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吧实用文档范文大全内容页

驻村干部先进事迹材料2022

2022-06-19 00:21:14 范文大全 打开翻译

驻村干部先进事迹材料2022(一)

从2019年6月接到组织任命,XXX市市直机关工委宣传部部长XXX担任黟县XXX镇XXX村党委第一书记、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已有近一年半时光,这一年多的驻村生活,让他深刻体会到了外界给XXX的两种标签,土墙房、古香榧林、传统古村落、原生态,这是XXX的标签,同时作为黟县最大的省级贫困村,交通闭塞、基础设施薄弱、因残因病致贫户多,这也是它的标签。小康社会,一个人都不能少,摆脱贫困、步入小康更是个不轻松的任务和目标,他和他的队员们从各自工作岗位奔赴XXX村扶贫一线,就是为了完成这个任务,实现这一目标。自此XXX,已从他乡变为故乡。

言出必行,行之必坚。入村后,从了解村情民意开始,逐步掌握村里的基本情况后,他团结带领村“两委”,编制谋划了适合XXX村发展的项目,结合已打造的XXX摄影沟推动“XXX香榧主题公园”项目向前迈进,尽最大努力把好事办好。均衡发展,兑现为每个村民组落实1-2件基础设施工程的承诺。一年半来,一有时间就去跑单位,作为一个外来干部,县直单位都“混”成了熟面孔,大大提升了各级企事业单位对XXX村项目的认领数量。截止目前,新建停车场3个、便民桥5座、水坝1座,村中道路硬化提升5条,实施了亮化工程1个,林道维护修整3条,这些项目的实施和投入使用,让村民对村“两委”和驻村扶贫工作队工作的认可度有了极大的改观。对其年度考核时,就有村干部说道“谢书记在村不说大话、套话、空话,言出必行。”

真心为民,真情帮扶。遍访贫困户,因户施策,因人施策。帮扶的贫困户丁**小朋友,生下来就是脑瘫。她是不幸的,没有言语表达能力,行动也不大方便,只有爷爷奶奶在家照顾。但她又是幸运的,谢书记积极与教育部门对接,争取了XXX学校送学上门,并做到每个月上门去走访看望,经常送去新衣服新玩具新书籍,在适龄上学的年龄实现了她上学的梦想。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这样的感动每天都在发生。通过驻村帮扶,驻村扶贫工作队看到的是贫困户脸上绽开的美丽笑容,听到的是他们对党脱贫政策的点赞声,品尝到的是他们用家中土鸡蛋和香榧招待的那份热情。

牢记使命,攻坚克难。抗击疫情,2月2日他及时赶回村带领工作队为XXX村筹集了口罩100个,84消毒液40瓶,募集捐款22000元,在村里设置2个疫情防控监测点,减少人员流动1200人。7月7日,防汛救灾,带领村“两委”和工作队成员一早步行2个小时到汪家棚组排查险情等。一年多来,他带领的这只平均年龄34岁的驻村扶贫工作队,克服了语言关,三个月听懂了XXX方言;克服了饮食关,办起了小食堂,面条馒头怎么方便怎么来;克服了家庭关,五加二、白加黑舍小家顾大家。可喜的是,驻村以来,XXX村产业发展、村容村貌整治、基础设施建设等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村集体经济发展实现新突破。

在二季度全县选派干部“擂台比武”分享大会上,XXX书记向全体选派干部分享道“黄金的岁月,平凡的岗位。感谢这段难忘的驻村时光,让我收获了另一种生活。感谢这段难忘的驻村经历,让我的人生更加充实。能够亲身参与到这场脱贫攻坚战中,进而参与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是我们这一代人的无上荣幸!战贫斗困、逐梦小康,我是亲历者。”

驻村干部先进事迹材料2022(二)

一、深入了解社区情况,理清驻村工作思路。

“干一行,爱一行”,XXX同志自驻村以来,他就很明显地意识到自身的不足,立足本社区实际情况,及时的转变思想观念和工作作风,积极主动地去适应环境转变,克服在生活、工作中的许多不适应和困难,做到人到心到,在思想感情上、行动上与群众打成一片。他总是向社区两委干部请教,同时,加强学习党对乡村振兴工作的路线、方针、政策,加强自身理论水平,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学习、总结,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

他积极对群众进行走访,走访过程中,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制定了驻村帮扶工作计划,认真细致地开展工作,耐心指导相关帮扶干部,同时严格按照驻村标准要求自己。

二、发挥驻村工作队优势,多为群众办实事。

他向党和人民捧出一颗赤诚的心,一身正气。他时时告诫自己,要为党旗增辉,为人民谋利。

每逢元旦、春节等节日时,他都会和社区两委成员看望慰问弱势群体,发放慰问金。他与其他驻村干部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给社区居民讲解医保政策的相关知识,就参保待遇、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解读,并现场回答大家提问。在向社区居民宣传政策的同时,帮助群众对接好、办理好流程。

他主动担当作为,入户走访开展疫情防控宣传工作。每到一户,都耐心地跟村民宣传疫情防控知识,提醒大家佩戴口罩、注意个人清洁卫生、加强自我防护、积极主动接种新冠疫苗,尽量避免人员聚集,减少一切不必要的风险,自觉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为保证防疫工作落实到位,驻村干部冒着严寒等困难,坚持履行防疫工作职责。XXX说,一场疫情考验出了共产党员坚定的理想信念,共同抗击疫情,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在全民共同努力下一定能够再次攻坚克难,取得胜利。

在万家乐移民新区疫情防控实战演练中,他不畏严寒,即使手冻得通红,还依然在自己的岗位上忙碌着,与其他工作队员和两委紧密合作,在三个半小时时间内,完成了510份核酸检测标本采集。

三、驻村工作再发力,为乡村振兴再立新功。

1、强化责任意识。全体社区干部要把乡村振兴当成重大政治任务来抓,要善于研究政策、把握政策、运用政策,发挥方方面面的优势,要督促相关责任人特别是帮扶责任人切实履行职责。要健全工作机制,压实工作责任,建立工作推进机制、投入保障机制、包片保联机制,把工作任务落到实处;要紧盯方案要求,突出精准排查,对照方案要求,逐条过关、逐项达标。

2、突出工作重点。全体社区干部要扎实推进解决“三类户”突出问题,要深入了解居民特别是贫困户的各种情况,有什么问题就要解决什么问题,缺什么补什么,瞄准漏评率、错退率、综合贫困发生率和群众满意度“三率一度”等核心指标,精准发力、持续用力、群策群力,全力打赢乡村振兴。

3、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各类平台,采取多种形式,以舆论强势引领和推进乡村振兴工作为要,通过政策解读、入户宣传等形式,开展帮扶责任人“一对一”、“面对面”思想教育工作,积极宣传我县关于产业奖补、教育、健康、医疗、金融、“雨露计划”等一系列乡村振兴惠农政策,特别是要宣解“易地搬迁、社会保障、小额金融贷款”等政策,一对一地的落实到户,让居民真正知晓政策、享受政策、参与政策。

XXX表示,将继续结合实际建强基层组织,创新实践深化乡村治理,全心全意为民办事服务,不遗余力推进乡村振兴。把准工作定位,全面掌握方式方法,主动作为,真抓实干,推进驻村工作开展。要团结协作续衔接。要将精力全身心投入驻村工作中,统筹协调推进,要加强宣传促发展。通过驻村工作开展,要充分发挥自身资源优势,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一心一意带领村民积极谋求致富之路,推动实现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不断提升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

驻村干部先进事迹材料2022(三)

