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吧实用文档范文大全内容页

2022年农村优秀支部书记事迹材料

2022-07-06 00:12:30 范文大全 打开翻译

篇一:农村优秀支部书记事迹材料

吕君启,中共党员,台前县打渔陈镇吕堌堆村支部书记。2008年3月被评为“台前县2008年度农村致富能手”;20XX年当选为该村党支部书记。20XX年4月荣获“濮阳市劳动模范荣誉称号”;20XX年4月荣获“河南省劳动模范”荣誉称号。20XX年6月荣获市级“优秀共产党员”该同志通过外出打工,通过拼搏努力在社会逐步站稳了脚跟。积累一定财富后,他认为有义务带领全村群众致富,于是毅然回到了家乡。近年来,吕堌堆村党支部在吕君启的带领下,按照“抓班子、带队伍、建机制、兴产业、促和谐”的工作目标要求,强化党员教育管理,夯实基层组织基础,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推动全村经集社会的健康快速发展,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15万元。

一、建好党支部战斗堡垒强队伍

吕堌堆村党支部在吕君启同志的带领下,从严出发,从实际出发,始终把加强党员干部的管理教育作为党建工作的首要任务常抓不懈,积极争取项目完善村级阵地建设,充分发挥村级活动阵地的主作用,打造了一支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村级班子队伍。目前村内财务、村务、党务公开透明,消除了与群众之间的距离,赢得了群众的理解和支持,近年来,吕堌堆村未发生一起不稳定事件。

二、营造乡村振兴建设的浓厚氛围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核心,吕堌堆村党支部积极与上级部门沟通,发展村内产业,光伏基地下苗圃种植项目,能带动吕堌堆村众脱贫致富,并增加吕堌堆村集体经济收入,集中力量办大事。针对村民活动缺少场地的实际,村党支部承诺不向群众分摊一分钱,通过积极争取项目,改善群众办事、培训、活动场所。建成了村务活动中心,配套建成了党员活动室、群众工作室、图书室、阅览室、劳动力技能培训室、远程教育培训中心,配备了桌椅、电视、音响、影碟机,定期组织党员群众开展培训,及时为群众借阅科技资料,满足群众的学习需求,进一步丰富了群众的文化活动。

三、建好阵地带领群众发展致富

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的核心,近两年来,引进光伏发电厂,占地170亩地,总投资4500万,油厂,玻璃厂,卫生纸厂,花圈厂,五个企业单位,打机井18眼,为村60岁老人发放电锅80个,安装路灯30余盏,安装广场监控设备,为困难家庭申请玉米种300斤,花费16000元建立广场雕塑,完成街道绿化4000余米,埋设排水管道500米,新建村500道路。吕堌堆村党支部在吕君启同志的带领下能够扎实开展党的各项工作,党群关系密切,充分发挥了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上级认可、群众满意。

篇二:农村优秀支部书记事迹材料

“只要村民找我们了,就说明村民眼里有我们,我们就一定竭尽全力为村民服务好、办好。”这是于里镇马疃村支部书记丁玉强时常对两委干部说的真心话。丁玉强担任支部书记16年来,带领村民把一个村容破旧、上访户多、村民矛盾多的“烂摊子村”,变成了小有名气的“美丽村庄”。

#兵支书丁玉强1996年参军,1999年退伍,退伍后不足一个月,就被推选为村两委干部兼报账员,2005年被推选为支部书记兼村主任。“当时我回来参选村干部,老百姓也是带着‘试一试’的态度把我选出来的,大家对村子发展没信心,觉得选谁都一样,谁也干不好。”时过境迁,丁玉强仍对16年前的一幕记忆犹新。

上任伊始,丁玉强经过一番调研,列出了长长的“问题清单”:村道坑坑洼洼、村委会软弱涣散、缺产业致富无门……找到了病灶,丁玉强决定从改善村庄环境开始“开处方”。可当时村里一穷二白,村集体经济抓襟见肘。他自己多次到镇党委政府争取项目支持,在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下,丁玉强根据村庄实际,统一规划,先后投资150多万元,带领村民对村庄所有道路、主街全部沥青罩面,巷道铺装巷巷通,打造特色文化墙,安装太阳能路灯47盏,借助西高东低的地势,逐户新建了排水渠,雨水全部排到村东的小池塘里……经过大家的努力,出村的土路变成了柏油路,旱厕改成水冲厕所,道路两旁干净整洁……对于这一连串变化,大家看在眼里喜在心头。20XX年,马疃村被评为市级“美丽乡村”。

自此,发现村民们看他的眼神变了,党支部的号召力也增强了。丁玉强感慨道:“支部是堡垒,党员带了头,群众就有劲头。”

