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吧作文体裁读后感内容页

给教师的100条建议读后感

2024-03-12 18:11:25 读后感 打开翻译

给教师的100条建议读后感 篇1

“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这次寒假,作为新任教师的我迫不及待地打开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学习这位前辈给我们这些新任教师的谆谆教诲。

书中,苏霍姆林斯基说道:“我一直都认为,教育工作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教会孩子用心去认识世界,用心去感受人的状态,不仅仅是亲人、朋友,更是他在成长道路上碰到的每一个人。教会小孩感受他所遇到的人的心理压力和痛苦,也是一种最细致的教育能力。”读完这段话,我感触良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因此教育是需要人文关怀的,仅仅是教会孩子们知识而忽略其他方面的发展,培养出来的只能是冰冷的做题机器。作为教师我们应该重视孩子的共情和感知的能力,教会孩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如今的社会给孩子们带来的影响是多变的、是繁杂的,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不免受到一些不良信息的误导,这时候,作为引导者的我们更应该耐心地因材施教,用善意去感染孩子,教会孩子学会用“仁爱”之心看待世界。

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在成长过程中总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意外”让家长和老师头疼不已。而在苏霍姆林斯基的眼里,这世界上没有永远的后进生,每位学生都有他独特的地方,都有他可塑造的一面。他用丰富的案例告诉我们,教师应该“人尽其才,物尽其用”,不放弃每一位学生……书中的一个个故事给了我很多新的方法和启发,也让我重新认识了“教师”一词。

做老师难,做好教师难,做让孩子喜欢的教师更难。面对当今教育改革的新形势,面对新时代的学生,对教师来说是一种挑战,更是一种突破自我的机遇。教育工作是任重而道远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为我们这些新任教师提供了方向,指导我们如何做“教师”,如何做“好教师”,如何做“顺应时代发展的好教师”。

给教师的100条建议读后感 篇2

读一本好书,犹如品尝一杯美酒,让人回味无穷,犹如品尝一杯清茶,让人心神怡。假期拜读了《给教师的100条建议》后,对于我来说有拨云见日之感。作者从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出发,把教育孩子的好建议向我们娓娓道来,为我指点迷津,让我受益颇丰。

在《给教师的100条建议》一书中,赏识教育是其精华,贯穿全书始终。如何让学生在学习时像追逐蝴蝶那样快乐呢?这本书告诉我:要学会赏识自己的学生,充分肯定学生,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树立学生的信心,促进学生进取,我们要时时刻刻让学生体味到学习的乐趣。

赏识就是尊重孩子、欣赏孩子、鼓励孩子、帮助孩子,扬起学生自尊、自信的风帆。因为当今的孩子都是高自尊、高智慧,平时我们在教学中注意多竖大拇指、少批评、少指责。俗话说:“树活一张皮,人活一张脸”,即人的面子就是人的尊严,人性最本质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尊重和欣赏。小学低段的孩子,他们的心里都怀揣着一个美好的梦想,老师应多给学生搭建属于自我的舞台,让他们体会成功的喜悦,心中燃起希望的火焰,从而增加自信,老师多用激励性语言,多赏识少批评,用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去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的缺点。实践证明生活在赞扬中的孩子很容易自信,但长期生活在批评中的孩子则易懦弱,丧失信心。老师应把赞赏这股暖流洒进学生心灵,哪怕是一个鼓励的眼光,一次轻轻的抚摸,一个淡淡的微笑,只有孩子切身感受到了真实的爱,才能打开孩子的心灵之门,使他们快乐地融入班集体中。老师的赏识是学生心中的太阳,太阳的热温暖着学生的心田,让他们回报社会。作文 WwW.ZuOwENbA.NeT

与书为伴,我感慨一滴水就是一片海;与书为伴,我惊叹整个世界就是一本书;与书为伴,我深悟我们的教学是一门深奥的艺术。多读书,就会让我们在工作中有了更为明确的方向和借鉴,从而工作充满了信心,不再迷茫。

