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吧作文体裁观后感内容页

家庭教育公开课观后感

2023-11-02 16:18:26 观后感 打开翻译

家庭教育公开课观后感 篇1

今天有幸聆听家庭教育公开课第九讲,着实受益匪浅。作为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他们的榜样和引路人,在家庭教育中,我们家长发挥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首先让孩子知道劳动是光荣的也是幸福的事。大女儿是个9岁的孩子,要让她觉得劳动是有用的,分担家务劳动、帮助弟弟一起学习等都可以帮助到父母。小儿子3岁,下个月就要进入幼儿园,要教会孩子自我服务如穿衣吃饭等,帮助孩子养成好的习惯。平时要教育鼓励孩子,劳动不分大小,自己能做的自己做。孩子真正的成长是在家庭,我们家长则要以身作则,做好榜样。还可以多陪孩子参加一些社会公益活动,如参加垃圾分类宣传等活动。我们住的是政府保障房,小区内住着很多年龄较大的独居爷爷奶奶,我们一直教育孩子在小区内积极与老人打招呼,主动帮助有需要帮助的人。这些社会活动经历,一定会给孩子传递更多的爱,让孩子觉得生活是美好的,未来是可畅想的!

这次家庭教育公开课,让我们家长进一步认识到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一样重要的。作为家长应积极配合学校和老师的各项工作,积极与老师沟通、及时解决孩子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家校合力,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家庭教育公开课观后感 篇2

家庭教育公开课第十讲《协同育人看弋阳》,让我受益匪浅,体会如下。

一、实现家校社合作同频共振

家校社协同育人是一项长期且艰巨的任务。家庭教育从“家事”上升为“国事”,教师的素质要提升,家长的观念要转变,全社会的步伐要跟进,只有持之以恒,坚定信念,通过不断学习、实践、创新,才可能实现共育。老师之间的分享,家长的配合,双向奔赴,才有同频共振。来源 wwW.ZUowEnbA.nET

二、学校开展有针对性的菜单式家长会

通过调研菜单方式,以便家长和学校建立沟通桥梁,家长有困惑有需求,学校通过专业路径,专业支撑,最终达成家校合作。

三、家校社协同育人联合体开展校外互助小组

教育真的不是老师一个人的舞台,而是家校沟通,家校共育的过程。弋阳的经验告诉我们,组建团队小组活动,通过活动,资源共享,互相促进,是让孩子们健康成长的一种有效的途径。

四、把家长变为家校社协同育人的合伙人

发挥家长的专业特长,把家长变为家校社协同育人的合伙人,更好地教育引领孩子成长。以家庭教育为基础,以学校教育为主导,以社会教育为保障,形成家校社协同育人的良好教育生态。

家庭教育公开课观后感 篇3

学生的成长离不开学校。老师的教育,更是与家庭、父母的培养息息相关的。怎样让学生健康茁壮的成长?

家长是孩子的引路人,家长应从自己做起,言传身教。因此,家长在批评教育孩子时,父母意见应统一,不能相左。每天抽一定的时间和孩子相处沟通,了解孩子的学习以及学校里的状况,经常询问孩子在学校里高兴和不偷快的事,以便及时掌握和避免不利因素的发生。

善于挖掘孩子的潜在优势、培养孩子的特长和兴趣。孩子的成长,不仅仅是看学习、看特长。健康的心理,才是应对将来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的保障。

要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自觉性。不能让孩子成为一个永远长不大的孩子。碰到问题时要让孩子自己找答案,然后,和他一起解决问题。在跟孩子沟通时,更多的听听孩子的想法,发现问题时要侧面启发、引导。激发孩子解决问题的兴趣,和他一起亭受解決问题后的喜悦。

增强孩子的专注性,养成认真负责的好习惯。现在大都是独生子女,随着生活条件的提高,孩子在家庭的地位也一高再高,所以一定要让孩子养成尊老爱幼和对家庭有责任心的好习惯!

