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吧初中作文初二作文内容页

傅雷家书读后感正副标题800字初二

2023-12-12 00:17:07 初二作文 打开翻译

傅雷家书读后感正副标题初二 篇1

家是永远的牵挂——《傅雷家书》有感

王俊凯

在《傅雷家书》中,我不仅看见属于一个父亲对孩的严厉的教导,还看到游离于信纸中的丝丝铁汉柔情。游子离家远了,父母不想让他忘记他还有个家,在遥远世界的另一头,在他的祖国——中国之中。

傅雷夫妇在书信中都有提到让傅聪多练中文,多看古书,多写文章,多悟诗词,这是希望他勿忘深邃优美的中华传统,谓之:心有“国家”。信中还多次提出两人对傅聪的思念和关怀,让离开太久的孩子不和家人产生隔膜,不忘亲朋好友。谓之:心存“小家”。

无疑傅雷夫妇都很在意“游子之家”,的确游子游于四海,但心中必须有家。李白浪子,无羁无绊,但总有“低头思故乡”的情愁,因为家毕竟是他心中的一种寄托,一份依靠。在外总会有风雨交夹,也有不少的阳光明媚,只有心中有家,才有了力量,才能会遇见最初的样子,遇见最初的美好。

生活中就是如此,当少年从小学到中学,最后离开家乡在外求学,很多的东西都会改变,唯有不变的是他离开是身后的家、是熟悉的人和熟悉的房间,而这些也正那游子在外一人逆风而行,在社会或是学校中不被打败的力量,他们知道在那个地方一一家中还有人在望着他、盼着他、鼓励着他、支持着他。

书中亦有此情,余秋雨《乡吴何处》一文之中画了他归家后发现他原先记忆中心中的家已经物是人非,在世间消散了,但是他依然将那沉重的心收好,在火车中重返都市,开始了他新的“行者无疆”。此文体现了游子心中有家而且精神上的家并不会随着真实的沧海桑田的变幻而破碎,它一在在那,等待着你的回忆。

也许人是生来却此罢了,在离开或放下,放不下或离不开东西时,就会狠狠的将东西印在心上,就算没印好,也会有人时常勾起你对它的回忆,提醒你完善对它的印迹,有些人的印上了一生都会珍惜,有些人印上了一生都因此而遗感痛苦甚于故意将它忘记。但无疑,每个人的心中都曾有过一个难以忘怀的家。

傅雷家书读后感正副标题初二 篇2

礼者,敬人也——读《傅雷家书》有感

赵允壹

《春秋》有云:“有服章之美谓之华,有礼仪之大谓之夏。”礼仪对于中华民族是十分重要的。

傅雷对傅聪的教育是十分注重礼仪的。在家书中,他告诉傅聪,做客时要将大衣与围巾一同脱去,吃饭时刀叉不可发出响声,演奏完毕要面带微笑向观众鞠躬。这些礼仪的小细节,有时藏在一封信末尾,有时也独立成段,甚至独立为一封信。即使有些读者认为傅雷管的实在太多了,方方面面都在限制傅聪,但我认为,傅雷作为一名翻译家,知道了许多有关中西方的礼仪文化,自然也看重孩子们的教养。

《红楼梦》第54回描写了除夕贾府众人聚餐的场景,贾珍与贾连为众人斟酒时,先给客人,再给贾母等长辈,最后才是姐姐、妹妹们。贾珍捧杯,贾连捧壶,由尊往卑,次序丝毫不乱。贾府是大家,人丁兴旺,佣仆众多,自然也十分在意礼节。其实中华文化自古便如此。《论语》中有许多关于礼的篇章。从今天往古代回望,总觉得以前的人们都是举止得体,有礼有节,中国也当然担得起“礼仪之邦”的称号。

孔子说:“礼之用,和为贵。”人们守礼节就是为了让别人感到十分舒适、和谐亲近但又有距离。形成自己特有的语言文字,代表了一个文明的诞生。在那之前,是经过礼仪的洗礼,人们才从猿人走向人类。一个民族有了礼,这就是一个文明诞生的起源。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向往并学习西方礼仪。《傅雷家书》中,傅雷专门写一了封信,里面强调的方面,就是基本的用餐礼仪等等。他说“一切都是要使你更完美,更受人欢喜”。西方礼仪追根究底,就是让你与你相处时能愉悦舒适。由此看来,中西方礼仪文化其实大同小异,谁不喜欢同一个彬彬有礼的人交往呢?