村民要富、村庄要想美,就得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丁玉强把壮大集体经济的目光落在村庄地处206国道旁的优势上,多次外出招商,招引了日照五莲风电场、五莲县恒绿蔬菜合作社、裕兴养殖有限公司等,村集体经济的收入增加了,村民也可以在家门口就业。

“老百姓心里有杆秤,会经常把干部放上去称一称。”当了近20年的村干部,丁玉强不拿不占。村集体收入多少、开支多少、钱往哪儿花,都由村委会召集村民代表讨论决定。

对于下步工作,丁玉强是这样想的:争取年底高标准农田项目开工建设,生产路全部硬化,整治土地排涝沟,解决农田灌溉难题,保障粮食丰产增收。争取供排水一体化工程,让村里群众吃上和城市一样的安全水、放心水。

篇三:农村优秀支部书记事迹材料

刘少锐,1967年生,现任台前县城关镇刘庙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对村中大事,刘庙村严格按照“四议两公开”工作法执行,2005年将村集体一栋临街楼对外出租,盘活了集体资产,带来了集体收入,为发展村集体经济铺垫了基石。根据刘庙村位于老县城中心的地理位置,引导村民经商、兴建临街门面房。现在,刘庙村在县城开门店的有60多家。

2009年投资16万元建成300平方米的村室。安装体育健身器材、硬化大院地面,建阅览室,使昔日杂草丛生,一片荒凉的闲置地变成了今天窗明几净、花树成行,一片生机盎然的休闲娱乐场所,丰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

为解决村民出行难问题,投资113万元对全村3公里主干道及每条胡同进行全部硬化,修下水管道1。8公里,使水泥路通到家家户户门口,一次性解决了群众出行难问题,受到全村群众的称赞。

刘少锐时刻牢记一切为了群众,心系群众,关心群众民生问题是最基本的问题。自2005年以来,村集体连续足额为本村村民缴纳农村合作医疗费,做到村不漏户,户不漏人的原则。每逢春节,我村60岁以上的老人都会收到村集体发送的60元慰问金,老人们高兴说:“虽然钱不多,但我们心里温暖,这说明村集体心里想着我们这些老人哩。”到目前为止,刘庙村是全县第一个给全体村民足额交纳农村合作医疗费和给60岁以上老人发放慰问金的村庄。全村村民无不拍手称赞。

20XX年上半年,整合村内空闲宅基地和边角地用彩绘旧轮胎新建一处儿童游乐场所,使边角地和空闲地变四园[花园、果园、菜园、游园],文化长廊一处,既美观又使用,不但方便了本村村民游玩还吸引了不少周边村民带孩子在这里游玩娱乐,尽情的享受他们的休闲时光。

篇四:农村优秀支部书记事迹材料

28岁开始担任村委会主任,31岁任村党委书记兼村委会主任,他曾是淄博市最年轻的村党委书记。

任职期间,他扶弱济贫,盘活村内闲置资源,修缮人居环境,一件件苦事、难事,他都不推不躲,渐渐地村民被他的初心与做事的诚心打动,赢得了全村人的认同和拥护。

他也曾因为年轻,在村级企业事务管理上受到阻碍。可贵的是,他敢拼敢闯,雷厉风行的性格被越挫越勇,终于使一个“后进村”蝶变为“省级文明村”。

他,就是淄川区龙泉镇台头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冯珂。

冯珂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我是村里的党委书记,我要当‘头羊’,带头为村民服务,实现当初竞选村‘两委’时的承诺。”

担当作为,造福民生福祉

上世纪80年代,台头村经济富足,家家户户楼上楼下电灯电话,是江北第一个电话村。因为历史的原因,进入新世纪,村里的辉煌不复存在,村企负债累累。

当时的冯珂在外创业已小有成就,但他看到村里的现状,毅然决然的选择了回村。

20XX年,冯珂当选为新一届村委会主任。这一年,他只有28岁。

当时,村账上负债200余万元,60岁以上老人的福利待遇都难兑现,村集体收入每况愈下,村民人心涣散。面对“烫手的山芋”,冯珂决定从提高村民福利待遇入手“破局”。

经过调研,冯珂将“第一把火”烧向了承包村集体用地的企业。“当时周边村庄企业承包村集体用地费用已达到5000以上,我们村庄3000费用的标准多年未变。”冯珂告诉记者。

