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小记作文 篇1
刘安航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离骚》
寒来暑往,岁月如梭,转眼又到了端午。想到软糯香甜,唇齿留香的粽子,我仿佛要流出口水了,赶紧买了几个粽子。吃着香软的粽子,看着电视上的龙舟比赛,我忽然产生了一个疑问:端午节为什么要吃粽子,划龙舟呢?有什么特殊的含义吗?我怀着好奇的心情上网查询,终于解开了谜团。
原来端午节是为了纪念战国时代楚国诗人屈原,他在五月初五这天投汨罗江自尽殉国。屈原并不是一个成功的政治家,但屈原之所以如此深刻地影响历史,也许正是因为他的失败。这是伟大的理想对现实的失败。他既要坚持个性,又要坚持以自己的个性去改变世界,以个性去融化冰冷的现实。他以古代的圣贤作为自己的榜样,但是却感受到了无限的委屈和孤独,他的作品大多数都是在诉说这种委屈和孤独,甚至觉得没有一个人能理解他。正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用这种方式证明了他自己对国家的忠诚,也狠狠地警告了贪得无厌的奸臣们。屈原投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打捞,一直航行了很远却始终不见屈原的尸体。那时,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湖面上争相打捞屈原的尸体。于是便发展形成了划龙舟。百姓们没有打捞到屈原的尸体,又怕江河里的鱼虾吃掉他的身体,就纷纷回家拿米团投入江中,以免鱼虾咬食屈原的身体。这便形成了吃粽子的习俗。
看完了介绍,我的心情不禁无比沉重。您是民族英雄的先驱,成为后世的志士仁人铭志的碑。因为有了您,才有了岳武穆”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男儿情怀;才有了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无畏精神;才有陆游”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无限期盼,更有了现代张保庆敢直面教育机关,为贫困学生舌战群儒,侃侃而谈的一心系民……您开创了骚体,留下了千古绝唱的《离骚》,为中国古代文学添上了浓重的一笔,您是文坛不朽的脊梁。虽然您已离我们远去,但您的爱国品质却永远与我们近在咫尺……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端午小记作文 篇2
葛瑀祺
伴着暑热,又迎来了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小时候对端午节的印象就是大快朵颐的各种粽子,随着年龄增长,我才开始去寻求了解那小小香粽背后的故事。
传说,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荐能,富国强兵,力主联秦抗齐,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反对,使屈原被谗免去职位,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屈原报国无望,便含恨投江自尽。屈原死之后,楚国的百姓异常悲痛,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凭吊屈原。有些渔夫则驾起船只,将事先准备好的粽子、鸡蛋往江里丢,让鱼吃了粽子,就不会啃咬屈原的尸身。流传至今,便有了端午吃粽子的习惯。中国幅员辽阔,饮食习惯也千差万别,粽子这个节日食品上,就尤其凸显了南北方的饮食差异。我家里是一个南北结合的家庭,妈妈来自湖南,爸爸是地道的北方人,过往的时候,我们家每年端午包粽子时,选用的馅料都是南北两种口味的。