生在礼仪之邦,恪守祖先训诫,有礼有节,傅雷是做到了。小者,他是为培养出一个有教养的艺术家;大者,却是在为礼仪的弘扬、文明的延续,做出了一份贡献。

傅雷家书读后感正副标题初二 篇3

《傅雷家书》读后感——父爱无边

邓恬欣

傅雷是中国现代著名的翻译家、作家,翻译和出版了许多优秀的作品,早年曾在巴黎大学留学,受法国浪漫主义的影响,对世界有着美好的向往。作为父亲,傅雷又是严父的代表,他的严,是一种对精益求精的追求,而这种严,又如慈母般温暖。在儿子傅聪、傅敏出国留学后,仍通过书信传递爱和教诲。

那一封封书信,通过简单易懂的文字,隔着广袤的土地和无边的海峡,传达着高尚纯洁无私的父爱。读着它们,我似乎看见了一位老父亲对自己儿子无限的思念。可又知道儿子能年少有为,为国争光,所以让他展翅高飞,不愿束缚他的前程。正如他所写的,“我从来没爱你像现在这样爱的深切,而正在这爱的最深的关头,偏偏来了离别。即使自己万般不舍。但还是放弃了自己的私心。”

这浓浓的父爱,爱得深沉。书中的一句句叮嘱,一句句关心,仿佛又历历在目,“多少对你的爱,对你的友谊,不知如何在笔底下传达给你。孩子,我精神上永远和你在一起。”这是多么高洁的情感呢!

这深沉的父爱,爱得细腻。大到为国家、为人民,小到儿子的日常起居。他在信中表示,“倘若精神上思想上我已经无能为力,至少别拒绝我物质方面的助力。”父亲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关心儿子,最终他如愿以偿。傅聪成为世界上享有盛誉的钢琴家,傅敏则为英语特级教师。这能不令人感到激动吗?这是一个多么感人的故事啊,即使这本书读上千万遍,内心也会如第一次读这般震撼。

这细腻的父爱,爱得宽广。当谈到学习的时候,父亲傅雷说,练琴时间不可少,但也不可多,多用理智,注重技巧。谈做人,要保持一颗赤子之心,努力向上。谈生活,规范合理地运用时间。谈爱情,不盲目,希望完成事业之后再去追求。谈艺术,保持忠于艺术,并去努力奋斗。谈工作,不可因心情而任性。谈爱国,个人的荣辱得失事小,国家的荣辱得失事大。谈礼仪,演奏完之后面部表情要温和。如此全面、呕心沥血的教导,这可算得上是父爱历史上的一次创举。这本书精华之多,不是三言两语可以谈完,多读,愈能收到感动和启发。

在傅聪成长的道路上,我们看到作为父亲的傅雷所倾注的心血。傅聪从父亲的这些书信中汲取了丰富的精神养料,这使他在海外有勇气和力量,去战胜各种各样的困难,成为一个优秀的钢琴家。

父爱无边,愿你也读《傅雷家书》,感受一份温暖的父爱,体验父亲的教子不易吧!

傅雷家书读后感正副标题初二 篇4

别让遗憾成为永恒——《傅雷家书》读后感

颜语

时光洗去了诸多的曾经,也终会携来不灭的礼物。

——题记

在地球这么大的一个星球中,每一个人都是如此渺小。我们始终无法预料明天和意外哪一个先来。

前不久,东航MU5735客机坠毁的事故传遍全中国。登机前,来自各地的乘客在与亲人告别时可知那将会是最后一次见面?新闻播出后,亲人们的眼眶里只剩下遗憾与迷离。

《傅雷家书》中的父子俩何曾不是如此?幼年的傅聪受到家暴,父母的严厉是他童年里飘不去的阴云。长大后,傅聪出国培养,儿子的离开给傅雷夫妇一个沉重的打击,他们逐渐意识到自己的过错,只好以书信的方式问候远在他国的儿子,但最终还是留下了遗憾。傅雷夫妇在文革初期双双自缢,在人生的最后一刻也没能见到儿子。

花和人都会经历生命的轮回,但是生命的长河永无止境,永不干涸。爱,尽在不言之中……

我很赞同外国人的做法。家人每天在出门前都会亲吻所爱之人的脸颊。这是一种习惯,也更是一种保障。他们在表达彼此的关怀,每时每刻家人都惦记着你,爱着你,确保人生的每一天都不留遗憾。

时间的手越发的苍白,显然我们都改变了最初的模样。但是,不要忘记,不论你身处何地,总有人一直深爱着你,别让遗憾变成永恒!

我想,这不是无聊的必要。

哪怕是上学出门前的那一刻,说一句:“爸爸妈妈,我爱你!”

