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吧作文体裁读后感内容页

虫洞书简给青少年的74封信读后感

2023-12-09 12:24:55 读后感 打开翻译

虫洞书简给青少年的74封信读后感 篇1

穿越心灵的虫洞

如果能穿越宇宙的虫洞旅行,和过去的自己相遇,你想对“他”说什么?我与时光洞口的此段写信,寄返昔日。

《虫洞书简》是王溢嘉大师写的一本谈未来人生的书。他设定了收件人M和发信人W。收信人M,“是过去的我,年轻的你,厌世的你”。发信人W,王溢嘉的Wang。“现在的我,走过人生冷雨凄风的我”。以此寄返昔日。

这是一代出版大师写给青少年读者的殷殷叮嘱。他穿越自己心灵的虫洞,在漂浮的时空中,四处去挑选、剪裁某些英雄人物生命中所流露出来的,让人感到温热的特质,并由此发出回声阵阵的叩问。

他字字恳挚,期盼一封封鱼雁能超越时间、空间次元,解除城市浮生灵魂的锢锁,与无垠无涯的宇宙中,迸发出奇丽的光芒,凝聚成耀眼庞大的星系。

作者原本是只写给自己的儿女看,但又觉得应该“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不如写给更多的青少年看,所以在语气上就有了一些变化,写了七十四封信。

人生,是一个不断追寻和实现的过程。不同的追寻和实现,形成每个人独特的人生剧本,作者为了使孩子不误入歧途少走弯路,特意找了许多名人的事迹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作者认为,相对于遗传基因,人类也有一些非遗传性的观念基因,譬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等,他们跳跃式来到城市的舞台之上,就是这些基因组成了古往今来的人的风格,尊严与荣耀。

所谓生命的追寻,有部分工作就是到古今中外的一些发光的生命体中,去寻找生命的灵感,去撰写你属于自己的人生剧本。不卑不亢,在这个世界的大舞台展现出最独特的自己,拿出自己最独特的风格,向着王溢嘉大师提出来的目标前进。

让我们穿越心灵的虫洞,大胆演出人生剧本,散发出自己的光和热,展现自己的尊严与荣耀,不断追寻突破和向上吧。

虫洞书简给青少年的74封信读后感 篇2

如果能穿越宇宙的虫洞旅行,和过去的自己相遇,你又会对他|她说什么?——题记

比起一本书,我更认同这是一封来自王溢嘉先生的信。一封收件人是M,寄件人是W的信。W是Wang的缩写,是现在的他自己;而M又与W一前一后,有些颠倒的趣味,可以是王先生的儿女,也可以是正在读这封信的你。但最主要的还是过去厌世代的王同学。

这本书分为天集,地集,雷集,风集,水集,火集,山集,泽集八个篇章。每一个篇章中都蕴含着他对人生的感悟,也诉说着真理的辩证。

在天集中,少年正在镜中感慨着自己的样貌,“这不是我想要的自己”。揽镜自照是奇妙的体验,我们对镜子中的镜像总是产生着不同的疑问。“我是谁?”这个困扰数千载人们的问题。而少年口中“想要的自己”,也不仅是所谓的样貌,是一种名为“灵魂”或“自我”或“个性”的事物。在镜子前,我们或多或少在装扮着某人。可能是在装扮着他的相貌,也可能在装扮着他的灵魂。在镜子面前,我们都成为了一个演员。但在一场名为“人生”的信中,我们是自己的主角,剧本由我们攥写,人物由我们扮演,一切都是自己的,与他人无关。所以我们不必照葫芦画瓢,而是应该找到属于自己的色彩,再描绘出一片独特景象的画。

而在火集中,W又对M说“世上常有人因为玫瑰多刺而向上帝抱怨,却少有人因为刺上长有玫瑰而感谢上帝”。每一朵玫瑰都是成功的果实,而她根茎上的刺便是成功路上的困境。譬如舞蹈家邓肯出生寒苦,母亲与姐姐只能靠在旧金山教舞来维持生计,所有人都在为他的遭遇叹气,而他自己本人却说“我认为富人才是贫穷的,我们拥有着无尽的经验与风景,而他们只能在狭隘的舞蹈房中枯燥地学习。”一部伟大的作品——《堂吉诃德》,它的作者是万提斯。可谁又知道这是他被囚禁在马德里监狱中所创造出来的。曾有位好心人祈求富人帮忙,可那富人却意味深长地说:“让他处于贫困中,我们的世界才会更加丰富。”因此,唯有我们向着刺的方向出发,才能踏上玫瑰之路。