每年端午节全家一起包粽子的活动是我家里仅次于春节除夕夜的,可以全家一起参与的传统家庭活动了。家里的每个人都要参与其中,而谈起包粽子的主力选手,奶奶绝对是当仁不让的年年拔得头筹。而我更多的时候是运输大队长和首席“吃货”。爸爸妈妈则根据各自的口味习惯分别包南北风味的粽子,一家人从材料准备到实际粽子的包制,煮熟,早就形成了一套家庭端午标准流程。而一家人亲自参与制作的粽子,吃起来,总是要比商场买来的要更多少些亲情的味道。
每年进入五月,奶奶就早早的买好新鲜的粽叶,圆糯米,红枣,妈妈也准备好各种南方风味粽子需要的咸蛋黄和腊肠、火腿等等,到了端午这天,粽叶要提前煮开备用,糯米也要早早的就用水浸泡,当准备工作都完成后,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各自备好一些新鲜的粽叶,从中间打卷,形成一个圆锥形的漏斗状,然后在里面放入糯米、枣或者其他配料,接着用多余的粽叶将食材盖住,反折成三角形,最后用蔺草将粽子捆起来包好。一整套动作无论是奶奶还是爸爸妈妈都已经谙熟于心,彼此间配合默契,往往无需言语沟通,只需要一个动作,异或是一个眼神的传递,对方就已经在恰当的位置准备好了,而反馈的也不过就是一个会心的微笑,包进粽子里的,除了精心准备的食材,更多的应该是温馨和默契。包好的粽子放在锅上煮,这个过程就比较漫长了,记忆里每次等待粽子煮熟的时间总是那么的难熬。三四个小时后当满屋飘着粽叶清香的时候就可以吃了。吃粽子时,剥开粽子叶,软糯的糯米包裹着里面红红的大枣,升腾着热气,散发着一种特有的粽香,两个粽子用盘子装着,就像两个宝贝一样。吃的时候要则要沾些白糖,才会更加香甜。而肉粽打开时则是满满的油脂浸透了糯米,一口下去满口留香。
这几年,随着奶奶逐渐年老,家里包粽子的主力也渐渐的变成了妈妈和爸爸,奶奶则更多的扮演着指导老师的角色了,而我则一如既往的扮演着主力“吃货”的角色,同时,也在一次次笨拙的尝试着亲自动手包制,尽管包出的粽子就和除夕晚上歪歪斜斜的饺子有着异曲同工之处,但谁也不能否认,每一年都有着不大不小的进步,终将一天,我也将成为家里的主力,小小的粽子,像一块粘合剂,将我一家人紧紧的粘在一起,即使口味不尽相同,但不变的是浓浓的亲情。
端午小记作文 篇3
董浩然
又是一年端午节,看着手腕上那一条炫彩的手链和上面一颗晶莹剔透的翠绿色小粽子,让我思绪万千。
这个端午节注定是不平凡的,平常只是饭食吃些粽子便草草了事,这个端午也算是过去了,丝毫没有些过节的气味,在我的印象中,除了碗里的白糖粽子,便没有了别的,从来没有想过,能在这个端午,看到艾草挂堂,闻到粽叶飘香。
老师留了一个作业:“包粽子”。看起来很简单,但实则暗藏玄机,买好的江米,泡了几个小时,才可以用来包粽子,粽叶脆脆的,稍稍一紧就混裂开几个缝隙,浑圆的江米从中扑簌簌往外掉,又失败了。好不容易期盼来的与众不同的端午节和我人生中包的第一个粽子,可能也就这么消逝了吧,我这样想着。
一次又一次,我漫不经心地尝试着,终于,我浑身猛地一颤,第一个粽子已经有了雏形,离成功不远,我放慢了速度,小心翼翼地做好每一步,粽叶飘香,艾草挂堂,一阵阵沁人心脾的草药味道沁入心房,让我的心情从躁动中平复了下去,慢慢地缠绕细叶包裹住粽子,绕出一个优雅的绳结,翠色欲滴如翡翠般的粽子就这样接二连三地包好,放入小锅中慢煮,锅盖打开,粽叶飘香;艾草挂堂,也散发出沁人心脾的清香。不像牡丹香的雍容,不像兰草香的孤傲,只是那平易近人的清新脱俗,在我鼻尖萦绕。
