间,有可能是接送孩子的路上。交流的内容也是随机的,聊家常、聊学校的事、聊每天的八卦新闻等。

比如,自从孩子上了高中,每天上放学路上两个10分钟的车程,就是亲子交流的好时机。每天放学,见到孩子,先过去牵住他的手,刚开始,能明显感觉到他的抗拒,可是现在已经很自然的去做这件事了。坐到车上,我们会根据他的情绪,聊不同的内容。当选班委了,会祝贺他;参与比赛活动了,会给他支招;小考失利了,会帮他分析原因;同学之间有新鲜事了,会和他一起大笑……这样做的目的是建立一种和谐的亲子关系,让孩子每天意识到,他对于家长是多么的重要,他也就会更多的把心里话告诉家长,便于做家长的及时了解孩子的一些思想动态,在轻松愉悦的对话中,对孩子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三、做一名善于率先垂范的家长

“舜耕地,牛不走道,舜鞭己不责牛。”牛不好好耕地,舜不是鞭打牛而是鞭打自己,孩子出了问题,责任在家长,每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或多或少都会经历任性的阶段。孩子可塑性强,父母教他规则,他就知进退,父母教他善良,他就懂人情,父母教他礼仪,他就识大体。

原教育部部长陈宝生说过:“要孩子做到的,父母首先要做到;要孩子不做的,父母首先不能做。”爱学习的父母,不会养出讨厌学习的孩子,从不学习的父母,也不会养出积极上进的孩子。孔子说过:“其身正,虽不令而从。其身不正,虽令而不从。”我们作家长的,不能在孩子面前“手不离机”,沉迷手机的父母不仅给孩子做了坏榜样,还破坏了家庭良好的学习氛围,给了孩子不学习的借口。

我的孩子从三年级学拉二胡,学了几天后,二胡“咿咿呀呀”的声音让他失去了兴趣,不想学下去了。怎么办?我没有硬逼着孩子学,而是拾起儿子扔在一边的二胡自己学起来,功夫不负有心人,一段时间后,我能拉出一些简单的小曲子了,儿子看到这样又有了兴趣,我索性又买来一把二胡,跟着他一起学。几年下来,儿子的二胡考到了十级,还多次在各种大型活动中演出。现在上了高中,即使学习任务加重,但每天晚上放学到家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拿起二胡,练上几首曲子,既有利于个人音乐素养的提升,也放松身心,能够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可见,教育孩子,若用行动来教育,孩子就会跟着做,与其给孩子讲大道理,不如给孩子做好榜样,用自己的行动去影响孩子。

四、做一名善于对孩子进行生涯规划的家长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为人父母者是一张弓,孩子就是弓上的箭,弓拉得越弯,箭就飞得越远。在孩子的成长之路上,有目标、有方向,才会有动力。我和丈夫会根据孩子的特点,在每个成长阶段确定发展目标,帮助孩子进行生涯规划,帮助孩子正确认识自己,挖掘自身潜质和优势,找准长项,正视不足,建构正向的自我观,理性认知他人和社会,鼓励孩子思考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今年暑假,他爸爸带孩子第二次去了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父子二人手牵手漫步校园,畅聊未来,两所大学浓厚的文化底蕴、先进的教育理念和优良的精神传承,深深感染了孩子,在这种情境下,顺势引导儿子找到前行的动力,明确自己的人生理想,也激励他在人生不同阶段更加自信、坚定,活出属于自己的精彩。

我始终坚信,每个孩子都是一朵花,尽管花期不同,但总有绽放的一刻。为人父母者,切莫盲目拿自己的孩子与“别人家的孩子”比,“别人家的孩子”是“别人家的父母”牺牲了无数的娱乐、休息,倾心陪伴、教育出来的。孩子的成长需要赞美的阳光,也需要批评的雨露,只要精心施肥、浇水,相信每一朵花都能在自己的花期灿烂绽放!

