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物件里的什么故事作文 篇1
旧物件里的传承故事
开桩,过桥,采青,绣球落处,是永不疲倦的狮舞。于醒狮文化中采风,体会传承故事。
逛佛山,迈着悠闲的步伐,我随熙熙攘攘的游人,穿梭在街市中。路过一家店,店门口有个做工精致的舞狮头,深深吸引了我。
走进店内,装修十分古朴。里面有位穿着布衫,驼着背,头顶戴着褪了色的布帽的布老者。布帽旁还飘着几根银白银白的发丝,叫他李师傅吧。店内各种颜色,各种装饰的舞狮头。有的甚至还有小灯,我被一个不太精美,但却又充满活力的舞狮头吸引。
李师傅说这是他十几年前做成的。他是舞狮的传承人,从前随祖父扎做狮头,可当时他扎的狮头并不好看,更不叫卖。扎醒狮是一门手艺活,用竹篾扎骨架,后依次扎上狮子的五官,最后还要扑纸,影绘,配饰,点睛等工序。李师傅也是研究了很多年,终得窥见这门手艺的堂奥。
现如今,李师傅带着徒弟小彭学习。小彭很有想法,有创新。他看到有店家将LED灯设计在衣服上,灵感乍现,后来就出现了灯光闪闪的“荧光狮”。
他们领我去看舞狮表演。正值傍晚,天气依然溽热,队员们在高桩上腾、挪、闪、跃、旋,完成各种怒、惊、寻、疑等神情。在台下,我看得真切,竟有些紧张,生怕他们完成不好飞跃。
把狮头摘下,扛在肩上的舞狮人,骄傲而自信。正气凛然的点睛仪式,老一代人的手工艺,年轻一代的意气风发。为文化传承,他们的骨血中流淌着狮王的“精气神”。来源 wwW.ZUowEnbA.nET
我沉浸在力与美兼具的鼓点中,让我忘掉平日杂乱心绪。
风雨不改初心在,狮吼嘹亮震东方。以传统之薪,燃当代之火。就要做经久不息的雄狮。
旧物件里的什么故事作文 篇2
旧物件里檀香故事
藏而际会,物我合一,忿愤尊者,抚之,带着金刚杵,等天铗陨落
——题记
午夜梦回间,布达拉宫角上的风铃仍在泠泠作响,青稞酒的香醇仍荡在心间,似海浪波回,危山,雪峰,一群群泛红的脸颊,构成最美的画卷。
曾记得在西藏,坐在石砌的围墙上,看布幡被风吹起,又上下抖动着,像抚着一遍遍经书,拨着一圈圈转经筒,又似为那些磕着长头的人们拍去浑身疲态,也是为他们喝彩。
砖红带着血色的正门,庄严肃默,不同色的藏袍中,不同人抚着不同的经书扣,普巴撅,墙角不知多少年的风铃还在随风而起,带来时间的讯息。
我不知坐在那里看了多久,只知夕阳已经落山,反应过来便懊恼着什么也没干就过了一天,对于自己的不能珍惜时间而惭愧。那风铃又在作响,随着晚课上檀香的味飘过,突然不想回旅馆,清风仍在孜孜矻矻地拂过山冈,每日朝阳定准时洒向人间,再怎样期盼,枯叶落下仍会成堆,九霄外,云雾间,过了千百年间,不管时事如何,风铃还是叮零当啷地响着,永远伴着檀香。
风铃还是挂着经幡,红里带着黑,染着铁锈,声音仍旧清脆。没有什么是不能改变的,脚边的草根牵牵,天上白云卷卷,远郊的牧笛被宫门外的汽笛掩盖,信徒的影子被游客的队伍掩埋,虔诚的眼神被佛像的金色转移。总要有点不变的吧,那怕就是宫墙上悬挂着的风铃。
风铃啊,百年来,落后到发展,看墙角论经时叹史简笔艳,将香烛息后的黑云墨色,看遍光阴,不动如山,世间定有不变的真理,多想再一次午夜梦回坐在围墙上,感受风吹过风铃与我,我自岿然不动……
旧物件里的什么故事作文 篇3
旧物件里的帝王故事
