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吧实用文档范文大全内容页

我的家风家教故事征文

2023-04-16 14:58:03 范文大全 打开翻译

我的家风家教故事征文 (一)

孩子是父母生命的延续,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从孩子出生的那一刻,我就深知自己承担的教育责任,下面我来分享一下我的育儿经验。

爸爸的陪伴不可缺失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父母的陪伴会让孩子有勇气有自信去探索未知的世界。而爸爸是孩子人生中第一个男性形象,孩子会把爸爸的所有行为特征视为男人的范本。尤其对男孩子来说,爸爸代表自信、坚强、勇气,甚至就是他心目中的“巨人”,男孩子的阳刚之气大多是来自于爸爸。如果说妈妈的爱像土壤,那爸爸的爱就像阳光,因此孩子成长过程中,爸爸陪伴至关重要。禾禾的爸爸除了加班,每天下班后就会陪着孩子,和他一起看书,做游戏,踢球,跑步等等。禾禾在爸爸的身上学到了作为一个男子汉要坚强,要绅士,要照顾女生,要爱护弟妹,要尊重老人。那作为妈妈在自己的孩子面前要时不时地示弱,我经常在禾禾面前示弱:累了不能打扫卫生了、我做饭你要帮着我、家里太乱了跟我一起收拾、我头疼你给我揉揉……这些事情会让孩子感觉到自己被需要,自己真的可以帮到妈妈,真的可以用自己的力量替妈妈解决困难,那么时间长了他就会主动承担起家里的一部分责任,慢慢地长大了就会变成一个真正的男子汉,同时也培养了孩子的爱心。禾禾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一家人就是要互相帮助呀,不然怎么能叫一家人呢!”

抓住开阔孩子视野的机会

俗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学习的方式多种多样。除了和孩子进行每日的亲子阅读,我们也会带孩子“走”出去,像科技馆、博物馆、植物园、动物园等等,都是帮助孩子开阔眼界、增长见识的好地方。我们会根据孩子的兴趣和爱好,抓住身边可以利用的资源和机会开阔孩子的视野,通过陪禾禾亲子阅读、观看纪录片、外出参观等各种形式进行学习和体验,激发起禾禾对知识的渴望。有一天晚上,禾禾睡前让爸爸给他讲个与大海有关的故事,禾禾爸爸给他讲了《大王乌贼与抹香鲸》的故事。这是禾禾第一次接触深海,从此一发不可收拾,看深海的纪录片,看与大海有关的书,听爸爸讲与深海有关的故事,去海底世界,极地海洋世界等等,但凡我们能想到的让他接触到大海的都为他提供,一直到现在他对海洋还有着浓厚的兴趣。深海这一部分过去后,禾爸又开始给禾禾讲人类史前之谜,什么苏美尔文明、蜥蜴人、人类起源的另一个猜测、蓝鸟人等等。禾禾又对人类历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当他知道在博物馆里可以看到人类的历史后,他就开始要求我们带他去博物馆,青岛几乎所有的博物馆我们都带他去过,甚至有一些重复去过两三次。博物馆都参观完了,又开始带他去科技馆、植物园、动物园,参观这么多地方他不一定都能记住,但是孩子潜意识里肯定会对这些东西存有印象,就像禾禾有时候突然说的一些话,我问他你怎么知道的,他会说以前在博物馆里看到过。

良好亲子关系尤为重要

保持与孩子的亲密关系,建立孩子的安全感。婴幼儿时期是建立亲子依恋关系的重要时期,父母要多和孩子进行身体接触,建立健康安全的亲子依恋关系,提高孩子的安全感。千万不要觉得小男子汉就不需要搂搂抱抱和亲亲了,越是小男子汉越需要这些,同龄的男孩要比女孩发育得晚一些,所以男孩子是比一样大的女孩子更要像小孩一点。那么这时候我们在生活中给与他足够的爱就会让他有强大的安全感,这些安全感在他以后成长的道路中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我跟禾禾每天都会说无数遍的我爱你,睡前我们会互道晚安,在接受批评后我会告诉***妈虽然批评你但依然爱你,拥抱当然是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了。其实现在禾禾活泼开朗的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他有安全感,还有他不论犯了什么错误受了什么伤都会告诉我,因为他知道妈妈无论如何批评他都依然是爱他的。另外每个周末我们都会一起带着禾禾出去,天冷去室内,博物馆啊科技馆什么的,天好去室外,踢足球啊爬山啊,这也是一个保持亲密关系的一个好方法。

我们之间发生的事情还有很多很多,未来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作为父母要学习的也有很多。希望所有的宝宝都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也希望所有的父母能够在有限的时间里多陪伴孩子,让孩子感受到家庭中满满的爱永远都在。最后分享著名作家余光中在《写给未来孩子的一封信》中的一段话,与大家共勉:“当你童年,我们讲英雄的故事给你听,并不是要你一定成为英雄,而是希望你具有纯正的品格;当你少年,我们让你接触诗歌、绘画、音乐,是为了让你的心灵填满高尚的情趣。这些高尚的情趣会支撑你的一生,使你在最严酷的冬天也不会忘记玫瑰的芳香。”

我的家风家教故事征文 (二)

无论大家小家,每个家都有自己的家风,“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些话家人总是说给我听。家教是子女在家庭接受的影响和教育,是家长对子女的言传身教。是一个人一生的教育。家风指家庭或家族世代相传的风尚、生活作风。所以家教是家庭教育,家风是家庭风气,家教好了会形成良好家风。

我们家没有成文的规定,也不会把家风一直挂在嘴边。靠的是家长的言传身教,把优良的美德潜移默化。我认为,它不是书面化的固定文字,它也可以是一种品德的传承。

我的妈妈是一个非常勤俭的家庭主妇,虽然掌管着全家的财政大权,但自己从不乱花钱。就连购买生活用品也要精打细算。好像从她身上拔下来一根小毛都要了命。最近更是把“节约”发挥到极致。以前做红烧肉,肉占三分之二,土豆占三分之一,可现在完全反过来了。我问她为什么时,她只说:“看看你们之前把不吃的肉都剩下,下顿给你们热一下吧,又说不想吃,现在只能这样。”还有我吃不完的面包,牛奶,饼干,妈妈有三种不同的解决办法,第一:让我吃了;第二:把他们喂给小区的流浪猫,流浪狗;第三:下次不买了。

我的妈妈有时还会从网上学习如何废物利用,当我问她为什么不买新的时,她总会耐心的对我说:“我们要学会勤俭节约啊!这是一种美德,我们要自觉遵守。

妈妈的这些行为,都在悄无声息发生在我的身上。当我做某件事时,我总会想:“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我的家风家教故事征文 (三)