我叫XXX,是XX县交通运输局的一名干部,2018年2月,我被组织选派到德化乡德化村担任同步小康驻村第一书记。

德化村位于德化乡政府驻地,2014年德化村人口434户1232人,建档立卡贫困户185户655人贫困发生率为53。17%,是全省深度贫困村之一,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广大干部群众勠力同心战贫,2020年德化村贫困人口顺利实现“清零”,昔日贫困村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

抓党建,促脱贫。德化村党支部共有党员27名,大多以退休老同志和外出务工者为主,留在家里的党员较少,为了传播党的好声音,讲好贵州精彩脱贫故事,我认真落实“抓党建,促脱贫”这一首要责任,带领支部委员带头学习做表率,抓好党性教育和理论学习,引导党员群众将思想、行动统一到落实扶贫政策和脱贫攻坚上来,通过“三会一课”、微信群等开展党组织生活,促进党建活动转化为脱贫动力,指导村“两委”充分运用“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决策实施村级重大事项,妥善解决村内矛盾和问题。2018年7月,德化村被评为XX县脱贫攻坚“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

要想富,先修路。德化岔路至翁残公路,是德化村九组(翁残寨)群众保持生产生活的唯一一条交通要道,眼看着村里其他道路都在施工,可把组长龙玉竹急坏了,每次开会她都会提出群众对这条的期盼。我安慰了组长龙玉竹并向村两委了解了情况决定写申请给主管部门,并亲自到县交通局作了汇报,同时又到中标单位进行对接,经县交通局协调,2018年8月30日,机械顺利进场施工,2019年1月22日,总长0。822公里,改建,路基宽度4。5米,路面宽度3。5米群众期盼已久的水泥混凝土道路施工完成了,终于可以告别泥巴路了,群众欢呼雀跃,喜笑颜开。近几年来德化村通组路、产业路建设达到了7条16。5公里,交通路网四通八达,群众生活生产方便快捷。

环境整治,旧貌换新颜。记得刚来村上的时候,寨内到处都可以看到一排排的旱厕、东倒西歪的猪牛圈、木皮瓦,夏天蚊蝇乱飞,味道极大,卫生死角难以打扫,整个村子深受贫困包围。为了提升村寨环境,我们通过认真实施“三改”及环境整治改造,我亲自带领村组干、驻村工作队、党员与群众一起拆除废弃旱厕、猪牛圈、实施铁皮换木皮瓦、旱厕改水厕等,原先夏天熏,苍蝇乱飞瞎撞的卫生死角也变得干净整洁,整个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经过共同努力,拆除废弃的猪牛圈15个、谷仓3个、旱厕47个,整治用铁皮换木皮瓦1200米,建设竹篱笆墙275米,排污沟整治110米,村寨环境得到极大的改善,2018年被评为“全省卫生村寨”称号。

引导就业、发展好产业,拓宽增收渠道。结合德化村实际,我始终把组织群众外出务工及发展好产业作为农户增收的最有效途径。两年来,我通过组织召开群众代表大会、小组会宣传党的惠民政策75余次,入户走访农户690次以上,根据农户自身发展意愿,因地制宜制定一户一策。2018年以来全村散养生猪253头,养殖黄牛163头,小香鸡养殖5600羽,茶树菇种植2万棒,蔬菜种植20亩,前胡种植17亩,林下养蜂150箱,产业量化259户,实现产业量化全覆盖并分红。通过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宣传就业岗位、动员群众参加现场招聘会、有组织劳务输出等方式促进群众就业增收。

组长XXX开心地说:“现在村子里样样齐全,老百姓的日子越来越好过了,幸福感也提升了。”

驻村两年多来,在党委政府的带领下,驻村工作队与村两委班子团结奋进,带领群众脱贫致富,我们从一件件,一桩桩实事做起,一步步的被德化村人民所认识和信任。2018年10月,被评为“XX县2018年脱贫攻坚优秀第一书记”;2020年6月,被评为“全县脱贫攻坚优秀党务工作者”。

这两年多的驻村时光,是我人生中最为难忘,最为宝贵的成长际遇。

驻村干部先进事迹材料2022(四)

XX,男,1973年6月出生,公共行政管理硕士学位,1998年7月参加工作,200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西藏自治区就业服务局副调研员。

2014年底,XX自动请缨申请驻村,他不顾身体患有慢性肾炎的病痛,带着对妻儿的无限眷念,于12月3日与同事来到这海拔3793米,距离尺牍镇6公里、距离县城73公里的偏僻山村——乌巴村。乌巴村属半农半牧村,下辖4个村民小组,现有484户3140人,属丁青县的较大的行政村。该村村民收入渠道单一,主要来源为虫草采挖收入。

来到这里,作为工作队队长,看着乡亲们一双双期盼的目光,倍感肩上的责任重大。刚到这里,便匆匆放下行囊,走入乌巴村的这个大家庭,在田间地头、村民家里、山间小路上留下了XX与同事们的一步步坚实的足印。带着感情,带着使命,沉下身,静下心,摆正自己的位置,紧紧围绕驻村“五项任务”,坚持“指导不包办、尽职不越权、帮忙不添乱”的工作原则,严格遵守工作纪律,把宣传党的方针政策贯穿于驻村工作的始终,把着力解决突出问题作为载体,把紧密联系群众作为主要措施,把进一步建强基层组织作为驻村工作的中心任务,通过汇报、座谈、走访、调研、慰问等方式,认真、扎实地开展驻村工作。

一、查村情民意,理工作思路

自驻村以来,XX始终坚持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真正做到群众的“知心人”,真正成为群众的“贴心人”。XX虽药不离身,但始终坚持在驻村工作第一线,刚入驻到乌巴村就带领工作队员走访了学校、低保户、五保户、党员、村干部、致富能手等各个群体,并通过召开群众、党员代表、农牧民代表、困难户代表、宗教人士调研座谈会等方式,倾听群众心声,了解村情民意,全面细致地掌握了乌巴村的人口、文化、教育水平和经济收入状况,劳动力、外出打工收入、农业种植结构以及畜牧养殖结构等。在了解村情的基础上广开言路,集思广益,帮助乌巴村理清发展思路,制定了乌巴村发展计划和两年规划,并把群众最急切、最亟需解决的困难和问题做为驻村工作重点,制定阶段性工作计划和目标,对群众反映的各类问题和困难建立问题消号台帐,统一研究部署,逐项进行帮助解决,落实解决完成一项打勾消号一项。直到所有问题和困难全部解决为止。

二、建基层堡垒,聚发展合力

“给钱给物,不如建设一个好支部”,这是工作队队长XX同志经常说的一句话。为了留下一支“永不走的工作队”,XX以“放手不放眼”的工作思路,致力于基层组织建设。一是认真分析村“两委”班子的现状,对村“两委”班子进一步抓引导求稳定,适时掌握村“两委”班子成员动态,积极引导班子内部稳定;二是采取培训,提高其自身素质,坚持“三会一课”制度,由村党支部统筹安排,驻村工作队督促指导落实情况,做到不走过程,不搞应付,真正把“三会一课”制度落到实处,切实起到整体提高的效果,同时重点培养村党支部书记操作电脑及使用新型办公设备的能力;三是大力培养农村后备干部,制定和建立乌巴村党员发展规划,按照“在党员中培养致富能手,在致富能手中培养党员,在党员和致富能手中培养后备干部”的工作思路,发展了5名预备党员,确定了7名入党积极分子;四是协助健全完善《村干部目标管理责任制》、《财务管理制度》、《民主生活会制度》、《村民议事制度》等多项制度,把党建、维稳、经济发展等工作任务明确到人,真正做到“制度管人、机制励人”,形成村干部“按章理事”的良好局面,实现了农村工作制度化、规范化;五是帮助制定《乌巴村村规民约》,力求为解决长期困扰本村发展稳定的老大难问题提供制度依据,同时对于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也适时做出研判,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特别是对于户口迁移问题、宅基地纠纷问题、乱占乱围乱建问题、适龄儿童入学问题、虫草采挖相关问题、以宗教活动为借口进行乱摊派问题等方面做出了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规定,做到凡事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三、系群众民生,解突出问题

