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吧作文体裁读后感内容页

读《我亲爱的甜橙树》有感

2023-12-14 00:40:01 读后感 打开翻译

读《我亲爱的甜橙树》有感 篇1

这是一个构思了42年却在12天就一气呵成的故事。作者若泽·毛罗·德瓦斯康洛斯采取了自传体的方式,回忆了他的童年生活经历,记录了一段温馨而伤感的生活片段。五岁的泽泽聪明而早熟,这个天性敏感的男孩,总是在自己的“幻想世界”里排遣心中的不如意和委屈,他甚至发现了一棵“会说话的甜橙树”,每当挨罚的时候,他就会去找甜橙树聊天……之后他认识了“这个世界上他最喜欢的人”——老葡。但是后来因修公路而要砍掉甜橙树,老葡又突然遭遇车祸。那个幻想世界中的爱和现实生活中的爱,都离他而去。

读完整本书,我们不难看出这不仅是一部儿童小说,更是写给成人的小说。它触动了我们的每一个细胞,促使我们思考怎样认识儿童,怎样真正走进儿童,怎样理解儿童的内心世界,怎样成为一棵“甜橙树”一样的老师。

在所有人眼里,泽泽是一个小魔鬼,他会把塞莉纳太太晾满衣物的绳子剪断,用丝袜做的假蛇来吓唬孕妇……泽泽的家人对待泽泽也显得很粗暴、没有耐心:有一次,心情不好的姐姐冉迪拉因为泽泽没有按时过来吃饭而把他辛辛苦苦做成的纸球撕得粉碎。父亲因为自己的无用,将失业所带来的满腔怨气发泄在泽泽身上,而泽泽却绞尽脑汁想尽办法逗乐父亲,却换来无尽的指责。

原生家庭中的泽泽对父亲充满本能的依恋和爱。但是艰难的生存却逐渐侵蚀着其父的性格,也慢慢侵蚀着这份生而有之的亲情。冰心曾说:“淘气的男孩是好的,调皮的女孩是巧的。”但泽泽的调皮、机灵、捣蛋换来的却是无节制的殴打、警告和“圣诞节出生的小魔鬼”的称呼。泽泽的被暴力,是因为在成人的思维里“孩子是没有地位的存在,还不具备被尊重的价值。”

在恶性循环中,最终亲手扼杀了孩子心中理想的父亲,在家暴、冷漠、侮辱中加剧了泽泽“俄狄浦斯情结”的形成。“反正我要杀了他。”“我已经开始行动了!不过我不是要用公鹿琼斯的左轮手枪‘砰’的一声杀死他,不是这样,我要在心里杀死他。当你停止喜欢一个人,他就会在你心里慢慢死去。”一个幼小的孩子竟说出这样的话,可见他心中对父亲是有多失望,才会用这样的方式“弑父”。

在家人的冷暴力下,“小甜橙树”成了泽泽想象世界中的朋友,不管有什么伤心或高兴的事都会与它分享,小甜橙树成了他情感的支柱,后来老葡的出现,又弥补了他心中父爱的缺失。在与老葡的相处中,我们可以看到,泽泽非常享受“靠”“搂”“抱”这些动作,他觉得这都是“他希望一个父亲对他做的”。有一次泽泽脚崴了,老葡把他送到了医院,当医生给他清洁和缝合伤口时,泽泽很害怕,但老葡一直用温柔的动作震动了泽泽,他变得勇敢和镇定。可见,爱才是驱动孩子优秀品质的内在动力,而非来自暴力和漠视。

温柔的塞西莉亚老师对泽泽的困苦生活充满了同情,并发现了泽泽的善良,所以,她经常在课间休息时塞给泽泽一毛钱让他去买夹馅的面包吃,对老师的这一行为,泽泽心里充满了感恩。于是每天偷摘花送给老师。老师发现这是他“偷”来的花,并没有像别的老师一样不分青红皂白地指责他,而是和他进行了长谈。可见,学会沟通与倾听,用宽容和信任去对待学生是很重要的。

这是一部具有治疗功能的文学作品。我觉得它对读者的影响有两点:一是促使家长更新教育观念,用爱和宽容去引导孩子培养优秀的品质。二是引导老师学会沟通和倾听,用信任和宽容去培养未来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学会做孩子一辈子的甜橙树。