我是一个特别平凡的妈妈,在孕育孩子的过程中我和所有的妈妈一样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平安、快乐;希望孩子能拥有一个好品格,做一个大写的人。但是我深知世界多元变换,自己才疏学浅。为了让孩子能够汲取丰富的“营养”,培养她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勇气,成为精神的富翁。在早期阅读这条路上,我从孩子四个月开始就已经慢慢起步了。现在孩子已经五岁了,阅读依然是家庭中每日必备的活动。在引导孩子爱上阅读的过程中,我做了以下几点尝试,现做出简短分享。

书籍为伴、营造书香家庭

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镜子。孩子的爸爸是一个特别爱读书的人,茶余饭后总是捧着书读得的津津有味。他内心宁静、勤于思考,为孩子做出了很好的榜样。为了让孩子有触手可得的书,感受到阅读的快乐。我们从孩子的年龄特点入手,大量的为孩子选购绘本。软萌的小鸡球球、碰碰脑门系列;诙谐的鼠小弟系列;乐天的皮特猫系列;平实的小兔汤姆系列;魔幻的聊斋系列;搞怪的恐龙系列……

现在孩子对每一本书都如数家珍。开卷有益,想想花一杯奶茶的钱,就能给孩子买一本好书,让孩子从中获得一个道理,这是多么的划算啊!现在买书已成为了家庭中每月的重要活动。从最初的小书架、到后来的书墙。从最初每天晚上腻歪着问接下来要干什么,到现在每天捧着书窝在沙发乐呵呵的享受其中。陪伴、示范,打开了孩子阅读的大门。

全情投入、共享阅读时光

孩子年龄尚幼,在阅读中更多的是读图。她会时常缠着我,妈妈给我讲!给我讲!孩子的书籍中有好多本,也都是我很喜爱的。像《亲爱的小鱼》告诉我们“我爱你所以给你自由”;像《活过一百万次的猫》告诉我们“得到你的爱才不枉此生”;《搬过来搬过去》告诉我们“爱是彼此适应,相互包容”;《亚历山大和发条老鼠》告诉我们“自由才是物价之宝”……。爱是一个特别抽象的话题,语言上的“我爱你”太过苍白。作为妈妈我想最好的爱就是陪伴。在亲子共读的时光里,我们因为一张图片滑稽的哈哈大笑;被一个个励志的故事深深鼓舞。我们相互依偎谈天说地,有时是温暖的午后,有时是静谧的夜晚。

亲子阅读于孩子于我而言,都是一种滋养。孩子在故事中懂得道理明辨是非,我在故事中找回童年。最珍贵的是这些精彩的瞬间成为了我们母女间重要的联结,等我的孩子长大了,偶然想起,相信她也会觉得很幸福。

意犹未尽、且听下回分享

听故事起劲儿时,总是刹不住车。为了培养孩子的想象力,我们经常在意犹未尽之处收尾,让孩子猜猜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带着自己的想法入睡,明天再听一听结局和自己想的有什么不同。另外,孩子特别善良像美人鱼最后因为心爱的人变成了泡沫,这个结局孩子就接受不了。她就进行了改写,弥补了心中的遗憾。

现在孩子也会古灵精怪的说,妈妈我要给你个惊喜!我要你猜一猜!你先来说说这个故事会怎么样,我们来看看谁讲的故事更好听。这样的方式既保证了孩子的兴趣,又培养了孩子的发散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熟读精思、引发深入探究

有的时候同一个故事会反复讲很多遍。有的时候我会“叫苦连连”,这本书这个周读了快20遍了呢!像《幼儿园里的一天》,作者从小动物的身体特征、作息规律、生活习惯入手,引发孩子了解不同的动物特点。孩子对这本书特别感兴趣,我以此为契机又为孩子购得了《动物绝对不应该穿衣服》、《DK百科全书》、《我的野生动物朋友》。孩子了解了食肉动物、食草动物的不同,知道了生物链,了解了不同动物自我保护的方法,明白了弱肉强食的道理。

孩子的知识经验是零散的,我努力在做好一个穿针引线的角色,将片段串连帮助孩子形成知识体系,促进孩子的深入思考、深入探究。

图文并茂、表达感恩之情

有一段时间孩子开始折纸,画上波浪线说是写给家人的信。这个年龄正是前书写阶段的萌芽。于是我从父母的姓氏入手,以儿歌的方法,游戏化的形式带动孩子,让孩子知道文字非常有趣,是一种特殊的符号。

在爸爸外出聚餐的时候,写信提醒爸爸早点回家。在爷爷奶奶回老家的时候写信说很想念他们。有的时候孩子还会用简笔画表达自己的想法,例如小房子代表家,爱心代表想念。图文并茂,非常生动。

育儿是一个慢慢摸索,不断精进的过程,我愿意虔诚耕耘、精心浇灌,静待花开。

我的家风家教故事征文 (四)

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从最初受到父母的启蒙教育,到现在教育自己的孩子。人生的经历告诫我,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同样重要,甚至决定着他们的发展方向。

01信任

“当孩子感到被爱、被信任,奇迹不久就会出现在你眼前。”信任的力量在于让孩子觉得“我能行”。信任孩子,不光是一句口号,还要体现在具体行动上。

信任

信任就是允许孩子犯错。孩子偶尔会有懈怠的时候,偶尔成绩会有不稳定,这时往往家长就开始着急了。我的选择是信任孩子学习的状态和能力,相信孩子自己是想做好的,只是没有找到合适的方法。没做好的时候,孩子自己已经很难过了,我会和她去探讨是哪个地方需要提高和调整,而不是去怀疑孩子。她需要的不是批评指责,而是温暖和鼓励。我们对孩子的信任,会让她勇敢地去面对、解决问题。

02自主

激发孩子自主的行为动力,放手,让责任回归。

自主

我选择让孩子自己对学习产生责任感,让孩子意识到学习是自己的事。成绩不好,孩子看到爸爸妈妈比自己还着急,就会把责任转移到父母身上。让孩子自己承担学习的结果,父母不给孩子做“挡箭牌”。

比如在学习中,我不会过多的干涉孩子的学习状态。和孩子一起商量好学习规则后,我的选择是放手。在学习的过程中,给孩子适当的提醒,让孩子感受到我们对她的关心,而不是对她的监督和不信任。我们需要做的就是给孩子适时提供资源,给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03关注好的行为

我们对孩子的好行为给予的鼓励越多,他们做出的好行为就越多,不好的行为就越少。

关注好的行为

很多时候,我们都是害怕孩子犯错,怕孩子一错再错,其实这还是对孩子的不信任。如果我们关注的是孩子错误的地方,越批评,孩子越抗拒,就越难以调整自己的行为。孩子的时间都是一定的,孩子的好习惯多了,坏习惯相应的也会越来越少,所以我会把关注点放在好习惯的形成上,而不是眼睛只盯着那些“坏习惯”。

家庭教育是一项长期的任务,也是一项细致的工作。牡丹花大,可它香气很淡;栀子花虽小,香气却飘很远。牵着蜗牛去散步,每个孩子都有自己成长的路径,尊重孩子,相信孩子会闯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

我的家风家教故事征文 (五)

蔡元培在《中国人的修养》里写:“家庭者,人生之最初学校也,一生之品性,所谓百变不离其踪者,大抵胚胎于家庭中。”良好的的家庭教育非常重要,能决定孩子一生的成长方向。家教,其实是家长能为孩子扣上的第一粒人生“扭扣”!

