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年糕作文 篇1
“离家三里远,别是一乡风”。家乡的美食就是家的味道。年糕是江浙一带的传统小吃,也是我家乡春节时必不可少的一道点心。各处有各样的吃法,但打年糕时的欢乐却一样荡漾在每个人的心中。
初一早上,村里的祠堂口总会里三层外三层围着人。一个大石臼、一个大木锤,两位老师傅一人用蘸过水的手搬起一团糯米蒸熟的团子,扔进石臼里头,另一人则挽起衣袖,抡起重重的木锤,使劲打向糯米团子。”砰!砰!砰!”有节奏地敲打一下接着一下。赤手空拳的那位师傅,每隔捶打几下,便蘸水去给糯米团子翻个身。抡锤子的师傅也仿佛上了发条一般,一个劲儿地接着打。不一会儿,只见那粉白粉白的糯米团子在捶打之下,变得越来越黏稠、越来越光滑,上头还冒着热气。人群中的孩子们早已按捺不住,一边吞着口水,一边问:“伯伯,啥时候才能吃啊?”老师傅笑着答:“早呢,你们先去边上玩会儿吧!”但孩子们一动也不动,仍旧眼巴巴地瞅着石臼里的年糕。
不知等了多久,围观的人越来越多。一声接一声的打糕声淹没在人们的欢声笑语中。“砰!”好像是烟花绽放;“砰!”好像是打开了一瓶庆祝的香槟;“砰!”又好像是我们跑向新年跑向幸福的那一声发令。
年糕终于打好了,老师傅趁热切成一块块分给大家。大伙儿接过年糕,有的蘸着糖,有的撒上黄豆粉,有的放在炭火上烤,还有的索性拿回家用油锅煎得两面焦脆。孩子们迫不及待地抓起一块塞进嘴里,一边嚼,一边含糊不清地唱起了童谣:“摇啊摇,摇到外婆桥,外婆请我吃年糕。糖蘸蘸,多吃块;盐蘸蘸,少吃块;酱油蘸蘸不要吃……”
年糕不仅好吃,还有“年年高”的谐音。妈妈说:“大年初一吃年糕,老人们高寿,父母们事业高升,小孩子们考试考高分!”这香甜软糯的年糕里寓意着我们的生活一年更比一年高!年糕的味道不仅是我家的味道,还是我家乡的味道。吃过年糕,“年”便在这爆竹声里,在人们兴奋和美好的梦中渐行渐远……
家乡的年糕作文 篇2
今年寒假,我们一家四口回到了老家湛江。陆陆续续,回家的乡亲们越来越多了,寂静的村落开始欢腾,每个角落都沉浸在一片“过年好”“恭喜恭喜”的祥和氛围中,我们最期待的传统佳节——春节来了。人们杀鸡宰羊、备年货、大扫除……忙得不亦乐乎。
令我印象最为深刻的,当然是一个大家族几十号人一起热热闹闹的整年糕了。幼年时虽也参与过,但那到底是稚童过家家般的玩乐而已。再次参与,我发现一块小小的年糕却写满了浓浓的年味、纯纯的亲情和地方特色。我想,如此美味又有意义的传统美食,应该让更多人走进它。
年糕的主要材料糯米是乡亲们自己种的,米既干净又营养,把它们倒在一个大石缸中,这个“机器”十分奇特:石缸的半个身子埋在土中,穿过去一根粗木头,与粗木头相垂直,又架了根又长又粗的木头,接近尾端,凸出的还是一根又短又精粗的木头,看起来大致像个翘翘板,爸爸和伯伯们轮流撬动一端,使“机器”运动,从而打碎石缸中的糯米,另一端的人则配合默契地搅和着石缸中的糯米,机器轰轰的声音在巷子里回荡,糯米便稀稀拉拉的被打成了糯米碎。
年糕皮还需要一种植物,人们叫它“田野棉”。“田野棉”的叶子是绿色的,但是叶子上还带有一些泛白的棉絮似的绒毛。它生长十分隐蔽,姑姑、伯母们带着我和一群小孩在田野里翻找,团结就是力量,不到半天功夫,满满的一篮子“田野棉”就被我们收入囊中了,拿回家用水清洗干净,备用。原来,年糕像碧玉一样的翠绿色就是它的功劳了。
