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雷家书读后感初一 篇1
侯妍琪
一纸家书百镒轻。
—题记
《傅雷家书》是一部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傅雷用自己的亲身经历现身说法,教导自己的儿子要谦虚、严谨,面对困难不畏惧,不气馁,礼仪要得体等,傅雷还教导对待艺术,要真诚,有艺术尊严,有名著荣辱感,做“德艺具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同时,在日常生活中,傅雷教导要劳逸结合、合理理财等。
而本书的作者傅雷是名翻译,他在20世纪60年代几乎译遍了法国重要作家的作品。“文革”期间,他惨遭红卫兵的迫害。于1966年9月3日凌晨,吞食大量毒品,愤然辞世。他的妻子朱美馥是一个因材施教、耐心的慈母。大儿子傅聪1954年出国修炼钢琴,是享誉世界的钢琴家。他热爱音乐、尊敬父亲,为了音乐梦想而不断努力。小儿子付敏,则是一位英语特级教师,虽一生平凡、默默无闻,却始终保持着一颗正直善良的心。来源 wwW.ZUowEnbA.nET
在傅雷对孩子千言万语的尊尊教诲中,有句话让我印象深刻:“辛酸的眼泪是培养你心灵的酒浆。”这句话饱含了傅雷对儿子的鼓励与支持,虽说困难是险阻的,眼泪是辛酸的,但这却让内心变得更加坚强,是让自己不断走向成功的养料。可以说傅雷家书之所以能够影响世世代代的中国人,是傅雷先生本身就一直秉承着的人生观。
家书是一个家庭关系变好的桥梁,更是那感情的显露。这点滴教诲,更是“与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傅雷家书读后感初一 篇2
思远的思绪
每一个家庭都有家教,正确家教如果代代相传,那么绝对是一个成功的家庭。《傅雷家书》是写了父母们对孩子们的话,有些仅仅是几句问候和关心,也足以表现一家的家教家风了。
傅雷是一个十分严格又十分有情感的人。他的两个儿子傅聪、傅敏在小的时候十分淘气,傅雷也有时会为他们的调皮而动手,但是数年后的家信中也坦露了自己的心声,其实并不是十分的理智,也向孩子表示自己心中之悔恨。
两个儿子在长大成人之后,十分像父亲傅雷。他们品德好,同情黑人,也十分爱国……这不都是家教的力量吗。
自此,我也学到很多东西。人与人之间的一切都是靠沟通来解决的,如果不是耐心的沟通,谁会相信一个大声嚷嚷着道理说自己对的人的话。还有对父母,对朋友,对同学一定要控制好情绪,有时说出去的“硬”话,像泼出去的水一样,无法收回,到时候如果意识到了自己的性急,似乎只能剩下后悔了。
我们都是一个能独立思考的个体,就连我养的鹦鹉都能有讨厌的人与物,所以包容与理解的确是一个常态。人做错了事是再正常不过的了,如果一向不能和平对待,那么这个人一定是没有家教的,小事情也能推理大事情,社会上什么人都有,我们只做好自己就足矣。
能够理解与包容他人的都是有教养的好同志。做人,就要内心干干净净,一心一意的把日子过好。
傅雷家书读后感初一 篇3
青青点苔
读傅雷家书,我们可以看到傅雷的胸襟,傅雷的气象,傅雷的境界。博大,开阔,善良,温厚,光明,纯净“恢恢然,广广然,昭昭,荡荡然”,“视其色如春阳之温,听其言如时雨之润”和那种武断,骄横,褊狭,刻薄的所谓“名人风度”真有天壤之别。
读着《傅雷家书》我又想起之前我背的古文《诫子书》而诸葛亮的家书更加充满理性内敛的深意,而傅雷的家书却是张扬着浓烈饱满的父子之情。
傅聪是学习钢琴的,年少时就有所作为,而傅雷作为他的父亲,自然也很爱他的儿子,而傅雷一向是一个严厉的父亲,他对傅聪要求严格,却依然为孩子健康所担忧,这就想多么像我的父亲呀!傅雷以一名过来人的口吻,带着对儿子的心疼,不断劝说孩子休息,到大自然里放松身心。
想起自己的父亲,为什么不是和傅雷一样的呢?他有时暴躁,有时祥和,当我偷懒时,他训斥催促,但当我把所有经历倾注在学业上时,父亲又担心我的健康,强迫着我去放松,锻炼。
似乎父亲永远不能与我们一拍即合,永远在阻止我们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孩子们大多爱温柔的母亲大于大过于强硬的父亲,但这一句句让孩子们厌烦的叮咛中,又有哪一句中听不出这浓浓的父爱呢!
读着这一封封家书,好像在其中看到了无数父亲的影子,他们的叮咛,是对孩子最深的爱与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