XX从村民最盼、最急的事情入手,针对乌巴村饮水难、行路难、外出务工人员少、村民过度依耐虫草收入等实际问题,协助村两委想方设法帮助群众解决。一是投入资金102万元购买犏奶牛202头,使202户群众从中受益。同时,在走访、调研的基础上,带领村主要领导前往拉萨、日喀则、林芝等地进行实地考察学习取经,并征得县分管领导的意见建议后,初步计划在10月份左右建设一个集饲草种植、犏牛养殖、奶产品加工和销售一体的乌巴村犏牛养殖合作社。通过发展农村养牛经济合作社,增加农牧民收入,转变群众思想观念,改变村民依赖虫草收入的单一经济模式,引导群众依靠自身的智慧、技能和劳动来增加收入,走可持续发展的致富道路;二是针对乌巴村人畜饮水紧张的实际,积极协调自治区水利厅、昌都市、丁青县等相关部门,争取政府投入部分,组织群众投劳,解决乌巴村四个自然村的人畜饮水维修扩建项目,缓解人畜饮水难问题,切实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三是协调乌巴组至空萨组的一路一桥工程,新修公路5公里,1-16米桥梁一座,6米4道钢波纹管涵,总投资450万元,解决了200户,1690人出行难问题;四是举办SYB创业培训等老百姓急需的技能提高培训,先后培训农牧民群众30人次,投入资金7万余元;五是组织召开村、组群众会20余次,解矛盾纠纷10余次,解决困难8个、办理实事好事12次,其中:为去世“五保户”老人旺吉筹措丧葬费用8000元并协助村两委做好其后事料理工作,为“五保户”老人卡窝筹集资金2000元维修其所居住的活动板房并为其添置生活必需品,为生病的“五保户”老人请医送药5次;六是对本村进行流行病学方面的调查和传染疾病的预防教育活动,对乌巴村肺结核等传染性疾病情况作了初步的调查摸底,同时对40多名疑似结核病人进行了筛选登记,还邀请昌都市疾控中心专家还就肺结核等传染疾病的传播途径、预防、治疗等开展了知识讲座,现场发放结核病防治宣传挂历、计划免疫宣传挂历等宣传资料500余份,场提供各类疾病咨询100余人次。

四、关百姓冷暖,羸民心之本

为做好政策宣传和感恩教育工作,XX带领全体工作队员,一是利用“元旦”、“春节”、“藏历年”等节假日期间,探访慰问三老人员、困难户、五保户、村组干部等,一一了解他们的困难和期望,并发放慰问金、慰问物资21000余元,该同志从自己的工资中拿出2000元,对家庭确实困难但未能包含着集体慰问中的6户人家,购买面粉等物资单独进行慰问;二是通过集中学习、专题培训、面对面宣讲等形式,认真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学习自治区党委、市委、和县委开展“强基础惠民生聚民心”活动精神,传达党和国家领导人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重点在惠农政策上下功夫,让群众明白“惠在何处、惠从何来”,这些“惠”是谁给的,激发他们爱党爱国的热情;三是结合“党日”、“宣讲日”和“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等活动载体,设立新旧西藏对比图片展,并通过座谈和走访等方式,大力宣传和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深该揭批“三股势力”妄图分裂国家、破坏社会安定的反动本质,真正使广大群众明白团结是福,分裂是祸,坚定跟党走的信念。

五、强安全措施,促和谐稳定

为切实做好乌巴村安全维稳工作,XX同志多次组织召开村组干部、双联户长和全体村民大会研究制定多项举措以确保乌巴村社会局势稳定。一是在节日期间和敏感节点成立了以村党支部书记、村长扎西次人为组长、驻村工作队队长XX为副组长的维稳工作领导小组,对工作进行分工,对工作提出要求,并从成立领导小组之日起维稳工作进入一级警戒,严防发生自焚、暴力恐怖袭击、食品安全事故、安全生产事故等各种影响社会稳定情况的发生,确保了乌巴村社会局势稳定;二是在节日期间和敏感节点建立维稳值班制度,加强值班纪律,每天安排由村“两委”班子成员、民兵连、驻村工作队队员共同组成8个值班人员,保证24小时值班;三是由各组长、联户长做好外出人员、外来人员的登记和备案;四是要求全村各小组负责人召开会议,传达区市县三级有关维稳要求,对本小组全体人员进行维稳安全教育,强化安全意识,排查火灾、散装油等安全隐患;五是建立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确保处置及时有效,尽最大可能控制其影响;六是在虫草采挖季节要求工作队全员在岗,该同志身先士卒,带领全体驻村干部克服海拔高、气候恶劣等现实困难,前往虫草采集点做好村民的管理和秩序维护工作,确保虫草采挖工作秩序井然,和谐圆满。此项工作得到县委、县政府的充分肯定,在全县维稳工作会议上予以点名表扬,并通过县电视台做了专题报道。

自第四批强基惠民活动开展以来,他以对人民的忠诚,以火热的心、无尽的爱、埋头的干、使劲的拼、默默耕耘,当好强有力的支柱,辛勤耕耘驻村工作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群众排忧解难,在自己驻村的足迹当中留下了一串串坚实的脚印,谱写下了执着、勤奋、谦逊、严谨、求实、和谐、关爱……的动人篇章。当农牧民群众用不同的方式向他表示感激之情时,他说他体会到的是当一名驻村工作队队长的幸福感,那是一种别样的人生享受。是啊,他是在倾情注爱,用爱心与智慧耕耘。严谨求实,勤奋刻苦,兢兢业业,舍小家顾大家,心系新农村建设痴情不改,情牵人民群众无怨无悔,时时刻刻严格要求自己,用真心、真情、实干及以身作责的工作态度、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极高的思想觉悟,赢得广大党员干部及村民群众的拥护和好评。

驻村干部先进事迹材料2022(五)

2017年4月刚转业到地方的XXX,怀着“再当三年兵”的思想,毫不犹豫投身脱贫攻坚工作。当时三合村是一个交通不便、产业薄弱的省级贫困村。驻村以来,在打造集体经济特色村的道路上,XXX始终坚信找准“病根”、拔掉“穷根”,激发群众内生动力,走产业发展路子。

“疾风知劲草,烈火炼真金”。为便利村民生产生活,他主动对接市县相关部门,先后协调资金500万元,用于三合村党群服务中心、村民活动中心和党建广场建设,完成过水桥5座、漫水坝2座等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3个村民组人居环境整治,积极争取中心村省级美丽乡村建设项目,村民的居住环境和生活质量有了明显提升,看到脱贫攻坚实实在在的成效和变化,老百姓对村里各项工作支持率明显提高。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4年来XXX带领驻村扶贫工作队围绕一尾鱼、一片茶、一株稻、一朵花、一只鸡、一头猪“六个一”产业发展模式,通过流转土地资源、发挥优势资源、盘活固定资产加快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尤其是泉水鱼养殖、茶产业发展让村级集体经济逐渐有了起色,截至目前,2020年村级集体收入已经达到35万元。同时,鼓励村民通过土地流转、参与务工等方式人均增收500元,逐步形成了“企业+合作社+村集体+党员+农户”的抱团发展模式。