家教故事征文(家长篇)2000字 (篇4)

转眼间,为人父母已五年有余,亲自见证了一个小生命从襁褓中的婴儿,到蹒跚学步、咿呀学语,慢慢自己学着自理,学着思考,学着交朋友,甚至开始伤心,开始发脾气,开始反抗……真是养儿方知父母恩,细想一下,无奈与辛苦中其实也渗透着充实与快乐。所谓育儿即育己,在养育孩子的旅程中,我们做父母的不光是给予孩子物质上的保障,还要让孩子在未来能拥有一个健全的心智和向上的人格,这对父母来讲也是一种学习和磨练的过程。拿我来讲,和孩子相处下来也免不了磕磕绊绊,期间总结了一些小小的感触,希望和大家分享一下。

我们以往听到最多的育儿经验不外乎要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尊重孩子,鼓励为主,倾听孩子的心声并保持有效的沟通,等等这些要做到位,在我看来都需要父母对自己和孩子有一个准确清晰的定位,无论是在性格习惯的养成还是学习能力的培养上,不可盲目“从众”。为人父母这几年,我也关注并阅读了很多育儿公众号和育儿书籍,周围人的经验教训我也听了不少,但是大部分我只是参考借鉴,基本不照搬照抄。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天生就有各自的脾气秉性,而所谓的育儿经验,在我看来很多也只是针对某些孩子,或者可能只是育儿专家教育自己孩子总结的一套方法,并不适用于所有孩子。父母是最了解和清楚孩子脾气和能力的人,而孩子作为一个自然人,有着自身不可避免的身心发展规律,一些发展阶段是不可逾越的,我们在应对孩子各种情绪,教会孩子各种技能的时候,遵循儿童身心发展基本规律的同时,要因材施教,每个孩子有他自己的发展节奏,不能老跟别人比,急于求成,这样既让孩子褪尽色彩,变得没有信心,为人父母也会更加焦虑。

在对待孩子教育问题上,我始终坚持的一个原则就是对自己不佛系,对孩子不焦虑。作为一个成年人我们做事情比孩子更具有计划性,思维更加缜密,眼界更为开阔。因此,在教育和培养孩子之前,父母应该提前学习并针对孩子的特点规划步骤和计划,但是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却不能焦虑。孩子的成长需要时间,我们在育儿过程中往往执著于结果,今天用的方法,明天必须起效,于是,我们总是焦虑,恨不得紧盯着孩子的一言一行,因为孩子的表现成了我们的“军功章”。我们往往错把“策略”当成了“目标”,或者压根没清楚自己的“目标”是什么,比如孩子不爱吃饭,不爱读某本书,不爱上某个兴趣班……在社会大环境下,我们常常会为此焦虑,但即使选择“从众”,也请多提醒自己,这是“目标”还是“策略”?可以这样思考一下:吃饭是为了长身体增强抵抗力,为何我们不能通过体育锻炼的方式来达到效果?读书是为了增长见识,可每个人的喜好不一样,这本不喜欢,我们可以换另外一本同类型的书或其他方面的书,甚至搁置一段时间,可能以后他会喜欢;学乐器,是为了培养乐感懂一些乐理知识,但是唱歌其实也可以达到我们的目标。我们去让孩子学各种特长,提前接触各种知识,这些其实都只是“策略”,只有在养育中认清“目标”,并根据情况不断调整“策略”,才不会执拗于某一个问题,使得自己和孩子都身心俱疲。

其实在我看来父母对孩子焦虑的方面,很多时候恰恰是我们自己“不够好”的地方,而这些我们努力却没有完善,甚至吃过亏。这种情况建议父母,可以把重心转移到自己的成长,不断地反思总结,不要把太多的抱怨和戾气发泄到孩子身上,要敢于暴露自己的弱点,试着和孩子分享一些你自己在这方面的缺点和问题,同时告诉他们,这些是可以改进的,我们一起努力想办法解决。这也是育儿中经常讲到的爱和接纳,而第一步就是爱和接纳自己。