给教师的100条建议读后感 篇3

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一名为多为社会主义培养接班人的教师,需要通过不断学习。这个寒假有幸拜读了苏霍姆林斯基先生的《给教师的100条建议》,这是专为中小学教师而写的一本书。在这本书中,苏霍姆林斯基先生像是在讲故事一样娓娓道来,通过真实生动的案例以帮助我们解决在教学中会遇到的困惑和问题,引起了我们强烈的共鸣。

《给教师的100条建议》中每一条案例谈一个问题,有生动的实际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很多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书中众多观点对我影响都很大,其中最能引起我的共鸣的就是尊重每位学生的特异性,也就是孔子在《论语》中所述的因材施教。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苏霍姆林斯基先生在书中提出:教育者的使命就是让孩子各方面得到和谐发展,这种和谐发展的前提又是对每一个学生个性的尊重。“和谐的教育——这就是发现深藏在每一个学生内心的财富。教育的明智,就在于使每一个人在他的天赋所及的一切领域中最充分地表现自己。”就像书中语文老师尼娜彼特罗芙娜对待学生米哈伊尔一样。米哈伊尔在平时上课中把尼娜彼特罗芙娜气得脸色发白、双手颤抖,但当这个“两分生”——米哈伊尔很潇洒地为她修理好电视机后,尼娜彼特罗芙娜感到非常的难受,甚至是久久地坐着,哭着……尼娜彼特罗芙娜深深地感到自责:我们做教师的人,怎么会没有发觉,在我们认为无可救药的懒汉和毫无希望的“两分生”身上,在他们的心灵和双手里,还蕴藏着天赋呢。这一事例不禁促发我深思:米哈伊尔在老师眼中是一名“两分生”,同时也是一个很有天赋的电视机修理工,我们班里的学生何尝不是如此呢,每个学生身上都有我们没有发现的天赋呢。这就告诉我们在今后的教育对学生的评价中不能再以考试成绩去衡量学生,是否应该多一把衡量的尺子。教育必须尊重学生的差异性,日常的教育活动中,应当尽可能地设计不同的评价标准和方法“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会多出一批对社会主义建设有用的接班人”,这应该成为所有教育工作者共同的目标。

我目前在邰城实验学校教小学美术课程,小学生更倾向于选用五颜六色的彩色笔进行绘画,表达自己的想法。如果只用考试成绩这一把尺子去衡量,学生中的多数也就是所谓的“两分生”往往被老师忽视,况且小学阶段对他们的成长和学习兴趣的建立很重要。我们应该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用鼓励、欣赏的眼光来看待他们,促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发挥艺术想象,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体验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引导学生从数学角度去观察生活中的美,生活中的艺术灵感,转变学生美术兴趣不高,艺术感弱的现状,为美术感悟能力有偏差的学生提供了新的发挥才能的平台与空间。例如:教学人美版小学美术第二册第13课《我们身边的线条》的过程中,我先是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的线条,让学生感受到线条在生活中无处不在。然后,让学生回忆自己生活中印象深刻的线条,鼓励学生思考生活中自然物和人造物中的线,进而感受:这些线给我们什么感受?体验曲线、直线、折线给人的不同感受?让学生从生活中感受到美术的魅力,生活化的教学内容能够为美术教学增添魅力,能够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美的事物,感受到美是怎样产生的,虽然小学美术教育不可能让每一位学生都成为艺术家,但是能够让每一位学生都学会欣赏美,学会感知美,成为善于发现美的人课堂中他们的表现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赞赏,从他们的表情中我看到了自信和成就感的满足,相信小学时代的这种经历可能会对他们的一生产生积极影响。

当然平时工作中偶尔也会遇到把我气得脸色发白,双手颤抖的学生。我现在任教的班级中有一位男生,特别淘气,犯了错误不服管教,常与老师顶嘴,在与他的接触中我发现,教师直接指出的错误往往会引发冲突,那我就考虑换一种方式,用表扬的办法拉近他与老师的距离。说实话,想表扬他真的很难,终于机会来了。在一次考试时,我发完试卷,首先和同学们约法三章:不准传递任何东西、哪位同学借笔要告知老师。在监考过程中,我没有想到的是第一个支持响应我的竟然是这位有错说不得,经常与老师顶嘴的男生,举手告知我他需要借笔,我立刻抓住这个机会,对他的行为大加表扬,不仅带动了其他同学,使考场秩序井然有序,而且更主要的是在这位同学身上逐渐地发生了越来越多的改变,与老师的关系越来越亲近,与班级同学越来越和谐。

