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风俗作文六年级 篇1
北京的春节
我生于北京,这里的一切都深深吸引着我。这个地方有大城市的美丽繁华,也有小城市的独特韵味。古老与新区在这座城市里交织碰撞,新中有旧,旧中有新,就在这样的特殊城市中孕育了北京现在的春节。
区别于北京的老规矩新的春节所同在腊八当日开始,不过却并没有老北京之忙,大家通常是在农历十二月十五前后开始准备年货,不过腊八蒜,腊八粥还是要做的,现在腊八粥也不再用来祭祖神,而是让我们自己食用,望着那各种各样的米,难以计数的豆和漂浮在粥上的一颗又一颗核桃仁,荔枝,桂圆,葡萄干,它并非是浓郁的酱汁肉香,而是一种淡淡的清香,喝起来甜甜的,一喝就停不下来,
十二月十五开始,小区周边的小卖部上就开始引进福字,对联等春节用品,这些东西虽四季都会卖出,但在春节期间卖的更多更火,各大百货商城里都会打出年底清仓大甩卖的口号,会比平常便宜很多,衣服区,裤子区只要是穿着都是清一色的红,与此同时,早市,晚市各种食物商场都开始有所行动,白菜,茄子,土豆,红白萝卜,西兰花菜,有肉也一个,不少鸡肉,鸭肉,牛肉,猪肉,鱼肉,羊肉,你想到的他全有你想不到的,他也很多各种商家在一起吆吆喝的声音混杂在一块,是有多热闹?作文 WwW.ZuOwENbA.NeT
从二十三开始,春节进入了倒计时,没有了老北京的习俗,但是家家户户都还会在一起团圆,二十四我们北京就要开始扫房,美其名曰扫除一年的坏心情,二十五一包包瓜子,一瓶瓶酒堆在家里,还有数不尽的食物,水果,这些东西可是要吃够一个月的,于此同时,杂牌叉做年糕,做肉冻,做蒸碗等一系列春节要做的东西也在这天被制作出来,我这些东西现在还不能吃,又留到三二十和初一两天送给别人的
二十六商店的小贩们吆喝声更大了几番,但此时蔬菜水果们没有什么优质的了,大多数都被抢空,而那些福字,对联等春节有关的东西霸占了,商品价到了二十七八九3天要进行新的一轮扫房,同时那些被买回来的年年菜也会都会放到冰箱和冰柜的最上面,方便明天制作
到了三十那天,人们必须早起,赶早吃早饭就要开始制作中午的午饭了,到了中午各家的亲戚们都会一起在一堂到有名大饭店,又或是在家里吃食,通常是在中午十二点一直吃到晚上十二点,晚饭必须在家里吃的多数能有三这几道菜,少的也得有十几道,光是做鱼就要做清蒸,红烧,炸鱼等几种做法,大人们一边喝酒一边聊天,我们小孩儿们则是早早下楼玩一玩,等到了七八点钟,晚饭差不多好了,我们就会以最快的时间吃团圆饭,等我,等我们拜完兔年,说完年话时,我们就会一起做点沙发,看着春晚,每到十二点的倒数开始时。就是我们发红包的绝佳时机,望着那一个又一个大小不一的红包,都让我们发自内心的激动,过了一点还要吃饺子呢。
到了大年初一,全程都在欢庆,每一个人都开开心心的。
家乡的风俗作文六年级 篇2
春节的风俗
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每个家乡都有自己的民俗特色,我的家乡也不例外,想知道我家的民俗特色吗?快来了解一下!