父母最好的职责就是成为孩子的一扇窗口,他能通过你看到大大的世界,因此父母的眼界和对事情的看法,会对孩子产生直接的影响。比如家庭教育,我认为最好要“关系第一”,而不是“孩子第一”,如果凡是把孩子放在第一位,会让我们牺牲掉很多东西,而且当我们只关注孩子时,我们的力量是往内收的,视野会变得狭窄,一心只想让孩子好,反而让孩子的视野中也觉得家里人都在围着他转,很容易让他变得自私自我,也很难养出大格局的孩子;再比如学习,父母不要局限于孩子当下的接受程度,我不反对提前学习,要在孩子不排斥的前提下,尽可能宽泛的让孩子接触一些新鲜事物,但只是启蒙和引导,而不强求于结果,引导孩子去发现自己的无限可能,因为孩子有时候要比你想象的更丰富更有潜力。

我觉得在早期,父母的任务就是点燃孩子的内心之光,而教育也只是引导,引导让孩子自己觉得我想成为怎样的人,培养出一个能面向未来的孩子。“你若盛开,清风自来。心若浮沉,浅笑安然。”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往往会获得一个个的提示,在不断认识中提升对生命的认识,获得更多的生命能量,并通过改变自我而成为孩子的榜样,成全更好自我,更成就孩子的美好未来。

家教故事征文(家长篇)2000字 (篇5)

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家风对个人的影响不容忽视,作为一种润物细无声的品德力量,好的家风无时无刻不在净化着每个家庭成员的心灵,它可以让一个孩子很好的成长,而我就是在这样一个很好的家风中成长起来的。

节俭是我们家的传家宝

爷爷奶奶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以耕地为生,一直在农村生活了半个世纪。从我开始记事的时候,爷爷就告诉我“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道理,尽管他一字不识,但讲起道理来却条条是理。

在我八岁的时候,有一次吃午饭,我嫌饭菜味道不好,正准备倒掉,爷爷看到立马拦住了我,语重心长地说道:“你们小孩子不知道,三年自然灾害的饥荒,我们总是饿肚子,没饭吃真难受啊,饿死人啊!”爷爷最见不得别人浪费粮食,讲起那段艰苦的岁月,他不禁流下了心酸的眼泪。我听了之后,羞愧地低下了头,含着眼泪吃光了所有的饭菜。

在他看来,这些白米饭,不仅是劳作者在炙热的阳光下用汗水一滴一滴换来的,更是他一辈子不愿离开的土地无私奉献出来的。那是老天爷对生命的恩赐,如果没有被消化,没有被吸收,没有给任何生命提供能量,那就违背了天理,这种朴素的信仰根植于爷爷的灵魂深处。

从此以后,我除了再也不敢怠慢每一粒剩饭,还不敢多乱花一分钱,而是把钱用在刀刃上,从小爷爷就教导我要养成储蓄的好习惯,他时常对我说:“虽然我们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但也不能忘记过去的苦日子,不该花的钱千万不要花!”大学毕业后,我在外打拼了四年,才真真正正的明白,原来在外打工挣钱真的很不容易。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带着节俭的美德上路,让节俭成为一种习惯。我懂得这就是爷爷的家风。

书籍是我们家的营养品

父亲出生在农村,祖祖辈辈以种田为生,从小家境贫寒,生活艰难。可是父亲天生聪慧,酷爱读书,后来通过勤奋学习,考上了中专,跳出了龙门,中专毕业后分配了工作,成为一名国家干部。

在我很小的时候,父亲就教我读唐诗,我坐在父亲的怀里,父亲一遍又一遍地读着《静夜思》《春晓》《夜宿山寺》,虽然懵懵懂懂,但诗词的世界由此被不经意打开。后来读到小学一二年级,认识了不少字,每年的生日礼物,都是父亲给我带回来的《格林童话》《十万个为什么》《海底两万里》等各类书籍,家里的书看完了,就跑到少儿图书馆,有时候一坐就是一整天,捧着书爱不释手地看,如饥似渴地追求精神充足,书香就是这么让我陶醉。