“谁把群众放心上,群众就把谁装心里”。XXX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帮助解决贫困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他帮助卧病在床的村民孙**,联系医院专家直至为其治疗痊愈。鼓励贫困户汪**自力更生,帮他办起茶叶加工小作坊,申请小额信贷从事黑鸡、黑猪养殖,预计今年其家庭收入可达20万元。想村民之所想、盼发展之所盼,从为村民提供猪苗补助、茶园补贴发放集体经济分红,到提供保洁、护林、修路等工作岗位,增加村民经济收入来源,XXX用一件件实事温暖了整个村庄。

“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这是XXX常挂在嘴边的一句名言。在这场脱贫攻坚硬仗中,他用实干坚守为民承诺,真情描绘扶贫底色,扛起一位扶贫干部肩上的责任,诠释一个退役老兵脚下的坚定,践行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

驻村干部先进事迹材料2022(六)

XXX,男,中共党员,甘肃省公安厅反恐处二级高级警长,20XX年7月被组织选派至临夏州积石山县银川镇张家村担任驻村工作队员,12月担任张家村驻村第一书记兼工作队长。驻村期间,他积极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全身心投入乡村振兴工作,在村两委干部的帮助下,通过入户走访、实地考察等多种形式进行村情调研,协调多方资源,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以工作实效赢得群众百姓认可。

一、党建引领,助推乡村振兴。驻村帮扶以来,他帮助张家村健全完善党支部职责、“三会一课”、党员议事制度等党组织工作制度。按照“四议两公开”工作法,设立村务公开专栏,自觉接受群众监督,更加密切了农村干群关系。12月被组织调整为驻村第一书记后,毫无怨言,主动担当作为,带头抓好各项工作落实,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为共同助推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二、真抓实干,着力为民办实事。他充分发挥自身资源优势,积极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向帮扶单位汇报争取,联合爱心企业先后为张家小学捐赠煤炭8吨、学生书包35个、运动鞋48双;为村委会捐赠价值2千元的办公用品及防疫口罩、消毒液;向老党员、五保户发放面粉、食用油和电饭煲;邀请兰大二院医务人员在村委会开展爱心保健康义诊活动,邀请书法人员为群众书写春节对联,并组织爱心人士到村进行义务理发。个人在入户走访中对发现的群众困难及时伸出援手,捐赠价值1000元的衣物,并向群众发放帽子200顶。进村入户宣传政策、收缴“两费”、组织群众接种疫苗、动员群众修葺院墙补短板……他工作不辞辛劳,任劳任怨,受到群众一致好评。

三、深入调研、情系百姓福祉。他通过入户走访、实地考察等多种形式进行村情调研,与村两委共同商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工作思路。张家村主导产业为花椒,通过前期调研与试验,结合实际,帮助张家村改良花椒品种,大力发展花椒种植,帮助群众增收致富奔小康。他还积极协调解决张家村养殖合作社存在的困难,了解农户种养殖、务工情况,指导张家村村集体经济发展、美丽乡村建设等重点工作。

真心为民,民必理解;诚心为民,民必拥护。他团结带领工作队全力配合张家村两委贯彻落实各级工作部署,努力争取多方资源,夯实村级发展基础,提升村容村貌,深入群众访贫问苦、真情帮扶,支持配合张家村做好乡村治理、人居环境整治、疫情防控等工作。XXX用他的真情服务、诚心付出,赢得了村民的信任和拥护。他用一名普通党员的实际行动,扎扎实实地推进乡村振兴工作,在平凡中坚守,在砥砺中奋进,朝着张家村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一步步奋斗!

驻村干部先进事迹材料2022(七)

XXX村是黟县最边远的山村之一,处于黟县、祁门、石台三县交界处,山高路远,从黟县县城过来,先后要翻越方家岭、柯村岭、翠林岭,山路近70公里要一个半小时才能到村委会。市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副主任XXX谈起担任XXX村任村党支部第一书记、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这一份工作时,说道“累是真的累,但看到乡亲们的日子越过越好,我们的XXX村越来越美,我又发自内心的感到高兴。”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建设一支政治坚定、能力过硬、作风优良的村两委干部队伍,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组织保障。抓村“两委”干部队伍建设成了他驻村后的第一件事情,通过组织村“两委”学习,凝聚村干部的工作合力。积极组织村“两委”干部进村入户,推行村“两委”成员与贫困户、党员与贫困户结对帮扶机制,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难题。积极推进“阳光村务”,让村务“上墙进栏”,群众对村“两委”干部的信任度和满意度明显提升。

围绕脱贫攻坚,他全力寻求支持,带领村“两委”干部抢抓贫困村项目优势,通过“集中走访帮扶月”、“结对共建”等载体,积极协调争取项目和资金支持。同时,积极整合项目,确保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近年来,该村实施了包括林区道路建设、灌溉水渠修缮、安全饮水工程、道路改造拓宽等40余个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实现了户户通上硬化路、户户喝上洁净水的目标。

发展村集体经济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后盾”。为发展村集体经济,他与村“两委”一起积极研究发展思路和举措,明确了要以壮大发展茶产业为基础,以特色种养殖养业为支撑,以乡村旅游发展为突破的立体发展架构,因地制宜,选准项目,逐步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增强自身“造血”功能。该村集体经济收入从2014年的5。35万元,增长到2020年的11。17万元,年均增长15%以上。

天天住在村里,他和工作队队员们时时盘算贫困户的事情,一家挨一家地跑,时常坐在贫困户家里,和他们聊天,说心事。同时跑前跑后,为贫困户申请低保,核对政策,发展项目,帮助贫困户自立自强。仅今年来,就为27户已脱贫户“量身打造”了黑猪、油茶、木耳、中药材、母猪等特色种养脱贫措施,一站式帮助贫困户申请产业补助5万余元。为解决贫困户农产品销售问题,他积极联系爱心企业,搭建销售平台,优先收购贫困户家中的猪肉、笋干等农副产品。目前,该村已脱贫户人均纯收入达12000余元,同比增长24。16%。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扶贫工作虽然很辛苦,但听见群众说一句满意,看到他们一个笑容,就觉得特别有意义,特别欣慰,再苦再累也值得了。”XXX如是说。

驻村干部先进事迹材料2022(八)

溪下村是全县最偏远的村子之一,从市区到村委会有100多公里、2个半小时的车程,而且一半都是蜿蜒崎岖的山路。从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党组成员到偏远乡村的“第一书记”,XXX没有被艰苦的生活条件所吓倒,他很快适应了角色转变,沉下身子投入到脱贫攻坚工作中,这一待,就是三年。说起这三年的选派干部生涯,XXX自豪的说道“村里的产业兴旺、乡亲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咱老查打心底里和他们一起高兴!”

抓产业项目建设,促集体经济发展。溪下村生态环境优势明显,但是区位条件不好,村级集体经济薄弱。査纯积极带领驻村扶贫工作队和村“两委”一班人仔细分析村情,申报到村项目,流转潘田组农田种植水稻,新建溪下村茶厂,对外进行集体资产租赁,资金入股企业进行资产分红,2017年,溪下村集体经济收入首次突破10万元,实现贫困村出列。2018年以来,在发展茶叶、水稻种植的基础上,充分利用人脉资源,积极与黄山高新开发区企业黄山徽珍食用菌有限公司联系,实施香菇种植项目,壮大集体经济实力。如今,溪下村村级集体经济以茶叶基地为带动,形成了茶叶、香菇、水稻种植并驾齐驱发展,集体资产租赁、资金入股企业进行资产分红等项目共同发展的新格局,村集体经济收入稳定增加。

抓产业扶贫带动,助力贫困户增收。脱贫成效怎么样,扶贫对象说了算。査纯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这条主线,结合贫困户实际,落实好各项保障措施。为了增强贫困户主动脱贫的内生动力,他充分宣传和利用国家各项扶贫政策,动员贫困户参与产业扶贫,对有发展意愿的贫困户,帮助他们申请扶贫小额信贷发展产业增加收入。2019年,经过他多番对接后,黄山市桃源食品有限公司在溪下村设立了板栗加工业务点,为村里的增加了贫困户收入,带动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