“自古帝王多情种,花落人去楼已空。”纵观生前披甲凯旋,前呼后拥,百年后,却也不过是一捧黄土。似乎这其中的起承转折,也只有三两旧物件值得娓娓道来。
秋风萧瑟,吹不干他无声的泪,吹不走他相思的痛,“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他辗转反侧,长夜难眠,仰面朝天,万千思绪涌上心头。曾几何时,他也在宫中道遥自在,宫娥起舞,乐师奏曲,即使南唐已经苟延残喘,但富贵繁华的外衣仍然高傲不肯脱去。“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他大杯大杯地喝酒,想麻痹自己的痛,却无济于事。“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诗词歌赋,承载着后主对国家兴亡的感慨。
洪武时期,瓷器与元代形成鲜明的对比。洪武瓷器有元代瓷器浑厚古朴的遗风特色,也转而向秀逸方向发展。其中釉里红这种红色器物,受到当时朝廷高度重视。在《明史》中记载“三年,礼部言‘历代风尚,夏黑,商白,周赤,秦黑,汉赤,唐服饰黄,旗帜赤。今国家承元之后,取服色所尚,于赤为宜。’”洪武偏爱釉里红器物,通常以四季花卉纹饰为主要图案,没有了龙纹的霸气威武,也没有了凤凰的惊艳妖娆,反而让这类器物退去帝王的繁华,平添自得悠然之意象。
釉红瓷器,承载着洪武对世外桃源的向往。
帝王高处不胜寒的孤独,言官的笔伐口诛,谁来拨雾?只余皇权尽头的荒芜与鲜血淋漓的路途。
“天为帐幕地为毡,日月星辰伴我眠。夜深不敢长伸腿,唯恐山河一脚穿。”
或许只有那些旧物件中才能觅得几分帝王真情罢。
旧物件里的什么故事作文 篇4
旧物件里的哲理故事
淞花江上,腊梅花下,爷爷静穆在雨雪中,用春水煎茶。
但见爷爷为铜炉添柴,铜上搭着个缘迹斑斑的三角架,架上烧着一件小盎。若把淞花江比作一痕,这山中的铜炉便是暗窗红火,江心一点,小盎是点上一芥,盎中茶叶不过尘埃三粒而已。
爷爷取盎,执一根三丈长的木杖,只见茶水顺着木杖流过漏斗,润入杯中,茶香荏苒,“清荣峻茂,良多趣味”。爷爷说着,把茶递来,我就着风花雪月,将茶汤一饮而尽,问道:“生于山长于山,这山川风月,怕是爷爷永远也看不腻。”
爷爷却只是一笑,鬓角多添风霜:“怎会不腻?春去秋来,寒暑易节,早已成规律,成死局!”
我不解地问:“久困山中,为何不一莽红尘?”
“政入万山围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爷答道,“许多人自以为逃离了山中,就能看透人生,最终不过是迷失在人海;许多人为了远离喧嚣,逃到山中来,却受不了山中冷清,复又坠入红尘。”
“真是懦弱!”我淡然评价。
“不过是在世间还有几样留恋的东西罢了。一铜炉、一小盎、一龙杖、一杯茶,我牵挂的不过是这些。”
我似懂非懂地听着,心想:“也许无人不在山中,无人不被一叶障目。”
“也不全然”,爷爷目光坚毅,似是看透了我,“李太钊为新文化运动创作的第一篇白话诗《山中即景》‘云在青山外,人在白云中。云飞人自还,尚有青山在’。李大钊心中的山是白话文,是马克思,还是新中国,这都不重要,人这一生最重要的,是在自己的山中找到归宿。”
我恍然大悟,顿时觉得春风过堂,心头正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