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征文左右初中 篇1
我们的节日中秋
在果实飘香的时候,在苇花扬帆的时节,在月美如玉的时候,中秋来了。打开中秋的画卷那必然是花好月圆,层林尽染;聆听秋的天籁,那可是秋虫弹琴,溪水唱歌,推开秋的心扉,那绝对是记忆阑珊,情思缤纷。
俗话说:十五月亮十六圆。清风吹散了浮云,夜幕后的月亮露出了她害羞的脸庞,她捧起月光,洒向人间大地。月亮是团聚的象征,家家户户团聚一堂,一家人团团围坐,有人扶在窗前欣赏她的美貌,也有人借着醉意谈论着诗人留下的千古绝唱……那一缕明净如水的白月光,从远古到今朝,从乡村到城市,它沐浴过去又照耀未来……
月亮也是思念的象征,夜色朦胧,曲声悠扬,是谁在月下孤独的排徊,把落寞的身影拉得悠长?又是谁扬手间拂落忧伤?把飞舞的霓裳缀成点点星光?千百年来,有许多人在月满中秋时分,或漂泊异乡,或怀才不遇,为后人留下了荡气回肠、寂寞幽怨的千古绝唱。”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是客居异乡的游子的思念之情,”惧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是诗人怀才不遇的愤怒与忧伤……多少名言佳句写尽人间的爱恨情仇,寄托着对亲人的牵挂,对家乡的思念啊。
除了月亮,月饼也是中秋必不可少的,桌上的月饼各不相同。有五仁的,豆沙的,蛋黄的,鲜肉的,红色的,白色的,黄色的,棕色的……一个个精美的月饼摆在盘中,虽看着口水直流,但这精致的花纹,迷人的香味,让人又无从下手。精心挑出一块,轻轻撕开包装,小心的掰下一小块放进嘴里,满足感从心底油然而生。
我喜欢中秋的意境,因为秋天迈着她硕果累累的脚步迎面而来,融入着人们内心即将收获的喜悦。月光下,人们品尝着节日的美食,谈论着收获的话题。一边赏月,一边吃着甜甜的月饼,真是一个既美好又难忘的中秋节啊!
中秋节征文左右初中 篇2
中秋之思
夜凉如水,点点繁星嵌在辽阔的黑幕中,皎洁的月光随清风拂过,花草树木投下迷人的倩影。光与影毫无瑕疵的配合,幻化成天地间委婉的曲折,浸泡在醉人的月华中,愿永远停留在这令我流连的画面。
今天,是中秋节,是阖家团圆的日子,是独属于我们中华民族的节日。传说,后羿的徒弟蓬蒙,觊觎王母娘娘送给嫦娥的丹药,嫦娥为了保护丹药,自己吞了下去,飞落到月亮上成了仙。后羿思念嫦娥,所以每年这天都在园中埋了月饼,凝望着月亮。之后,代代相传,使演变成为如今的中秋节。
回过神,月色依旧荡漾,给大地披上一层银纱。“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是啊,今晚的月亮又大又圆,偶有清云遮盖,如烟似雾,为夜幕增添了几许神秘的朦胧感。
月亮,从古自今,你究竟寄托了多少人的哀思?是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还是的苏轼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每逢月圆之夜,不论是远行的游子,还是独居的老人,都会在你的照耀下思念着亲人,默默在心中许下团圆的心愿吧。
坐在家中的小院里,吹着晚风,赏着明月,沐浴着清辉,身旁时而传来欢笑。咬上了一口香甜的月饼,任甜香在嘴中回荡,映着这美景,顿感浑身舒畅,甚是清闲。
门前的桂树下,老人轻摇着扇子,讲着吴刚伐桂的古老传说。孩子们则坐在小板凳上,圆溜溜的眼睛睁得大大的,时而惊呼,时而抬头望月,时而低头沉思。月光轻抚他们的脸庞,也给这本该充满离愁别日的节日增添了几分生机。
闭上眼,团圆之思埋于心;睁开眼,皎皎月色清如水,惟愿共赏之人就在身侧。这便是我们的中秋节!