抓社会扶贫成效,促乡村振兴衔接。查书记积极发挥自身优势,带领驻村扶贫工作队和村“两委”成员积极开展社会扶贫工作,抓出成效。张家坑、陈家坑两个村民组之间的山路崎岖险峻,两个村民组之间来往十分不便,査书记主动与黄山尚义橡塑制品有限公司联系,促成该公司捐助人民币20万元建成东方大桥,大桥的建成解决了张家坑、陈家坑两个村民组的生产生活问题。在其努力下,溪下村还与芜湖徽州商会签订了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合作协议,该商会到溪下村召开座谈会,对接实施扶持项目10余个,为大山深处的溪下百姓们带来了致富的好路子。

谈起这三年的驻村扶贫经历,查书记说道“与其说,是我帮扶贫困群众,倒不如说是基层工作教育和影响了我,让我理解了什么是农村现状、为什么要脱贫攻坚、怎样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有什么样的向往……正是在溪下村的日子,让我学会了安静地扎根,扎根于人民群众,扎根于他们的心里!”

驻村干部先进事迹材料2022(九)

XXX村位于积石山县中咀岭乡南部,距县城23公里,距乡(镇)政府所在地3公里,属于阴寒山区。全村十一个社共400户,1912人。XXX村是2013年确定的建档立卡贫困村,现有建档立卡户276户,其中脱贫不稳定户8户40人。边缘户7户39人,全村现在的主要收入来源是劳务和养殖。

2018年6月份,根据组织的安排,我到中咀岭乡XXX村担任驻村工作队长兼第一书记。驻村以来,在州人社局、积石山县委县政府以及中咀岭乡党委政府的领导、关怀和支持下,我和XXX村”两委”班子一齐团结奋进,扎实工作,采取多种渠道提高党员干部素质,筑牢了XXX村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经过近几年党和国家的产业扶持,我村主导产业走向规模化种植养殖,主要养殖羊、牛、猪、鸡。养殖业已成为我村群众增收主渠道之一。劳务输转方面,我村劳动力务工去向主要到南方电子厂,部分群众自主经营到全国各地开牛肉拉面馆,劳务输转已成为我村增收的主渠道。历年来共安装79盏太阳能路灯,美化亮化了XXX村环境。积极联系帮扶单位筹措资金18万元,慰问困难群众和困难党员、为村委会购置生活和办公用品。我的主要做法是:

一、深入开展党建工作,强基固本谋发展。

我从”抓班子、带队伍、强堡垒”入手,坚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带头兑现承诺,引导村”两委”干部在开展工作中,坚持高标杆定位,高标准落实。完善和健全了管理制度,规范开好”三会一课”,制定村级班子议事规则、决策程序,建立健全村务公开,确立民主决策,加强班子团结,增强组织的战斗力。建XXX村党建微信群,及时将习总书记的讲话、党的政策、党建知识、益农信息、扶贫攻坚政策向本村党员、干部、群众发布。每月定期召开党员大会、组织生活会,重温入党誓词,加强党员的党性教育;组织带领村党员学习《党章》,今年以来,认真组织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并结合“数家珍,说变化,话未来”竞赛活动和“说变化,感党恩,爱家乡”宣传教育活动,不断加强理论知识、业务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学习,认真学习党史、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扶贫论述摘编》以及中央和省州县关于脱贫攻坚的文件精神,努力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和理论水平,大力强化宗旨观念和责任,牢固树立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班子团结务实,群众满意度高。

二、转变观念、培育支柱产业

根据XXX村群众生计主要靠外出打工、养殖和种植粮食作物为主的实际,一方面在帮扶单位的大力支持下,与州、县劳务培训部门、乡政府和相关务工企业联系,鼓励群众外出打工,提高群众的经济收入。另一方面是深挖村情,走出一条大力发展山区经济和绿色经济的道路。及时协调帮扶责任人向农户宣传积石山县出台的产业奖补政策、劳务输转奖补政策和创业担保贷款政策。鼓励农户扩大养殖规模,积极外出务工,利用创业贷款发展生产。积极动员建档立卡户去外地务工,加强有组织劳务输转,为贫困户拓宽就业渠道,增加贫困户劳务收入。本村在攻坚期间发展了种植、养殖和劳务输转三大特色产业。其中种植业方面:积极调整种植业结构,引导群众压粮扩经,全村共有耕地面积2550亩,2021年种植油菜828亩,亩产350斤左右,单价3。5元左右,预计收入101。43万元;种植经济作物已成为群众种植收入的主要来源。养殖业方面:村集体经济注资54。2万元,发展专业合作社1个,带动脱贫户276户,鼓励引导群众发展户户养、规模养,截止今年底全村牛存栏达到320头,羊存栏达到1587只。其中专业合作社羊存栏240只。养殖大户逐步发展壮大,其中养牛10头以上6户;羊20只以上17户。养殖业以成为我村群众增收主渠道之一。劳务业方面:我村共有劳动力1156人,外出务工人员830人,务工去向主要到南方电子厂,月工资达到5000元以上,部分群众自主经营到全国各地开牛肉拉面馆,全村共有13户,就业人员达到108多人,每个牛肉拉面馆年均收入达到10万元以上。劳务输转以成为我村增收的主渠道。2021年度实施产业奖补项目受益81户486500元;劳务奖补受益145户114000元;雨露计划受益13户39000元。

三、认真调查摸底,心系冷暖惠民生。

近四年来,我走遍了XXX村的沟沟洼洼,经常性的走访入户,及时了解群众的急难所盼,通过自己走访了解、村民本人申请、社长反应等渠道来了解全村村民生产、生活情况,并根据不同家庭种植、养殖及外出务工情况,和工作队成员、村“两委”和帮扶责任人一起综合分析研判家庭收入,排查脱贫人口和边缘农户的返贫致贫风险的,对确实存在致贫风险的户,第一时间按照“12345”识别程序,上报乡振兴站,纳入监测对象,因户制宜逐步落实帮扶措施。在落实留守老人和儿童关爱行动方面,我和“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一起经常入户摸排,逐户逐人登记留守老人、妇女和儿童的数量,掌握清楚每户家庭的具体情况,针对性采取关爱行动。发放温暖过冬生活资料,逐户检查安全隐患,帮助清理清扫房前屋后环境卫生,清理整顿室内卫生,积极开展谈心谈话交流,第一时间了解留守老人、妇女和儿童的所想、所需、所盼,并及时予以解决,把党的关怀和温暖送到每一位留守老人、妇女和儿童的心田里,让他们在生活上不再困难、精神上不再空虚和孤独。

1990年刚参加工作时,我在积石山县居集学校当了一年的支教老师,教书育人,泽被后人。三十年后,我在直线距离不足5公里的XXX村当第一书记,精准扶贫,乡村振兴,我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奉献青春、奉献人生,人生能有几个三十年?无悔青春已然不在,在以后的岁月里,我将继续用自己的无悔人生谱写余生更华丽的人生篇章,为乡村振兴继续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驻村干部先进事迹材料2022(十)

她无畏艰险,走村入户,成为村情民情“一本通”;她多方奔走,积极协调,大兴基础设施,实现XXX村从“零”硬化路到29个村民小组公路全线硬化;她多方协调争取社会资金注入,帮助XXX村寒门学子圆了大学梦;她主动作为,谋思路、找出路,推动XXX村产业发展提质增效,群众收入稳中有增;她舍小家顾大家,不顾个人安危,全力以赴决战脱贫,实现XXX村“零举证”通过第三方考核验收;她在山里、在田里、在老百姓家里、在群众心里,用脚步丈量初心,赢得群众的普遍赞誉;她始终秉承“群众的认可是衡量工作成效的唯一标准”,责任勇担当,遇事迎难上,与扶贫“同船渡”,就像一个停不下来的“永动机”,源源不断为挂钩村群众“输电”“造血”。她是一个普通的90后女孩,XXX村驻村第一书记,XXX干部和群众口中的“东梅书记”。