由于家庭环境、教育背景、学生个人天赋以素质不同,学生存在着个体差异,根据孩子的天赋、性格、兴趣爱好不同,承认学生差异性,用爱去发现孩子们的优点和天赋,发挥其潜能,也有利于培养更多的社会主义建设者。苏霍姆林斯基虽然与我们处于不同时代,来自于不同的国家,但书中的许多经验都值得我学习,引起了我的共鸣,这些都将成为我一生享用不尽的财富。

给教师的100条建议读后感 篇4

在教育界,有一位鼎鼎有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作为一名新教师,我急需汲取教育相关知识和观点。这时,刚好看到学校推荐了一本苏霍姆林斯基的名作——《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我兴趣极大,迫不及待的找到了文章,打算好好阅读。

作为一名新入职的教师,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教学经验不足,教育机智不足。我也是第一次带人多的大班,这样班级中的学生特点非常特殊,两极分化非常严重,后进生学习态度难以改变;学生的纪律问题常常最让人头痛。每当这时候,我都很难想出对策。不仅打击

了我的教学热情,还让我对自己的能力产生了极大的怀疑。

正当我看不清方向时,苏霍姆林斯基告诉了我答案。《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是苏霍姆林斯基专为中小学教师而写的。书中每一条谈一个问题,有生动的实际事例,再加上理论分析,生动形象,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这能让我找到很多我在教学时遇到的学生事例,对比找到解决和处理的方法。他让我获得了宝贵的经验,而不用在漫长的教学中,费力的独自前行,独自摸索,独自总结。他让我避免了一些错误的想法和错误的方向,让我站在了他这位巨人的肩膀上。作为一个汲取了前辈心血与心血的小小新人,也拥有了难得的智慧,和教育机智。经过举一反三,我还想到了,我应该多去学习优秀教师的经验与智慧。她们在课堂上总是那么得心应手、左右逢源、游刃有余,不管学生出现什么突发事件,他们都能巧妙引导,同时精心备课,研究设计科学的教学环节,经常创新创造,让学生能快速接受,并享受课堂。我应该多与她们交谈,虚心求教,认真聆听她们口中的事例与宝贵经验。她们的智慧闪闪发光,我学到其中一两分便已经十分受用。

读教育相关书籍,学习他人经验,不仅安抚了我备受打击的灵魂,也让我学会了许多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增长我的智慧。

让我头痛的第二个问题就是,我一开始很把握好自己对后进生的态度。高年级的部分学生逐渐走进了叛逆期前期。他们性格极具特征,张扬、跳脱、喜欢在其他同学面前表现自己,所以会频道的接话或挑衅老师。调皮的事一件不差,唯独不听课学习。这常常让我十分头疼。其中一些后进生表现的尤为过分。作为一个新入职的老师,在某些被激怒的时刻,我常常觉得几乎要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气,或者也闪过想要放弃的想法。但是,在读过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以后,我能逐渐宽心,改变自己对后进生的想法。他告诉我们,教师的天职就是关爱学生,我们不应该区别对待每一个学生。我们应该与学生做朋友,了解他们内心真正的想法,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明白他们的真正需求。从而解决问题,帮助到他们。每个孩子有自己特殊的经历,或者个别孩子缺少关心和关爱。这致使了他们在叛逆期前期,思想不够成熟,或者是一些不好的情绪难以发泄,所以才会在学校失控。一切都有缘由,每一个学生其实都是可造材,每一朵鲜花都不应该被放弃。

看看这些观点,再回忆之前的教学生活中改变的一些后进生,在走进他们内心以后,他们确实会和你交心,认真的把你当做朋友,相信你,信任你,从而在学习或者纪律上达到一个让人惊讶的好结果。再想一想,花园里的每一朵花也不可能是完全相同的。如果所有孩子都是同一幅样子,美丽的千篇一律,那么这片花园也即将会变得非常无趣。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是一本会让我收益一生的书。当迷惑时,迷茫时,愤怒时,或者忘形时,都可以打开书本,在里面寻找到解决办法和抚慰心灵的话语。学海无涯,作为一名老师,我也一定会多读类似的、相关的名著,开拓我的视野,陶冶我的心灵。