中秋节征文左右初中 篇3
中秋共度,月夜常伴
农历八月十五,明月圆如银盘,一盘月饼,一桌熟人,围绕着“家”字而过。
中秋节,拂过秋风,悄至于人们的身边。虽无形无色且无味,但家家偏是算着日子,大张旗鼓地张罗着一场平淡又盛大的宴会:你写灯谜,我来猜,你切月饼,我来品。笔墨间,面香气,荡漾在村庄的小河里,涓涓而流。我和弟弟于夜色中散步,金银的月光染亮了黑云的边缘,照出她几分白的本色。月下的路灯也露出与月相配的微笑,是暖色,像大阳。于是,手机中的照片里,有一个太阳和一轮月亮,一个在上,一轮在下,旁边是弟弟的惊叹:“姐,月亮好漂亮!”炊烟缓缓,从厨房的窗住外飘散。在乡间,中秋的浪漫,已变成了,一排的人户,一排的厨房以及一排的烟火气息。
月光诞里团圆,也是中秋之节最有意义的庆祝方式,古有嫦娥奔月不能与爱人团聚,今有因疫情之阻无法相见的亲人。热闹了一天,夜晚便是思人哭,难入梦。
是谁吟?
“风吹萧瑟云上月,人盼团圆雨中秋。清水一片无地留,只到四海方能休。”
又是谁唱?
“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
枝挂疏影,投落在空旷的院子中,几家有喜,几家有愁,几家赞月,几家叹月。但芳心不改,纵使千言万语,一丝中秋风,也会跨山渡林,疾乘万里,只为一句:“中积快乐!”四字而己,难解柔肠悲楚。寂静的中秋夜,游子已隔几年未归,老母椅繁树,望远荒田盼儿归。
几年来,时代变迁,情人节、双十一、六一八……各种为谋利而举办的节日,博得大众一致为之迷狂。可传统节日,也渐渐被大家淡忘,敷衍形势一下,转头置之不理。看到这种现象,我的内心伤怀。传统亦是我中华民族古人的智慧结晶,历史长河的重要篇章。让我们积极弘扬传统文化,为历史骄傲,为中华民族骄傲!
中秋月圆,光照中国边边角角,你我齐唱,佳节之乐!
中秋节征文左右初中 篇4
玉桂中秋,皎皎师恩
中秋恰逢教师节,上一次出现这样的巧合,是在38年前。
望着天上的一轮圆月,有多少游子将一腔情意寄予她。“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再熟悉不过的一句诗,其中的情意远深于桃花潭水。
中秋节是我国民间传统节日之一,节日的起源说法较多,一说起源于古代帝王的祭祀活动。《礼记》上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夕月就是祭月亮,说明早在春秋时代,帝王就已开始祭月、拜月了。后来贵族官吏和文人学士也相继仿效,逐步传到民间。二说,中秋节的起源和农业生产有关。八月中秋时,农作物基本成熟了,农民为了庆祝丰收以“中秋”这天作为节日。也有历史学家指出中秋节起源应为隋末大业十三年八月十五日的时候。这一天,唐军裴寂看见月亮,成功发明了月饼作为军粮,成功解决了军中粮食不够的问题。此后,人们便把八月十五定为中秋节,以此作纪念。
此外最耳熟能详的便是嫦娥奔月的传说,为中秋又蒙上一层浪漫与神秘的色彩……
从古至今,描写中秋的诗词也不在少数:“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海上碧波生明月,望穿鸿雁伴秋归。今宵万家灯火旺,心似朗月飞青云。”等等。在这阖家团圆的日子里,最是亲人情,才体会的真切。
而今年的桂花香里,多了一丝恩情,皎洁月光里,多了一点温柔,啊!是师恩。中秋不再只有家人陪伴,更有老师相伴共度。吟中秋,颂师情,在我们的节日里,当然要放声歌唱。让月亮听见,也让世界听见。
明河共影,花好月圆。遥寄一份相思,献上一束情意。
一寸月光万里路,莫卷人生卷诗书。
我向月亮取愿,万家灯火阑珊,年年此夜。
中秋节征文左右初中 篇5
秋日礼赞