傅雷家书读后感正副标题初二 篇5

被掩没的爱——读《傅雷家书》有感

肖锦荣

一封信,无论寄往伦敦或波兰,收信人始终不变;一封信,不论是批评或呵咛嘱咐,藏在心底的爱始终不变……

《傅雷家书》书中出现频率最高的那些话总是“XX,你需要吗?”“有什么需要的我寄给你。”“家中有xx,我给你寄。”这些话语都出自脾气暴躁如雷的傅雷笔下。傅雷是学者、是艺术家、是翻译家……可我在他的笔下,看到的只是一位平凡而常见的父亲的身影……

自从学校实行半月托,原本就不多的相处时间变得更加稀少。变成了父亲半夜里思念的句句梦话,更成了我放假回家后父亲在厨房中为我忙碌的那道道身影,变成了考试失利次次的鼓励。这些散落在生活中点点滴滴的碎片在我脑海中不断收集积累,不断拼凑,可是我发现无论再怎么拼,拼出来的是一个渐渐苍老的父亲。

看着我渐渐长大的身躯,父亲给予我的是渐渐沉重的爱。我想过还,可是现在的我一无所有。就算是以后还,婴儿时期无数个让他无法入眠的黑夜,蹒跚学步时他那弯曲的腰杆,上学途中那紧紧牵着我的双手……这些,又怎么还得清?无论这个在其它领域精明的人,在这次投资中是个愚蠢的投资者,他得不到与之相应的回报……

这个世界上,有无数这样愚蠢的投资者。有的是精明的企业家、有的是闻名的文坛巨匠、有的是身势显赫的高官、更有的是无数普通的平凡人……在世人面前,他们都有各自不同的身份。在孩子面前,他们都是一模一样的身份一一为孩子默默付出一切,孩子眼中平凡而普通的父亲……

那些伟人被人们所牢记所敬佩所仰慕,那就在身边的父亲呢?父亲为我们付出了无数的心血。也许所有的父亲都有不等同的付出,但我们又有什么资格因为父亲普通而平凡就看轻这份伟大呢?父亲的伟大又怎么会被这平凡的浪沙所掩没?挖掘吧!挖掘这份被掩没的伟大,挖掘这个藏在内心深处每份珍贵而伟大的爱……

只有不甘于平凡,才能成就伟大。为了成就你的伟大,总有些人在你背后甘愿平凡……

傅雷家书读后感正副标题初二 篇6

受益一生的影响——读《傅雷家书》有感

王梓恒

初识《傅雷家书》,是在这学期开学初,它是八年级下学期的必读书。乍一听书名,我本以为这书肯定是枯燥无味的。但在老师的引导下,我花了近两个月的时间去阅读这本书,我才真切地感受到了傅雷的良苦用心,真是:父爱慈恩如海,父爱影响一生。

《傅雷家书》是由一封封傅雷及其夫人写给儿子的信摘编而成的书籍。通过这些跨越万里的书信,父母与儿子之间建立了牢固的纽带。即使儿子身处海外,孤身一人,也能感受到父母就在他身边,时时刻刻给予他指导和鼓励,使他有勇气战胜各种各样的困难和阻力。

傅雷在给儿子傅聪的家书中,不仅谈艺术、学习,还谈生活习惯、恋爱,谈做人、修养,甚至儿子写错别字,他也会细心地、郑重其事地指出,并耐心分析纠正。由此,读者清晰地感受到了傅雷先生做人及其做学问细致、严谨、认真的态度和作风,与傅聪一样受到了有益的影响。

在人生规划方面,傅雷要求儿子做一个爱国之人、正直之人、真诚之人、坚强之人,他还希望儿子做身心健康、淡泊名利之人。这对我们的人生追求,也是一个很好的启发与借鉴。

在对这本书大有裨益的阅读学习之外,我十分欣赏傅雷先生对孩子不厌其烦地指导、培育,我更渴求父母也能学学傅雷先生教育孩子的方式。因为,一个优良人才的脱颖而出,其背后的的家庭教育至关重要。很难想象,优秀的人才,却脱离了优秀的家庭教育而独自存在。可是,目前在中国,许多家庭的教育并不恰当。相当多的家长,欠缺正确有效的教育孩子的方法,更没有学会用心与孩子沟通,只是一味地逼迫孩子学习。没有正当地去引导孩子,只会让孩子步入痛苦的深渊,身心受到伤害,逐渐变得叛逆。

父母们应该通过《傅雷家书》去学习如何用合适的家庭教育教育孩子,而我们子女,则应该努力感受、理解家长的良苦用心,懂得感恩父母。父母子女之间的双向奔赴,才能最终营造出一个幸福、和谐的亲子关系,托举出一个阳光、健康的少年儿郎。

《傅雷家书》只是一部父亲写给儿子的普通家书,没有惊天动地的盛大举措,没有华丽富贵的惊奇辞藻,只是在朴素温和关切的话语中传递出深厚的父爱,但它却可以称得上是天下父母教育孩子的一面最明亮的镜子,会产生受益一生的影响!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