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会度过难忘又美好的时光,在这个过程中,父母的引导是非常重要的。

孩子的每个成长阶段,都会遇到不同的人,无论是老师、同学还是朋友,而孩子会自觉地模仿父母的为人处事方式。所以,家长朋友们需要以身作则,教会孩子体会到与人分享的快乐,体会集体的荣誉感,还有阅读的乐趣,运动的快乐,不同角色扮演的乐趣,也拥有学会战胜困难的勇气,好习惯带来的丰盛,也慢慢看到这个世界的奇妙,一直保持着探索世界的好奇心等等,这些都是良好的家教能带给孩子的非常宝贵的生命财富。

蒙特梭利曾说:“谁若不能独立,就谈不上自由。”

在日常生活中,我要注意对孩子的引导。我时常教导孩子要独立自主,希望小朋友能在我的培养下,变得更加自立自强,自信有主见,这是我能给予孩子最好的、最珍贵的礼物。中国教育家郭秉文曾说:“教育贵于薰习,风气赖于浸染”。所以我对日常生活的小事都亲力亲为,教导孩子时也并不是一味的说教,而是从日常生活里潜移默化地引导孩子。在整理书包时,孩子想把画笔和书本都装进去,但书包里已经没有多余的空间了。我刚要上去帮忙,又想到要培养孩子独立的性格,于是便默默地观察孩子。只见他思索了一会,将书包里的书拿出来一部分,整理好大小顺序后再依次放入书包,这样画笔就可以顺利地放进书包了。

雏鹰只有勇于在天空里展翅翱翔,才能长成搏击长空的雄鹰;鱼儿只有在广阔的海洋里自在地游动,才能锻炼出一身本领;孩子只有独自探索、独立思考、自己动手,才能发掘出无限可能。

为了让孩子有时间管理观念,我和孩子经过沟通后,根据他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一份学习和生活计划表,并和孩子协商规定,只要坚持这份计划表一星期,就实现他的一个合理可行愿望。孩子下定决心一定好好按照计划表来执行,争取实现自己的愿望。从此以后,我和孩子使用相同的作息时间,他起床时我也早早起床;当孩子写作业时,我也会放下手机,在旁边捧一本书,静静阅读。坚持一个星期后,我遵守当初的承诺,实现了孩子的一个愿望。从此之后,孩子每天都自觉完成作业,并且根据自己的情况不断安排新的学习计划表,不仅从生活上变得独立起来,在学习上也能做到独立思考、自主学习。

作为家长,就是教导孩子正确的行为和态度,给他们足够的自由,让孩子自己去闯荡,自己去创造,自己去探索,让孩子有更多的可能,有更广阔的天地,有更光明的未来!

相关心理学研究表示,良好的家教胜过一切教育,是决定孩子幸福一生的稳固根基。想要建立起良好的家庭教育,需要家长朋友的不断学习。孩子是不断成长、进步的,每个成长阶段的身心发展特点都不同,家长需要根据孩子每一时期的发展特点,适时调整与孩子的相处模式,不断调整对孩子的教育方式。不只是孩子在不断的学习、成长,父母也需要不断的学习,才能跟上孩子进步的步伐。家长不仅要以身作则教导孩子,还需要对孩子适当“放手”,让孩子既能感受到父母满满的爱,又给予孩子适当的空间。希望天下家庭都拥有好的家庭教育,这是一场关于爱的修行!

我的家风家教故事征文 (六)

父母是孩子的启蒙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一样,对孩子十分重要,甚至决定着他们的发展方向,终生受益。我是位大学老师,作为两个孩子的妈妈,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也在不断总结和学习,对孩子的培养,谈谈我的心得体会。

一、首先,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

作为家长教会孩子做人是第一重要的,要教育孩子尊重他人。在家里要尊重父母、长辈,在学校要尊重老师。教育孩子做事说话要考虑到他人的感受,要能宽容别人,与人为善,不能一切都以自我为中心,做错事以后要敢于承担责任,虚心接受老师的批评教育。平时和同学相处,做一个心胸开阔的人,不要斤斤计较。不讲脏话、不搬弄是非的人,家长要注重与孩子的日常交流,帮助孩子克服缺点。有时孩子虽然表现或成绩不是很突出,但只要有强烈的责任感,看到她慢慢的,一点点进步,肯定她,鼓励她,耐心引导她,平和看待她,并以实际行动支持她,孩子就会把自己的优点发扬光大,这一点是很必要的。

二、其次,注重阅读习惯养成

品一本好书,宛如获得人生之真谛,给予你震撼心灵的力量。莎士比亚曾说过:生活中没有书籍,就好像生活中没有阳光;生命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了翅膀。书可以陶治性情品德,与圣贤为友,与经典同行,美心美文,从而奠定优美人格。

阅读是如此重要,但如何引导孩子走上自主阅读之路却是个难题?我们家庭是这样开始自主阅读的探索之旅的。

陪读阶段——在孩子“依依呀呀”学语时,我就常常给她读一些儿歌和古诗,三岁多的时候,开始给他讲睡前故事,发现他特别喜欢,还经常同一个故事缠着妈妈讲无数遍,而且时不时还纠正妈妈个别漏掉的字。这时候的妈妈需要用耐心培育出孩子阅读的种子。而且三岁是孩子性格养成的重要时机,我们发现讲道理不如讲故事更容易让孩子接受,我们特意买来了《贝贝熊》系列丛书,让孩子在享受故事的同时,明白一些基本的生活习惯与道理。随着孩子年龄的增大,又陪着孩子阅读《不一样的卡梅拉》,书中充满了惊险的情节和那些捧着肚子哈哈大笑的段子。更重要的是鼓励孩子敢于幻想,敢于去尝试别人不敢想的事情。同时利用孩子的阅读兴趣,尝试陪孩子阅读《数学绘本》,没想到孩子也高兴的接收了,阅读的同时正好又完成了数学的启蒙教育。

每个孩子身上都蕴藏着巨大的、不可估量的潜力。我相信,有我们的陪伴,有老师的科学指导,孩子们一定会健康地成长,她将会是我们的骄傲。

我的家风家教故事征文 (七)

20__年大女儿出生,时隔近10年,20__年二女儿到来,9岁半的年龄差喜忧参半。喜的是大宝生活上已可以自理,可以适当帮我照顾妹妹;忧的是我的大部分精力要用在照顾二宝上,陪伴大宝的时间自然减少了。虽然二宝是在大宝的极力赞成下才要的,但妹妹真正来了的时候,大宝显然是没有做好充足的心理准备的。记的那时大宝放学来医院看我和刚出生的妹妹,不自觉的留下了眼泪,做为妈妈我能体会到她当时复杂的心情,即为妹妹的到来感到高兴,也为从此以后妈妈再也不是她一个人的妈妈感到失落。