到了XXX村,一问起“东梅书记”,群众总有说不完的话,道不尽的感激之情。“我学习的书桌是东梅姐姐买的”“我过冬的棉被是东梅阿姨给的”“我孙子生病时东梅书记带去看的”“我的命是东梅书记救的”“我家新房子的门窗是东梅书记帮我买的”……在他们每个人心里,都装着一个“东梅故事”。

初入基层,锻造立身之本

2019年3月,根据工作需要和组织安排,昭通市人大常委会机关一名年轻扶贫工作队员正式踏上了驻村扶贫之路。作为一个90后的小姑娘,XXX同志毕业后就考入机关工作,从未接触过基层。接到驻村通知时,她没有丝毫怨言,舍小家顾大家,克服“2岁的孩子需要妈妈照顾”等实际困难,毅然踏上了开往盐津县普洱镇的客车。村上的工作千头万绪,任务多而繁杂,涉及到政策落实和群众生活的方方面面。现实面前,她深知“道阻且长”“打铁还须本身硬”,努力学习将是干好驻村扶贫工作的先决途径。为尽快进入角色,她白天在同村干部一道开展工作时,认真学习群众工作方法;晚上大家都下班休息,夜深人静之时,她挑灯夜读,研读脱贫政策和有关知识,仅用一个月的时间就全面摸清了XXX村基本情况,大到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小到29个村民小组、811户村民的情况,161户贫困户的情况更是烂熟于心。通过坚持不懈地努力学习,加上对工作高度认真负责的态度,如今,每每问到XXX村脱贫情况和发展前景,她总有说不完的话题,只要和她谈起贫困户的情况,她总能如数家珍,人们都给她取了一个绰号“XXX一本通”。

真帮实扶,情系脱贫攻坚

XXX村辖3个自然村29个村民小组,有常住人口811户3748人,建档立卡贫困户161户739人。如何精准施策、推动高质量脱贫是她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竭力奔走夯实基础设施。刚到XXX村,当地群众就向她反映三尖片区村组公路硬化一事。她经深入了解得知,近年来,在昭通市人大常委会机关的帮扶下,XXX村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善,村容村貌大为改观,已有27个村民小组通硬化路,剩余两个村民小组未通,且项目已审批通过,但却迟迟未能动工。自此,三尖片区村组道路硬化便成了他的“心病”,面对群众的渴望与期盼,她多次向挂包单位请示汇报,与县、镇级领导沟通商榷,夜以继日辗转于XXX村与各级部门之间讲困难、争项目、表决心,后经多方协调争取,XXX三尖片区道路硬化工程顺利开工,并于2020年年初完工。至此,XXX村实现了29个村民小组公路全部硬化,彻底打通了群众脱贫的“最后一公里”。

(二)聚力扶智资助寒门学子。把贫困地区的孩子培养出来,是根本的扶贫之策。赴任后,XXX同志根据教育扶贫的相关政策要求,组织对XXX村义务教育阶段532名适龄儿童进行全面排查,扎实开展辍学生劝返和失学生送教上门工作,并与学校建立联动机制,及时了解、主动关心学生在校情况,打消学生辍学“萌芽”,确保控辍保学工作及时动态清零。2019年8月高考季,她所帮扶的一户贫困户子女考上了重点大学,却因家庭经济困难犯了愁。这事戳中了她的内心最深处,当年自己上大学时候,差点因为家里经济困难放弃了求学之路,她好像看到了当时的自己。经再三思量,她想这种情况在本村绝非个例,于是只身走访全村高考学生家庭,全面摸清情况,最终锁定了8户困难户。如何帮助这些学子扫除求学之路上的经济荆棘,成了她的“压心石”。她多方奔走协调,帮助咨询和办理上学贷款事宜,并协调社会帮扶资金注入,经过不懈努力,8名学子顺利上了大学。之后,她时常与学子们交心谈心,聊学习、聊经历,鼓励她们在校勤工俭学,大家都亲切地称她为“东梅姐”。

(三)两入险境践行“生命至上”。8、9月的盐津是多雨的季节,年复一年,这里的群众似乎已经习惯了大暴雨、涨大水,但她却怎么都习惯不了。每到多雨的季节,就是他的不眠季,每到下大雨的夜晚,就是她的不眠夜。2019年8月的一个夜晚,普洱大雨滂沱,哗啦啦的雨声惊醒了她的美梦,她一下子从睡梦中蹭起来,披上一件外套,冒着大雨,开着车往XXX地质灾害监测点去了。路上,山洪爆发、树木倒塌、巨石滚落,仿佛在经历着“生死劫”一般。到了事发地,他不顾个人安危,冲到最前面,毅然承担起了转移群众的重任。就在转移工作接近尾声时,突然,有群众大喊:“老王还在家里”。老王80多岁了,是一名独居老党员,参过军,打过仗,双腿留下了残疾……想到这里,她与转移队伍背道而行,再次深入巨石滚落的地质灾害点。群众揪心,大声呼喊,都说“完了完了”,10分钟过去了………在大家绝望的眼神里,突然燃起了希望的光芒,雨帘子里出现了一个身影,那个身子单薄的90后女孩,搀扶着80多岁的老党员,艰难的朝着这边走过来,大家忍不住欢呼起来。从那以后,每到盐津雨季,小姑娘只能靠着药物勉强入睡。

(四)“只要我有”决不落下一户。2019年10月,临近第三方考核验收,XXX村存在许多“修了新房、安不起门窗”的怪象,他心里纳闷,怎么“牛都去了,还在乎牛毛?”于是,她自己一个人开始了“独访”工作。经调查了解,这些群众中,有修房投入较多确实安不起门窗的,有觉得政策不公平故意不安门窗的,有举家外出家里无人安门窗的。针对这些情况,她分类对症下药,能做的都做了,唯独剩下一类人无法解决,那就是“无钱安门窗的”。“群众的利益是我追求的目标!”困境面前,她主动想办法、找出路、多方争取,甚至于自己借钱帮助群众安装上门窗。身边干部群众都一再问他:“这钱是送的还是借的?”她面带笑容地说:“等将来你们有钱了,再还我把,如果实在没有,那就当我恭贺你乔迁之喜的贺礼吧。”当时群众都纷纷被感动了,仅在两个星期内,XXX就实现了新房全入住的目标,这年的10月,成了XXX村的“乔迁月”,她帮助群众搬家,帮助群众整理家务,和群众一起“唠家常”,一起置办家具,忙的不亦乐乎。

(五)健康路上成了“猪脚妈妈”。2019年初,在排查全村医疗保障制度落实情况的时候,她遇到了一家人,小女孩父母均患有贫血症,小女孩患有地中海贫血,按照医生的说法,这病能治好的微乎其微,都是在过一天算一天,走一步算一步。听到这些,她哽咽了,喉咙硬的说不出话来,“怪不得1岁多了,还不能蹒跚学步、还不能呀呀学语。”此时,习总书记“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的一番话不由自主地在她脑海中浮现。为让小女孩健康路上不掉队,她四处打听,请了单位领导上门出主意、想办法,请了医疗领域的老朋友上门看诊,请了经商的朋友资助就诊,并帮助办理转诊转院有关事宜,把能做的都做了个遍。在大家的大力帮助下,2020年的春天,新冠肺炎疫情肆虐之时,小女孩的病情终于有所好转,每月定期输血维持生命。转眼间,小家伙两岁了,会说话了,她基本每周都会去看看这个小女孩,都会买些猪脚、红花生炖了给小女孩补血,时间一长,小女孩一看她进入家门,便跑过来笑呵呵的扑到她怀了,嘴里亲切地叫着“猪脚妈妈”,就这样,她又多了一个“孩子”。

