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吧作文体裁读后感内容页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读后感

2024-02-26 11:58:12 读后感 打开翻译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读后感 篇1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今天有幸聆听了语文统编教材总主编温儒敏先生关于2022年版新课标的专题讲座《遵循课标精神,尊重教学实际,用好统编教材》。温教授的讲座强调了新版课标的一个重点突破就是凝练了语文课程的核心素养,并重点从新旧课标的衔接点、学习任务群的构建、整本书阅读以及统编教材如何使用等几个方面重点讲解。

温教授特别强调了新课标中凝练了语文核心要素,让核心素养更加明确、定位更清晰化。它包括四个方面三个层次,即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情趣。文化自信是第一位,思维能力的训练应重点关注,而前两者都是以语言的构建为基础,四个方面应该协调发展,不可割裂。

另外,关于学习任务群的构建,温教授也为老师们提出了具体的实施建议:我们可以进行单元教学为主,根据每个单元的主题教学,落实学习任务群,引导学生在实践中积累语文学习的经验,加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探究性。这对我们高段的老师来说需要高度重视,应做到理念先行,依据新课标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创新自己的教学方式。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们可以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化碎为整,带领学生开展深度学习,真正让学生的“学”落到实处,促进学生思维的真实发生,从而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总之,统编教材的使用应建立在尊重教学规律,根据不同的学情和实际中进行。语文要“以文化人”,担任国家文化的传承重要使命,用文化来养育、滋养学生,作为一线的语文教师,我们任重而道远。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读后感 篇2

4月30日上午,我们工作室成员集体学习了邓国民教授的讲座。在学习的过程中,我认真聆听了邓教授对《2022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解读,并认真记录,用心思考,受益良多。( 作文 WWW.zuoWenBa.neT )

通过邓教授的解读,我明确了新课程标准设计理念为:一、立足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充分发挥语文课程育人功能;二、构建语文学习任务群,注重课程的阶段性与发展性;三、突出课程内容的时代性和典范性,加强课程内容整合;四、增强课程实施的情境性和实践性,促进学习方式变革;五、倡导课程评价的过程性和整体性,重视评价的导向作用。

在这一理念的倡导下,新课程标准的主要内容有四个主要变化:1。价值引领,以文化人;2。素养为纲,任务导向;3。立足生活,实践主线;4。强调情境,主题统整。

新课程标准设计理念及主要内容的变化给我带来了以下思考:

一、如何“以文化人”

在课程目标部分,让我感触最深的是“文化自信”这个词,我们的祖国日益强大,综合国力逐渐增强,我们五千年的优秀文化是我们的骄傲。在课程内容方面增加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文先进文化等主题,我们就应该让学生通过语文学习,热爱中华文化,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心。

其次,让孩子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教师应增强阅读方法的指导,重在教给学生方法,还应关注学生个性情感体验,提高学生对作者感情的体会,发展学生个性。“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二、如何“落实语文素养”

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与写字的能力、阅读与鉴赏的能力、表达与交流的能力、梳理与探究的能力。

三、如何“构建任务群”

“构建语文学习任务群”对于学生能力的发展将起到重要的作用。教师要进一步关注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核心素养形成的内在逻辑,建立以生活为基础,以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学习主题为引领,以学习任务为载体,整合学习内容、情境、方法和资源等要素为核心的语文学习任务群,并在这个任务群中不断发展学生能力。

四、如何“增强情境”

小学生的阅读教学应以读为主。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书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指导学生读出感情,这种感情不是教师强加给学生的,而是在教师指导学生读书的过程中学生自悟,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入境,入情,入景。同时教师还可在教学中结合语言、互联网等手段促进情境的产生。

五、如何“善用评价”

新课改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体系,重视评价的激励与改进功能,关注个体的进步和多方面的发展潜能。因此实施新课程中应有多元化的评价方法,一段激励性的话语、一个竖起的拇指、一种会意的微笑都是我们常用的评价方法。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更要树立每个学生都能成功的信念。