读《我亲爱的甜橙树》有感 篇2

一个少年在人生的路口,他的犹豫与彷徨,它对于美好人生的向往与追求……都需要一位父亲温柔的鼓励与支持,父亲影响力应该是尊重、倾听、宽容、引导、分享与探索。

——题记

“没有温柔的生活是毫无意义的。”作者在全书结尾的一句感叹,影响了很多家长和老师的教育观念。一种久被遗忘的感情——温柔。没有温柔的生活毫无意义。作者的这些感叹让我深思。初为人母的我,育儿方面些许慌张、些许迷茫,一直在寻找适合“育儿”的书籍,发现大多是“育儿有妙招”之类的技术指导类图书,或者是一些父母讲述育儿经历的“成功学”,还有不少甚至宣扬“科学地打孩子”。作为一个信奉且传承了上千年的“棍棒底下出孝子”教育观念的国家,“温柔”实在是非常稀缺的,很多父母从没有感受过“温柔”,更难让自己的孩子体验到“温柔”之情。我自己也是这样,在“不打不成才”的教育理念中野蛮成长,当儿子不听话哭闹的时候,爷爷奶奶也总是拿“***妈来了,***妈打你来了”这样的话来吓唬他,很显然不奏效,因为一岁的他还暂未品尝到“打”的滋味,我也默默告诉自己,以后尽量不动手。但是这样的说辞确实值得推敲,犯错就要挨打?还必须是妈妈来打?爸爸呢?

身边也有家人在教孩子做作业时“出口成脏”打着我是为了你好,我是爸爸妈妈我就一定都是对的这样的“幌子”骂“你***的是猪吗?你耳朵聋了吗?”这样的污秽甚至带有侮辱性的词语,每每在旁边我都感觉刺耳、扎心,现在想起都有一些酸涩。所以当我看到这本书的时候我首先想的是推荐给身边的父母看,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体会儿童心理变化,真正的做好“教育”,用温柔用爱去影响孩子、改变孩子,我想这个方法可能对孩子有些作用吧,即便成绩收效甚微,那孩子待人接物总该没问题吧?因为我始终相信被爱大的孩子才会更爱这个世界。

书中爸爸失业,五岁的泽泽随同全家人迁进了他们的“新居”,当大人们在为“新居”的简陋破旧、狭窄局促而沮丧时,孩子们却为门前那些树雀跃不已,姐姐哥哥们占据了那些漂亮的大树。于是,最疼爱泽泽的姐姐格洛里亚帮助他在后院的河边找到了一棵没有刺的小甜橙树,姐姐说小甜橙树会和他一起长大,就像亲兄弟一样。书中泽泽和甜橙树的交谈实际上是泽泽和自己的交谈,甜橙树是泽泽的假想伙伴,按照维果茨基的理论,是儿童自我规范的方式,也就是说,甜橙树可以帮助泽泽做一个他心目中的“好孩子”。不难看出,泽泽内心其实是渴望成为一个好孩子的。但是……

在许多人眼里,泽泽是个小魔鬼,他会把塞莉纳太太晾满衣物的子剪断,用丝袜做的假蛇来吓唬孕妇……可是塞西莉亚老师却对泽泽的困苦生活充满了同情,并发现了泽泽的善良。所以,经常在课间休息时塞给泽泽一毛钱让他去买夹馅的面包吃。泽泽的心里对老师充满了感恩。他每天上学路过塞尔吉诺家的花园时,都偷偷地摘一朵带给塞西莉亚老师。终于有一天,花园的主人找到了塞西莉亚老师。尽管老师很难过,也是和他进行了一次长谈。在长谈中,塞西莉亚老师得知泽泽怪异的逻辑“泽泽偷花是为了让她高兴”“泽泽不认为这是'偷',因为花的主人是上帝,所以花应该是他的子民共享的”。泽泽还告诉塞西莉亚老师班上还有更穷的学生“小夜猫子”比他更需要面包,塞西莉亚老师深深地被这个内心柔软、善良的孩子感动了,而泽泽则因为老师对他的信任和宽容立志做一个好孩子。是啊,信任和宽容让我们洞察到了孩子善良的内心,还有格局。

比起塞西莉亚老师和老葡,泽泽的爸爸和姐姐们有些粗暴、缺乏耐心,爸爸因为泽泽说的“有个穷爸爸真是糟糕透顶”而大发雷霆,恶毒地回敬道:“你才是糟糕透顶,泽泽,你简直像蛇一样坏!”“坏蛋!你没良心……总有一天,等你当了爸爸,你就知道这样的日子有多痛苦了!”“走开!你就是个没用的东西,滚!”其实,泽泽的话一出口他就已经后悔了,可是爸爸的话又让他把道歉的话咽了进去。泽泽或许伤害了爸爸,爸爸用恶毒的语言来回馈他,这里的泽泽有些可怜又有些可恨。但是细想一下若是爸爸能够慢一点、耐心听听泽泽为什么会这样说情况会不会有所不同,另外平时家庭氛围不是“非打即骂”,泽泽的内心会不会有丝温柔?

