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吧作文体裁读后感内容页

读《出师表》有感作文

2023-12-10 23:09:32 读后感 打开翻译

读《出师表》有感作文 篇1

语文书很小,小到装不下一个人辉煌的人生;语文书很大,大到只用几篇文章便能承载着从古至今的名诗名事。我们每天浸泡在语言魅力的长河中,闭上眼,拉住时间的衣角抖一抖,抖出一块块记忆碎片,这一片,是诸葛亮写《出师表》的故事……

一个个文言字词如音符一般涌入我的脑海,拉动我的心弦也跟着弹奏起来,那一句句诗词让我情不自禁地自由诵起。老师指导我们梳理课文的画面也渐渐地清晰起来,我使劲掰开云雾回忆着那画面:我们脚踏快艇,梳理着课文,我望着课本上花花绿绿的标记,成就感满满;随后我们捧着书,热情豪迈地诵读着课文,尽情地体会文言词语独特的韵味;随着诵读,我们走进诸葛亮的生命世界,走进他的一叹一咏之间。这,便是语文的魅力。

为了让我们进一步欣赏文言文的魅力,老师让我们进行了角色扮演,同学们个个绘声绘色地发挥着,好不投入。猛然间,我又瞅见演技炸裂的小组四人缓缓站起,看着他们昂起的胸脯,自信的脸庞,我就意识到这必定会是一场“沉浸式表演”,这四人一出场,果然不同凡响,这气焰镇压住了班级的喧闹,好不威风!只见他们将书一捧,开口一读,动作一加,真是让人如临现场,如同聆听到一个老臣的赤胆忠心,令人动容。这,便是语文的魅力。

在这活跃的课堂气氛中,老师带着我们走进了课文的内容,走进了诸葛亮的故事……追溯历史的长河,自古便有知音难寻的句子,而刘备与诸葛亮与其说是君与臣,倒不如说是难遇的知己,这些天学的《三顾茅庐》和《出师表》让我看到了他们之间的真情所在,我赞颂着刘备的求贤若渴,也佩服着诸葛亮的忠诚可靠。尽管最后的结局并不完全圆满,但他们君臣遇合的佳话在中华大地上永远流传着,他们美好的品质在我们心中也必将长久地熠熠闪烁着。这,便是语文的魅力。作文吧 Www.ZuoWenBa.Net

随着下课铃的响起,我缓缓地合上书,虽然这预示着课文学习的结束,但没有什么可以阻挡,阻挡我在一个文史世界的久久徜徉;没有什么可以阻挡,没有什么可以阻挡我在一个古人身上汲取的生命感动和人生挚诚……

读《出师表》有感作文 篇2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早在初一初二时就已听闻《出师表》大名,当时只隐隐地入耳了几个词,其中印象最深的就是“忠诚”。如今我已入初三,学完了《出师表》,现在的我对诸葛亮的“忠诚”有了更深的体会。

单看《出师表》的内容,诸葛亮为刘禅提供了三条建议,这三条建议既是安定后方的措施,也是施政的方针,由建议内容可知诸葛亮颇费深思,而诸葛亮在劝谏时并未让对方不信服,他还举了许多例子,如在论述亲贤远佞时就举了先汉和后汉的例子。而且语并未用的重,理又很服人。这既是循循诱导,又没有失了君臣之间的上下卑尊,可见诸葛亮的情真意切。

在《出师表》中,继先帝驾崩以后,诸葛亮“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并“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平定南方。后又准备“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他几乎都没闲不下来,可见他在为蜀汉竭尽全力谋发展。之后又说这个行为是“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这进一步体现了诸葛亮的忠诚。

在学习完《出师表》之后,我了解到文章背后其实存在着某种权力的博弈。诸葛亮赤胆忠心,可这份不厌其烦殷殷叮嘱的背后,刘禅这个皇帝或许对诸葛亮的行为会有不耐烦,总感觉管得太多太细,自己没有实权。看到这里,我总以为刘禅会在诸葛亮死后对诸葛亮不敬。可老师在上课补充的内容让我大为震惊,诸葛亮死后刘禅十分悲伤,在龙床上痛哭得起不来