给教师的100条建议读后感 篇5

苏霍姆林斯是一位具有30多年教育实践经验的教育理论家。他写的学术著作《给教师的建议》,是一本非常好的指导教育理论和实践的书籍。书中作者以”建议”的新颖形式,共谈了一百条建议,恳切地与读者谈心,使人听来毫无刻板、说教之感。全书皆为经验之谈,涉及教师经常遇到的棘手问题,读来令人备感亲切、深受启发。读着此书,就好像一位智者站在你面前,循循善诱,给我排解烦恼,给我指点迷津,又犹如一位和蔼可亲而又博学的老人,在我遇到困难的时候及时给我以帮助,让我充满信心……

书中每一条谈一个问题,有生动的实际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很多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娓娓道来,能开阔教师的眼界,提高水平。世纪老人冰心曾说过:”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这是一句至理名言。读完这一百条建议我发现虽然现在教育形势发生了很大改变,但苏霍姆林斯基那光辉的教育思想对现在的教育工作者来说,丝毫不显过时。苏霍姆林斯基不愧为伟大的教育理论大师,针对教师的困惑和不解,好像与教师面对面地交流,读后让人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给教师的100条建议读后感 篇6

这几天阅读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100条建议》。下面是一些摘记,摘记下面是我的一些感想。

原文:教育天赋的基石——就是深信能够成功教育每一个儿童。我不相信有无法纠正的儿童、少年、青年。要知道,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世界的大门才刚刚为他们开启,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我们要避免压制、毁坏、摧残小孩子身上的美好、善良和人性。

感想:很多时间,教育就是一种信念。你觉得这个孩子行,你所做出的教育行为肯定积极的。但是如果你觉得这个孩子不行,那么你的教育行为可能是消极的。所以在教育生活中,你看待孩子的视角很关键

原文:教育教学的艺术和技巧就在于开启每个学生的力量和能力,而后让他们感受到在脑力劳动中收获成功的喜悦。而这意味着在教学中应该实行个性化培养,既包括脑力劳动的内容方面(在习题特点方面),也包括时间方面。有经验的教师会在课上给一个学生布置两三道题,甚至是四道题,而给另一个学生只布置一道题;一个学生的题更为复杂,另一个学生的更为简单;一个学生要完成创作性的语言写作任务,如写作文,另一个只需研究文学作品的文本。

感想:在《给教师的建议》中,选一句最喜欢的话,那就是“请您记住,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这句话从我第一次看书就喜欢上了。教师工作的专业性,很大程度上是要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教育。不同的学生应有不同的教育方法。孔子也说了要因材施教。但是回到现实教育环境中,因材施教仍然需要巨大的勇气,特别是面对优秀学生我们舍不舍得给这些学生少做一点题。

给教师的100条建议读后感 篇7

几年前粗略的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100条建议》,总觉得这本书过于理想,要求老师要无条件的信服孩子的天性是善良、求上进的。现在再看,这本书告诉我教师要有爱的能力,教师要有学习的能力,学无止境。

寒假闲暇期间,我不能用旅行来邂逅美好,但可以用好书来碰撞心灵。重读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100条建议》,就好像有一位智者站在面前,他循循善诱,给我排解烦恼,给我指点迷津,书中每一条谈一个问题,有生动的实际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很多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娓娓道来,有益于教师开阔眼界,提高水平。

书中众多理论对我影响深远,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二条“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一看着题目我就被深深吸引了。是啊,我们经常听到老师们这样谈论“我忙,没有时间啊。”平时,作为班主任的我,也经常这样地抱怨。一昼夜只有24小时,每天在学校工作9个小时,有时,也不止这9小时,而且这几个小时是排得满满的:备课、上课、批改学生的作业、辅导学习能力比较差的学生、还要时常接待家长、处理学生之间发生的摩擦,另外搞好班级的环境布置,完成学校的其他工作等等,已经是有点应接不暇,更何况,晚上回到家还要忙着家中琐碎的事情。那么教师的时间到底从哪里来呢?带着这个问题与烦恼我仔细阅读了这-章节。书中写到: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那你就要读学术著作。

