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一点空间作文 篇1
尹元
随着时代的变迁,城市的生活越来越繁忙。以前遍地的野花野草,人们会为之驻足,现在,满街的高大楼宇,人们却不再停下自己的步伐。科技的进步,是我们共同努力的成果,但,在带来方便的同时,它又带走了什么?
从前,生活在小县城里,人们每天的任务就是照顾和打理好自己的庄稼,等着秋天丰收时,硕果累累。虽然每天起得很早,但是,在路过田埂时,可以听听鸟鸣,可以吹吹微风,可以欣赏沿途的风景,可以看着太阳从东边升起。乡里的孩子,每天在学校上完学,回到家便忙农业,忙完农业可以滚铁环,可以找小伙伴去田里捉蝈蝈,可以躺在草地上放着牛群,看着夕阳西下。生活很简朴,但从不觉得乏味,节奏慢悠悠,但能感受到生活中的真善美。
现在,时代发展得越来越快,什么都要有个追求,比如:出了5G的网络,我要用;出了扫地机器人,我要去体验;出了新的科技发明,我要去尝试……渐渐地,人们生活的步伐越来越快,街道上即便载满了鲜花,也不再有人为之驻足,所有人在街道上的相遇都成了一面之缘。人们生活中的目标不再是让庄稼丰收,养出好的家畜,而是买新的房子,开新的车子,有多的票子……这些物质方面的追求,让人们越来越忙,对时间珍惜的同时,往往忽略了自己的感受。孩子从幼儿园开始,就上着各种各样的兴趣班,问家长为什么这样做,都只会听到:“我不能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啊。”近期的网络,又出了一个新的热词,叫做“内卷”。表面上和你说着“晚安”的室友,却在你进入梦乡之后挑灯夜读,原本和谐的友谊不免沾上了一些比拼的纷争;课前老师刚发下来的导学案,上课时才说要做,却有人早已做完……在校内卷,周末依然如此,许多人都在补习班里面完成了自己的一日三餐。后来国家出台了“双减”政策,内卷的风潮小了许多,但该卷的依然有人在坚持。人人都希望自己有个光明的未来,因此,他们不断的努力,或许是太过于全神贯注了,以至于忽略自己沿途的美丽风景。我想,该留一点空间给自己了。
其实,在追求美好的同时,也请不要忘记了自己。或许,你会觉得只有让自己一直在奋斗,自己的生命才充满了意义,才有了独一无二的价值。但是,我觉得,奋斗固然没错,可是,我们依然有机会和时间放缓自己的脚步。留一点空间给自己,让忙碌的身影得到停息;留一点空间给自己,让紧绷的头脑放松下来;留一点空间给自己,让月亮再次照亮自己的内心……留给自己的空间,可以去山谷间吹吹山风,可以去溪流边看看水中的游鱼,也可以在海边看太阳东升西落……让自己的周围收拾出一块儿空地,在这个地方,可以摆上心爱的花朵,可以画出自己的内心世界。留给自己的空间,不是让自己明白安逸的悠闲,而是让自己在快节奏的生活中,能感受世间的美好,感受内心的方向。“黎明已经来临,张开双眼吧。”
生活需要物质的支持,在追求美好生活的过程中,也请留一点空间给自己,也请让自己有机会看到世间的花花草草和太阳的东升西落。
留一点空间作文 篇2
故宫闹出“‘撼’卫”丑闻,有关领导还在强词夺理,从中,我们嗅出了“真理为权贵霸占”的味道;高校校庆,将有权多金者的名字排在前面,从中,我们看出了“文化屈从于权钱”的味道。于是,有人高声疾呼:留一点空间给真正的学术。
有人说:“直理为权贵霸占”由来久矣!
的确,比起出世的学问,中国自古以来是被入世的思想统领的。大凡古代文人,都是一考再考,在宦海中浮浮沉沉一辈子。但跳出时间的桎梏,我们发现,“学而优则仕”者大多求得了现世的幸福,而出世者却得到精神的长存。在这个真理为权贵霸占的历史长河中,是那一位位令人景仰的贤者守护了我们心中的一汩清泉,一片蓝天,一轮明月——庄子、陶潜、杜甫、蒲松龄……他们困窘一辈子,潦倒一辈子,思考一辈子,求索一辈子,留给后人不被侵染的本真,留给学术界自由的空间。
有人说:“文化屈于权从贵”是现代文明的产物。
不错,就像从夏洛蒂·勃朗特对简的情妇身份的无法苟同,转变成世人对简·奥斯丁笔下“爱情构筑于金钱”的认同一样,社会的发展会使“拜金”、“拜权”成为主流思想。但这也只是一个阶段的现象——一如《傲慢与偏见》中也并非一切向钱看,修养与情感自是更重要的因素。
因而,对于社会发展的这种自然趋向,我们大可淡定视之,同时有意识地导之引之。
“青年人要保持独立的人格!”这是吴冠中在学生画展上的一句话——本是学术性活动,却要先介绍到场权贵——更是对青年人的教诲:青年人都接受了文化屈从于权贵的现状,学术自由的空间到底还在不在了呢?
易卜生成名后,对奖牌和勋章的热衷达到了近乎荒谬的程度。从瓦萨勋章,到丹尼保格勋章,再到埃及勋章、梅德齐底勋章、奥地利奖章、圣奥拉夫勋章……甚至为得到勋章会脱帽向经过身边的车身上带有皇家或贵族徽章的马车致敬,哪怕车上空无一人。歌德有云:文化的衰落意味着一个民族的衰落,这两者走下坡路是齐头并进的。
人们总以为学术界是一方净土,现在,这里有限的一点空间都被拜权拜金占据,那我们洁净的梦想将依托于何处?
最后不妨再赘言几句:我见近来批文人浮夸拜金之文甚多,未免不快。喷人者写得这般详实,想来也读过不少这样的“伪文学”。殊不知,某些青年写手并未以文人自居,“文化”是修饰语,“商人”才是中心语,写手以“商人”自居,你们还苛求什么呢?到底是发时代之疾呼,还是眼红于他们名利双收的“酸葡萄心理”呢?
不是文人、学术中人的,自不在我们讨论范围,我只求留一点空间给真正的学术!