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江南作文 篇1
“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炊烟袅袅升起,隔江千万里,那瓶底书汉隶仿前朝的飘逸,就当我为遇见你伏笔”午后的阳光,暖暖的,我沉浸在这动人的歌声中,望小桥流水,柳丝如烟。
回首历史,自南北朝时期,经济重心南移,江南地区逐渐展现出自己独特的魅力,这里曾有过“闲梦江南梅熟日,夜船吹笛雨潇潇”。也曾有过“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可我独爱的,是那藏在窑烧里千年的秘密,色白花青的鲤鱼跃然于碗底,青花瓷,不失江南之大气,无独不是千千万万江南人心中一道美丽的韵色。
你那朴素外衣,大气的风格,无一不显露着我们江南人的身影。如脂似玉的,像江南美人的皮肤,勾人心弦,纤细柔和的线条,如小桥流水,最终留到人的心坎去,独特动人的图案,是千古以来江南人的智慧的结晶。我要话江南,却道不尽你的美丽。
“素瓷雪色缥沫香,何似诸仙琼蕊浆”。有了你,江南水也有韵色。“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春水荡漾,却抚平了诗人心中的烦躁,轻轻捧起瓷色酒杯,倒一杯江南水泡成的汤茶,小口品尝,却甜到了心口。小时候学“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如今我做久了江南人,却也明白了,这是与我的生命紧紧联系的地方。
在这儿出生,在这儿长大,品尝着江南水的甘甜,看着青花瓷在我眼前闪过。世事无常,不会变的,是我们江南人打心底虔诚的祝福。我们对生活的期盼和向往,自古以来,随着青花瓷脚步,随着江水的流动,展现的淋漓尽致,我想话江南,却道不出来那千丝万缕的爱意与珍惜。出处 wWW.zuOWeNBa.nEt
历史不会撒谎,江南的成长与进步,像江南水一样绵延不断,滋润人心。江南永远在我心,话不完,却早已将我带入她那柔软怀抱中。
我爱江南,亦是想守护好自己的一份纯真,一份执念。
话江南作文 篇2
江南好,君可知锡惠?波光粼粼太湖水,粉霞点点梅樱蕊。今话江南美。
我是江南人,生在江南城。江南有小城,其名无锡。我长在江南,说得吴地话,听得水乡曲。要问江南何处好,莫急莫急,听我给你细细道来。
一话江南美食,你一定听说过小笼包吧?偷偷告诉你,无锡小笼才是最正宗的。皮薄汁多馅大的小笼包,蘸上加了白糖的香醋,咬下一小块皮,猛一吸,鲜甜的汤汁在嘴中翻滚,烫了舌头也顾不上啦!无锡人比苏州、上海人还要嗜甜,几乎做什么菜都要放糖,小笼包更是如此,所以许多人吃不惯。吃不惯不要紧,慢慢适应这甜口的美食,你就会爱上这鲜润的美味。面筋是无锡名产,出了无锡就吃不到那样香美润滑的面筋了。肉酿面筋是老无锡家庭的保留菜品,面筋里填的是上好瘦肉,稍加一些肥肉,再在酿心的肉馅里加点香菇丁、笋丁,再加少许葱,红烧后鲜美无比,口口爆汁,口感富有层次。
二话江南景美,许多人知道苏州园林,周庄水镇,杭州西湖,却不知无锡也有锡惠古镇,南长老街,蠡湖美景。锡、惠,是两座山的名字,山上风景秀丽而幽美。锡惠公园有一小园林名为寄畅园,其景之清秀、之风雅,丝毫不亚于苏州名园,岂是我这一支拙笔可写的!传说乾隆下江南,多次游此园,流连不忍离去,故在北京颐和园仿建一园,命为惠山园,即今天的谐趣园。蠡湖是太湖的一部分,当地传说范蠡携西子归隐于此,故湖上小岛有西施的雕塑,还有一景名为“西施映月”。还有梅园梅花、南长繁华、鼋渚樱花、二泉映月,这里我卖个关子,要知江南美,请到江南来!
