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民俗的故事作文 篇1
艾粄飘香
清明将至,我与父亲母亲一同漫步在老家的巷子里。只见巷口的那排柳树婀娜多姿,正吐着新芽。突然,一阵特殊的香味吸引了我,“快来看快来瞧,新鲜出炉的艾粄……”,顺着声音望去,我看到了熟悉的艾粄,那儿时的记忆也一下子涌现出来了。
小时候的我是在老家长大的,哪里的树最高,哪里的河最长,我记得比数学公式都清楚。可我记忆最深的,还是奶奶做的艾粄。
每次一到清明节,我便会拉着奶奶那双长满老茧的手,左右摇着,央求道:“奶奶,我们一起做艾粄好吗?”每当这时,奶奶便会摸摸我的头,慈爱地说:“好,好,好,我们一起做!”说罢,拉着我的手步履蹒跚地走进厨房。
艾粄的制作过程很简单。先把艾叶放在水里浸泡半个小时,这时,我与奶奶分工协作,我去打水,奶奶摘艾叶。准备完毕,奶奶便宝贝似的捧着艾叶,小心翼翼地放进水里,生怕它们跑出来一样。接着把艾叶捞出拧干,切碎,加入少许水、白砂糖一起捣碎。只见奶奶一手扶着碗,一手拿着一根又粗又短的木棍不停地上下捶打,然后再把过滤出来的艾叶汁倒入糯米粉、淀粉中,边倒边搅拌,再用手揉搓,形成一个光滑的面团。奶奶捏了一小块似翡翠般的艾粄团放到我手里,我便学着奶奶的样子,往里捏,挖一勺花生碎放进去,然后包起来,轻轻揉成团,再把它稍微压扁,就做好了。我冲着奶奶嘻嘻地笑着,趁奶奶不注意把手上的粉往她脸上抹,奶奶无奈又宠溺地笑了。
奶奶弯着腰,躬着背,拿着抹布小心地掀开锅盖。顿时,整个屋子都散发着艾叶的香味,我不由地大喊:“哇,好香啊!”看着一个个香喷喷的艾粄,我和奶奶都笑了。
清明时节,艾粄飘香。吃艾粄是我们客家人的一种习俗,也饱含了我对奶奶特有的思念。
我和民俗的故事作文 篇2
说起端午节,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就是“粽子”。而在我家中,不仅仅只有粽子,还有艾和爱——艾的味道,让我觉出了爱。
缝香囊
在端午节到来的前几天,家中的女性长辈便开始给小辈缝香囊。由于奶奶眼神不好,所以把艾草等香料塞进香囊的任务就落在了她身上。妈妈和姑姑则负责缝香囊。
我每次都会坐在边上,看针线随着双双巧手在布料间穿梭,香囊上悄悄地呈现出了图案。家人对我们的疼爱,也在不经意间浸染了香囊。我看着,便入了迷。
香囊小小的,上面缝有和我们生肖对应的动物,我们爱不释手。在香囊上,我只闻到了艾草的味道,大概是艾草较多的缘故吧。这艾的味道,让我觉得温馨,如家人的爱。
插艾叶
人们都说艾叶是可以避邪的,我家里的老人也这么说。
每年端午节早上,奶奶都会早早地起来,拿一把梯子在门前插艾叶。她的身子不如以前好,我们为了防止她摔倒,就一个比一个起得早,争着把艾叶插在门前。而奶奶只好笑眯眯地看着我们,默不作声。
我们也在床头插艾叶。我小时候怕鬼,总是要爸爸妈妈在我的床头多插些艾叶,他们也总是笑着同意。现在回忆起来,觉得自己那时真是傻得可爱:就算真有鬼,也不该来找我呀!但那“艾”的味道,让我感觉到安心,如同有家人的守护。
包粽子
粽子是每年端午节都会包的,它对我们家的端午节来说,是必不可少的。而我也是近几年才学会包的粽子。
粽叶在端午节的前一天晚上就开始泡了,在端午节那天,我们吃完早餐就开始包粽子。
家里长辈们包的粽子很漂亮,相比之下,我包的粽子可谓“惨不忍睹”:不是这漏了个口,就是那又出了点叶。我还尝试着把艾草给包进粽子里。
到了中午,我们就只吃粽子。正吃着,突然有人惊讶道:“咦,怎么有艾草呀?”瞧了瞧那形状,没错,是我包的。我也尝了有艾草的粽子,虽不怎么好吃,但那艾的味道,让我觉出了欢乐,就如有家人相伴。
缝囊中,艾的味道让我感到温馨;插床头,艾的味道让我感到安心;包粽子,艾的味道让我感到欢乐。这些事中渗出的爱,也让我着迷、留恋。
我和民俗的故事作文 篇3
冬至软粄
冬至到,东北饺子香,江南汤圆糯,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与东北江南相隔千百里的汤坑过起冬至来自然是不同的,汤坑的人们会在冬至这天会吃起软粄。
每逢冬至总会飘点毛毛小雨,温度也降得异常快,还总伴着凛冽的寒风。但无论如何,在这一天,亲人们总会欢聚一堂。仍记幼时,在外寄宿的姐姐会在这一天会请假赶回家,在外工作的大人们也会早早收了工,只盼回家与亲人聚在一起吃口软粄。
外婆会在他们赶来前煎好软粄,而我放学早,站在灶台边看外婆弄。外婆不慌不忙地围好碎花围裙,先往锅中倒取少许的油,在这同时,外婆会拿出瓷碗,往碗中倒取糯米粉,加入清水,用木筷搅和搅和,直至成糊状,在这时,外婆便把注意力放到油身上,当油为冬至歌唱时便可下锅,听着滋啦滋啦的油声,这是一种享受。外婆拿着木筷不断的戳着,翻转着粄,当粄的颜色渐渐变成了金黄色,外婆便会把粄撩到盘子上,拿出一个小叠碗,放入芝麻糖,往往在这个时间点,大家也刚好回到家,外婆招呼大家趁热吃。
我拿着筷子转动软粄,蘸上芝麻糖一大口灌进嘴里,先是酥脆的口感在舌尖上跳动,而后身体各部位的器官将口中的温热送往全身,消除了这天的寒冷,温糯的口感与先前的酥脆撞了个满怀,芝麻糖中和了软粄的寡淡,味道恰到好处,一口下肚后,口腔仍旧是软粄的浓香。
我还陶醉在品尝软粄的味美中,家里的长辈便闲谈了起来,姨姥爷说:“软粄也叫‘齐子粄’或叫‘落汤齐’,不过我们这边的人常常叫‘软粄’,24气节中的冬至恰好为一年中最冷的一天,吃软粄也是希望可以暖起来,正所谓阴极阳生。”外婆接了一茬“软粄粘粘糯糯的,也是象征着人们可以像软粄一样紧密团结在一起,一家人团团圆圆的,不分离。”“吃软粄更寓意着长大一岁,对不对?”弟弟把头别向了大家道。“对,你又长大了一岁,大了就要更懂事一点啊。”外婆笑意盈盈的,脸上的慈祥溢了出来。
冬至软粄,寓意天气转暖,寓意孩子长大,寓意家人团圆,各乡各有不同俗,而自始至今的寓意都是一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