当然在其他篇章中还有更多的人生哲理是我们这个年纪所无法在经验中得到的,我真诚地发出过一句又一句的赞叹,随即又翻阅起这本写给青少年的信。

“这本书字字诚恳,期盼一封封鱼雁能超越时间、空间次元,解除尘世浮生灵魂的锢锁,于无垠无涯的宇宙中,迸发绮丽的光芒,凝聚成耀眼庞大的星系。”

虫洞书简给青少年的74封信读后感 篇3

身处黑暗向阳而生

生而为人,总有瑕疵,没有人十全十美,也没有人一无是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板,都能踏出自己的人生舞步。

《虫洞书简》记载了形形色色的人生道理和写作素材,有一章的主题为“用欢笑拥抱你的命运吧”,提到了林肯身形高大但相貌丑陋,可他不以为耻,反而常常自嘲自己,身为重度残障者的乙武洋匡,在乐观的母亲培养下正视自己的残缺,撰写自传,一炮而红,两位有重大缺陷的名人不仅没有自甘放弃,反而奋起拼搏,冲出束缚,到达了成功的彼岸。

缺陷不一定是弱点,它是你生命中的独特之处,是你不同于他人的珍贵,是上天赐给你独一无二的瑰宝。

中华历史,上下五千年,有遭受宫刑的司马迁,百般苦难下著成《周易》;有双目失明的左丘,在黑暗的包围下,不惧苦痛,写出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左传》;有幼时便高位截瘫的张海迪,自学攻读英语、日语、德语,走上了文学创作之路,一部长达三十万字的长篇小说《绝顶》横空出世,她成为中国残联第七届主席团主席。哪怕身陷黑暗的泥沼,不见一点光芒,他们仍拼了命地向光亮靠近,不放过一点点希望。

时间的车轮滚滚前进,但我们不能忘却历史,那些伟人与命运搏斗的场景历历在目。贝多芬在大好年华双耳失聪,他痛恨,不甘,身为一个音乐家,没有什么更大的打击了。可他没有自甘堕落,而是用牙齿咬住木棒,通过骨传导聆听钢琴的声音,以顽强不屈的毅力,创作出了《欢乐颂》,用痛苦奏响生命的乐章,用苦难传递欢乐。从小就是聋哑人的海伦凯勒,丧失了视野,独处于寂静的世界,她与老师安妮一起战胜了命运的束缚,写下令无数人热泪盈眶的著作《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智商极高的霍金,在意气风发之时患上了绝症——渐冻症,随着时间流逝,他全身瘫痪,不能言语,只有三根手指可以活动,这样一个高傲的天才遭受了如此大的打击,竟没有一蹶不振,在所有人认为他只能躺过一生时,他在天文的领域做出巨大贡献,使量子力学再进一步。他们的一生丰富多彩,黑暗的苦难并未阻碍他们前进的脚步。

每个人都有缺陷和苦难,有人自暴自弃,在抱怨中度过人生;有人身处黑暗,可心向光明。他们踏刀山过火海,尝病痛折磨,面对痛苦的深渊,尽全力挣脱。哪怕身处黑暗,依旧向往灿烂的光明,向阳而生。那些苦难烙下的印记,终将在某时某刻成为希望的种子,成为最骄傲,最自豪的王冠。

身处黑暗,仍心向光明。

虫洞书简给青少年的74封信读后感 篇4

人,从,众

从呱呱坠地到蹒跚学步,从牙牙学语到寒窗苦读,走初入社会到迈向成熟……人生漫漫,每一个阶段都有独特的色彩和不同的困惑。穿越心灵虫洞,作家王溢嘉在漂浮的时光碎片里,拾起有温度、有力度、有态度的片段,与自己、与青年进行了一场心灵的交流,引领我们开启了一场照见生命、定位人生的旅程。

人:叩问内心,找寻自我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灵魂三问”总是以不同的形式出现在人生的不同阶段。在《虫洞书简》中,王溢嘉以英雄人物的故事为载体,用温暖而平等的语言,带着我们追溯了生命的意义,告诉我们,“自我乃未完成之物,每个人都必须从自己和别人所组成的镜子迷宫中,去构筑未来”。