他决定重新规范合同,将原来十年租期缩短到三年,租赁费用由3000元提高到5000元。冯珂悄悄算了一笔账,仅此一项就能为村集体增收80余万元。

“当时我做出了这个决定之后,遭到了个别企业的抵制,甚至还收到了‘恐吓’电话。”冯珂回忆,不少企业老板认为他年轻,吓一吓就能退缩。没想到他凭借着身上不服输的劲头和雷厉风行的作风,最终镇住了企业老板,租赁新规得以顺利进行。

说起这些,冯珂道出这件事情的原由看似轻松,而在9年前,重新规范合同,提高土地租赁费时可谓何其艰难。但面对记者他一直笑着说,这些都是他分内的事情,都是应该做的。

“当时我为村内60岁以上老人每月发放150元至220元的养老金,80岁老人送生日蛋糕和祝寿金。”冯珂表示,之后他还制定了春季为60岁以上老人免费健康查体,参加新农合的村民每人补助20元,免费为每户村民每年提供5吨水,对考上重点院校的学生每人给予3000元奖励等相关规定。

真心为民又有管理手腕的冯珂让村民看到了台头村的希望,也得到了村民的认可与支持。从那时起,冯珂认准了一个道理,只有为民办事,才能赢得民心。

20XX年换届时,在村民的期盼和支持下,冯珂高票当选为新一届村党委书记兼村委会主任。

盘活经济,旧村换新颜

书记主任“一肩挑”。新的职务,让冯珂感受到了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他开始思考和盘算着村庄发展的路子。

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冯珂意识到,要想带领村民致富,必须发展经济。在他的提议下,村“两委”研究决定,把对村闲置资产进行招商引资作为今后一段时间的工作重点。

立志容易成功难,资金、配套设施等,样样短缺。

面对眼前的局面,冯珂没有被困难吓退,既然有了方向,就一步步蹚出条路子。从镇上到市里,他托亲戚朋友多方求援,四处奔走联络企业。

几年间,先后有英吉瓷业、道新磨具、聚鑫晟环保科技、丰川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千万元大型企业在台头村落地生根。

台头村集体经济成功实现“腾笼换鸟”。

在壮大经济的同时,冯珂开始致力于为村民建设美丽家园。

考虑到村民文化生活比较单一,村里修建了“四德”文化长廊、休闲广场和乡村戏台,极大地丰富了村民的文化娱乐生活。

为了方便村民出行,先后对村内大街小巷道路全部进行了硬化、美化,使村民们告别了过去“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出行历史。

几年来,村里先后投资300多万元,为全村600多户村民免费开通天然气及安装壁挂炉,拆除废弃“煤炭池”,村庄内基本实现了清洁能源供暖;结合“六新工程”,对全村的墙面进行粉刷,粉刷面积达到10万平方米;为900余户村民进行墙体保温能效提升改造工程,建设了文化墙、村标等工程,村内环境有了很大改观。

如今,宽敞洁净的水泥路,排列整齐的路灯,覆盖全村的监控网络,全新修建的“党章学堂”……呈现出一幅幅新农村的美丽画卷。

党建引领,彰显党员初心

目前,台头村正提速发展。冯珂意识到,要想打赢新时代的脱贫攻坚,实现乡村振兴,必须要有一支担当作为、善做善成、强有力的党员队伍。

20XX年5月,投资300余万元,建筑面积2000余平方米的全市第一家“党章学堂”正式在台头村投入使用。

步入党章学堂,给人感觉就像是翻开了一本党章,从总纲、党员、党的组织制度……若干功能区块的设置几乎涵盖了党章的所有章节脉络。

冯珂说,“党章学堂”不但给我们村党员提供了一个可看、可学、可做的综合化、集成化、现代化的党章学习教育基地,也给周边村镇党组织提供了一个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党性教育的场所。在这里,让所有党员通过学习,找回入党“初心”。

正因如此,20XX年,台头村被淄博市委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

党性教育的滋养,让台头村充满了正能量,焕发出了不一样的“精气神”。

面对今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台头村党员纷纷叫响,“疫情面前,我是党员我先上。”在冯珂的带领下,党员和志愿者迅速加入疫情防控志愿服务队,他们活跃在村庄重要路口检测登记过往车辆和行人,或在公共场所进行消毒。无论白天黑夜,党员和志愿者们佩戴红袖标坚守岗位,成为台头村一道流动的风景线。

肩头有担当,心中绘蓝图。冯珂用他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的责任和担当,全身心带领广大村民绘就了一幅台头村新农村建设的美好画卷。初心不改,使命不变。他表示,将一如既往地保持冲锋姿态,在困难中坚定信心,在发展中抢抓机遇,在压力下经受考验,为实现“富饶、秀美、幸福新台头”的目标而继续奋进!

