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不大的记忆读后感 篇1
民族传统一脉相承
《长不大的记忆》中民俗知多少这一组文章,介绍了作者家乡的各种传统节日和习俗:汪曾祺故乡的元宵节不甚热闹却有温馨的年味;肖复兴的腊八蒜充满了浓浓的乡愁,饱含着对母亲深深的思念;冯骥才期望下个本命年,母亲再一次给自己扎红,希望母亲长寿的红腰带……都蕴含着浓厚的自然气息与人文情怀。我也忆起了小时候过端午节的情形。
端午节这天,妈妈会到人迹较为罕至的荒野山上,采集各种清凉降火的草药回家洗净切段晒干,谓曰“午时草”。每当我们姐妹因天气干燥而内热上火时,妈妈就会为我们泡上一壶“午时草”茶。喝着妈妈为我们泡的凉草茶,不仅解了暑气,也消除了内心的烦闷。——妈妈在处即心安。
记忆中的端午那天,总是阳光灿烂。我和姐姐会趁着天气正好,在午饭后洗好头发,搬两把椅子到门口,悠闲地吹着暖风、沐浴阳光,等待头发自然风干。——姐姐从小的陪伴也如这阳光般温暖。
妈妈还会买来雄黄酒,绕着房屋洒一圈,在我们额头、耳鼻、手足心等处涂抹上雄黄酒,在门口插上艾叶、榕枝,听说这样可以驱邪纳祥。——妈妈希望我们平安长大。
最重要的,当属包粽子了。有碱粽和咸粽。我们围坐在一起,妈妈耐心地为我们讲解如何包粽子,才不会漏馅儿;如何系粽绳才不会松开。可惜我们只顾着玩了,包出来的粽子各种奇形怪状,妈妈也只是笑笑,并不数落我们。妈妈说她小时候,也和外婆一起,这样包粽子。煮好的碱粽蘸着蜂蜜吃,而咸粽里包着各种妈妈精心准备的配料,包着妈妈对我们无限的爱和宽容。——节日就是一家人的温馨和乐。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中华历史源远流长,中华民族一脉相承。传统节日凝聚着千百年来,人们对幸福生活的积极向往和对美好未来的执着追求!
长不大的记忆读后感 篇2
品民俗,传承别样的节味儿
寒假,我有幸读了李光卫主编的《长不大的记忆》这本书,颇有收获。在书里我最感兴趣的内容是“民俗知多少”,在字里行间品民俗魅力,传承别样的节味儿。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汪曾祺笔下的元宵节并不热闹,但尽显文化韵味:送麒麟每一段开头都是“格炸炸”;街上的走马灯表现的画面是《西游记》唐僧取经;看围屏的地方一处是画着《封神榜》的炼阳观,另一处是画《三国》的火神庙。而老舍笔下的元宵节则是明月当空,处处悬灯结彩,家家吃元宵,热闹极了。看,风俗不同一样有节味儿。
元宵节独特的习俗让人眼前一亮,腊八蒜的味儿却扑面而来。我泡的蒜虽没有肖复兴母亲泡的灰绿灰绿,但也是又香又脆,足以当饺子的配角。人们常说:“过了腊八就是年”,吃了腊八粥、尝了腊八蒜,年味也就近了。
“爆竹声中一岁除”新的一年迈着轻盈的步伐悄然而至。为了迎接春节,家里人进入忙碌的状态:打扫房子扫掉一年中所有的晦气;张贴对联,迎接福气;买糖祭灶神……春节是我最喜欢的节日,不是因为穿新衣有压岁钱,也不是因为放炮玩乐,而是因为能跟外出打工的父母一起吃团圆饭过幸福年。今年春节恰逢冬奥盛会,纯洁的冰雪遇上激情的中国红,散发出和谐交融的独特魅力,为中国年加了“味儿”。这浓浓的年味儿伴随着冬奥会飘溢到世界各地……
浓郁的民俗风情,有着浓厚的文化内涵,我们在这些传统习俗中能感受到不同的生活气息,得肩负起传承别样节味儿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