大人们把装在铁盒中的黑方糖放入沸腾的水中融化,然后将糯米碎还有“田野棉”在一起煮,直到煮至碧绿色,可以手捏成型为止。
这只是年糕的皮,他的馅儿也藏着无数的秘密。椰子是新鲜的,大人们用筷子在椰子洞上戳两个孔,把椰汁倒出来。这里也有些人不敢喝这美味的椰汁,说是“喝了头发就要白”,真是便宜早就嘴馋得不要不要的我了。接下来用锤子敲打椰壳,使果壳分离,再用锯子锯开椰壳,将雪白的果肉取出,用刨子往上一搓,无数根细丝应声落下。最后还要将椰丝炒香,爷爷最拿手这项工序;放入适量的猪油在锅中,放入椰丝不断地翻炒,再加入少量的白砂糖,大概三四分钟,整个院子都是椰丝清爽香甜的气味,简直沁人心脾。
如果说前面这一系列的准备是大家明确分工的流水线工作,那么接下来大家齐齐动手包年糕的场面就是大型合作社了,不论男女老少,里三层外三层的围起来,好不热闹。我们先将碧绿的糕皮不断揉捏,形成薄薄的皮,然后放入准备好的椰丝、花生碎、芝麻碎等等,再将皮捏紧、搓圆,最后就是用事先采摘、洗好的菠萝蜜叶将年糕包起来,放到蒸炉中。众人拾柴火焰高,十几层的蒸炉,在几十双手的共同奋斗中完美收工。孩子们又各自玩闹开了。这时,爷爷点上一柱香,香燃烬,年糕也就蒸好了。
终于,在一缕缕清香中,奶奶抱着一层层蒸格走出,人群一拥而上,撕开大片的叶子,一口咬下,清甜蔓延在口中,温暖融化在心中。
一块家乡的年糕,是童年无尽的回忆,也是家乡永远的传承……
家乡的年糕作文 篇3
年糕,相信大家都尝过,包含着“年年高”的美好寓意,是过年的必备食品。一锅锅年糕,紧紧黏连在一起,好比是家家团圆、人人相聚。每次,走在街上,望着路人手中各式各样的年糕,我总不禁想起那别有风味的家乡年糕……
虎年春节到来了,我们一家子也开始准备年货。由于疫情,我们回不了老家,只能通过视频通话,与亲戚们聊聊天。有一次,妈妈正在阳台上打电话,我小心翼翼地跑过去偷听。“咱妈做了年糕,给你寄点儿去吧?”二姨问。“好啊!”妈妈说道。听到这,我想:“是那苦味的年糕?小时候尝过一次再也不肯吃的黄黄的年糕?那有什么好吃的?!”我回头看到妈妈坐在了沙发上,手撑着脑袋,望着天花板,眼神却显得异常的“遥远”,好像在想什么。我叫了她好久,她才回过神来。“年糕!呃,儿子,怎么了?”。
两天后,年糕终于到了,赶上了我们家的年夜饭。那黄色的年糕在丰盛的菜肴中间显得并不起眼。我夹了一小块年糕,细细地端详着。它黄的像成熟的稻谷,又黏又软,一股谷物特有的清香扑鼻而来。我放入口中,七分苦三分甜,与小时候尝到的味道相似、却有些不同?“为什么家乡的年糕这么苦?”我问道。妈妈说:“我们那边的年糕是用北方特有的谷物做的,不是糯米,带有苦味,现在很少有人喜欢吃这种年糕。姥姥赶着过年亲手做的,寄来让我们尝尝,在年夜饭的饭桌上给我们增加一点家乡的味道。我加了点儿白砂糖,是不是有点甜味?”我看着妈妈温柔的脸庞和微微泛红的眼圈,我瞬间体会到了“家乡的味道”和“妈妈的味道”。
是啊,真正香甜的不是白砂糖,是妈妈亲手做出来的、家乡的味道。临近过年,不能回家的人在朋友圈中晒出各种家乡寄来的包裹,承载着思念、幸福和自豪,这也是中国年特有的“年味”。我想,不管你身在何处,尝一尝“家乡的味道”,会让你充满继续前行的力量,在未来的日子里为我们的“家”、为我们的“国”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