还有一天心情不好的姐姐因为泽泽没有及时过来吃饭而把他做成的纸球撕得粉碎,当那纸球粉身碎骨,化作纸屑纷纷飘落时,泽泽的心碎了,这引出泽泽心里的魔鬼,他的一句“婊子”引发了一顿暴打。一回到家,泽泽就埋头做他的纸球,即使天黑了,没有光线,他还在做……因为他想让老葡和甜橙树看他做的纸球,为他感到骄傲”。这时候的泽泽其实是在寻求关注。爸爸对满脸是血的泽泽并没有安慰,还警告泽泽要把他揍扁,虽然泽泽没有敢再说这样的话,但毒打却依然降临,就是因为泽泽唱的一首探戈,听到这首歌的爸爸往死里打泽泽,泽泽在迷惑的同时也失望了,眼前的这个凶恶的爸爸压根不爱他,他向妈妈控诉“妈妈,我不应该出生,应该像我的纸球那样……”

其实唱探戈是因为“泽泽看到爸爸失业难过想让他开心才唱了一首他觉得最美妙的探戈”。“当你不再喜欢一个人,他就会在你心里慢慢死去”这句话足以让每个大人震惊,不要让自己被孩子们“杀死”的前提是“别把孩子们在心里杀死。”多听听孩子内心的声音。

爸爸在泽泽心中死去后,他央求老葡做他的新爸爸。“你可以来我家让爸爸把我送给你吗?”“如果他们不给,你可以买我,爸爸一点钱都没有,我保证他愿意卖掉我,如果他开价太高,你可以像在雅各布先生那里买东西那样分期付款……”在我看来泽泽爸爸是悲哀的、失败的。为什么泽泽会喜欢老葡那样的爸爸,是因为老葡会真正关注他,而非用自己的情绪、期望去规约泽泽,所以尊重每一个孩子,倾听每一个孩子。

因为“甜橙树”的故事些许酸楚苦涩,作为读者的我有些不甘心,习惯大团圆的我又去寻了寻资料,原来《我亲爱的甜橙树》成长三部曲的后两部《让我们温暖太阳》和《疯狂少年》也在2023年问世。看了简介,在第二部《让我们温暖太阳》中,十一岁的泽泽已经被富有的医生父亲领养,过上了衣食无忧的生活。然而,富裕的家庭没有带给他渴望的“温柔”,严厉的父亲和每天催促泽泽练钢琴的母亲,使泽泽幻想出了一只住在心里的蛤蟆亚当,和一个他理想中的父亲。蛤蟆陪着他经历各种冒险活动,这比甜橙树有了更多的主动性,这也正体现了一个孩子的成长心理。而父亲则比老葡更进了一步,让泽泽的内心期盼有所安放。他所有的内心渴望,所有的烦恼,所有的委屈,都可以第一时间找他诉说。“我想有一个走进我的房间对我说晚安的爸爸,一个用手抚摸我的头的爸爸。”“我坐到沙发的扶手上,他把我搂在怀里,让我的脸靠在他的头上。这都是我希望一个父亲对我做的……”

在《我亲爱的甜橙树》三部曲最后一部《疯狂少年》中,正处在青春期的泽泽在生活中遭遇了各种问题:在学业上与父亲的矛盾,他爱上了一个女孩,也不被他所处的家庭阶层所认可……然而,为了祈祷父亲的手术成功,不愿意上教堂的他偷偷地来到圣像面前,祈祷父亲手术成功,泽泽的父亲是一位传统的父亲,他爱儿子,却难于表达。他给儿子一张200元的支票,但在儿子的心里留下的却是:地理是流浪汉的学科!

