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寻》为题作文 篇1
林素涵
斜阳投入湖中,斑驳的墙上织出一张星碎的网,微风夹杂几许蹁跹的媚思,纸窗之下,案几上,角落中铺了层尘灰,却让我寻见了你。
初识
那是先前朋友送的一套书,堆积在角落里,至今才发觉。闲来无事,案几前,执一书,品一茶。本是打发时间,不想却爱上你——诗歌。你哀而不伤,读来竟牵引着几许愁思;你意美韵齐,让我心生愉悦;你藏思百哲,让我从中寻找到了几份真,几份情。
相知
从中,“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世上本没有不散的宴席,这是苏轼教与我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与其埋怨哀叹,不如乐观面对,这是李白教与我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选择一种淡然,不慕名利的生活,这是陶渊明教与我的……你承载千百年来多少人的愁思,喜悦,欢乐,离合,字字珠玑,句句深情。在你那里,我亦曾寻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长天;也曾寻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的女子媚态。在你这里,缘渐深,缘未断。
相守
后来,你便成了我生活中的一部分。有时落一地白雪,烛火下,与你在冬夜里厮守,读《从前慢》,深深体会到木心先生的深情。“从前日子过得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一夜清欢,读《雨巷》,感受戴望舒先生的柔情。读。《泰戈尔诗集》,“世界让我遍体鳞伤,伤口长出的却是翅膀”的坚忍,我一次次寻找你,你从此与我不分离。( 作文 zUOWenba.neT )
昏日落下,微风拂过,执一书,在残灯下,再一次寻你……
以《寻》为题作文 篇2
朱泓臻
在如豆的灯光下,手捧一卷诗书,寻找书中精神,心中美好。此时,茶香缭绕,书香氤氲。
那是一种直面挫折的精神。
“乌台诗案”令天才文人无辜受贬。在贬谪之路上,乌云遮住了他前进的道路,他曾迷茫过,无措过,消沉过,但最终选择了直面挫折,迎难而上。赤壁之上,他举酒嘱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沙湖遇雨,他竹杖芒鞋,吟啸徐行,一蓑烟雨任平生。他坚定自己的精神,直面挫折,浴火重生,成就了千古佳话。
那是一种正视风雨的精神。
海伦凯勒经受了聋哑,双目失明的人生苦难,但她依旧没有放弃自我,而用坚强,正视风雨来抨击不公的命运。司马迁在牢狱中,背负骂名,但他依旧正视风雨,继承先父的遗愿,谱写了“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从而流芳百世。
历史长河,浩渺烟波流转。纵观历史,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杜甫的“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沧海一声笑,涛涛两岸潮”。那是一种淡然处世的精神;“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苍茫大地,舍我其谁。”“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那是一种对自己充满自信的精神……
此时,皓月当空。明月溅了一身的清凉。在历史中,在诗书中,我寻到了不同的精神,也领悟到了不同的智慧。手指在淡墨香的诗句中流转。我将继续寻找书中宝藏,将其运用在生活,为人,处事中。陶冶情操,发展自我,静谧一冬之暖,静守一字之安。
以《寻》为题作文 篇3
高友菲
寻得园中脚印,托起旧时回忆。——题记
身处异乡,再寻得一棵蓝花楹之际,似是鱼儿初见繁星的欣喜,又似夜空凝望大海深情,繁华似海,落尽一地芬芳。
海蓝琼鲸游,似是忆相来。
曾几何时,村里住着一位挖藕的大爷。那会我还小,是村里的小霸王,却因好玩偷藕与大爷结识。大爷也是个好玩的性子,与我合得来,他总喜欢给我带些村外头的小玩意,像是仙人掌那么大的花,还有大眼睛的娃娃。以前村里是没有这些东西的,他每逢卖藕季出村,都会带些东西给我,想着法子逗我玩。大爷是村里出了名的挖藕能人。挖藕时他的眼里闪烁着我从未见过的光,似是那片池便是他的星辰大海。
后来长大些,便好美了不少,喜欢缠着大爷给我带好看的花。大爷无奈笑笑,但每次回来都会给我带来好几朵。直到那次,他扛了一株小树苗回来,乐呵呵地说,等这颗树长大了,会开出好多漂亮的花。我从未如此期待一件事物,也许初见流星落下都没有这般激动。在那以后,便日夜盼着树苗快点长,缠着大爷的日子也少了。一直到上了学,回村里的日子便愈少了,妹妹回去,都很少见到大爷。村里人说他病了,我去探望他。他的双腿直不起来,再也不能去挖藕了。我从门缝里瞧探一眼,他没看到我。他的眼里如同死灰一般很是黯淡。我没敢进去。
过了好久再回去一趟,村里有人悄悄告诉我,大爷走了。我一开始只是以为他离开村里了,就到处询问大爷去哪儿。村里人不忍,便告诉我大爷在一年前就走了,骨灰埋在他种的树下。我心急如焚,冲向那棵树。先是一惊。那棵树已开满了花,蓝紫的花,落了一地的瓣。内心一颤,花开了,但人已不在了。我慢慢走进,以落日为针,花为布,织了一件名为岁月的衫埋在他的墓旁。望向远方,风吹起了落花和我的发。
我们山一程水一程地往前走,到繁华落尽,琼露欲出之际往回寻时,寻到的也许只是旧时回忆,又也许是旧时欣喜与遗憾,也许寻到的是人间真情……
卖藕声又响起了。
以《寻》为题作文 篇4
方亿涵
在庄子的智慧中有三寻,若懂得这三“寻”,人生就活得明白了,而这三寻便在庄子的鱼里。
第一寻,是《逍遥游》中的北冥之鱼。它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扶摇而上者九万里,任风翱翔。它是逍遥的代表,是远离物质,俾睨天下的精神修养。后来者有陶渊明识得此鱼。他看不惯仕途腐败,退而隐于南山,过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岂不逍遥?
第二寻,是《庄子》中的濠梁之鱼。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庄子说这鱼游来游去,多么快活。惠子却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庄子回道:“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了解鱼的快乐呢?”一驳一辩,立见智慧。我则学习到当中独立思考的魅力。人这一生,若人云亦云,随波逐流,只会成为他人言语的搬运工,不得智慧法门。虽然说庄子在这场辩论中有诡辩的成分,但作为他的知己,惠子定然会一笑而过,心中佩服,岂不君子乎?
第三寻,是《大宗师》中的车辙之鱼。两条小鱼躺在干涸的水坑中互相吐着唾沫滋润对方,庄子却说:“与其如此,不如放过彼此,让对方遨游在大江湖海之中。”人如风絮,却时常结伴同行。我们生活的水潭中总有那些我们很在意的人,与他们一起有的跋山涉水,有的针锋相对,有的难舍难分,有的不共戴天。我们总是忽略从另一个角度来思考问题,如果放开彼此,会不会过得更好?换个角度思考,是不是能解决人生中许多难题?这一寻,我寻的是变通之法,美其言曰:“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简而言之:“斤斤计较,不如撇去不谈。”不做涸辙之鱼,而跃于东海,游于池渊,岂不乐哉?
寻找逍遥,是为了自由;寻找独立思考,是为了智慧;寻找变通之法,是为了更好的未来。这三寻,要求我们逃出既定的思维牢笼,像庄子一样,悠游自在,冷暖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