上了中学、大学,随着我的见识逐渐增长,眼界逐渐开阔,阅读能力逐渐提升,在父亲的影响下,我对长篇小说和名家散文产生了浓厚的阅读兴趣,闲暇的午后,捧着《红楼梦》《简爱》《三国演义》等中外名著细细品味,从中理解人生的真正意义和历史兴衰的深刻内涵。睡前一小时,用心欣赏着巴金、冰心、朱自清的散文,不仅让我的心灵得到彻底的放松,还培养了我的写作兴趣,提升了我的写作能力。

大学毕业后,我进入机关单位成为了一名通讯员,主要负责卫健系统新闻宣传工作。工作期间,为了提升自己的业务知识和专业素养,我特意在网上买了《中国新闻奖作品选》这本书,里面不但有原文,还有精彩的点评,通过读这些好新闻,看看专家的精辟分析,知道了这些好新闻到底好在哪里,并把它消化成自己的东西,在以后的写作中有意识地加以借鉴。

经过这几年的努力,我在黄冈市级以上各主流媒体刊发新闻精品420余条,得到了领导和同事们的肯定和认可。这些成就的取得,主要得益于父亲对我进行的阅读启蒙,在书海中扬帆起航,不断汲取思想上、精神上的营养,保持终生学习的态度,实现自我价值提升。我懂得这就是父亲的家风。

善良是我们家的好风水

母亲为人善良,在我小时候她就常常教导我做人要诚实,待人要宽容,从小就培养我良好的品德。她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农村的亲戚来到了我们家,母亲总是热情招待,还主动与他们进行了亲切的攀谈,嘘寒问暖,关心他们的生活情况。有一次,母亲在交谈中得知一个表叔的老父亲身患重病,表叔表姑为了生活,一直在沿海城市务工,不能及时回家照顾老人,于是母亲就第一时间安排车辆,主动将老人送到了市人民医院,帮忙挂号、联系医生、预约床位,老人生活困难,表叔表姑那边,也是远水难解近渴,母亲毫不犹豫地帮忙垫付了住院费和医药费。

老人住院期间,母亲骑着自行车帮他送餐,打扫卫生,促膝长谈拉家常,帮他缓解心理负担。经过一周的精心治疗,老人康复出院,连忙拉着母亲的手说:“怪不得你婆婆天天夸你孝顺呢,你对我这个老爷子都这么好啊,就像我亲闺女儿一样!”

母亲总是以帮助别人为荣,凡是替别人考虑,身边的亲人、朋友,甚至是陌生人,只要他们真正遇到困难的时候,母亲总是第一时间伸出热情的援助之手,帮助他们顺利渡过难关,不图任何回报;当亲友之间因一些事情而斤斤计较,她会用温暖的话语帮助他们走出矛盾的重围,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当公交车上看到年迈的老人没座位时,她会主动让开自己的座位,给老人提供方便……

现在,我已过了而立之年,从年幼无知的孩童变成了将为人父的青年,而且是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早已养成了乐于助人、与人为善的好习惯,正在以实际行动积极践行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些巨大的进步,得益于母亲的言传身教,这些谆谆教诲一直伴随着我成长。我懂得这就是母亲的家风。

家教故事征文(家长篇)2000字 (篇6)

在我家的杂物间里,有一根平平无奇的扁担。放在家里,着实没啥大用,在岁月的流逝中本该布满了灰尘,可它在这杂物间却干干净净,一尘不染,扎眼得很。那是因为爸爸每天都给它做清洁,好好保管着它,说它是爸爸的金宝贝也亳不为过。爸爸常说,这跟扁担比他年纪还大呢,当年他就是靠这“老朋友”挑起了肩上的担子,它承载着他不可磨灭的回忆。

我很小的时候,一家人都在农村生活。从我记事起,爸爸就用这根扁担挑起过很多东西:秧苗、稻谷、米…秋天,是个收获的喜悦节,也是农民劳累的日子,每年的秋天,都是爸爸的“受难日”。由于家里的兄弟们都外出务工,作为唯一劳动力的爸爸只好肩负重任,承担起帮爷爷奶奶收割稻子并且搬运稻子的工作。先不说自家种的那几亩地的工作量,爷爷奶奶种的稻谷就够爸爸操劳的。