篇五:农村优秀支部书记事迹材料

“平时两个孙女和儿子儿媳妇住在县城,孩子放假了一回到老家就喊着去公园玩,这外面还下着小雨,拗不过他们来这里走走。”7月12日,午饭后,家住高青县花沟镇贾王段村的蔡大妈带着两个孙女来村后的大湾主题公园遛弯。

难怪小朋友喜欢来这里玩耍,雨后的公园清新怡人,空气中弥漫着青草的味道,湖面碧绿的荷叶上落满了水珠,显得更加清雅脱俗。

蔡大妈介绍说,原先这地方是个大坑,平时也没有人来,去年村里将大坑改造成了公园,现在有湖有桥,路面也铺成了砖,老人孩子都喜欢来这玩。

这是贾王段村建设美丽乡村的缩影,聊起贾王段村这几年的变化,蔡大妈竖起大拇指:“这得多亏了我们村支书贾东强。”

80后小伙高票担任村支书,当好致富领头羊

几年前,当周围几个村里还都是土路的时候,贾家村就已经基本实现了道路硬化。20XX年,原先的贾家村、王家村、段家村3个村联合组成了贾王段村。从贾家村到贾王段村,贾东强一直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

要想富,先修路。“合村后,大家都是一家人,贾家村建设得好,其他村自然也不能落后。”在贾东强的提议下,由贾家自然村出资12万元,为王家村、段家村完成道路改造,促进了村居融合发展。20XX年,贾王段村成为花沟镇“户户通”示范村。

2007年才26岁的贾东强就担任起了村委会主任。村民贾玉国说:“没竞选之前,他就是村里的‘热心肠’,谁家有不平事,他会站出来说话,竞选时一共380多张选票,360多张选了他。这些年,他踏踏实实带着大家干,我们都很支持他。”

贾东强没有辜负庄里乡亲的信任,他十几年如一日,心系百姓、服务群众。2008年花沟镇实施万亩丰产方建设,涉及花沟镇14个村需进行土地分配,贾家村第一个带头完成,给其他村做了榜样;20XX年,村里安装了黄河自来水,村民祖祖辈辈吃水难的问题得以解决;20XX年,贾东强带领村民们完成了村内道路两侧绿化工程、喷刷美化墙面完成美化工程,修建文体广场等等。

建设美丽乡村,发展乡村旅游合作社

20XX年,贾东强高票当选为花沟镇贾王段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在其带领下,贾王段村党支部以基层组织建设为重点,班子执行力和凝聚力明显提升,赢得群众广泛认可。

20XX年村里通过党员联系群众户,扎实推进“三资”清理、空闲宅基地整治等重点工作,新增集体土地737。99亩,村集体每年增收4。5万元。市派第一书记付国鹏从20XX年7月份驻村后,也成为贾王段村的建设者、见证者。他介绍说,去年贾王段村“美丽乡村”建设项目顺利实施,配套打造了党建主题公园、党建主题街、初心使命广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除此之外,修建高标准公厕,栽种绿化苗木3000余株,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绿水青山”如何变为“金山银山”一直是贾东强和村两委思考的问题。经多次商讨,他们决定在“美丽乡村”项目新建的主题公园上做文章,结合“老湾”“龙眼”等村内传统文化元素,打造的大湾主题公园共投资100余万元。20XX年4月,贾王段村成立“老湾人家”乡村旅游合作社,采取“党支部领办”模式,带领村民发展集餐饮、垂钓、休闲于一体的生态产业,该项目直接带动了村集体收入,预计年内增收5万元以上,这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

党建“内化+外化”筑牢根基,村庄靓起来家庭美起来

“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在贾王段村村口的牌坊上,这八个红色的大字格外亮眼。漫步村中,随处可见的红色历史展板、党建标语墙、党员卫生责任牌成为这个美丽乡村的红色符号。

近年来,贾王段村坚持民主管理,不断完善各项村级制度,充分发挥出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逐步建立起了用水用电、路灯管护、卫生清扫、浇地灌溉等多项制度。村里还编印了《贾王段村规章制度汇编》,目前这些管理办法已逐渐被村民自觉接受,形成独具特色的“党建+制度治村”模式。

“这几个村联合后工作更好干了,现在一共有34名党员,大家事事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干劲十足。”贾东强说,“就像环境大整治期间,村里组织党员以及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对村内公共区域和村庄周边的卫生死角进行了重点清理,同时发动各户打扫自家‘门前三包’区域。现在村里旮旮旯旯、角角落落都很干净,村民们也都很自觉地维护环境卫生。”