九月,凉风习习的季节;九月,秋风送爽的季节;九月,同时也送来了美丽的中秋。中秋佳节已将至,秋果正香满树红。快意风尘黎姿去,乐观天下团圆日。中秋节起源于古代人们对月的崇拜,至今已历史悠久。“中秋”一词最早记载于《周礼》。因我国古时的历法,农历八月十五日,正是一年八月秋季中旬,故名“中秋”。另外,在一年四季中,每季分为“孟、仲、季”三部分,故亦名“仲秋”。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了固定节日。也有史籍记载,古代帝王多有祭月活动,日期定于农历八月十五。因此时正是三秋之半,故名“中秋节”。
每一个中秋,都有它特殊的意义;每一次思念,便会感触甚深。花开花落又一年,月缺月圆又一块。今日又逢佳节到,一早,我便给妹妹讲起了中秋的传说。嫦娥奔月、吴刚折桂、月饼起义……各个故事都沾满了中秋的神话色彩,妹妹听得心生好奇,还嚷嚷着也要飞到月宫去。这时爷爷走来,带我们去买月饼。一进店铺,各式各样的月饼琳琅满目,看的我们眼花缭乱,不知该选哪个。最终我们选了一箱随机口味的带回了家。我迫不及待的打开一盒,咬一口,甜腻腻的味道窜进了我的味蕾,久久挥散不去,豆沙软软糯糯,中间包着一颗金黄的蛋黄,淡淡的咸味随即涌了上来。我又打开了一包巧克力馅的,它的外观很是精致,小巧玲珑,很是可爱,让人都舍不得下口。我于是重新打开一包,浅尝一口,酸酸甜甜,肯定是凤梨馅的。苏轼曾这般写月饼“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默品其滋味,相思泪沾巾“我虽体味不到他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但却知道一块小小的月饼承载了许多悲欢离合。
中秋的日总是那么漫长,天空终于如愿以偿地暗了下来,路灯也终于打开。万家灯火,一片温馨;圆月高挂,光辉遍地。我举头望明月,嫦娥仿佛在广寒宫中窥视凡间,朵朵流云便是她的裙摆。今夜的月,圆如玉盘,在婆娑树影间穿梭,投下柔和的光。一家人欢欢喜喜的聚在一起,热热闹闹的过个中秋,图个喜庆,图个团圆,也许才是中秋真正的含义吧。
中秋节征文左右初中 篇6
暗香
今年的中秋格外的早,但家乡的桂竟纷纷早早地开了。这桂许是通人意,硬是要让这中秋月同往年一样,香满庭院呢。
回了乡下,毫无意外地,与桂香撞了满怀。还没下车,那香竟从车窗的缝隙中钻进了,盈满鼻腔。
外婆在厨房忙忙碌碌的,我在厨房转悠半圈,硬是没帮得上忙,“囡囡,来,帮外公采桂花。”外公的声音在庭院中响起,我顺着桂香看去,他正采着桂呢,颇是惊喜,抓起一个小篮子,便跑到了桂树下。
外公正在枝间忙碌,收回手时已是一捧桂花,他边采来边说:“今年中秋早,这桂也开得早,最近不是要来台风了吗?不摘得被吹没了。”我将篮子置于脚边,抬头瞧了眼桂树,院里的两棵桂树绿意盎,若不是这汹诵的暗香,与地上金黄的落花出卖了它,还真会傻傻她以为真是一棵普通的树呢,
采桂是有讲究的。我将篮子放在将采的花枝下,免得花落在地上。左手轻轻搭住枝条,右手从花稍开始采花,金黄的花隐于绿叶之中,只要轻轻拂开那层绿叶,更能看见藏在里面的金色的花儿,有的花儿已是熟透了,轻轻抹过便落了掌心;有的则有些顽固,需一点一点地捻下来。花香极了,香得是风也打着转转,醉醺醺地往人脸上撞,花香撞得我有些晕乎乎的,似是醉了一般。一枝采毕,篮里多了一捧香。
换一枝,继续采摘着甜香。一篮采完,提着篮了回了屋,许是篮子里的花多了罢。我竟觉得这香追了我一路。打一盆水洗净手,手依然带着桂的甜香,连清水也多了丝淡香。花香把我从头到脚都染香了,甘甜黏稠,缠绵缱绻,这是只有大自然才能调出来的香。
桂开,是高调着的,霸气着的。是锣鼓齐鸣春的,沸沸扬扬着的,它就是它的全部了。
桂香,香在了母亲的巧手里,被做成油亮亮的月饼;桂香,香在了父亲的酒坛里,藏在坛中成为一坛辛辣甜香的佳酿;桂香,香在了异乡的城镇上,成为游子传递思念的信笺;桂乡,香在了广寒宫中,成为了玉兔的伴儿,月儿的魂儿……
中秋,万家团圆,我也与桂重逢了。
中秋节征文左右初中 篇7
夜空里的中秋月