《我亲爱的甜橙树》成长三部曲,从5岁的泽泽,到11岁的泽泽,再到20岁的泽泽,一个男孩在成长中对温柔父爱的渴望与理解,一一在我们面前呈现。如今随着家庭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我们对家庭教育中对“父亲角色”的作用有了更深的认识,许多人都倡导“父亲影响力”。

在我看来一个少年在人生的路口,他的犹豫与彷徨,它对于美好人生的向往与追求……都需要一位父亲温柔的鼓励与支持,父亲影响力应该是尊重、倾听、宽容、引导、分享与探索。

读《我亲爱的甜橙树》有感 篇3

读《我亲爱的甜橙树》这一本书,越读,眼窝越热。读完以后,留下难以莫名的心伤,不禁让我想到了同样令我泪眼朦胧的几本印象深刻的童书《天蓝色的彼岸》《夏洛的网》《稻草人》《蓝色的海豚岛》。同时也在思索:是什么促使我们感同身受?是什么促使我们潸然泪下?回看这本书,作者用第一人称的手法来写,所以我们在阅读的过程中,会不自觉的带入泽泽的主观世界。

一、作者经历

大部分作品都是作家的自传。作者在48岁时,以温情之笔写下这个自传性质的故事,宛如寄了一封信给五岁的泽泽。

作者家境贫寒,有11个兄弟姐们,是书中泽泽一家生活状态的原型;他不安分的天性,涉足广泛,映射出主人公泽泽调皮捣蛋的性格;他生活经历丰富且坎坷,知识渊博的埃德蒙多伯伯、卖唱片的阿里奥瓦尔多先生、温柔的塞西莉亚老师、亲爱的老葡……书中的几个主要人物都是他的生活经历的折射。42年的生活经历、感悟、思考,用12天的时间浓缩在这本书中。

二、人物

书中出现的人物多,不光人物多,对话也多,且对话基本上没有提示语,会让我们回过头来,再次品味每段对话的韵味,增加了很多可能性。

我们阅读时,可以依托书中的家族树,理清泽泽的人际关系。(出示家族树)这幅家族树,树上栖息的每一只小鸟代表着一个人物。而小鸟的姿态不一。代表泽泽的那只小鸟在树的顶端,展翅飞翔,仿佛是书中泽泽放飞的心中的那只小鸟。在书中,小鸟象征着“思想”。为什么只有这只小鸟是飞翔的呢?因为小鸟是上帝创造出来帮助小朋友去发现事情的,以后呢,当小朋友不再需要它的时候,就把小鸟还给上帝,上帝就把它放到其他像你一样聪明的孩子的心里。(P86片段)暗喻着泽泽渴望获得成长的内心。

(一)爸爸

在泽泽眼中,三姐格格,最小的弟弟路易斯,是与他亲近的。温柔是泽泽带着路易斯在动物园里闲逛,温柔是格洛丽亚笑着抚摸泽泽的头发。而爸爸呢?我觉得是比较饱受争议的。泽泽的爸爸是一位怎样的爸爸?我们来看三个片段:(P73\P191)

圣诞节的夜晚,昏暗的油灯下,圣诞节的晚餐只有炸面包片,一家人没有祝福,没有拥抱,把悲伤当做圣诞晚餐慢慢地咀嚼着。尽管这样,泽泽仍然将球鞋放在门外,起床后依旧空空的。泽泽失望极了,冲哥哥叫道:有个穷爸爸真是糟糕透顶!此时,爸爸正站在他们面前。

爸爸听到后,没有说话,默默离开了。而泽泽选择弥补刚才犯下的错,跑去擦鞋,挣钱,买烟,送给爸爸。这是多么温馨有爱的画面呀!

我们再来对比下一个画面:泽泽唱了一首歌词不恰当的歌,引得爸爸发怒了。我们来看看当时的场景。(P191)

同一个爸爸,那会儿是那么温柔,这会儿又是这样的暴力凶狠。

爸爸没有改变暴力的本性,泽泽说:“当你停止喜欢一个人,他就会在你心里慢慢死去。”泽泽决定杀死爸爸,在心里杀死爸爸。“我不能在出生前选择爸爸,可是,如果能选择的话,我就选你。”这是泽泽对老葡说的话。对一个爸爸而言,最悲哀的事情,莫过于孩子不愿有他这样的爸爸。我想爸爸还是爱泽泽的,只是教育的方式是暴力的,是错误的。

(二)老葡

这里也提到了书中的关键性人物,老葡。泽泽曾也在心里将老仆杀死过,后来因为老葡的温柔,又在心里先死后生。

回到泽泽与老葡的第一次相遇,(P122)因为扒车,被老葡狠狠地在屁股上打了一巴掌,或许这样的打,是温柔的,是可接受的。第二次相遇,是在泽泽的脚被玻璃渣划伤,老葡带去缝针。(P159)就这样渐渐地熟悉起来,老葡会开车带泽泽去兜风,一起欣赏沿途的美景。他耐心地教导泽泽什么样的事是坏事,不该做,什么样的话是脏话,不该说。对于泽泽偶尔的犯错,他也会宽容对待,他给了泽泽最温柔的呵护。泽泽说:因为你是世界上最好的人,有你在身边,谁都不能欺负我,我就觉得自己心里有一个“幸福的太阳”。因为一个温暖的人出现,一个顽劣的孩童也可以变得柔软可亲。