柳树绿荫小桥流水,白墙黛瓦门庭花香。贾王段村,干净整洁的街巷、粉刷一新的墙面、布局合理的绿化带,一草一木皆是诗,一街一景都是画。

“村里大街小巷都很漂亮,左邻右舍的房前屋后收拾的也很利落,如果家里家外又脏又乱,那在村子里可是抬不起头来。”71岁的贾玉刚大爷住在文化广场旁边,他告诉记者,这些年来,亲眼见证了村里的变化,很自豪。

村庄“靓”起来了,家庭“美”起来了,村民“动”起来了。在全村上下共同努力下,从村容村貌到大家的精神风貌都焕然一新,文明向上的乡风民风吹遍贾王段村。贾王段村也先后获得了“淄博市森林村居”、“市级文明单位”、高青县“美丽乡村”和县“双百工程”建设优秀村党支部等荣誉称号。而贾东强本人,则先后被评为20XX年度淄博好人,“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他说,身为一名基层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用饱满的热情服务基层群众,将党建工作“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多干让人民放心、令人民满意、受人民称赞的事是其一生的追求。

篇六:农村优秀支部书记事迹材料

他立场坚定,强学习抓班子带队伍。

红尕同志始终认为,要做好新形势下的农村基层工作,必须保续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把学习作为一种职责,作为立身做人的重要内容。他带头认真学习党的农村工作的路线方针、政策,深学常思,并亲自给群众进行讲解。他十分注重对全体党员的学习培养教育,不断提高党员的思想素质,始终把建设高素质的党员队伍作为根本任务来抓,创新“三会一课”活动形式,教育党员讲奉献、讲道德、讲礼貌。红尕同志在日常生活、工作中把维护班子团结作为支部团结奋进的前提,坚持“三议两公开”制度,对于村内重大事项的决策,和群众关心的重大事情,坚持做到办事公正、处事公平、要事公开。

他以自身作责,用行动提高党群思想觉悟。

作为加仓村支部书记,红尕同志严格要求自己,带领支部班子,不断提高政治思想觉悟,改变村“两委”干部作风,提升自我素质,促进党员队伍提高整体素质,为群众致富奔小康出谋划策,逐步推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大幅度增加了群众收入,壮大了村集体经济,完善了各种规章制度和村干部管理机制。以自己为表率,严格遵守镇党委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及时安排督促检查各项工作的落实情况,及时帮助解决农牧民群众在生产生活工作中遇到得困难,做到事事有人管,件件有人抓,同时注重提高村“两委”的思想觉悟,树立党员的公仆意识及工作组织能力,如发现问题就立即指出,毫不留情,并限期改正要求村干部从自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根本上转变工作作风。

他身先士卒,是群众信服的“好支书”。

红尕,这个年龄偏大、学历偏低的农牧村“一肩挑”党支部书记,为使加仓村在推进“五无甘南”创建和实施乡村振兴上不掉队、不拖后腿,通过网络、电视、报纸等各类媒体上学习外地的好经验、好做法,结合村上实际,依托党组织活动陆续开展了“户内卫生评比”“党员入户帮助清洁”“集中清扫整顿”等活动,制定了《碌曲县尕海镇加仓村党员积分管理制度(试行)》,定期发布“红黑榜”,以此来激励党员积极参与党组织活动,引导农牧民群众树立院内净、客厅净、卧室净、厨房净、厕所净、个人净“六净”理念,引领农牧民群众改变不良生活习惯,进一步增强农牧民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从而达到环境治理人人参与,环境卫生天天保持的目标。在疫情防控期间,红尕携村“两委”班子及时为尕海镇辖区各疫情防控检查点送去了慰问品。为了劝导村民减少外出,在家自行隔离,他主动担当疫情防控“宣传员”,坚持每天用小喇叭广播,微信宣传提醒村民做好疫情防控;为了让全村的村民接种疫苗,他主动担当志愿者,坚持每天和镇卫生院医务人员一起上下班,挨家挨户入户宣传和通知接种疫苗,并亲自开车接送交通不便的村民接种。在防汛期间,红尕接到消息因强降雨严重损毁了一条通往牧场和村子的重要牧道,为了尽快恢复重建水毁道路,保障群众出行,村党支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立足当前、不等不靠,积极组织党员群众开展抢修,红尕和党员群众在冰冷的河水中抢修了整整一天才勉强修通,将灾情损失降到了最低。在加强草原鼠害治理,促进草原生态良性发展方面,红尕同志坚持鼠害防治与环境保护并重的原则,带领村民采用灭鼠、禁牧、休牧、补播、合理利用等综合保护措施,使草原生态环境得到一定改善,高原鼢鼠土丘得到恢复治理,草原得到休养生息,增强牧草繁殖能力,有效缓解草原退化和水土流失,为逐步实现草原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奠定基础。