知识越少越准确,知识越多,疑惑也就越多。对啊!这段话发人深省,让我从本质领悟了一些教育技巧的奥秘。我不应该总是抱怨没有时间,抱怨事情太多,我应当在自己所教学的语文这门学科中,使学校书里包含的那点基础知识,成为入门的常识。在知识的大海里,我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那点基础知识,应当只是沧海一粟。明白了这些道理,一切抱怨都抛到了一边。

古人云:“开卷有益”。常读书和常思考,会使我们勇于和善于对自己的教育教学作出严格的反省和内省,既不惮于正视自己之短,又要努力探究补救途径,更要擅于总结自己的或同行的成功经验,从中提炼出可供借鉴的精华,为理论的突破夯实根基。

给教师的100条建议读后感 篇8

在上学时期老师的推荐下,我有幸拜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当时对于这本著作的理解也只是停留在理论阶段。这次,当我重新读完这本书时,深刻领会到了这本书中的建议对刚踏入教师行业的我来说,是非常的宝贵且重要的。

书中提到:“如果学生没有学习的积极要求,教师越是把注意局限在知识上,学生对自己学习上的成绩就越冷淡,学习愿望就越低落。”这提示我们,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尤为重要的。当学生对本门课程产生极大的兴趣时,他就会自觉地跟上老师的课堂,专心认真,对知识本身产生更加深刻的理解,激发学生想要了解更多知识的欲望,促进学生得到全面发展。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将自己的课堂变的更加生动有趣,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这一部分的知识怎样可以让他们更容易接受,怎样在比较枯燥的知识点讲解中尽量做到生动、有趣,这些都是我应该努力学习,不断探究的内容。

同时,书中也提到:“在任何时候也不要急于给学生打不及格的分数。请记住:成功的快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对此我认为,在教学中应该合理有效采用鼓励教育,我也在我们班级里采取的这种教育理念,在部分同学的身上,也能看到明显的效果。有些比较内向的孩子,或者学习上稍微吃力一些的孩子,他们是班级里的大部分学生,他们更加需要鼓励,更加需要成功。有时一句简单的“你最近的进步非常大”、“你这个问题回答的真棒”,也会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和自信的力量,这是批评所不能带来的。

这本书中还有很多与师生关系、家校合作,以及教师自身发展非常有用的建议,这都是我要不断学习的内容。“少一点指责,多一点鼓励;少一点叹息,多一点关心;少一点抱怨,多一点苦干;少一点随意,多一点认真。你会觉得学生多了一份可爱,生活多了一份阳光”,我会将这样的态度带到教学中,去感受学生以及生活的美好。

给教师的100条建议读后感 篇9

早在大学刚毕业的时候,就知道前苏联教育大师苏霍姆林斯基及他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可惜那时候人太浮躁、太功利、太没有耐心,始终只是浮光掠影,一目十行,囫囵吞枣般读了读,丝毫没有从这本伟大的教育名著中吸收到营养。终于在这个寒假,又重新开始认真阅读这本书。

我集中阅读完这本书后,最大的感受是苏霍姆林斯基的成功源于他抓住了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本质:那就是想尽一切办法,创造最好条件让学生去阅读,大量的阅读,不断地阅读。他说:学生如果没有学会迅速地、有理解地、有表情地阅读和感知所读的东西就谈不上顺利地学习。又说: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一个能够在阅读的同时进行思考的学生能够更顺利完成任何作业。是的,包括我在内的很多老师之所以觉得学生难教,课堂效率低下,学生学习欲望低的最大原因就是因为不注重创造条件让学生去广泛的阅读。阅读能够拓展学生的思维,增强他们的语言理解能力,提高他们的注意力,可以让他们更好的理解老师上课讲的内容将课外知识与课内知识融会贯通。这告诫我在从今往后的教师生涯中不管走到哪个学校,无论碰到什么学生首先要做的第一件事情都是想方设法让他们阅读,甚至整个课堂教学时间的40%以上都可以放在阅读和引导阅读上。要收集图书,建立图书角,引导学生,鼓励学生甚至于强迫学生去阅读。