稻谷割得很快,经过了几天曝晒,家家户户都开始担稻谷回家了。那天,爸爸起了个大早,吃了早饭,操起家里那根扁担就开始了搬运稻谷的工作。我和妈妈使劲把收起来的稻谷扎成严严实实的一捆,用绳子绑得结结实实的,等爸爸挑着扁担再回来搬运。来回跑了几趟的爸爸早已满头大汗,甚至热得脱掉了上衣。当父亲把扁担上的铁钩挂好稻草,在我面前蹲下,光着身子,赤着胳臂,顺势弯腰准备把两大捆稻子挑起,紧接着猛地一发力,把扁担往肩上一抗,两腿狠狠地使劲儿:“一,二,走…”我看见他脖子上的青筋脉络凸显,又一条新的扁担印记深深地刻在他的肩上,但他还是把这沉重的担子牢牢地挑起来了。扁担跟着爸爸的脚步一上一下,一收一耸地晃动着,很有节奏感。望着爸爸缓缓消失的背影,我真想时间过得快些,这样爸爸就能放下肩上的担子,休息休息了。于是,我找来一根比较粗的木头杆子,叫妈妈也给我插上两捆稻谷,并让妈妈把担子放在我的肩上,再起身。许是力气不够,我使出吃奶得劲儿也很难站起来。正当我与这一担稻子奋力拼搏时,爸爸又回来了,他看着我一脸的艰辛,黑黝黝的脸上大笑起来:“丫头,不能过于在意肩头的担子有多重,这样你是挑不起的。只需要你找准扁担的重心,挺直腰板,顺势而起,自然就担得起这重担了。”我学着爸爸的样子,再次尝试,最终还是踉踉跄跄地挺直腰杆,跟着爸爸的步伐,慢慢将那小担稻子给挑回了家。夜间,半醒半梦中,只听见妈妈轻声责备爸爸那一肩的红痕和磨破的肩膀。爸爸一边听训一边咬牙忍耐着疼痛,还不停安慰妈妈“我是家里唯一的劳动力,家里的担子我不挑谁挑,难道我还能赖给你娘俩。没啥苦的,再难我也抗得过来。”就这样,爸爸的扁担一担就是十来年。

那年,弟弟出生了,我也要上幼儿园,于是爸爸离开家,去往重庆主城打工。除了带些衣服棉被之外,爸爸就只拿了那根扁担一起出门。接连几年爸爸都很少回家,只有源源不断的钱一笔笔地打回来。我每次都听见妈妈在电话中细心叮嘱爸爸“要保重身体,该吃吃,该喝喝,不要紧着自己。家里的钱够用,你自己也要舍得用。工作太苦了,也要注意休息。”

在无限的担忧与思念中,我和妈妈终于前往重庆去看望爸爸。只是那一眼,爸爸消瘦了许多,黝黑发亮的脸庞,骨骼分明的手臂,一切的一切都在告诉我父亲的艰辛。当我亲眼目睹爸爸肩上搭着那根光溜溜的、两头绳子挂着沉甸甸的货物扁担慢慢行走时,我的眼眶一下子涨红了。父亲似乎更瘦弱了,步子更加沉重了,他一条胳膊搭在扁担上,另一条胳膊随着缓慢的步子有节奏地一甩一甩,整个身体平衡而有力的前进着。原来,爸爸就是这样工作的,他用他瘦弱的肩膀支撑起我们整个家庭,挑起沉重的担子稳稳地向前走着,走着。生活这重担就像一座山压在爸爸的肩头,爸爸虽然吃力但也微笑着、全力与之抗衡,做我和妈妈的“擎山柱”。这根扁担在岁月的打磨下越来越光滑,而爸爸的手和肩膀却越来越粗糙。唯一不变的就是爸爸那咧着嘴大大的微笑和肩上那一担担重担。他说,他会用这跟扁担为我们创造出美好的生活。