他不负重托,带领群众共奔富裕文明。

为了促进加仓村经济发展,他带领群众走致富道路。加仓村是以生态畜牧业为主导产业的行政村,全村经济主要以外出务工和传统畜牧业收入为主,为了全村的经济发展,把小康水平推向新的台阶,身为党支部书记的他,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全面分析本村的资源优势,经过深入群众了解。20XX年,为响应县委、县政府号召,红尕同志和村“两委”班子在充分征求本村农牧民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加仓村三个村民小组各成立了一个农牧民专业合作社作为“百社带千户”行动的基础社,并在全县范围内优先发动农牧民群众积极参与“百社带千户”行动,举办入股仪式,入股率达90%。为全面动员农牧民群众入透,镇村两级又通过微信、入户、集中宣讲等多种方式,用群众听得明白的语言、看的清楚的典型案例,向农牧民群众宣传农牧民专业合作社法律政策,解读相关政策,动员农牧民群众,特别是无畜户和少畜户转变思想,变更资产结构,解放家中劳动力外出务工,彻底从养殖收入与生活成本基本持平的尴尬境地解脱出来,实现了户户有产业、家家致富有门路。

篇七:农村优秀支部书记事迹材料

杜克华,男,1972年1月出生,2001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新寨店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

上任以来,他认真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注重抓好班子队伍建设、党建提升、集体经济增收、美丽乡村建设、为民办实事等重点工作,尽职尽责,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一名党支部书记的责任与担当。

新寨店村为新寨店镇政府驻地村,沿308国道周边的占道经营小贩及私搭乱建现象比较突出,不仅破坏了村内有序的规划,还侵占公共利益,影响了经济发展环境和形象。杜克华上任后,坚决执行上级党委政府的部署要求,成立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多次召开“两委”会议,统一思想,制订方案,明确职责。实行网格化管理模式,“两委”干部分工包片宣传政策,做商铺的思想工作,对新寨店村沿308国道私搭乱建进行了大拆除,圆满完成整治任务。同时,通过大力宣传实施“门前三包”,带动村民清理房前屋后的堆放物、私搭乱建、残垣断壁,修建小菜园、小游园、小果园20余个,对村内主要街道进行绿化、亮化、美化,新建文化墙等,全村的整体面貌焕然一新。

多年以来,村道路交通不畅,多条路路面破损严重,给村民出行带来了不便。杜克华上任后,对此情况高度重视,通过组织召开村情恳谈会征集意见建议,拜访部分“乡贤”寻求支持。在多方的努力下,对新寨店村的308国道至纪念堂的道路(长青路)进行了硬化和拓宽,政府路完成了重修,富康路正在加紧施工,极大的方便了群众的出行。现在的新寨店村不仅交通便利了,村容村貌也得到改善,村民的幸福感、获得感也在不断提升。

“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杜克华带领支部成员在壮大集体经济、谋划产业发展上持续用力。新建1200平方米村集体库房一个,正在积极招租,预计投入使用后每年能为村集体增加8万元以上的固定收入;积极跑办赵县冷链仓库物流园项目,规划总用地面积约80亩,总建筑面积约20000平方米,村集体以集体土地入股形式投入产业园,在支持产业园建设的同时,采取分红的方式使集体增收,建成后将带动本村及周边村群众100余人就业,形成村集体、特色产业、群众互促共融的发展格局。在他的带领下,新寨店村的强村富民发展之路将越走越宽。

篇八:农村优秀支部书记事迹材料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的讲话中,引用了《管子·牧民》中的名言,“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一代名相管仲,世人尊称管子,他的府坻“三归台”就坐落在西刘村。刘其武是土生土长的西刘村人,生于斯长于斯,作为村书记,管子的这些话对他来说早已不仅是名言,更是身体力行的践行标杆,他说“只有民心顺了,工作才能开展”,刘其武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

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省市级的部署要求下,各镇办都在聚焦聚力推进乡村振兴,具体贯彻落实到每个村的时候,就需要充分尊重和顺应群众的意愿,因地制宜的探索出一条符合本村特色的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发展之路。如何充分尊重和顺应民心民意?在这一点上,刘其武总能想出让村民们心服口服的“好点子”。

