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吧小学作文六年级作文内容页

家乡的风俗600字作文六年级

2024-02-28 17:40:02 六年级作文 打开翻译

家乡的风俗作文六年级 篇1

傩戏

我的家乡在茅坦,家乡的风俗很多。每年正月,家乡都要表演傩戏。傩戏,又称鬼戏。它起源于商周时期的方相氏驱傩活动。傩戏表演最主要以面具为主,舞蹈、演唱为辅,内容和宗教鬼神有关,代表剧目有《孟姜女》、《捉黄鬼》等。

今年正月,我的家乡又举办了傩戏活动,。我和外公来到了茅坦乡文化研究会。茅坦乡文化研究会设在一栋砖瓦房里,房子前的空地差不多有一百多平方米,这就是演员们每次表演的地方。走到里面,放眼望去都是一些表演时需要的器材,有锣、鼓等一些乐器。外公坐到墙边,用手抚摸着二胡,轻轻地擦拭着,仿佛他们就是老朋友一般,在为傩戏做准备。再往里面走,就是各种各样的面具了,有老人的,有小孩的、妇女的……整整齐齐摆满了一大桌。面具栩栩如生,颜色鲜艳,估计站远了都分不清楚是面具还是真正的人脸了。不过让我最感兴趣的还是一个白胡子老人的面具,像极了《西游记》里面太上老君的脸了。再往里走,就到了摆放踩马时用的高跷了,这个高跷它接触地面的那一面不是平整的,而且比较细,粗的一头接一根短棍,脚踩在上面,用绳子捆绑起来。我心里是一百万个不愿意去踩那玩意儿,因为我恐高啊!然后还有一个像是游泳圈的东西,有一处地方有一个马头,一共有四个,颜色各不相同,踩马的时候会把这个穿在腰上。出自作文网 zuOWENBa.net

下午表演的时候,最前面的人举着幡上下舞动,旁边也有人敲锣打鼓,演员们带相应的面具手舞足蹈,嘴里唱着我听不懂的台词,来观看的观众将舞台围得水泄不通,不时地发出一阵阵喝彩。过了一会儿,终于到踩马了,妈妈说:“踩马现在基本上都是小孩子,很少有大人了”。看着小朋友们戴着面具在这里欢快地地表演着,获得一阵又一阵掌声,我也很羡慕。听妈妈说,这些傩戏和踩马活动都表达了村民们的祈愿,希望来年五谷丰登,身体健康等愿望!

活动一直持续到夜晚,这时山村灯火通明,热闹喧天。直到深夜,人们才依依不舍地散去。

家乡的风俗作文六年级 篇2

海门的立夏

“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立夏,一个万物生长的节气,真令我难以忘怀啊!

记得有一年立夏,我和爸爸妈妈来到外婆家。“蛋都煮在锅里了,刚熟,等中午了吃。”外婆笑眯眯地说。“苗苗也吃一个,不疰夏的。”我也笑了,按我的体质,疰夏是不可能的!时间尚早,外婆取来了线,妈妈十分配合地拿出了从家带来的装饰材料——要做蛋袋了。不一会儿,两个蛋袋就做成了。一个缀满滴溜溜滚的大珠子,一个用笔把线涂成彩色,还修了流苏,“彩的午后给你的小伙伴,现在挑两个蛋去吧!”妈妈指指正在散发水汽的老式锅。

我打开锅,水汽顿时扑了我一脸。只见鸡蛋激动的发红,鸭蛋文雅地保持青绿,鹅蛋大大咧咧仰在锅里。我挑了一只玲珑、发蓝的鸭蛋,挂在有珠子的蛋袋里,真如一块绿松石。我再拿了一个皮厚些的鸡蛋。这是斗蛋用的。两个蛋挑出来,我便越发期待下午与小伙伴共享斗蛋了。

吃过午饭,又听完了大人讲的“立夏挂蛋避瘟神”这个神话,我才跑出门同我的伙伴汇合。哇!同伴的脖子上都挂着蛋袋!有的是红线编的,有的编上了更精致的流苏,最贵气的嵌上了珐琅小圆珠。里面装的蛋更是各种各样。我把彩色的蛋袋给了小T,并拿出自己的那个粗糙的鸡蛋,小T会意,也拿出了自己的“斗士”。我看准了那个最容易攻破的地方,用力的敲了下去。小T的那个鸡蛋看似不起眼,但十分坚硬呢!我的“鸡蛋斗士”那一猛击,小T的鸡蛋竟然扛住了。我细一看,呀!我的反破了!小T得意的笑了,我也哧地笑了出来。“你有两下子!”我向小T伸出了大拇指,小T和我一起把蛋磕开,大口吃了起来。

我们笑啊闹啊。左邻右舍过来了。给我们送来鸟蛋,我的外婆回赠,大家其乐融融地聚着,笑声回荡在乡村的天空上,留在每个人的心里。

立夏,那么生机勃勃,这个节气又那么有人情味儿啊!