,甚至步行去迎接诸葛亮灵柩回来。如果这是刘禅真心的话,也可见诸葛亮对蜀汉忠诚之深,刘禅即使不满却对诸葛亮的事情也感到十分悲痛。即使刘禅是逢场作戏,也可见诸葛亮深得人心,刘禅清楚只有这么做才能保住自己的地位。总之,无论刘禅是真情,还是假意,都可见诸葛亮在当世的影响之大。

而诸葛亮可不仅仅在三国十分出名。在华夏五千年的历史当中,后世对其评价可谓是极高,既有杜甫的《蜀相》:“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又有陆游的《病起书怀》:“出师一表通千古,夜半挑灯细看”;再有文天祥的《正气歌》:“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这些历史名人无一不对《出师表》和诸葛亮有极高的赞誉。一篇《出师表》,千古老臣心。

诸葛亮之才,千古难遇;其“忠”其“诚”,千古难寻。而其志未尽,其愿未圆,多少人扼腕。可惜斯人已逝,唯留恩泽,万代景仰。

读《出师表》有感作文 篇3

今天,我们学习了东汉末年伟大的蜀国文臣诸葛亮的《出师表》,表是古代奏议的一种,是臣子写给皇帝的奏章,本文是诸葛亮写给后主刘禅的奏章。

这篇“表”是诸葛亮在北伐临行前给予后主的嘱托,其目的是让刘禅继承先帝的遗愿,一统中原,兴复汉室。在学习《出师表》时,我们先跟随老师梳理了文意,了解了诸葛亮嘱托的内容:要广开言路,要赏罚分明;要亲贤远佞。在这些恳切的建议中,我们看到了诸葛亮的忠心耿耿,以及他的智慧。这让我对诸葛亮充满了好奇与敬佩。结合之前学习的《三顾茅庐》的故事以及一些网上的资料,我对诸葛亮有了一些自己的认识。

诸葛亮是一个有宏图大志的人。在《三顾茅庐》中,刘备听到各高人对诸葛亮的美赞,三次拜访诸葛亮,第三次才成功见到诸葛亮。而刘备见到诸葛亮并请其出山时,诸葛亮并未答应,而是一直在有所推脱,直到诸葛亮听到了刘备说出“大丈夫抱经世奇才,岂可空老于林泉之下?愿先生以天下苍生为念,开备愚鲁而赐教”这句话,诸葛亮才有所动摇。这个细节说明了诸葛亮是有出山的想法的,只是在观察刘备是不是那个“对的人”,是不是真正心系苍生。

诸葛亮还是一个懂得感恩图报的人。《三国志》中曾记录了这样一件事:刘备在白帝城驾崩,托孤于诸葛亮道:“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邦定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则辅之,若其不才,君可自为成都之主。”这段话不仅写出了刘备对诸葛亮的信任,也从侧面体现出了诸葛亮的忠诚。诸葛亮在刘备的嘱托下,临危受命,平复叛乱,率兵北伐。这些正是诸葛亮对刘备托付之大业不懈努力的真实写照,这促成了诸葛亮那段“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佳话。

诸葛亮还是个不可多得的良才。他在别人的口中誉名远扬,且他是实打实的学富五车,体谅天下苍生。诸葛亮的治国十分严苛,但虽然法度严厉,但在他的治理下蜀国国富民兴,欣欣向荣。诸葛亮在军事上也有一番作为,他的空城计一直是千古以来被人赞誉的对象,在他的领导下,蜀国虽不是屡战屡胜,但是也算得上是军事强国了。

诸葛亮一直是被敬颂着的,虽不能算是敬仰,但在我们的眼中,诸葛亮一直是我们学习的对象,他的精神、才学都是值得我们去学习的。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