提到刘书记的“好点子”,最广为人知的就是他倡导的“以孝治村”理念,这个工作方法曾先后被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媒体宣传报道,而这一理念的由来,却鲜有人知。这还要从2005年村里修路说起,当时村里号召村民自愿捐款,来了四五个70多岁的老大爷,每人拿着50元钱想要捐款,村里考虑到他们生活困难就没有收,可他们坚持必须要捐,刘其武被他们想为村里出力的这份心深深打动了,进而感觉到村里的年轻人在孝老爱老这方面做得还不够,他必须要带领村委为村里的老人们做些什么。

于是自2005年以来,西刘村开始实行“孝老零花钱”的“村规”,子女们每年把孝敬赡养老人的“零花钱”交给村里的老年协会,再由老年协会转发给老人,这个“村规”让老人们每年都能拿到子女给的养老钱,心里更踏实了。

刘书记说,在刚开始推行这一政策时也遇到了一些阻力和质疑,有些村民认为这是家务事,村里不该管。2005年第一次收零花钱时,3天的时间,还有三分之一的子女没有上交。面对这种情况,刘其武另辟蹊径,带领村干部开展了大量的思想工作,又由村委出资购买了一批粮油,只要子女交了“孝老零花钱”,村里就再给老人发一份福利。这个办法一经施行,短短1天的时间钱就全部收齐了。现在每到农历6月底和腊月底,村里会集中收取半年的“孝老零花钱”,这些钱两三天内就会转交到老人手上。如今这个“村规”早已不是强制,而是变成了西刘村村民们的一种习惯。

困难面前带领党员以身作则

村里老人们的晚年生活踏实了,刘其武又开始想如何才能提高整个村子的生活质量,让村民们生活的更有幸福感。从2007年开始,刘其武带领西刘村进行环境卫生整治,实行“垃圾日产日清”制度,生活垃圾每天早上由村里安排垃圾清运车上门回收;建筑垃圾实行向村委会报告,统一清运制度。每天还有环卫车绕着全村进行机械化扫保,村内基本消灭“三堆”,环境卫生状况有了很大改善。

美丽乡村建设的重头戏是全村污水处理工程。20XX年6月起,西刘村开始逐户新建污水处理管道,家庭内的洗衣房污水、厨房污水、厕所污水分设二条管道汇入街道污水管网,经总管网输入到村北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后排放到村北湿地中,对周边苗木、花卉进行浇灌,该工程可日处理污水60立方米,是临淄区第一家农村污水达标处理示范工程。

今年,西刘村又投资55万元进行了绿化升级改造工程,绿化道路5条;同时利用闲置土地建设停车位3处,为村民提供停车位达180个,解决了村内街道私家车乱停乱放影响村容村貌的难题,也为村内道路机械扫保、校车通勤和村民出行提供了便利。

在开展美丽乡村建设的工作过程中,刘其武还非常善于发挥党员干部的带头作用,“困难面前带领党员以身作则”的工作思路,在多个攻坚行动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早在2005年开展旱厕改造工程时,刘其武带领班子成员率先从党员家里开始改造,伏天开干,10天内全部完成。刘其武正是看到了党员分布在村里各个角落的优势,让村民们更直观的看到了改造后既卫生又方便的成果,于是仅用了两个月的时间,西刘村就完成了全村297户的旱厕改造任务。

在20XX年3月份开展的村内私搭乱建、违章建筑拆除和可耕地违建治理工作中,刘其武同样通过发挥党员干部的带头作用,利用三个月的时间拆除违章建筑32户、房屋150间,清理倒出土地21500平方米,为美丽乡村建设项目用地提供了土地保障。

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的幸福家园

经过这一系列的整治和改造,西刘村的变化可以说是天翻地覆的,75岁的村民张素花对此深有感触,她说“我出去住了十几年,现在村里变化很大,日子很幸福,你看我们村里有小公园,还有藕池,过去一看就是心里很开心、很舒服的感觉,这盖起房子来就不走了,在这里养老。”

张素花说的藕池,就是西刘村的莲藕养殖基地。20XX年,西刘村通过股改共清理收回荒地、湾塘400余亩,一部分高标准改造后用于粮食种植和蔬菜种植。这18亩的莲藕养殖基地就是其中的一部分,通过荒地回收改造综合利用,既壮大了西刘村集体经济,又为村民们打造了一处环境清新的休闲胜地。

接下来,刘其武还将进一步发挥“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的作用,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将党支部的政治引领、合作社的抱团发展、群众的能动作用等要素有效融合,同时与拥有先进技术和理念的龙头企业、专业公司合作联营,以标准化助力高效农业发展,真正走出一条“支部有作为、党员起作用、群众得实惠、集体增收入”的新时代乡村振兴发展新路子。