同样,家长也可以对学校进行访问,向教师了解孩子在校的各方面表现,以配合教师对孩子进行教育。

家庭教育公开课观后感 篇4

现在孩子心理问题还是比较常见的,如孤僻症、抑郁症、强迫症、焦虑症等心理障碍。如果不能很好处理孩子心理问题,将造成比较严重的后果,如自暴自弃、抑郁等。

怎么解决孩子的心理问题,让心理问题得到缓解和解决,我认为首要的是家长陪伴。家的温暖能让孩子有勇气面对困难;家长的鼓励,可以让孩子有更大的勇气战胜困难。

如果有心理问题,孩子其实大概率也能自我感受到,自己和别人不一样,自己怎么不快乐。所以这时候需要家长,尤其是妈妈和孩子要好好沟通,指出问题,然后解决问题。真正有效陪伴,还需要家长作孩子的“好朋友”,让孩子愿意开口说出心里话。陪伴的过程中,要和孩子一起做做他们愿意做的事情,让他们开心,达到转移注意力、摆脱负面情绪的目的。

陪伴孩子可能不能彻底解决心理问题,但至少是相当程度缓解问题。如果孩子不能在家庭的爱中走出心理困境,就需要专业心理医生的介入,让孩子敞开心胸和医生进行沟通,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进行心理干预,以期彻底解决心理问题。

家长要高度重视孩子的心理问题,不要忽视孩子异常心理和行为,及早进行介入,帮助孩子解决心理困境,保证孩子健康成长。

家庭教育公开课观后感 篇5

说到孩子,家长们在一起总有说不完的话题,也总能听到两种声音,一种吐槽自家孩子如何调皮、不听话,另一种羡慕别人家孩子如何自觉、有礼貌。其实我们不要羡慕别人家的孩子,先让自己成为别人羡慕的父母。“把孩子教育交给学校”的想法早已不适应新时代的发展,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惟有良好的家庭教育,才能更好地与学校协同,真正地让我们的孩子健康地成长。

对于我们家长来说,家庭教育是一门终身学习的课程,是家风家训的传承,更是身体力行的示范。家长以身作则,做孩子的榜样,学校积极引导,家校共同努力。家庭教育也必须是坚持的教育,父母坚持学习,坚持与孩子保持良好沟通关系,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父母坚持不把负情绪传递到孩子身上。自律的背后是自尊,尊重孩子的思想,把孩子当朋友。所以我想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孩子来说是一种润物无声的滋养,是亲情陪伴的包容和尊重,更是成长绽放的渐进共情。

家庭教育公开课观后感 篇6

如蔺教授所说,儿童青少年时期是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是自我意识形成的阶段。家校社协同关爱青少年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平时,作为家长,往往会更加重视孩子的成绩,而忽略孩子行为、情绪的变化,常常给孩子贴上“不听话”、“不懂事”的标签。公开课中老师说:孩子的生活本身就很简单,两点一线,生活中一件小事有可能就会影响他们的心情和想法。我们应该把心理健康放在与学习成绩同等重要的位置,多关心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多学习关于心理健康的知识,多站在孩子的角度看问题,随着孩子的成长改变教育、培养的方式,引导孩子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思维方式,不把自己的想法主观地加在孩子身上;要抱着好奇的态度,尊重孩子的想法,营造轻松的家庭环境,与孩子共同成长。

家庭教育公开课观后感 篇7

近日听了李校长与余教授的主题发言,我的内心感慨良多。两位专家透过学生沉迷网络等现象,直指了学生内心存在着诸多压力无处排解的事实,发人深省。

“双减”政策落地已有时日,其目的是为了给学生真正减负。但由学生缺乏自觉,家长期望过高,学校教学活动单一等所引发的矛盾仍不胜枚举,部分地区的“双减”已有向“双卷”演变的趋势,所以,真正发挥家校社的“三全”合力作用,为学生的生活“减负增质”尤为重要。

“三全”法中的“家”应起到港湾作用。现代家庭教育的一个大问题是父母可以为孩子付出生命,却不肯为孩子付出时间和心思。所以,助力“双减”,父母得在时间上做加法,拒做影子家长,争做种子父母,进行高质量的陪伴。