(六)培育产业增强发展后劲。一直以来,XXX村因地理环境等因素的制约,基本没有致富产业,贫困群众大多靠劳动力外出务工维持生计。但这两年来,XXX村年轻劳动力都不愿意外出了,他们在村里就找到了挣钱的路子。500亩三角梅、1500亩紫薇花、500亩果蔬、肉牛养殖基地、果蔬养殖基地,一个个特色产业项目不断兴起,群众致富有了新载体,绿色发展看到新希望。还有村里定期不定期开展的种养殖技术培训、水电技术培训、口对口劳务输出、劳动力定向培养等,产业培训为XXX村脱贫奔小康注入了活力,百姓的“钱袋子”一天天鼓起来,村里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更强了。而这些都与这个90后女孩的努力分不开,没有哪一件不是她带着村干部、村“能人”面朝黄土背朝天干出来的。截止2019年12月,XXX村稳定脱贫153户712,贫困发生率由2014年的17。23%降至0。67%,收入远超国家贫困线以上。

扎根一线,书写扶贫答卷

只要有信心,梦终究会实现。2019年是盐津县脱贫攻坚的决战之年,能否如期顺利实现脱贫摘帽这一目标,是对所有奋战在脱贫一线扶贫干部能力、素质、决心的一次全面检验。尽管自己在脱贫攻坚的大潮中犹如一颗小小的螺丝钉,但她确信,通过自己的努力,团结带领村三委干部和驻村工作队员扎实工作,一定能如期交得出、答得好XXX村脱贫攻坚验收答卷。皇天不负有心人,经过努力,2019年5月,XXX村毫无悬念一举通过脱贫验收,也圆了她的心头梦。

重任在肩头,毅然选择担当。盐津2019年要实现脱贫摘帽,她深知时间紧、任务重。重任面前,她选择担当,成了集住房保障组、医疗保障组、收入保障组、饮水保障组、环境卫生组、感恩教育组、产业发展组等于一身的“组长大户”。作为驻村第一书记,她把太多的责任压在了自己娇小的身躯上,然而,她好像永远有耗不完的精力,事事亲自抓、困难主动上、难题主动解,坚持一天一会总结部署,没日没夜奔走呐喊,她始终把脱贫攻坚工作记在心里、抓在手里,换来的,是沾满泥泞的双脚、长满茧子的双手、布满血丝的双眼,当然,还有群众满心欢喜的笑容。

纪律挺在前,锻造优良作风。驻村以来,她严格遵守驻村工作纪律、生活纪律和群众纪律,坚持吃住在村、工作在村,从来没有离过岗,从来没有犯过错。她把主战场安在田间地头、在农户家里,天天下村入户,始终把群众对工作的满意度作为衡量工作成效的标尺。开展“百日攻坚”以来,她以严实的工作作风坚持百日无休,紧紧围绕收入、住房、教育、医疗、饮水、环境卫生、拆危拆旧等重点开展工作,把自己锻造成一个“铁娘子”,实现了各项工作及时清零,脱贫成果得到有效巩固,努力让脱贫成效经得起历史和人民的检验。

舍弃吾小家,只为不悔情结。XXX同志是个工作狂,心里只要想到工作,总是连父母、子女、家庭都顾不上了,“5+2、白+黑”早就成为常态。在她内心深处,对家庭、对年迈多病的父母、对尚未满2周岁的儿子充满了愧疚,但为了那份扶贫情结,她把眼泪滴落在别人看不到的角落。XXX村冬季常是阴雨绵绵,道路湿滑。2019年11月,她有孕在身仍坚持天天入户走访,不料下村途中滑了一跤,鲜血直流,到医院后医生告知孩子保不住了,并嘱咐要卧床休息半个月。听到这个消息,她心里慌了,慌的不是自己的身体、不是没保住的孩子,而是卧床休息要耽误工作。当天下午,接到通知,县里考核组要到XXX村考核验收脱贫工作,她立马拔了输液管,奔出医院,自己驾车直奔XXX。直到现在,她才说想起来后怕,因为自己从未开过长途高速路,可当时根本没想这么多,只知道验收组要来了。

XXX同志是“渺小”的,正如她纤瘦小巧的身体,也印证了她常说的那句话,“奋战在脱贫一线的工作者千千万,自己只是其中最普通的一个,能参与脱贫攻坚这场战役已是一种幸运,所有的付出都是自己的职责所在,所有的经历都是一种财富,所有的努力终将化作胜利的果实。”XXX同志是伟大的,她用无悔的坚守和执着铸就起XXX村群众脱贫路上的钢铁长城,浓缩成乌蒙大地上成千上万脱贫攻坚一线工作者的美丽身影。展望未来,她表示:“接下来的路还很长,巩固脱贫成效、推进乡村振兴还有很多的工作要做,只要群众需要,只要我有,我将一往无前、不胜不归。

驻村干部先进事迹材料2022(十一)

XXX,男,汉族,1983年出生,2001年参加工作,201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在新疆阿克苏69221部队、甘肃省军区服役。2007年退出现役,来到兰州市军队离退休干部第三休养所工作至今。工作以来,XXX同志始终保持着军人的优良作风,吃苦耐劳、勤勉工作、待人友善,连续多年被单位授予“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2020年初,面对新冠肺炎疫情肆虐,他不忘为民初心,时刻牢记担当使命,坚守在疫情防护第一线。舍小家、为大家,是驻村帮扶工作队阻击疫情攻坚战线上的榜样。

不忘初心,坚守岗位葆本色。2019年10月,兰州市军休三所在调整驻村帮扶干部时,XXX主动请缨,申请到农村工作。他说“我来自农村,我是农民的儿子,我热爱农村农民,我愿意为我省的脱贫攻坚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大滩村不同全国同步进入小康社会,我绝不退出战斗。”这既是他的“请战书”,也是他的“军令状”。到村伊始,XXX便积极投入到脱贫攻坚工作中,他迅速熟悉村情社况,先后遍访全村58户建档立卡户,详细记录每个家庭的基本情况,对于群众反映的实际困难,他总是努力协调解决。

2020年伊始,面对来势汹涌的疫情,作为退役军人的他再次请战,主动要求到帮扶村参加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顽强毅力,坚守在疫情防控最前线。他常说“我虽是一名退役军人,但我要始终保持军人的本色。听党指挥,作风优良,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则必胜!我现在也是大滩村的一名成员,而且我还是一名党员,越是在这种困难的时刻,我越要往前站,始终与村民心连心。”

他深知,要打赢这场疫情阻击战,单单靠村社干部是不够的,必须要广泛参与,要坚持群防群控、依靠群众,打通疫情防控的最后一公里。他带领村社干部加强宣传引导,先后入户向群众发放《致群众的一封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防控知识手册》等150余份。采取拉横幅、张贴通告等多种形式,在大喇叭、微信群宣传防控知识,引导群众不信谣、不造谣、不传谣。面对农村群众信息获取渠道单一,文化水平程度不高,对于网络上流传的有关疫情防控的信息的辨识度不高,极易产生盲目轻信、盲从跟风的行为,他总是第一时间在微信群中转发权威媒体发布的信息,同时利用村广播喇叭及时对村民容易产生误解的消息进行澄清,引导正确的舆论导向。通过一系列的宣传,切实有效地坚定了村民对疫情防控的信心。