苏霍姆林斯基不但强调了阅读的重要性,在阅读什么,如何阅读方面也有很独到的见解。他认为在正式开讲一个新知识点前,比如历史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必须让学生事前阅读历史课外书,使他们了解历史的广博与复杂,内心中有未解开的谜团。“学生对周围世界不懂的东西越多,他们求知的愿望就表现得越鲜明,他们对知识的感受性就越敏锐”,学生的求知欲望强,知识敏锐性高自然在老师给他们答疑解惑的时候注意力就越集中,效果也越好。苏霍姆林斯基还强调在让学生刚开始接触阅读的时候,尤其是一些学困生接触阅读的时候,必须要让阅读的材料有趣、短小而富有思考性,让学生在阅读后能够有思考。他并不强调一个学生想要数学成绩好就得读与数学相关知识点有直接联系的书籍,而是看重让学生在阅读中获得的思考能力,探究能力能够迁移到数学中来,最终达到提高数学成绩甚至是其他科目成绩的目的。为此他给学生编制了集合了200个有趣短小而富有思考性故事的书籍,取得了非常良好的效果,值得借鉴。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给学生一杯水,老师自己必须要有一桶水,给学生一游泳池的水,老师自己必须要有源头活水。这个源头活水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1、老师在让学生阅读各类书籍的时候,自己更应该加强阅读,每日坚持不懈的阅读各类书籍,进行思维体操训练。要阅读教育学著作,阅读青少年心理学著作,阅读专业领域内的书籍,阅读专业领域外的书籍,总之包罗万象,片叶只花皆可伤敌于百里之外。

2、老师要坚持写教育日记,每天笔耕不缀,在写教育日记的过程中反思、总结,积累自己宝贵的教育财富。思多远,方能行多久。

3、老师在新一学期的工作前,必须事前就做好计划,有提前量。其实每个学期前要有总体计划,每周前要有计划,每日前也要有计划,养成凡事有计划的好习惯,提高效率,节约时间,避免脚踩西瓜皮的情况。让自己活在清晰的计划中,每日有可追逐的目标,会让你愈加坚韧与坚毅。

4、要当日事,当日毕,绝不能拖延,要保持良好的睡眠,健康的生活习惯。每天22:00左右要睡觉,早上6:00左右就应该起床工作思考了。

苏霍姆林斯基还非常强调知识的学以致用,不但要让学生储备知识,更要让学生能够运用自己学习过的知识在日常生活中解决实际的问题。我深以为然。他说:在我看来,教给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去获取知识,这是最高的教学技巧所在。这告诫我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要放手发动学生利用自己学过的知识去实践。就拿语文教学来说,可以让学生给相关部门邮件提出自己在城市发展过程中的意见与建议。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出一份报纸。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教室文化,寝室文化自己动手布置。可以让学生演讲、辩论、讲故事、评论、给父母留言条。可以让他们自学语文课文等等。总之要使死的知识变成活的知识,要让学生亲身参与利用自己学过的知识解决实际的问题,要让他们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强烈感到自身知识储备的贫乏这样才能极大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固然伟大,为父母而读书固然可赞,但为自己能够解决实际问题而读书才长久而有乐趣,乐学永远比好学更强大。

给教师的100条建议读后感 篇10

寒假我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这本书,读完这本书给我最大的印象就是读书不仅学生要读书,作为教师的我们更应该多读书。

莎士比亚说过:“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象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象鸟儿没有翅膀。”高尔基也说过:”书籍鼓舞了我的智慧和心灵,它帮助我从腐臭的泥潭中脱身出来,如果没有它们,我就会溺死在那里面,会被愚笨和鄙陋的东西呛住。”

