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吧高中作文高二作文内容页

2023年走近陶渊明800字精选作文

2023-12-06 22:42:30 高二作文 打开翻译

走近陶渊明精选作文 篇1

陶渊明何许人也?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那个为官的他归隐了,超然的他离去了,而一个立体丰满的靖节先生正向我们走来。此之谓“归去来”。

末学浅见——陶渊明,三字以蔽之,曰:陶,渊,明。

陶者,醉然也。醉何?醉心醉酒醉山水。

《大学》云:“意诚而后心正。”先生的意和心一定是颖脱不群的了。在那个动乱的年代,没有权力在手,怎能为家人在喧嚣的城中寻一处安适?可他不,既然无法为官,归隐又如何?质性自然与五斗米,孰轻?人一生,追求放逐之心罢了。那么,寄心于此,岂不快哉?

于是他归去了。青石上,流泉边,多了一位饮酒赋诗的先生。有疑陶渊明诗中篇篇有酒,其实很简单。我们都“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这时,就需要酒了。就是狂药,是江湖黄连汤,喝下是辣,涌上是苦。醉于酒又如何?饮酒赋诗,寓情于此,岂不快哉?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陶公带着微微酒意,在山水之中恣意散步。他一定曾登上东皋大喊:“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也曾坐临山涧低吟:“天道幽且远,鬼神茫昧然。”也曾仰望广寒轻语:“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陶公之意不在诗,在乎胸怀之间也。

陶公,又名潜。《周易》云:“初九,潜龙勿用。”龙潜之何?潜之渊。

孔子有一个弟子,姓颜名渊,为三千门生第一人。渊,深也。龙潜之渊,陶公潜之乡野。此之谓“见龙在田。”他屈膝与官?不可能,他宁愿“安容膝”、居陋室。( 出自 WWw.ZUOwEnBa.net )

说实话,陶公并不适合那个时代。加入他生活在刘玄德的蜀国,即使做个小官,也可以有自在的生活。可是世界的颜色是灰暗的,容不下他这棵绿色的生命之树。他无奈,他只能潜之,潜之,乡野才是他的山水。

先生字元亮,元即初,亮即明。如诸葛亮,字孔明。

在那,他是夜空中最明亮的星,照亮了未来和曾经。他是混沌国度的一只萤火虫,光芒微弱但也照亮一方。他的心是明的,不为尘世所污浊,“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他的情是明的,明到靠在南窗上寄托他。他的诗的光,也照亮中华文坛,开创一代田园诗的先河!他的人本身,自然也是明的,华夏历史添了一片芳华,为世界谱写了六十三年的精彩刹那。

这就是陶渊明,他过得简单而平凡。而如今,他归隐了,他离去了,而“不知何许人”的他,今天回来了。

走近陶渊明精选作文 篇2

如果要用什么东西比作陶渊明,我想应该是柳。一看到他的诗句,柳的枝干就开始在我们的心里生根,一种恬淡又神秘的气息随着阵阵微风传进心灵的最深处。陶渊明,一株有故事的柳树,一位伟大的诗人。

这是一棵只愿在清风明月下生长的柳。他禀着“众人皆浊我独清”的信念,在不见白日的泥污厚土中长出清洁舒展的枝条。他所向往的不是官场得志,而是守住心中的一片桃花源。他满怀希冀地写下“桑竹垂馀阴,菽稷随时艺”的和谐自然,“童孺纵行歌,班白欢游诣”的天伦之乐,“原言蹑清风,高举寻吾契”的坚定志向。可在污浊之中,他一次又一次倒下。因不堪吏职辞官,以致“偃卧瘠馁有日矣”;为了自给自足,他亲自耕田,遂抱羸疾。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因为它拥有了一个天才诗人,这又是一个最坏的时代,因为它荒芜的土地让这位天才忍受饥苦、劳乏、贫困。