(三)对比

对比爸爸与老葡,老葡才是泽泽心目中的爸爸。

(四)思考

当一家人的生活渐渐好起来,爸爸也找到了工作,爸爸也尝试补偿泽泽,我们来看看泽泽的反应。(P259)

童年时的伤害是难以治愈的。很多时候,对孩子心灵上的深深的伤害是补偿不了的。其实呢,我们作为一个成年人,在陪伴孩子长大的过程中,最应该为孩子们奉献的是什么呢?就是像老葡一样让孩子的心里感觉住着一个太阳。在《小王子》的开头,法国作家圣埃克苏佩里说道:在平时的工作和生活中呢,非常幸运,我经常与孩子们相伴,我看着孩子们灿烂的笑容,看着他们故作的坚强,明白他们的小脑袋里,也有着不为人知的脆弱和深深隐藏的苦恼,我时常在想究竟什么才是孩子们最需要的帮助呢?我们究竟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最需要给予他们的是什么呢?尽管所有的父母都深爱着自己的孩子,然而并不是所有的父母都明白,如何正确地去表达他们的爱意,如何才是真正地理解孩子,尊重孩子?孩子的世界就像泽泽一样是天真的,纯粹的。对比了老葡与爸爸,在这部作品中,我还关注了教育方式,是暴力与温柔的对决。

四、教育方式——温柔与暴力的对决

(一)以暴制暴

1、“他简直就是个害人精,不挨揍,他就不消停。”(二姐冉迪拉)

2、“走开!你就是个没用的东西,滚!”(四哥托托卡)

3、“你这条狗!废物!小流氓!”(爸爸)

4、邻居知道泽泽要搬家之后,第一个脱口而出的是:“太好了!太棒了!这下我们可以松口气啦!”

(二)贴标签

1、“我就是个没用的人,一个坏孩子,一个很坏的孩子。真的,老葡,你看我的脸,这不是人脸,是畜类的脸。在家里他们都说我,因为我不是人,是畜类,我皮纳热印第安人的儿子,我是魔鬼的儿子。”(泽泽眼中的自己)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也会被别人的评价所影响,更何况是一个小孩子。这个时候我会觉得给孩子读童书,读经典童书是多么重要,或许这样的经典童书就像甜橙树一样存在着。

(三)温柔的方式

1、“泽泽你前程远大,小坏蛋,你的若泽这个名字可不是随便取的,你会是一个太阳,众星都围着你闪耀。”(埃德蒙多伯伯)

2、“你有一颗美丽的心,泽泽。”(西塞莉亚老师)

3、“你真是有教养的孩子,泽泽,你是天使……”(阿里奥瓦多先生,卖歌碟的老板)

4、“我特别喜欢你,小家伙,你想象不到我有多喜欢你。你简直就是天使!”(老葡)

(四)思考:泽泽为什么会变来变去呢?

不同的教育方式给予孩子的成长是有很大区别的。

五、主题

这部作品值得探讨的主题很多:儿童与成人、幻想与现实、贫穷与富有、温柔与暴力。书名《我亲爱的甜橙树》,为什么会取这个名字?甜橙树象征着什么?甜橙树看似只是一棵树,但却承载了泽泽的精神陪伴,听他述说自己内心的想法,给予他自由畅想的空间和陪伴。泽泽把与老葡的相遇、相识,一五一十地说给甜橙树听。它嫉妒二人的交好,变得闷闷不乐,泽泽就耐心开导它。毕竟,只要心胸开阔,美好就会不期而至。正如书的封面说道:人的心是很大的,放得下我们喜欢的每一样东西。这时的泽泽已经从“以自我为中心”,转变为“体谅和关心他人”,这是泽泽的一个成长。最后,甜橙树开出了一朵洁白的小花,也意味着泽泽从敏感、自卑,到后来经过自我的不断醒悟和调试,他顽强的生命力被唤醒了,实现了自我的又一步成长。

就在昨晚,我帮我们家孩子洗脚,我一便给他擦脚,一边跟他说:你看,你好幸福呀,妈妈,没有帮外公外婆洗过脚,也没有帮爸爸洗过脚,但妈妈帮你洗了很多次脚了。孩子回答到:因为我爱妈妈,所以才让妈妈洗脚的。原来,在孩子眼中,我就是那个幸福的人呀!孩子的思维方式与我们的思维方式有着天壤之别。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