书籍帮助许许多多的人获得了智慧,走向了成功。是书给了我们知识,给了我们乐趣、文雅和能力。

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如此之快,没有不断的学习就没有扎实的知识和开阔的思维。在信息飞速发展的今天,孩子们的视野越来越宽阔,知识面越来越丰富,求知欲也越来越强烈,不学习是不行的,那样就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仅仅靠课前准备几个小时已经不足以自如地驾驭课堂。我们说教师是文化的传播者,我们的阅读也不仅仅是为了上好一节课,更重要的是要把人类几千年积累的生活经验和思想精髓传播下去。读书不仅是教师的一种喜好,我觉得更是一种责任。我们只有通过不断的读书,使自己所从事的这种工作所需要的知识成为你所具备的知识海洋的沧海之一粟,这样在教学生活中你才能应付面对一切而左右逢源,游刃有余,不会将工作当成一种负担。使得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

一个优秀教师的教育技巧的提高,正是由于他持之以恒地读书,不断地补充他们的知识的大海。因此,我们教师除了自身刻苦读书外,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读书,要给学生充足的阅读时间。作为教师,要经常告诉学生知识有很大一部分来自于课外的阅读积累。

给教师的100条建议读后感 篇11

寒假期间,我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这本书,使我感受颇深,我以后要从以下五个方面做起,成为一名合格的人们教师。

一、学习优秀教师的经验,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探索,进行自我观察、自我分析、自我进修和自我教育,并不断摸索、研究,找到适合自己的教育方法,才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二、要有一颗热爱学生的心,涵养师爱,以情促教。育人之道,爱心为先。要用爱心去开启学生心灵的窗户,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的重要性,向他们倾注更多的耐心,倾注更多的温暖,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他们,百花齐放才能迎来满园的春色!

三、教师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他们的人格,严慈相济,要切实关心每个学生,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为每个学生的成才提供机会。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体验人生的价值,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才是真正的教育、成功的教育。

四、要有丰富的学识。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要有一桶水。在现今信息化时代,知识的更新程度是惊人的。在教育教学中涉猎的范围不能仅局限于课本上的知识,还要走出课本,拓展相关的知识,用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融入到教育教学活动中,让自己的课堂更充实、更丰富,真正做到让学生爱学习、会学习,提高他们的素养。

五、对于后进生的教育工作,可能我们有一个误区,就是只是从知识技能方面对学生提出要求,而忽略了对学生的情感培养,头疼治头,手疼治手,只是表面的康复。这样做只会让学生越来越厌学,让教师越来越疲惫,如果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我想学生在逐步发现自己的价值后,就不会再产生一些影响学习的消极情绪。老师的讲解和督促始终是外部因素,学生主动要求进步,要求提高,在这样的形势下,对后进生的转化或许不会成为教师们的大难题了。

给教师的100条建议读后感 篇12

利用假期拜读了著名教育学者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100条建议》这本书,受益匪浅。作为一名资历较浅的年轻教师,我读这本书的时候,被深深的触动了。给教师的一百个建议,实际上是一百个问题,每一个问题,既有生动的实际事例,又有精辟的理论分析,深入浅出,集教育教学于一体,开阔了我们的眼界。书,为我们指点迷津,还给我们许多教育教学的好方法,使我受益颇丰。

书中给我留下较深印象的是苏霍姆林斯基十分重视教师读书的重要性,他提出要有读书的兴趣,要喜欢博览群书,要能在书本面前坐下来,深入地思考。教师要想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在教学时游刃有余,发挥自得,就需要持之以恒地读书,不断补充自己的知识储备,使自己的知识海洋变得越来越宽广,这样才能充实我们的头脑,提升我们的思想,作为年轻教师的我,面对教材教法的生疏,我更加体会到读书的重要性以及厚积薄发的道理。

苏霍姆林斯基一生都坚持写教育日记,这对教师而言,就是对教育过程的思考,把自己有所触动的瞬间和片断变成文字,记录在案,对自己以后的教学会有很大的帮助。我认为,善于觉察儿童课堂内外的行为上的极其细微的变化,是十分重要的。孩子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要在自己的眼睛里,学会观察孩子,观察才能了解孩子,才能捕捉细微的教育现象。教育日记也包括教学反思,记录教学活动等,是对自己一日工作的审视和分析。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体会和领悟苏霍姆林斯基的伟大教育思想,从中得到许多启迪和教育,在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会继续学习这100条建议,用它来指导自己的工作。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