在二宝还不会说不会走之前,是天下太平的,自从二宝有能力说话走路开始,就有欺负姐姐的苗头了,会争宠会撒娇会告状,还是个小话唠。俗话说“老大憨老二精”还真是这样。大宝文文静静的,不争也不抢,二宝完全是另一个极端,自我感觉家里的一切都是她一个人的,好像她是第一名来到这个家里一样。看到这种苗头,我们夫妻及爷爷奶奶都统一了战线,绝不偏袒二宝,发生矛盾就看着她俩自己解决,吵架也好,动手也好,我们只观战不参与,是谁错了就批评谁,渐渐的二宝也看清了形势,没有靠山可以让她“胡作非为”,也就渐渐收敛了,也担心姐姐真会收拾她,毕竟真打起来这小身板也不是个。

毕竟是一母同胞,两人时不时的也会上演姐妹情深的场面。一起玩积木、做游戏,嬉嬉闹闹,每当我走在她俩的身后,看着大手牵小手,都会情不自禁的拍下来,从小不点儿拍到上幼儿园了,姐妹俩的身高差逐渐在缩小,再想想长大后两人一起挽手逛街的样子,感到由衷的幸福。

三口之家变成四口之家,孩子需要适应、家长也需要适应,不断学习如何去分配精力分配时间,如何兼顾到两个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如何去让家庭更加和谐,做为家长我们和孩子在共同学习、共同成长,相信未来会更好!

我的家风家教故事征文 (八)

教育孩子是门非常深奥的学问,我们做家长的也要不断学习,陪着孩子一起成长。

小学阶段还有一年就进入尾声,现在正在最关键的时期,这个时候孩子们也逐步进入了青春期,一些习惯已经养成。此时的孩子们不论是生理还是心理上,或者说学业的发展上,正面临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

针对这个时期孩子的特点,我觉得平时的教育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及时更新在家庭教育中角色的转换。此时的孩子俨然是一个小大人了,不能再用前几年像教育小朋友的方式对待他们,不然会引起他们的不服及不满。试着以朋友的身份,平等地对待他们,给予他们理解与尊重,遇事与孩子沟通,而不是自作主张地替孩子做决定。

简单举个例子:每周末做作业时,我希望他早早完成作业,所以习惯根据他的作业情况给他做一些分配。每次他都很不高兴,告诉我他的作业可以自己安排,因此每个周末我们都过得不是很愉快。后来我开始试着慢慢放手,我发现他自己规划地也很好,我之前担心他安排不合理、完不成作业的情况并未出现。原来是我自己不放心,而不是孩子做不好,说到底还是对孩子的不信任,不相信他能够做好统筹规划,所以适当地放手,有时孩子真得会给你惊喜。

二、不要在公开场合批评教育孩子。这个阶段的孩子自我意识增强,自尊心较强,随便公开批评,非但起不到教育的效果,反而会引起他们的不满,甚至更加逆反。我们可以旁敲侧击,用互动性的事例予以启发,孩子们其实很聪明,你一侧击,他们就明白你的用意,此时他们也会感激你给他们留面子,更容易反思自己的问题。

比如,有一次周末的篮球比赛他们输了,事后他特别生气,说裁判不公平,说他的团队根本没有犯规却有几次都判他们犯规了。我并没有直接批评他这样是不对的,而是首先认同他的情绪,表示理解他的心情,然后试着告诉他生活中没有绝对的公平,所有的公平都是相对的。比赛那么激烈,有时候教练看不清楚是正常的;又或者自己队员确实犯了规,而自己没有意识到错误也是有可能的。如果你们觉得自己队员真的没有犯规,事后可以心平气和地与教练沟通,教练也会还你们一个公平。如果真的违犯了,听取教练的讲解,以后吸取经验才是更宝贵的财富,而不能全场带着不满的情绪。既然选择比赛,就要接受全部,我们能做的是努力提升自己,争取下次不要存在不小心犯规或者形似犯规的动作,把每个动作做的干净漂亮就好了。生活中每个人都有受委屈的时候,我们不能受一点委屈就抱怨这抱怨那,因为这没有任何意义,什么都改变不了,但会影响你的心情,甚至影响你之后做其他事情的热情,产生一系列不好的连锁反应。要试着自己消化遇到的委屈,你看你们不服裁判判你们犯规,是不是并没有改变比赛结果,而你们反而因此郁闷,心情不好,导致没有享受到比赛给你们带来的激动和喜悦啊。孩子一听,瞬间明白了。后来慢慢开始试着接受比赛的各种结果,虽然偶尔也会有点点小情绪,但是已经在进步了,成长不是一蹴而就的,要慢慢来,我们要看到孩子们的进步,给孩子成长的时间。

三、制定规则,同孩子一起制定破坏规则的惩罚。前面说了那么多,并不是什么事都由着孩子。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让孩子明白凡事都有规矩,家有家规,校有校规,社会上还有各种规则和法律,一旦破坏规则,就要按照之前协商好的进行惩罚,绝不迁就,让孩子明白民主与自由都是在不破坏规则的前提下。

有一次周末我跟孩子去上课,一个路口的红绿灯坏了,路口的车辆堵得满满的。我借此告诉孩子,你看红绿灯就是一个规则,当所有人都遵守这个规则的时候大家都受益,都能顺利通过路口;但是当这个规则被破坏了,像现在的红绿灯坏掉了,大家没有一个统一的规则执行,是不是就乱套了啊。所以做任何事情都要有规则,只有人人都遵守社会制度及规则,社会才能和谐美好。孩子听了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四、积极让孩子参与到家务劳动中来。这个年龄的孩子需要特别培养他的责任心,而做家务就能够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增强孩子的责任心,让他们能够正确认识自己,正确对待他人。让孩子参与到家务劳动中来,对孩子的成长及今后孩子们未来的事业与婚姻都是非常有益的。

我告诉孩子做任何事情都尽量以不给别人带来麻烦或不便为前提。在家里也是一样,要积极参与家务劳动,自己吃东西造成的垃圾一定要扔到垃圾桶里,家里有脏的地方要及时清扫。有一次,他吃东西的垃圾随手吃哪儿扔哪儿,坐在沙发上也把沙发弄得乱七八糟,我惩罚他把客厅彻底打扫干净。在他好不容易打扫干净后,我开始坐在沙发上吃东西,垃圾弄得到处都是,沙发上也弄得乱七八糟。然后他开始不高兴了,告诉我他好不容易打扫干净了,却被我这么轻易地破坏了。这个时候我告诉他是不是破坏别人的劳动成果特别不好啊,可是刚刚你弄得乱七八糟是不是也破坏了妈妈辛辛苦苦打扫的卫生啊。经过刚才的换位,再加上这么一说他瞬间明白了,了解到只有自己参与到家务劳动中来,才明白做家务的辛苦,才更懂得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从而正确地对待他人及他人的劳动成果。