你们妈妈的家乡在哪里呢?有潮汕,有湖北,还有湖南的等等,我妈妈的家乡在江西。你们也知道一年中最热闹最开心的节日非春节莫属了。正月初一凌晨开门,叫“开财门”,每家每户对此极为慎重,在凌晨前,户主要先洗脸,穿好衣服,向祖宗神位摆供品,点燃香烛,
烧纸线,之后在鞭炮声中大开门户,念叨“恭喜发财”,有的居民开门后,出门向大利方向烧香、敬天地,这叫“出方”,能求天地保佑。在一年里消灾避祸,大吉大利。
接着,会有一小群人拿着龙头在街上每家每户的祝福。那场面真的是热血沸腾。只见神龙离我们的家越来越近,我仔细打量看这条龙,
只看它一个龙头被雕刻的惟妙惟肖,长长的身体上全是亮片,在太阳的照射下是闪闪发光,一会儿腾空而起,一会儿又缓缓落下,就这样一直心高低起伏,好神气。不一会儿就飞到我们面前,先一阵喝彩,然后我和妹妹都兴奋的跳了起来。走临时妈妈把一个红包给了其中一个人,让他们自己分。妈妈向我们解释那是给的一点辛苦费。
说完了江西的春节,再来说说河南的春节。河南地处中原,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过年”的风俗不仅具有特色,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地域特色使其有明显的代表性。
过年是百姓一年生活中的头等重要节日,此时家家户户操办年事,规矩要面面俱到。“二十三,祭灶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杀只鸡;二十八,蒸枣花;二十九,去打酒;三十儿,捏鼻子(饺子)”这首过年谣,是河南民间主要干的事。
河南的民俗还有很多,下面我再来介绍几个。大年初一,河南人鸡鸣即起,穿着新衣,竞相燃放鞭炮。河南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年来临乏际,家家户户的第一件事就是放爆竹。正所谓“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在噼里啪啦的爆竹声除旧迎新,才有“年味”。大年初一忌讳诸多,如扫地、倒垃圾、动剪刀、大声喧哗等都是不吉之利。
河南人把正月十五、十六视为春节结束,非常重视,俗称“六儿”,又称“元宵节”。他们这一天的饮食颇为讲究,除了要吃饺子或汤圆,因地域不同,风俗习惯也有差异。如有的地方要做年糕,有的地方要炸油饼、面角等,早餐抢早,象征早种早收。
“离家三里远,别是一乡风”。虽然不同地方有不同风俗,但不管怎样,人们过年的感情都是相同的,愿新的一年,风调雨顺,平安喜乐。
家乡的风俗作文六年级 篇3
寒食与清明
近年来,我们日益重视传统文化,包括一些我们独有的节日和风俗。寒食节和清明节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五个,寒食则在清明的前一天。
我就来说一说我们山东老家过寒食和清明的风俗吧。
寒食和清明首先是怀念亲人、祭祀祖先的节日。听奶奶说,在我们老家,要连过三天,第一天叫“一百五”,第二天是寒食,第三天是清明。
“一百五”算是清明祭祖的预演,男子们会到祖坟上堆土,维护和加固一下,好为清明节祭扫做准备。
寒食也是一个怀念故人的节日。传说晋文公重耳成为国君后,为了逼迫恩人介之推出来做官,让人放火烧山,反而误将其烧死。于是,后悔不已的晋文公下令禁止在那天生火,这个习俗一直流传至今。我们老家在寒食也不会生火做饭,宁肯吃冷食。奶奶笑着说,一年到头围着锅台转的家庭妇女这天最轻松了。
第三天清明节,家人们会带上精心准备的饭菜、酒水和香烛等,去给祖先和去世的亲人扫墓,俗称上坟。
有一年清明,我跟爸爸去给爷爷上坟,摆供品、奠酒水、烧纸钱,最后我们还给爷爷磕了头。我觉得非常肃穆且具有仪式感,想起与爷爷在一起的每一天,不由得心里非常伤感。我们都默念想对爷爷说的话,虽然阴阳相隔,但仿佛与逝者心意相通。中国人历来有祭祖的传统,通过这种仪式,可以追怀先人,珍视亲情。
其实“一百五”、寒食和清明同时也是娱乐的日子。奶奶说,她小时候,村里每年都会搭台唱戏,连续三天,附近居民都跑来听,十分热闹。奶奶还说,清明早上,日出之前,男女老少都会出来踏青,借机一扫冬日烦恼,祈求一年健康平安。这几天,村里还会搭起秋千,除了常见的形式以外,还有旋转秋千、站立秋千等。十里八乡的妇女和孩子都来参与,热闹非凡。爸爸还给我讲了他小时候的趣事,孩子们在清明节会得到平时难得一见的煮鸡蛋,但是并不着急吃,而是在上面画出五彩的图案,然后拿来“硬碰硬”,碰破之后才恋恋不舍地吃掉。
这些娱乐说明,我们固然要在清明节怀念亲人,但也不能永远笼罩在伤感之中,我们活得轻松愉快,不更是对逝者的一种安慰吗?
关于寒食和清明,古人留下了许多诗句。像“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这些既是对寒食和清明的生动记载,也为其增添了一层令人向往的诗意,这些传统和风俗值得我们备加珍惜。
家乡的风俗作文六年级 篇4
仙鹤舞
在我的家乡泾川,有一座古镇——王村镇。受西王母文化的浸润,孕育了底蕴深厚的民族文化,其中古风古韵的仙鹤舞,便是民族文化中的奇葩。
传说仙鹤舞是汉武帝拜见西王母时,所演奏的音乐惊动了天上的神仙,广成子带领仙女。贺仙鹤前来助兴,当时,仙乐缭绕,仙鹤翩翩先民们为表达这种心意,用道具仿仙鹤起舞而流传下来的表演形式。
我依稀记得,在我五六岁的时候,奶奶带着我和姐姐来到王村镇出口一附近的公路上来看仙鹤舞。
我们来到舞蹈表演的地方,只见人山人海,我们被淹没在人群之中,人们心奋地欢呼雀跃,嘈杂声中传来一阵又一阵的赞美之声:
”跳的实在是太美了!”
”真不错!好!好!好!”
”好漂亮哦!真美啊!”