看着墙上的艾草,闻到一阵阵清香,仿佛把我的思绪带入了另一个世界中,屈原,带着满腔的热血和浓浓的不甘,世人皆醉我独醒,世人皆浊我独清。独投汨罗江,死而无憾,众人看见的,是屈原的报国身死,我看到的,却是一叶扁舟,划向了汨罗彼岸,一念天堂。带着独特的文明香火,在汨罗的源头发扬。就像这粽叶和这艾草一般,一丝丝脉络缠绕,却是一个个文化,一个个文明。
这个端午,粽叶飘香,艾挂满堂,灰白色的艾叶与翡翠色的粽叶就像红尘中的一抹孤傲,浊世中的一抹清香,但是,都融于自然,如此的平凡而又不平庸,高雅而又不高傲。
我,只爱这粽叶飘香,艾挂满堂。
端午小记作文 篇4
李梓秦
“更看龙舟群竞渡,壮我中华。”坐在凉爽的空调房里,我的眼神被手机强走,将我带入另一个世界。只见水天一色,碧波万顷的湖面,褪去了往日的平静祥和,无垠的波涛中,龙在水中游动。这大概就是端午节的不同吧。
“一、二、三、四……”“加油!必胜!”水面上、观众席,号子声、欢呼声,连成一片响彻云霄,震动了湖面,震撼了人心。排山倒海的人,没有一个吝啬于吼出自己的心声,无数的声波炸在耳边。一年一度的端午节终于被人们盼来了,按捺了一年的激情终于得到了释放的机会,即便是在最热的天气,人们也会顶着骄阳赛一场龙舟。而赛龙舟要的正是这种热情。北京夏日正午的阳光是火毒的,活能将人晒褪一层皮,可是向远处看啊!你定能看见汗如雨下的一群船员们在驶着龙舟奋力前行。“糟了!那艘船要沉了。”看着已经半截沉入水中的一艘龙舟,我的心不由的提到了嗓子眼。可是坐在水里的船员们却没有丝毫后悔的神色,依然奋力地划着桨,即便水已经没到了腰间,他们也从未想过退缩,即使他们因为事态的紧急而眉头微锁,但他们坚定的目光,仿佛已经将浪头斩破。仔细观察,才发现这艘船上的人们并不是运动员,而是一群热爱生活的人们,一位大爷虽然已经头发花白,却不亚于其他年轻人,他的衣服不知是被涨上来的潮水浸湿了,还是被汗水沾湿,索性脱掉上衣,露出一身的腱子肉都绷紧了劲儿。比赛已经过去了很久,他却没有丝毫懈怠,动作仍是那么美丽、坚定:他将手臂高举过头顶,再用尽全身的力量将桨砸向水面,每一击都能溅起万丈浪花,人们激起的浪花连成一片,在烈日的照耀下,也能闪烁出柔美的彩虹。这一切动作一气呵成,他的身体前后摇摆着,从未停下休息。坐在屏幕另一面的我,也不由得为之感叹,万众一心,共创佳绩,这大概就是端午节的力量吧。
端午节的故事早已深入人心,是用来纪念屈原的,悼念一个人,原本是难过的,可是人们却没有哭泣,而是完成了屈原渴望天下太平,百姓安康的遗愿。人们努力的在想美好的新生活迈进,而端午节赛龙舟也正是人民幸福快乐的体现,人们有了强壮的体魄,有了享受生活的权力,有了不畏艰难,奋勇向前,万众一心的良好心态。龙舟越划越快,人们越来越幸福,屈原应该会心慰吧!
端午小记:记赛龙舟之盛况,记天下人之心劲,记还屈原之遗愿。
端午小记作文 篇5
杨琪瑶
饭桌上飘来熟悉的清香味,是粽子!轻抽麻绳,深绿色的粽叶层层展开,红枣粽子的香甜味扑面而来。洁白的的糯米堆积在一起,托起一颗油亮的红枣。这是姥姥包的粽子。
小学时不是很忙,每逢端午节,爸妈必定带我回山里边看望姥姥姥爷。记得那时,我最喜欢的事情就是窝在厨房看姥姥包粽子。尽管烟雾充斥着整个厨房,把人呛得够呛。姥姥说:“包粽子,就要用圆糯米,粘性足,口感糯。”随后,姥姥把圆糯米装在盆中,取出两片粽子叶,将它凹成一个“漏斗”。姥姥右手紧紧地捏着粽叶下端,左手颤颤地去拿小勺子舀糯米,虽然粽叶和糯米盆几乎挨着,但一些糯米还是因为姥姥微微颤抖的手从勺子中脱落到案板上。每当糯米快装不下时,姥姥总会用勺子轻轻按压,于是就又会富余出一些空间继续装。重复几次,直到“漏斗”中的糯米实在满满当当,再点缀上一颗红枣,姥姥才开始给粽子封口。最后,姥姥慢条斯理地将一根细细的麻绳灵活地缠绕在包好的粽子上面,一个红枣粽子就包好啦。每包完一个粽子,姥姥都会把不小心散落在案板上的糯米粒重新拾起来撒在糯米盆里,她说:“一粒也不能浪费。”出锅的红枣粽子蘸着绵白糖,吃进口中糯糯的,心里感觉甜甜的。