良好的亲子关系是家庭教育的前提,只有在这个前提下,孩子才愿意与你沟通,愿意与你分享,你的话他才能听进去,才能拥有良好的学习态度,才能成长成心理健康、有责任、有担当的上进好少年。

我的家风家教故事征文 (九)

大家好,很高兴在这里跟大家分享。作为一名妈妈,看着孩子一天天健康地成长,渐渐变得优秀,内心倍感欣慰,在这里由衷感谢学校和每一位老师的辛勤付出,正是老师们的循循教导谆谆善诱,才使得孩子在枯燥的学习中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法,取得优异的成绩。在”双减”政策下,家校合一能够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家长不能一味地依赖学校,只有家校合一才能培育出一个优秀的孩子。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从他呱呱落地那一刻起,我们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影响着他们。父母的习惯、脾气、为人处事、对待生活的态度等都尽收他们眼底,所以我们会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努力扮演好第一任教师的角色。在家中,我们给孩子买了很多书籍,这些书籍都是平时老师推荐的或者比较有名的名著,平时我们会经常陪孩子一起阅读,用榜样的力量,让孩子渐渐爱上阅读。

学习总是有起有落,进步时,给孩子以警醒,告诉她不可骄傲,退步时,给孩子以鼓励,叮嘱她继续努力。当她遇到困难时,我们也会给她及时的关心,帮助她走出阴霾。学习之余,也要学会放松,劳逸结合,这样更有利于成长,比如与孩子做做小游戏、去体育场跑跑步打打球,周末或者假期陪孩子去景点游玩等,这样不仅能让孩子长见识,还能增进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感情。

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孩子喜欢舞蹈,参加过各种表演,既锻炼了身体,也增加了孩子的自信心,当孩子在电视上看到自己表演的节目时,别提有多开心了。

现在一部分孩子比较缺乏生活自理能力,都是衣来张手,饭来张口,出现“巨婴儿”现象。所以我们很注重对她生活能力的培养,适当让她参与家务活动,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让孩子从小有动手能力,同时体会父母的不容易,让她从中学会感恩。

我们家长要协同学校、教师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生活能力。全身心地陪伴孩子成长,相信孩子们也会在这种环境下茁壮成长,不负所期!

我的家风家教故事征文 (十)

王__是个聪明、活泼、可爱的女孩,曦——早晨的阳光,希望她能像早晨的太阳一样温暖和灿烂。而她也确如我们所希望的,阳光一样的快乐成长,温暖着身边的每一个人,她是我们家里的小太阳。当然,这与家庭和学校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是分不开的。

家是什么?家是孩子成长的摇篮,也是一生的学校,而父母是这所学校永久的老师。在我们家没有文字性的规定,大家也不会把家风这个词挂在嘴边,但我认为并不一定要家风书面化、固定化,它应该是一种传承——精神与品德的传承。虽没有说,但父母的一言一行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自己的孩子。

孩子毕竟是孩子,她们有自己的想法和处事原则,家长应该尊重她们,给她们自己的空间,让他们觉得父、母是最可靠的,什么话都可以给家长说,让她们轻松愉快的生活和学习。我常常和女儿谈心,分析她的心理,及时发现她生活、学习中的问题,帮她解决。身为家长和老师的我更明白这一点。

伴随曦曦度过了八载的光阴,在这八年中,我感觉到了为人父母责任的重大,八年的光阴,八年的点点滴滴,汇成一条时间的小溪,汩汩地流向远方……

看着曦曦一点点长大,我感到由衷的喜悦:从呱呱坠地到蹒跚学步,从呀呀学语到到熟练地喊出“爸爸”“妈妈”,从一无所知到学会1234和aoe,孩子的进步可想而知,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我体会到了教育孩子,和孩子一起成长是多么地重要。

为了培养孩子的从小自强,我从她学走路时就教育她跌倒了要学会自己爬起来,尽管开始跌倒了,她也会大哭大叫,暗示别人她受了委屈,但经过一次又一次的锻炼和提高,她慢慢意识到哭和叫是没用的,就自己爬起来。特别是当听到爸爸或妈妈鼓励和赞扬的话语,“真好”“真棒”“真乖”时,虽然意思她懵懵懂懂,但她还是很高兴的继续勇敢地往前走。

为了培养孩子的从小自立,从三岁的时候我就让她自己穿衣自己吃饭,尽管她开始的时候也是很不情愿,穿衣服前后颠倒,吃饭吃的到处都是,但是我经过多次自己的尝试,一步步地教她如何穿上衣,如何穿下衣,如何端碗,如何拿筷,经过我的细心的指导和教育,她还是从中感到了乐趣,吃饭和穿衣都有模有样了。

为了培养孩子的从小自信,我在经过了多次的摸索和尝试之后,总结了表扬激励法。她按时按质完成了作业,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我赞扬他:“曦曦,你真棒!”她遵守纪律,我就赞扬她:“曦曦,你是个好学生!”她喜欢养小动物,我支持她说:“曦曦,你是个很有爱心的小朋友!”她主动帮助残疾人,我就肯定她:“曦曦,你是有责任心的公民!”……她每表现好一次,在家里我就给她画小红旗,慢慢地我发现她在我们不在家时懂得如何照料自己了,还能独立做不少事,更重要的是做事比以前有信心多了。

为了培养孩子的从小要锻炼身体,我还经常鼓励她比如饭后要多锻炼,吃完饭要记得漱口。和小朋友一起做游戏,教她学做家务如扫地,抹桌子等,节假日带她出去,到野外游玩,露营,让多锻炼并接触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与和谐。

虽然曦曦现在还很小,但我感觉我的付出有回报了,昨天晚上,天气有点冷,我看电视的时候,她主动拿来她小时候盖得被子给我盖上,并说:“妈妈,别感冒了。”我很受感动,我的曦曦真的一天一天长大了。

我最大的心愿就是曦曦茁壮成长,宛若朝阳灿烂,我们做家长的在教育孩子的同时,我期望能尽力配合学校的教育把她培养成一个让身心都得到良好健康发展的具有坚强的毅力,有爱心的社会公民。

我的家风家教故事征文 (十一)

自从哈利来到我们的身边,这个天使般的宝宝瞬间成为我生活的全部,目光所及全都是他。由于工作原因,哈利多半是外公、外婆负责照顾和看管,平常和父母多沟通、多交流,同时也利用各种渠道和老人们一起多学习、多接受新思想,用科学先进的教育理念来武装头脑。孩子的一生要经历三种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家庭教育毫无疑问成为孩子最先接触到的教育,同时,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也是最为深远的。我和老公都是教师,在平时工作中见到太多因为家庭教育缺失导致孩子出现问题的案例,所以我们认为:“疼爱不溺爱,保持教育一致性”是我们教育的原则。

