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第六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直播观后感 篇1
在这万物复苏,恰是一年好时光的季节,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的进程中,涌现了一批批勤劳工作、扎实能干的好同志。而面对机遇与挑战,我们热工事业部更是努力探索、团结一致,将争先创优的内涵诠释的淋漓尽致。
过去的20xx是我们单位不平凡的一年,是探索和奋斗的磨砺,更是一幕风雨同舟、携手共进的征程,在党的号召下,在“争先创优”的气氛中,我们度过了一个又一个难忘的日子,完成了一项又一项艰巨的任务,在我们单位满载丰收的硕果时,背后涌现了一批批踏实勤干、具有先进模范带头作用的员工。他们明确责任、规范制度、严谨操作,在各自的岗位上尽心尽力,保质保量。
如果有人问,最美的员工是什么样的?我会自豪地告诉他,最美的一线员工是在电建工作热控仪表安装岗位上兢兢业业工作了几十年的唐波同志。唐波同志的经历是一部励志的典范,在父亲退休后,唐波同志顶替父亲的岗位进入到公司上班,当时的他才十几岁,没有学历,没有经验,完全还是一个懵懂的少年,便已投身于电建行业,从最基础的工人做起。由于自己尚浅的资历和底层的岗位所局限,遇到不懂的技术问题,唐波同志虚心地向老师傅们请教,日复一日,他的专业技术水平并不比从学校毕业的大学生们差,在工作之余,还买很多的专业知识的书籍,认真学习文化知识,努力充实自己。在上班时间,他认真工作,只要施工现场有需要,他随叫随到,即使在寒冷的夜晚,被叫到施工现场也没有一句怨言,任凭值班熬夜,也从未耽误工作。唐波同志不挑剔,哪个岗位需要人,他都毫不犹豫地顶上去,从不计较工作轻重与辛苦。同事们都亲切地称他为“公司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作文吧 WWW.zuOwEnBa.Net
常言道,是金子无论放到哪里都会发光,是响鼓无论放到哪里都不用重锤。哪怕是一个最底层的工人,只要肯下功夫,总有闪闪发光的一天。唐波同志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踏着一个个实干的脚印,不怕吃苦的劲儿,他从最初的底层工人提升到热控事业部主任。可是他却丝毫没有骄傲自满,仍然对我们这些刚进入电建行业的新人不然其烦的讲解问题,当我听了一次又一次还是茫然时,他就会给我们画图让我们便于领会。有时,我就会问“唐大师,你会不会觉得我们老问你问题,劳你一遍遍的讲解,你烦不烦啊?”他却嘴角向上一扬笑着说“我还就怕你们不问呢?”
从工作的严谨到生活的悉心,唐波同志无处不在绽放着自身的榜样和能量!谁都知道电建工程都在偏离城镇的地方,当我们一个个嘴馋的时候,他总是会亲自下厨给我们做上一大桌的好菜,吃的我们一个个的油嘴满面,甚是满足。
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在生活中,唐波同志表现出来的对工作的热情和激情,他的励志经历,都值得我们大家学习和效仿。在未来的工作中,大家应该拿出唐波同志对工作的认真态度和不熄灭的激情为公司再创佳绩,也为自己唱响生命辉煌的赞歌。
2024年第六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直播观后感 篇2
作为拱桥团队的学生,我感到非常的骄傲与自豪。在这几年的科研生活中,团队导师对我影响非常大。我记得院士经常跟我说的一句话就是,做科研工作可能会失败,但是做工程绝对不允许失败。这句话一直在我的脑海里徘徊,它时刻提醒着我要做一个严谨、认真、负责的土木人。平时郑院士特别忙,但他还会抽出时间指导我的科研课题,定期关注我的研究进度,并给予我一些十分中肯的意见。郑院士也经常跟我说,如果有什么问题,可以直接联系他,十分平易近人,没有一点架子。这几年的博士生活,我学到了很多,也成长了很多,我感谢团队的老师对我的帮助和鼓励,祝福拱桥团队越来越好,擦亮中国拱桥这张名片,愿母校和祖国也越来越繁荣昌盛!
2024年第六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直播观后感 篇3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党的十九大确立了到2035年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的战略目标,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
科学成就离不开精神支撑。广大科技工作者在长期科学实践中形成的科学家精神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值得不断弘扬。那是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精神;是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是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求实精神;淡泊名利、潜心研究的奉献精神;集智攻关、团结协作的协同精神;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育人精神。
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我们要抓住这一历史机遇,建设世界科技强国。
今天,是第六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祝所有辛勤工作的科技工作者们节日快乐!也祝愿中国科学走得更高,飞得更远,星火世传,奋飞不辍!
2024年第六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直播观后感 篇4
作为团队教师成员,我想用三个词向大家分享在团队的体会。
第一个词是感谢。感谢郑院士的信任和培养,让我对所开展的研究有了更深厚的认识,也不断提高了团队教师服务重大工程的能力。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把科技成果应用在实现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能把我们的研究成果应用到实现国家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中,是作为土木人这辈子最高的荣耀。
第二个词是收获。在团队中,我体会到郑院士对拱桥的初心和对工匠精神的追求。在藏木大桥施工顺利完成时,我在现场听到建设人员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没有郑院士团队的核心技术支撑,就没有藏木大桥的顺利建成。郑院士对科学的一丝不苟和对技术的精益求精,让我和所有的团队教师收获良多。
第三个词是责任。要为国家战略服务,要为重大工程服务,最重要的就是责任。作为广西唯一入围世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的学科,广西大学土木工程学科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我们深感责任重大。作为学科核心方向研究团队的成员,我们正在郑院士的引领下,为世界新的最大跨径拱桥——天湖特大桥开展核心技术攻关,挑战巨大,但我们有信心继续攻破世界拱桥技术,引领世界大跨拱桥的发展,不断夯实拱桥强度的中国名片,也以此为牵引,为5000万壮乡人民建设好广西大学土木工程世界一流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