我不想再说什么,因为我早已泪如雨下,一开口就是止不住的哽咽声,说不出什么了。爸爸的愿望最终还是实现了,家里的生活越来越好,爸爸肩头的担子终于可以松一松了。但爸爸还是每天都要摸摸那根扁担,仍不忘紧紧自己肩上的担子。那时我还不理解,随着年级的递增,我学习了许多意味深长的课文。我似乎也明白了些什么。爸爸是一个顶天立地的男人,他无时无刻都在挑起他身上的担子,一点也不敢松懈。及使再苦再累,他都微笑面对,都自己默默承担着,因为那是一份沉重的责任感。

直到我读到《少年中国说》,我开始明白了作为学生也是肩负一份责任的,“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也许我成不了梁启超先生笔下那位“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的少年,做不到像周总理那样“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但我会尽力成为像爸爸那样做一个对家庭、对自己负责的人,努力学习,积极进取,不负好时光,不负爸爸那些年的艰忍付出。是时候,我该担起那担属于我自己的担子了。

家教故事征文(家长篇)2000字 (篇7)

俗语云“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家是国的基础,国是家的延伸,家国同构、家国一体。家风奠定人生底色,是一个人精神成长的源头,对道德养成和人格形成具有终身的影响。家风关乎社会风气。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风是社会价值的缩影,千千万万家庭的小风气汇成了社会的大风气。

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家风对个人的影响不容忽视,作为一种润物细无声的品德力量,好的家风无时无刻不在净化着每个家庭成员的心灵,它可以让一个孩子很好的成长,而我就是在这样一个很好的家风中成长起来的。

一、勤劳节俭是我们家的传家宝

俗话说:“勤俭持家”。勤俭自古以来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小姥姥姥爷和父母就有着保持节俭的好习惯。

姥姥和姥爷从小是过苦日子的,经历过饥荒年代。所以他们二老总是勤俭持家,希望日子可以细水长流。那个年代家里面的孩子多,作为大姐的姥姥总是最辛苦的。在记忆里,我对姥姥记忆最深的是她那头又黑又亮的头发和温暖的手掌。但同时小小的我对姥姥也有很多疑惑。为什么姥姥的鼻子闻不出味道呢?为饥荒的时候人都饿晕了,生麦子都想吃,树皮草根都被扒光了。姥姥小时候生病没钱治,从此就再也闻不见味道了。

在我的记忆里,姥姥姥爷的口袋里总是有钱,可以给我买奶片和冰棍。他们是无所不能的大人。也是长大了才知道,老两口还曾经在集市上摆摊做生意挣生活费。他们对自己节俭,对我却很大方。上学的学杂费,资料费,总是提前给我准备好。幼儿园学拼音时,我是院子里第一个有黑板的小朋友。姥爷给我做的那块小黑板,是我学习的启蒙。我在小黑板上学会了1,2,3……a,o,e……

言传身教下,我们也明白了节俭的意义。一粒米,当思来之不易;一张纸,当用之有度;一度电,当省之又省;勤俭节约,当持之以恒。“勤俭节约”从来都不是一句口号,我们应该从点滴做起,学会珍惜,学会感恩。希望“勤俭节约”的种子在我们的心间生根发芽,继续延续我们家的传统美德。

二、坚持不懈、脚踏实地是我们家的聚宝盆

立志欲坚不欲锐,成功在久不在速。放弃很容易,坚持却很难。人的一生会遇到很多困难,所以,在习惯的培养上,我的家人给我树立了优秀的榜样。

爷爷是一个执着的长辈,他认定的事情,很难改变。他冬天喜欢喝红薯汤,暖呼呼,甜丝丝。他也有自己喜欢的零嘴,烈火饼坊的老式面包和麦芽糖。每次回家看望他,他总是不让我带东西,说自己一个人吃的不多,啥都有。坐一会儿就赶我走,怕天黑不安全(每次总是这套说辞劝我们早走)。我很敬佩他,因为他是一个关注时事,一直在学习进步的长辈。和他聊起工作和生活,爷爷总是能为我指点迷津。他和我们分享他从小的经历,能上学是多么的不容易。他是怎么努力工作的。他很认同我的职业,还告诫我要一直坚持学习。