家庭教育最核心的关键是:陪伴、阅读和习惯。

始于陪伴

父母是孩子一生的老师,父母的陪伴是孩子最需要的教育。这一份陪伴,不仅满足了孩子情感上的需要,更在潜移默化中让孩子看到父母是怎样的人,知道自己要成为怎样的人。穷养富养不如爱养,说教吼叫不如陪伴。真正的教育,一定从陪伴开始。不管下班多晚、工作多么繁重,我和老公每天一定会抽出固定的时间陪伴孩子,放下手机放下工作,或是亲子阅读、或是一起打扫家务、亦或是谈天说地、角色扮演,家里经常出现我和老公扮演怪兽,哈利扮演奥特曼,我们打的好不热闹。这份热闹在疫情停学期间更为明显,由于所教学科不同,我和老公给学生上网课的时间刚好可以错开,虽然在家不能外出非常苦闷,但我们却特别珍惜这段特殊的时光,因为我们每个人都能找到合适的任务,互不打扰,却又彼此和谐。

重视阅读

童年是培养孩子阅读习惯的重要时期,大量接触优秀书籍会对孩子的气质、性格、观念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为了给哈利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早早的就开始锻炼哈利听故事、看书。一开始对于书籍,哈利把它当作玩具,撕、扔、咬成为他与书籍交流的方式,即使这样,我们仍然鼓励他接触书籍,只有接触才会慢慢的喜欢。对于听故事,一开始哈利听的心不在焉,但我们仍然坚持读完,慢慢的,到现在,不管多晚,必定要听完故事才可以入睡。凯德的西西弗书店成为哈利最喜欢的地方,隔三岔五就要求我们带他去看书,因为里面的书数不胜数,而且还可以和小朋友一起阅读,他非常享受这样的感觉。

终于三观

3-6岁是孩子成长关键期,很庆幸在这个最为关键的时刻遇到一所好的幼儿园、几位优秀的老师,让孩子在性格和行为习惯的养成上有很大的帮助。有段时间哈利在适应幼儿园生活后,突然对幼儿园非常排斥,对规则和要求很拒绝。在家里性格也有点暴躁,动不动就发脾气,事事都要自己说的算。通过查阅和搜集材料,我知道这是因为孩子的情绪脑发育速度太快,自我意识增强,很容易被情绪所控,出现了以自我为中心,排斥外界的情况。通过和老师交流孩子在幼儿园的种种表现,分析了原因并推荐了一些适合情绪管理的绘本,渐渐的,哈利度过了人生中第一个小小的“叛逆期”。

有人说,父母是原件,孩子是复印件,当复印件出问题的时候,根源应该从原件上找,而这个根源,便是父母的三观。教育畅销书作者珍妮·艾里姆说:孩子的身上存在缺点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作为孩子人生领路人的父母缺乏正确的家教观念和教子方法。一个孩子的三观里,一定藏着他父母的影子。让孩子的成绩出类拔萃,不如教会孩子正确的三观。我想,我们给孩子正确的三观,是孩子成长路上的灯塔,孩子终其一生,一直在向着我们的方向和路径成长。而这些都源于平时的家风家教。每个父母都是孩子的榜样,只有榜样们方向正确,观念品行端正,培养出的孩子才能有正确的三观。育人先育己,父母的言行永远是孩子的榜样。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父母想要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首先自己就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这,就是我们的小幸福,没有太多的轰轰烈烈和激情洋溢,它们就存在于简单,平凡的生活。

我的家风家教故事征文 (十二)

两年前,当我把女儿送入北大校园读研的时候,走过未名湖畔,感慨万千,我忆起小时候母亲送我上学的一幕场景,确切地说,那是一次退学事件。

退学风波

“妈,班里的女生都回家了,都说女孩子读书没用,我们也回来跟你一起种地吧。”

四十多年前,在故乡那个偏僻落后的小村庄,我刚上小学,那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刚刚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种地热情高涨,教课的民办老师也是念念课本就拿起锄头奔向地头,班里的女生在父母的要求下纷纷退学,回家照看弟妹,帮着大人干农活种庄稼。我和九岁的大姐眼看一起玩的小伙伴都已回家,也懂事的决定退学,帮家里去干活。

没有比我们家更缺劳力的了,那时候父亲在县城人民医院上班,一周才能回家一趟,母亲是村里的赤脚医生,家里开着药铺,乡亲们有头疼脑热的就喊母亲去家里看病打针,天天忙的团团转,地里的庄稼谁来管?爷爷去世的早,奶奶去了姑姑家,母亲只好把外婆接来照看我们,家里还有五岁的大妹和牙牙学语的小妹。

“你们不能当文盲,一定要读书学文化,女孩子不能靠别人,将来要靠自己的本事吃饭。书一定要念!”母亲斩钉截铁,把我和姐姐赶回了村里四面漏风的小学校。

读书改变命运学习创造未来

退学风波后不久,村里有个大哥哥考上了清华大学,从此在父母口中讲的最多的就是,你们将来一定要考大学,最高学府就是清华北大。可是别说大学,那时候方圆几个村庄,上高中的都没有几个,我们觉得那是太遥不可及的事情。

但是我的父母从来不这样想,在他们眼中,让我们学习受教育才是头等大事。考大学,凭自己本事吃饭,成了母亲的信念。不管那时的乡村教育水平多么薄弱,从来听不到父母抱怨,父亲每次从县城回家,总会想法设法给我们带回书来,从《动脑筋爷爷》到《十万个为什么》,从《民间故事》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买不到他就去借,通过书籍,让我们看到外面的世界。

每天晚上不管多忙多累,母亲总是亲自辅导我们做作业。昏暗的煤油灯下,我们姐妹趴在炕头小桌子上,母亲给姐姐讲完鸡兔同笼,再来看我的语文作业。有一次有道题不会,母亲让我念给她听,磕磕巴巴的还没读完,劳累一天的母亲就打起了呼噜。

几年后因为符合农转非政策,全家搬到了县城。每次放学回家,总看到父亲拿着一本中医杂志在读,间或摘录,母亲则喜欢看小说写日记,读书成为全家人共同的爱好与习惯。

自从小学起,父亲就为我们姐妹们订阅多种杂志与书刊,《小葵花》、《红蕾》、《少年文艺》、《作文通讯》、《中学生优秀作文选》,一订就是多年,隔三岔五,父亲还会去一中的图书馆为我们借回一大书包书籍,记忆里精神粮食从来没断。后来我们逐渐长大,开始自己借书买书,直到四个姐妹先后高中毕业考学离开家。

“耕读莫懒,起家之本,字纸莫弃,世间之宝。”语出范仲淹,这也是母亲一直以来教育我们的榜样和标杆。

时间真是神奇的跷跷板,一转眼,如今,父母已是步履蹒跚,不同的是换做我们为他们二老买书订报,父亲还保持着年轻时的习惯,每天读书写字,记忆减退,记不起的字就查字典,母亲一如过去的节俭,将日记写在废旧的日历反面。