“校”是重要桥梁,不能局限于教书,更要注重育人。因此,学校应当积极探索有效的指导方法,创新家校合作方式,在研究中不断探索家校共育的新样态。

“社”是一剂有力的催化剂。在“儿童友好”城市推进的当下,越来越多的青少年活动场域及活动课程应运而生,但仍需逐日完善,以此实现“全民共育”的美好愿景。

世间难得有如此的“三全法”,家校社当合力共进,最终定能释放学生压力,真正做到不负“双减”不负卿。

家庭教育公开课观后感 篇8

在认真观看了家庭教育公开课第十讲《协同育人看弋阳》中,周立军老师的相关介绍让我深刻认识到协同育人的重要性,学校、家庭、社会三方合作,发挥各自的作用,形成一种有机的育人体系。加强学校、家庭、社会之间的互动和合作,孩子才能得到更多的关注和照顾,发掘和发展其特长和优势。

父母是孩子一生的老师,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家长对孩子的影响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之一,这种影响是潜移默化且长年累月的。我认为静心倾听孩子的内心,给他们足够多的时间去表达,才能真正的理解孩子,尊重孩子。过度关爱造成过度依赖,过度操心造成过度懒惰,孩子无法独立,就不能走出“舒适区”冲向更加有趣的“价值区”,体验独立自主带来的乐趣。作为父母,应该对孩子给予一些指导,并加以鼓励,为孩子的独立思考点赞,帮助孩子远离依赖。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在协同育人的背景下,我会努力学习家庭教育,为孩子的未来创造良好的环境,找到最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法,为孩子编织美好的未来。

家庭教育公开课观后感 篇9

看完《家庭教育公开课》第九讲,让我想起小时候,爸爸陪着我坐在书桌前一道一道教我怎样列竖式的情景,这并不是简单的几道数学题,而是爸爸对我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的教导,这样的家庭教育让我从小耳濡目染。现如今,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家庭教育的不断普及,家长的教育理念也在与时俱进。

古人云:“养不教,父之过”,家庭是孩子的一面镜子,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庭的教育如影随形,父母的行为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成长。或许有的父母会说:“我的学历浅薄,我不会教;我没有时间,我要挣钱养家;教育孩子,是学校的事……”,学校是孩子学习知识的地方,老师主要负责学业和德育的教育,而家长则是孩子性格培养、品德教育的领路人。

培养一个健康、全面发展的孩子,离不开家庭和学校的通力协作,学校通过家长课堂、家长会以及日常的沟通,积极努力地培育着孩子,而家长更需要不断地修“心”,以温暖的守护者姿态去引领孩子。

作为毕业班的家长,这一年是关键期也是学习生涯的起始阶段。陪伴、责任、担当,用爱滋润孩子的心灵,用心启迪孩子的智慧。家校协作促成1+1>2,让孩子们走得更远更高。

家庭教育公开课观后感 篇10

今天我看了家庭教育公开课第二讲《在家国情怀中绽放青春梦想》,收获颇多。主持人通过个人的经历,身边的事例,以及目前社会的网络环境等方面为我们生动讲述了如何培养儿童的家国情怀。

家国情怀是儿童道德发展过程中的一种品质,我们必须重视家国情怀。但是对于培养孩子的家国情怀,有时候我却无从下手。听了这堂课,我了解到家国情怀要在具体生活的实践中来体现,不能过于空洞泛化。我们家长要以身作则,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给孩子做好榜样。平时可以带孩子参观博物馆、历史文化馆,了解国家的历史,了解新中国的建国史,引导孩子明白我们党和国家成立的艰辛,珍惜当下,努力学习,为中华发展而读书工作。同时,我会配合学校、社会,抓好孩子的品德教育,给孩子树立“理想无大小,信念无远近”的意识,给孩子种下一颗希望的种子,用生活化的手段渗透家国情怀。