疫情就是命令,防疫就是责任。“当前,我们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全力做好疫情防控,虽然我们村小人少,外地回村人员只有零星几个,但我们不能有丝毫懈怠,不能心存侥幸,环境是无声的教育,行动是最好的感召。我们党员干部要身先士卒、以身作则,用实际行动影响和感召全体村民投入到这场战疫情阻击战中。”在疫情防控安排会上,XXX如是说。

1月27日,榆中县马坡乡对大滩村在没有进行群众聚集性活动报备的基础上,仍然在红白丧事上举办人员较多的群众性聚集活动一事进行了通报。XXX看到这份通报后立即与村干部取得联系,详细询问具体情况,督促村干部亲自到场查明情况,并对群众进行解释劝说,迅速疏散聚集群众,同时要求村社干部对村内村民即将举办的婚礼进行摸排。得知有一户村民要在春节期间举办的婚礼,他与村社干部前去积极解释劝说,顺利做通了村民的思想工作,将婚期延迟至疫情全面控制以后。面对一些不配合的群众,他总是耐心细致地做着解释工作,告知群众疫情的严重性和危害性,安抚着群众们的情绪,使他们能够正确认识此次疫情。他说“我们敲开的不仅是群众的家门,更是敲开了群众的心门,我们把党和政府的的关怀传递到群众心里,群众才会更安心。”他的付出得到了村民的理解和支持,村内在疫情防控期间再也没有出现过聚集性群众活动。

大滩村设有两个疫情防控卡点,值班人员吃住在简易帐篷中。值班人员有无防护用具,能否保证按时吃饭,取暖住宿用具够不够,这些问题始终让XXX牵挂在心。他每天前往疫情防控点察看值班人员到岗工作情况,详细询问进出人员事由,指导值班人员做好各类台账资料。他与驻村帮扶工作积极协调派出单位,为防控点送来方便面、口罩、消毒液,有效解决防控值班人员的生活困难。

村委会是村里聚集人员相对较多的地方,他到岗以后带领村社干部做好每日清理、做到村委会办公场所消毒无死角。在大家足不出户自我隔离的时候,他带领村社干部进村入户喷洒消毒水。带领村医向隔离人员宣传隔离知识,确认着每一个群众的信息,向群众宣传做好消杀和测温,全力以赴把好村社健康关、隐患排查关,筑牢疫情“第一防线”。

大滩村位于兴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村内植被茂密、河流较多,是重要的水源涵养地,也是野生动物出没地。他每天与村社干部徒步往返10公里山路,前往察看水源地安全状况和野生动物有无异常死亡情况,做好详细记录及时上报,确保河流流经地段村民生活饮水安全。同时在村内张贴野生动物保护通告,坚决杜绝村民上山捕获野鸡野兔等野生动物。

为了助力疫情防控,他充分利用村内大喇叭、微信群、公告栏,引导村民参与环境卫生保洁,提高村民疫情防控意识,引导村民搞好个人卫生,做好自我防护,外出戴口罩、入门勤洗手、居家常通风,加强村民健康教育。带领村社干部和村保洁队伍对村民房前屋后垃圾乱扔、柴草乱堆、污水乱排等“脏乱差”突出问题进行集中整治。引导村民及时清理厨房、厕所、起居室食物残渣、污垢、杂物,清扫房前屋后垃圾、废弃物,力争室外有序摆放、整洁美观,室内干净卫生,清爽雅观,积极创建洁净庭院,美丽乡村。

勇担使命,舍小家为大家。在这个特殊的春节里,他放弃了和与家人团聚的美好时光。到岗工作的那一天,他年幼的女儿感冒尚未痊愈。临别出门前,女儿依依不舍。他拉着女儿的手说“爸爸是一名共产党员,也是一名军人,现在有困难,爸爸必须冲在最前面。你不要为爸爸担心,在家照顾好自己,等到打赢了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爸爸带你去看村子里那漫山遍野的花朵。”说完他便踏上了疫情防控的前线。这其中,有家人的牵挂和担忧,有隔离人员的不配合,他却咬紧牙关,始终默默坚持,做到不计报酬、不惧危险,充分发扬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有效筑牢了人民群众的生命防线。守护好人民群众安全,让党旗高高飘扬在抗疫防疫的第一线。大滩村老百姓都夸赞他和去武汉的医务人员一样,是最美的“逆行者”。

在接受兰州综合广播记者采访时,他说“我不敢被称之为‘最美逆行驻村干部’,在脱贫攻坚第一线上,有许多像我这样的驻村帮扶干部,我们的力量是有限的,更多的是一份责任、一份坚守、一份陪伴,我只是他们的一个缩影。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时刻,我们放弃节假日,持续奋战在疫情防控第一线,这是我们的使命。我们与全国人民一起,同心协力,众志成城。因为我们心里装着一个信念:一切听从党召唤,打赢疫情阻击战!继而再接再厉,攻坚克难,取得脱贫攻坚的全面胜利。”

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驻村干部先进事迹材料2022(十二)

金杯银杯,不如百姓的口碑。提起“老严”,湖田村里的老百姓都竖起大拇指:“这个人不赖,干得好!”群众朴实的话语是对XXX最美的褒奖和认可。

驻村后他费心最多的就是规划发展的要事,驻村第一天,就开始了挨家挨户的走访工作,充分了解民情,组织召开村“两委”座谈会,熟悉村情概况。湖田村土地贫瘠,缺水少田,全村最大的连片在耕土地不到50亩,村级集体经济薄弱,缺乏特色主导产业支撑,面对这样的实际情况,在全面听取村“两委”成员和群众意见后,他牵头制定了村里几十年来的第一份规划——《湖田村三年发展规划》。围绕规划,他一件件去落实,三年来村里的贫困户收入有了明显的提升。

驻村后他用心最多的就是产业发展的大事,针对劳动力外出导致的抛荒地增多现象,在了解市场、找专家咨询后,他决定带领村民们在抛荒土地上种植青梅。发展思路定下后,马上动手开展土地流转工作,土地流转涉及农户多,工作量大,他白天在村处理日常工作,便利用晚上时间去农户家做思想工作。经前期充分的谋划和准备,2018年1月,50亩“抛荒”土地上,一棵棵青梅苗整齐的树立在田地中,今年已经开始挂果。三年来,还发展了40亩黄精种植,扩建了50亩优质水稻种植基地。依托产业扶贫办起了茶叶加工,搞起了红色旅游项目,新建了旅游停车场,盘活了村级集体资产,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越过10万元大关达到12。44万元,村里的“六个一”产业越来越丰富,村民的口袋也越来越鼓。

驻村后他操心最多的就是老百姓的“小事”,村组内有一条过水路,遇到雨季的时候车辆根本无法通行,老百姓大部分的茶园和生产资料都在河对岸,茶叶季期间村民骑车采茶不方便且存在一定的危险。为方便群众生产生活,他第一时间带着村党支部书记与交通水利等部门对接,争取项目资金,对过水路进行改造提升。2019年11月,村民盼望了十几年的过水路改造终于动工,村里的老党员胡其根激动不已:“修了这座过水路,以后我们就不用徒步半小时上山采茶了,严书记来到村里后,老百姓得了大实惠,我们都感谢他,感谢党的好政策!”

在全县选派干部“擂台比武”分享大会上,XXX作为第七批先期派驻的驻村扶贫老兵,向全体选派干部分享道:“在今年年初,我们向湖田村全体村民承诺在村要做好的十件事现在都已经全部完成,但作为一名选派帮扶干部,我要做的远不止于此。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说‘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我时刻准备着,带领湖田村民向着乡村振兴再出发。我深爱这片土地和这里淳朴的乡亲,三年短暂扶贫路,留下一生‘湖田情’。”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