新课程标准的颁布给了我们语文教师很多引领,也让我更感觉语文教学任重而道远,我会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且行且思,且思且进。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读后感 篇3

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来说,自从知道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要重新修订的消息后,我渴见其新颜的思想,就潜滋暗长着,虽与之未曾相见,却心心念念。

终于,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在2022年的春天,长春疫情正是关键的时候,它问世了。

在这一非常时期,人们都在关心疫情,语文老师也如此,它的出现,本应是会被长春语文人忽略的,可是,没想到,我所见到的现象是,在长春的网络上,凡有语文人处,必是在谈新课标。我本对它就深有渴望,而今,它就要真真切切地出现的时候,我怎不想窥其真容?

“课标要修改了。”2022年4月21日清晨,一位老师给我发来信息。我也知道,在这一天,教育部要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的修订情况。

没想到,中午的时候,她就发来一条链接,打开,里面竟然是新课标的文字版。

当时的我,是有些许激动的,对它期盼已久,终于与它相见,自然心绪难以平静。

就是在这样的心绪里,我浅观新课标。新课标,的确是“新”的,它在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做了大量的改动,而这改动,既有守成,也有创新,和旧版相比,是一次极大的进步。

2022版《语文课程标准》,“新”的东西很多,比如,在课程目标里,新增了“核心素养内涵”;在课程内容里,新增了“主题与载体形式”和“内容组织与呈现方式”

还新增了学业质量,新增了教学研究与教师培训……在一些具体内容上,语言的表述也有所不同。

这些改变,对于一名初中语文教师来说,是极大的信息冲击,需要慢慢消化。

而以我之愚钝,也不能瞬刻尽识其庐山。那,就像蚕咀嚼桑叶一般,慢慢消化吧!

今日,我要说的是新版语文课标里,对语文课程性质的定义。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这个表述,和旧版基本相同,而又不完全相同,区别就在于,和旧版相比,它多了四个字———“国家通用”。

这四个字的补充,是一种进步。“口头为语,书面为文”,语文研究的就是语言文字,而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我国是一个地域辽阔的国家,因所处地域不同,所说的话,地域性很强。也就是说,方言很多。甚至,在一些少数民族地区,还拥有自己的文字。

语言和文字的不同,给各地的文化交流带来了极大的阻碍,语言文字的统一,是一种趋势。

旧版语文课程标准在语文课程的表述上,虽然突出了语文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但在语言文字的定义上,却缺乏准确的限制。新版语文课程标准在语言文字的前面加上了“国家通用”,就突出了普通话和规范字的重要性。

在2000年10月31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上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里,明确提出了对国家通用的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而《语言文字法》里所说的国家通用的语言文字,就是普通话和规范汉字。

旧版语文课程标准的定义太模糊,新版加上“国家通用”后,对语文课程性质的表述就具体得多,明朗得多了。

文化自信,需要文化融合,文化的融合,最需要的,是语言文字的融合。让语言文字在国家范围内通用起来,就会避免区域交流的时候,因为地域差别,话说千言,不懂一字的现象发生。

不管你是在塞北,还是在江南,不管你是在广东,还是内蒙,都说同样的话,都写同样的字,交流怎不会方便?沟通怎不会流畅?