家庭教育公开课观后感 篇11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任学校。家长的一言一行深刻地影响着孩子。听了老师的讲座,我深刻地体会到家庭教育対孩子的重要性。

作为家长,我们要做到善于倾听。只有倾听孩子,知道他们想什么、关注什么、需要什么,才能有针对性地给予他们关心和帮助,使得后续的沟通变得顺畅。我们与孩子之间在年齢、思想等方面都存在差异,相互理解需要一个过程,我们在与孩子沟通的过程中更需要有耐心。

家庭教育公开课观后感 篇12

说起孩子,每个父母都有说不完的话题,孩子的成长倾注了我们太多的心血与爱。其实孩子的成长过程也是我们为人父母的成长过程。大家都是第一次当父母,只能一直在学习,今天听了家庭教育公开课第九讲后,有几多体会。

“青春期”这个词大家都不陌生吧?但总觉得,现在的孩子连青春期都会来得更早一些。面对青春期的孩子,很多时候,考验的是父母的耐心、细心和智慧。想要让孩子平稳度过这一时期,陪伴和智慧缺一不可。

作家饶雪漫说过:陪伴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教育不过是不同方式的陪伴。陪伴可以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和性格;陪伴可以与孩子建立起良好的亲子关系。

陪他经历比赛,参加活动,学习技能,体验收获。一个温暖的拥抱,一句简单的鼓励,一次家庭仪式,都能在平凡的生活中增加爱意。正是这些寻常又温馨的陪伴,让他觉得自己被爱,努力想成为更好的人。

成长是一场双向互动,考验的不仅是孩子,还有陪伴他的人。陪伴,是最高级的家庭教育。对于青春期的孩子,很多时候,我们无法理解他们的冲动、易怒和敏感,但我们仍然可以给予他们陪伴和爱,与他们携手度过人生中的重要时刻,一起走向更加勇敢、坚定而美好的明天。

家庭教育公开课观后感 篇13

通过这次讲座,我意识到了家校合作的重要性。如何提升自己的家庭教育能力,使孩子能够健康成长呢?防城港“三支队伍”乡村家校经验值得学习借鉴。

首先,家校合作需要有效的组织机制和活动方式。防城港市妇女儿童活动中心联合滩营中心小学创建的“三支队伍”,有效地将专家、家长和学生联系起来。家教活动进村屯,专家队关爱成长进家庭,亲子互动进学校,沟通交流进教室,这四个方面相互支持,促进了家校合作的开展。

其次,家校合作需要注重实际问题的解决。家庭教育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如教育方式不当、亲子沟通不畅等。通过家教活动进村屯的方式,专家们能够实地调研,有针对性地解决家庭教育中的实际问题。同时,我们家长也可以通过参与活动、听讲座以及与专业人士交流,获取家庭教育知识,提升自己的教育能力。

最后,家校合作能够增进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感情。在防城港实践中,家长们通过参与亲子互动活动,与孩了一起参与学校的活动,从被动听讲变为主动参与。

今天的讲座使我们家长受益匪浅。

家庭教育公开课观后感 篇14

对于一个青少年来说,最重要的便是学习。学生在学校获得学习资源,但这还不够,还需要到社会上去获取学习资源。通过家庭教育公开课,我了解到社会资源有很多种,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博物馆。博物馆等主题机构能让孩子的兴趣和知识有机结合,让孩子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探究学习,从而达到教育目的。

如果说社会营造的是一个大环境,那么家庭营造的就是一个小环境。孩子的品行素养大多取决于家长的办事作风。孩子成长过程中,除接受学校的教育外,父母的影响则是最持久、直接和有效的。家长要善于利用社会资源,寻找合适的契机教育孩子学会做人。这是家庭教育主要的、根本的任务,也是贯彻素质教育思想和要求的核心问题。作为家长不能重智育轻德育,因为比知识重要的是能力,比能力重要的是道德。教育孩子做人,就是要十分重视孩子思想品德的教育。家庭教育重在教育孩子做人,主要提高其思想道德水平,培养其遵守社会公德的习惯,增强其法律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助力青少年健康成长。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