三话江南言美。你阿会讲无锡言语个?常有老乡这样问我。我就会用无锡话淘气地回答:弗会!吴侬软语,苏州话是纯纯的软糯甜美,无锡话少了点糯甜,不是苏州那小家碧玉的调儿,更像一个乡里的小村妇,美得不贵不俗,亲切憨厚。扬州,南京话那是脆亮的快板儿,无锡话相较之下又要软而慢一些,不是苏州欢快的小毛丫头调儿,更成熟端庄些,如同刚嫁的新媳妇,青涩未退,又温柔大方,不雅不俗。用这样的言语,唱成戏,即是锡剧。我家长辈有会唱的,一折《双推磨》可以转进人心里去。
四话江南人美。江南哪里都不乏美丽多才的女子,也不乏真诚质朴的人。美丽的女子比如我母亲,年轻时长得水灵秀气,身段苗条。如今在有了两个孩子后仍是徐娘半老,风韵犹存。多才的女子也是母亲,手工绘画书法样样精通,还热衷于收集布料,设计衣服。她还喜欢歌舞,嗓音甜美,舞姿舒展,真可谓才貌双全也!我有幸遗传了其中几样,虽比不上母亲,也不算无才无貌。诚挚的人比如我外婆,她是多年党员,心地善良,为人热心,是社区人人敬重的周阿姨、周书记,极少与人动怒,坚持以理服人,我很敬佩外婆。曾经有一次,邻家一位大嫂偷摘了外婆的枇杷,外婆却慷慨地摘了一篮送给人家,感动得大嫂逢人便夸周阿姨是个好人。还有许多江南人都有着纯朴美好的品质,若要知底细,不如来看看!
江南忆,最忆是梅里。观景尝食隐烟雨,佳人软语唱锡曲。可愿听吴语?
话江南作文 篇3
樱花凋零,蝉鸣骤起。墙上的日历被翻到七月,江南的夏日被开启。一排排黄雀栖在墨瓦上,随着蝉鸣不止地啁啾着。岸上的杨柳抽去新芽,长成略带棱角的柳叶。澄清的水面上覆着大片的莲叶,天水碧色晕染开来。池中的莲花盛开于莲叶上,不时摇曳。
江南这一带自是桥多,河多,船多。邻家的赵爷是江南本地人,退休前做着船运,无子女无亲人,平日里就爱逗孩子们。大抵是在七月上旬,蝉鸣掺着芳草味儿,热气正旺。我们几个孩子坐于船内,扒着窗檐向外张望。天光大好,柳条微拂,柳叶随着夏风飘落在水涡里,悠悠地打着旋。偶遇少数野鸭,蹼掌击于水面,向前缓缓地滑着。忽又猛地振翅,一副欲飞的模样。乌船穿过石拱桥后,便能嗅觉莲花的清香。放眼望去,部分莲子不知被谁采撷了去,空落落的枝头藏在莲叶下。几个贪玩的孩子将稚手探于水下,嬉笑着,逗乐着。
蓦然,船外下起了沥沥小雨。细线般掠过墨瓦,掠过木窗,掠过石街,溶于河内。船尾的赵爷缓缓地将船泊于岸边。船内的我们打闹着,哄笑着,乐趣不止。忽而,赵爷递给我们盘杨梅,笑着说:“囡囡们,雨天适合吃杨梅。”那盘杨梅携着水珠,像是珠光滋色般诱人。杨梅下肚,解了孩子们藏于心头的烦恼,叫人忘却所有的悲情。条条细鱼沉于水底,船尾那头传来阵阵笛声,萦绕着潇潇冷雨。笛声悠扬凄凉,穿过白墙墨瓦,穿过片片莲叶,穿过搁浅乌船,穿过匆匆行人,逝于无止尽的远方。
又是一年夏,蝉鸣依旧起,却不见赵爷的身影。我坐于熟悉的船内,迷迷离离间仿佛听见了那渺渺笛声。
江南在,乌船泊,风景复,记忆存,人却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