老家的墙上总挂着可以撕掉的老式日历。上面有吉凶祸福,背面是小笑话和小贴士。爷爷很认真去看,还喜欢记录了一些生活小窍门和我们分享。我的青春期脸上有痘痘,爷爷很是担忧。有一次回家,刚见我,便从桌子上拿出来一个小本子,夹着一张日历,背面讲的是吃什么下火的小窍门。爷爷一生淳朴善良,很怀念和爷爷聊天晒太阳的时光。

同样在爸爸和妈妈身上,我也看到了他们面对工作,坚持不懈、脚踏实地的精神。他们在取得工作上的进步之前,都是认真学习,努力工作。为了做好一件事情,精益求精。

妈妈是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她要做就做到自己满意才行。初中时期,妈妈对待工作特别拼,每个月都是优秀员工。我和弟弟多是姥姥在照顾。放学回家收拾房间,发现了几本笔记。笔记字迹工整,记录着妈妈的学习记录。原来妈妈的优秀不仅是拼搏的工作态度,也来源于背后的默默耕耘。爸爸让我觉得他无所不能。他会给家里走线路,他会修很多东西电磁炉,电视机,冰箱,电动车。亲戚家里电路有问题都喜欢找爸爸帮忙看下。但他也不是天生都会做这些的。工作之后和爸爸聊工作才知道,他为了达到专业的精通付出了多少。六年级的夏天,中午饭很少一起吃。饭是爸爸提前做好放在餐桌上的。隔壁房间,爸爸翻着厚厚的专业书,在抓紧时间做题准备参加考试。那段时间的爸爸让我明白,机会永远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去年的冬天,他打印了厚厚的一摞资料,晚上没有拉我出去散步,而是坐在桌边为了厂里的安检维修考试做准备。在对待工作方面,爸爸一直是个踏实肯干、坚持不懈的人。

如今,我面对我热爱的教育事业,亦是如此。10年前我只是一个怀揣教育梦想的高中生,如今是我从教的第五年,是一名奋斗在初三的班主任和英语教师。一步一脚印,不负来时路。我要像二十大代表张桂梅同志说的那样,坚持做高山峡谷里的“灯盏”,照亮孩子们前行的路,为党和国家培养更多人才,让党放心,让老百姓满意。因为伟大的事业不是一下子就能实现的,而是要靠脚踏实地的努力和一步一步地积累。

回首过去,我们一家人风雨同舟,交了一份无愧于家人的答卷,展望未来、征程依然、初心不变,我们依然会坚守各自岗位,用行动为祖国献礼。

家教故事征文(家长篇)2000字 (篇8)

我家姑娘叫王__,和她龙凤胎的弟弟王佑一起出生。从孩子呱呱坠地开始,我们就晋级为新手父母,开启全新的生活体验,有过鸡飞狗跳、有过狼狈不堪,但是每每看到孩子纯真又无辜的小脸儿,觉得一切又都是无以言表的美好。时光荏苒,转眼在当父母的道路上经历了十几个春秋,对于怎么做好父母,怎么教育好孩子,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仍然是摸着石头过河。但总而言之,孩子是自己的骄傲。

____对家庭、家教和家风建设有许多论述,如“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家风是一个家庭的精神内核”,“家风是社会风气的重要组成部分”等。家庭教育的确很重要,从小就对孩子的学习、劳动、为人处事等各方面产生重要的影响。

家庭教育首先要培养孩子的良好生活习惯。我一直强调生活要节俭,不要养成浪费的习惯。在以前消费高涨的时候,我们的节俭生活似乎与社会格格不入,饭店吃饭打包、不穿时尚衣服等,都会被某些人投以异样的眼光。我告诫孩子们:生活水平再好不能浪费,地球资源是有限的,我们要从自身做起,吃的、穿的、用的尽量节约,对个人、家庭、国家,这都是一件好事情。节俭是光荣的事情,毛主席等伟人一生都过着节俭的生活,俭以养德,真不是一句空话。在我们的坚持下,孩子渐渐地养成了朴实节俭的生活习惯。