“嘟——瑶瑶,你们今年还回来吗?我包好了粽子,就等着你们回来吃呢。”“今年回不去了,我得写作业,您跟姥爷吃吧。”这通短短的电话,却承载了亲人思念的千丝万缕。
今天是端午节,走出卧室,看到饭桌上摆着一盘粽子。我感到奇怪,拆开粽子叶一看,竟是红枣粽子!蘸上白糖,咬一口,糯糯的口感,甜而不腻的味道竟和姥姥包的一模一样!妈妈从厨房走出来,说道:“好吃吧,你姥姥从山里边自己坐着公交给你专门送下来的。除了粽子,你姥姥还给你包了韭菜肉的饺子。”一个快八十岁的老人,背着重重的包袱,独自一人乘了一个半小时的公交车,就为让我在端午节吃上自己家人包的粽子。我心里咯噔了一下,再咬一口粽子,竟然觉得它意外的好吃,仔细一品,好像还多了一股姥姥身上独特的清香味。
虽然姥姥包粽子时没有了我的陪伴,但她也丝毫没有敷衍和怠慢。因为糯米还是那么满,红枣还是那么甜。姥姥把她对我的爱,一点一点包在粽子里;而我把粽子一层一层剥开,将她的这份爱,永远保存在心里。
端午小记作文 篇6
钟易祺
拉开窗帘,窗外一片灰暗。灰蒙蒙的天上满是乌云,一团一团地挤在一起。还没走进厨房就闻到一股糯米香味,清甜怡人。大红枣躺在案板上,在灯光的照耀下衬出诱人的火红。
“屈子当年赋楚骚,手中握有杀人刀。艾萧太盛椒兰少,一跃冲向万里涛。”包粽子时我一直在想这句诗。脑海中不觉地浮现出画面:汨罗江边,残阳如血。一个高大的背影临风而立,矿野无边,孤怜而没落。蓦地,他仰天长叹:“世人皆醉我独醒!”犹记,那一刻抱石投江,哀伤恍如隔世。他,就是这一跃,从此,大地上就少了一个伟大的爱国诗人;从此,中国传统节日中就多了一个耐人寻味的端午节。
一旁的妈妈拿胳膊肘碰了碰我:“发啥呆呢?该下锅了。”我赶紧把手中的粽子放进锅里。就在这时,窗外“轰隆”一声,灰色的天空被闪电劈成两半,紧接着就是豆大的雨珠“噼里啪啦”地掉下来。我赶紧跑到阳台上关紧窗户,凝望着天空,这是雨神也来祭祀屈原了吧?
楚王看不清他的耿直,逐他出郢都;世人看不透他的清高,笑他如草芥。渔夫不懂他的处世之道,而他嘴角扬起一丝浅笑:举世皆浊我独清。不理会那些无端的诽谤和蜚语,只是一意孤行,即便被流放到荒芜的国界边疆,滚滚尘沙还是脏不了他的衣摆,北风呼啸还是乱不了他的心弦。
奸臣的排挤再也无法湮没他的锋芒,泼墨书沉浮身世,又挥笔问茫茫青天。一首《离骚》,浪漫的笔调,抨击了群小猖獗,鄙弃了朝政日非;一篇《天问》,非凡的学识,练就“千古万古至奇之作”。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他保家卫国,一腔赤子之心现如今仍然火热着,不曾磨灭。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他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他。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粽子。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划龙舟、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
小雨仍在下着,坐在窗边吃着香甜的粽子,思绪万千。又到端午,又闻粽香,又祭屈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