在作家王溢嘉眼中,找寻自我,最本质也是最重要的,莫过于“倾听生命的鼓声”,在不断的实践和探索中,去定位自己的禀赋与兴趣。的确,禀赋是发展的核心引擎,兴趣是行动的重要驱动,二者互为表里,缺一不可。世界冠军杨倩就是在惊人的射击天赋和热烈的运动兴趣赋能下,找到了努力和坚持的方向,走上了意义非凡的领奖台。每一个人的禀赋和兴趣是各有特色的,身边的同学们有的早早地发现了艺术细胞,有的却依然觉得自己平平无奇。但我相信,青春正当时,我们有无限的可能和空间去探索真正与自身相契合的“灵魂”。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在追寻内心的同时,王溢嘉又告诉我们要学会跳脱出“小我”的框架束缚,在“他人”的镜像中去看清自我。而我认为,所谓“他人”镜像,不仅是书中所说的“参考前人戏码,追寻英雄脚本”,更是纳谏如流,认真倾听身边人的客观建议。只是追随英雄也好,也听取意见罢,都要把握适度原则,学会去筛选、甄别、把关真正适宜自己的“良药”。

我究竟是谁呢?或许现在的我依然没有一个清晰的答案。但感谢王溢嘉,让我知道,惟有清晰地叩问自己的心房、明确地找寻自身特色、适度地结合他人的意见,才能真正在人生的汪洋大海里把握住生命巨轮的方向。

从:组建关系,融入群体

社会学家马克思曾说,“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如“从”字一般,两个“人”组建在一起,才会出现“跟从”、“从属”、“遵从”等各种各样的关系。人越长大,面临的人际关系也会越复杂、越多样、越不可捉摸。

对青年而言,最密不可分却也最令人困扰的关系,莫过于和父母的关系。在《水集——回首来时路》中,王溢嘉结合自己的成长历程,参照名人的成长故事,用青年人愿意听、听得懂的话,诠释了什么是父母的爱。他告诉我父母的爱既是优秀滑冰运动员关颖父母为她准备的严苛训练计划,也是知名漫画家蔡志忠父亲给予孩子的“放任与自由”,就像每一个人有自己的脾性一样,父母的爱也都有不同的性格。曾经的我,处于青春盛期,错以为“不管我”才是父母对我最好的爱。面对严格的父母,我把他们排斥在自己的生活圈外,觉得他们的要求都是枷锁、是束缚、是变相的捆绑,并想尽一切办法与之作对。而在阅读书中这些片段以后,我知道了父母对我们的付出和关心都是一样的热烈与浓郁,这种独一无二的相处经历或许也会在人生的某一阶段成为成就我们的最宝贵财富。

除了家庭关系以外,与朋友、有同学的相处经历也是我们生活中重要且绚丽的一笔。王溢嘉在书中亦揭开了与朋友相处的密钥——真诚。我们之所以无法独立于他人而存在,一个重要原因就在“我们需要情感的滋润,而情感的滋润来自于他人”。我们常说:“人心都是肉长的”。的确,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我们总能感受到对方是真诚亦或是虚假,是友好抑或是敌意。只有真心、真情、真意地与他人相处,才能让他人更喜欢、更尊重自己,同时回报以同样的真情。所以,今后我也会如王溢嘉所说的那样,“只有敞开自己心扉,放下自我防卫性的冷淡”,真心实意地与班级里的同学们相处。

众:步入社会,拥抱时代

我们每一个人都在这个社会上扮演着一个不可或缺的角色。一个个人类构成了“大众”,也构成了城市、国家,乃至整个世界。然而人在构成社会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得被社会所影响。可以说,“覆巢之下安有完卵”,任何个体都无法超脱社会和时代的影响,独立存在。在《泽集——纵浪大化中》,王溢嘉也提到“生命并不单纯是私人表演,它是更大的社会、历史、文化剧场里的一部分,要将个人融入其中,实现‘大我的追寻’”。

放眼今天的中国大地,将“小我”融入“大我”的中国人,可以说是无所不在、无处不有。人民警察守护万家灯火,让中国被外媒评价为“最有安全感的国家“;大国工匠日夜兼程、攻坚克难,让“中国制造”一次次惊艳世界;医护人员用生命拯救生命,让世界见证了中国的抗疫速度;即将到来的亚运会上,中国的运动健将们也必然会用顽强拼搏、永不言败的姿态,去诠释中国人的志气、骨气与底气,让五星红旗一次次地上升在亚运之城——杭州的上空。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人,我们要学习,更要成为这样的榜样人物,心怀“国之大者”,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的宏大叙事,实现个人奋斗与国家命运的同频共振,如王溢嘉先生所愿的那样“在接下里的日子里,‘新新青年’应当搭建起更大更亮丽的舞台”。

浩瀚星球,我们是其中微妙的小小个体。苍茫大地,我们亦是建构了社会文明的伟大群体。无论是面对新冠肺炎般的全球性灾难,还是面对亚运会般的狂欢式盛宴,我们都需要展现出个体的风采、融入进群体的氛围、发挥出人类的能量,只有这样才能构建起人类命运共同体,积攒力量,迸发出耀眼而夺目的文明光芒。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