家乡的风俗作文六年级 篇3

中元节赛神会

中元节,也称鬼节,在七月半左右举行,是一次民间艺术大汇串。它源于明朝,在《渔村习俗》中有记载:“盂兰盆会纪中元,招得孤魂启佛诞。”

我们爵溪人把七月半的鬼节当成很隆重的“大典”,创办了一个赛神会,来祭奠一直保佑爵溪人幸福安康的城隍老爷,让他在七月半观看百姓民情,进行巡街活动。

说到这儿,大家都想看看“城隍老爷巡街”的场景吧!不急不急,这还得从七月初十说起,在爵溪,初十是城隍老爷任期一年满的时候,得换个不同的姓氏,这也代表着赛神会的开始,各干部需要准备仪式上举行的项目活动,规定好各种表演队伍的行程路线和展示内容,不少民间艺人也会扎鱼灯,编鱼篓等做一些道具。

到了十四号,便要进行扫街,为十五号的行会做好准备。这扫街,可不简单,得前前后后三次清扫街面,从城隍庙出发再回去。当晚,街亭的古戏台上可谓是壮观,琴声悠扬,歌喉嘹亮,各个名角登台献唱,为明日最重要的行会渲染了好气氛,人民群众都不由心痒难忍,期盼万分了。

在一夜的煎熬中,终究是盼来了十五行会,挤在人山人海的大街中,看着最前面的几个人头戴假面具,挥舞手臂,前后摇摆,一对白帽子威风凛凛,倒像是传说中的白无常呢!他们的身后,正是从城隍庙里搬出来的城隍老爷神像,慈眉善目,端坐在轿子上,仿佛正扫视着百姓,体察民情。围观的年轻人纷纷拿出手机照相,老年人则双手合十,目不转睛地盯着神像,嘴里念念有词,不知在祈祷着什么,老一辈的人往往都很在意这天,让城隍老爷保佑自己的子孙后代。要我说,在行会中最具有特色的就是白衣监斩的“犯人”了,小孩子最喜欢看这场景,“犯人”跪在竹毯上,由判官朗诵一段神神叨叨的念词,二刽子手再拿纸大刀假砍杀,看得我是心惊肉跳。

赛神会是爵溪人民的信仰习俗,从濒临废止到重放光芒,经过了不少努力,它饱含了人民的美好心愿和希望,在热闹非凡的行会中,人们欢快的笑声,虔诚的神情,无一不表现出对这项古老民俗的热情和重视。

家乡的风俗作文六年级 篇4

金龙游街

在漆黑的夜里,一条金龙盘旋在村子里,金龙所过之处鞭炮、烟花纷纷燃放……

这就是我家乡在正月初八举行的习俗——金龙游街。传说龙能行云布雨、消灾降福,象征祥瑞,所以以舞龙的方式祈求平安和丰收渐渐就成了家乡的一种习俗。

正月初八早上,村里的老人就到庙里扎龙头,家家户户找出往年的龙板—一块两米长、三十公分宽的松木板,找来一段竹子,开始劈竹篾扎龙身了。孩子们围在大人旁叶跟着忙碌着,男孩在一旁搓纸捻,打下手扎龙,女孩学剪纸花,用来装饰龙身……

夜幕降临,重头戏就来了,只听锣鼓喧天,鞭炮齐鸣,家家户户都到家门口迎接金龙出场!随着鞭炮声越来越近,锣鼓声越来越响,一条金光闪闪的巨龙向我们走来,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张栩栩如生的龙脸,龙角冲天,龙眼如铜铃,看上去像是活的一般。龙头后面是几百米长的龙身,许多青年扛着一节节龙身,似乎真能够在空中腾云驾雾。龙头前面有一人举着“龙珠”,类似于舵手,指明方向。龙珠到哪儿,龙头就到哪儿,后面的龙身龙尾也要顺势摆动,整条龙看上去活灵活现的。

金龙在龙珠的指引下绕着整个村庄行走,每到村民家门口,龙首向门口轻点几下,那户人家也点起了鞭炮、烟花。在喜庆的锣鼓声中,伴随着爆竹的烟雾,“金龙”一会儿转圈飞舞,一会儿又戏起珠来……,真像一条真龙在腾云驾雾呢!

夜已深了,游龙活动结束了。喧闹的人群也随着锣鼓声的远去而消散。烟火也已消失,龙又回归它的宁静。但我知道新的一年又将是更加灿烂的一年。

家乡的风俗作文六年级 篇5

诈马宴

你知道的充满地方特色的宴席,或是曾参加过印象最深刻的宴席是哪次呢?

我印象最深刻的一次特色宴席就是去年暑假在内蒙古参加的诈马宴。

诈马宴又叫“质孙宴”,是元代皇帝宴请群臣特意准备的盛大宴会,相当于现在的“国宴”。

诈马和质孙听起来怪怪的,到底是什么意思呀?诈马和质孙都是蒙古语,诈马是吃整只羊的意思,而质孙是穿同一种颜色的衣裳,诈马宴的主要内容是吃喝玩乐和古乐歌舞。

草原上的诈马宴是在硕大的蒙古包内举行的,我们按照蒙古宫廷大宴的传统习惯,在外厅更换质孙服,以示尊贵。这可是让酷爱古装的我过了一把穿越瘾。我和弟弟换各自换了一身黄颜色的王妃和王爷的服装,再把具有蒙古特色的帽子戴上,我俩互相打量着对方,忍俊不禁地笑了。

我们这一行王宫贵族进入宴会厅落座,紧随呈上的是蒙古族特色食点,如:蒙古馓子、黄油酥、乌日莫、奶条、等。饮品有马奶酒、白酒和果酒。

宴会开始,司仪用蒙古语念颂词,随后十多名蒙古族壮汉跳起了古老的萨满舞,雄浑豪迈,震撼人心。

接下来的演出,除了民族乐器如马头琴、雅托克、胡笳等演奏外,还有传统的呼麦。

诈马宴最热烈的部分是系着红绸的香气四溢的烤全羊被隆重的推上来。四位坐在最尊贵位置上的客人,被邀请走到烤全羊前,由“大汗”用小刀在羊背上划十字刀,然后切第一块羊肉喂给王妃。仪式结束后,这只烤全羊被推下去,分成了小块端上来供大家享用。

诈马宴是一种不同寻常的体验,让在深圳简约快节奏生活的我们感受到了满满的,隆重的仪式感。正在读这篇文章的你,是不是也很想来蒙古体验一把呢?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