家庭教育过程中我们也与时俱进,践行先进的教育理念。尊重孩子独立人格,倾听孩子诉求和意见,和孩子平等交流。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有了自己的想法,有时做事的方法和态度与家长的不一样,按照以前的思想,会要求孩子无条件的服从家长,就是所谓的“经验”。殊不知社会在进步,我们家长也要跟紧时代步伐,我们的“经验”也会过时。所以在遇到这样的情况时我会和孩子耐心交流,你为何这么做,有什么意图,有什么优点?孩子对,就按孩子的来,我的对,就按我的来,我们是平等的。经常这样交流,有利于了解双方的思想、感情,你不强迫我,我也不强迫你。在平和的气氛中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难道就没有谈不拢的时候吗?当然也有,在不伤害孩子身体及有其它大的危害的情况下,我会让孩子实践她的方案,让她自己找到方案的弊端、缺点,这也是她总结经验的过程和成长的过程。

家庭教育过程中我们当然也注重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我一直都强调,一定要有独立学习的能力,家长和老师不可能时刻都陪着你;还要学会读书、多读书,无论是自然科学还是人文科学。上了初中,孩子的学习任务明显加重,看着孩子每晚坚持学习的身影,作为家长既欣慰又心疼,但我还是告诉孩子,你现在是学习的年龄,学习是你的首要任务,调整心态把学习当作一件快乐的事情。具体在学习的过程中,让孩子立足教材,以教材和学校课堂为中心,以学校配套作业为根本,辅以少量课外习题,避免无休止的参加课外辅导班。因为人的精力毕竟是有限的,老师校内布置的作业已基本覆盖了教材的全部知识点,重点是理解和掌握知识点,盲目做大量的课外题而没有掌握教材知识点的精髓,是浪费时间、浪费精力的事情,可能本末倒置得不偿失。

劳动是家庭教育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最基本的是做家务,放学后、假期里,学习之余,我分配给孩子一些家务,比如洗碗、擦地、洗衣服、整理床铺什么的,通过劳动不仅可以锻炼动手能力,还可以培养孩子的条理性。为了让孩子有更多的劳动机会,我经常利用周末时间带孩子去朋友乡下的农场干活儿,一起种种菜,除除草,孩子放松解压的同时也拓宽了自己的眼界。

我也鼓励孩子多参加集体活动,培养孩子的集体精神和合作意识。学校组织的校内活动,只要有时间我都积极参与,期望通过言传身教来影响孩子;其实孩子在学校里看到自己家长的身影内心会由衷的产生自豪感,激发起向上的精神。周末或者寒暑假我会带着孩子参观一战炮台遗址、院士港、海军博物馆什么的,一方面让孩子开阔眼界、缓解压力,另一方面孩子可以直观的了解历史,促进学习的内驱力,同时感悟家国情怀和民族精神。

饭前饭后我会和孩子聊一聊新闻,讨论下热点事件,在具体的事例和环境下让孩子感知社会的复杂,当然更多的是让孩子看到国家和社会积极的一面,比如抗疫前线的医生、路口疏导交通的志愿者,拾金不昧的出租车司机师傅,下班后额外付出不计回报的老师,晚上很晚依然在微信群里叮咛各种事项的班主任……家长满腹正能量,孩子就能阳光向上成长。各方面的潜移默化促成孩子形成良好的品德,比如懂得感恩和关心他人。一件偶然的小事儿可以管中窥豹,有时我白天在沙发上睡着了,孩子就悄悄的给我盖个薄毯,作为家长的我醒来后自然是暖暖的欣慰和感动。

家庭生活是琐碎的,好的家庭教育、好的家风形成,是日积月累,是潜移默化,是润物细无声。好的家庭教育、好的家风成就我一个温暖和谐上进的小家,千万个小家就能培养出阳光上进活泼的下一代,而阳光上进的下一代就是我们整个社会和谐、文明、发展的希望和未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