……
小孩子激动的快要从大人的怀里蹦出来了,大人们乐的全身都在跳跃,发丝在跳,眼神在跳,就连眼角的细纹都在跳。
看到这一番热闹之景象,我按耐不住心中的好奇,急切的拍着奶奶的大腿,嘴里还撒娇的嘟囔道:”奶奶,抱抱我,我也要看!”奶奶笑着,顺势一把轻柔的将我抱起。映入眼帘的是八九个”白鹤仙子”,美丽的妆容——红唇、白脸、黛眉,美若天仙,穿着各色的仙女衣裙,头戴丹顶头饰,身系用竹竿做骨架糊上白布而制成的身子和翅膀,足登黑色筒靴,舞者们的舞姿像仙鹤翱翔、行走、抖羽毛、吸水、嬉戏。
看得我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先道身穿道袍,右手持银色拂尘领舞,时而激越,时而委婉。队式也是多变的,有闻鸡起舞,燕子抄水,乌龙摆尾,一字长蛇等形式。因为“仙鹤”腰部与鹤体相连,所以动作很轻柔,幅度不大,节奏平缓自如而优美曼妙。
仙鹤舞的伴奏以竹笛为主,伴以堂鼓,钹,锣,绞,三音云锣等打击乐器,把道教音乐和当地祈雨的音乐融合,旋律委婉,动听,给人以空旷,清灵,悠远之感,十分悦耳动听,听奶奶说我们今天观看的是《采茶歌》,这首曲目十分有名,今日一见,心中一种赞美之情油然而生,果真是名不虚传。
仙鹤五是平凉的活态民族文化,具有独特的地域性,它是由本地一些民间艺人执着的传承。因为仙鹤是长寿的代表,所以每逢年节庙会时,便以仙鹤舞这种形式表达人们对幸福平安,长寿延绵的祈求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仙鹤舞随人击筑,神鸦飞客归船。”南宋诗人刘过笔下的仙鹤舞,如今加入现代艺术元素的仙鹤舞显得更加神韵飘逸,旋律高昂,笛声悠扬,锣鼓铿锵。仙鹤们舞姿优美,此情此景,仿佛将人们带到那个遥远而神秘的瑶池仙境。
家乡的风俗作文六年级 篇5
樟湖蛇节
我的家乡樟湖是闽江边上的一座千年古镇,至今还保留着古朴的民间文化活动——迎神赛蛇。家乡人以蛇作为崇拜的图腾,从不打蛇,更是忌食蛇肉,遇到蛇时还主动为其让路。每年农历七月初七,镇上都要举行崇蛇祭拜巡游活动,以此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游蛇结束,再将蛇放归自然。
今年的七月初七,我跟着爷爷奶奶参加了蛇节活动。还没到镇上,就听到鞭炮轰鸣,锣鼓喧天,一进镇里,我便被这热闹的气氛深深地吸引了,一支声势浩大的游蛇队伍正走在樟湖的主街上,前面有几十个男女老少穿着古代的服装,他们每人手里面都握着一条蛇,后面还跟着许多人组成的奏乐队,街道两旁挤满了前来观光的游客,我在人群的穿梭,拼命地往人前挤去,这时我看清楚了,游蛇队伍里不仅有老人、青年,还有孩子。每人手里握着一条蛇,有的把蛇缠绕在自己的脖子上,有的把小蛇缠绕在手上,蛇就像是他们的好朋友一般,亲密地缠绕在他们的臂膀间。游蛇队伍一边前进,一边把小蛇甩来甩去,花样百出。
最引人注目的还是中间那一条巨蟒,它被放在一个大红笼子里,有四个大人抬着,爷爷告诉我,当蛇抬到我们面前时可以去摸它一下,它能保佑我们身体健康。我看见有些孩子正在边走边逗着大蛇,和大蛇亲密地嬉戏,好像蛇是他们亲自养的宠物一样,我的心也痒痒的,在爷爷的鼓励下,我也大胆地往前去摸了一下蛇,感觉冰冰的,心里格外兴奋。
听爷爷说,这活动要持续很久,要绕遍樟湖的每一个地方,各家各户会在门口设上香案,燃放鞭炮,以此希望蛇神保佑地方平安,五谷丰登。看着遍地的鞭炮纸和远去的游行队伍,我好奇地问爷爷:“这世上真的有蛇神吗?它真的保护我们吗?”看着我期待的面孔,爷爷笑着说:“傻孩子,以前人们举行崇蛇祭拜巡游活动是对未来美好生活的一种向往,而现如今我们的生活好了,在政府的支持下,家家都盖起了新楼房,可是老祖宗的留下的民俗文化可不能忘啊,樟湖镇蛇文化流传了千百年,已经成了樟湖人们生活的不可或缺的信仰和精神文化。”听了爷爷的话,我明白了现在的樟湖蛇节是家乡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是对家乡特色民俗文化的薪火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