语文课程教学中,我们语文教师要教好国家通用的普通话和规范字,在“听”与“说”上,突出普通话的重要性;在“读”与“写”上,突出规范字的重要性。

让我们的学生,在言语中,吟诵出普通话的美来;

让我们的学生,在书写中,流动出规范字的魅来。

说好中国话,写好中国字,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读后感 篇4

5月7日下午,全体语文教师在花宏副校长的带领下研读语文新课标。

郭建珍主任首先概述了2022版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主要变化,然后着重交流、解析了“课程理念”“核心素养内涵”“课程内容组织与呈现方式”以及“教学建议”。郭主任强调,每位语文教师都要认识到语文课程的重要性。语文课程在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立文化自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语文教师要做终身的学习者,不断提升专业素养,提高课程实施能力,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语文课程育人功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读后感 篇5

2022年5月6日,我参加了线上专家解读《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2022年版)》培训,收获颇多。我感觉自己有了明确的目标,受益匪浅,让我无论是在教育教学方面还是师资培训方面都有了更深切的感受,以下就是我的一点?得:

一、提高教育教学思想认识。

通过本次培训,我的思想认识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第一,我明白了作为一个语文老师,为什么要学习新课标;

第二,新课标下的语?教师要有爱?、有智慧、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才能让学生喜欢你,以至于喜欢你所教的学科。

第三,在设计教学过程时,要认真落实“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学习目标,根据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科学探究能力、继续学习的能?要求进行教学设计;注意知识的内在联系,学习环节完整,联系紧密,衔接自然。课堂教学要能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完整地呈现出来,让学生明确“学什么?怎么学?解决什么问题”,注意对学生加强训练,数量要合理、梯度恰当,要注意学生之间的差异性。

第五,要明白教书育?,教书只是手段,育?才是目的,在语文教学中要能潜移默化地塑造?的灵魂,提升?的涵养和文化品位,启迪智慧,感悟人生。要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生活、学会创造、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成为新?轮课程改革所力求达成的目标。

二、培训时机恰当

作为一线教师谁都知道,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

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作为新课标下的教师,到底该怎样做才能把学生培育成才呢?通过今天的培训,我有了新的教学定向:

1、拼音、识字教学要强调一个字:趣。有趣才有吸引力,才能使学生想学、甚至好学。

2、在注意培养语文基本功的基础上,自觉恰当地进行创新教育,指导学生独立探索、求异思维、发现新知识、创造新方法。

3、在阅读教学方面,指导学生探究性地自主读书学习,而不是单纯地讲“书”,还给学生与文本直接和多次对话的权利,让学生学会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体验美感。

总之,通过本次培训,更加坚定了自己立足课堂教学,积极进行课堂教学改革与研究的信念,让我明确了自己今后课堂教学中需要改进与努?的方向。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读后感 篇6

前一阵刚刚发布的《语文课程标准》(2022)版,在语文教育圈掀起了讨论分析的热潮,我也利用假期的时间,学习了新旧课标的对比变化,总的老说,新版本的课标相比于上一版更详细具体,为老师教学指明了一条更具体的路。

1、基于要素,提升素养,述表达

新课标中新增的对于“核心素养”有了明确指出,“语言运用”“文化自信”“思维能力”“审美创造”四部分,这四点是基于在语文改革为部编版之后提出来的,而2011版对于核心素养没有涉及更没有详细展开详述;重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学生尝试诗歌、小小说的写作。

2、逻辑整合,系列学习,重文化

新增“语文学习任务群”,注重整体规划,连贯性和系统性,分为三层学习任务群,基础型、发展型和拓展型,层层递进,不断提升,在阅读与鉴赏板块,新增中华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重视文化教育且占比比例变大在60%—70%,提出“整本书阅读”的阅读方法,采用读书笔记、读书分享会等方式引导学生高品质完成整本书阅读。

3、素养立意,依标扣本,评检测

新增学业质量,对学业水平考试细化了内容,每一学段检测都有详细的标准,这对于教师在教学、命题考试都提供了方向,严格依据学业质量命题,全面考察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水平,新课标中提出关注社会生活,注重与生活情境相联系,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抓社会生活中常见又值得深思的生活场景,设计问题和任务。

新课标不仅对教学内容提出了具体可实施的要求也对老师的素养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培训、提高教研水平、树立终身学习理念,适应时代要求,提升信息素养,新课标下的语文老师不仅仅只停留于教材,要想教好语文,先要好好研读教材,这是一个慢工细活,必须俯下身子好好研读分析。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读后感 篇7