在带领村民致富的同时,刘其武始终把提高村民的幸福指数放在心上。他计划把村里所有的生产路进行逐步改造,整治绿化村东边的人造河,在完善村内绿化的基础上,完成村域范围内更全面的整治和提升,让西刘村的村民们拥有一个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的幸福家园。

正值盛夏的西刘村,目之所及皆是风景,村民们溢满幸福的笑脸已胜过千言万语,这不正是我们向往的美丽乡村吗?面对此情此景,村书记的心里应该是充满成就感的吧?可刘其武并不这样认为,他说自己从小在这个村里长大,为自己的村子做任何事都是他的责任和义务,他不会觉得自己有什么成就,反而很感激村民们能对他这么的支持和信任,他将一如既往的投身到美丽乡村建设中,让西刘村的村民们的生活更加幸福和美好。

篇九:农村优秀支部书记事迹材料

村支书14年带领村民,发展梨产业增收致富

姚元翔,男,52岁,中共党员,湖北省宣恩县椒园镇黄坪村党支部书记。姚元翔自2007年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以来,带领村民发展黄金梨特色产业,让黄坪走上了农旅融合发展之路,将一个昔日名不见经传的贫困村,建成国家农业部、省、州、县新农村建设的试点,并获得“全国文明村”称号。姚元翔先后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湖北好人”“湖北省优秀党务工作者”等称号。

选准梨产业,精准扶贫“落地开花”

2003年,黄坪村还是个贫困山村,人均收入不到3500元。时任村委会副主任的姚元翔听说北京某公司想在宣恩种植高档黄金梨向欧盟出口。他觉得这是一次千载难逢的机会。然而,弃粮种梨,风险巨大,前两年还没有收益,村民并不看好。为给村民们鼓气,他带头将自家仅有的6亩责任田全部种上了黄金梨,并发动村组党员带头种植,挨家挨户做工作。村民没本钱,他就带着村民到银行贷款。

2004年,黄坪村成为金融扶贫试点村,有关银行累计为该村发放产业发展贷款2300余万元;后期管护没技术,姚元翔向专家学习,向同行讨教,迅速成为技术能手,再手把手教村民。

2008年春天,面对盛开的梨花,姚元翔的心情沉重,黄坪村2003年发展的近千亩梨园进入挂果期,面对零散的市场,黄金梨没能“一炮打响”。经过近半年的走访调查,他把期望放在了209国道边。

黄金梨一成熟,姚元翔率先尝试着在209国道边叫卖,仅半天时间便售出20多公斤黄金梨。“那次卖出的20多公斤比我现在卖2500公斤还让我高兴,证明我们的黄金梨质量没有问题,有市场。”姚元翔说。从2008年开始,该村黄金梨主要以路为市进行销售,名气也渐渐起来了。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如今黄坪村已建成标准化黄金梨园2450亩,年产黄金梨1200吨,年综合销售收入达1200余万元。

打造“梨IP”,甜蜜产业“延链提值”

20XX年8月,姚元翔策划的黄坪村第一届黄金梨采摘节成功举办,黄金梨从此开启了线上销售,黄坪村也因黄金梨而闻名。20XX年4月,首届黄坪梨花节举办,这届梨花节让村民意识到,黄坪不仅有黄金梨,连梨花都能变成实实在在的收益。通过当地党委政府及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宣传,活动效果开始“发酵”,“到黄坪玩”,逐渐成为了周边游客的选择,还有黑龙江、武汉等多地投资人认筹梨树,与黄坪共享“甜蜜事业”。

“以前是姚书记带着想法挨家挨户说,现在我们有想法就去找姚书记,让他决断。”在姚元翔的带领下,黄坪村既卖梨又“卖”梨花,每年接待游客20余万人次,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2万元,黄坪村逐渐从贫困村变成远近闻名的旅游村、富裕村。村民把姚元翔的付出和努力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从“要我发展”变成“我要发展”,汇聚起强大的内生动力。

集结“帮理郎”,文明新风“劲吹”黄坪

村民富了“口袋”,对精神层面的追求也日益增长。在姚元翔组建的党员义工队带动下,越来越多的村民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姚元翔便取梨的谐音,命名了新的“帮理郎”队伍。

随着新时代文明实践在黄坪村不断深化,“帮理郎”升级为一支多元化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集移风易俗、生态环保、文明旅游等多种社会功能于一体,共发展了273名志愿者。20XX年底,黄坪村成功列入第六届“全国文明村镇”表彰名单。“只要村民需要,作为一名党员我义不容辞。”姚元翔始终秉承着为民初心,一如他2005年入党时“一定要为家乡做点什么”的内心独白和2007年当选为村支书时“一切为了百姓利益”的庄严承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