月,世世代代,一如既往的挂在夜空中,如此耀眼,如此迷人。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明月啊明月,你为何会如此,如此不知疲倦的,往往复复的升起和落下?是为了感慨人世见的悲欢离合,还是为了祭奠已逝的灵魂,还是向在黑暗中孤苦的人带去一丝丝光亮?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明月啊明月,千百年来,你总是世人所咏赞的对象,你似乎注定成为孤独寂寞人的精神依靠,是落寞无助人的听诉者,仿佛人们已将世上所有的情感已寄你于一身。难道,你那阴情圆缺的变化,就是对人间人情冷暖,世事沧桑的感慨?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明月啊明月,千千万万的人此时都饱含着离别之苦,只有抬头仰望天上的你,享受着月光浴,才能感受到自己牵挂的人与自己心心相印,不离不弃。是你,让寂寞的心不再无依无靠,让愁苦的思绪不再四处漂泊。
“万里无云镜九州,最团圆夜是中秋。”是啊,今晚是中秋啊!我早已盼望已久的月,此时如一轮晶莹的玉盘,将人间大地笼罩在一片浅浅的金色光辉之中,月让所有的事物都像注入了情感一般,一切的事物都仿佛向月低声诉说自己无尽的心事。
此时,我的心似乎早已被月的美所震慑,我屏住呼吸,感受着月的纯美,温柔和静谧。就这样,静静地,让明月清风带走我无尽的思绪,缓缓飘升,最后消失不见。我无声了,我那绵延不断的情愫也被牢牢地定格住,时间也仿佛在此时停滞下来,不再流逝。
望着皎洁的明月,让人不禁会联想到月饼。东坡以“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来赞誉月饼。嚼着月饼,更会让人感受到月亮的情怀,心中的亲切之感也会油然而生,让人的心也会感到一丝丝的甜意。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希望和我一样对月有着特殊感情的朋友能永远的幸福美满,像亘古不变的月一样,永远散发出金色的光辉,去走黑暗,即便是再微弱。
中秋节征文左右初中 篇8
又是一年中秋
月亮悄悄地上来了,就像一轮银盘,镶嵌在深蓝色的夜空上。月光静静地洒下来,整个世界好像都沉浸在银色的海洋里。月光下,人们那多姿多彩的生活犹如一支优雅婉转的月光奏鸣曲。
“快下来,下乡吃晚饭啦!”妈妈又在催促了。随后,乘着月光,我们便到了老太太家。
乡下好不热闹。叔叔伯伯们在厨房准备晚餐,锅子下翻腾的火焰仿佛舞动着快乐的因子。婶婶们倚着门框,打打下手,顺便唠唠嗑,拉拉家常。
老太太把我们拉到一边,我们端着爬爬凳儿,围着老太太坐,听老太太讲关于中秋的传说,一年又一年。“这个月饼,你们晓得吗?唐朝的时候就有了。在古代,到了八月的时候,还要拜月呢……”老太太已91高龄了,讲话时难免会颠颠倒倒,重复之前讲过的话,可我们仍是听得津津有味,望着老太太童真无那的笑容,我的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当她讲到激动的时候,她也会拄着拐杖站起来比划,顺着老太太手指的方向望去,那一轮明月洒下皎洁的月光,老太太那一头白发也泛起阵阵银光……
小朋友们在院子中撒欢嬉戏,不论何时何地,他们的笑容在脸上永不腿色,绕着院子跑了一圈又一圈,整院子都留下他们的欢声笑语。忽而,他们又停下脚步,望着月亮,开始学大诗人,举杯看月,摇头晃脑,吟诗作赋。月亮渐渐躲进云层,像是在装扮自己呢,娃娃们立刻又迈开脚步,追月亮去喽。
男太太端着一盘子月饼走了出来,挨个儿发。来到女太太面前,只见男太太拆开月饼包装袋,一掰两半,挑了一块较大的给了女太木,女太太吃着月饼,眉眼之间盛满了笑意。两位“老宝贝”互搀互扶,相濡以沫走过了70多年。
同在一片月光下,我们已是非常幸福了,老人相伴,孩童嬉戏,团圆一堂,其乐融融。在外打拼的游子,心中是否会感慨“明月几时照我还?”
此刻,月光普照下,大地一片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