失踪的柴油炉子

在老家里开药铺的时候,墙上挂着一个账本,乡亲们买药都可以赊账,秋天的时候,有了收成,欠的药费大都可以还上,母亲就在上面划掉,但是总有一些挂着账的,每到年底,母亲就换上一个新的账目本,过去的就收起来。为什么不去催要?母亲淡淡的说:草药不值多少钱,治病要紧。

搬到县城之后,父亲经常带着找上门来的乡亲们看病,还经常把家里的柴油炉子借给病人做饭使用,来的人多了,就有借了钱物一走了之的,这让年幼的我非常不解,因为那时家家都不富裕,父母微薄的工资养活一家六口,为什么还要借给他们呢?有一次,到了出院的时候,病人以及家属和炉子一起失踪,走了就再也没有回来。

母亲开玩笑的说;你爸爸这炉子丢了不止一个了,下次有人来借,还是会给的。父亲说:都是家里穷导致的,以后日子过好了,就不会这样了。父亲说的对,很快改革的春风吹遍大地,再后来随着新农合的全面覆盖,再也没有遇到这样的事情。家里祖辈都是开药铺行医的,我想,医者仁心,悬壶济世,或许这仁慈和善良都是流淌在血脉里的东西,在长辈们的言行中完成了精神的传承,教给了下一代做人的道理,让我们从小明是非,知良善,懂悲悯。

北大圆梦

“姥姥,今年秋天我就可以读博士了”虎年春节,女儿从北京回来,给姥姥姥爷带回了稻香村的点心和北大出版的书籍,听到这个好消息,一直身体不适的老母亲一下子变得精神焕发,“我们家也出北大的博士生了!”父母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女儿从小由我父母帮忙带大,品学兼优,大三就入了党,担任学生会主席,参加辩论赛,荣获特等奖学金、优秀毕业生等各种奖励,每次看到女儿带回的奖牌奖杯,才是老人最开心的时刻。父母一辈子不重吃穿不慕富贵,最看重的是我们的学业成绩和处事为人。

大姐是银行高管,分管的业务获得全省第一,大妹考的公务员,与婆母妯娌和睦相处,被评为区级文明家庭,小妹考到浙江某解放军医院任外科护士长,踏实能干,年底部队送来了优秀文职人员喜报,我们每一次努力的点滴和进步,成了父母晚年最开心的慰藉。

等了好久,终于等到今天,梦了好久,终于把梦实现。小家梦圆,是父母青丝白发的几十年。

家风传承,润物无声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去年建党100周年,母亲收到了“光荣在党五十年”的奖章,女儿则当选研究生班的党支部书记,并荣获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的优秀共产党员称号,时代大潮中的我们,无疑是幸运的,国泰民安,每一位个体和平凡小家的努力,都可以被看见。父辈们勤恳奉献的几十年,也是他们传承优良家风,将家庭梦融入国家梦和民族梦,培育下一代的过程。如今,这份责任已经穿越时光,抵达我们肩上,那是怎样的厚重又是怎样的满怀深情?

“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时代和家境所限,父母亲都没有受过高等教育,但是他们用淳良忠厚的品行和言传身教的实际行动,为我们营造了淳朴的家风,塑造我们吃苦耐劳的品格,还有善良正直的德行,这良好的家风,如同一座闪亮的精神路标,护佑我们在人生路上披荆斩棘一路前行。

春回大地,冰雪消融,节日一过,女儿就返回了北京,家风传承,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带着祖辈父辈们殷切的嘱托,年轻一代已踏上新的征程,用青春和汗水,去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春水渐生,春林渐盛,华夏大地将迎来又一季的欣欣向荣!

我的家风家教故事征文 (十三)

“家庭是孩子人生的第一个课堂,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当”老师“不容易,特别是当一个开始步入青春叛逆期且面临小升初的孩子的”老师“,更加不容易。

我女儿现在读6年级,已经进入了所谓的“青春期前期“。很幸运的,她比较愿意把她遇到的事情跟我这个”老妈“来分享。比如周围女生的生理期问题,青春期身体的变化,如何看待周围的谁谁被别人说是男女朋友,谁谁喜欢上课睡觉,追星问题等等。我尽我所能去给她正面的去讲解这些问题,我不清楚的也会查资料或跟身边的宝妈们切磋交流,努力给孩子一个正确的答案。最最重要的是,还要帮她保守这些秘密。每天放学回家,我们都会聊聊,讲讲彼此今天遇到的印象深刻的新鲜事,听听对方怎么看,就像”闺蜜“一样。这种感觉真的很好。

六年级了,都说这个年纪的孩子已经开始陆续进入青春期前期,要开始叛逆了。发现女儿近来也确实是明显的开始“高度重视“自己的意见了,不像低年级时候那样对家长的话那么”盲从“了。跟她讲事情的时候,要”摆事实,讲道理“,”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要她自己认可你说的才行。如果家长不耐烦,来一句”你照办就行“之类的话,那她可得跟你”辩论“一阵儿。感觉真的是长大了,翅膀硬了。刚打算搬出以前我们的父母经常对我们说的那句”我是***(爸),你就得照我说的办“的时候,孩子爸爸点醒了我:”要是孩子都那么大了,还没有的自己的主意,家长说什么就做什么,是不是也挺让人’头大‘的?“确实,孩子大了,有自己的想法,这不是个坏事。但是毕竟他们还小,还是不可能像大人一样全面的理性的考虑问题,经验也不足。所以作为家长着实是得花点心思去有理有据的说服他们。开场白当然要充分肯定他们有自己的想法是很好的。并沿着这个对孩子的意见表示充分尊重的基调,对问题进行全面的有深度的探讨。一次”探讨“不成,还得另找机会再次甚至多次探讨,缓慢渗透。还得控制力度,讲求方式方法,不能把孩子说烦了。不得不说,跟孩子交流的过程确实对家长的情商,沟通技巧,忍耐力是有较高的要求的,并在跟孩子沟通交流的过程中,这些技能不断实现”质的飞跃“。总之,对待青春期叛逆期的孩子,多一点耐心,多一点尊重,结果总不会太差。

女儿有时遇到难题看一眼直接就说不会,就等人给她讲或者参照讲解。别人给她讲不了两句,她就又会了。我们就发现这可能真的是缺乏自信的一种表现。所以平时女儿说题不会做,我们就鼓励她再多读几遍题。有时读着读着就开窍了。如果实在不会,我们也不会直接去给她讲解。先让她说说她的理解,讲讲她自己能做到哪一步,卡在了哪里。然后我们再给分析讲解为什么会卡住,前面的思路有没有问题。慢慢的,女儿做题比之前有耐性多了,难题也敢挑战一下。在班里也经常给其他同学讲题。无形中也锻炼了自己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所以感觉多鼓励孩子,要相信自己的能力,不要轻言放弃,比给孩子讲题来的更重要。