一场场精彩讲座,我获得了思想的重生和心灵的洗礼。通过专家引领,我进一步领会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对语文教学有了深入的理解与思考与学习、反思体会,通过线上学习新课标,老师们相互交流,共同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新课程标准在“双减”政策下如何落实?吴老师通过详细的解读,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重新提升了我对语文课堂教学的认识与把握,极大地开阔了视野。

以前的我,对教材研究不够,教学设计不精,课堂教学的方法有待改进,对课堂教学改革建议中的课堂教学基本流程理解片面,致使有的课堂教学环节安排不科学;旧的教学方法仍然存在,教学过程注重于教而学的重视不够;结果学生的语文思维训练不够,能力提高缓慢,情感熏陶不深入。

通过学习,我真正了解了现行教材在内容体系、活动方式、组织形式和考核评价等方面留给教师较大的空间,教师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下,更需要深入地研究教材,只有进行个性化的整合与重组,才能使教材的使用得心应手。

在设计教学过程时,要认真落实语文核心素养,根据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科学探究能力、继续学习的能力要求进行教学设计:注意知识的内在联系,学习环节完整,联系紧密,衔接自然。课堂教学要能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完整地呈现出来,让学生明确“学什么?怎么学?解决什么问题”,注意对学生加强训练,数量要合理、梯度恰当,要注意学生之间的差异性。

总之,通过本次对于新课标的学习,更加坚定了自己立足课堂教学,积极进行课堂教学改革与研究的信念,让我明确了自己今后课堂教学中需要改进与努力的方向。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读后感 篇8

最近一直在看2022年新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的前言。哪怕短短的几句话,我也是怀着敬畏之心去慢慢思索。

有可能思考的方向不对,但总比不思考,随便的应付好得多。

我相信,只有自己的教育经历达到一定阶段,我才可以真正地敲响新课程标准的大门。

在这一段时间的学习中,常常看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我也一直在想,为什么这个词语会反复地出现,真的只是与时俱进和信仰需求吗?

不是的。它一定有他的道理。

每一个时代,都有每一个时代的文化。汉有赋,唐有诗,宋有词,元有曲,明清有小说。中华传统文化源自于先秦的礼仪和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形成了以儒道为轴心的中华传统文化。她伴随着中华民族走过了两千年,当我们的民族处于混乱的时候,就一定会在她的孕育下走出一位领军人物,带领我们再次进入她的怀抱。比如说孟子、荀子、董仲舒、朱熹、王阳明等等。这只因为这样的人存在,所以我们的民族才可以屹立于世界东方。

但是在清朝的时候我们却没有出现一位文化巨擘,带领我们走进另一个新时代。

西方文化也是如此,如果没有卢梭、亚当斯密的文化引领,西方文化也不会在此三百年的时间里走在世界的前方。从工业革命到现在信息革命,西方形成了一种以资本为基础,以豪夺为手段的侵略文化。

可是随着时间的发展,时代的变化,腐朽终将孕育新的生命,死亡必将产生新的生机,在西方的侵略文化中产生了马克思主义。

中国在清朝灭亡之后,中华大地也有一位位文化巨人产生,他们宣扬的自由、民主、文明成为解放思想,化解顽愚的思想灵药。同时这也为新时代文化的到来奠定了思想基础。

在中国经过一代代中国人的挖掘和中国化,现在的马克思在一定程度上就和当年的佛教相似,已经完全中国化了。

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已经变身为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最新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在新阶段我们只有秉持我们的传统文化精髓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才可以再次屹立于世界之巅。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仅仅有马克思主义,也有我们的传统文化,所以这也是这个时代的一种文化,这种文化也必然是适应于我国现代发展的新文化。

每一个时代的大繁荣,都需要一个与之搭配新文化,而现在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就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