这是一株潇然洒脱的柳,随意地向各个方向伸展。他少有高趣,学问广博,颖脱不群,任真自得,自有一段风流态度,神态似为闲云野鹤。陶渊明爱酒,世人皆言“陶渊明独爱菊”,还是因为他爱喝菊花酿的酒罢了。他不为琴艺等物质所拘,自蓄无弦琴以托其志;他不拘小节,用葛巾漉酒,先醉则喊道:“我醉欲眠卿可去!”刘勰说:“天命微显。”孔子也言:“河出图,洛出书。”微妙的事更能体现出大的道理,而陶渊明的为人处世正体现了他的潇洒与率真。

这是一棵饱经严霜酷暑六十余载的柳。它在狂风中摇摆了四十多年,终于决定了自己生长栖息的方向。他曾不断尝试迎合世风的方向,但并不是为自己,而是为了家人。可他最终也没能违背自己的意志,而是听从了心的呼唤。陶渊明曾为彭泽令。只因为做官才能用公田种稻收米。可他不堪吏职,意欲解绶而去。妻子劝他:“马上稻米就熟了,再等等吧。“陶渊明陷入了挣扎。经过痛苦的思想斗争,在立收稻还有不到一个月的时候辞官回家,去过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物质的贫困压不倒精神的富有,陶渊明在自给自足的生活中得到了“悠然见南山”的清欢。

只有最后一个记得你的人死去,真正的死亡才会来临,所以陶渊明的柳树跨过千年的洪流而屹立不倒。走近这位心灵的笃行者吧,去倾听他流传千古的吟唱。

走近陶渊明精选作文 篇3

他与乱世中绽放,如一朵洁白的玉莲,开出一个时代的光彩;他与黑暗中闪耀,如一抹亮光,照亮一段历史的方向;他于田园中归隐,却是一个时代的脊梁,把高洁铸于民族之上。陶渊明,淡雅的生命却为中华添了无比浓厚的一笔。

每论陶渊明,便想到一个飘然的隐士形象,他无世俗之念,无官场之想。可是,他能不想“凌厉越万里,逶迤过千城”?他能不想“了却君王天下事”?他能不想“看试手,补天裂”?每个人都会想,他也不例外,是污浊的现实让他的抱负只能深埋于心,纵使才华多么横溢,他也无法改了天下。于是乎,当雄心浸上冷水,当斗志遇上铁壁,他也无可奈何,只能把抱负深深地留在当年,在黑暗的压迫下,他并没有妥协。归隐,成了此时最好的办法。

归隐,并不是绝对的逃避,没有人能逆着社会潮流走,这只是陶渊明从污浊的淤泥中脱身的办法。然而黑暗并未玷污掉他的高洁,身边的一草一木,都成了他情感的寄托:“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当看透世俗,他洒脱的胸怀,高洁的志趣也完全迸发。“怀良辰以孤往,或执杖而耘籽”,这份淡远,足可以看出他心灵的脱俗,他灵魂的超然成就了他,他的一字一句,都把文字与自然贴在一起,质朴的气息让人们的心灵都是享受,而其间深刻的哲理,也沛然如肺腑流出,殊不见有斧凿痕。他们的淡泊宁静,由此可见一斑。

觥筹是陶渊明手中常有之物,他爱其中的琼浆。但他没有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的万丈豪气,他要的,是酒给人带来的超越尘俗的化仙之感,或许只有喝了酒,他才忘记黑暗,找到自己当初的雄心。逢酒必酣饮至醉,他于酒中得到了太多的寄托。他寄酒为迹,是因世间黑暗太浓厚,让人难以挣脱,对酒的爱之深,其实便是他对光明的渴望之切。他的生活艰难,他的报国无门,他的痛苦,都于他静静品着孤独是烈酒之时,一点点被淡泊所取代。酒鬼又何妨,只要不成为百姓们的恶鬼,那么他,也足矣。

陶渊明伟大吗?不算伟大,他只是于夕阳中蹒跚着的老人,给后世留下一个悠长的背影,让人回味。陶渊明伟大吗?也很伟大,他能在万人都将火熄灭的时候,独自一人将火高高举起,并借此火度得一生的茫茫黑夜。人能如此,了无遗憾。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