以前我们上学的时候,就总是听说有人一到考试前就紧张,头痛,拉肚子,整个人都不好了。当时大家就说是心理素质太差了。后来工作后,在工作中也经常碰到紧急的case,需要马上处理,需要加班加点,做坏了会有怎样怎样的不好影响等等的时候。每每到这时候也总想退缩,抱怨一下我们是人,不是神,不是什么烂摊子都能清理得了。但后来咬牙努力做,完成的结果总能超过预期。现在回头看,这就是考验了一个人的心理抗压能力。同样,对于我们的孩子,心理抗压能力的培养同样重要。女儿学习击剑,从三年级开始就跟教练和师兄弟们“走南闯北“参加各种比赛。从最一开始比赛上场紧张得要跑厕所,赛场上遭遇身高马大的对手不敢睁眼,到现在已经习以为常了。我认为就是击剑无形中影响了她,让她有了一定的心理抗压能力。现在参加考试考级,也没有表现得很紧张慌乱。有了好的心理抗压能力,做起事情来自然更加得心应手。我个人感觉对心理抗压能力的培养,绝对是有必要的,会影响孩子一生。当然心理抗压能力也需要有足够的知识和能力的积累来支撑。

心理强大的孩子背后,必然有心理同样强大的父母。我们家长需要给孩子做好表率。同时,我们也要让孩子感受到,无论何时,自己从来都不是孤立无援的,父母永远都会站在自己的背后做最有力的支持。

最后,我相信有了良好的亲子关系,自信和强大的内心,这样的孩子一定能很好的适应初中生活,并一步步稳扎稳打的走下去,等待他的必然是一个美好的未来。

我的家风家教故事征文 (十四)

转眼间,为人父母已五年有余,亲自见证了一个小生命从襁褓中的婴儿,到蹒跚学步、咿呀学语,慢慢自己学着自理,学着思考,学着交朋友,甚至开始伤心,开始发脾气,开始反抗……真是养儿方知父母恩,细想一下,无奈与辛苦中其实也渗透着充实与快乐。所谓育儿即育己,在养育孩子的旅程中,我们做父母的不光是给予孩子物质上的保障,还要让孩子在未来能拥有一个健全的心智和向上的人格,这对父母来讲也是一种学习和磨练的过程。拿我来讲,和孩子相处下来也免不了磕磕绊绊,期间总结了一些小小的感触,希望和大家分享一下。

我们以往听到最多的育儿经验不外乎要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尊重孩子,鼓励为主,倾听孩子的心声并保持有效的沟通,等等这些要做到位,在我看来都需要父母对自己和孩子有一个准确清晰的定位,无论是在性格习惯的养成还是学习能力的培养上,不可盲目“从众”。为人父母这几年,我也关注并阅读了很多育儿公众号和育儿书籍,周围人的经验教训我也听了不少,但是大部分我只是参考借鉴,基本不照搬照抄。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天生就有各自的脾气秉性,而所谓的育儿经验,在我看来很多也只是针对某些孩子,或者可能只是育儿专家教育自己孩子总结的一套方法,并不适用于所有孩子。父母是最了解和清楚孩子脾气和能力的人,而孩子作为一个自然人,有着自身不可避免的身心发展规律,一些发展阶段是不可逾越的,我们在应对孩子各种情绪,教会孩子各种技能的时候,遵循儿童身心发展基本规律的同时,要因材施教,每个孩子有他自己的发展节奏,不能老跟别人比,急于求成,这样既让孩子褪尽色彩,变得没有信心,为人父母也会更加焦虑。

在对待孩子教育问题上,我始终坚持的一个原则就是对自己不佛系,对孩子不焦虑。作为一个成年人我们做事情比孩子更具有计划性,思维更加缜密,眼界更为开阔。因此,在教育和培养孩子之前,父母应该提前学习并针对孩子的特点规划步骤和计划,但是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却不能焦虑。孩子的成长需要时间,我们在育儿过程中往往执著于结果,今天用的方法,明天必须起效,于是,我们总是焦虑,恨不得紧盯着孩子的一言一行,因为孩子的表现成了我们的“军功章”。我们往往错把“策略”当成了“目标”,或者压根没清楚自己的“目标”是什么,比如孩子不爱吃饭,不爱读某本书,不爱上某个兴趣班……在社会大环境下,我们常常会为此焦虑,但即使选择“从众”,也请多提醒自己,这是“目标”还是“策略”?可以这样思考一下:吃饭是为了长身体增强抵抗力,为何我们不能通过体育锻炼的方式来达到效果?读书是为了增长见识,可每个人的喜好不一样,这本不喜欢,我们可以换另外一本同类型的书或其他方面的书,甚至搁置一段时间,可能以后他会喜欢;学乐器,是为了培养乐感懂一些乐理知识,但是唱歌其实也可以达到我们的目标。我们去让孩子学各种特长,提前接触各种知识,这些其实都只是“策略”,只有在养育中认清“目标”,并根据情况不断调整“策略”,才不会执拗于某一个问题,使得自己和孩子都身心俱疲。

其实在我看来父母对孩子焦虑的方面,很多时候恰恰是我们自己“不够好”的地方,而这些我们努力却没有完善,甚至吃过亏。这种情况建议父母,可以把重心转移到自己的成长,不断地反思总结,不要把太多的抱怨和戾气发泄到孩子身上,要敢于暴露自己的弱点,试着和孩子分享一些你自己在这方面的缺点和问题,同时告诉他们,这些是可以改进的,我们一起努力想办法解决。这也是育儿中经常讲到的爱和接纳,而第一步就是爱和接纳自己。

父母最好的职责就是成为孩子的一扇窗口,他能通过你看到大大的世界,因此父母的眼界和对事情的看法,会对孩子产生直接的影响。比如家庭教育,我认为最好要“关系第一”,而不是“孩子第一”,如果凡是把孩子放在第一位,会让我们牺牲掉很多东西,而且当我们只关注孩子时,我们的力量是往内收的,视野会变得狭窄,一心只想让孩子好,反而让孩子的视野中也觉得家里人都在围着他转,很容易让他变得自私自我,也很难养出大格局的孩子;再比如学习,父母不要局限于孩子当下的接受程度,我不反对提前学习,要在孩子不排斥的前提下,尽可能宽泛的让孩子接触一些新鲜事物,但只是启蒙和引导,而不强求于结果,引导孩子去发现自己的无限可能,因为孩子有时候要比你想象的更丰富更有潜力。

我觉得在早期,父母的任务就是点燃孩子的内心之光,而教育也只是引导,引导让孩子自己觉得我想成为怎样的人,培养出一个能面向未来的孩子。“你若盛开,清风自来。心若浮沉,浅笑安然。”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往往会获得一个个的提示,在不断认识中提升对生命的认识,获得更多的生命能量,并通过改变自我而成为孩子的榜样,成全更好自我,更成就孩子的美好未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